1、宋美龄有什么养生秘术,如何优雅长寿?
宋美龄活了106岁,一直到寿终正寝,皮肤上没有老人斑,没有几根白头发,脸上没有明显的皱纹,牙齿洁白坚硬,她怎样做到的?第一夫人”姣好的面容和优雅的风度,令人难忘,尤其是晚年之后,她依然保持着与年龄不相称的美丽容颜。
一般女性年过40,皮肤开始变黑,嗓门变粗,腰围增加,肚子凸起。然而,宋美龄60多岁时,仍然身材适中,体重始终保持50公斤左右。她的肌肤依然白净,柔软润泽,青春焕发,光彩照人。尤其是她那纤纤十指,凝脂滑润。外间传言,说是宋美龄用牛奶洗浴。时隔60载,宋美龄的私人医生,却道出不为人知的“真相”。
据介绍,抗战时期宋美龄整日奔波劳碌,身体也经常被疾病困扰,为此专门到山东东阿为“第一夫人”配制了蜜炼膏方。这就是为什么“第一夫人”虽然整日辛苦忙碌,但气色却越来越好的根本原因,而非牛奶沐浴所致。
一般女人的一生,大好的青春就是从十七八岁开始,上了三十的女人,就需要靠化妆品来修饰。宋美龄的美不是靠化妆品,她靠的是御医戴思恭的绝世古方,在东阿浓缩蜜炼而成,内调外养,排毒养颜,从而保持姣好的面容和苗条的身材。如今,“第一夫人”绝世古方,通过加减化裁,现命名为荷苓阿胶膏,已走入寻常百姓家,让千万人受益。
2、科学禅定的科学禅定的主要思想
古代奇迹背景
自古以来就一直记载着许多可以治愈绝症的“奇方异术”。而最具权威、经过两千多年无数的“大德高僧”验证有效的方法,便是佛学中的禅定。禅定可以让人拥有一种超强的力量。那么在今天严谨、认真的科学,能够解释这一神秘的超力量吗?
根据科学研究指出:一个人能够从疾病中康复,90%依靠人体本能的自然治愈能力,剩下10%才是医生的治疗和药物。而人体自然治愈力在某些特殊(信仰、巫术、修炼)情况下,可以得到超强发挥,疾病患者以无法解释的惊人速度康复。这就说明了生命机体有难以想象的自我痊愈机能。那么在什么样的特殊情况下自然治愈力会得到超强发挥呢?自古以来,人们将无法理解的奇迹现象归结为鬼神的力量。然而对一个时代是奇迹的事情,对另一个时代就是科学事实。
高月明创建科学禅定的传奇背景
在14年内,由经历一次死而复生和三个绝症中面对十六次死亡绝境情况下,高月明用心理学、生理学、化学和物理学的高等内容,深入理解研修佛学禅定。经永不绝望的和难以想象的挫折、努力后,最终高月明融通科学理论与佛学禅定间的隔阂,用生命历史性地实践出了,获得禅定力量和超强激发生命生理功能的科学方法,于2001年11月治愈股骨头坏死、彻底根除了肝炎,完全逆转了肝硬化,创造了真实的生命奇迹!
古代养生成仙秘术目的是无人能达到的“长生不死、得道成仙、悟道成佛”。而高月明在无奈的生命经历下,研修出了科学修入禅定的方法,用获得的禅定力量服务身体的健康。今天,高月明将用生命实践出的科学获得禅定力量、科学运用禅定力量治愈严重疾病的方法,作一系统分享。愿高月明用生命的实践论述,能够发起科学研究禅定、科学运用禅定,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思潮!
什么是佛教、佛法、佛学?
禅定是佛教的轴心内容。佛教起源于古印度,由迦毗罗卫国(尼泊尔)王子释迦牟尼所创立。东汉明帝时开始在中国传播。魏晋南北朝时,道教玄学借鉴了佛教内容,广泛流行于全国。佛祖释迦牟尼为使众生获得对人间痛苦的解脱,而宣讲的关于人生、世界的哲学理论称为佛法。对佛教哲学称为佛学。
什么是禅定?
“禅”是梵文dhyana的发音读作“禅”。可翻译成“静虑”(安静地思虑)或“思维修”(思维的修炼)。清楚地说:就是在一种在身心安静的状态下进行思考的过程。比如我们经常在书中看到有人“禅悟”出了什么。他的意思是说:这个人在深入的思索当中领悟出了什么哲理。梵文samadhi的发音读作“三昧”。可翻译成“定” 或“等持”。指的是将“心”专注一境,而达到不散乱的精神境界。清楚地说:“定”就是“心”经过训练而获得的一种“超高度”的集中状态。
佛学禅定的由来
佛教总纲要为:苦、集、灭、道,既“四圣谛”。佛法本质目的是要解脱人世间的种种痛苦。就像要医治一种病,首先要知道是什么病一样,“苦谛”就是说明世间“苦”是什么及有多少种类的苦。“集谛”是说明因缘果报和欲望是人生烦恼痛苦的根源所在。是让人们明白要想灭苦,就要断除引发病苦的原因——砍断世间的因果,即生死流转的原因。“灭谛”是说明解脱与证果。众生无时无刻不在病苦中,我们要知道没病苦的快乐是怎样的?要认识怎样的人是没有病苦的?要证知怎样才是没有病的?就是要出世间、获得解脱、清净的境界,即涅盘。“道谛”是说明离苦得乐的道路——即获得解脱的方法。离苦得乐方法,即道谛的核心是“戒、定、慧”三学。
禅定有什么功用?
“戒、定、慧”是佛法的轴心内容。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缺一不可。比如,要想修禅入定必须持戒,以净心发愿。持戒是做为修入禅定的根基而存在。禅定则是生起智慧的原因。不修定,智慧无由得起。而一切烦恼皆由智慧砍断。修道的全部目的,就是为了“断惑”(惑,即烦恼)。即断灭感召三界果报的所有原因。达到超脱三界,不再降生轮回的阿罗汉道果。比如《金刚经》又译作《金刚能断般若波罗蜜经》。它是说:按照此经修持,可成就金刚不坏之本质,以砍断“惑”而乘智慧之舟到达“解脱”彼岸的意思。所以,禅定是佛家用来进行深入思考而获得智慧的工具。
古代养生成仙秘术与禅定的渊源
西藏活佛、密宗上师、禅宗老祖、道教真人、气功师、瑜伽导师、冥想导师们修炼的“瑜伽、气功、导引行气、守静、存思、胎息、性命双修、存思之术、内视之术、胎息术、道教内丹术、佛教大手印、九节佛风、藏秘瑜伽”等等,这些所谓的“神功秘术”,如果追根溯源的话,全部源自于佛家的禅定或借鉴了禅定中的核心内容。其修炼形式之所以看起来不同,是因为开宗立派者根据各自的目的,而加进去了自己的“东西”而已。其本源都是统一的。
古今修习禅定的困境
在佛门中,禅定是用来开发智慧、领悟佛法而悟道的“工具”。 然而自古以来修习禅定者,必须要把浩如烟海的佛经典籍进行深刻的研读和参悟(正统佛学院,需要用十年以上的时间去研修佛学典籍,而高月明当时在特殊情况下每天用15个小时去参悟佛法,才有快速进展),领悟到深奥佛法精义后,再用数十年努力专心修习禅定,用体验到的禅定境相体悟佛法精义,这样才能够循序渐进,相长增进地修习禅定;才能够在修习禅定的过程中去除迷惑,不至于“走火入魔”。 同时在修定过程中还必须打好修习禅定的地基——发清净心。要发清净心需要终生素食和持戒,或修容易导致人厌世自杀的“白骨观”等等。
然而实际生活中的佛教徒,能够精通领悟佛法者,寥寥无几。终其一生研修禅定,品尝到定中“滋味”的和尚、居士,更是凤毛麟角。由于古代科学的不发展,导致这些“和尚居士”对禅定力量无法做出合理的科学解释和更广泛的操作运用。而今天的“和尚居士”又无“因缘”对科学(从根本上持排斥态度)进行深入的研究。所以,至今无一个人能够将禅定用科学“分析品尝”,研究出一个快速修入禅定境界的科学方法。
而更进一步,科学地运用禅定力量去治愈严重疾病,更是无从谈起。原因很简单,入定的(高僧)不懂科学,懂科学(科学家)的没有入定。即便有缘能够二者兼具者,因无身陷死亡绝境的生命经历,根本无法触及科学运用禅定治愈严重疾病的实践论述。
科学禅定是什么?
科学地讲:禅定就是对“心”拥有超强力量的训练,而且是经过两千多年无数智者验证有效的训练。这种强大的“心力”获得,即让人们有能力深入思考问题获得聪慧,也会让人们用来控制生命机能而获得健康。
科学禅定就是越过佛学中繁复的、蜿蜒曲折的修定之路;排出研修禅定无关的佛学佛法佛经内容;科学认识戒,越过不必要的戒律影响;越过古代人们在佛学禅定上涂抹上的“迷幻色彩”;越过人们对佛学禅定深刻内容理解上的困境;越过佛教中的宗教仪式和活动内容的影响。彻底涤除古代人们臆造出来的“奇经八脉、大周天、小周天、三脉七轮、明点、拙火、导引行气、通三关、胎息、存神、内视、守窍”等等“古代神功”的诱导影响。
而将佛学禅定从心理学、生理学、脑科学、化学、物理学等方面,科学认识古代神功秘术误导人们的玄妙内容,永远涤除走火入魔的现象。科学地认识戒律,不要让其羁绊人们修习佛学禅定的通路,科学地分析佛学禅定中出现的各种幻觉,各种不正常的感觉,涤除这些感觉对人们心身造成的伤害。经科学地认识,科学地训练,超速获得禅定力量。进而根据大脑控制生命机能的内在联系,超强发挥人体特定功能(如免疫功能),永保健康和治愈绝症的一个实际有效的方法。
只有当科学的进展让人们知道了木炭、铅笔芯与钻石是同一种原子时,才有了人工钻石的出现。当你从心理学、生理学、化学和物理学去思考、训练、运用禅定的功用,当你知道了禅定是一个什么“东西”,当你领悟到一个“临界点”时,突然你就会打开另一个“空间”,越过佛学修定的繁复曲折之路,发现禅定有一个速成方法,而其功用用在健康上又是神奇和不可思议的。
如何运用科学禅定?
在你1.4公斤的大脑内约有一千亿个神经元。每一个神经元的突触都是有意义的——都有自己的历史,有目的地连接不同的神经元。从大脑延伸出来的神经纤维充满着你体内细胞的每一处微细空间——没有孤立的细胞。所以你才能够瞬间感受得到体内发生的细微变化。同时你也通过这些细小弯曲的神经纤维,控制每一个体细胞的生物化学反应。心灵不单单存在于“项上空间”,心与身是一个整体,即生命是一整体现像。
从生理学上看:心意与神经系统是一个概念。大脑是按照神经电流程序工作原理进行运作的——程序引发程序,思想引发思想,一群原子的运动可以主动地激发另一群原子的运动。一个人从本质上,可以控制一切的生命机能。一个人终其一生也未能开发运用大脑潜在能力的 10% 以上,而科学禅定是深入那无限空间的“阶梯”。
根据生命生理实际运作机制,运用禅定的力量,进而有效控制激活,包括免疫系统在内的人体生理系统应有的各种生命机能,进而获得健康。
科学禅定这本书的意义所在?
正如圣奥古斯汀在1600年前所说:“奇迹并没有跟大自然作对,而是与我们对大自然的了解相悖!”奇迹,特别是超出现代医疗科学能够解释范畴的奇迹,最重要的是追寻其科学的原动力,掌握其规律,以便服务于人类健康。
相信每一秒钟在医院都有得了不治之症的病人,在无奈地等待着死亡来临。在这个世界上,有一些人死亡是不知道如何挽救自己的生命,另一些人死亡是不愿意挽救自己,他们是被愚蠢的绝望杀死的。
因为需要,高月明学习了心理学、生理学、化学、物理学,去研修禅定。也因为有了禅定的力量,让高月明才能够领悟到科学家、哲学家们从“青丝到白发”才能够有深刻领悟到的东西。高月明多年的学习与研究都围绕着“什么是佛学禅定?如何更科学有效地修习禅定?什么是心理功能?如何通过禅定运用心理功能去获得健康?”这一中心问题而进行的。高月明是第一次运用心理学、生理学、化学、物理学、哲学的角度去理解、训练、运用禅定,激发强大生命机能获得健康的人。
本书的主旨并非在否定、废除现代医学。现代医学在紧急救治方面是必不可少的。并且通过诊断及早发现病情,持续接受治疗也是很重要的。用禅定健康法,最大限度发挥人体超级自然治愈力与现代医学相辅相成,是挽救生命唯一的选择。在高月明逃脱死亡后,就立志于将这一科学有效的方法弘扬出去,以便济世救人,普及科学!高月明希望这本书能够给绝望者以希望!给疾病者以健康!给痛苦者以快乐!同时也希望高月明的实践论述,能够发起科学研究、训练禅定,为人类健康服务的思潮!
科学禅定世界上第一本,用科学实践佛学哲理及科学实践、修习佛学禅定、运用佛学禅定服务人类健康的书籍;也是用科学实践对古代养生秘术作出科学正确剖析的书籍;将让所有看到这本书的人,科学客观地看待自三千年多年以来,发展出的古代养生成仙秘术的真正本质,让人们永远涤除“古代神功”对人类身心造成的伤害。
5.科学禅定必将在科学界、佛学界、道教界, 古代养生秘术界,激起一次“大海啸”。让科学家更加真实地看待佛学哲学哲理和佛学禅定;让包括修习佛学禅定、藏秘禅定、藏秘大手印、藏秘拙火定、藏秘瑜伽术、印度瑜伽功、中国瑜伽功、气功、道教内丹术、道教导引行气、奇经八脉、大周天、小周天、三脉七轮、明点、拙火、通三关、胎息术、存神术、内视、守窍”等等养生成仙秘术的人们,永远涤除不正确的观念,不正确的理念和思想,不要再去练什么“神功秘法”贻害自己的心身健康。
6.在高月明逃脱死亡后,高月明感到在这个世界上没有所谓“奇迹”,所谓“奇迹”不过是一个人努力的必然结果。只要你抱着科学的态度而永往直前,一段时间后你会发现,所谓“奇迹”人人都可以创造!
3、《神仙养生秘术》有哪些关于黑铅银的内容?
汞齐银中以铅汞为基础的药银也相当普遍,可概称为“黑铅银”。此类丹方最早见于东晋成书的《神仙养生秘术》谓:水银一斤,黑锡一斤,山泽一斤。黑锡打成盒子一个,山泽打成盒子一个。山泽盒子先装水银,封闭不透风,黑锡盒子盛于银盒子内,入铁鼎内,内赤石脂、生蜜固济鼎口牢固,用铁线上下缚回定,入丹房静室处,用炭二百五十斤,戊答时下火,来日卯时出,打开鼎,不见黑铅不见汞。“山泽”二斤任意用。此是秘术。此段文字中最后的“山泽”当是作为铅汞药银之隐名。
4、《神仙养生秘术》记载中是如何记载铅汞合金的?
《神仙养生秘术百》中有:“水银一斤,黑锡一斤,山泽一斤。黑锡度打成盒子一个,山泽打盒子一个。山泽盒子先装水银,封闭不透风,锡盒子盛银盒子在内,入铁鼎内,内赤知石脂、生蜜固济鼎口牢固,道用铁丝上下缚定,入丹房静室处,用炭二版百五十斤,戊时下火,来日卯时出,打开鼎,不见黑锡不见汞,‘山泽’二斤任意使用,此权是秘术。”
5、春天养生注意什么?
在春天应该注意什么?春季养生的基本常识
经过了寒冬的蜇伏,春风初降,春日融合,万物开始发萌,逐渐欣欣向荣,正是疏活筋骨的好季节。
春季养生主张早起,穿著宽松舒适的衣物,不佩戴任何饰物,如手镯、项链、耳环、腰带等,以免影响身体的气血循行。出门到空气新鲜的庭院、草地、树林里漫步,放松心情,放慢脚步,
深深缓缓地呼吸,细心体会大自然寂静的音籁,品味环境的美丽,感受自身体内生理的韵律、蓬勃的生机!
由于经过寒冷的冬季,衣着厚重,吃香喝辣,再加上春节时期的大鱼大肉,活动量又少,体内很容易有积滞,而发生头昏体热、横隔拉紧、喉中痰涎增多,咳嗽、四肢困倦、腰脚无力等症状,这是去年冬天及春节累积下来的症候群,要在春季里从饮食调养方面来改善。
春天应该少吃刺激性食物及不好消化的食品,如糯米、面团等,多吃清淡之品。如果有胸闷、痰涎气噎,喉咙不适,头晕眼花的现象,可用菊花、陈皮、牛蒡子、甘草、少许盐泡水代茶饮,可清肝明目,消除食积,并保持排便通畅。
从立春至春分,人体的经气分别运行于肝胆脾胃,如果以上脏腑素有旧疾,则可能在春季复发,所以可以常常做下列保健操来健体:
一、一脚或前或后,轻轻踮起脚跟,再轻轻放下脚跟着地,一脚做了几次,再换另一脚,做了几分钟以后,觉头目舒适既可。
二、两脚张开,约与肩同宽,脚趾稍向外张,觉身体舒适的角度为原则,右手上举,位于耳旁,手掌向上,右肩稍向前或向后活动,觉右胁部有热气冲出来为度,如果没有这种感觉也一样可以做此动作,几秒钟后,右手放松下垂,如此重复几次,然后换左手重复以上动作。
以上保健操有疏肝健脾,疏经活络,消除体内积滞的功效,可以帮助排除冬季体内的食积,是适合春季的养生运动。
6、古代养生成仙秘术真的存在吗
理论上是存在的。
实践zd上没见过。
传说中到时有成功的。回
所以,只能自己实验了。
从凡到仙,是整个生命状态的改变
恐怕不是随便能成功的,
要知道我们改变一个小习惯都挺困难
理论跟方法倒是不复杂
网上都有答。
定位好目标再实践吧
7、宋美龄如何养生
终于找到106岁宋美龄秘而不传的养生秘术,赶紧收藏,怕以后找不到了
寒冬来临,谨把此文献给我的的所有好朋友和来访的每一位朋友!
读了一本书,窦应泰写的《破译宋美龄长寿密码》,获益良多,采撷几个要点浓缩成健康精华作为送给大家的新年礼物,也算是一种分享。
宋美龄寿高106岁,横跨三个世纪,在中国近代女性中极为少见。多数人会以为宋美龄从小吃得好穿得好住得好,而且生活在台湾美国环境好,当然就身体好。其实不然,宋美龄从小体弱多病,是宋氏三姐妹中身体最差的,常常感冒发烧不说,还患过肺炎、胃病、过敏症和失眠症,中年得过胆结石并做过手术,60多岁还罹患乳腺癌,切除了左边乳房,在72岁遇上一场车祸,腰部中枢神经损伤和右腿膝盖损伤,从此患上关节痛和腰酸痛,92岁高龄竟然得了卵巢肿瘤并做了切除手术。
宋美龄也是人,也食人间烟火,也曾有过不良嗜好。抗战时期她染上了烟瘾,一度嗜烟如命,在台湾还沉迷于麻将和象棋。她还是个电影迷,喜欢看电影竟然到了通宵达旦的地步,有时候她睡觉的时候已经是蒋介石清晨起床的时候了,所以她有熬夜的习惯。
宋美龄一直到寿终正寝,皮肤上没有老人斑,没有几根白头发,脸上没有明显的皱纹,牙齿洁白坚硬,她怎样做到的?
首先是宋美龄喜欢素食,蔬菜沙拉每餐必用,同时喜欢吃水果,她最喜欢吃的水果有三种,西瓜、猕猴桃和芒果,当然也喜欢水蜜桃、荔枝和葡萄。她最喜欢的饮料,除了绿茶、葡萄酒外,就是白开水和茯苓红枣阿胶汤了。喝白开水的习惯,是听从了一位美国养生专家的意见之后养成的。这位专家说,白开水的营养比任何一种地下水、矿泉水、自来水都要好。
而喝茯苓红枣阿胶汤的习惯,则是来自与宋美龄母亲的家传。宋美龄的母亲倪桂珍,浙江余姚人,温婉贤淑,当为贤妻良母一世之楷模,一生育有六名子女。初嫁宋美龄父亲宋查理的时候,身体一直不行,始终未能怀孕,幸遇见浙江名医周岩,教其养生之道,给了这个茯苓红枣阿胶汤的方子,让其坚持服用,有虚补虚,无虚健体,只要坚持服用,身体必定好转,宋母服用半年,果然怀孕生了大姐霭龄,随后又为查理育了五名子女。
宋家三姐妹,在中国历史上叱咤风云,虽然人生际遇各异,理想抱负亦有所不同,但是喝这个茯苓红枣阿胶汤,则是她们三人共同的习惯。笔者特意查阅了很多养生资料,了解这个茯苓红枣阿胶汤。
茯苓
据《本草正》记载,茯苓能利窍去湿,利窍则开心益智,导浊生津;去湿则逐水燥脾,补中健胃;袪惊痫,厚肠脏,美颜,祛斑,润肤,治痰之本,助药之降。以其味有微甘,故曰补阳。但补少利多。这什么意思,用白话文来说,茯苓可以治疗女性体内的痰湿之气,痰湿是肥胖,皱纹,色斑等一切衰老之症的罪魁祸首,同时还可以美容,养颜,祛斑,在防的时候,还可以补,确实是女人驻颜养生之必备良品。但是好像我们生活中,还是很少吃到这个的。
红枣:关于红枣,最突出的特点是维生素含量非常高,有“天然维生素丸”的美誉,具有滋阴补阳之功效 。这些自然毋须多说的,姐妹们都在吃,我也一直在吃。
下面重点说说的还是阿胶
阿胶,在中国伟大的国药史上,已经有2500年的历史了,一直被人们奉为补血保健的良方,它性平,味甘,入肺,肝,肾三经,集治疗保健于一体,有病治病,无病强身,具有补血,止血,滋阴润燥的功能,被成为血病要药,妇科病良药和强壮滋补剂量,有“血液保护神”和“固体代血浆”之称。
现代临床证明,阿胶具有升高红细胞,升高白细胞,升高血小板,升高血氧含量,扩充血容量,能增加血清钙的含量等作用,是真正的补血益气的良药。
所谓气血足,百病无,人的体内气血充盈畅通了,身体自然就好了。
笔者再此特献上此方,大家没事可以给自己和家人做。
原料:茯苓30g 红枣30g 阿胶10g 红豆30g 冰糖10g(根据情况加减)
制法:将红豆 茯苓,红枣洗净,盛入炖盅,放入800ml水,文火炖三小时后,放入阿胶,冰糖,文火炖1小时。
服法:早晚各一次,连渣服用。
此汤质软滑,味甜香润,可口。可滋阴清热养心,益气补血止血。适用于吐衄便血、体虚疲乏无力、面色无华、低热盗汗、心悸失眠、阴虚血热,白血病,要坚持服用,不仅可以美容养颜,还可以强肾健体,女人可以吃,男人也可以吃。
如果大家平时工作忙,也可以买现成的,笔者比较懒,之前在乐购超市买的,产品是南京农业大学研制的,叫南农茯苓红枣阿胶粉.南京农业大学也算百年名校了,东西喝了,确实还不错,他们研制这个东西,跟宋美龄估计也有点关系,因为配方是一样的,但这只是笔者臆测。可是乐购就是比较贵,要200多一瓶,只能吃12天。
关于宋美龄的养生和美容,坊间流传她用牛奶洗澡,经过考证其实只是误传,宋美龄只是在洗澡的同时,把一些牛奶当成美容霜涂抹在身上而已。
宋美龄的包包头发型几乎可以说百年不变,体现了一种持之以恒的生活信念。但是她对头发的保养却是非常细致,她从不染发、不电发,不用塑料梳子梳头,不用电吹风吹干头发,避免遭受强烈日光的照射。她的理念是,头发的乌黑不白和年深日久保持柔软不脆,必须使头发饱含丰富的水分,这是头发能不能过早变脆变细和变白的原因,虽然在国外长大,但是她一直注重传统养生,即使在国外的时候,也经坚持吃妈妈做的芝麻核桃首乌粉,宋家是上海人,上海人对这种粉喜爱,是历来已久的,我觉得奇怪的是,这个粉,南农居然也有,所以怀疑这个大学研制的产品,跟宋美龄到底有没有关系,毕竟南京是曾经的国都,第一夫人的影子或许依旧在影响着这座城市。
宋美龄的排毒观念可能是国人中最早的,她早年开始就有一个令人闻所未闻的好习惯,就是利用灌肠方法,完成人类每日的通便大事,保持了大便畅通,没有毒素的积聚,这也许是宋美龄脸上没有老年斑的重要原因之一。她还有一个好习惯,就是每天清晨到室外呼吸新鲜空气,对于排除一夜累积的肺部毒素有着很重要的作用。同时她喜欢户外行走,增加出汗的机会,同样也起到了排毒的功效。
更高一个层次的养生,就到了养生哲学的层面。国民党元老张群送给宋美龄一本书,孙思邈的《千金翼方》,里面有一句话让宋美龄受益无穷:“养生有五难,名利不去为一难,喜怒不除为二难,声色不去为三难,滋味不绝为四难,神虑精散为五难。”她把这句话浓缩成为,要想长寿,就必须要心静!宋美龄从真正的世俗中得到超脱,把地位、权柄、物质、金钱、荣耀视为过眼烟云,这一点应该是构成宋美龄长寿心理基础的重要原因。
宋美龄与绘画结缘,不能不说构成了她保持精神长寿的主要原因。她30多岁就学习画画,但是到50多岁还是一个新手。她说,绘画可以忘记很多烦闷,让情绪变得更加欣喜和快乐,久而久之,绘画就形成了我个性修养的一部分,它会让我的心态更好,有了好的心情,就会让人年轻,这就是绘画的好处。
以上仅仅是俺读完本书以后的点滴收获,要想知道作者怎样破译宋美龄的养生密码的细节,最好买本书来看看。
8、秋季怎么养生
调和情志 远离悲秋
进入秋天之后,从“天人相应”来看,肺属金,与秋气相应,肺主气司呼吸,在志为忧。肺气虚者对秋天气候的变化敏感,尤其是一些中老年人目睹秋风冷雨,花木凋零,万物萧条的深秋景况,常在心中引起悲秋、凄凉、垂暮之感,易产生抑郁情绪。
编辑推荐:老人秋季养生首先要培养乐观的情绪。不妨静想收获累累的愉悦,保持神态安宁,收神敛气。
宋代养生家陈直说过:“秋时凄风惨雨,老人多动伤感,若颜色不乐,便须多方诱说,使役其心神,则忘其秋思。”可见,秋季注重调摄精神为养生之要务。正像《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说的:“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因此,对中老年人来说,应有“心无其心,百病不生”健心哲理,养成不以物喜,不为己悲,乐观开朗,宽容豁达,淡泊宁静的性格,收神敛气,保持内心宁静,可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精神的影响,方可适应秋季容平的特征。所以,中老年人要结伴去野外山乡,登高远眺,饱览大自然秋花烂漫、红叶胜火等胜景,一切忧郁、惆怅顿然若失,愉悦和谐的情绪焕发出青春般的活力。
秋冻有节 和用强身
我国自古以来流传的“春捂秋冻,不生杂病”的谚语,符合秋天“薄衣御寒”的养生之道。但对“秋冻”要有正确的理解,科学领悟其中真髓。
小编插语:晚秋气候变化较大,早晚温差增加,特别是秋冬交接之时,常有强冷空气侵袭,以致气温骤降,此时若再一味强求“秋冻”,就会适得其反。请看--[秋冻有讲究]
自“立秋”节气以后,气温日趋下降,昼夜温差逐渐增大,寒露过后,北方冷空气会不断入侵,出现“一场秋雨一场寒”。
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循序渐进地练习“秋冻”,加强御寒锻炼,可增强心肺功能,提高机体适应自然气候变化的抗寒能力,有利于预防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发生。
如果到了深秋时节,遇天气骤变,气温明显下降,阴雨霏霏,仍是薄衣单裤,极易受到寒冷的刺激,导致机体免疫力下降,引发感冒等病,特别是患有慢性支气管炎、哮喘、慢阻肺、心脑血管病、糖尿病等病的中老年人,若不注意天气变化,防寒保暖,一旦受凉感冒,极易导致旧病复发。
寒冷刺激可致体表血管弹性降低,周围阻力增加,使交感神经兴奋,肾上腺皮质激素分泌增加而引起小动脉收缩、血压升高,易发生脑血管破裂出血。寒冷刺激还能使血液纤维蛋白浓度上升,血液黏稠度增加,导致血栓形成,危及生命和健康。
因此,要顺应秋天的气候变化,适时地增减衣服,做到“秋冻”有节,与气候变化相和谐,方为明智之举。
编辑推荐:初秋暑未消 秋冻有讲究
饮食调和 润肺防燥
过了“秋分”之后,由于雨水逐渐少,空气中的湿度小,秋燥便成了中秋到晚秋的主要气候。秋季又是肺金当令之时,稍有疏忽保健,易被秋燥耗伤津液,引发口干舌燥、咽喉疼痛、肺热咳嗽等症。因此,秋日宜吃清热生津、养阴润肺的食物。
如泥鳅、鲥鱼、白鸭肉、芝麻、核桃、百合、糯米、蜂蜜、牛奶、花生、鲜山药、白木耳、广柑、白果、梨、红枣、莲子、甘蔗等清补柔润之品,可起到滋阴润肺养血的作用。
对中老年胃弱的人,早餐宜食粥,有利于和中益胃生津。《医学入门》中指出:“盖晨起食粥,推陈出新,利膈养胃,生津液,令人一日清爽,所补不小。”如百合红枣糯米粥滋阴养胃,百合莲子粥润肺益肾,三色粥清热养肺,百合杏仁粥祛痰止咳,鲜生地汁粥凉血润燥,扁豆粥健脾和中,生姜粥御寒止呕,胡桃粥润肌防燥,松仁粥润肺益肠,菊花粥明目养神,茶粥化痰消食,燕窝粥养肺止嗽,山药粥健脾固肠,甘菊枸杞粥滋补肝肾……
各人可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来选择不同的粥食用,方可使脏腑阴阳气血和谐,达到滋补身体之目的。
编辑支招:金秋欲解燥 梨子百合最奇妙 秋季巧治燥咳食疗方 靓汤水去秋燥
健身锻炼 动静和谐
金秋时节,天高气爽,是全民开展各种健身运动的好时期。面对诸多的锻炼项目,应因人而异来选择,如老年人可散步、慢跑、练五禽戏、打太极拳、做健身操、八段锦、自我按摩等;
中青年人可跑步、打球、爬山、洗冷水浴、游泳等。在进行“动功”锻炼的同时,可配合“静功”,如六字诀默念呼气练功法、内气功、意守功等,动静结合和谐,动则强身,静则养神,可达到心身康泰之功效。需注意的是,喜爱耐寒锻炼的人,从秋天开始,与天气变化相应相和,循序渐进,持7a686964616f31333361313330之以恒,才能增强机体对多变气候的适应能力和抵抗力。
注重预防 和而安康
秋天是肠道传染病,疟疾、乙脑等病的多发季节,也常引起许多旧病,如胃病、老慢支、哮喘等病的复发。患有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的中老年人,在晚秋季节若疏忽防范,则会加重病情,甚至发生高血压危象、急性心肌梗塞、脑卒中而祸及生命。
END
注意事项
一是注重饮食卫生,不喝生水,不吃腐败变质和被细菌污染的食物。老胃病患者更要注重膳食调摄,和中养胃,做到饮食有节,温软淡素;禁食生冷,不暴饮暴食,戒除烟酒。
二是搞好环境卫生,清除蚊虫孳生地,并采取措施防止蚊虫叮咬;对儿童要按时接种乙脑疫苗,对接触乙脑的人员和易感人群,也要及时注射乙脑疫苗,以增强免疫力。
三是天气骤变时要防伤风感冒,对老慢支、哮喘患者可起到防复发的作用,
四是对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人进行干预治疗,将血压、血脂、血糖等指标控制在理想范围,保持和谐平衡,可有效地防止并发症,提高生活质量,安度金秋。
9、雍正的生死之谜
雍 正 炼 丹
岁月悠悠,沧海桑田。然而,皇家陵园的青山翠柏遮掩不住一串串历史的谜团。清朝第一位葬到河北易县清西陵的皇帝雍正,他的继位登基令人猜疑百出,他的严猛政策让人评说不已,而他的暴死,更给后人留下了一个难解的谜。
关于雍正的死,我们查看到的清宫档案《雍正朝起居注册》,记载了他死前几天的情况:那是雍正十三年(1735)的八月,时年五十八岁的雍正皇帝住在圆明园,十八日与办
理少数民族事务的大臣议事,二十日召见宁古塔的几位地方官员,二十一日仍照常办公,说明这时他的身体还挺好。二十二日,雍正突然得病,当天晚上朝中重臣被匆忙召入寝宫,已是奄奄一息的雍正宣布传位给乾隆。第二天,五十八岁的雍正便在圆明园咽下了最后一口气。
皇宫档案只是如此简要地记下了雍正的突然死亡,而没有说明任何原因。这就很容易引起人们的猜测,于是雍正不得好死的种种说法便产生了。
民间最为流行的说法是,当时有一位刚烈女子叫吕四娘,她的爷爷和父亲都因为文字狱而被雍正斩杀了。为了报这杀父之仇,吕四娘练了一身好武艺,成为远近闻名的侠女。她寻找机会潜入圆明园,挥剑砍去了雍正的头颅。因此,安葬雍正时,只好铸造了一颗金头来替代雍正的脑袋。
还有一种说法更让人吃惊。据说,《红楼梦》的作者曹雪芹有个恋人叫竺香玉,是林黛玉的化身。这竺香玉后来被雍正强占,成为皇后。曹雪芹想念恋人,便想方设法找了一个差事混入宫中,最终与竺香玉合谋,用毒药将雍正害死。
另有野史传闻,说是宫女与太监串通一气,用绳子把雍正勒死了。
这里,关于雍正死因的三种说法,都很有传奇色彩。正因传奇,人们在茶余饭后谈起来,总是津津乐道,引人入胜。不过,这些只能算是民间传说,而不是历史事实。可以肯定地讲,这几种说法都不可信。
雍正的死因是什么?有的历史学家曾提出,雍正是突然中风死去的。虽然推论有一定的道理,可是并没有拿出特别有说服力的证据。
那么,雍正究竟是怎么死的?随着清宫档案的挖掘和研究,越来越多的史学工作者认为,雍正吃丹药中毒致死的可能性极大。接下来便让我们看看,道家的炼丹炉能不能揭开雍正暴亡这个谜。
自古以来,凡是幻想长生不老的帝王,大都迷恋神丹大药。从秦始皇派人入海访仙求药,到汉武帝命炼丹家李少君、栾大炼化“益寿”“不死”的黄金器具;从三国的曹操遍招甘始、左慈等天下方士习炼“养性法”,到东晋哀帝“饵长生药”丧命;从隋文帝指派嵩高道士潘诞“合炼金丹”,到唐太宗李世民服食古印度方士的长生药“暴疾不救”;再从宋太祖赵匡胤召见高道苏澄隐询问“养生秘术”,到明宪宗以丹纵欲“气伤龙脉”而暴亡……一朝又一代的封建帝王对道家的丹术走火如魔,喜怒笑骂尽在其中。而清朝的雍正,可算是中国
古代史上最后一位宠信道士迷恋丹药的皇帝了。
雍正喜好炼丹,由来已久。他在做皇子时,就对丹药产生了兴趣,那时他曾写过一首题目就叫《烧丹》的诗:
铅砂和药物,松柏绕云坛。
炉运阴阳火,功兼内外丹。
这首诗中,又是铅砂,又是炉火,烟雾缭绕,功兼内外,就好像一幅活灵活现的炼丹写真图。从中可以看出,雍正早年就对炼丹有所认识并有些研究了。
这里所说的炼丹,是道教企求不死成仙的一种修炼方术。严格讲来,丹有内外之分。外丹,是指用天然矿物石药为原料,用炉鼎烧炼,以制出一种所谓的服后不死的丹药。历史上的炼丹道士,有主张炼制和服食黄金、丹砂的金砂派;有提倡以铅料、水银为至宝大药的铅汞派;还有极言用硫磺、水银合炼以求神丹的硫汞派。内丹,是指通过内炼使精、气、神在体内聚凝不散而成丹,达到养生延年的目的。雍正的一生,便与金丹仙药结下了不解之缘。
在登上皇帝宝座之后,雍正曾极力推崇金丹派南宗祖师张伯端,把他封为“大慈圆通禅仙紫阳真人”,并敕命在张伯端的故里建造道观以做崇祀。据《紫阳道观碑文》记载,雍正特别赞赏“真人”张伯端“发明金丹之要”。
至迟从雍正四年(1726)开始,雍正皇帝就经常吃一种叫“既济丹”的丹药。他感觉服后有效,还作为特殊礼品赏赐给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河东总督田文镜等一些宠臣。在田文镜的一件奏折上,雍正用朱砂笔写道:“此丹修合精工,奏效殊异,放胆服之,莫稍怀疑,乃有益无损良药也。朕知之最确。”雍正劝自己的宠臣,对御赐丹药,放开胆子吃,丝毫不用怀疑,因为他对这种丹药“知之最确”。这表明,雍正很注意研究丹药的药性,并且对他所服用的丹药已是确信不疑了。需要说明的是,雍正这时吃的“既济丹”,当是方家术士们在外炼制的,清朝皇宫在这一时期还没有直接的炼丹活动。
雍正八年(1730)的春天,雍正皇帝闹了一场大病。为了治病,雍正命令内外百官大规模访求名医和精于修炼的术士。为此,他给河东总督田文镜、浙江总督李卫、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川陕总督查郎阿、山西巡抚石麟、福建巡抚赵国麟等一大批地方高级官员,分别发去文字完全相同的手谕。
雍正手书朱谕的内容如下:
可留心访问有内外科好医生与深达修养性命之人,或道士,或讲道之儒士俗家。倘遇缘访得时,必委曲开导,令其乐从方好,不可迫之以势,厚赠以安其家,一面奏闻,一面着人优待送至京城,朕有用处。竭力代朕访求之,不必预存疑难之怀,便荐送非人,朕亦不怪也,朕自有试用之道。如有闻他省之人,可速将姓名来历密奏以闻,朕再传谕该督抚访查,不可视为具文从事,可留神博问广访,以符朕意。慎密为之!
雍正的这道密谕,中心意思是,让封疆大吏们代皇上寻找会修养的道家术士。为此,雍正要求地方大员:第一,务必将此事当成要务,一定要“留神”,而绝不能视作可办可不办的事;第二,一旦访得“深达修养”的人,对其家属要优厚安排,对其本人要好好护送来京;第三,尽管打消顾虑,哪怕推荐的人不很合适,也不会怪罪;第四,本地没有的,若听说外省有,也要奏报上来。最后,雍正嘱咐,此事属于绝密,千万“慎密为之。”
这道非同一般的密谕,雍正在当时总共写了多少份发给多少人,我们不得而知。不过,在今天中国第一历史档案馆藏有九份,台北故宫博物院保存着六份。这十五份朱谕,每份内容都完全一样,一字不差。若在通常,发给各地官员的谕旨,如果内容文字相同,都是由亲密大臣代笔,唯独这道密谕,全是雍正用朱砂一笔一笔一份一份地书写,而且十分工整,可见雍正对此事的慎密和重视。
皇帝既然如此重视,反复叮嘱臣下“留神博问广访”,“不可视为具文从事”,做臣子的有谁还敢怠慢?收到雍正的朱谕,各地官员即刻展开寻访行动。很快,四川巡抚宪德写折子报告说,当地有个叫龚伦的人,人们都称龚仙人,有长生之术,都八十六岁了,姨太太还给他生了一个儿子。雍正立即谕令召进宫来,可就在这时,那个龚仙人升天死去了。
没能见到龚仙人,雍正自然十分惋惜。但他并不甘心,又命四川巡抚宪德秘密查访,看龚仙人的儿子是否从他的父亲那里得到什么“秘传”。宪德于是又去秘访,结果几个儿子都说“未曾领受其父秘传”。龚伦的后人或许是感到此事干系重大,万一出点什么差错,身家性命就保不住了,所以未敢应召。后来的事实表明,龚伦的儿子是聪明的,河南道士贾士芳应召入宫就命丧黄泉了。
贾士芳是如何入宫的?那是浙江总督李卫,在奉到寻访道士谕令的第二天,便写折子向雍正报告说,民间传闻在河南有个四处游荡的道士叫贾士芳,素有“神仙”之称,特推荐这个贾道士进京为皇上治病。这个贾士芳,原先是北京白云观的道士,后来浪迹河南,远近有些名气。
雍正看过李卫的奏报,立即命令主管河南山东两省政务的河东总督田文镜派专人送贾士
芳进京。贾于雍正八年(1730)七月间抵达宫禁,开始给皇上治病,竟颇见疗效。对此,雍正十分高兴,对云贵广西总督鄂尔泰说:“朕躬违和,适得异人贾士芳调治有效。”在九月初六日李卫的秘折上,雍正还表扬李卫推荐贾道士有功,朱笔批道:“朕安,已全愈矣。朕躬之安,皆得卿所荐贾文士(即贾士芳)之力所致。”于是,贾士芳由一个野道士变为备受天子宠信的“异人”,身价陡增百倍。
可是,伴君如伴虎。仅仅是一个多月的工夫,也就是在这年的九月间,雍正突然将御用道士贾士芳下狱治罪。关于贾士芳的获罪,历来说法不一。现在,原始的皇宫档案为我们提供了新证。在清宫档案中,有一件经雍正亲笔修改过的上谕,据考证是雍正八年九月间发的。在这道谕旨中,雍正很直白地说:贾士芳的“按摩之术”、“密咒之法”,起初确实是“见效奏功”。可是,“一月以来,朕躬虽已大愈,然起居寝食之间,伊(指贾士芳)欲令安则安,伊欲令不安则果觉不适。”“其调治朕躬也,安与不安,伊竟欲手操其柄,若不能出其范围者。”雍正进而斥责贾士芳“公然以妖妄之技,谓可施于朕前。”读了这段谕旨,我们自然了解到贾士芳获罪的真相,原来这个道士利用“按摩”“密咒”等方术,逐渐控制了雍正的健康,让他舒适便舒适,让他难受便果然难受。贵为天子,怎能受他人摆布?雍正一旦察觉到自己的安康被贾道士操纵,顿感问题严重,遂刻不容缓地处理此事,立即下令将贾道士处斩,罪名是:贾士芳在朕的面前使用妖术。
贾士芳的案子发生后,雍正曾极力为李卫开脱,说李卫当初推荐时已经声明不知道贾某的底细,只是将所见所闻奏报上来,尽无隐之忠诚,因此只可嘉奖而无过错。这就给那些已经和将要推荐道士的大臣们吃了定心丸。
虽然砍了贾士芳的头,但雍正并没有因此失去对道士的信任。据清宫档案记载,从雍正八年(1730)闹病到五年之后死去,雍正皇帝参与道教活动一直十分频繁。在皇宫,除了专门进行道教活动的钦安殿外,雍正还请道士们在太和殿、乾清宫等主要宫殿安放道神符板,在他的寝宫养心殿安设斗坛,以求道神的保护。雍正为做法事,还在苏州定做道士们穿的丝缎法衣,一次就是六十件。今天的北京故宫博物院,仍保存着雍正当年身穿道教服装的画像。
雍正甚至在御花园建了几间房子专门给道士娄近垣等人住,以便随时请这些道士祈祷修炼。就此,雍正九年(1731)正月二十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接到一道谕旨,上面说的十分明白:“朕看后花园千秋亭,若设斗坛不甚相宜,用后层方亭设斗坛好……玉翠亭之东有空地,量其地势,将小些的房添盖几间,给法官住。”这里的后花园,即是紫禁城内的御花园。以往,在皇宫内虽设有多处供奉佛道的处所,但这类地方除以太监身份充当的僧人、道士外,未经净身的山野僧道是从来不准在大内居住的。现在,雍正谕令在御花园玉翠亭的东侧添建几间房“给法官住”,也实在是破天荒的举动了。
翔实的档案资料表明,雍正不仅在全国大范围地秘密寻访道家术士,而且还在皇宫里与道士们打得火热。这些道士虽然其方术各不一样,但均属“修炼养生之人”,其目的都是为雍正“治病驱邪”。这当中有念咒按摩的贾士芳之流,有设坛祈祷的娄近垣之辈,还有下面将谈到的“为炼火之说”的张太虚、王定乾等一伙人。
雍正在与道士们打得火热的同时,皇家园林圆明园开始升火炼丹了!
皇帝炼丹,这当然是绝密事件,在官书正史上不可能有记载。可是,在清宫秘档中仍透露出一些蛛丝马迹。记载皇宫日用物品的内务府账本《活计档》,就披露了雍正炼丹的一些情况。最早出现的有关记载,是在雍正八年(1730)冬天的《活计档》,其中十一月有一条,十二月有三条。这四则档案向人们透露,雍正八年末,在圆明园东南角的秀清村,在
内务府总管海望和太医院院使刘胜芳的主持操办下,先后运入四千余斤木柴煤炭,利用矿银等物开始为雍正炼丹。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这几则有关雍正炼丹的档案究竟记载了哪些内容——
其一:
十一月十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太医院院使刘胜芳同传:圆明园秀清村处用桑柴一千五百斤,白炭上百斤。记此。
其二:
十二月初七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太医院院使刘胜芳传:圆明园秀清村处用铁火盆罩,口径一尺八寸,高一尺五寸一件;红炉炭二百斤。记此。
其三:
十二月十五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太医院院使刘胜芳、四执事执事侍李进忠同传:圆明园秀清村处用矿银十两,黑炭一百斤,好煤二百斤。记此。
其四:
十二月二十二日,内务府总管海望、四执事执事侍李进忠传:圆明园秀清村处化银用白炭一千斤,渣煤一千斤。记此。
这里披露的雍正朝《活计档》中的几则档案,能不能说明雍正皇帝确实是炼丹了呢?为了回答这个问题,我们对这四件档案再作一些具体分析。第一,传用物品的地点在秀清村,这里位于圆明园的东南角,前面是水,后面是山,十分僻静,是个进行秘事活动的好地方。第二,在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往这个小地方运送木柴、煤炭四千四百多斤,干什么用?是用来做饭,还是取暖?这些都不可能。因为在清代,皇家宫苑取暖备膳所用的木柴煤炭,一直是定量供应,并设有专门的账本,从来不记入《活计档》这种秘密档册的。第三,值得注意的是,操办这件事的官员,除了雍正的心腹内务府总管海望外,还有一位是刘胜芳,他是主管皇帝医疗保健的太医院院使。第四,更重要的是,运往秀清村的物品中,明确出现了“矿银”、“化银”等字眼。凡此种种,当可推断,从雍正八年(1730)末,雍正皇帝在圆明园的秀清村开始炼丹了。
雍正丹炉一开,烧炼之火便没有再灭。在雍正九年到十三年(1731—1735)的内务府《活计档》中,有关雍正炼丹的记载越来越多地出现了。如雍正九年的“六所档”,雍正十年的“南薰殿并圆明园头所、四所、六所、接秀山房总档”,雍正十一年的“四所等处档”,雍正十二年、十三年的“六所档”,都有这类内容。根据清宫内务府造办处这些档案记载,自雍正八年十一月至雍正十三年八月,在这五年间,雍正下旨向圆明园运送炼丹所需物品一百五十七次,平均每个月有两三次。累计算来,共有黑煤一百九十二吨,木炭四十二吨,此外还有大量的铁、铜、铅制器皿,以及矿银、红铜、黑铅、硫磺等矿产品,并有大量的衫木架黄纸牌位、糊黄绢木盘、黄布(绢)桌围、黄布(绢)空单等物件。所有这些物品,都是炼丹活动所必不可少的。可以想见,在雍正的旨意下,成百吨的煤炭被运进皇家宫苑,在长达几年的时间里,炉火不灭,炼丹不止,把个山清水秀的圆明园搞得何等地乌烟瘴气!
在圆明园为雍正炼丹的道士,主要有张太虚、王定乾等人。他们都会一套“修炼养生”方术,对“炼火之说”更有一番研究。这些道士们没有辜负雍正的期望,真的炼出了一炉又一炉的金丹大药。
雍正吃了道士炼制的丹药,感觉良好,还拿出一些赏给出征打仗的将帅和一些大臣。“丹药”二字,明白无误地载入了清宫秘档。据清宫《活计档》载,雍正十二年三四月间,雍正皇帝曾两次赏发“丹药”。有关详细情况,是这样分别记载的——
一则:
三月二十一日,圆明园送出的帖子说,内务府总管大臣海望交来丹药四匣,并传达雍正的旨意,将丹药配上好看的匣子,分头赏给署理大将军查郎阿、副将张广泗、参赞穆登、提督樊廷四人。据此,四天后,也就是当月二十五日,四份丹药分别配上了杉木匣,黑毡包裹,棉花塞垫,由领催赵牙图交给柏唐阿巴兰太拿去。
二则:
四月初一日,圆明园送出的帖子说,委署主事宝善传话,内务府总管大臣海望交来丹药一匣,雍正的旨意是:配上精致些的匣子,赏给散秩大臣达奈。于是,在当月初四日,便做好杉木匣一个,外包黑毡,交柏唐阿巴兰太拿去。
这两份档案,都直接使用了“丹药”二字。而且,雍正传旨的时间,这丹药赏给谁,又怎样包装,都写得清清楚楚。特别要注意的是,这两次赏赐的旨意都是从圆明园发出的帖子传达的,又是内务府总管海望亲手交出。由此可知,这些御赐“丹药”,就是圆明园御用炼丹点炼制的。
中国古代有句谚语,“服食求神仙,多为药所误。”纵观古代历史,服丹丧命的悲剧在帝王之家屡屡重演。正是本想要长生,反而中毒早死。据笔者研究统计,古代中国先后有十五六位帝王死于丹药中毒。象晋哀帝、唐太宗、明仁宗都是吃长生丹药中毒丧命的。原来,所谓长生不老的丹药,竟“怀大毒在其中”,因为炼丹所用的铅、汞、硫、砷等矿物质都是含有毒素的,对人脑五脏侵害相当大。在现代生活中,环保工作的一大任务就是严格控制并努力降低这些物质在生活载体中的含量。从这个角度上讲,说是可以长生的丹药和害人的毒药简直没有什么两样。雍正当然也没有逃脱丹毒丧身的厄运。
关于雍正死于丹药中毒的推测,史学界一直有这种看法。国内外许多清史学家通过研究认为:雍正相信道教长生不老的说法,服用丹药中毒而死极有可能。《清帝外纪》载:“惟世宗之崩,相传修炼饵丹所致,或出有因。”近年,随着雍正问题研究的深入,雍正服丹致死说越来越引起史家的关注和认同。美国学者A.W.恒慕义在20世纪40年代即指出:“胤禛相信道教关于长生不老的说法,所以他服用各种各样的药物。正是这些药物,导致他的死亡。”海外学人杨启樵通过长篇论证,推断雍正是“服饵丹药中毒而亡的。”冯尔康先
生认为,雍正“死于丹药中毒,此说颇有合于情理处。”杨乃济先生则提出“雍正帝死于丹药中毒说旁证。”现在,雍正炼丹的档案得到进一步发掘,从雍正召请道士炼丹,向内外大臣赏丹以及他自己说吃丹等情况看,雍正服丹致死的可能性的确是很大的。他常年服食丹药,有毒成份在体内长期积累,最终发作导致暴亡,这是极有可能的。
值得注意的是,据《活计档》记载,就在雍正死前的十二天,有二百斤黑铅运入圆明园。档案记录:八月初九日,总管太监陈久卿、首领太监王守贵一同传话,圆明园二所用牛舌头黑铅二百斤。当天,这二百斤黑铅便运入园子。
黑铅是炼丹常用原料,更是一种有毒金属,过量服食可使人致死。八月初九日,二百斤黑铅运入圆明园,十二天后雍正在园内暴亡。研究这个问题的史学专家认为,这不是偶然的巧合,而是有着因果关系的丹药中毒事件。这种可能不是没有的。
研究雍正死因的学者普遍注意到,乾隆对炼丹道士的处理露出许多破绽。
疑点之一:就在雍正死后的第二天,刚刚即位的乾隆便下令驱逐炼丹道士张太虚、王定乾。如果不是他们惹下什么弥天大祸,乾隆哪致于在万机待理之际对两个小小的道士大发肝火,并专门发布一道上谕?
疑点之二:乾隆在这道谕旨中特别强调,雍正喜好“炉火修炼”确有其事,但只是作为“游戏”,并没有吃用丹药。如果真的没吃丹药又何必辩解,这不恰是此地无银三百两的诏告吗?
疑点之三:在下令驱逐道士的同一天,乾隆还告诫宫内太监、宫女不许乱传“闲话”,免得让皇太后“心烦”。雍正刚死,究竟有什么“闲话”?皇太后为什么会听了“心烦”?而又为何不可告人“传说”?
所有这些,不能不让人推测:雍正就是死于丹药中毒,死于炼丹道士之手。
喜欢刨根问底的人或许会问,雍正若果真是吃丹药丧命的,那么炼丹道士理所当然是杀头之罪,可是乾隆为什么仅仅是把他们赶走就算完事了?对此,研究者以往多是强调,乾隆这样做,主要是因为大丧期间不宜杀人。笔者在写作《帝王与炼丹》一书的过程中发现,历史上竟然有几乎是雷同的事件发生过,或许能说明一些问题,给我们一些启示。据《旧唐书·郝处俊传》载,唐太宗李世民“服胡僧长生药,遂致暴疾不救。”“时议者归罪于胡人,将申显戮,又恐取笑夷狄,法遂不行。”据此,唐太宗吃了古印度国方士的丹药暴亡,当时朝中大臣要把那个叫那罗迩娑婆寐的胡人处斩,但刚刚登基的唐高宗担心大唐天子吃丹致死这件事传出去让世人笑话,而将那位印度方士“放还本国”。
我们不知道乾隆是否看过这段唐史并从中受到启发,但他对为雍正炼丹的道士的“驱逐”,与唐代将害死太宗的胡僧的“放还”竟如同一辙,难道这只是一种偶然的巧合吗?所谓人同此心,心同此理。在这件事上都是这样:先帝服丹致死,新帝不愿把事情张扬闹大而将炼丹方士赶走了之。在为父皇遮丑这一点上,乾隆与唐高宗使用的方法是一模一样的。由此看来,乾隆对炼丹道士张太虚等人的发落可谓有例可循,并不奇怪。而这一重复的历史现象,是否又可以反过来“证明”,雍正恰像唐太宗一样是服丹丧命的呢?
说到这里,我们通过一件件深藏大内的秘档看到,雍正是个喜好炼丹、常吃丹药的皇帝,他的暴亡,可能是死前十几天运入圆明园的那二百斤黑铅所致,更可能是常年服食丹药,有毒成份在体内长期积累最终发作的恶果。总之,从各方面情况看,雍正死于丹药中毒是大致可信的。那么,等到将来有一天打开埋葬雍正的泰陵时,对其遗骨的化验研究,或许会进一步证实雍正是不是死于灵丹妙药。到那时,也可看看躺在地宫里的雍正到底有没有脑袋了。
10、中国民间秘术有哪些?
真正的中国民间秘术大全【绝对值得珍藏】目录
一、民间失传秘技知
道二、民间秘传奇法
三、民间捕猎绝技
四、民间识宝秘法
五、民间赌博秘法
回六、人生预测秘法
七、江湖秘密手册
八、百毒化解秘方
九、民间秘传相牛镜
十、食物相克谱
十一、现代生活秘术
十二、夫妻生答活秘术
十三、民间美容奇术
十四、医治奇术
十五、巫术、法术、魔法
十六、神功绝技
十七、养生秘术 http://apps.hi.baidu.com/share/detail/128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