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老年养生原则

老年养生原则

发布时间:2020-05-04 10:25:31

1、老年人养生的原则有哪些

自古以来有许多人都致力于研究人类的健康长寿问题,我国中医对养生保健的研究也有不少成果。中医营养保健的目的,绝不仅仅是单纯的有病治病,无病预防。从更深层次地讲,就是利用天然饮食,将人体保持在最佳状态甚至超常状态中。
食物性能的补与泻两大特性,最能体现中医营养学的主旨。食物补则补气、养血、填精;泻则解表、下火、去毒。药膳并非含有药物的食物,而是有关天然食物含有药物般的作用,对人体是无害的。药、膳同食,体现了人们膳食结构、饮食习惯上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过去那种只讲究色、味、香、形,这不全面,还要加上“质”,这个质就是营养丰富、有保健作用。

要想长寿,肠胃得清;不偏食、不怪食、吃杂食。要吃得杂,每天至少吃30种以上的各种食物,并且要认真地吃早餐;每天要有足够的大便量,最好能有2次,为此要多吃富含纤维的食物,以及多喝开水,每天至少要喝普通水杯8杯开水;老年人早睡早起,睡眠时间零零星星,应顺其自然,犯困了可随时睡一觉;尿的那一刻要咬紧牙齿,不要出声,可使牙齿坚固,只要长期坚持,排尿不畅等困扰也会得以缓解甚至消失;人老先老脚,脚底有20多个穴道,要经常刺激,每天行走1小时是一个好方法。不管季节如何,都要坚持睡前热水烫脚15分钟,可将一两中药大黄敲碎,用纱布包好,煮15分钟后,用此水洗脚,具有消炎、杀菌、活血化瘀的作用。
养生宜早不宜晚。养生学不是养老学。人的衰老早在老年到来之前就已经开始了,养生益寿活动应及早从生活多方面进行。在养生益寿活动中,饮食因素占很重要的地位,可以说是人的物质基础。

2、老年人的四季养生应从 什么各方面进行

春天是万物复苏,生长萌发的季节,在春天到来之际,自然界呈现一派生机盎然、欣欣 向荣的景象。春季养生,必须顺应春天阳气生发、万物萌生的特点。要注意春天气候多变, 时寒时暖,同时人体皮表疏松,对外邪抵抗能力减弱,所以春天到来之时不要一下子就去掉 厚衣服,尤其是老年人和体质较弱者。初春阴寒未尽,阳气渐升,穿衣时要注意“下厚上薄”。 “下厚”以利于春阳之气升发,“上薄”以防阳气升发太过。
春在五行中属木,而人体的五脏之中肝也属木性,因而春气通肝。在春天,肝气旺盛而 升发,人的精神焕发,一定要注意养肝,护肝,肝主疏泄,喜条畅而恶抑郁。春三月是升发 季节,万物始生,此时要尽量避免动怒,更不要心情抑郁,要做到心胸宽阔,豁达乐观。遵 循一年四季春为首,五脏春季肝当令的原则。
春季养肝在饮食上,要选甘、辛、温之品,清淡可口,尽量不要吃油腻、生冷、粘硬食物。由于春季人体新陈代谢加快,因此应多选用既升发又富营养的食品,如黄豆芽、绿豆芽、豆腐、小麦、大枣、瘦肉、鱼类、蛋类、花生、黑芝麻、蜂蜜之类;由于冬季新鲜蔬菜较少,摄入维生素不足,聚积一冬的内热要散发出去,所以还要多吃些新鲜蔬菜,如春笋、春韭、油菜、菠菜、芹菜、荠菜、马兰菜、香椿头等。这对于因冬季过食膏梁厚味导致内热偏胜者,还可起到清热泻火、凉血明目、消肿利尿、增进食欲的作用 。对于体质过敏,易患花粉过敏、荨麻疹、皮肤病等,应禁食含异性蛋白等刺激性的食物,如羊肉、狗肉、猪头、鸡头、海腥鱼、虾、蟹之类。
在春光明媚、风和日立、鸟语花香的时刻,老年人更应该在户外晒太阳、散步、赏花、 打太极拳等活动,以利春阳萌生勃发。同时也要注意春季风大,气候干燥,水分缺乏,应多 喝白开水补充体液,增强血液循环,促进新陈代谢。
夏季是“天地气交,万物华实”的季节,黄帝内经提出了“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观 点,夏季天气炎热、酷暑难耐,人体阳气旺盛,阴气不足,是中暑、中风、胃肠道疾病的高 发季节,特别是老年人因机体的冷热调节能力下降,如不能保证充足的睡眠、合理膳食并及 时补充体液,容易诱发多种疾病。老年人在夏季更要注重养生与保健。
夏季与五脏的心相应,气候炎热,汗液外泄,易耗伤心气,所以夏季要重视养心,养阳 为夏季养生保健的关键。阳气是人的动力,在炎热的夏季,老年人一般不宜进行大量运动, 运动之后应及时补充水分和营养物质。
夏天夜晚炎热,天亮时间较早,中老年人可适当晚些入睡,早些起床。另外,在夏天的 午后最好能安排午睡片刻,对消除疲劳能起到重要的作用。
注意科学饮食:①要多喝清凉解暑的饮品,如淡盐水、绿豆水、酸梅汤、菊花茶等,以 补充因身体出汗造成的消耗,但不要贪食冷饮。②要常吃凉性蔬菜瓜果,如苦瓜、冬瓜、西 瓜、豆芽、银耳、香蕉等,以增强体内抗毒能力,减少暑气及热毒对人体的伤害。③要讲究 营养,夏季老年人需多吃富含蛋白质、维生素、无机盐和粗纤维的食物,如瘦肉、牛奶、豆 浆、蛋品、豆腐等,以补充人体消耗。
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的慢性病人,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 里,患有关节痛的人亦不要老在冷气环境里生活。
秋天是寒暑交替的季节,秋季是一年中由热转冷的过渡季节,由于气温变化较大,空气湿度偏小,气候干燥,“肃杀之气”易侵入机体,所以古人称秋季是个“多病”的时节。研究表明,冠心病、脑溢血的发作以秋冬多见;支气管哮喘最易在秋冬交替时节发作;溃疡病、 老寒腿也多发于秋季。对于中老年人来说,在“多病”的秋季里更要注意保健和养生,以防疾病,安然度秋。
秋季气候逐渐干燥,日照减少,天气越来越凉,尤其到了深秋,草叶枯落,花木凋零, 在老年人心中最易引起衰落、颓废等伤感情绪,因此,要注意调养情智,学会调适自己,要 保持乐观情绪,以减缓秋季肃杀之气对人体的影响。
秋季的特点是由热转寒,阳消阴长。所以秋季养生保健必须遵循“养收”的原则,其中 饮食保健当以润燥益气为中心,以健脾、补肝、清肺为主要内容。要尽可能少食葱、姜等辛 味之品,适当多食一些酸味甘润的果蔬。
在秋季,冷空气势力将逐渐加强,气温明显下降,昼夜温差增大,且“一场秋雨一场寒”。 从防病保健的角度出发,应该注意加强御寒锻炼,提高抗寒能力,以便在强冷空气和寒冬季 节到来时也能够适应气候环境,避免由于气象原因诱发或加重病症,古人云:春捂秋冻,不 生杂病。立秋之后,不要气温稍有下降就添衣加裤,而应该尽可能晚一点增衣,能穿短袖衬 衫,尽量不要穿长袖;能穿单衣,尽量不加外套。
秋天宜登高远足,是登山活动的黄金季节,老年人可在户外游玩中饱览景色,修身养性。
冬三月草木凋零、冰冻虫伏,是自然界万物闭藏的季节,人的阳气也要潜藏于内。因此 冬季养生的重要原则是“藏”。
冬季作息时间应“早睡晚起”,起床的时间最好在太阳出来之后。老年人体质较弱,为了营养体内元气,应提倡早睡晚起,以保证充足睡眠。临睡前最好用热水洗脚,使脚部血管舒张,血液循环流畅,利于入睡。衣服要和暖贴身,以防寒气袭人,损伤阳气,引起腰背寒痛。
要适当参加体育锻炼。冬季虽然寒冷,但也不要终日蛰居室内。应该根据自己的身体健 康状况,常到室外进行一些力所能及的锻炼,如打太极拳、练气功、慢跑、散步等。
在冬季老年人的日常膳食应以温、补为主,宜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的食品,合理安排一日三餐,做到稀干搭配、荤素夹杂,要避免或少吃凉食 、刺激性食物和一些油性大不易消 化的食物。冬季是进补强身的好时机,饮食调配不能忽视。为了保阴潜阳,宜食谷类、羊肉、 鳖、龟、木耳等食品,宜食热的饮食,以保护阳气。

3、老年人健康养生有哪些原则?

<

4、老年人如何养生

多吃芹菜、豆腐,适量喝些醋,对身体有益。尽量不要吃
猪肉,动物内脏,鸡蛋,尤其是鲤鱼的卵要慎重。
参考资料:医生的建议

高血压饮食治疗原则

血压病人的饮食治疗,是以减少钠盐、减少膳食脂肪并补充适量优质蛋白,注意补充钙和钾,多吃蔬菜和水果、戒烟戒酒、科学饮水为原则。
①饮食宜清淡:提倡素食为主,素食方式可使高血压患者血压降低。因此高血压患者饮食宜清淡,宜高维生素、高纤维素、高钙、低脂肪、低胆固醇饮食。总脂肪小于总热量的30%,蛋白质占总热量15%左右。提倡多吃粗粮、杂粮、新鲜蔬菜、水果、豆制品、瘦肉、鱼、鸡等食物,提倡植物油,少吃猪油、油腻食品及白糖、辛辣、浓茶、咖啡等。
②降低食盐量:吃钠盐过多是高血压的致病因素,而控制钠盐摄入量有利于降低和稳定血压。临床试验表明,对高血压病人每日食盐量由原来的10.5克降低到4.7—5.8克,可使收缩压平均降低4—6毫米汞柱。
③戒烟、戒酒:烟、酒是高血压病的危险因素,嗜烟、酒有增加高血压并发心、脑血管病的可能,酒还能降低病人对抗高血压药物的反应性。因此对高血压病人要求戒烟戒酒,戒酒有困难的人也应限制饮酒。
④饮食有节:做到一日三餐饮食定时定量,不可过饥过饱,不暴饮暴食。每天食谱可做以下安排:碳水化合物250—350克(相当主食6—8两),新鲜蔬菜400—500克,水果100克,食油20—25克,牛奶250克(毫升),高蛋白食物3份(每份指:瘦肉50~100克,或鸡蛋1个,或豆腐100克,或鸡、鸭100克,或鱼虾100克。其中鸡蛋每周4~5个即可)。
⑤科学饮水:水的硬度与高血压的发生有密切的联系。研究证明,硬水中含有较多的钙、镁离子,它们是参与血管平滑肌细胞舒缩功能的重要调节物质,如果缺乏,易使血管发生痉挛,最终导致血压升高,因此对高血压患者,要尽量饮用硬水,如泉水、深井水、天然矿泉水等。
益于降压的食物

我们这里所介绍的保健食物.应该说既是大众喜爱食用,容易找到的食物,又是性有所偏,对高血压具有某些治疗功效的食物。大致概括起来,有这么几类:
① 叶菜类:芹菜、茼蒿、苋莱、汕菜、韭菜、黄花菜、荠莱、菠菜等;
② 根茎类:茭白、芦笋、萝卜、胡萝卜、荸荠、马蹄;
③ 瓜果、水果类:西瓜、冬瓜、西红柿、山楂、柠檬、香蕉、水果、红枣、桑椹、茄子;
④ 花、种子、坚果类:菊花、罗布麻、芝麻、豌豆、蚕豆、绿豆、玉米、荞麦、花生、西瓜子、核桃、向日葵子、莲子心;
⑤ 水产类:海带、紫菜、海蜇、海参、青菜、海藻、牡蛎、鲍鱼、虾皮、银鱼;
⑥动物类及其他:牛奶(脱脂)、猪胆、牛黄、蜂蜜、食醋、豆制品、黑木耳、白木耳、香菇。

5、老年人的养生保健从几个方面进行应遵循什么原则

饮食尽量根据需要,太瘦弱的要多吃鱼肉等,肥胖的要清淡些。运动不要太剧烈,生活习惯要规律。心情要尽量平稳不要大喜大悲。

6、养生的原则?

天人合一养生必须遵循顺应天地自然变化、顺应人体生物钟走时,使养生生活化,否则将有悖天人合一养生。

1.顺应天地自然原则顺应天地自然是“天人合一”养生的根本原则。这个原则要求养生以天地为法则,观察日月的运行,分辨星辰的位置,顺从阴阳的消长,根据天地自然四时气候的变化来调养身体,吐故纳新,养精守神,使心神、形体应和于阴阳的变化,调适二十四时气候的变化,远离世俗的纷扰,悠游于天地之间,达于八荒之外,以求自强不息,怯痫增寿。

2.顺应人体生物钟的原则现代生物钟学说与“天人合一”理论不谋而合,并使天人合一养生理论融入了现代科学的内容。顺应人体生物钟成为天人合一养生的又一原则。

人与自然密切相关,人依赖于自然界才得以生存。现代科学发现:人体血液中的60多种化学元素,居然与地壳中的化学元素有明显的相关性。令人惊奇的是地壳中的元素与人体血液中元素丰度(即含量)的分布规律是完全一致的。不仅如此,人体的生物钟与大自然的变化也是一致的。

“以自然之道,养自然之身。”就人类养生而言,凡事都应顺应生物钟,这是生物钟养生的基础。

3.融入生活的养生原则养生不能为了养生而养生,刻意行之,而要顺乎自然,法于自然。所以要把养生融会贯通到日常生活当中。这就是顺应生活的养生原则。如保健养生所用的按摩、针灸之类的方法,容易理解,容易学习,容易操作,易于中老年人学习掌握,把它融入到生活习惯当中就容易收到极好的效果。即便是饮食养生,也不讲究山珍海味、人参鹿茸,而是日常接触比较多的常见食物,只是在使用的方法上稍有讲究。比如:主食与副食的平衡;成酸性食物与成碱性食物的平衡;荤与素的平衡;饥与饱的平衡;杂与精的平衡;寒与热的平衡;干与稀的平衡;摄入与排出的平衡;动与静的平衡;情绪与食欲的平衡等等。

7、因人施膳的养生原则是什么?

古代饮食养胎法:我国南北朝时期医家徐之才曾着有《逐月养胎法》,即按孕妇的不同阶段调剂孕妇的饮食。如,孕初期强调应食“酸美”之物,以清淡为

主;妊娠中后期,给予滋味美食,强调补肾精养血的原则。

青少年青春发育期食养以调养肾气为要:在这一时期是性发育日渐成熟阶段,调养原则强调补肾填精,充养天癸。适当食用鱼虾、瘦肉、禽肉、禽蛋、牛奶等。

中年人的饮食原则主张合理少食、适当多动:人至中年,往往容易发胖,应适当减少碳水化合物和脂肪的摄入量;限制能量密度高、营养成分含量低的食物,如蔗糖、肥肉、曲酒等;适当多摄入那些能量密度低、营养成分含量高的食物,如蔬菜、瓜果等。

老年人的饮食应多样、营养丰富、偏于清补:老年人的饮食宜多样化,适当多补充钙质,根据其生理特点,遵循“三多三少”的“清补”原则,即蛋白质多、维生素多、纤维不多,脂肪少、糖类少、盐少。

不同体质体质的人饮食应有所选择。中医的食养是从阴阳平衡作为出发点的,因此,体质不同,应适当注意饮食的选择,例如,体形肥胖的痰湿质人,应少吃肥甘油腻之品;形瘦火旺之人,应少吃辛辣之品;荔枝味甘、性温,有美容作用,可使皮肤白晰、面色红润,但如果吃多了,容易上“火”。炒花生、葵花子、红枣干吃,吃多了也易上“火”,口唇起泡,咽痛等。体壮火旺之人,不可食大热大补之品;脾胃虚寒之人,应忌食生冷粘腻之品等。

8、老人健康养生应该注意哪几个养生原则?

青菜、水果可多吃,保证膳食纤维的摄人充足。晚餐不要吃得过饱,睡前不宜吃大量食物,可饮200毫升牛奶。
众所周知,饮食和我们的身体健康息息相关。

9、养生的基本原则是什么?

荤素搭配,营养搭配,注意休息,最重要的是心态

10、老年人一直用各种方式来养生,养生法则都有哪些呢?

 在保证营养前提下的“少吃”。应把握在尚饥非饱之间的状态。提倡养生以少食为佳,最好是“早饭清清一碗粥,夜饭少吃亦教足”。著名的麦凯效应已证实少食可延寿。

 少食还可以最大限度地调动人体潜能,而具健体强身多种效应。但单纯素食,绝对素食不可取,应该是“基本吃素”,而不是一点荤也不吃,这也是人的进食原则。博食充分体现食物互补的原理。博食是获得各种营养素使营养平衡的保证。

可以减肥、美容、防癌、健脑。素食是治文明病的核心措施。营养学家一直在强调,尽量吃植物性食物(蔬菜、水果、豆类等),少吃动物性食物(肉、鱼、禽蛋、奶制品等),尤其要少吃高脂肪含量的食品,才是健康的饮食方式。但单纯素食,绝对素食不可取,应该是“基本吃素”,而不是一点荤也不吃,这也是人的进食原则。

 博食的正确办法是,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注意粮豆混食、米面混食,适当辅以包括肥肉在内的多种动物性食品。淡食是指多食蔬菜,少食荤菜,主张薄滋味。唐代医学家孙思邈主张“善养性者,常很少食肉,多食饭”。正如俗话所说:鱼生火、肉生痰、豆腐青菜保平安。

 一般的瓜果蔬菜经过高温烧煮,包括维生素在内的许多营养成分会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生食则无此弊端。高温煮食,可以杀菌消毒,利于消化吸收。熟食还可以增进美味,去除恶味,使对人体不利的成分分解或挥发掉,或转化为对人体无害的物质。饮食不洁可造成食物中毒,引起腹痛、腹泻、下痢、呕吐等,甚至导致细菌性痢疾。洁食包括无尘、无细菌病毒、无污染。

 多盐、多油、多糖现在称为“三害”,淡食还要有少盐、少油、少糖三大内容。

与老年养生原则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