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基础康复学的主要内容是哪六个?
康复医学基础学:包括运动学基础、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医学工程学基础等。 康复医学是一门综合性的医学学科,涉及医学、理工、心理、教育和社会科学等学科。主要内容包括五个方面:
1.康复预防学:包括残疾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残疾的预防两大内容。残疾的流行病学研究涉及残疾的发生情况、分布规律和结构特点等。残疾的预防包括残损的预防,即防止伤病的发生;残疾的预防,即预防伤病导致功能缺陷;残障的预防,即在功能障碍发生后预防永久性的残障(废)。
2.康复医学基础学:包括运动学基础、神经解剖学、神经生理学、心理学、医学工程学基础等。
3.康复功能评定:评定的内容广泛,包括运动学测定、电生理学测定、心肺功能检查、代谢及有氧活动能力测定、心理学测定、语言交流能力测定、日常生活能力和职业能力的评定等等。
4.康复治疗学:康复医学是一门跨学科的综合应用学科,在理论上比较注重以运动学、神经生理学作为基础。在康复治疗方法的应用方面,则综合临床各科的医疗手段,突出以功能训练为核心的运动医疗、物理治疗、心理治疗、康复医学工程等治疗措施。中医康复医学所采用的传统体育康复法、饮食疗法等都有养治结合、养重于治的预防特点,不仅用于患者的养生康复,也可用于健康者的养生延年。在进行康复医疗工作中,可充分应用传统中医理论与实践,丰富康复医学的治疗内容,为尽可能地使残疾者全面康复、重返社会生活创造条件。
5.康复临床学:指以综合性的措施解决因各种伤病而导致的残疾难题,具体研究每一系统残疾的预防、评定、治疗和训练和病后养生问题的学科。
康复服务的对象是残疾人,他们不仅在身体上存在障碍,而且在精神、心理以及职业和社会生活方面都存在着不同程度的障碍。尤其对儿童来说,还会有教育的问题。康复的目的是使残疾人心身功能和潜在的能力得以最大限度的恢复。因此,残疾人所存在的上述问题,必须在康复过程中得到平行解决。要拟定如此复杂和多层次的康复计划和方案,靠一个领域、单一专业的人员(例如康复医师),是难以完全胜任的。必须依赖多种学科不同专业人员协同努力,才能达得全面康复的治疗目的。这就是作为一个综合性学科的康复医学特点。
2、中医养生康复学好吗,就业增么样
出来先找个工作干呗,不一定要找本专业的啊!可以一边干一边找
一般本科学历的话,估计工资也不咋的
3、中医养生康复学
难考,就业不错
4、中医养生康复学属于什么学科
自然社会融合学科
5、中医养生康复学怎么样
热门专业。就业机会好一点,但难有突破;冷一点的专业,可能是潜在的市场。看您的志向
6、我是中医养生康复学专业本科学生,能否跨专业报读法学本科第二专业?
本科毕业学生可以通过成人继续教育包括自学考试(自考)、网络教育(远程教育)、成人高考(学习形式有脱产,业余,函授)、开放百大学(原广播电视大学现代远程开放教育)的度方式跨专业报读法学本科第二学历。
法学专业主要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法学思维,掌握法学基本理论和法律专业知识、分析和解决实际法律问题。具有社会责任内感和担纲精神,具有较强的文字和口头表达能力及论证才能以及较好的外语听说读写能力。毕业生适合从事法院、检察院、律师,以及法律顾问、法律事务容助理等专业工作。本科毕业生可授予法学学士学位。
7、中医学养生康复专业
楼主想问中医学的养生康复专业如何?
这个专业出来
要么进社区医院(一类甲等)做中医科医生
要么进保健品或中医类服务型企业做销售
8、黄帝内经》的养生学、康复学方面讲了什么?
《《黄帝内经》里提出了许多重要的养生学、康复学原则和方法,至今仍有效地指导人们的预防保健和康复实践。现分述如下:①协调阴阳
疾病是健康的大敌,而一切疾病发生的根本原因,《黄帝内经》都认为是由于阴阳失调,故主张治病必求于本,这个“本”就是阴阳。因此,要想不得或少得疾病,就必须注意协调阴阳,切实做到“法于阴阳”,补其不足,纠其偏胜,正所谓:“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
②保阳气,益阴精
保养阳气和补益阴精,这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一条重要原则。万物之生由乎阳,万物之死亦由乎阳。人之生长壮老,皆由阳气为之主:精血津液之生成,皆由阳气为之化。所以,“阳强则寿,阳衰则夭”,养生必须养阳。但善养生者,又必须宝其精。因为精盈则气盛,气盛则神全,神全则身健。
③顺应自然
自然界的阴阳消长运动,影响着人体阴阳之气的盛衰,人体必须适应大自然的阴阳消长变化,才能维持生命活动。如果不能适应自然界的这种变化,就会引起疾病的发生,甚至危及生命。正如《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所说:“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逆之则灾害生,从之则苛疾不起”。因此,顺应自然界阴阳消长规律养生,是中医养生康复学的基本原则。此外,《素问·四气调神大论》还提出了四时“养生”、“养长”、“养收”、“养藏”的“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具体方法,来抗御外界的侵袭,预防疾病的发生,保持机体阴阳平衡,达到人与自然的整体统一。
④调摄精神
注重调摄精神,是促进人类健康长寿的重要条件之一。精神意志活动,是五脏精气活动的体现,但反过来,意志在一定程度上又能控制自己的精神和脏腑的活动,正如《灵枢·本脏篇》说:“志意者,所以御精神,收魂魄,适寒温,和喜怒者也”。“御”、“收”、“适”、“和”,都有主动的含义。所以,充分发挥人的意志作用,重视精神的调养,既是养生防病、预防早衰的重要原则,也是内因为主的学术思想在摄生学说中的体现。精神意志调摄的方法,有两个具体内容,一是养意志,二是调情志。培养意志是为了加强脏腑气血的活动能力,调和情志则在于排除干扰脏腑气血活动的精神因素。⑤饮食有节
《黄帝内经》十分重视饮食调理,认为饮食是人体营养的主要来源,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饮食调理得当,不仅可以保持人体的正常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还可以治疗某些疾病,饮食不足或调理不当,则可诱发某些疾病。因此,《素问·上古天真论》提出“食饮有节”的养生方法、维护脾胃化源。其内容包括节饮食、忌偏嗜、适寒温诸方面。
⑥起居有常
起居有常,是指生活起居要有一定规律,这里主要包括睡眠、劳作、性生活等几个方面。古人观察到,日月江河所以能长久,是因为“天行有常”,人要长寿,就要“法则大地,象似日月”(《素问·上古天真论》),使自己的生活作息保持一定的规律,才能“生气不竭”。故《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有四季卧起早晚之宜,《素问·生气通天论》有平旦、日中、日西将暮三时劳作歇息之分。现代生物学也认为,人体存在许多生命节律,控制着机体的生理活动。《内经》“起居有常”的养生方法,就是要人们顺从这些生命节律,安排起居作息,维持机体生理功能的协调统一,保持生命力长久不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