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天用热水泡脚,究竟是真的养生还是相当于慢性
这些人不适合每晚热水泡脚
对于健康的人士来说,热水泡脚具有一定的养生保健功效。但是这三类人群用热水泡了脚,很有可能出现一系列不适症状。
1、糖尿病足患者
糖尿病有一个典型的并发症——糖尿病足。
2、下肢血管病变患者zd
指的是下肢出现动脉硬化,血回管弹性已然降低,热水泡脚并不能达到扩张血管的作用。而周围温度的升高,还会因为组织耗氧量增加,从而加重缺血症状。有可能出现坏死、截肢等严重后果。
3、心脏病、心功能不全患者
此类患者如果用热水泡脚或是长时间泡温泉的话,会导致血管扩张,全身的血液都从脏器流向体表处。这样的做法会导致心脏、大脑等器官出现缺血、缺氧现象,会诱发原本患有心脏病、低血压等患者的发病。
正确答泡脚的姿势
1、泡脚时间在15~20分钟为宜;
2、泡脚热水的温度不宜超过42度;
3、糖尿病足的患者如果想要泡脚,应该用温度计测好水温后进行(建议在37度左右)。
2、天天用热水泡脚,是养生还是慢性自杀?
我们都知道,脚掌的穴位是非常多的,这些穴位与我们内脏的经络是相通的,很多人喜欢足疗,就是因为在足疗过程中会按摩到穴位,足疗后会感觉到轻松、舒服。
现代社会,生活节奏快,工作压力大,很多时候我们没有时间去足疗店按摩放松,那么用热水泡脚就成了一个很不错的选择,热水泡脚有很多好处。
1、保证卫生
泡脚的第一个作用就是能够保证卫生了,很多人都是所谓的汗脚,经过一天行走,会出很多汗,也会产生异味,热水泡脚可以保证脚部卫生。水中加点盐,还可以起到杀菌、预防脚气的作用。
2、放松全身
很多职业都需要久坐,比如白领、司机,长时间坐着工作,缺乏锻炼,很容易导致血液循环不通畅。用热水泡脚,可以加快血液循环速度,改善下肢充血现象,让人们感觉到全身放松,缓解疲劳,还可以辅助睡眠。
3、驱寒保暖
寒从脚底起,人体气血不足时,抵抗力和免疫力都比较低,很容易寒气入体。经常用热水泡脚,可以改善脚底的血气循环,驱寒保暖。尤其对于女性,如果有月经疼痛的现象,更建议用热水泡脚,水中加一些姜片效果更佳。
泡脚有很多好处,但并不是所有人群都适合热水泡脚。婴儿、孕妇、身体患有严重疾病的人群不适合用热水泡脚,并且泡脚的时间也不是越长越好。泡脚的最佳温度为40℃左右,时间20-30分钟。
3、洗脚与养生有关系吗?
足部按摩是我国传统医学宝库中一种优秀的理疗保健方法。医学典籍记载:“人之有脚,犹似树之有根,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因而早在几千年前,中医就很重视对双足的锻炼和保养,并运用足部泡脚按摩(足疗)来防病治病。中医保健理论中关于“一年四季沐足:春天洗脚,开阳固脱;夏天洗脚,暑理可祛;秋天洗脚,肺润肠濡;冬天洗脚,丹田湿灼”的记载,正是对中药足疗功能的形象概括。
现代科研表明,人的双脚上存在着与各脏腑器官相对应的反射区(穴位),刺激这些反射区,可以促进人体血液循环,调理内分泌系统,增强人体器官机能,取得防病治病的自我保健效果。
我国有一句古话:“热水洗脚,胜吃补药。”每天若泡脚15分钟就能发挥保健作用,如把双脚浸入到40摄氏度左右的热水中,约15~20分钟后头痛会明显缓解。这是因为双脚血管扩张,血液从头部流向脚部,可相对减少脑充血,从而缓解头痛。对于感冒发热病引起的头痛,热水泡脚还有助于退热。如果在泡脚同时能不断用手按摩涌泉穴及按压大脚趾后方偏外侧足背的太冲穴,还有助于降低血压。并且,经常坚持热水泡脚足疗的应用范围很广,风湿病、脾胃病、失眠、头痛、感冒等全身性疾病,截瘫、脑外伤、中风、腰椎间盘突出症、肾病、糖尿病等大病、重病后的康复治疗等等都包括在内。因此,坚持科学的足疗,尤其对于缓解现代城市人群易发的各种职业病,往往可以收到事半功倍之效。
4、脚心与养生什么关系?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双脚除了用以行走之外,还是全身健康的“窗口”。双足酸沉,行走无力,往往是肾虚的征兆。足部保健对许多疾病都有辅助治疗作用,如按摩脚心就有安神、降压的效果。因此,获得健康的最佳途径就要从“护脚”做起。传统中医理论认为,双足与周身阴阳、气血、经络有着极为密切的联系,而中医足疗就是通过药物渗透、经络传感、神经反射等作用,使人体内环境得到调节与平衡,调动人体潜在的自我防御能力,提高免疫功能,祛除病邪,恢复正气,从而达到保健、强身长寿与辅助治疗疾病的功效。
在临床观察中,头脑清醒,步履稳健均为健康的特征;而头重脚轻,脚肿履艰,则为疾患病体之躯。因此,古今中外的养生健身方法,都极为重视足部的锻炼。
脚的健康不仅关系到人体健康,而且和寿命有很大关系。俗话说“人老先老脚”,“树枯根先竭,人老脚先衰”就是这个道理。《八股杂锦歌》讲“摩热脚心能健步”。 因此我国各代医学家、养生家非常重视“搓脚心”的养生方法。北宋大文学家苏东坡年逾花甲仍然精力旺盛,其主要原因之一是他坚持按摩脚心。自言道: “东坡擦脚心,并非随观音。只为明双目,世事清浊分。”苏东坡在《养生诀》中还记载了这个方法。宋、陈直在《寿亲养老新书》中更作了详细介绍:“其穴(涌泉穴)在足心之上,湿气皆从此人。日夕之间,常以两足赤肉更次用一手握指,一手摩擦。数目多时,觉足心热,即将脚指略略转动,倦则少歇。或令人擦之亦得,终不若自擦为佳。”陈书林云:“先公每夜常自擦至数千,所以晚年步履轻便。”
5、从健康和养生的角度,身体构造从脚到头有什么神奇的细节变化?
人的四肢末端是因为血管少,所以一般到冬天比较能感觉到冷,相对来说血管密集或者粗壮的温度都比较高,比如头部,颈部,大腿。中医有很多穴位的知识可以去看一下
6、泡对了脚才养生,泡脚牢记哪几点,越泡越健康?
首先,泡脚为什么很舒服?
我们先讲讲关于人体下肢血管的知识。
动脉中的血液从心脏出发,下达腿脚,富含营养和氧分。经过毛细血管,血液带着代谢产物(垃圾)通过静脉血液,回流到心脏。血管在腿上的分布犹如分杈的树枝,遍布肌肉、皮肤。
如果动脉扩张,有营养的动脉血流量就增加;如果静脉扩张,携带垃圾的静脉血就淤滞。
泡脚的时候,由于水的温热作用,致使足部的局部温度增加,导致动脉扩张,尤其是皮肤血管——“活血化瘀”的说法大致来源于此。
有人做过测试,一个健康的人用40℃-45℃的温水浸泡双足30-40分钟,其全身血液的流量增加女性为10-13倍,男性为13-18倍。
而祖国医学的经络理论认为,五脏六腑自足三阴经(脾、肝、肾)始,踝部以下有66个穴位。在中医看来,热水泡脚如同用艾条灸这些穴位一样,有推动血运、温煦脏腑、健身防病的功效。
泡脚虽好 但没那么神奇
1. 医治疾病?
NO!热水泡脚所造成的短时间内局部循环几乎不会对体循环产生很大的影响,甚至也不会像泡澡或淋浴那样影响核心体温。
因此对于健康人来说,泡脚可能并不会造成太大的身体改变,所以指望通过泡脚来治疗各种疾病也就没什么效果。
2. 帮助睡眠?
因人而异。对于健康人群,较低温度、短时间足浴可以辅助睡眠,但对老年人和睡眠本身就差的人效果不大。
高温长时间足浴,还会同时提高远端和核心体温,反而不利于睡眠。
相反,泡的不对,还会……
1. 影响血液流量
热水泡脚时,由于环境温度的升高,腿部和脚部的末梢血管扩张,足部的皮肤血流量就会增加。
2. 儿童会得扁平足
足弓是从儿童期开始形成的,如果经常性用热水给儿童泡脚,会对足部的神经、血管的功能带来一些影响。
尤其是频繁的泡脚或烫脚更会导致孩子足底的韧带变得松弛,不利于足弓的形成和维持,长此以往,会增加形成扁平足的风险。
3. 有感染脚气的可能
足癣等皮肤病患者用热水泡脚之后,患处不仅更痒,还可能出现水泡等,还可能导致继发性细菌感染。
4. 静脉曲张更严重
对于静脉曲张患者,温度的升高会增加局部血流量,从而加重静脉回流负担。
热水泡脚时,下肢动脉扩张,尤其表现为皮肤充血,更多的动脉血液进入下肢;然而,静脉的回流能力并不会因此增加。
于是,热水泡脚对于本来回流不畅或阻塞的静脉病患者来讲,会加重血液淤积;此外热水泡脚还可以导致毛细血管破裂,形成皮肤上的出血点;时间久了,就会形成色素沉着,小腿颜色变黑;
如果静脉血栓病人正在服用抗凝药物,则出血情况会更严重。
5. 糖尿病患者面临截肢
受长期高血糖的影响,糖尿病患者下肢易出现血管、神经病变。足部神经病变,会引起肢体麻木、感觉减退等情况。部分患者表现为腿足感觉奇冷,怕冷。
因此,热水泡脚很容易成为一个舒适的选择。而悲剧的是:神经病变一旦存在,患者对痛觉、水温的感觉反馈机制失灵,泡脚时无法准确感知温度,往往会不断加热水,哪怕已经严重烫伤,也浑然不知。
糖尿病足患者一旦被烫伤,哪怕是一个很小的水泡,若不及时就医,都可能导致足部感染、溃烂,严重的可能会造成截肢。
特别提醒,大家在发现单侧下肢出现冰冷或发现皮肤颜色异常,尤其是本身又是高血压、糖尿病等慢病患者时,应尽快就医排查。
泡脚的注意事项 这么泡才对
1. 既然是泡脚,就要体现出一个“泡”字来。“泡”在这里体现是,水要多,热量要够,时间要长。不能随便拿一个盆放点水就行。那样是起不到养生作用的,最多也就是洗脚,而不是泡脚。
2. 水温不能太高。许多人觉得只要在自己的承受范围内,水温自然是越高越好,其实并不然。事实上,泡脚水不能太热,以40℃左右为宜。
如果水温太高,双脚血管容易过度扩张,人体内血液更多地流向下肢,对患有心脑血管疾病的人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 小贴士 -------
用!手!试!温!
泡脚时,不能确定水的温度时,建议用手试而不要用脚试,因为手比脚对温度更敏感。对于糖尿病足患者,洗脚时用温度计测定温度,以避免烫伤。
3. 时间不能太长。最好控制在15~20分钟。时间过长,双脚的局部血液循环长时间过快,体内血液也会更多地流向下肢,会造成心血管超负荷。
而且冬季气候本来就干燥,皮肤在热水中浸泡时间过长,还会导致皮肤过于干燥,容易得皮肤瘙痒症,因此不论是哪个年龄段的人士泡脚,结束以后最好使用一定的润肤产品,让皮肤保持一定的水分。
4. 饭后半小时内不宜泡脚。吃完饭后,人体内大部分血液都流向消化道,如果饭后立即用热水泡脚,本该流向消化系统的血液转而流向下肢,日久会影响消化吸收而导致营养缺乏。因此,最好吃完饭后1小时再泡脚。
5. 做泡脚时不要看书、看电视,这样容易达到“引火归元”的效果。
6. 老年人防止晕厥。由于更多的血液会涌向下肢,体质虚弱者容易因脑部供血不足而感到头晕,严重者甚至会发生昏厥。
其中,心脑血管疾病患者、老年人应格外注意,如果有胸闷、头晕的感觉,应暂时停止泡脚,马上躺在床上休息。
7. 泡脚后不能马上睡觉。趁着双脚发热的时候揉揉脚底,及时穿好袜子保暖,待全身热度缓缓降低后再入睡效果最好。
7、养生学上说脚底对应人体五脏六腑,按摩脚底可以保健全身器官,是真的吗?求解!
养树先护跟,养生先养脚。脚除了在床上睡觉以外,都与地面接触,毒气,寒气也会进入体内…
8、天天用热水泡脚,是真的养生还是等于慢性自杀呢?
泡脚算对了,对改善我们人体局部血液循环肯定是有好处的,但是也有的人泡个脚泡到连夜被送往我院治疗的!
去年有一个快七十岁的阿姨被晚上十一点迅游送往我院急诊,原因很简单就是阿姨的女儿觉得冬天了,看人家的脚晚上比较容易冰冷,影响睡眠,就给她妈网上买了一个泡脚的,开始几天阿姨泡完以后发现确实脚暖和了,睡眠也比较好了,后来就养成了习惯,在晚上边看电视边泡脚习惯,结果那天晚上电视剧刚好碰到大结局,泡脚一下子泡了一个半小时,整个人都已经冒汗比较厉害了,后来一直感觉出汗,而且头晕的厉害,一直未得到缓解被送往我院,最后发现是由于脚部长时间浸泡,加速了局部血液循环,导致头部供血不足,身体出现脱水而出现的头晕等症状!
所以,泡脚并不是适合长时间浸泡,同时并不是所有人都适合泡脚的,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的!
一次性泡脚时间最好控制在15—20分钟;
泡脚时候温度不宜太高,在四十多度即可;
有脚气等脚部真菌感染或者是局部损伤溃疡的不可以泡脚;
刚吃饱饭不宜泡脚,容易造成胃部消化时候血液供应不足,影响消化功能;
老年人不宜晚上睡前泡脚,反而有可能睡眠障碍,造成失眠。要泡脚应该再睡前两小时之前为宜;
糖尿病人慎用泡脚,因为很多糖尿病病人神经末梢循环比较差,对水温的把握比较不足,而且还有一些糖尿病足,是不适合泡脚的,真要泡脚,切记用手感受温度后再进行;
泡脚中出现微微出汗是正常的,但一旦出现大汗淋漓,心悸头
9、对于“养生”和“养身”,有什么区别吗?
“养生”和“养身”含义不同,两者是有区别的。
“养身”可以理解为保健,既身体保健,是为了身体健康做保养,一段时间内就可以达到目标,保健仅是为了身体健康,在人为的保护下,让身体正常的运作提供帮助,增强身体免疫力抵御疾病,举个最直观的例子,给汽车做保养,“养身”也就是这个意思。
而“养生”是指人根据生命的过程规律对身心进行养护,它更像一种作息,不是一天 一个月就可以完成的,它需要长此以往的坚持,“养生”是一门大学问,它涉及医学,康复学,美学,心理学,营养学,运动学等等学科。
“养生”是一个状态,是一个全方位的保养,让自己处在一个极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状态,不骄不躁,不紧不慢,这是一种极被人推崇与向往的境界。
现代青年人最常说的就是,保温杯里泡枸杞,这是“养生”中的一种方式,“养生”是在方方面面的,“养生”要养自己的心态,保持心态良好,不悲不喜,这是“养生”,按时作息,早睡早起,这也是“养生”,饮食清淡,一日三餐都正常,这也是“养生”,学习自己的兴趣爱好,看书作画,这还是“养生”,“养生”是一门学问,是一个很宽泛的词。
“养生”里是包含“养身”的,“养身”是“养生”的一个部分,“养身”对应“养生”中的调养身体,但他们最后统一指向的都是对自己好的方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