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深圳市德润经方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怎么样?
深圳市德润经方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是2018-05-21在广东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南山区粤海街道京光社区兴南路zd46号京光海景大厦A座013。
深圳市德润经方医疗管理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300MA5F53MM50,企业法人谢忠泽,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深圳市德润经方医疗管理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投资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投资兴办中医馆、中医诊所、中医门诊;健康养生管理咨询;回文化活动策划。^诊所的设置、执业登记与变更;中医馆的设置、执业登记与变更;门诊部的设置、执业登记与变更;中医科(中医内科、中医妇科、中医儿科、中医针灸科、中医推拿科、中医康复科、治未病科)。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深圳市德润经方医疗管答理有限公司对外投资0家公司,具有2处分支机构。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深圳市德润经方医疗管理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2、深圳市德润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怎么样?
深圳市德润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是2015-04-13在广东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注册地址位于深圳市龙华新区民治街道民治路西侧锦尚商业楼201。
深圳市德润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403003351496083,企业法人王丰收,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深圳市德润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从事信息技术、电子产品、生物技术、化工产品(不含危险品)、建筑建材、机械设备的技术开发、技术咨询;生物制品的技术开发;生物科学及生物技术研发、咨询;保健用品的技术开发和销售;美容产品的销售;日用品、保健器材的销售;健康养生管理咨询;投资咨询、投资管理、经济信息咨询;数据库服务与管理;经营电子商务;保健按摩服务;美容、纤体(以上均不得通过手术、药物、医疗器械以及其他具有创伤性或者侵入性的医学方法对人的容貌和人体各部位形态进行修复与再塑);投资兴办实业(具体项目另行申报);教育培训;工艺品销售;供应链管理。(法律、行政法规禁止的项目除外;法律、行政法规限制的项目须取得许可后方可经营)^酒类批发;中西餐制售;人才培训。在广东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47929015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5000万以上 规模的企业中,共3022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良好。
深圳市德润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对外投资4家公司,具有0处分支机构。
通过网络企业信用查看深圳市德润堂健康科技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3、形容养生的成语
身体健康,龙马精神,龙精虎猛,福寿康宁,身强力壮,身壮力健,膘肥体壮,生龙活虎,气壮如牛,龙神马壮
4、葛洪养生苑怎么样,真的有用吗
葛洪话养生
葛洪强调生活起居要有节制。他认为,人的寿命不取决于天命,而取决于自身。正确的
养生方法就在于建立良好的生活习惯。良好的生活习惯若能持之以恒,必将受益终生。
起居“六勿”
葛洪强调,起居方面要做到“六勿”:“不饥勿强食,不渴勿强饮”;“冬朝勿空心,夏夜勿饱食”;“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至饥。”
意思是说:
已经吃饱了就不要强行进食,用法:每次10克,饭后开水冲服,每日3次。
功效:红面色,白皮肤,焕容光,治面色枯黄、容颜憔悴。
3、桑根白皮茶
成分:桑白皮30克。
制法:将桑白皮洗净,切丝,晒干备用。
用法:每日水煎,代茶饮。
功效:主治身体肥胖,素有痰饮,血压偏高,尿量较少,时有浮肿。
总之,从葛洪的养生理论来看,虽然带有浓重的宗教神学色彩,但是他景仰“神”的本
质是因为他对生命神圣性的敬畏,对“仙”的追求是对生命理想状态的向往。今天看来,他
的养生理论具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可以为我们借鉴和参考。
因为强行进食容易损伤脾胃;
不感觉渴就不要强行饮水,否则会使胃胀而伤胃。这两“勿”是告诫人们不可贪食、贪杯。之后他还强调冬季日短,一般起床较晚,但不能不吃早餐;夏季白天较长,睡得较迟,但睡前不可过量饮食。身体应该适度劳作,饮食也应该适当控制,但是劳作不要过量,节食不可无度,应以满足人体需求为准。这种积极主动的养生态度实在难能可贵。
葛洪主张在生活的其他方面也要有节制。
他认为,养生应从小事做起,做事要量力而行,走步不是越快越好,耳朵不要听过度刺激的声音,眼睛不要长久地看东西,也不要过久地端坐而不活动,更不要长久地躺在床上不起来。天气将要寒冷时先加衣服,天气将要炎热时先减衣服。不要等到极度饥饿时再吃东西,而且每次吃饭都不要吃得过饱;不要等到极度口渴时再饮水,而且每次饮水都不要过多。不要过度劳累和过度安逸,不要起得太晚。冬季不要过度温暖,夏季不要过度贪凉,夜晚不要直接在露天下睡眠,不要在睡觉时外露肩膀。大寒大热、大风大雾时起居更要小心;不要过度贪求各色美味等等。这些主张都是合乎道理的。
总之,
葛洪生活有节制的观点为我们在养生方面提供了很好的借鉴,如能有意识地根据中医养生原则,坚持不懈地去做,就会达到防病保健、减缓病痛、强壮机体、益寿延年的效果。尊道贵德以德济生,葛洪是道教养生学家,他不仅想拯救人的肉体,还想拯救人的灵魂。道教的“清静无为”思想,不仅是治身之道,也是治心之道。葛洪非常重视道德修养对养生延年的积极意义,他
倡导人们体道修德,积善立功,渐次长生成仙。《抱朴子道意》云:“明德唯馨,无忧者寿。
”此句意思是说:具备良好的道德,其馨香之气远播;无忧无虑的人,才能益寿延年。
葛洪认为,
修德积善有助于延年益寿,善功逐渐累积有助于得道成仙。
积德行善,
广舍
布施就会感动神灵,
神灵就会保佑人们延年高寿。
也就是说,
要成仙首先必须积善立德,抚
危济难,成就人道。积善成德,功德圆满,便升仙界。因此,仙道离不开人道,关心他人疾
苦,普度众生在任何时代都是需要的。相反,如果不修炼德行,只修炼方术,便不能达到长
生不死的效果。
或者修炼的善事不够,虽然服用成仙之丹药也无济于事。反之,即使不服仙
丹,而是多做好事,虽然不能成仙,也不会有突发死亡之祸。
2
葛洪还指出,想要求得长生,还要做到严于律己,宽以待人,心存慈爱,见到他人有好
事要感到高兴,
见到他人痛苦要感到痛心,
在他人有急事或穷困至极的时候要伸手相救,
不
要伤害生命;
见到他人获得财物就好像自己获得一样高兴,
见到他人损失财物就像自己损失
一样难过;不把自己看得很高贵,不自我夸奖,不嫉妒别人,不接触和陷入阴贼一伙,只有
这样做,才称得上有道德。
葛洪的这种“以德济生”的理念与孔子的“德润身”
、
“大德必得其寿”
、
“仁者寿”
、
“修
道以仁”等观点有着相似之处,他们均视修德为养生之本。
药物养身
术数延年
葛洪养生之道的另一个重要方面是服药。
他很留心搜集民间流行的一些简便的治病养生
方药。他将这些的验方结合自己的医药经验写成了一部书,书名叫《肘后备急方》
。
这是一部宜随身携带、
以备应急的实用医书。
书中除记载大量救急用的方子之外,
还有
一些养生方。所用药物既简便易得,又很便宜。更重要的是灵验有效,故深受百姓的欢迎。
葛洪是一个神仙论者,
他坚信世间有成仙之术,
可使人的寿命像天地一样长久。
道家的
服食有“草木之药”与“金丹之药”的分别。服食金丹以求神仙就是指用炉鼎烧炼汞、铅类
矿石药物以制“长生不死”的丹药,因为其使用的最基本材料是丹砂,故称炼丹术。炼制的
丹药大多有毒,
使用不慎,
反能损害生命。
相比之下,
服食草木之品就安全多了,
既可养性,
又能除病,确有延年益寿之效。例如,松柏脂、茯苓、地黄、黄精、麦门冬、天门冬、枸杞、
地骨皮、菖蒲、远志等,这些药物多为医家常用,具有益气养阴、安神定志等作用。在用于
养生服饵之品时,既可合用,亦可单服。这里介绍几首葛洪的养生方。
养生方三首
1
、胡麻丸
成分:胡麻
1000
克,白蜜、枣各适量。
制法:胡麻淘洗甑蒸,再晒干。以水淘去沫再蒸,如此九遍。以汤脱去皮,簸净,炒香
为末,白蜜或枣膏为丸,弹子大。
用法:每次温酒化下
1
丸,每日
3
次,忌食鱼、狗肉、生菜。
功效:补五内,益气力,长肌肉,填脑髓。使身面光泽,白发转黑,齿落更生,久服长
生。
2
、悦泽面容方
成分:冬瓜子
150
克,桃花
120
克,白杨皮
60
克。
制法:将上三味共研细末,调匀,装瓶备用。
5、怎样养生
6、中医养生学的贵在养德
中国古代著名的思想家、教育家孔子养生有道,“德润身,仁者寿”、“大德必得其寿”独具特色的养生观,仍激励今人效法。所言仁者即品德高尚、德高望重的人。良好的人际关系是“仁”的核心,仁者爱人是也!“养生重养德,德高寿自长”的理论已被医学实践所证实。养德就是注重人体精神的健康状态——精神卫生。中医养生历来重视精神卫生,早在两千多年前的医书《黄帝内经》中所言“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就明确提出养生应注重精神方面的保养。
德高者具有以下三大特征:第一,具有良好的人际关系,这是身心健康的重要标志之一。第二,具有善良的个性人格,为人正直,胸怀坦荡,情绪乐观,意志坚实,感情丰富。第三,具有良好的处世能力,能正确认识自我和适应复杂的社会环境。诚如古训所言:“善医者,必先医其心,然后医其身。”随着医学模式和医疗服务模式的转变,现代健康的概念可分为身体健康、心理健康(即精神健康)和完好的社会适应能力三个方面的综合,即全面的健康概念。全面正确理解精神卫生,不仅包括健康个性特征的培养,而且应保持良好的精神状态,从而提高精神生活的质量。
中医养生不仅包括行为养生、环境养生、运动养生、饮食养生等诸多养生文化,更重要的是养生必须循道,养生贵在养德,养生必须采取排毒解毒的重要手段,促使亚健康状态向机体和精神的健康状态方面转化,从而达到中医养生的目的——强身保健,防病抗衰。
随着人们对“未病”学、亚健康状态等概念的建立,辅之中医养生之术,诸如汤药、食疗、气功、导引与按摩等,合理改善人们饮食营养结构,进一步增强人们自我保健意识,均能对改善调整人体亚健康状态起到极其重要的作用。由于时代的变化,社会的发展,“健康”与“保健”其内涵与外延的深化和延伸,真正体现出“健康”与“保健”的含义不再只是治疗疾病,而是在于促进人类健康,提高生命质量,预防疾病。使所有的人都能享有高质量的、有充分活力的、有意义的生命。
7、我国古代养生有哪些内容
1、古代的养生重点
心在五行中属火,位居于上而属阳。肾在五行中属水,位居于下而属阴。中医常说“阴阳平衡”、“水火相济”,就是说二者的交流要像高速公路一样畅通。比如说,心火每时每刻都要下降,把阳气送给肾,肾才不会寒;而肾水必须上行滋养心阴,否则,心火就会亢盛。
心和肾之间的关系就像太阳和冰川,太阳每天都要出现,把冰川一点点融化,用来灌溉良田、滋养万物。反过来,由于冰川的存在,太阳的热量才能得以吸收,否则大地就要变成荒漠了。
所以,心阳不足的话,就无法把充足的阳气送给肾脏,造成肾精亏损。举个例子吧,我们心跳加快时,明明是心脏出了问题,可很多人会说“心慌”,这个“慌”就是恐慌的意思。而恐对应的是肾脏,所以心脏出问题的时候,会影响到肾脏。
2、古代名人的养生妙招大公开
孔子提出“德润身”,“大德必得其寿”,“仁者寿”,“修以道,修道以仁”等观点。仁,指的是人与人之间同情、友爱的情感。寿,则有两层含意:其一是指人的实际寿命;其二是“死而不亡谓之寿”。也就是说,有些人他们的实际寿命也许并不很长,但他们的业绩和英名却可以传之久远,其寿可以说超过常人。
老子主张“少私念,去贪心”,认为“祸莫大于不知足,咎莫大于欲得”。一个在物质享受上贪心不足的人,必然会得陇望蜀,想入非非,甚至损人利已,损公肥私,自已也会终日神不守舍,因心理负担过重而损害健康。
孟子提出了“爱生而不苟生”的积极养生观,把仁义看得高于生命,认为必要时应该“舍生取义”。他的“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千百年来成为仁人志士的养德名言。他还倡导“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尊老爱幼社会风尚。他认为良好的首先修养与练气功一样,有益于人体健康,每一个人都应“善养浩然之气”。
汉代董促舒指出“养心靠义”,高尚的道德、情操可使人心情常保愉悦,心理健康常存。“夫人有义者,虽贫能自乐;而大无义者,虽富莫能自存”。“故仁人之多寿者,外无贪而内清静,心平和而不失中正,取天在之美以养其身。
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中写道:“性既自善,内外百病悉不自生,祸乱灾害亦无由作,此养性之在经也。
明代的<<寿世保元>>称:“积善有功,常存阴德,可以延年。”张景岳在《先后天论》中写道:“唯乐可以养生,欲乐者莫如为善。”简明地道出了为善,快乐与养生之间的联系。
清代养生家石天基认为:“善养生者,当以德行为主,而以调养为佐”。提出了常存安静心,常存正觉心,常存欢喜心,常存善良心,常存和悦心,常存安乐心等,作为养德要诀。
3、古代的养生技巧
饭后先漱口:饭后的时候,我们要注意漱口,这样可以清洁我们的口腔,有利于防止口腔疾病,古代医学家张仲景指出“食毕当漱,令齿不败而口香。”保持口腔湿润度和清洁,可刺激舌上味蕾,增强味觉功能,有效防治口腔及牙齿疾病,并帮助消化。
饭后再揉腹:饭后的时候,我们可以适当的揉腹,这样能够促进消化,有利于身体健康。唐代大医学家孙思邈曾提出,“每食讫,以手摩面及腹,令津液通流。食毕当行步踌躇。”并要求“以手摩腹数百遍,叩齿三十六,津令满口”,只要能做到这一点,“令人能饮食,无百病”。若“饱食则卧”,就会“生百病”。具体做法:以掌心着腹,以肚脐为中心,慢而轻柔地顺时针和逆时针按摩各20圈。
饭后慢慢走:“饭后百步走,活到九十九”这是很常见的谚语,但是饭后的运动一定要缓慢,不然也会给身体带来伤害,《摄养枕中方》中记载“食止行数百步,大益人。”说的是饭后缓行,可促进胃肠蠕动,有助于胃肠消化液的分泌和食物的消化吸收。但不可快走,不可进行剧烈运动。散步的时间应是饭后20分钟,绝不是刚吃完饭就出去散步。但体质较差和患有胃下垂等病的人,饭后不宜散步,而要在饭后平卧10分钟。患有心脑血管病的人也不适合。
饭后听音乐:《寿世保元》中说“脾好音乐,闻声即动而磨食。”道家也有“脾脏闻乐则磨”的说法。吃饭时听柔和清新的音乐,能促636f70797a6431333365643564进食欲并有助于消化,而饭后欣赏音乐,可以陶冶性情,使元气归宗,乐而忘忧。
8、中老年人应该如何养生
中老年人应该注意生态情志养生,以培养出快乐的情绪、坚强的意志、和谐的人际关系,从而达到保持健康,延年益寿的目的。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对健康的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大家越来越关注健康,重视养生。根在养神神是整个人体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也就是人的精神状态、思维活动。“精盈、气充、神全”,为养生长寿之本,而调摄精、气、神的关键就在于养神。养神的方法有很多。首先要做的是“安心”,即养成理智和冷静的态度。中老年人在养生方面,应该心情安闲,心思若定,心除杂念,心清如镜,以便真气顺畅,精神内守,病安从来,形体劳作但不致疲倦,身体健康而无疾患。此外,休眠也是养神的方法。绿色睡眠是中老年人休眠养神的理想方式。贵在养性养性,也称养德,养性养德是中医摄生学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医家的“德全不危”,儒家的“德润身”、“仁者寿”,释家的“积德行善”,道家的“仁者德之光”,都是把修养德行作为养生的一项重要内容。养性的原则,无外乎仁礼、性善、知足、忍让、宽容这几个方面。古代养生家认为,人若想养生,必先治其身。如果一方面想延年益寿,另一方面又追求名利权势,无异于缘木求鱼。中老年人不求名利,看淡曾经拥有的权势,自然不会产生失落感。至于荣辱得失,更是不必计较。轻得失、淡荣辱,不为情志上的悲喜所左右的养生思想,是养生史上的一种静养观点。若为小事斤斤计较,便有违养生的本意了。此外,还要注意舒畅情志。读书吟诗,漫游山林,可畅情悦心,增添兴趣,有利于增寿。重在养气气是构成人体和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最基本物质,老年人退休后的养生知识可以学习一下,因此,要想健康长寿,不单单是靠药物的治疗,而且还要保养人体的真元之气。养气要避免三种“气”:馁气、闷气、怨气。此外,生闷气对人体危害甚大。清代名人阎敬铭曾写《不气歌》以自慰,歌曰:“他人气我我不气,我本无心他来气,倘若生气中他计,气出病来无人替,请来医生将病治,反说气病治非易,气之危害太可惧,诚恐因病将命弃,我今尝够气中气,不气不气就不气。”这个朴素的至理名言,应该是中老年人排解闷气的灵丹妙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