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太极养生谁懂?
浅析太极拳与养生保健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调心的锻炼方法。从而也就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於脏腑,外络於肢节。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可有利於通经活络。首先,我们知道,突然、强烈而持久的七情刺激,会使人体气机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太极拳却强调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转移和克服内伤病的七情刺激,而有利於经络的疏通。其次,太极拳全身性的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利於脉气在全身上下、内外回圈无端的经络系统中运行, 有助於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全身,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营阴阳,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第三,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 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300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调整虚实,加强维持并联系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处於协调有序状态。
太极拳是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养生术,太极拳的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使太极拳更符合运动适度的健身原则;同时太极 拳独特的心静用意,使心更易入静,可有效阻断过分亢进和炽烈的七情对气血的干扰和逆乱影响,护卫“元神”正常发挥其调控人体身心健康的功能。
太极拳是一门源远流长、内容深邃的科学,包含著丰富而独特的习练方法。太极拳不仅继承了中国古老的传统养生之道,而又以现代科学为依据,得到了发展,从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获得了更大的养生保健功效,具有药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这种特殊功效并非伸手可取,必须要在习练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到动作规范,即指身体姿势要符合一定的运动标准,这也是各个招式,不管动作怎样千变万化,所共同遵循的动作要求。只有身体姿势和动作的规范,才有利於“意动身随”;有利於肢体放长,更灵活地表现出端正、疏松、圆润和轻灵等特点,有利於“以静御动”、“动中求静”和“精神内守”,从而使练 拳出现只有意动而不觉形动的虚灵境界,使锻炼进入更高层次,做到由内发於外,且能由外敛於内,巧妙地进行内外交修,达到心身合一。要做到动作规范,首先要 做到身体的自然与放松,同时精神也应放松,“神疏”方能“体静”。
太极拳运动采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匀、细、缓、长,但初练者不要刻意追求这些,只要采用通顺的自然呼吸就可以了。腹式顺呼吸也是达到腹式逆 呼吸的必由之路,腹式逆呼吸会加大躯体神经系统对呼吸的调控,从而对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机能产生更加良好的影响。但初练者不能因此而盲目采用这种呼吸方法,否则不仅会顾此失彼,影响运动习练,甚至出现憋气等现象。实际上,只要随著动作的熟练,腹式顺呼吸的越发协调,达到腹式逆呼吸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太极拳哲理取法自然,不可违背。所以初练者务必遵循呼吸要畅利的原则,切忌急於求成。
太极拳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发挥出来,首先,太极拳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锻炼效果的出现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具有身体不练则退的规律。另外,身体的康复和体质的改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俗话说“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太极拳具有健身疗病作用,但不具“立 竿见影”之效。
第二,太极拳养生保健功效是“练身、练气、练意”综合锻炼的结果,能掌握太极拳真谛,本身就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正是体现了练拳的不可间断性。
第三,实践证明,太极拳养生保健功效的获取,贵在坚持习练。每位立志习练太极拳进行养生保健者,都应从中悟出持之以恒的道理。
所谓“功到必成”,是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打太极拳养成习惯、产生兴趣的过程。随著这种转变,一种身心健康的充实感、愉悦感、幸福感会油然而生,工作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会不期而至,人生乐趣会得到更大的享受,对太极拳健身、疗疾和抗衰老三大功效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反过来,又会强化练拳的信心和兴趣,最终会使太极拳成为习练者走向健康途中的良师益友。
2、太极养生馆
电话54257546 地址 上海市零陵路800号,富豪东亚酒店隔壁
太极是哲学,是文化,只有将太极的阴阳思想和理念融入到拳里,才能称得上是真正的太极拳。并不是会打一套套路,就能说懂了真正的太极拳。
太极养生馆 Itaiching Health Club
太极养生馆是一家以研究推广太极文化,普及太极拳运动,传播太极核心理念,创立太极养生新观念为目的的太极拳会员俱乐部,也是经上海陈式太极拳陈小旺拳术研究会唯一授权的专业太极拳研习场所。
什么是太极拳?
美国《时代》杂志将之称为“全球一亿五千万人练习的‘完美的运动’”。长期习练太极拳,有助于舒缓情绪压力,平衡内分泌,调血养颜,健体瘦身,这种神奇的功效不断被现代医学所证实。太极拳舒柔的整体运动方式,具有按摩五腑六脏,平衡腠理气血,疏通奇经八络的养生功效。而其包含虚实变化,刚柔互济,节节贯穿等特征,符合经络、吐纳和骨骼最佳受力点的独特运动反射模式通过推手练习变成身体的本能反应之后,又具备极强的技击防身效果。区别于其他健身方式,太极拳的习练过程极具趣味性,一旦入门,能成为您一辈子的嗜好。
“每天十分钟,远离亚健康”
针对现代都市人群的身体状况和习练条件,黄忠达先生从传统陈式太极拳中,汲取其精华部分,编创了不同长度,不同难度的套路组合,而且通过独到的“检验”模式以及标准化的教学,让学员能准确地掌握动作要领,清楚地知道每个动作的位置,角度,运动轨迹和阴阳虚实关系。这套渐进式的太极拳习练方案是对传统太极拳教学方式和理念的一次创新。具有简单易学,随时可练,筑基扎实,功效显著等特点。现代都市白领人群普遍存在的颈椎病、神经衰弱等慢性病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欢迎您来我们养生馆体验我们的课程,我们将根据您的身体素质和养生需要,为您制定具有针对性的个性化习练方案。您在太极养生馆修习太极拳的愉悦过程中,一定能体验到“易太极”所带给你的妙不可言的独特感受。
学聪明拳+聪明学拳
太极拳的核心理念是朴素辩证的阴阳哲学,通过品味太极的哲学理念,开启智慧,享受生活,并达到更高的人生境界,应成为所有太极拳习练者的最高理想。
为使您尽快掌握要领,达到效果,我们推出了新颖独特的教学模式,具有以下特征:
套路简单化,降低学拳门槛:以小套路打基础,循序渐进,适合大多数人群
动作标准化,保证学拳效果:详细的位置、角度、运动轨迹和阴阳虚实关系
学拳口诀化,优化学拳过程:教练口诀指导下正确习练,形成良好动作记忆
练拳场馆化,改善学拳环境:营造良好氛围,提供优质服务,方便大家交流
3、什么是太极养生其主要任务是什么
太极拳是在传统养生法“导引术”和“吐纳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独特健身运动,主张“以意导气,以气运身”,又具有气功调心的锻炼方法。从而也就形成了太极拳要意识、呼吸和动作密切结合,“练意、练气、练身”内外统一的内功拳运动,“始而意动,继而内动,再之外动”,并形成刚柔相济,快慢有节、蓄发互变,以内劲为统驭的独特拳法。
祖国医学认为,人是一个有机的整体,由经络贯通上下,沟通内外,内属於脏腑,外络於肢节。太极拳独特的习练方式可有利於通经活络。首先,我们知道,突然、强烈而持久的七情刺激,会使人体气机紊乱和脏腑阴阳气血失调,而太极拳却强调全身心的放松,可削弱、转移和克服内伤病的七情刺激,而有利於经络的疏通。其次,太极拳全身性的轻慢松柔的适当运动,会使周身暖意融融,可加大经络传导速度和强度,有利於脉气在全身上下、内外回圈无端的经络系统中运行, 有助於经络畅通透达,使气血充盈全身,濡养各脏腑组织器官,营阴阳,维持和保护机体功能,加大抗御病邪和自我修复能力。第三,太极拳运动中,腰部的旋转, 四肢的屈伸所构成的缠绕运动会对全身300多个穴位产生不同的牵拉、拧挤和压摩作用。这实际上是一种自我按摩,能起到类似针刺的作用,活跃经络,激发经气,疏通经络和调整虚实,加强维持并联系各组织器官的生理功能,使其处於协调有序状态。
太极拳是非常讲究天人合一、形神合一的养生术,太极拳的动静结合,动中求静,以静御动和虽动犹静,使太极拳更符合运动适度的健身原则;同时太极 拳独特的心静用意,使心更易入静,可有效阻断过分亢进和炽烈的七情对气血的干扰和逆乱影响,护卫“元神”正常发挥其调控人体身心健康的功能。
太极拳是一门源远流长、内容深邃的科学,包含著丰富而独特的习练方法。太极拳不仅继承了中国古老的传统养生之道,而又以现代科学为依据,得到了 发展,从而使其在健身、治病和抗衰老上获得了更大的养生保健功效,具有药物所不及的特殊功效。这种特殊功效并非伸手可取,必须要在习练中做到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要做到动作规范,即指身体姿势要符合一定的运动标准,这也是各个招式,不管动作怎样千变万化,所共同遵循的动作要求。只有身体姿势和动作的规范,才有利於“意动身随”;有利於肢体放长,更灵活地表现出端正、疏松、圆润和轻灵等特点,有利於“以静御动”、“动中求静”和“精神内守”,从而使练 拳出现只有意动而不觉形动的虚灵境界,使锻炼进入更高层次,做到由内发於外,且能由外敛於内,巧妙地进行内外交修,达到心身合一。要做到动作规范,首先要 做到身体的自然与放松,同时精神也应放松,“神疏”方能“体静”。
太极拳运动采用腹式呼吸方法,要求深、匀、细、缓、长,但初练者不要刻意追求这些,只要采用通顺的自然呼吸就可以了。腹式顺呼吸也是达到腹式逆 呼吸的必由之路,腹式逆呼吸会加大躯体神经系统对呼吸的调控,从而对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内脏机能产生更加良好的影响。但初练者不能因此而盲目采用这种呼吸方法,否则不仅会顾此失彼,影响运动习练,甚至出现憋气等现象。实际上,只要随著动作的熟练,腹式顺呼吸的越发协调,达到腹式逆呼吸只是瓜熟蒂落的事情。太 极拳哲理取法自然,不可违背。所以初练者务必遵循呼吸要畅利的原则,切忌急於求成。
太极拳良好的养生保健功效,只有经过长期的锻炼才能发挥出来,首先,太极拳同其他体育项目一样,锻炼效果的出现是一个日积月累的过程,具有身体不练则退的规律。另外,身体的康复和体质的改善是一个缓慢的过程,俗话说“得病如山倒,去病如抽丝”,就是这个道理。太极拳具有健身疗病作用,但不具“立 竿见影”之效。
第二,太极拳养生保健功效是“练身、练气、练意”综合锻炼的结果,能掌握太极拳真谛,本身就一个较为长期的过程,“冬练三九,夏练三伏”,正是体现了练拳的不可间断性。
第三,实践证明,太极拳养生保健功效的获取,贵在坚持习练。每位立志习练太极拳进行养生保健者,都应从中悟出持之以恒的道理。
所谓“功到必成”,是一个战胜自我的过程,也是一个对打太极拳养成习惯、产生兴趣的过程。随著这种转变,一种身心健康的充实感、愉悦感、幸福感会油然而生,工作和生活品质的提高会不期而至,人生乐趣会得到更大的享受,对太极拳健身、疗疾和抗衰老三大功效会有更深刻的认识和感受。反过来,又会强化练拳的信心和兴趣,最终会使太极拳成为习练者走向健康途中的良师益友。
4、名老夫妻的养生经太极十二拍的那个是第几?
北京卫视的《养生堂》栏目
5、太极养生功究竟如何?
太极养生功很有好处的,知不过前提是要坚持练习,:人的行为是由大脑中枢神经系统调控的。太极养生练习在意念的弓一导下,通过放松人静可以使中枢神经系统得道到调整和平衡,使大脑的有序化程度得到提高,增长智慧。“外练筋骨皮,内练一口气”,这是太极养生版的生动说法。经络是沟通人体表里上下,联系脏腑器官的独立系统权,是气血运行的通路。气血是维持人体生命活动的精微物质。 内容参考:道源圣城网养生频道
6、太极养生讲就的是什么?
太极拳是一套拳法,以各种姿势表现出来,以达到养生的目的,太极拳是以"松柔"为主,当我们学会松柔时,就会明白太极拳是一个可以让我们的身体在不断进化的拳法,只有把太极拳的各种要领练到zd自己身上.才会明白太极拳的深奥,明白她的博大精深.
现在人类的各种身体功能-利用的不多,在微循环系统中人类本身开发利用的只有回全身的百分之几,还有很多没有得到很好的利用-----当人类在睡眠时,身体是能自我调节的,可以缓解身体上的疲劳,在睡眠时也就是人类最放松的时候,也可以理解为,"放松"是可以对人体起到调节作用的.正所谓一通则答百通,人体的血液循环系统通畅,就可以改变生理上的各种机能.中医讲:通则不痛,痛则不通.养生.养生----滋养生命.
7、太极拳的养生之道
学习太极拳的养生之道 :
一)生理效益:
太极拳结合了传统导引、吐纳的方法,著重练身、练气、练意三者之间的紧密调协。练习时一方面可锻鍊肌肉,舒筋活络;另一方面又能透过呼吸与动作间的相互配合,对内脏加以按摩锻鍊,达到强身健体的作用。
好处一:增加神经系统的灵敏性——练太极要「心静意定」,练拳时必先令大脑皮层休息(心静),将协调全身内外器官机能的任务交由中枢神经系统(意定)执行,加强了神经系统的灵敏性。
好处二:畅通经络、血管、淋巴及循环系统——因练太极拳的时间不会太短,故能像一般的带氧运动一样,能使血气运行顺畅。练了若干时间,会察觉有指尖麻软发痹、关节微响、针刺、腹鸣等感觉。根据中国医学理论认为这是经络畅通的反应。
透过搂拗屈膝绞转等运动,动脉血管得到适量挤压及放松,能使血液加速运行,增加氧气的供应,也促进了淋巴系统的新陈代谢,加强了个人的抵抗力。
好处三:改进柔韧度、肌力及肌耐力——太极拳多以慢速走圆及弧,配以屈腿半蹲式运动,加上重心交替变换,运行动作又多搂、拗、绞转,使各肌肉的肌力及肌耐力得以提高;再配合多方向及大幅度之活动如下势、蹬脚等式子,能改善各关节的柔韧度。
好处四:提高心肺功能——练太极拳要保持呼吸自然沉实,透过深、长、细、缓、匀的腹式呼吸方法,增加胸腔的容气量及递增了吸氧呼碳的次数,确保气体能充分交换,相对地提高了各器官的获氧量。又因练太极拳时间较长(连打四次廿四式太极拳约需时廿多分钟),此等带氧性活动能训练及提高心肺功能。
好处五:治疗慢性消化管道疾病——因练拳时各关节、肌肉、骨骼会相互牵引、绞缠、挤压和舒张,内脏又因腹式呼吸(腹实胸实)而产生自我按摩的作用;加上横膈膜的上下升降幅度增大,对肠的蠕动有正面的刺激作用;而练拳时的舌顶上颚,唇齿轻闭能增加唾液的分泌,提高了消化功能。
总之,经过中西方多面的科学化研究证实,长年修习太极拳能对各种慢 性 病 如:神经衰弱、高血压、心脏病、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炎、糖尿等等
有著一定的医疗作用。这是无可推诿的事实!
二)精神效益:
好处一:消除压力——练拳时因要「心静用意,心无杂念」,又要体松,精神只集中於「意」上,加上太极拳本身要求刚柔并重,呼吸调协,各器官的获氧量相对提高,故练後使人顿感轻快,压力尽消,情绪稳定平伏;又因练拳後血气回圈畅旺,精神亦抖擞起来,工作效率自然提高。这无疑对样样讲求效率、日常生活紧张、精神压力沉重的人有著正面的帮助。
好处二:认识及体验和谐协调的阴阳哲学观(周昭和1996)——太极拳倡身心和谐调协,不强已所难,内外相合、虚实分明、刚柔互兼。正所谓「静中触动动犹静」,这种讲求明白阴阳对立统一辨正关系的哲学,就是太极拳之创作精神哲理之本。
好处三:认识不以强淩弱,不藉故犯人之道德观——太极拳论所说之「舍己从人」,彰显了太极拳「人不犯我,我不犯人」的独特武学精神。太极倡借力打力,以小力胜大力,一切回击纯顺应对方来势,以灵巧的动作,较小的力气加殊其上,使来犯者失准而落败。故太极拳的真正威力,只有在被人蓄意侵犯下才发挥出来,其终目的也只是「立自己於不败之地」罢了,绝无加害对方之意!
好处四:瞭解修身处世之道——修习太极拳要讲求「中正安舒,心静体松」,这八字真言正好是我们立身处世的最佳座右铭。透过练太极拳,学生可以体会到立身不正之弊:劳劳终日而不得其所。做人只要「中正」,不走歪路,不偏不倚,就可感「安舒」之态;平日只要学会「心静」,抛开生活压力的负担,就能体验到「体松」之感!
8、太极养生具体是怎么养生的
打太极拳要求松静自然,这使大脑皮层一部分进入保护性抑制状态而得到休息。同时,打拳可以活跃情绪,对大脑起调节作用,而且打得越是熟练,越要“先在心,后在身”,专心于引导动作。这样长期坚持,会使大脑功能得到恢复和改善,消除由神经系统紊乱引起的各种慢性病。太极拳要求“气沉丹田”,有意地运用腹式呼吸,加大呼吸深度,因而有利于改善呼吸机能和血液循环。通过轻松柔和的运动,可以使年老体弱的人经络舒畅,新陈代谢旺盛,体质、机能得到增强。太极拳在技击上别具一格,特点鲜明。它要求以静制动,以柔克刚,避实就虚,借力发力,主张一切从客观出发,随人则活,由己则滞。为此,太极拳特别讲究“听劲”,即要准确地感觉判断对方来势,以作出反应。当对方未发动前,自己不要冒进,可先以招法诱发对方,试其虚实,术语称为“引手”。一旦对方发动,自己要迅速抢在前面,“彼未动,己先动”,“后发先至”,将对手引进,使其失重落空,或者分散转移对方力量,乘虚而入,全力还击。太极拳的这种技击原则,体现在推手训练和套路动作要领中,不仅可以训练人的反应能力、力量和速度等身体素质,而且在攻防格斗训练中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打太极拳则可使身心俱健,强外固内,有助于疏通经络,消除心中的郁闷,实是外强筋骨,内调精气神之有效手段。
9、太极拳用于养生选哪个较好
用于养生选杨氏太极较好。
杨氏太极拳是历史悠久的汉族拳术,太极拳的重要流派之一,是由河北省邯郸市永年人杨露禅及其子杨班侯、杨健侯,其孙杨少侯、杨澄甫等人发展创编的。由于杨氏太极拳姿势开展,平正朴实,练法简易,因此他深受广大群众热爱,开展得最为广泛。杨式太极拳对手眼身法步有严格的要求,练拳和推手,手眼身法步按 要求做到正确才能收到良好的效果。
杨式太极拳拳架舒展优美、身法中正、动作和顺、平正朴实、由松入柔、刚柔相济,一气呵成,犹如湖中泛舟轻灵沉着兼而有之。练法简洁,深受一般大众的喜爱,故而流传最广。
杨式太极拳动作要求如长江大河,滔滔不绝。此动作之完成,乃下一动作开端,绵延相续。心法上亦要求一气呵成。
杨氏太极拳通过改善我们的大脑功能,调节大脑皮层的兴奋和抑制活动,对于白领亚健康产生的神经衰弱失眠、头晕、头痛、过度疲劳等疾病,有着显著的健脑去病的作用。而且太极拳要求我们全身要放松,使得人体的血管阻力减少,能够加速我们的血液循环,减轻心脏负担。太极拳的呼吸是采用的腹式深呼吸,气沉丹田,能够对五脏六腑有着良好的按摩保健作用。
具体健身作用反映在:
一、改善神经系统:太极拳要求整体放松,外示安逸,“动中求静”、“用意不用力”练法,使中枢神经系统获得充分休息,使神经兴奋、抑制作用不断得到调整。
二、提高呼吸质量:太极拳要求;“以意导气、以气运身”。逐步做到匀、深、柔、缓的腹式呼吸,使肺部和横膈膜做纵向的舒张、伸缩、提高了肺泡通气换气功能。谚云:“呼吸到脐,寿与天齐”。足见腹式呼吸的功效。
三、改善脏腑功能:由于“腹式呼吸”的舒张、伸缩形成自主的内脏按摩,有效地促进了全身各组织器官的供血,协调了脏腑之间的功能。因为太极拳非常重视腰胯脊柱锻炼,腰背虚实运动能够强壮肾脏。《医贯》说:“肾阴为上行夹背至脑中为髓海”,中医学认为:“肾为先天之本”,“肾壮而百病不侵”。
四、增强肢体活动:太极拳要求“势走弧圆、劲走螺旋”,“上下相随、内外相合”,“一动无有不动 ”的全身心运动。使全身各大小关节,骨骼、肌肉都参与这种轻柔、舒展、连绵不断的运动。使肌肉富有弹性,各关节、骨骼间的血液供给、新陈代谢得到改善。
五、疏通经络隧道:太极拳要求向上要“虚领顶颈”,向下要“松到脚底”,“意落涌泉”。中部要求“气沉丹田”,“主宰于腰”。这是锻炼任督二脉以及带脉、冲脉的重要方法。四肢在轻柔、连绵、缠绕运动中要意劲贯达到肢体四梢。从而疏通了人体十二正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