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医学养生

医学养生

发布时间:2020-05-03 00:57:16

1、扁鹊的简介,医学,养生资料

简介

扁鹊(公元前407—前310)姬姓,秦氏,名越人,又号卢医,春秋战国时期名医。勃海郡郑(今河北任丘)人,一说为齐国卢邑(今山东长清)人。由于他的医术高超,被认为是神医,所以当时的人们借用了上古神话的黄帝时神医“扁鹊”的名号来称呼他。少时学医于长桑君,尽传其医术禁方,擅长各科。在赵为妇科,在周为五官科,在秦为儿科,名闻天下。秦太医李醢术不如而嫉之,乃使人刺杀之。扁鹊奠定了中医学的切脉诊断方法,开启了中医学的先河。相传有名的中医典籍《难经》为扁鹊所著。

成就
发明四诊法
扁鹊在诊视疾病中,已经应用了中医全面的诊断技术,即后来中医总结的四诊法:望诊(看看他的脸色等)、闻诊(听听病人最近做了什么事情后生病)、问诊(问问有没有干可以导致生病的一些事情)和切诊(看看他的脉搏),当时扁鹊称它们为望色、听声、写影和切脉。这些诊断技术,充分地体现在史书所记载他的一些治病的案例中。他精于望色,通过望色判断病证及其病程演变和预后。如他晋见蔡桓侯时,通过望诊判断出桓侯有病,但是病情尚浅,病位还只是在体表腠理的部位。他劝蔡桓侯接受治疗,如不治则病情将会加深。桓侯因自我感觉良好,拒绝治疗。不久,扁鹊再度晋见桓侯时,指出其病情已加重,病位已进展到血脉,再次劝说其接受治疗,以免病情更加发展。桓侯仍然拒绝治疗,心中不悦,认为扁鹊在炫耀自己,并以此牟利。当扁鹊第三次晋见他时,认为病情已恶化,病位进入到内部肠胃,如不及时治疗,终将难治。桓侯仍不予理睬。最后一次,扁鹊通过望诊,判断桓侯病情危重,已进入到骨髓深处,病入膏肓,无法救治。果然不出所料,齐桓侯不久即发病,终于不治而死。此病例说明扁鹊当时已经能很好应用望诊,而且诊断水平相当高。 扁鹊的切脉诊断法也很突出,具有较高水平。《史记》称赞扁鹊是最早应用脉诊于临床的医生。先秦时期,中医的脉诊是三部九候诊法,即在诊病时,须按切全身包括头颈部、上肢、下肢及躯体的脉。扁鹊脉诊及其理论可从虢太子这一病例的诊断中体现出来。当时虢太子已昏迷不醒,扁鹊通过脉诊判断为“尸蹶”。他认为患者的阴阳脉失调,阳脉下陷,阴脉上冲,也即阴阳脉不调和,导致全身脉象出现紊乱,故患者表现如死状。其实,患者并未真正死亡,除脉诊外,他还观察到患者鼻翼微动。结合切摸,他发现两大腿的体表仍然温暖,因而敢于下此判断。扁鹊是我国历史上最早应用脉诊来判断疾病的医生,并且提出了相应的脉诊理论。
医学思想
在治疗方面,扁鹊能熟练运用综合治疗的方法。其中,从治疗虢太子一例,他所用的方法有砥石,即针刺法,还有热熨法和服汤药法等。综合疗法为扁鹊行医时的主要治疗措施。先秦时期,在临证中,医学尚未明确分科。尽管《周礼》中已有兽医、食医、疾医和疡医之分,但这仅仅是在宫廷中的设置。兽医、食医、疡医分别管理牲畜疾病、宫廷饮食调配和以刀剪割切的外科等事项。除此以外的其他病证,都属疾医的范畴。扁鹊是一位能兼治各科疾病的多面手,齐桓侯、虢太子等案例,都说明他是内科方面的能手。扁鹊还能根据当地的需要,随俗为变地开展医疗活动。当他游历到秦国时(今陕西咸阳一带),就专治小儿疾病;当他云游到邯郸(当时为赵国都城)时,又主要诊视妇科病证;而当他到雒阳(当时是周国的首都,今为河南洛阳)时,便主要从事老年人病证的治疗,多医治耳、眼等五官病证。据记载,扁鹊还精于外科手术,而且应用了药物麻醉来进行手术。 扁鹊在自己的医疗生涯中,不仅表现出高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还表现出高尚的医德。他谦虚谨慎,从不居功自傲。如他治好虢太子的尸蹶证后,虢君十分感激,大家也都称赞他有起死回生之术,扁鹊却实事求是地说:“这是患者并没有死,我只不过能使他重病消除、回复他原来的状态而已,并没有起死回生的本领。”
预防思想
扁鹊十分重视疾病的预防。从齐桓侯这个案例来看,他之所以多次劝说及早治疗,就寓有防病于未然的思想。他认为对疾病只要预先采取措施,把疾病消灭在初起阶段,是完全可以治好的。他曾颇有感触地指出:客观存在的疾病种类很多,但医生却苦于治疗疾病的方法太少。因此,他很注重疾病的预防。
治疗原则
先秦时期,在《史记》中有扁鹊的 “六不治”。这六不治包括:信巫不信医;骄恣不论于理;轻身重财;衣食不能适;形羸不能服;衣食不能适;阴阳并,藏气不定。即六种病人:一是依仗权势,骄横跋扈的人;二是贪图钱财,不顾性命者;三是暴饮暴食,饮食无常者;四是病深不早求医者;五是身体虚弱不能服药者;六是相信巫术不相信医道者。他的医疗经验极其丰富,曾编撰过颇有价值的《扁鹊内经》9卷和《扁鹊外经》12卷,可惜均已失传,这是祖国医学的极大损失。扁鹊在总结前人医疗经验的基础上创造总结出望(看气色)、闻(听声音)、问(问病情)、切(按脉搏)的诊断疾病的方法。在这四诊法中,扁鹊尤擅长望诊和切诊。当时,扁鹊的切脉技术高超,名扬天下。扁鹊无私地把自己的医术传授给门徒,他的徒弟子阳、子豹、子越等人都是有所成就的人。
扁鹊学派
后来在汉代出现的《黄帝八十一难经》一书,有人认为是根据扁鹊的医术,尤其是关于脉诊知识而整理成书的,并且署名扁鹊(秦越人)所著。近代还有人认为他的学说影响深远,形成了扁鹊学派。

2、如何养生

3、古代医学,留下了哪些养生秘方?

古代医学留下了哪些神奇的养生秘方?

秘方养生有没有?神奇不神奇?稍有思辨和推理能力的人就会得出结论---秘方一定有,养生不神奇;神奇的是能骗到不少对此感兴趣的人。

1、如果有神奇养生秘方,从古代到现在,那些掌握养生秘方的家族,会逐渐演变、进化成一个独特种群。

这个种群或者寿命特长,100岁?200岁?八百岁?不一而足。但肯定会比普通人寿命长。而不应是现在的长寿老人呈零星分布散落在全球各地的不同地方。

这个种群如果不以长寿见长的话,以别的特点见长也行。比如,脑袋大如斗,眼睛大如铃,或者力拔山兮气盖世,一人能顶推土机。很显然,不是这样。即使有个别独特者,跟基因变异有关,跟养生没有任何关系。

2、如果有神奇养生秘方,最应该受益的应该是从古至今历史上的历朝历代帝王和皇亲国戚、达官贵人、富商巨贾。

其他受益者不知道怎么样,但是大家都知道的是,历史上,历朝历代的皇帝长寿的基本不多。甚至其平均寿命比普通人还短。这从另外一个侧面证明,神奇秘方子虚乌有。

3、追求财富与显贵是每个人的梦想。拥有神奇养生秘方的人难道不想通过所掌握秘方献给皇家弄个一官半职?弄点金银珠宝改善生活?

中国史几千年;世界史几千年,有谁听说过哪国的什么人或者家族通过神奇养生秘方而发迹的?就是传说中的白家老号也是传说而已。当不得真的。

4、神奇养生秘方也是有的。只不过是作为一种骗人钱财的道具和工具而已。

大家都知道,有病乱投医,都想健康无病痛。正是有这种心理,才会给这些所谓的神奇养生秘方以“养生”的机会。只不过,这种“养生”的本质是用你的钱来养别人的生。这就是养生秘方的“神奇”之处。

说到底,神奇的养生秘方就是骗局而已。这才是本质。

4、懂医学养生的请进!!!

一般换季最容易发生的是感冒百。然后秋冬换季,是容易引发度老年人的心脑血管疾病。夏天容易拉肚子。平时吃新鲜的饭菜,隔夜的问不要吃了。现在的年轻人不懂看农历,天答气的变化在农历上写的很清楚内,15天一小变,30天一中变,60天一大变,老祖容宗真是智慧啊!

5、求推荐几本医学养生类入门书籍

看书毕竟不是最好的保健方法,建议多运动,如果需要补充一下养生知识给你几个推荐:中华养生(共三本),远离医生、黄帝内经、宫内养生秘笈都还不错

6、请懂医学和养生的给点建议

买藏红花不太对症 藏红花主要作用是活血化瘀 你婆婆的症状象肝肾阴虚 肝阳上亢 建议服六味地黄丸或配伍龙胆泻肝丸

7、日本 传统(医学)养生

[广泛的健走运动]
在日本,三个老年人中就有一个人每日健走。值得注意的是,健走在日本人的生活中,已经从“追求健康”转变为“乐在其中”。有研究显示,步行健身走能加速血液循环,延缓大脑衰老,且在步行中能亲近大自然——室内看不到或乘车时一瞬即逝的风景,听不到的鸟叫虫鸣,感受不到的风吹云走,都将成为步行中发掘自然奥秘的惊喜。

[丰富的饮食]
日本人长寿的另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注重饮食均衡。其饮食特点可以总结出以下方面:
◆食物种类多,数量少
日本的饮食精细,均是鱼、肉、蔬菜、豆类、水果和米面,都用小碟、小碗盛装,花样繁多。这样,每顿饭虽然吃得不多,但能保障摄入多种营养成分。
◆一日三餐有蔬菜面包和沙拉、米饭和菜肴一起吃,确保纤维素和维生素的吸收。
◆每日营养均衡
日本人每天吃牛奶和乳制品,女性比男性多吃一倍。牛奶、酸奶里含有丰富的蛋白质、钙、维生素A 和维生素B 等成分。每天都吃鱼,而且吃鱼多于吃其他动物肉。鱼中含有能使细胞新生的核酸,还有使血液变清、流通更畅的物质,可预防心肌梗死,使人们更好地吸收动物蛋白质。
每天吃一个鸡蛋,且和米饭一起吃。鸡蛋里含有人体必不可少的8 种氨基酸和丰富的维生素等。米饭中缺少一种叫蛋氨酸的物质,而鸡蛋中却不乏该物质。二者一块吃,会使人体更好地吸收米中的蛋白质,并控制饭食的热量。
每天都吃一次如豆腐之类的豆制品。豆制品含有植物蛋白、纤维素、氨基酸、 维生素,而且易消化,可防老防病。每天吃一次海藻。每天吃水果,确保身体维生素C 的摄入。
◆控制摄盐量
日本人很注意用盐量,常用适量的醋、芥末、辣椒和香辛料等调料代替盐,使菜的味道加浓,而摄盐量又不至于过高。

8、关于医学和养生方面的,很急很急。帮忙帮忙。。

1、血粘度高。
2、肝火旺。
3、心火盛。
建议:镇肝息风,活血化瘀,清心降火。
特别推荐:多喝白开水会快速缓解。但不要过量啊!

9、国内著名的十大养生专家是谁?

分析如下:

1、中里巴人:中里巴人家学渊源甚深 其父为八卦掌第四代传人。

2、林海峰:国际著名营养大师 整体自然医学疗法创始人,青年时期开始学习微生物学和细胞学,师从美国营养学博士谢立启先生。

3、朱鹤亭:道号玄鹤子。国际著名养生学家、中华医学家、食疗学家、玄学家、武学家。自幼承受家教,熟读四书五经,习医、武、堪舆 学道家养生学术。读中学和在入北京大学学习时期,研修中西医理论、 潜修老庄哲学,道、佛学经典。

4、杨力:著名中医学家、作家、学者、中国中医科学院教授、北京周易研究会会长。

5、张国玺:现为中国中医研究院西苑医院老年医学研究所研究员,张国玺研究员从事老年医学及养生保健方面的研究近20年。

6、胡维勤:中央警卫局中南海门诊部保健专家、主任医师、正师级教授。

7、张家瑞:台湾省台南县人,1948年6月出生。财团法人台南高工文教基金会董事 ,台湾中华全民自然养生协会秘书长,台湾中华离子医学民间团体教授,台湾中华自然医学宣导中心创办人。

8、曲黎敏:北京中医药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道研究会”常务副会长。

9、孔令谦:四大名医孔伯华嫡孙、著名中医孔少华之子、多年来研习太极与养生之道20余年。

10、王洪图:研究《黄帝内经》三十多年。发表论文四十多篇,出版的专著有二十多部,他能把两千多年前的医学专著《黄帝内经》倒背如流。因此他在业界被尊称为内经掌门人。

(9)医学养生扩展资料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与医学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