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养生感悟100条
当然有道理,可是适合自己的才是好的, 不一定100条,有几条也许就够用了
2、学习传统养生学的意义
现代化的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的享受,但也不得不面临伴随而来的弊端。人们无法回避现代化的高科技与自然的健康生活之间的矛盾,必须寻求解决的途径。笔者希望通过开展养生学的教育和社会实践活动,阐明传统养生学教育的现实意义,探求中华民族传统养生学的当代价值,寻找现代社会中自然的生存或生活方式。以体现自然生命的价值,实现生命的意义。
一、寻找现代化高科技与自然健康生活之间的平衡点
在现代化进程中,一方面,各个领域现代化的高科技给人们带来了纷繁多样、丰富多彩的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享受,但另一方面,人们不得不面临现代化高科技产物的严峻的现实弊端。城市化的快速进程取得了巨大成就,却也带来了诸如人口密集、交通拥挤、污染严重等自然与社会环境问题。工业化带给社会可观财富的同时,也使自然资源承受着巨大的压力,诸如耕地减少、淡水匮乏、温室效应等等。世界卫生组织发布的“生态系统与人类福利安康:健康问题综合报告”表明,生态系统的恶化将给人类健康带来不可预料的严重威胁。信息化的闪电发展,互联网上唾手可得的一切,提高了生产力,缩短着时间和空间的距离,没有了疆界,却凸现出新的始料未及的问题。某天,“一块乌云遮住了太阳,爷爷拿出TransLight(手持式日光灯),开启后在脸上投射具有振奋精神的蓝光,让爷爷随时随地地补充‘自然’光线”。15岁的乔治不去户外或体育馆,却得到了身体锻炼,“他在房里戴着虚拟实在的装备,在一台‘千奇百怪’的跑步机上跑着、走着。这些‘酷毙了’的装备使乔治看起来像是在穿越地下洞穴,或攀爬豺狼野兽四伏的陡峭山峰,或穿过草地追逐美丽的少女”。在这样的现代化环境下,人们或许会怀疑自己究竟还是不是真正的自然人!这一切,直接影响着人类的自然生命和自然健康,甚至不得不或不知不觉地以牺牲生存环境和身心健康甚至生命作为代价。同时,这一切,不断挑战着人类的自然疗能。于是,人类不可逃避地陷入两难抉择的窘境:现代化的高科技?自然的健康生活?放弃日新月异的高科技,这显然是愚昧的,但也不愿意抛弃自然的健康生活。然而,人们必须直面这样的窘境,必须寻求解决的途径。能否在两者之间找到平衡点?在使用现代化“器械”的同时,是否可以给人们自然的生活、自然的生命留下一片赖以生存生活的绿洲?在现代化进程中,能否找到一种适合自己的适应环境的良性的生活方式?在高科技背景下,如何体现自然生命的价值,如何实现生命的意义?
二、中医传统养生学的当代价值
2.1中医传统养生学强调:和谐适度与可持续性中华民族传统的养生学,是在中医理论指导下,研究人类的生命规律、寻找增强生命活力和预防疾病的方法、同时探索衰老的机制,以及延缓衰老、延年益寿的原则与方法的系统理论;并用这种理论和方法指导人们进行保健活动的实用科学。现代中医基础理论赋予养生明确的内涵,即通过各种调摄保养,增强人的体质,提高正气对外界环境的适应能力、抗病能力,减少或避免疾病的发生;或通过各种调摄保养,使机体生命活动处于阴阳协调、体用和谐、身心健康的最佳状态,从而延缓衰老的过程。养生学虽然有延长生命的追求,但并非虚妄的长生术,它包含着对人的生命现象和生命历程的精心观察与深入探讨,它是一门古老又新兴的领域宽广的交叉性的学科。它以整体观念为出发点,去认识人体的生命活动及其与自然、社会的关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人与自然、社会也是一个统一的整体。它以和谐适度为宗旨,强调整体协调。它以综合辨证为调摄手段,提倡因人、因时、因地制宜,反对千篇一律、一个模式。正如《孟子》云:“不违农时,谷不可胜食也;数罟不人海池,鱼鳖不可胜食也;斧斤以时入山林,材木不可胜用也。谷与鱼鳖不可胜食,材木不可胜用,是使民养生丧死无憾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传统养生学虽然带有中华民族特有的社会印记和人文色彩,但在现代化进程中其自身价值昭然。因为它始终以整体观念为基准,强调和谐适度,适合当今社会的多元化特征,与可持续的和谐的发展方向相一致。学人及践行者们对生命和养生的理解与认识,透射出传统养生学在现代化进程中的潜在价值。
2.2养生学教育及其实践证明:养生是一种良性的自然生活方式笔者自2001年以来,率先在本校医学院开展中医传统养生学教育,以学术报告或学术讲座或选修课形式,就养生的知识和对保养生命的认识以及开展养生学教育的意义等问题进行了初步探讨和研究婀。对本校医学院2000—2003级各专业近300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的数据表明,在进行养生学教育之后,学生们认识到养生需要从现在做起,从自己做起。作为医学生,在需要专业知识教育的同时,也需要科普性质的常规养生学知识,可使自己逐渐自觉地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而成为身心健康的对社会有益的专业人才。此外,还认识到自身对养生知识的宣传所承担的义务,可通过形式多样的社会实践活动宣传养生的知识和技能。有学者也认为将传统养生学引入大学课堂,从哲学层面、伦理学层面和技术操作层面来看都是必要的啊。
此外,笔者还带领本校2003—2008级各专业学生作了一项关于“长寿的秘诀或夭折的祸根”的养生社会调查,主要以访谈形式,调查或访谈对象为学生们所居住的当地、家族、家庭或周围的人,分别有青年、中年和老年人,以老年人居多。调查对象的生活方式各不相同,许多健康长寿者都有自己长期以来习惯的生活方式。如有一位8O岁的老奶奶,无子女,老伴早于她仙逝。可她不因为享受不了天伦之乐或失去至亲的人而闷闷不乐;把一切看得很淡,不计较得失,钱多一点就多花一点,少一点就少花一点;习惯于平静的生活,不喜欢串门,在买菜或散步的路上碰到熟人就聊聊天。这看似孤僻,却心态平和,不失为养生的另一种境界。还有一位95岁的老人,居住农村,环境素朴,后面有一小山,前不远有一小河;每天膳食主要是250g瘦肉加蔬菜;儿女不在身边,喜欢每天自己买菜时常是孙子陪伴;也喜欢串门。有的高寿老人认为“千金难买老来瘦”;开心的或不开心的均与他人分享,脸上总挂着笑容;懂得生活,和谐、统一、自然的生活;诙谐幽默是一剂良药;忘掉怨恨,宽容对事对人。也有一位老人,虽然已离异独居,却生活有规律,早睡早起,愉快进食,以粥和素食为主;锻炼身体有秘诀,即做农活;有爱心,乐于助人;忍与不贪,“儿孙自有儿孙福”,无思想包袱,没心理负担,过好每一天;愿意做一个有智慧的人,以前虽是文盲,可还是不放弃认字、学习文化。
在调查期间,笔者深深地感受到,调查到的不仅仅是怎样才能健康长寿的方法,更是一种面对人生、面对生命的态度或方式。这些长寿老人在年轻时努力体现自己生命的价值,在年老后,回忆年轻时美好的事情,而不是为所逝去的感到失落。然而,令人担忧的是,大多数青年和中年人的养生意识淡漠。例如青年人,他们认为现在正处于人生的黄金时段或关键时期,身体素质较好,无所谓生活的规律,所以经常由于考试或突然的工作而废寝忘食。而中年人,生活压力大,负担重,没有过多时间或精力考虑养生的问题,而常常感到身心疲惫不堪。
其实,养生不是独立于生活之外的什么技巧,不只是一种孤立而仅仅具有阶段性的强身益寿活动,更是一种生活方式,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的不断修正的适合自己的良性生活方式。甚至,从某个角度而言,养生就是生活的一部分,或是生活的全部,或就是生活。
三、结语
中医传统养生学教育及其实践,首先在高校开展,不仅可以弘扬传统文化,而且可以培养当代大学生良好的健康观念,提高其素质,有利于其健康成长。之后走向社会,继以推而广之,加以普及,不仅对各层次、各年龄段、各种职业的人们的身心健康、提高生活质量以及延缓衰老具有重要意义,而且对社会的和谐发展和全民素质的提升具有现实意义和长远意义。
我们的研究表明,养生是一种在日常生活中逐渐形成、不断修正的适合自己的良性的自然生活方式。生活是生命的存在形式,生命以生活的形式演绎。养生,保养生命,是生命价值的体现,是实现生命意义的本体方式。在现代化的背景下,人们依然能够找到现代化的高科技与自然的健康生活之间的平衡点,适应环境的变化,享受自然的健康生活,享受自然的生命。
中医养生学的教育和实践“如地下的潜流,于无声处使大地变成绿洲”;又“若雾露之溉”,滋养着大地上鲜活的生命。然而,这些美好的愿望并非一蹴而就,需要潜移默化的习惯,更亟待积极主动的进取。笔者希望继续开展中医养生学教育,深化养生实践活动,不断挖掘中华民族传统养生学的当代价值,寻找现代社会中与时俱进的自然的生存或生活方式。
3、养生是什么意思
4、什么才是真正的养生?
5、医学科普,养生辟谣你踩雷了吗?
每天清晨的朋友圈基本上都是早睡早起的七大姑八大姨转发的各种标题党式养生文章,喝水时间表、XX地区猪瘟等等,不只是朋友圈,家庭群也是每天被各种养生文章刷屏,如果不回应,还要再私聊专门发给我,生怕我看不到。
其实父母盲目养生,只是为了自己能有个好身体,免得拖累儿女
那今天就列举几个常见的谣言,记得转给爸妈看看,让他们少花点冤枉钱吧。
吃蘑菇容易导致体内重金属超标
蘑菇确实有很强的富集重金属能力,但是现在市场上买的基本都是养殖的蘑菇,这些蘑菇生长在棉籽壳、麸皮等物做成的培养基中,根本没有机会接触到金属,超标就更是不可能了。而且蘑菇中含有的多糖能够抑制重金属分解,不会被人体吸收,所以放心大胆的吃蘑菇吧。
带隐形眼镜不能吃烧烤和火锅,会因高温融化致盲
隐形眼镜虽然薄,但是还是比我们想象的要坚强的,制作合格的隐形眼镜遇到高温也不会融化的,如果觉得眼睛干,可以打个哈欠眨眨眼,挤点眼泪就好啦。
吃黑芝麻能让头发变黑
防辐射服能帮孕妇屏蔽辐射
正常的家电辐射值很低的,无需通过防辐射的衣服来防护,电器的辐射值都是经过检验,符合国家标准了才会出厂,虽然防辐射服能屏蔽手机信号,但测得的辐射值是没有变化的,更不能说明它能防辐射哦。
6、孙树侠教授主要科普过哪些食疗养生知识?
曾经在电视上看过孙树侠教授的一档养生copy节目叫“养生堂”,她在节目里科普过关于科学喝水的观念,”水质偏软偏硬都不够好,只有具有黄金软硬比的天然水质,既适量含有矿物质又不过高;既能补充人体所需矿物质,又不会因为长期饮用高硬度水质而增加身体代谢负担。“这个观点对我们家影响很大,现在我们全家都喝符合黄金软硬比的水了,不但口感好,而且身体的感觉确实也比以前好,原来家里老人有”四高“,现在各项指标都好了不少。
7、90后养生方式有哪些?
最近看了一些营养科普书籍。强烈推荐一本书《谷物大脑》。
我之前不懂养生,基本上都是怎么爽怎么来。喝啤酒,吃烧烤。体重飙升,一背都是痘痘。
而且脸上出油,头上起红包,一碰就疼。
我182,98公斤!这是我养生之前,不健康的生活方式。
现在看来很多养生书,慢慢从培养健康饮食方式做起。
我的饮食方式侧重减肥,养身。
我选择的是养生方式是多吃蔬菜,多吃蛋白质,戒断高碳水化合物。
因为蔬菜里含有维生素,大量吃,不限量。我之前都很少吃蔬菜!
蛋白质是修复身体破损组织的必需品,所以每天4个草饲鸡蛋和半斤草饲肉是必须的。
戒断的大米,馒头,油饼等各种主食!因为高碳水化合物会冲击人的血压和血糖。而且最近的科学发现,进食碳水化合物会默默的损伤人类的大脑。帕金森,阿茨海默症,糖尿病,高血压的人群,毫不例外都大量进食高碳水事物。
使用的优质油:亚麻籽油,橄榄油,椰子油和葵花籽油。(价位按照顺序排列)
自从改变饮食后,以前中午吃过饭困得睁不开眼的情况消失了。而且进食的蛋白质比碳水化合物抗饿。也不贪吃各种零食了,因为不饿,而且零食都含有添加剂,对身体不好。
用了一个月,我瘦了20多斤!现在87公斤,我的目标是瘦到75公斤!
你可以试试我的方法,不忌嘴,不挨饿。试一个月,必有很大改观。然后你再看看我推荐给你的书,你会发现,你打开了另一个世界!
8、很多农村地区的人们并不讲究什么养生,应该怎么去科普一些健康的常识呢?
现在农村有很多心脑血管病人,可以因地制宜,对人们采取健康教育来科普健康知识。
9、那些爸妈朋友圈里的养生文章,真的靠谱吗?
是不靠谱的,我们应该告诉父母不要相信。
现在的微信朋友圈都已经被一些骗子刷屏了,如今微信朋友圈什么最多?有报告显示,排名靠前的谣言。主题是:健康养生、疾病,其中以养生食品安全等死亡焦虑为主题的谣言占55%。一刷朋友圈,养生谣言铺天盖地,在这些养生理论指导下,我们活得小心翼翼,诚惶诚恐,却依然该脱发的脱发,该早衰的早衰。说到底,还是伪科学养生惹的祸。伪科学主要是指一切宣称科学、或描述方式看起来像科学,但实际上并不符合科学方法基本要求的知识,缺乏支持证据的所谓理论和假设,在朋友圈中,养生伪科学主要指广泛传播的关于养生健康的伪科学。
这些东西都是假的,都是为了赚那些老年人的钱而弄出来的,因为老年人现在最想要的就是健康。而这养生伪科学爆款文其实并不是什么新鲜玩意,在互联网兴起之前,他们诞生在三流情感杂志,报纸中缝广告以及午夜FM,他们跟进互联网热潮,高举互联网+旗帜,抱紧微信大腿儿,摇身一变,成为父母朋友圈里绝对的权威。养生伪科学的内容来自于国外替代医学信息借鉴和国内健康相关研究信息的部分抓取和放大。
用我们现在的话来说就是一些有科学依据的文章的断章取义,他们只会用对自己有利的一部分。准备好了文章来源后,大数据造假上场,各大自媒体进行内容输出之外,还有很多医药公司会请写手,门槛并不高,在各平台搜索养生文章征稿可以发现不少养生科普类征稿的群组。我短期浏览了家人朋友馈赠的大量癌症伪科学文章,三观尽毁,最终总结出了伪科学文章的几大特点,可以让大家即使看不懂文章内容,也能轻松识别绝大多数伪科学文章。
10、养生小常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