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饮食养生谱

饮食养生谱

发布时间:2020-05-02 14:38:30

1、养生食谱有哪些?

日常健康养生食谱有哪些  

 

 

1、朝朝盐水,晚晚蜜汤


秋天气候较为干燥就是所谓的秋燥,因此空气中缺少水分,同样人体也缺少水分,故需要补充水分,但喝白开水并不能抵御秋燥带来缺水效应。古人对付秋燥早有良方即“朝朝盐水,晚晚蜜汤。”也就是白天喝点盐开水,晚上喝点蜂蜜水,这样既是补充人体水分的好方法,又是秋季养生良方。

2、秋后萝卜赛人参

萝卜具有吸气、消食、止咳、化痰、生津、除燥、散淤、解毒、利尿功效,不仅营养丰富,而且有较高的食疗价值。因此民间有“秋后萝卜赛人参”的说法。这里就向大家介绍几种萝卜的功效。

(1)治口腔溃疡。榨取鲜萝卜汁100毫升,加凉白开100毫升,调匀后漱口,每日早、中、晚各数1次,对口腔溃疡有功效。

(2)治扁桃体炎。榨取鲜萝卜汁100毫升,加甘蔗汁100毫升,调匀后用温开水冲服,每日2~3次,可消炎解毒。

(3)治哮喘。榨取鲜萝卜汁300毫升,加蜂蜜30毫升,调匀后用温开水冲服,每次服100毫升,每日3次,具有润肺定喘之功能。

(4)治高血压。榨取鲜萝卜150毫升,加红糖50克调匀,每日2次,每次100毫升,有清热降压之功效。

3、秋来食鸭养生

鸭为水禽,性寒凉,营养学家认为,当年的新鸭养到秋季后,肉质鲜美且营养丰富,可补充人体必需的蛋白质、维生素,以及钙、磷、铁等微量元素适合秋季进补养生。下面几种食补方供参考:

(1)老鸭冬瓜汤。整鸭1只,瘦肉30克,冬瓜100克切块,海参、芡实、苡仁各15克煮汤至烂熟,有补虚作用。

(2)老鸭虫草汤。取虫草10克放入老鸭肚中,加水炖熟调味食用,对久咳虚喘、腰膝酸痛、体虚乏力者有作用。

(3)猪蹄炖老鸭。公鸭一只加入猪蹄和火腿适量,炖熟食之,对体虚或肺结核热患者有效果。

2、养生食谱大全及做法

一。养生鸡汤
材料:
鸡一只,雪莲花少许,扁豆少许,薏仁少许,百合少许,芡实少许,山药少许,玉竹少许,姜片少许,盐少许
做法:
1.把鸡洗净,剁小块。用沸水焯一下去除杂质和血沫
2.然后与姜片以及药材同炖1-2小时,加盐调味,即可
小诀窍
用文火慢慢地熬。使食物的营养成分有效地溶解在汤水中。放几片姜,经过文火慢慢煲上几个小时后,姜去寒暖胃的功能与它特有的味道完全融入其中。火不要过大,开锅后,小火慢炖即可。
煲汤时忌中途添加冷水,因为正加热的肉类遇冷收缩,蛋白质不易溶解,汤便失去了原有的鲜香味。同时也忌早放盐,因为早放盐能使肉中的蛋白质凝固,从而使汤色发暗,浓度不够。
二、养生玉米排骨汤
材料:
排骨,玉米,红枣,枸杞子,参片,生姜,香菜,盐,鸡精
做法:
1.排骨切块,去血,洗净。凉水放入锅中水开后捞出,血水倒掉。
2.起锅放足水,放入红枣、枸杞子、参片、生姜。
3.水开后放入排骨、玉米、适量的盐炖两个小时左右。
4.关火,放入鸡精、香菜即可。
三、百合莲子瘦肉汤
简介
百合是润肺、安神、美容、抗癌的滋补佳品,秋季食用更有滋阴养肺的功效,莲子的矿物质含量非常丰富,食疗功效有养心神,益肾气,健脾胃,此汤还搭配了少许枸杞和瘦肉,又补肾又增加了蛋白质的摄入,是一款秋季滋阴、润燥的养生汤。
材料
干莲子50g、百合20g、瘦肉100g、高汤600ml、姜5g、盐2g、淀粉1g、食用油2ml、枸杞少许、香油1ml。
做法
1、瘦肉且薄片、百合洗净掰成小片;
2、瘦肉片用淀粉、食用油抓匀腌制15分钟;

3、砂锅中放入高汤、姜片、去芯莲子烧开后转效果煮到莲子软、熟;

4、放入瘦肉大火煮5分钟,加百合再煮2分钟,撒上枸杞、加盐调味,关火。

3、中国古人的饮食养生观有哪些?

饮食养生是古人养生的主要观点之一。《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观点,被誉为“世界上最早论述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理论,堪称中华民族饮食和营养的纲要。古人饮食养生的主要思想观点如下:

(1)饮食有节,五味调和

古人认为:“饮食有节,度百岁乃去”,反映出古人对控制饮食重要性的认识。“节”即节制、控制、不肆食恣饮之意。如晋朝葛洪曾指出:“善养生者,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应“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

古人还认为:“五味调和,不可偏胜”。食物中具有“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分。五味各有所入,各走其所喜之脏;各有所禁,亦伤五脏。正如王冰所言,脏腑“虽因五味生,亦因五味损”,利用五味偏性调和饮食,平衡阴阳,以适应人体气血脏腑阴阳盛衰的变化。若五味失调,易伤五脏而患病。认为:“酸伤筋,苦伤骨,甘不益肉,辛多坏气,咸促人寿。”说明了调和五味的利害关系。

要做到饮食有节,调和五味,日常饮食宜定时定量,宜清淡。《饮膳正要》提倡:“暮食不若晨食。”“清晨一碗粥,晚饮莫教足。”《寿世保元》指出:“大渴不大喝,大饥不大食。”《蠢子医》曰:“纵然适口莫浪食,只食八分便已足。”宋代张杲《医说》指出:口味宜“去肥浓,节酸咸”,即日常应以清淡素食为主,少吃肥甘厚腻、酸咸过重的菜肴。《内经》也有“心病禁咸”的记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每天吃10g食盐的人群中,其高血压发病率为10%,而每天吃盐多2倍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增加2倍。可见古时饮食强调清淡与现代医学控制食盐、动物脂肪等以防心血管病的主张有不谋而合之处。

(2)饮食有常,物我相适

饮食有常,“常”即指常规、一定的规律性、规范性而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的观点,体现了中国古人生存特点——以素食为主,果蔬肉食为辅,调和五味,兼收并蓄的饮食规律。若违反这一规律,则导致机体阴阳气血失去平衡而发生疾病。如《内经》载:“膏粱之变,足生大丁。”中医认为“肥甘助湿,生痰化热”,近代认为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偏食动物性食物过多、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有关,而适当素食可降低发病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五谷为养”饮食规律在养生中的重要性。

“饮食有常”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物我相适”,即食物的性味要与人体的阴阳气血状况相适应,以人体需要来决定食用何种适当的食物。如人体质有偏于寒热虚实之分,饮食上则主张分别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燥者濡之”的原则进食。

(3)饮食以时,四季五补

我国古人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极为重视饮食与时令的关系,并提出了饮食养生“四季五补法”。即随着季节的变化,根据人体健康状况调整饮食,以补阴阳气血不足:春天“升补”,夏天“清补”,秋天“平补”,冬天“滋补”,四季“通补”。

古人在养生中主张顺应四时养生,有“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观点。这一观点被后世养生家奉为宗旨,在饮食方面讲究在不同季节、气候、时间,服食不同性味的食物,以适应环境和人体阴阳气血的四时变化。如《饮膳正要》阐述了四季适宜食物,“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凉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燥;冬气寒,宜食枣以热其寒。”《养老寿亲书》对老人四季饮食养生作了详细叙述:“春季饮食,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酒不可多饮,水团兼粽粘冷肥僻之物,多伤脾胃;夏季饮食,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饮食温软,不令太饱,生冷肥腻尤宜减之;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新登五谷不宜与食,动人宿疾;冬季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这些四季进补的养生要则,对养生延年大有裨益。

(4)饮食洁净,进食宜忌

饮食卫生也是古人养生学的一个重要观点,认为食物宜新鲜洁净,富有活力;必要时尚要辨别有无毒性,慎从口入。

如《饮膳正要》主张“猪、羊疫死不可食”、“生料色臭不可用”、“浆老而饭馊不可食”,《食疗本草》亦载“鳖赤足不可食”、“犬自死、舌不出者食之害人”。《随息居饮食谱》亦云“河豚鱼其肝、子与血尤毒”等。

物性不同,有相合相反之诫;病体有别,有宜食宜忌之谓。元代贾铭《饮食需知》中,论述了共325种饮食性能及宜忌。所谓“宜”,即以相宜食性的食物治病养体;而“忌”指不相宜食物应禁食,又称“忌口”。《本草纲目》中就列举出63种饮食禁忌。

《随息居饮食谱》载:“糯米,性太粘滞,难化也。小儿、病人尤当忌之。”诸如此类,古医书中记载颇丰,形成了中华饮食养生学说的一大特色。

4、中医养生食谱

人们都知道,五色入五脏。给五个脏器吃饭。这五个脏器怎么吃的饭?跟咱们人一样,各吃各的,各好一口。不是您吃了一个馒头,我脏器就都营养了。
大家看:肝吃绿色的,心吃红色的,脾吃黄色的,肺吃白色的,肾吃黑色的。
举例说,肺吃“白” 的。记得非典吗?非典期间什么食物卖疯了?白萝卜卖疯了……为什么?大家看,白萝卜是不是养肺的?肺吃白的,白萝卜卖疯了。
想必大家也有人跟着吃的吧,怎么吃的还有印象吗?炖熟了吃、生着吃,就这两种吃法。
萝卜“生吃养肺,熟吃润肠”。您在非典期间生吃白萝卜,太伟大了!熟吃白萝卜的,说句笑话儿,是跟着起哄的……呵呵。
秋季干燥,燥最容易伤肺!肺吃白,芸豆、那大芸豆,还有银耳、百合、梨、白萝卜,这不都是养肺的嘛……
什么叫“药食同源”?您会吃,它不就是治病的?不就叫药嘛!您不会吃,不就叫食吗?所以老祖宗说的,“食既能充饥,也能疗疾”,关键看您怎么吃,不是说我吃了就管用。
肝吃“绿”的,绿豆。肝是干嘛的?解毒的,那绿豆是干嘛的,绿豆是解毒的。这就顺着说下来了,谁说绿豆是解毒的了?老百姓都说了,吃药不能吃绿豆,绿豆解药的,这其实是一种误解!绿豆是养肝的,肝是解毒的,传来传去把绿豆传成解毒的了……呵呵。
我们每年夏天都喝绿豆汤,目的是什么?去火,去哪儿的火,肝火!可是年年喝年年火,是不是下不来?老那么大火?
为什么?因为您不会喝。我们每年都喝绿豆汤、绿豆粥,可这绿豆汤怎么做、怎么喝,很有讲究的!天天高呼喝绿豆汤,我问您那叫绿豆汤吗?那么,绿豆汤什么时候喝才有养肝去火的功效呢?按你们说解暑解毒的作用,什么时候才有作用?
开锅5-6分钟,绿豆似开没开呢,那个汤最绿,那个汤才是养肝去火的!一旦您把给它熬烂了,那是解馋的!在夏天正热的时候,每天喝点绿豆汤,降降火,去去暑气,非常有必要。
大家现在知道怎么熬了吧?把这绿豆洗干净了,往锅里加水,搁在火上,盖着盖儿熬,过程之中千万不要打开锅盖。开锅5-6分钟,绿豆似开没开呢,这是汤最绿的时候!马上把这汤倒出来,天天白天上班带着当水喝,喝多少煮多少。剩在锅里的绿豆,再加水熬烂了,当饭给它吃喽,这不就叫“药食同源”嘛!您多了一道手续,这个汤就变成治病的汤了。
心吃“红”,指的什么?红小豆!心主血,您看过去中国人贫血,老百姓补血是不是吃些红豆沙、大枣?您再看看现在贫血的,都吃药去了……吃药血上来,药一停血就下去了!没人说从食物这儿怎么把血养起来,没人说用食物从根本上去调养,都在吃药。
脾吃“黄”,黄豆!为什么现在老提倡:喝豆浆,吃豆腐、豆制品呢?这些是健脾助消化的!所以您看,世界很多国家都在开始风行吃中国人的豆腐,还有小米、薏米,这不都是健脾助消化的吗?脾胃与饮食消化关系最大,没有突出的季节性,是一年四季都需要注意养护的。

5、有没有养生的饮食食谱?

有人说健康是人生的第一大财富,事实确实如此,只有身心zd健康,才有 完美人生,也是事业成功的保证。健康长寿是人类的共同愿望,随着社会的 发展,人类总结了很多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经验,其中四季饮食养生占有 十分重要的地位。四季气候不同,人的体质有别,人们要健康长寿,必须顺 应四季气候变化,根据身体所需选择食物。 为满足广大读者的需要,我们在参阅大量古今文献的基础上,结合自己 的经验,编写了“中国四季养生丛书”。本丛书分《春季养生食谱》、《夏 季养生食谱》、《秋季养生食谱》、《冬季养生食谱》四册。各分册主要介 绍当季食养食补食谱及常见病症防治食谱。每一食谱按原料、制法、功效、 用法、应用等项编写,您可在不同的季节回根据自己身体所需选用。 本丛书内容丰富,资料答翔实,科学实用,是您四季饮食养生的指南。 本丛书在编写过程申,参考了紫毫主编的“家庭四季美食丛书”、马汴 梁主编的《四季养生保健食疗汤》、冷南方等主编的《中华临床药膳食疗学 》、徐秀芝主编的《四季滋补与药膳》、陈明政编著的《百病饮食宜忌》等 专著,在此向有关作者表示谢忱!

6、中国古人有什么样的饮食养生观?

饮食养生是古人养生的主要观点之一。《黄帝内经》中“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以补精益气”的观点,被誉为“世界上最早论述合理营养与平衡膳食”的理论,堪称中华民族饮食和营养的纲要。古人饮食养生的主要思想观点如下:

(1)饮食有节,五味调和

古人认为:“饮食有节,度百岁乃去”,反映出古人对控制饮食重要性的认识。“节”即节制、控制、不肆食恣饮之意。如晋朝葛洪曾指出:“善养生者,食不过饱,饮不过多”,应“谷肉果菜,食养尽之,无使过之”。

古人还认为:“五味调和,不可偏胜”。食物中具有“寒、热、温、凉”四气和“酸、苦、甘、辛、咸”五味之分。五味各有所入,各走其所喜之脏;各有所禁,亦伤五脏。正如王冰所言,脏腑“虽因五味生,亦因五味损”,利用五味偏性调和饮食,平衡阴阳,以适应人体气血脏腑阴阳盛衰的变化。若五味失调,易伤五脏而患病。认为:“酸伤筋,苦伤骨,甘不益肉,辛多坏气,咸促人寿。”说明了调和五味的利害关系。

要做到饮食有节,调和五味,日常饮食宜定时定量,宜清淡。《饮膳正要》提倡:“暮食不若晨食。”“清晨一碗粥,晚饮莫教足。”《寿世保元》指出:“大渴不大喝,大饥不大食。”《蠢子医》曰:“纵然适口莫浪食,只食八分便已足。”宋代张杲《医说》指出:口味宜“去肥浓,节酸咸”,即日常应以清淡素食为主,少吃肥甘厚腻、酸咸过重的菜肴。《内经》也有“心病禁咸”的记载。现代医学研究表明,每天吃10g食盐的人群中,其高血压发病率为10%,而每天吃盐多2倍的人群,高血压发病率增加2倍。可见古时饮食强调清淡与现代医学控制食盐、动物脂肪等以防心血管病的主张有不谋而合之处。

(2)饮食有常,物我相适

饮食有常,“常”即指常规、一定的规律性、规范性而言。“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气味合而服之”的观点,体现了中国古人生存特点——以素食为主,果蔬肉食为辅,调和五味,兼收并蓄的饮食规律。若违反这一规律,则导致机体阴阳气血失去平衡而发生疾病。如《内经》载:“膏粱之变,足生大丁。”中医认为“肥甘助湿,生痰化热”,近代认为心血管病的发生,与偏食动物性食物过多、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增高有关,而适当素食可降低发病率。这从一个侧面说明了“五谷为养”饮食规律在养生中的重要性。

“饮食有常”的另一个重要观点是“物我相适”,即食物的性味要与人体的阴阳气血状况相适应,以人体需要来决定食用何种适当的食物。如人体质有偏于寒热虚实之分,饮食上则主张分别按“热者寒之,寒者热之,虚者补之,实者泻之,燥者濡之”的原则进食。

(3)饮食以时,四季五补

我国古人在“天人相应”思想指导下,极为重视饮食与时令的关系,并提出了饮食养生“四季五补法”。即随着季节的变化,根据人体健康状况调整饮食,以补阴阳气血不足:春天“升补”,夏天“清补”,秋天“平补”,冬天“滋补”,四季“通补”。

古人在养生中主张顺应四时养生,有“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智者之养生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的观点。这一观点被后世养生家奉为宗旨,在饮食方面讲究在不同季节、气候、时间,服食不同性味的食物,以适应环境和人体阴阳气血的四时变化。如《饮膳正要》阐述了四季适宜食物,“春气温,宜食麦以凉之;夏气热,宜食菽以凉之;秋气燥,宜食麻以润燥;冬气寒,宜食枣以热其寒。”《养老寿亲书》对老人四季饮食养生作了详细叙述:“春季饮食,宜减酸增甘,以养脾气,酒不可多饮,水团兼粽粘冷肥僻之物,多伤脾胃;夏季饮食,宜减苦增辛以养肺气,饮食温软,不令太饱,生冷肥腻尤宜减之;秋季饮食,宜减辛增酸以养肝气,新登五谷不宜与食,动人宿疾;冬季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这些四季进补的养生要则,对养生延年大有裨益。

(4)饮食洁净,进食宜忌

饮食卫生也是古人养生学的一个重要观点,认为食物宜新鲜洁净,富有活力;必要时尚要辨别有无毒性,慎从口入。

如《饮膳正要》主张“猪、羊疫死不可食”、“生料色臭不可用”、“浆老而饭馊不可食”,《食疗本草》亦载“鳖赤足不可食”、“犬自死、舌不出者食之害人”。《随息居饮食谱》亦云“河豚鱼其肝、子与血尤毒”等。

物性不同,有相合相反之诫;病体有别,有宜食宜忌之谓。元代贾铭《饮食需知》中,论述了共325种饮食性能及宜忌。所谓“宜”,即以相宜食性的食物治病养体;而“忌”指不相宜食物应禁食,又称“忌口”。《本草纲目》中就列举出63种饮食禁忌。

《随息居饮食谱》载:“糯米,性太粘滞,难化也。小儿、病人尤当忌之。”诸如此类,古医书中记载颇丰,形成了中华饮食养生学说的一大特色。

7、养生餐食谱有哪些?

春季健康减肥食谱 食谱一 晨起饮水1杯,约300毫升。 早餐:粗粮粥100克,瘦肉馅包子100克。 早午间:水果1个。 午餐:米饭100克,去皮鸡肉100克,菌类100克,蔬菜两种各100克。 午晚间:水果1个。 晚餐:米饭100克,去皮海产品100克,豆制品100克,蔬菜100克。 睡前:脱脂鲜奶250毫升。 食谱二 晨起饮水1杯,约300毫升。 早餐:鲜奶400毫升,全麦面包100克。 早午间:水果1个。 午餐:米饭100克,瘦牛肉100克,菌类100克,蔬菜两种各100克。 午晚间:水果1个。 晚餐:米饭100克,去皮海产品100克,海带100克,蔬菜100克。 睡前:豆浆250毫升。 食谱三 晨起饮水1杯,约300毫升。 早餐:豆浆400毫升,鸡蛋1个,主食100克。 早午间:水果1个。 午餐:米饭100克,畜禽肝100克,海带100克,蔬菜两种各100克。 午晚间:水果1个。 晚餐:米饭100克,去皮海产品100克,豆制品100克,蔬菜100克。 睡前:脱脂鲜奶250毫升。 注意: 1、三种食谱交替进行,对未注明具体名称的食品可自行搭配,但数量要控制住。 2、上下午最好是两个品种的水果。 3、男子每天可增加主食50~克或水果1~2个。 4、每天饮8~10杯水,约两三升。 5、烹饪时以蒸煮为宜,每天食用的油脂最好不超过50克。 6、少放盐、酱油等调味品,可适度加醋。 补充: 7、逢周末可在早、午餐吃些奶油蛋糕、冰激凌、巧克力等甜食作为调剂,但晚餐的主食适度减少为好

8、谁给我一套养生的食谱啊?

【春季】: 韭菜竹子 【做法】 荠菜洗净烧熟切成末,加炸熟的松仁、盐、味精、麻油拌和,百页一切二用滚水烫泡后冷开水激凉沥干,摊放在洁净的砧板上,一端放荠菜馅,卷成长卷,斜切成收装碟。此菜明目、降压。适用春季。 桃仁拌芹菜 【做法】 芹菜取嫩茎洗净,入沸水锅烫断生,捞出用冷开水激凉沥干,加盐、味精、麻油拌和;核桃仁用麻油炒熟,放在芹菜上,食用吃拌用,此菜滋补肝肾、乌发、降血压、适用春季。 黑木耳炒猪肝 【做法】 黑木耳泡发洗净撕朵。猪肝洗净切薄片,在水淀粉中抓芡均匀,在热水中焯一下。将猪肝下入八成热的油锅中,加料酒,葱末,姜丝,精盐煸炒至熟,倒出。锅留底 油,用旺火将木耳炒至亮滑透香,倒回猪肝,加味精,香油炒匀即成。此菜为最佳补血,补肝肾,明目之菜肴,四季皆宜。 菜心炒虾皮 【做法】 白菜心洗净切成段,虾皮3汤匙用水略冲洗。炒锅上火,放油烧热,加入虾皮,适量蒜蓉,白菜心炒匀,炒至菜熟,不需调味即可上桌。此菜有开胃,润肺的功效,其丰富的钙,磷,蛋白质及维生素对体弱乏力,腰酸足软有一定的疗效。秋冬,初春食用最佳。 川贝雪梨炖猪肺 【做法】 将川贝、雪梨去皮,切成1厘米的方块;猪肺洗净,挤去泡沫,切成长2厘米的块。将川贝,猪肺,雪梨共置砂锅内,加入冰糖,水适量,置武火上烧沸,用文火炖2小时即成。有除痰、润肺、镇咳等功效,还适用于老年人无痰热咳等症。 枸杞春笋肉丝 【做法】 将猪瘦肉洗净切成丝;春笋切成同样的丝,炒锅上火,放花生油烧热,将肉丝、笋丝同时下锅炒散,下料酒、白糖、酱油、盐、味精翻炒搅匀,投入枸杞再翻炒几下,微沸淋入麻油即成。此菜适用于肾虚目眩,视觉模糊,体弱乏力等症,冬春两季食用最佳。 春韭炒蛤仁 【做法】 蛤蜊入沸水锅烫至壳微张,剥壳取肉,韭菜洗净切段,入油锅熘炒,放入蛤肉,加盐、味精炒熟即成。此菜滋阴健胃,适用春季。 姜汁菠菜 【做法】 菠菜拣洗净,入沸水锅(加油和盐)烫熟捞出,加姜汁(姜末加冷开水、盐、味精调成)、麻油拌和即成。此菜脆嫩清口,养血上血,通利肠胃,上海酒,适合春季。 核桃仁炒春韭 【做法】 核桃仁用麻油炒香,韭菜洗净切段,入油锅炒熟,加盐、味精调味后,放桃仁炒匀即成。此菜补肾壮阳,适合春季。 【夏天】: 荷叶茯苓粥: [配料] 荷叶1张(鲜、干均可),茯苓50克,粳米或小米100克,白糖适量。 [做法] 先将荷叶煎汤去渣,把茯苓、洗净的粳米或小米加入药汤中,同煮为粥,出锅前将白糖入锅。 [功效] 清热解暑,宁心安神,止泻止痢(对心血管疾病、神经衰弱者亦有疗效)。 凉拌莴笋: [配料] 鲜莴笋350克,葱、香油、味精、盐、白糖各适量。 [做法] 莴笋洗净去皮,切成长条小块,盛入盘内加精盐搅拌,腌1小时,滗去水分,加入味精、白糖拌匀。将葱切成葱花撒在莴笋上,锅烧热放入香油,待油热时浇在葱花上,搅拌均匀即可。 [功效] 利五脏,通经脉。 奶油冬瓜球: [配料] 冬瓜500克,炼乳20克,熟火腿10克,精盐、鲜汤、香油、水淀粉、味精各适量。 [做法] 冬瓜去皮,洗净削成见圆小球,入沸水略煮后,倒入冷水使之冷却。将冬瓜球排放在大碗内,加盐、味精、鲜汤上笼用武火蒸30分钟取出。把冬瓜球复入盆中,汤倒入锅中加炼乳煮沸后,用水淀粉勾芡,冬瓜球入锅内,淋上香油搅拌均匀,最后撒上火腿末出锅即成。 [功效] 清热解毒,生津除烦,补虚损,益脾胃。 兔肉健脾汤: [配料] 兔肉200克,淮山30克,枸杞子15克,党参15克,黄芪15克,大枣30克。 [做法] 兔肉洗净与其它配料武火同煮,煮沸后改文火继续煎煮2小时,汤、肉同食。 [功效] 健脾益气。 【秋天】: 赤小豆鲤鱼粥 类别: 通乳食谱 秋季养生食谱 水肿食谱 工艺: 煮 口味: 咸鲜味 食用:中餐|晚餐| 主料: 鲤鱼500.0 克 赤小豆100.0 克 粳米150.0 克 辅料: 陈皮3.0 克 调料: 味精1.0 克 姜2.0 克 料酒6.0 克 大葱5.0 克 香油3.0 克 盐2.0 克 花生油10.0 克 烹饪方法: 1. 将赤小豆、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充分后捞出沥干; 2. 陈皮用温水浸软,洗净; 3. 葱姜洗净分别切段、片备用; 4. 鲤鱼去鳃,剖腹去内脏,不去鳞,冲洗干净; 5. 取炒锅上火,放入花生油烧热,下葱段、姜片煸炒至香; 6. 烹入料酒,加入冷水、赤小豆、鲤鱼、陈皮,用小火煨煮至鲤鱼熟烂; 7. 捞出鲤鱼,再加入粳米,续煮至粥成; 8. 将鲤鱼去鳞,去净骨刺,鱼肉再放回粥内; 9. 锅内加入味精、盐调味,淋上香油,即可盛起食用。 【冬天】: 一、白菜粥 类别:便秘调理 冬季养生调理 快餐/主食 工艺:煮 1. 将大白菜择洗干净,切成粗丝;2. 姜洗净切成丝备用;3. 粳米淘洗干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4. 坐锅点火,倒入猪油烧热,下白菜、姜丝煸炒,起锅盛入碗内;5. 取锅加入约1000毫升冷水,倒入粳米,用旺火烧沸;6. 改用小火熬煮至粥将成时,加入炒白菜,调入盐,味精拌匀;7. 将粥再略煮片刻即成。 二、杭式果羹 类别:老人食谱 高血压调理 动脉硬化调理 延缓衰老调理 冬季养生调理 工艺:煮 1. 先将鲜板栗用刀纵向斩一刀,放在沸水锅内煮5分钟;2. 离火,加入适量冷水,倒入大碗内;3. 将板栗趁热剥去皮壳,放入盘内,上屉用旺火蒸5分钟左右,取出切成小丁;4. 炒锅洗净,置旺火上,加入冷水1000克,倒入栗子肉丁和白糖,烧开时撇去浮沫;5. 锅内放入糖桂花,用藕粉和冷水50克调稀勾芡,便成果羹,盛入碗内即可。 三、奶香麦片粥 类别:老人食谱 高血压调理 动脉硬化调理 冬季养生调理 快餐/主食 工艺:煮 1. 粳米洗净,用冷水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2. 坐锅点火,加入600克高汤煮沸后,再转入小火熬煮成粥;3. 在粥中冲入鲜牛奶,用中火煮沸;4. 加入麦片及白糖,搅拌均匀,出锅装碗即可。 四、砂锅排骨粥 类别:青少年食谱 健脾开胃调理 营养不良调理 冬季养生调理 快餐/主食 工艺:煮 1. 猪排骨洗净,剁段,过油炸透;2. 生菜洗净,切丝;3. 葱姜洗净切末备用;4. 粳米洗净,浸泡半小时,捞出,沥干水分;5. 粳米放入砂锅内,加入约2000毫升冷水,旺火烧沸;6. 转小火慢煮半小时;7. 猪排骨段入锅,撒上青豆和生菜丝,继续煮20分钟;8. 再加入盐、味精、胡椒粉搅拌均匀;9. 稍焖片刻,撒上葱末、姜末,即可盛起食和用。 五、鸡蓉豆花羹 类别:孕妇食谱 学龄前儿童食谱 营养不良调理 冬季养生调理 工艺:煮 1. 将鸡脯肉洗净,剔去粗筋,剁成极细的蓉泥;2. 鸡蓉盛入碗内,加少许冷水、料酒、盐、味精、湿淀粉,用筷子搅拌均匀;3. 将鸡蛋清打入碗中,用筷子按同一方向搅拌成糊状,倒入鸡蓉碗中拌匀待用;4. 笋、香菇、鱼肉分别切片;5. 炒锅上火烧热,倒入高汤烧沸,放入笋片、香菇片,虾仁、鱼片和料酒、盐、味精烧沸后撇去浮沫;6. 原锅改用中火,鸡蓉糊慢慢拖放入汤水中,见凝聚并浮起,呈豆花形时,用漏勺捞出;7. 将汤水先出锅盛装在汤碗中,然后放入鸡蓉豆花,撒上火腿末即可。 六、清牛肉汤 类别:低温环境作业人群食谱 贫血调理 冬季养生调理 工艺:隔水炖 1. 将牛肉切成细小的薄块放入碗或盅内。2. 在牛肉盅内加入适量的水,再放些酒及姜汁(也可用老姜),然后隔水炖2小时,便有一盅价值营养高的清牛肉汤。 七、妙香红枣羹 类别:失眠调理 自汗盗汗调理 神经衰弱调理 冬季养生调理 工艺:煮 1. 把酸枣仁洗净,去杂质;2. 红枣洗净,去核;3. 枸杞洗净,放温水中泡软;4. 把酸枣仁、红枣、枸杞、桂圆肉放入炖锅内,加入适量冷水,置旺火上烧沸;5. 再用小火煎煮25分钟,最后加入白糖,搅拌均匀,即可盛起食用。 八、酸辣鱼头羹 类别:利尿调理 孕妇食谱 青少年食谱 营养不良调理 冬季养生调理 工艺:煮 1. 草鱼取头洗净,对半剖开,放入沸水锅中煮熟;2. 取出置冷水中浸泡,去骨留鱼脑,切成小块;3. 半肥猪瘦肉洗净,切丝,用适量淀粉和生抽拌匀腌渍;4. 香菇泡发回软,去蒂,洗净,切丝;5. 木耳放温水中浸软,切丝;6. 葱切段;姜切片;7. 坐锅点火,入色拉油烧热,爆香姜片、葱段,下肉丝炒至半熟;8. 烹入料酒,加入清汤,下香菇丝、木耳丝,以生抽、盐、白糖调味,煮滚;9. 煮滚后下鱼脑,加白醋和胡椒粉,以水溶粟粉勾芡,等再次滚起,淋入香油,即可盛起食用。 九、核桃栗子羹 类别:健忘调理 学龄期儿童食谱 延缓衰老调理 益智补脑调理 冬季养生调理 工艺:煮 1. 将核桃去壳留仁,用小火炒香;2. 栗子剥壳后用温水浸泡3小时,去皮后用小火炒香,切成两瓣;3. 核桃仁和栗子同放入锅中,加水适量,置旺火上烧沸;4. 再改用小火煮1小时;5. 将冰糖打成屑,放入炒锅内,将糖汁倒入核桃栗子羹内,搅匀即成。 十、野葱炒牛肉 类别:感冒调理 消化不良 补虚养身调理 健脾开胃调理 营养不良调理 冬季养生调理 工艺:炒 1、将野葱去杂洗净切段;2、牛肉洗净切片,放大碗内加入料酒、精盐、味精、酱油、姜丝腌渍一会;3、锅放油烧热,倒入牛肉煸炒熟而入味;4、放入野葱炒至入味,出锅即成。

9、养生的食谱有哪些?

1.枸杞:补肾益精、养肝明目

每天将30克枸杞子临睡前洗干净,慢慢嚼食。或用枸杞子15克,开水冲泡,加盖焖5分钟,饮用。

2.菊花:疏散风热,清肝明目

菊花6克,用四五十摄氏度的热水来冲泡,每天喝3~4杯。用升起来的蒸汽熏眼睛,也能缓解眼疲劳。

3. 蜂蜜:清热补中、解毒润燥

饭前一小时或饭后两小时,取30~60克蜂蜜用60℃以下的温开水冲服。

4.红豆:利尿消肿、健脾益胃

红豆先泡水数小时,再与大米一起蒸煮,做成红豆饭吃,软糯香甜。

5.薏米:治湿痹,利肠胃,消水肿,健脾益胃。

薏米先浸泡三个小时,放入锅中加适量水煮,煮开后转小火熬一个小时左右,煮到薏米开花,汤汁变成淡淡的白色即可。

6.黑豆:补肾强身、益阴活血

不建议用黑豆做主食。最好和谷类一起吃,比如与米、面同蒸同煮,或者打成豆浆,都能帮助吸收。

7.白扁豆:健脾养胃、补虚止泻

白扁豆个大肉厚,至少要煮20分钟,才能把里面有毒的扁豆碱破坏。

8.茯苓:健脾补中,宁心安神

把茯苓加入面粉中做成面点吃,就很好。

9.藕:健脾止泻、开胃健中

一整根藕,选中间比较短粗的部分煮汤,长在两头的尖而长的藕吃起来比较脆,适合炒菜。

10.小米:健脾和中、和胃安眠

熬粥吃就行。小米淘洗干净,放入砂锅,熬煮成粥。

11.姜:发汗解表、温胃止呕、解毒

买几斤姜,切片或切丝,然后用醋泡着吃。或者时常喝点姜汤都可以。注意姜不能多吃,一次吃几片就够。

12.绿豆:清热消暑、利水解毒

煮绿豆汤喝。注意:一要开水下锅,绿豆汤颜色会保持得更好。二煮的时候要盖上锅盖,三煮沸10分钟关火盛出,清热能力最强。

13.银耳:生津润肺、润肤美颜

把银耳撕成小块,用温水或凉水泡发。煮的时候一次多加水,先大火煮开再变小火慢煮,煮的中途尽量别加水。

14.山楂:开胃消食、活血化瘀

8~10片山楂干倒入400~500毫升水,开水温度最好在80℃~90℃比较好。别空腹喝,饭后半小时再喝。

15.红枣:补虚益气、养血安神

每次用三颗枣泡水或煮粥,最好提前将大枣撕开,喝完稀的也要把大枣吃掉。

16.白萝卜:消食化积、化痰解热

可以和大米一起煮粥,或者和鸡蛋一起煮成萝卜鸡蛋汤,还可以直接搭配肉炒菜吃。轻微咳嗽,还可以喝白萝卜汁。买一根白萝卜,取其尾部打汁。

与饮食养生谱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