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古意养生

古意养生

发布时间:2020-05-02 13:07:12

1、文言常识,节的古义

骨节,节骨眼,关键
客胜,则大关节不利。——《素问·至真要大论》
人有十二节。——《素问·宝命全形论》
彼节者有间。——《庄子·养生主》
得失之节。——《吕氏春秋·慎行论》

气节;节操
士大夫莫不敬节死制。——《荀子·王霸》专
屈节辱命。——《汉书·李广苏建传》
白首完节,尔尚念皇祖养士之仁。—— 明·钱谦益《袁可立授奉直大夫》
壮其节。
成此大节。——清· 全祖属望《梅花岭记》
爱听古人节义事。——清· 袁枚《祭妹文》

礼节,有礼貌的行为
长幼之节。——《论语·微子》

2、“独”的古意


独姓起源:

较罕见姓,人数不多,但南北皆有。明代有独善。

来源:1、匈奴族右贤王刘去卑之后;
2、独孤氏所改。

独 #dú

【释义】 ①单个;唯一的:独家|独角戏|独生子。②只有一个人;孤单:独自|孤独|独身。③只;仅仅:唯独|独一无二|大家都来了,独他一人还没来。④单独地:独唱|独奏|独裁。⑤特别;与众不同:独特|独创|独具匠心。

【独到】 #dúdào 与众不同:独到之处。
〖例句〗对许多事情的认识,他都有独到的见解。

【独具匠心】 #dú jù jiàng xīn 指具有与众不同的巧妙的构思。
〖例句〗这篇文章的构思独具匠心,很有特色。

【独立】 #dúlì ①不依赖别人。②一个国家或一个政权不受别的国家或政权统治而自主地存在:二战后,许多国家都宣布了独立。
〖例句〗父母应注意培养孩子的独立意识和独立能力。

【独特】 #dútè 独有的;特别的:独特风格。
〖例句〗他在长期的绘画实践中,形成了一种独特的风格。

===================关于这个字的更多的信息=================

◎ 独 独 dú〈形〉
(1) (形声。从犬,蜀声。犬性好斗,多独居,故字从犬。本义:单独;单一)
(2) 同本义 [lonely;single;only]

独,犬相得而斗也。羊为群,犬为独也。——《说文》。段玉裁注:“犬好斗,好斗则独而不群。”

君子慎其独也。——《礼记·礼器》
儒有特立而独行。——《礼记·儒行》
我独南行。——《诗·邶风·击鼓》
天之生是使独也。——《庄子·养生主》
哀吾生之无乐兮,幽独处乎山中。——《楚辞·屈原·涉江》
吾以捕蛇独存。——唐· 柳宗元《捕蛇者说》
君今何疾,临路独迟回。——南朝 宋· 鲍照《代放歌行》
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宋· 王安石《怀元度》
(3) 又如:独角兕( sì)(一种独角的犀牛);独根孤种(独生子);独幅(性格孤僻,不合群);独脚腿(孤立无援的人) ;独院;独家院
(4) 独特 [only]
圣人所独见,众人焉知其极?——《吕氏春秋·制乐》
(5) 又如:独步(超群出众,独一无二);独拔(超众,特出);独绝(独一无二;无与伦比);独智(过人的才能;独特的智慧);独照(独特的眼光)

----------------------------------------------------------------------------------
独 拼音:dú 繁体字:独

部首:犭,部外笔画:6,总笔画:9 ; 繁体部首:犬,部外笔画:6,总笔画:10
五笔86&98:QTJY 仓颉:KHLMI
笔顺编号:353251214 四角号码:45236 UniCode:CJK 统一汉字 U+72EC

● 独(独)dúㄉㄨˊ
◎ 单一,只有一个:~唱。~立。~霸。~裁。~创。~特。~辟蹊径(喻独创新风格或新方法)。~具慧眼(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
◎ 老而无子:鳏寡孤~。
◎ 难道,岂:“君~不见夫趣(趋)市者乎?”
◎ 〔~孤〕复姓。
◎ 语助词,犹“其”:“弃君之命,,~谁受之?”

词性变化
--------------------------------------------------------------------------------
◎ 独 独 dú〈副〉
(1) 独自 [alone;only;all by oneself;singly]。如:独有(独自安慰);独罟(独吞;独占。罟:网的总称);独擅(独揽;独占。擅:拥有;据有);独吃自疴(喻指顾己不顾人,一人独吞。疴:即“屙”,拉屎撒尿);独乐(独自欣赏音乐);独觉(一人独睡);独吟(独自吟诗);独言(一人自言);独笑(独自喜笑;自乐);独专(单独占有);独怀(独自思念);独写(独自抒发);独抚(独自安慰);独说(独自解说);独用(单独使用)
(2) 特,特别地 [very;especially]
(3) 又如:独惨(特惨);独甚(特甚)
(4) 唯独,仅仅 [only]
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史记·老子韩非列传》
谢灵运为 永嘉守,凡 永嘉山水,游历殆遍,独不言此山。—— 宋· 沈括《梦溪笔谈》
不独是城里姓贾的多,外省姓 贾的也不少。——《红楼梦》
别人来得,独你来不得。——周立波《卜春秀》
(5) 又如:独言(只说);独独(唯独;独自一个);独说(唯独喜欢。说,通“悦”);独得(只得到);独惟(唯独;只有);独知(仅一人知道);独树(一株树;一根木);独拍(单掌拍击);独见(坚持己见,固守节操)
(6) 岂,难道 [could it possibly be…;does it mean…]
独为匪民?——《诗·小雅·何草不黄》
相如虽驽,独畏 廉将军哉。——《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兄不能威,独不能断“出”耶?——《聊斋志异》
晋陶渊明独爱菊......予独爱莲____周敦颐< 爱莲说>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___陈子昂<登幽州台歌>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____李白<月下独酌>
是日更定矣,余拿一小舟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___张岱<湖心亭看雪>
一蓑一笠一扁舟,
一丈丝纶一寸钓。
一曲高歌一樽酒,
一人独钓一江秋。 ___王士祯<题秋江独钓图>

◎ 独
独 dú〈名〉
(1) 无子孙的老人 [old people without off-spring]
老而无子曰独。——《孟子·梁惠王下》
矜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礼记》
存幼孤,矜寡独。——汉· 董仲舒《春秋繁露》
(2) 又如:鳏寡孤独
(3) 无丈夫的妇女 [widow]
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后汉书》
(4) 姓

◎ 独 独 dú〈动〉
(1) 专断;独裁 [act arbitrarily]
回闻 卫君,其年壮,其行独。——《庄子·人间世》
(2) 又如:独断

《康熙字典》
【巳集下】【犬字部】 独
--------------------------------------------------------------------------------
【唐韵】【集韵】【韵会】徒谷切【正韵】杜谷切,𠀤音犊。【说文】犬相得而𩰚。从犬蜀声。羊为羣,犬为独也。 又兽名。【埤雅】颜从曰:独一叫而猨散,鼍一鸣而龟伏。或曰鼍鸣夜,独叫晓。独,猨类也。似猨而大,食猨。今俗谓之独猨。盖猨性羣,独性特,猨鸣三,独叫一,是以谓之独也。 又独𤞞,兽名。详前𤞞字注。 又【广韵】单独。【诗·小雅】哀此惸独。【传】独,单也。【又】念我独兮。【尔雅·释山】独者蜀。【疏】虫之孤独者名蜀,是以山之孤独者亦名曰蜀也。【扬子·方言】一蜀也。南楚谓之独。 又山名。【山海经】独山,多金玉美石。 又【广韵】复姓有独孤氏。【后魏书】西方独孤浑氏,后攺为杜氏。 又姓。【正字通】明独立,独善。

《说文解字》
【卷十】【犬部】独
--------------------------------------------------------------------------------
犬相得而鬬也。从犬蜀声。羊为羣,犬为独也。一曰北嚻山有独𤞞兽,如虎,白身,豕鬣,尾如马。徒谷切

《汉语大词典》
独1 〔dú ㄉㄨˊ〕
“ 独1 ”的简化字。同“ 独1 ”。
宋元 小说、杂剧多作“独”。见《宋元以来俗字谱》。今为“ 独 ”的简化字。

独1 〔dú ㄉㄨˊ〕
〔《广韵》徒谷切,入屋,定。〕
“ 独1 ”的繁体字。亦作“ 独1 ”。
1.单独;独自。《易·小畜》:“‘有孚挛如’,不独富也。” 南朝 宋 鲍照 《代放歌行》:“君今有何疾,临路独迟回。” 唐 杜甫 《月夜》诗:“今夜 鄜州 月,闺中只独看。” 宋 王安石 《怀元度》诗之二:“不见秘书心若失,百年衰病独登台。” 柳青 《铜墙铁壁》第十七章:“即使他和她成了亲以后,他也不是她独有的。他是属于人民的!”引申为孤立、孤独。参见“ 独夫 ”、“ 独雁 ”。2.引申为孤立、孤独。参见“ 独夫 ”、“ 独雁 ”。3.老而无子孙者。《书·洪范》:“无虐茕独而畏高明。” 孔 传:“无子曰独。”《周礼·秋官·大司寇》:“凡远近惸独老幼之欲有复於上,而其长弗达者,立於肺石,三日,士听其辞,以告於上而罪其长。” 郑玄 注:“无子孙曰独。” 贾公彦 疏:“无子有孙不为独,故兼云无孙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治水五行》:“存幼孤,矜寡独。” 凌曙 注引《释名》:“无子曰独。” 周立波 《禾场上》:“如果是鳏寡孤独,真正失去了劳动力的老人家,政府和农业社,都会保障他们的生活的。”4.指无妻者。《后汉书·独行传·刘翊》:“乡族贫者,死亡则为具殡葬,嫠独则助营妻娶。” 李贤 注:“无夫曰独。” 王先谦 集解引 周寿昌 曰:“案注‘无夫’,当作‘无妻’。”5.独特;特别。《庄子·德充符》:“受命于地,唯松柏独也正,在冬夏青青。” 宋 王安石 《收盐》诗:“海中诸岛古不毛,岛夷为生今独劳。” 清 顾炎武 《赠林处士古度》诗:“受命松柏独,不改青青姿。”6.通“ 孰 ”、“ 熟 ”。犹何,哪。《吕氏春秋·必己》:“其野人大说,相谓曰:‘说亦皆如此其辩也,独如向之人?’” 高诱 注:“独犹孰也。”7.通“ 孰 ”、“ 熟 ”。深透。《吕氏春秋·听言》:“此四士者之议,皆多故矣,不可不独论。” 许维遹 集释:“独犹孰也,孰、熟古通,是‘独论’犹‘熟论’也。” 陈奇猷 校释:“ 许 说是也。熟独古音同部通假。”8.犹如,类似。 汉 王充 《论衡·谢短》:“古礼三百,威仪三千;刑亦正刑三百,科条三千……礼与律独经也。”《文选·左思〈魏都赋〉》:“有 魏 开国之日,缔构之初,万邑譬焉,亦独 犫麋 之与 子都 ,培塿之与 方壶 也。” 李善 注:“ 犫麋 ,古之丑人也。” 吕向 注:“ 子都 ,美人。培塿,小堆阜也。 方壶 ,海中神山。言…… 大魏 开国、结构之初,而万国相比,则 吴 蜀 犹丑人、小阜, 魏 犹 子都 、 方壶 。”9.副词。仅仅;唯独。《墨子·尚贤中》:“且以尚贤为政之本者,亦岂独 子墨子 之言哉?”《史记·老子韩非列传》:“子所言者,其人与骨皆已朽矣,独其言在耳。” 晋 葛洪 《抱朴子·对俗》:“物多胜於人,不独龟鹤也。”《红楼梦》第一○四回:“不独是城裏姓 贾 的多,外省姓 贾 的也不少。” 周立波 《卜春秀》:“别人来得,独你来不得。”10.副词。岂;难道。《礼记·乐记》:“且汝独未闻 牧野 之语乎?”《左传·襄公二十六年》:“夫独无族姻乎?”《后汉书·孔融传》:“兄虽在外,吾独不能为君主邪?” 明 冯梦龙 《智囊补·语智·中牟令》:“汝为县令,独不闻天子好出猎乎?”11.副词。表转折。犹却。《史记·赵世家》:“[ 赵 氏]世有功,未尝绝祀。今吾独灭 赵 宗,国人哀之,故见龟策。” 汉 东方朔 《非有先生论》:“ 太公 、 伊尹 以如此, 龙逄 、 比干 独如彼,岂不哀哉!”12.副词。还,依然。 南朝 梁 萧子云 《寒夜直坊忆袁三公》诗:“高帷晓独垂,华烛夜空冷。” 隋 江总 《遇长安使寄裴尚书》诗:“北风尚嘶马,南冠独不归。” 唐 杜甫 《上牛头寺》诗:“何处啼莺切,移时独未休。”13.副词。犹将。多用于疑问句。《左传·襄公二十八年》:“宗不余辟,余独焉辟之?”《庄子·徐无鬼》:“先生独何以说吾君乎?”《吕氏春秋·知士》:“ 静郭君 曰:‘受 薛 於先王,虽恶於先王,吾独谓先王何乎?’”14.连词。尚且。《楚辞·离骚》:“览察草木其独未得兮,岂珵美之能当?” 王逸 注:“言世人无能知臧否,观众草尚不能别其香臭,岂当知玉之美恶乎?” 汉 刘向 《说苑·杂言》:“夫善恶之难分也,圣人独见疑,而况於贤者乎?”15.兽名。似猿而大。《埤雅·释兽》:“独,猨类也,似猨而大,食猨,今俗谓之独猨。盖猨性群,独性特;猿鸣三,独鸣一,是以谓之独也。”《古谣谚·独兽谚》:“独一鸣而猿散。” 明 李时珍 《本草纲目·兽四·狨附独》:“独,似猿而大,其性独,一鸣即止,能食猿猴。故谚曰:‘独一鸣而猿散。’”16.姓。 明 有 独立 、 独善 。见《正字通·犬部》。

3、“微”的古义是什么

一、“微”的古意即造字本义为动词,指老人拄杖缓行,也指隐秘地行走。

二、微(wēi)的基本释义

1、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本义消失。

示例:微,隐行也。——《说文》(微是缓慢行走的意思。)

2、副词:缓缓地,小幅度地,不明显地。

示例:微视其睡。——唐 • 柳宗元《童区寄传》(眯着眼睛睡觉)

3、形容词:迟缓的,衰落的。 

示例:微,衰也。——《古今韵会举要 • 微韵》(微是衰落的意思。)

4、形容词:不显眼的,细小的,极少的。

示例:微小、微生物等。 

5、动词:无,没有。只见于古文。

示例:微我无酒。——《诗 • 邶风 • 柏舟》(没有我也没有酒)

6、量词:主单位的百万分之一。

示例:微安、微末等。

(3)古意养生扩展资料

“微”的字源演变

微,甲骨文微(长发的老人)+(手执棍杖),表示老人拄杖而行。金文承续甲骨文字形。有的金文 加“辵”(行进),强调行进。造字本义:动词,老人拄杖缓行。篆文大体综合了金文和的字形,将金文字形中的老人形象写成头发飘扬的样子。

“微”的甲骨文像一人头部化妆持仗行走(例如头部带着树枝织物、动物皮毛等)。微的本意是隐蔽行走,本意是隐藏。后引申为小心行走,再引申为“小”。  

4、养生 古今异义

养生指保养、调养、颐养生命。即以调阴阳、和气血、保精神为原则,运用调神、导引吐纳、四时调摄、食养、药养、节欲、辟谷等多种方法,以期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

5、因的古义和今义

1、今义

原故,原由,事物发生前已具备的条件:原~。~素。~果。病~。

理由:~为(wéi )。~而。

依,顺着,沿袭:~此。~之。~循(a.沿袭;b.迟延拖拉)。~噎废食。陈陈相~。 

2、古义

①<动>因袭;遵循。《过秦论》:“蒙故业,~遗策,南取汉中。”

②<动>接续。《子路、曾晳、冉有、公西华侍坐》:“加之以师旅,~之以饥馑。”

③<动>依照。《庖丁解牛》:“批大郤,导大窾,~其固然。”

④<动>顺应。《察今》:“变法者~时而化。”

⑤<名>原因;机会。《孙雀东南飞》:“于今无会~。”

⑥<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原因,可译为“因为”、“由于”。《谏太宗十思疏》:“恩所加,则思无~喜以谬赏。”

⑦<介>介绍动作行为的依据,可译为“依靠”、“凭借”。《廉颇蔺相如列传》:“~宾客至蔺相如门谢罪。”

⑧<介>介绍动作行为的对象,可译为“依照”、“根据”。《核舟记》:“罔不~势象形,各具情态。”

⑨<介>介绍动作行为发生的条件,可译为“趁机”、“趁着”。《鸿门宴》:“请以剑舞,~击沛公于坐。”

⑩<副>就;于是。《鸿门宴》:“贡王即日~留沛公与饮。”

⑾<连>因为;于是。《雁荡山》:“祥符中,~造玉清宫,伐山取材,方有人见之。”《屈原列传》:“上宫大夫见而欲夺之,屈平不与,~谗之。”

拓展资料

古义与今义全然不同的词语

B

卑鄙

今义:品质恶劣。

古义:地位低,见识浅。

例如: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不好

今义:坏。

古义:不美。

例如:是女子不好。烦大巫妪为人报河伯,得更求好女,后日送之。《西门豹治邺》

不必

今义:用不着,不需要。

古义:不一定。

例如: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不行

今义:不可以。

古义:不能走路。

例如:臣少多疾病,九岁不行。《陈情表》

C

春秋

今义:

①夏季、秋季。

②时代名称。

古义:

①年龄。

例如:天子春秋鼎盛。《资治通鉴》

②一年。

例如:蟪蛄不知春秋。《逍遥游》

③书名。

例如:仲尼厄而作《春秋》。《报任安书》

操持

今义:料理,筹划。

古义:拿着。

例如:杖汉节牧羊,卧起操持,节旄尽落。《苏武传》

从容

今义:不慌不忙。

古义:

①文采华丽,纵横华丽的言辞。

例如:然皆祖屈原之从容辞令,终莫敢直谏。《屈原列传》

②举动。

例如:从容中道。《中庸》

从而

今义:连词。

古义:从,跟随;而,而且。

例如: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初一

今义:农历每月的第一天。

古义:刚刚开始。

例如: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D

地方

今义:

①泛指空间的一部分。

②民间。

③地区。

古义:

①当地的事。

例如:在外监司牧守,亦皆贪鄙成风,不以地方为意。《方腊起义》

②土地方圆。

例如:江东虽小,地方千里。《项羽本纪》

东面

今义:东边。

古义:脸朝东。

例如:东面而视。《秋水》

大方

今义:

①对财物不计较。

②言谈举止自然

古义:专家、学者,内行的人。

例如:吾长见笑于大方之家。《秋水》

大风

今义:大的风。

古义:麻风病。

例如:可以已大风。《捕蛇者说》

怠慢

今义:冷淡,待人不够殷勤。

古义:松懈,轻忽。

例如:怠慢忘身,祸灾乃作。《劝学》

F

风流

今义:生活浪漫放荡,或指男女关系不正当。

古义:

①杰出,英俊。

例如: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例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③学问才华,雍容的风度。

例如: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咏怀古迹》

非常

今义:很、大(副词)。

古义:意外事故(名词)。

例如: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扶老

今义:扶着老人。

古义:拐杖。

例如:策扶老以流憩。《归去来兮辞》

反复

今义:重复。

古义:

①扭转形势。

例如:其存君兴国而欲反复之,一篇之中三致志焉。《屈原列传》

②书信往返。

例如:重念蒙君实现遇厚,于反复不宜卤莽,故今具道所以。《答司马谏议书》

逢迎

今义:奉承,拍马屁。

古义:迎接。

例如:新妇识马声,蹑履相逢迎。《孔雀东南飞》

G

感激

今义:深深的感谢。

古义:感动,奋激。

例如: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更衣

今义:换衣服。

古义:上厕所。

例如: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故事

今义:真实的或虚构的有人物、有情节的事情。

古义:

①先例,旧事。

例如: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②分开当两个词解。

例如:故事因于世,而备适于事。《察今》

H

或者

今义:选择连词或副词。

古义:有的人,有些人。

例如:或者曰:夏商周汉封建而延,秦郡邑而促。《封建论》

J

绝境

今义:走投无路之处,没有出路的境地。

古义:与外界隔绝之地。

例如:率妻子邑人来此绝境。《桃花源记》

即使

今义:表假设性让步连词。

古义:即,就;使,让,叫。

例如:即使吏卒共抱大巫妪投之河中。《西门豹治邺》

精神

今义:

①指人的意识,思维活动和一般心理状态。

②宗旨,主要的意义。

古义:

①指神志、心神。

例如:后岁余,成子精神复旧。《促织》

②指灵魂。

例如:凡天地之间,有鬼,非人死精神为之也。《订鬼》

具体

今义:明确,不抽象,细致。

古义:具,具备;体,形体。

例如:亦雁荡具体而微者。《雁荡山》

结束

今义:事情做完,一个过程的完结。

古义:整装。

例如:婉贞于是率诸少年结束而出。《冯婉贞》

交通

今义:来往和运输。

古义:

①勾结。

例如:因其富厚,交通王侯。《论贵粟疏》

②互相通连。

例如:枝枝相覆盖,叶叶相交通。《孔雀东南飞》

举手

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

古义:

①动手。

例如:先生举手击狼。《中山狼传》

②告别时的动作。

例如:举手长劳劳,二情同依依。《孔雀东南飞》

鞠躬

今义:行礼。

古义:

①弯着身子。

例如:我鞠躬不敢息。《中山狼传》

②恭敬地、谨慎地。

例如: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后出师表》

K

可怜

今义:对他人的不幸表示怜悯。

古义:

①可爱。

例如: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孔雀东南飞》

②值得同情。

例如:可怜身上衣正单,心忧炭贱愿天寒。《卖炭翁》

可以

今义:能够。

古义:可,可以;以,凭,靠。

例如: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曹刿论战》

开张

今义:店铺开业。

古义:广泛。

例如: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出师表》

可恨

今义:令人憎恨。

古义:痛惜。

例如:用人不当其才,闻贤不试以事,良可恨也。《三国志》

口舌

今义:由说话引起的是非、争吵。

古义:口和舌,指说话。

例如:国事至此,予不得爱身,意北亦尚可以口舌动也。《〈指南录〉后序》

L

烈士

今义:为正义牺牲的人。

古义:刚直侠义之士。

例如:烈士暮年,壮心不已。《龟虽寿》

慷慨

今义:大方。

古义:

①理直气壮,意气激昂。

例如:初至北营,抗辞慷慨,上下颇惊动。《〈指南录〉后序》

②感慨,悲叹。

例如:能使人慷慨涕泣矣。《柳敬亭传》

老子

今义:

①父亲。

②自我的粗俗称谓。

古义:老人。

例如:遥望老子杖藜而来。《中山狼传》

老大

今义:长子,排行第一的人,船夫。

古义:年龄大。

例如:门前冷落鞍马稀,老大嫁作商人妇。《琵琶行(并序)》

M

美人

今义:美貌女子。

古义:歌伎,宫妃。

例如:秦王大喜,传以示美人及左右。《廉颇蔺相如列传》

面目

今义:面貌。

古义:面部。

例如:于是焉河伯始旋其面目。《秋水》

N

南面

今义:南边。

古义:面南而坐,即称帝。

例如:不然,擅齐之强,得一士焉,宜可以南面而制秦。《读孟尝君传》

P

便宜

今义:物品价格低。

古义:

①有利于治国、合乎时宜的办法或建议。

例如:释之既朝毕,因前言便宜事。《张释之列传》

②因利乘便,见机行事。

例如:(李牧)以便宜置吏,市租皆输入莫府,为士卒费。《廉颇蔺相如列传》

Q

前进

今义:向前行进,思想进步。

古义:前,走上前去;进,奉献。

例如:于是相如前进缶,因跪请秦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秋天

今义:秋季。

古义:秋季的天空。

例如:秋天漠漠向昏黑。《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亲戚

今义:旁系亲属。

古义:指父亲兄弟,统指家里亲人。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妻子

今义:男子的配偶。

古义:妻子和子女。

例如:子布、元表诸人各顾妻子。《赤壁之战》

其实

今义:实际上(副词)。

古义:

①它的果实。

例如:叶徒相似,其实味不同。《晏子使楚》

②实际情况。

例如: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后汉书》

R

肉食

今义:肉类食物。

古义:指享受优厚待遇的大官。

例如: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曹刿论战》

S

身体

今义:躯体。

古义:亲身体验。

例如:身体力行。

生日

今义:出生的日子。

古义:生活一天一天地。

例如:而乡邻之生日蹙。《捕蛇者说》

束手

今义:没办法。

古义:投降。

例如:近者奉辞伐罪,旌麾南指,刘琮束手。《赤壁之战》

所以

今义:表示因果关系的关联词。

古义:

①缘故(名词)。

例如:余叩所以。《狱中杂记》

②表原因的虚词。

例如:臣所以去亲戚而事君者,徒慕君之高义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③用来,靠它来。

例如: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师说》

稍稍

今义:稍微。

古义:渐渐地,慢慢地。

例如:宾客意少舒,稍稍正坐。《口技》

虽然

今义:用于让步复句的关联词。

古义:虽,尽管;然,如此;尽管如此或虽说如此。

例如:王曰:“善哉。虽然,公输盘为我为云梯,必取宋。”《公输》

山东

今义:山东省。

古义:

①指战国时秦国崤山、函谷关以东之楚、赵、韩、魏、燕、齐六国。

例如:山东豪俊遂并起而亡秦族矣。《过秦论》

②泛指太行山以东地区。

例如:晋兵先下山东。《史记·晋世家》

T

痛恨

今义:深切憎恨。

古义:十分遗憾。

例如: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出师表》

同志

今义:革命群众的互称。

古义:志同道合的人。

例如:同志者或不远千里而致。《甘薯疏序》

W

往往

今义:常常。

古义:处处。

例如:旦日,卒中往往语。《陈涉世家》

无论

今义:条件连词。

古义:更不必说。

例如:乃不知有汉,无论魏晋。《桃花源记》

无日

今义:不知还有多少时候,很久。

古义:没有多少时候,很快。

例如:事急而不断,祸至无日矣!《赤壁之战》

无赖

今义:流氓;刁钻泼辣,无理取闹。

古义:

①胡作非为。

例如:王子晞为尚书,领行营节度使,寓军邠州,纵士卒无赖。《段太尉逸事状》

②活泼,淘气。

例如:最喜小儿无赖,溪头卧剥莲蓬。《清平乐·村居》

X

形容

今义:动词,描述。

古义:名词,形体容貌。

例如:第三个身量未足,形容尚小。《红楼梦》

牺牲

今义:为正义而舍弃生命或其他利益。

古义:祭祀用的猪牛羊等。

例如:牺牲玉帛,弗敢加也。《曹刿论战》

行为

今义:举动。

古义:行,品行;为,做。

例如:吾社之行为士先者,为之声义。《五人墓碑记》

宣言

今义:表示政见的公告。

古义:公开扬言。

例如:宣言曰:“我见相如,必辱之。”《廉颇蔺相如列传》

学者

今义:有专门学问的人。

古义:

①求学的人,读书人。

例如: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说》

②学术上有一定成就的人。

例如:京师学者咸怪其无征。《张衡传》

县官

今义:县长,县令。

古义:朝廷。

例如:县官甲有廪稍之供。《送东阳马生序》

小子

今义:

①北方人称男孩。

②对青年人鄙称。

古义:

①小孩子(有贬义)。

例如: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孔雀东南飞》

②长辈称晚辈。

例如:小子何莫学夫《诗》。《论语·阳货》

Y

以为

今义:认为。

古义:把……当作。

例如:全石以为底。《小石潭记》

因而

今义:表示结果的连词。

古义:趁此。

例如:不如因而厚遇之,使归赵。《廉颇蔺相如列传》

以往

今义:从前。

古义:以后。

例如:从今以往二年,适子不闻孝。《管子·大庄》

殷勤

今义:热情,周到。

古义:关切,问候。

例如:肃奉权旨,论天下事势,致殷勤之意。《赤壁之战》

用心

今义:读书用功或对事肯动脑筋(褒义)。

古义:思想意识的活动(中性)。

例如: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劝学》

鱼肉

今义:鱼的肉。

古义:鱼和肉,意为被欺凌的对象。

例如: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

约束

今义:限制。

古义:

①盟约。

例如:秦自缪公以来二十余君,未尝有坚明约束者也。《廉颇蔺相如列传》

②法令制度。

例如:其游惰不事者何能一一遵上之约束乎?《治平篇》

一切

今义:所有的。

古义:一律,一概,任何。

例如:岂可一切拘以定月哉。《梦溪笔谈》

一毛

今义:一角钱。

古义:

①一根小草。

例如:以残年余力,曾不能毁山之一毛,其如土石何?《愚公移山》

②一根汗毛。

例如: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孟子·尽心上》

妖怪

今义:神话传说中形状奇怪可怕、有妖术、会害人的精灵。

古义:妖异、奇怪的现象,反常的现象。

例如:故水旱不能使之饥,寒暑不能使之疾,妖怪不能使之凶。《荀子·天论》

有意

今义:居心。

古义:

①愿意。

例如:先生不羞,乃有意欲为收责于薛乎?《冯谖客孟尝君》

②有某种打算。

例如:将军岂有意乎?《隆中对》

于是

今义:承接连词。

古义:在此。

例如:吾祖死于是,吾父死于是。《捕蛇者说》

Z

指示

今义:为指导工作而发出的口头或书面意见。

古义:指出,给人看。

例如:璧有瑕,请指示王。《廉颇蔺相如列传》

至于

今义:表示另提一事的连词。

古义:

①终于达到某种程度。

例如:至于颠覆,理固宜然。《六国论》

②到达。

例如:至于幽暗昏惑而无物以相之。《游褒禅山记》

祖父

今义:父亲的父亲,爷爷。

古义:祖辈和父辈。

例如: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六国论》

足下

今义:脚下面。

古义:对人的尊称。

例如:再拜奉大将军足下。《鸿门宴》

智力

今义:理解事物的能力。

古义:智,智谋;力,力量。

例如:且燕赵处秦革灭殆尽之际,可谓智力孤危,战败而亡,诚不得已。《六国论》

作文

今义:语文课里写文章的练习。

古义:写文章。

例如:属予作文以记之。《岳阳楼记》

中心

今义:

①文章的主旨。

②主要场合或指挥机构。

③事物的重心。

古义:心里。

例如:中心藏之,何日忘之。《叶公好龙》

中间

今义:当中。

古义:中,当中;间,夹杂着。

例如:中间力拉崩倒之声。《口技》

中国

今义:中华人民共和国。

古义:中原地区。

例如:若能以吴、越之众与中国抗衡,不如早与之绝。《赤壁之战》

丈人

今义:岳父。

古义:

①老人。

例如:乞丈人一言而生!《中山狼传》

②对老人和长辈的尊称。

例如:汉天子我丈人行也。《苏武传》

致意

今义:表示问候。

古义:把自己的心意表达于人。

例如:宁可致意耶?《柳毅传》

6、“始”古文中有什么意思

“始”在古文字有如下3个意思:

1、用作动词,意思是:开始。

出处:战国·孟子《寡人之于国也》:“养生丧死无憾,王道之始也。”

释义:老百姓养生送死没有缺憾,这正是王道的开始。

2、用作副词,意思是:当初;起初。

出处:北宋·王安石《游褒禅山记》:“唐浮屠慧褒始舍于其址。”

释义:唐代和尚慧褒当初在这儿的山脚下筑室居住。

3、用作副词,意思是才;方才。

出处:汉·乐府古辞《孔雀东南飞》:“年始十八九,便言多令才。”

释义:年龄只有十八九岁,口才很好文才也比别人强。

(6)古意养生扩展资料

字形演变

文言版《说文解字》:始,女之初也。从女,台声。    

白话版《说文解字》:始,女子的初生。字形采用“女”作边旁,采用“台”作声旁。

词语解释:

1、原始 [ yuán shǐ ] 

释义:最初的;第一手的;最古老的;未开发的;未开化的

2、始祖 [ shǐ zǔ ] 

释义:有世系可考的最早的祖先。借用来比喻某一学派或某一行业的最初创始人。

3、更始 [ gēng shǐ ] 

释义:除去旧的,建立新的;重新起头。

4、方始 [ fāng shǐ ] 

释义:方才;才。

5、始业 [ shǐ yè ] 

释义:学业开始,特指大、中、小学的各个阶段开始。

7、善的古意有没有完善的意思,如有,可否给出处?不胜感谢。

有。作动词时。(7)使之善;改善。

同本义〖lucky〗


善,吉也。——东汉·许慎《说文》

来者以善日邪时,孰与邪日善时?——《汉书·翼奉传》

又如:善时(吉时);善祥(吉祥;吉兆);善征(吉兆);善日(吉日)

2.好;美好〖good〗

母氏圣善。——《诗·邶风·凯风》

善,德之建也。——《国语·晋语》

善人国之主也。——《左传·襄公三十年》

所以善代者乃万故。——《吕氏春秋·长攻》。注:“善好也。”

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论语·述而》

岂人主之子孙则敢不善哉?——《战国策·赵策》

《记》曰:‘士庶有人善,本诸父母。子之成,其亲也。’”——明·钱谦益《 袁可立父淮加赠尚宝司少卿》

又如:善风(良好的风气);善言(美言;说好话);善处(好办法);善马(良马);善少(好少年);善秀(佳穗。比喻资质甚佳,才品出众)

3.善良;好心〖good;nice〗

供养三德为善。——《左传·昭公十二年》

又尽善也。——《论语·八佾》。皇疏:“善者,理事不恶之名。”

因厚赂单于,答其善意。——《汉书·苏武传》

又如:善熟(和善);善德(善良,以德待人);善善(犹“善罢干休”;顺顺当当);善觑(好心看待);善眉善眼(面孔和善);善模善样(模样和善);善性(善良的本性);善顺(善良和顺)

4.慈善〖philanthropic〗

恐恐然惟惧其人之不得善之利。一善易修也,一艺易能也。——唐·韩愈《原毁》

又如:善事;善举;善友(佛教教友);善信(佛教称虔诚信仰佛教的人);善胜(非常善良;慈善信佛);善根(佛教用语。指人所以能为善的根性);善堂(旧指育婴堂、养老院等慈善机构)

5.表示应诺。对,好〖allright〗

王曰:“善!”——《战国策·齐策》

先主:“善?”——《三国志·诸葛亮传》6.慎重〖cautious;careful;prudent〗。如:善政(妥善的政策法令);善思(慎重地思考);善败(事情失败后的妥善措施)

7.高明,工巧〖skillful〗

善闭,无关键而不可开;善结,无绳约而不可解。——《老子》

吹籁工为善声。——《论衡·逢遇》

又如:善手(高手,能手);善工(高手)

8.熟悉,经常看到或经历,易于辨认〖familiar〗

识其品式,辨其条理;善其用,定其体,则“默而成之,不言而信”。——王夫之《周易外传》

又如:善便(善变。不费力,轻易);善查(好对付的人。又作“善荐八”)

shàn

【动】

1.善于,擅长。有做好或处理好某事的才能或技巧〖begoodat〗

善戏谑兮。——《诗·卫风·淇奥》

大便辟,友善柔,友便佞,损矣!——《论语·季氏》

奕秋,通国之善弈者也。——《孟子·告子上》

秦皇帝惜其善击筑。——《史记·刺客列传》

杭有卖果者,善藏柑。——明·刘基《卖柑者言》

又如:善宽(善解;善于迎合);善丹青(擅长画画);善时(善于把握时机);善柔(善于阿谀奉承);善喻(善于教喻);善贷(善于施与);善渊(善于保持沉默);善诱(善于诱导);善贾(长于贸易,善于做生意);善富(善于保持富有地位);善文(擅长为文);善化(擅长教化)

2.通“缮”。修治〖repair〗善刀而藏之。——《庄子·养生主》

故有善迩而远至。——《易·略例》。注:“善,修治也。”

又如:善刀(拭刀而加以收藏。比喻收敛自己的才华)

3.羡慕〖admire〗

善万物之得时,感吾生之行休。——陶渊明《归去来辞》

喜爱〖like〗

其所善者,吾则行之;其所恶者,吾则改之。——《左传》

4.认为好〖considerasgood〗

〖常〗忌信道任数,不从下人,故为权势所不善。——《华阳国志》

5.赞许〖praise〗

使孔子欲表善颜渊。——王充《论衡》

又如:善善(赞扬人家的优点、美德);善颂善祷(赞美能寓规劝于颂祷之中);善善从长(本是称道别人的善德渊源流长。后转为赞扬人家向善弃恶、舍短取长)

6.友好,亲善〖friendly〗

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与先君子善,谓狱中语乃亲得之于史公云。——清·方苞《左忠毅公逸事》

又如:善气迎人

【名】

好人;好事;好处〖good(fine)person;gooddeed;advantage〗

存抚良善。——宋·沈括《梦溪笔谈》

赏善不遗匹夫。——《韩非子·有度》

【副】

1.好好地〖inperfectlygoodcondition〗

今姑贷汝,后不善自改,且复妄言,我当焚汝庐,戕汝家矣!——明·高启《书博鸡者事》

秦王必喜而善见臣。——《战国策·燕策》

2.多;常;易〖numerous;frequently;easy〗

风从北来者,大率不能甘而善苦。——明·刘基《苦斋记》

又如:善变;善疑;善怀(多所怀思)

其他解释

汉语大字典解释

[①][shàn]

[《广韵》常演切,上獮,禅。]

亦作“譱1”。

(1)吉祥;好;美好。

(2)善行;善事。善人。

(3)好处,优点。

(4)和善;老实;好对付。

(5)交好;亲善。

(6)指信奉佛教的人或与佛教有关的事物。参见“善男信女”、“善友”、“善缘”等。

(7)使之善;改善。

(8)表示赞同、应诺。

(9)表示赞叹。

(10)赞美;褒扬。

(11)喜好。

(12)谓欣羡。

(13)擅长;善于。

(14)通晓;熟练;熟悉。

(15)修治;治理。

(16)大;高;丰。

(17)多。参见“善怀”。

(18)容易。

(19)妥善;好好地。

(20)成功。参见“善败”。

(21)适意;适宜。

(22)爱惜。参见“善日”、“善时”。

臣素闻里克善于重耳,君之立非其本意,万一与重耳内应外合,何以防之?——明 冯梦龙 《东周列国志》第二十八回

(23)揩拭。参见“善刀”。

(24)方言。轻;少;不厉害。

(25)通“膳”。膳食。

(26)姓。五代有善友,宋有善辰,明有善养。见《正字通·口部》。

8、古今异义的词语?

 清单一常见古今异义词一览
1.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出师表》)
卑鄙——【今义】品性低劣。【古义】卑,出身卑微;鄙,鄙陋.常用作谦词。
2.度道里会遇之礼毕,还,不过三十日。(《廉颇蔺相如列传》)
不过——【今义】表转折关系的连词。【古义】不超过。
3.是故弟于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师说》)
不必——【今义】事理或情理上不需要。【古义】不一定.
4.是女子不好。(《西门豹治邺》)
不好——【今义】坏。【古义】不美丽。好,容貌美。
5.初一交战,操军不利。(《赤壁之战》)
初一——【今义】农历每月第一天。【古义】刚刚一开始.
6.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师说》)
从而——【今义】表顺接的连词。【古义】从,跟从:而,连词,连接的后一部分补述前面动作行为的目的。
7.处分适兄意,那得任自专!(《雀东南飞》)
处分——【今义】对犯罪的或犯错误的人给以处罚。【古义】处置、处理。
8.其后用兵,则遣从事以一少牢告庙。(《伶官传序》)
从事——【今义】①做某种事情。②(按规定)处理。【古义】可以泛指一般属官。
9.今楚地方五千里,持戟百万,此霸王之资也。(《毛遂自荐》)
地方——【今义】①指各省、市、县,与“中央”相对。②指非军事的部门、团体等,与“军队”相对。③区域。④部分。【古义】地,土地;方,方圆。
10.①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念奴娇?赤壁怀古》)
②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风流——【今义】①有业绩、有才华的。②指有才学而不拘礼法。③指与男女间的放荡行为有关的。【古义】①杰出的人物或功业;英俊、杰出。②繁华的景象,流风余韵。
11.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
非常——【今义】表程度很深的副词;【古义】意外事故.
12.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出师表》)
感激——【今义】因得到帮助而对人产生好感。【古义】受感动而激奋。
13.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赤壁之战》)
更衣——【今义】换衣服。【古义】上厕所,讳饰的说法。
14.苟以天下之大而从六国破亡之故事,是又在六国下矣。(《六国论》)
故事——【今义】前后连贯、有吸引力,可用来讲述的事情。【古义】先例、旧事。
15.号令召三老豪杰与皆来会计事。(《陈涉起义》)
豪杰——【今义】才能杰出的人。【古义】①有声望有地位的人。

9、翻译几个古今异义词语 因为 突出 养生 举手

因为:古义:于是写作,今义:表原因:
突出:古义:突然出击,今义:超过一般
养生:古义:供养活着的人,今义:保养身体
举手:古义:挥手告别,今义:表赞同,或要求发言时的动作

10、擒的古字是什么,它的古义是什么

凶(古义:谷物收成不好、荒年; 今义:凶恶、凶残)
加(古义:更; 今义:增加)
假(古义:借助; 今义:不真实的)
河(古义:黄河; 今义:泛指江河)
橹(古义:盾牌; 今义:划船的工具) 
赢(古义:背负; 今义:胜或获得)
走(古义:跑; 今义:不行) 
次(古义:水边; 今义:量词)
向(古义:从前; 今义:对、朝或偏袒)
穷(古义:困厄、不得志; 今义:贫困、穷)
率(古义:一概、全部; 今义:率领、轻率) 
再(古义:第二次; 今义:又一次)
原(古义:推究; 今义:原来、原则)
抑(古义:或者; 今义:抑制) 
归(古义: 女子出嫁; 今义:回来)
比(古义:等到; 今义:比较)
比(古义:紧挨、并排; 今义:比较)
渠(古义:他、它; 今义:水道) 
去(古义:离开、距离; 今义:往)
阳(古义:水的北面,山的南面或南坡; 今义:太阳、) 
怒(古义:振奋、大鹏展翅起飞的气势; 今义:发怒)
危(古义:高; 今义:危险)
但(古义:只; 今义:但是)
将(古义:请; 今义:将要)
或(古义:有人、或许; 今义:或者)
诸(古义:之于、之乎; 今义:众、各) 
爱(古义:吝啬; 今义:喜爱)
固(古义:本来; 今义:坚固) 
隐(古义:哀怜、不忍; 今义:隐藏或隐瞒)
择(古义:区别; 今义:选择) 
诚(古义:果真、如果; 今义:真诚)
赞(古义:引见、介绍; 今义:称赞) 
拜(古义:授官; 今义:一种礼节)
除(古义:授官; 今义:除去)
安(古义:养生; 今义:安定、安然)
鄙(古义:边境; 今义:轻视或粗俗) 
池(古义:护城河; 今义:水塘)
汤(古义:热水、开水; 今义:较浓汁液) 
摧(古义:伤心; 今义:破坏或折断)
都(古义:大; 今义:都市或全) 
按(古义:查究; 今义:压住或按照)
必(古义:果真、如果; 今义:一定、必然)
病(古义:困苦至极; 今义疾病)
齿(古义:年龄、岁数; 今义:牙齿) 
床(古义:坐具; 今义:卧具)
伐(古义:功业、夸耀; 今义:坎)
顾(古义:拜访; 今义:回顾或照顾)
会(古义:恰逢 今义:聚会或会议) 
间(古义:参与; 今义:中间或间隔)
控(古义:拉; 今义:控制或控告) 
景(古义:大、日光; 今义:景致或情形)
略(古义:夺取; 今义:简略)
遣(古义:休、被夫家赶回娘家; 今义:消除或派遣)
摄(古义:整理、整顿; 今义:吸取或保养)
害(古义:嫉妒; 今义:祸害或害处)
冒(古义:涂盖、敷上; 今义:冒充或向外透) 
奇(古义:适宜; 今义:特殊的或惊异的)
寻(古义:不久; 今义:寻找) 
要(古义:邀请、相约; 今义:要求)
严(古义:尊重; 今义:严格或严密) 
章(古义:花纹; 今义:文章或图章)
寝(古义:丑陋; 今义:睡觉) 

与古意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