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六字诀有哪些保健功能
孙思邈养生六字诀有什么作用
2016-03-28 15:39:06 来源: 武林军事 责任编辑:军事小薇
孙思邈养生六字诀
孙思邈养生六字诀是一套以呼吸为主的养生方法,主要是在呼气时,通过用口呼吸的配合疏通和调节经络和气血,排除身体内所对应的致命邪气,已收到有病治病,无病健身的功效。对冠心病,高血压或低血压,肝肠炎,气管炎等多方面疾病,甚至对癌症都取得了重大的治疗效果。
孙思邈图
孙思邈图
孙思邈据传享年102或141岁,是个名副其实的百岁老人,他的养生六字诀既能防病治病,又能健身健体,方法简单实用,后来又被称为《太上玉轴养生六字气决》或《六字延寿决》等。这是孙思邈根据养生家陶弘景《六字气决》改编的,也经过他自己的养生时间,这才流传下来的保健养生方法。
这套六字养生诀主要分为平时练法和四季练法。平时练法分站式动练法、站式静练法和坐式静练法三种。主要是以依次练习“嘘、呵、呼、呬、吹、嘻”六字诀为方法,而其中“嘘”字功养肝,对于肝脏虚火旺盛,食欲不振,以及眼睛干涩,头晕目眩都有作用。
“呵”字决补心。对心悸、心绞痛、失眠健忘等有功效。“呼”字健脾。可以治疗脾虚,腹泻腹胀、脾胃不和、消化不良等。“哂”字润肺,可治疗外感伤风,发热咳嗽等呼吸疾病。“吹”字强肾。男子腰腿无力女子宫寒等都有疗效。“嘻”字理三焦。主要可对耳鸣、眩晕、喉痛、小便不利有功效。
孙思邈著作
孙思邈是我国古代著名的医者,在医学方面的成就非常高。而孙思邈的著作也非常多。据不完全统计,孙思邈著作大概有八十几种,不过其中很多都已经失传了。
孙思邈图片
孙思邈图片
现在我们所能了解的主要有《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还有《老子注》、《庄子注》、《福禄论》等等,其他的冠名孙思邈的著作还有四十多种,但是到底是不是孙思邈所写的已经不能确定,而且其中大部分已经失传,更加不能考究作者到底是谁。孙思邈著作里面最为让后世人称道的就是他的《千金要方》和《千金翼方》。这两本著作是中国古代中医的百科全书。
而孙思邈之所以成为医者,是因为他小时候体质不好,总是生病,所以他才立志作为医者。当然,孙思邈不仅仅是在医术上有非常高的成就,就是在医者的精神上也有颇多的研究,他的著作《大医精诚》不仅讲述了医术,也讲述了作为医者的精神,是两者的高度集合。
可以说,孙思邈注重的不仅仅是医术,同时也注重作为一个医者的仁心,是当之无愧的医学界大家,值得后世人敬仰。
孙思邈的著作非常多,而且都是医学方面的著作,他的一生可谓是完全奉献给了医学,不仅仅是对当时,就是在如今,他的著作也对医学研究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可惜的是,他的大部分著作都失传了,留下来的也就寥寥几部作品。
孙思邈简介
孙思邈(581-682),京兆华原(现陕西铜川市耀州区)人,唐代著名医药学家,被后人称为“药王”。在他生活的年代,社会动乱,孙思邈隐居在陕西秦岭太白山中,后来声名鹊起,当时的政府征他当国子监博士,孙思邈拒绝。
孙思邈像
孙思邈像
他主要研究钻研道家经典,对医学相当的有兴趣,重点研究雇人的医疗方剂,更注重收集民间的经验,多年之后,终于写出了在我国医学史上有深远影响的《千金要方》。公元659年,又著有《唐新本草》,于公元682年无疾而终。据记载,孙思邈一生写出80余篇著作,不多现在大部分都早已失传。
孙思邈的一生都寄托在医学事业上,并不重视功名和官职,拒绝了朝廷多种的封官,希望自由自在的四处游历,研究中草药,峨眉山,终南山,下江洲,太白山,都有他游历的踪迹。
孙思邈从小体弱多病,家中散尽家财为他医治,他自小聪慧,生于隋开皇元年,卒于唐永淳年,享年102岁。他在内科、外科、儿科和五官、针灸等多方面都非常精通,一生钻研了二十四项成果,在医学史上开创了历史的先河。
他的思想在张仲景的基础上,更加全面而系统的研究了中医药,是医学史上的先驱,被西方国家尊称为“医学论之父”。孙思邈还十分的注重医德,讲究“无欲无求”,“一视同仁”、“华夷愚智,普同一等”,是我国古代著名而杰出的科学家,思想家和政治家。
2、道家有一种发声养生的方法,就六个字的发声方法,这六个字,我只记得前两个是:嘘,呵,后面是什么谁知道
练习六字诀掌握了要领有利于提高质量,消除练功中不良反应,使练功能沿着正确的轨道顺利发展,以期取得良好的效果,六字诀的基本要领为:
第一,松静自然:在练功中要做到关节肌肉尽可能地放松,身体各个部位放松了,气就自然顺畅,肌肉筋骨全部松开,就自然达到了“气遍周身不少滞”的要求,松是舒展,而不是软和缩,形体舒松气自顺通,从而达到体松、意静、气运自然。
静是由定中产生,神不外驰,精神内守,静了以后才能安心,心安以后才能达到充分发挥调整肌体自然平衡的本能。静,并不是思想静止。练功中的要求神不外驰,集中注意力,以一念代万念,排除外来的一切干扰。不要过分紧张强求入静,不必向其它方面追求。六字诀是动中求静,是以动促进静而收养气之效,以静养之气促进体内血液循环畅旺。
法归自然。自然就是有规律的运动,运动的协调均衡是自然发展规律的体现,任何物体的运动必须符合于协调均衡的自然规律才能够存在和发展。违背自然就要发生混乱偏差以至停止运动而消亡。由于宇宙运动永远保持整体协调平衡,所以宇宙无始无终,永恒长存。养气功效法自然。自然必须在静的条件下才能实现。养生的目的是为了益寿延年,在日常生活应付事物中,也应注意到“自然”,所以中庸上说:喜怒哀乐之未发谓之中,发而皆中节谓之和。
所以中和之气就是自然。自然就是均衡。经常保持着生命活动的协调均衡,也就会自然而然的得到益寿延年。松静自然的要领即是练功的过程,又是练功的目的。
第二,呼吸锻炼:六字诀是通过调整呼吸来达到吐出脏腑之毒,吸进天地之清的目的,是练功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六字诀属于吐纳法。人们的呼吸活动,是由植物神经系统支配的,可以控制和调整。呼吸活动又是对人体生理各方面有着广泛的影响,通过对呼吸的锻炼来达到调整整个肌体的功能,极为重要。
六字诀是采用顺腹式呼吸,吐字呼气时略提会阴(小腹内收,提肛缩肾),横膈上升,使浊气排除,吸气时轻合嘴唇,舌抵上腭,会阴放松,腹部自然隆起。呼吸深、细匀长,加强了呼吸功能,促进了肺循环,同时,加强 腹内的自我按摩,改善腹腔的血液循环,增强了胃肠的蠕动,加强了食物消化及营养吸收功能,在意识上是主动呼气,吸气时自然放松,使神经系统做到最大的放松。
第三,注意吐字时的口型锻炼:脏腑的内部运动和经络的运行受人体内外不同作用力的影响,而呼气时用不同的口型可以使唇、舌、齿、喉产生不同型状和位置,从而造成胸腔、腹腔不同的内在压力,影响不同的脏腑。古代养生家从长期实践中总结出六个宇,分别以口型影响着不同脏器的气血运行,从而取得治病健身的效果。
多年临床经验证明,开始初学时,一定要出声,这样可以使气通顺,通过发音才能正确掌握口型。因为念字的口型不一样,唇、舌、齿、喉,开口、合口、半合口、半开口部有很大的区别。正因为这种不同的念字口型,才能区别我国五声音阶上的角、徵、宫、商、羽,配合肝、心、脾、肺、肾五脏的关系。不发声则没有五音,就没有口型,那就失掉了六字诀养生法的治病效能。
我在临床应用时,曾分别试验,发声的比不发声的收效快,所以就决定初练时要发声,发声时口型容易掌握。我给它起名叫风呼吸。等到口型正确,腹式呼吸练熟了,自然呼吸深长,由胸腔深入小腹丹田之内,真气调动起来,水到渠成,就不期然而然地不出声了。一般说来,半个月或一个月就不出声了。这时会感觉到有一种气流通行上下,有的感到热,有的感到凉,有的感到麻胀,有的感到轻松。
第四,导引动作要柔和,并要做到气尽式成。使动作的快慢与吐气的速度一致并受气的支配,做到“气为元帅,手足为兵丁”之格言。
第五,在练功的初级阶段,不要强调以意领气或意气相随,随着动作的熟练,松静程度的提高,在明确了经络的起始运行路线以后,气感就会在练功中自然产生,就会在精神内守的前提下,随着吐字,气就会相依地在经络轨道中运行,这样就会水到渠成。
这就是太极拳经所谓由着熟而渐悟懂劲,由懂劲而阶及神明之理论,所谓“着熟”就是练气功之呼吸自然,所谓渐悟就是“勿助长”,不要急于求成。这一条戒律要特别注意,求急者反以得缓,所以孔子再三说,率性之谓道。孟子谓拔苗助长之比喻。
第六,六字诀中六个字的次序是根据祖国医学五行生克之理论排列的。它影响着病情好转还是加重,不宜变更颠倒。要按次序练习。肝属木,木旺于春,四季以春为首,所以先练嘘字功,是因应天时,收效较快。木能生火,心属火,练呵字可以补心气。再炼呼字补脾,脾属土,为火所生。呼字练完,可以练呬字功,呬能补肺气。肺属金,为脾土所生。练完呬字功,再练吹字,吹能补肾气,肾属水,为肺金所生。吹字练完,五脏之气都得到补养。三焦主气,再加嘻字功,导引行气则全身之气血通调而疾病不生。
六字诀还可根据个人身体条件和病情疾患的虚实需要进行补泻。先按顺序练,然后有针对性地单独练某个字;我们在临床上,应用几十年都收到了可喜的效果。
3、六字大明咒和六字诀养生功的区别
六字大明咒是观世音菩萨的心咒,也有唱诵版的佛乐,上网可搜到多个版本的,很好听。
中国传统医学中的六字养生诀,就是“呵、呼、四、吹、嘘、嘻“,属于养生的范畴。
前者是属于佛教的咒语,后者是中医的养生方法。
4、六字诀养生功是哪几个字先后顺序
先后顺序:“嘘、呵、呼、丝、吹、唏” 。
六字诀”,是人们利用古人养生经验,针对配合呼气时,所发出“嘘、呵、呼、丝、吹、唏” 这样的六个字音。通过这种以呼吸与声音的配同,为一种锻炼方法,以达到平衡体内阴阳为目的。这是一个,较有深层次的功法。它属于“内养功”里的初级声法。有素的握据它,可予清除内在的病患。
“六字诀”诀,来自上古时的“五戏势”。后经梁代·陶弘景,加以整理与其提炼,而将其“五戏势”中的声势,进行了柔性的静配同。这样一来,在简化提纯的基础之上,更适宜大众性的利用。他在《养性延命录》中说:
“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引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气。吐气有六者,谓:吹、呼、唏、呵、嘘、丝也。此,皆出气也。”
对六字声,古有:春气常嘘,宜于肝。夏气常呵,气平田。秋气常嘶,美中餐。冬亦守呼,眠安然。长夏宜守中宫灶,呼字为头,自当然。嘻于三焦乐淘淘,长细敏在寿乡间。
(4)六字养生法扩展资料:
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
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
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 、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
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风格特点
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同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预备式 两足开立,与肩同宽,头正颈直,含胸拔背,松腰松胯,双膝微屈,全身放松,呼吸自然。
呼吸法 顺腹式呼吸,先呼后吸,呼所时读字,同时提肛缩肾,体重移至足跟。
调息 每个字读六遍后,调息一次,以稍事休息,恢复自然。
5、最适合懒人的养生法,呼吸法“六字诀”是什么?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已经注视到养生这个问题,确实是这样,现代人的体质也是越来越差,所谓的懒人养生法,那就是传统流传下来的呼吸法,六字诀即“嘘呵呼呬吹嘻”,是我国流传下来的一种古老的吐纳法。
运用这种方法,能够将我们专身体里面多余的湿气排出来,当然这种方式在前期学习的时候并没有那么简单。这几种呼吸法大部分所运用的并不是嘴,而是用我们腹部,将气流运行在全身,然后再排出体外。
其实我觉得,大部分人的肺部不太好的原因,还是因为肺活量不够还有一点,那就是长期吸烟对肺部造成的伤害,这一点应该得到大家的重视。
而抽烟这种行为,我认为对于属身体百害而无一利,只是因为烟中有尼古丁会让大家产生亢奋。随着年纪越来越大,肺部的疾病肯定会越来越严重,可以这么说,80%以上肺癌患者都是因为吸烟所造成的后果。趁着年轻抽烟的时间还不算太长,烟瘾在自己身体里面还没有太久远,所以在这个阶段把烟戒掉最好,平时我们也要提高肺活量,进行户外的有氧运动、
比如说跑步游泳都是非常好的方法。不要每天下班回到家里就是玩手机看电视。进行有氧运动也能提高我们的强健体魄,提高免疫力,所以在秋冬季节来临之后,流感季节容易爆发的时间,自己身体好也不会得上流感。
6、六字诀的养生道理
六字诀是一种吐纳法。它是通过呬、呵、呼、嘘、吹、嘻六个字的不同发音来口型,唇齿喉舌的用力不同,以牵动不动的脏腑经络气血的运行。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谈到六字诀治病。书中说:“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自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又说:“百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 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伤亡,故度太上悯之,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卫生之宝,知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呵、呼、呬、嘻、嘘、吹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宇治肝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道。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
7、请问中国养生六字诀是什么?
纳气一者谓吸也,吐百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
六字诀,即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的度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问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答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回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庄子·刻意》篇中说:“吹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答而已矣。
8、六字诀养生法是什么?
六字诀养生法,是我国古代流传下来的一种养生方法,为吐纳法。它的最大特点是:强化人体内部的组织机能,通过呼吸导引,充分诱发和调动脏腑的潜在能力来抵抗疾病的侵袭,防止随着人的年龄的增长而出现的过早衰老。
历代文献对此有不少论述,秦汉的《吕氏春秋》中就有关于用导引呼吸治病的论述。《庄子·刻意》篇中说:“吹 呴呼吸,吐故纳新,熊径鸟伸,为寿而已矣。”在西汉时期《王褒传》一书中,也有“呵嘘呼吸如矫松”的记载。南北朝时代陶弘景发明长息法。他在《养性延命录》一书中说:“凡行气,以鼻纳气,以口吐气,微而行之名曰长息。纳气有一,吐气有六。纳气一者谓吸也,吐气六者谓吹、呼、嘻、呵、嘘、呬,皆为长息吐气之法。时寒可吹,时温可呼, 委曲治病,吹以去风,呼以去热,嘻以去烦,呵以下气,嘘以散滞,呬以解极”。隋代天台高僧智顗大法师,在他所著的《修习止观坐禅法要》一书中,也提出了六字诀治病方法。他谈到:但观心想,用六种气治病者,即是观能治病。何谓六种气,一吹、二呼、三嘻、四呵、五嘘 、六呬。此六种息皆于唇口中,想心方便,转侧而坐,绵微而用。颂日:心配属呵肾属吹,脾呼肺呬圣皆知,肝脏热来嘘字治,三焦壅处但言嘻。传至唐代名医孙思邈,按五行相生之顺序,配合四时之季节,编写了卫生歌,奠定了六字诀治病之基础。
歌云:
春嘘明目夏呵心,秋呬冬吹肺肾宁。
四季常呼脾化食,三焦嘻出热难停。
发宜常梳气宜敛,卤宜数叩津宜咽。
子欲不死修昆仑,双手摩擦常在面。
明代《正统道藏洞神部》,引用了太上老君养生法,说得更为具体。书中说:呬字,呬主肺,肺连五脏,受风即鼻塞,有疾作呬吐纳治之。呵字,呵主心,心连舌,心热舌干,有疾作呵吐纳治之。呼字,呼主脾,脾连唇,脾火热即唇焦,有疾作呼吐纳治之。嘘字,嘘主肝,肝连目,论云肝火盛则目赤,有疾作嘘吐纳治之。嘻字,嘻主三焦,有疾作嘻吐纳治之。
明代太医院的龚廷贤在他著的《寿世保元》中,也谈到六字诀治病。书中说:“不炼金丹,且吞玉液,呼出脏腑之毒,吸入天地之清。”又说:“五脏六腑之气,因五味熏 灼不知,又六欲七情,积久生病,内伤脏腑,外攻九窍,以致百骸受病,轻则痼癖,甚则盲废,又重则伤亡,故太上悯之,以六字诀治五脏六腑之病。其法以呼字而自泻去脏腑之毒气,以吸气而自采天地之清气补气。当日小验,旬日大验,年后百病不生,延年益寿。卫生之宝,非人勿传。呼有六曰:呵、呼、呬、嘻、嘘、吹也,吸则一而已。呼有六者,以呵“字治心气,以呼字治脾气,以呬字治肺气,以嘘宇治吁气,以吹字治肾气,以嘻字治胆气。此六字诀,分主五脏六腑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