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大寒节气的养生方法知多少
俗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但并非春夏补阳气,秋冬补阴气,而是因为春夏时人们喜欢吃寒凉食物,阳气易受损,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护好阳气;而秋冬季节,人们很注意温养阳气,特别在北方,天气干燥,人们只顾护阳,却忽视那些辛辣之品容易化燥伤阴,结果为了补阳而不慎伤着了阴津。因此秋冬北方人在补阳的同时要稍微在食物中加一点滋阴的东西。在吃完温热食物之后喝些构祀茶,或者熬点构祀粥,吃点六味地黄丸和起居地黄丸。古时就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k酒,晚服祀菊地黄丸”。这既是古人对生活的总结,也表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注重。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大寒时节,春天开始向人们走来,隐隐可以感觉到春天的气息,此时应调整好身心状态,养藏好神志。同时,在起居、运动、饮食方面也应合理安排,以适应新的时节,新的一年。
大寒是冬天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天气最为寒冷的时节,应注意防寒保暖。坚持耐寒锻炼,增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抵抗力,防止冻疮、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各种老毛病复发。此外,中医认为应固护精气,滋养阳气,将精气内蕴于肾,化生气血津液,促进脏腑生理功能。
2、大寒吃什么养生
大寒,是冬节最后的一个节气,大寒的养生要遵从冬季养藏、养阴、养肾的原则,另来外还要注意养脾,这个季节因气候影响容易肝火旺,而出现暴躁或抑郁等情绪,因此还要注意调节自肝气。
大寒节气养生经络方:一方面可经常敲打腿外侧的足少阳胆经和腿内侧的足厥阴肝经,同时配合刺激百期门穴和太冲穴,可以起到疏肝理气的作用;饮食调养:大寒饮食养生三宜:一宜喝粥,如黄芪百合粥:黄芪、度百合30克,放入锅中熬煮30分钟,滤药渣,剩药汁,再知加入大米100克煮至大米烂熟,加红糖适量即可食用;二宜温热之品,如牛肉、羊肉、龙眼肉、山药等;三宜坚果之品,如核桃仁道、板栗、花生、芝麻、黑豆、黑米等。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3、大寒养生需要注意哪些事项 大寒节气保健五法
精神:心情舒畅
所谓“暖身先暖心,心暖则身温”。意思是说心神旺盛,气机通畅,血脉顺和,全身四肢百骸才能温暖,方可抵御严冬酷寒的侵袭。因此在大寒时节,我们应安心养性,怡神敛气,尤其是老人家,因今年大寒前后适逢春节,儿孙满堂,此时精神调养还应注意避免过喜或伤心,减少心脑疾病的发生。要注意保持心情舒畅,心境平和,使体内的气血和顺,不扰乱机体内闭藏的阳气,做到“正气存内,邪不可干”。
起居:早睡晚起
“大寒”是冬季的最后一个节气,在起居方面仍要顺应冬季闭藏的特性,做到早睡晚起,早睡是为了养人体的阳气,晚起是为养阴气。另一方面,古语有云“大寒大寒,防风御寒”,大寒时节除了注意防寒之外,还须防风,衣着要随着气温变化而增减,手脚易冻,尤其应注意保暖。
生活:睡前洗脚
大寒时节,除了做到早睡晚起,防寒防风外,最好养成睡前洗脚的好习惯。俗话说“寒从脚起,冷从腿来”,人的腿脚一冷,全身皆冷。“饭后三百步,睡前一盆汤”,入睡前以热水泡脚,能使血管扩张,血流加快,改善脚部的皮肤和组织营养,降低肌张力,改善睡眠质量,对于预防冻脚和防病保健都有益处,特别是那些爱在夜间看书写作,久坐到深夜的人,在睡觉之前,更应该用热水泡脚。
运动:日出后运动
俗话说“冬天动一动,少闹一场病;冬天懒一懒,多喝一碗药”。冬季活动、锻炼对养生有特殊意义。大寒时节的运动可分室内及室外两种,可进行慢跑、太极拳、八段锦、打篮球等体育锻炼,但应注意运动强度,不宜过度激烈,避免扰动阳气,同时室外活动不可起得太早,等日出后为好。
食补:固护脾肾,调养肝血
大寒的饮食应遵守保阴潜阳的饮食原则。饮食宜减咸增苦以养心气,使肾气坚固,切忌粘硬、生冷食物,宜热食,防止损害脾胃阳气,但燥热之物不可过食,食物的味道可适当浓一些,要有一定量的脂类,保持一定的热量。此外,还应多食用黄绿色蔬菜,如胡萝卜、油菜、菠菜等。另外,由于大寒适逢春节,一般家庭都会准备丰富的过年应节食物,此时要注意避免饥饱失调,同时可以多吃具有健脾消滞功效的食物,如淮山、山楂、柚子等,也可多喝如小米粥、健脾祛湿粥等进行调理。
另一方面,大寒时节仍然是冬令进补的好时机,重点应放在固护脾肾,调养肝血上,进补的方法有二:一是食补,二是药补。“药补不如食补”,应以食补为主。偏于阳虚的人食补以温热食物为宜,如羊肉、鸡肉等;偏于阴虚者以滋阴食物为宜,如鸭肉、鹅肉、鳖、龟、木耳等。药补要结合自己的体质和病状选择服用,如体质虚弱、气虚之人可服人参汤;阴虚者可服六味地黄丸等。能饮酒的人也可以结合药酒进补,常见的有十全大补酒、枸杞酒、虫草补酒等。
4、大寒节气如何养生
由于大寒是百一年中的最后一个节气,与立春相交接,所以在饮食上与小寒也略有不同度。杭州市中医院中内科的何迎春博士说,首先,问冬三月的进补量应逐渐减少,以顺应季节的变化。答其次,在进补中版应适当增添一些具有升散性质的食物为适应春天升发特权性做准备。具体看http://health.qq.com/zt2013/wikipedia/index.htm
5、大寒节气养生保健有哪些方法
俗语说“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但并非春夏补阳气,秋冬补阴气,而是因为春夏时人们喜欢吃寒凉食物,阳气易受损,所以要特别注意保护好阳气;而秋冬季节,人们很注意温养阳气,特别在北方,天气干燥,人们只顾护阳,却忽视那些辛辣之品容易化燥伤阴,结果为了补阳而不慎伤着了阴津。因此秋冬北方人在补阳的同时要稍微在食物中加一点滋阴的东西。在吃完温热食物之后喝些构祀茶,或者熬点构祀粥,吃点六味地黄丸和起居地黄丸。古时就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k酒,晚服祀菊地黄丸”。这既是古人对生活的总结,也表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注重。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
大寒时节,春天开始向人们走来,隐隐可以感觉到春天的气息,此时应调整好身心状态,养藏好神志。同时,在起居、运动、饮食方面也应合理安排,以适应新的时节,新的一年。
大寒是冬天最后一个节气,也是天气最为寒冷的时节,应注意防寒保暖。坚持耐寒锻炼,增强血液循环、提高人体抵抗力,防止冻疮、呼吸系统疾病以及各种老毛病复发。此外,中医认为应固护精气,滋养阳气,将精气内蕴于肾,化生气血津液,促进脏腑生理功能。
6、大寒养生预防哪些疾病
消化系统疾病
大寒季节,人体受寒冷刺机后血液中的组织胺增多,胃酸分泌旺盛,胃肠发生痉挛新收缩,机体抗病能力及适应新也随之降低,故有胃肠疾病的患者容易旧病复发。同时因天气的寒冷,人们多爱进补,常吃火锅,在大吃大喝的时候,也容易伤了脾胃。
所以此时更应注意保养脾胃,防止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生。饮食上三餐定时,不暴饮暴食;少食寒凉,勿过辛热,慎进香辣油炸肥腻食物;多进食容易消化的食物。同时要注意腹部保暖,可多做腹部按摩,必要时外敷热水袋或中要热敷包。
呼吸系统疾病
众所周知,呼吸系统是大寒季节的常见病、多发病。就敌冒而言,虽说症状轻,护理得当多可自愈,但重感冒治疗不及或不当时,同样会有发肺炎、肺心病、哮喘及慢新支气管炎等较为严重甚至危及生命的并发症。
体质虚寒者、各种慢新病患者、年老体弱者尤甚。据报道,老年人肺部感染的死亡率高达36%。故在寒冷的大寒节气要注意防寒保暖,尤其要重视对头颈部、胸腹部、腰背后和四肢等容易受寒的部位的呵护。同时要适当开展体育锻炼以增强身体抵抗力,防止呼吸系统疾病发生。
心脑血管疾病
大寒是中风、心肌梗死等疾病的发病高峰期。这是因为大寒气温低,人体受寒冷刺机后全身mao细血管收缩,血循环外周阻力加大,左心室和脑补负荷加重,引起血压升嘎超又血中纤维蛋白原增加,血液粘稠度增嘎超容易形成血栓,导致中风的发生或心肌缺血缺氧出现心肌梗死。
故在大寒切实做好心脑血管疾病的预防工作。首先要做好高血压、高血糖、高血脂、冠心病等原发病的治疗;其次要注意防寒保暖,适当加强体育锻炼以促进气血畅和;睡前可用热水或生姜、艾叶、花椒、当归等中要煮水泡脚,可起到驱寒散湿、活血通络之效。同时要注意及时发现预兆症状,如有不适当立即就近就医。
7、大寒时节话养生 大寒养生吃什么好
你好,1、大寒时节养生吃羊肉
大寒补阳当推羊肉。羊肉具有强身、补血、暖身、补肾、壮阳、生肌、健力、抵御风寒之功效,能改善中老年人身体虚弱、阳气不足、畏寒无力的症状。羊肉能补血虚,可治疗女性气血两亏、形体消瘦。羊肉也有助于润肤养颜、乌须黑发。羊肉还可促进消化液的分泌,有保护胃壁、帮助消化的功能。羊肉一般的人都可以吃。需要注意的是羊肉属大热之品,火大的人或有上火症状的人不宜食用,流感、急性肠炎病人、高血压病人忌食。
2、大寒时节养生吃海带
海带中含有大量的碘元素,而碘元素有助于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具有产热效应。因其可以加快组织细胞的氧化过程,提高人体基础代谢,并使皮肤血流加快,所以能减轻寒冷等。故冬春等寒冷季节多喝海带汤可增强抗寒力。海带的烹调方法很多,如海带炖排骨、海带烧肉、肉丝海带、海带汤、凉拌海带丝等。
3、大寒时节养生吃八宝饭
民间有大寒节气吃糯米的说法,因为糯米能够补养人体正气,吃了后会周身发热,起到御寒、养胃、滋补的作用。而糯米制作的食品,最典型的就是八宝饭。糯米蒸熟,拌以糖、猪油、桂花,倒入装有红枣、薏米、莲子、桂圆肉等果料的器具内,蒸熟后再浇上糖卤汁即成。味道甜美,是节日和待客佳品。
4、大寒时节养生吃鸡汤
到了寒冬季节,南京人的日常饮食多了炖汤和羹。大寒已是农历四九前后,传统的一九一只鸡食俗仍被不少市民家庭所推崇,南京人选择的多为老母鸡,或单炖、或添加参须、枸杞、黑木耳等合炖,寒冬里喝鸡汤真是一种享受。
炖汤不宜使用高压锅,因为营养物质在小火慢炖的过程中才能慢慢释放出来。使用高压锅尽管可以缩短煮熟肉的时间,却达不到煲汤的效果。因此,熬制鸡汤时应该选用砂锅,先开大火烧煮10分钟,后调小火慢炖。此外,在熬汤时,尽量不要揭锅盖,不然容易“跑气”影响鸡汤的滋味。
8、大寒养生要知道哪些原则
节气养生
姜羊肉汤补血驱寒
冬三月是生机潜伏、万物蛰藏的时令,此时人体的阴阳消长代谢也处于相当缓慢的时候,所以此时应该早睡晚起,不要轻易扰动阳气,凡事不要过度操劳,要使神志深藏于内,避免急躁发怒。大寒是冬季六节气之一,此时天气寒冷已极,故名大寒。大寒的养生,要着眼于“藏”。意思是说,人们在此期间要控制自己的精神活动,保持精神安静,把神藏于内不要暴露于外。这样才有利于安度冬季。对于冬季进补,医学专家都有着自己的观点:
有着许多的专家持反对态度:中国中医研究院广安门医院急诊科主任齐文升教授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现代人的体质与以前大不相同,没几个虚的,所以在秋冬进补和预防疾病时,要考虑这种体质变化。”
但也有持支持态度的:冬令进补,传承了数千年的中医进补法则,历经考验,其效果不用置疑。
中医的精华是“辨证论治”,因而大多数专家支持“认清体质,辨证进补”。
《灵枢·本神》曰:“智者之养神也,必顺四时而适寒暑,和喜怒而安居处,节阴阳而调刚柔,如是僻邪不至,长生久视”《吕氏春秋·尽数》提到:“天生阴阳寒暑燥湿,四时之化,万物之变,莫不为利,莫不为害。圣人察阴阳之宜,辩万物之利,以便生,故精神安乎形,而寿长焉”。就是说顺应自然规律并非被动的适应,而是采取积极主动的态度,首先要掌握自然界变化的规律,以其防御外邪的侵袭。古有“大寒大寒,防风御寒,早喝人参、黄芪酒,晚服杞菊地黄丸”。这是劳动人民在生活中的总结,也说明了人们对身体调养的重视,借此之节气,重笔女士调养之法。
本节气最需预防的是心脑血管病,肺气肿,慢支气管炎,早晨和傍晚尽量少出门。
注意保暖,外出时一定加穿外套,戴上口罩、帽子、围巾。
早晚室内要通风换气。室内取暖时要在地板上泼些水或凉一些湿毛巾之类以保室内湿度。要多喝白开水,补充体内水分。
老年人可在居室中坚持脸部、手部、足部的冷水浴法,以此来增加机体的抗寒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