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孙思邈的养生

孙思邈的养生

发布时间:2020-04-30 07:00:29

1、孙思邈说了几个养生办法是什么啊

药王孙思邈在西魏时代出生,相传活到141岁才仙逝,其长寿心得必有过人之处。但事实上幼时的孙思邈体弱多病,所以才因病学医,总结了唐代以前的临床经验和医学理论,编成两部医学巨著———《千金药方》和《千金翼方》。孙思邈的养生之法相信会对您有所裨益。

发常梳

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各做10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梳发”,可以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目常运

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有助于眼睛保健,纠正近视。

齿常叩

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做36下。可以通上下颚经络,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骨退化。

漱玉津

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做12圈。从现代科学角度分析,唾液含有大量酵素,能调和荷尔蒙分泌,因此可以强健肠胃。

耳常鼓

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双手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扣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腰常摆

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下,做够100下更好。可以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

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揉的范围由小到大,做36下。可以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摄谷道(即提肛)

吸气时,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30次。相传这动作是十全老人乾隆最得意的养生功法。

膝常扭

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可以强化膝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应由双腿做起。

脚常搓

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脚底集中了全身器官的反射区,经常搓脚可以强化各器官,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2、孙思邈的养生长寿方法哪几种?

根据孙思邈的《千金方》和《摄养枕中方》,从中总结出孙思邈养生长寿的13种方法,广为流传:

发常梳:将手掌互搓36下令掌心发热,然后由前额开始扫上去,经后脑扫回颈部。早晚做10次。经常做这动,可以明目袪风、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目常运: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左、上、右、下四方;再合眼,然后用力睁开眼,眼珠打圈,望向右、上、左、下四方。重复3次。搓手36下,将发热的掌心敷上眼部。强化眼睛,纠正用眼错误。

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上下排牙齿互叩,无需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做36下。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骹骨退化。

漱玉津:口微微合上,将舌头伸出牙齿外,由上面开始,向左慢慢转动;一共转12圈,然后将口水吞下去。之后再由上面开始,反方向再做一下。口微微合下,这次舌头不在牙齿外边,而在口腔里,围绕上下颚转动。左转12圈后吞口水,然后再反方向做一次。吞口水时,尽量想象将口水带到下丹田,可以强健肠胃,延年益寿。

耳常鼓:手掌掩双耳,用力向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卜一声。重复做10次。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顶住拇指,再用力弹向后脑风池穴十下,“卟卟”有声。这动作每天临睡前后做,可以增强记忆和听觉。

面常洗:搓手36下,暖手后以后上下扫面。暖手后双手同时向外圈。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

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一次,共做6次。反方面重复做6次。可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

腰常摆:身体和双手有韵律地摆动。当身体扭向左时,右手在前,左手在后,在前的右手轻轻拍打小腹,在后的左手轻轻拍打“命门”穴位。反方向重复。最少做50至100下。强化肠胃、固肾气、防止消化不良,胃痛、腰痛。

腹常揉:搓手36下,手暖后两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当自己的身体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由小至大,做36下。可帮助消化、吸收、消除腹部鼓胀。

摄谷道:吸气时提肛,即将肛门的肌肉收紧。闭气,维持数秒,直至不能忍受,然后呼气放松。无论何时都可以练习。最好是每天早晚各做20至30下。

膝常扭: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延年益寿,由双脚做起。

常散步:挺直胸膛,轻松地散步。最好心无杂念,尽情欣赏沿途景色。俗话说:“饭后走一走,活到九十九”。散步是有益的运动。

脚常搓:右手擦左脚,左手擦右脚。由脚跟向上至脚趾,再向下擦回脚跟为一下。共做36下。两手大拇指轮流擦脚心涌泉穴,共做100下。常做这动作,可以治失眠、降血压、消除头痛。

3、古代名医孙思邈,健康又长寿,他的养生秘诀是什么?

 发常梳。将双手掌互搓数次,令掌心发热,然后10指向后,由前额开始用手疏头发,经后脑至回颈部。早晚各做数次。头部有很多重要的穴位,经常做梳头动作,可以明目,防止头痛、耳鸣、白发和脱发。

 齿常叩。口微微合上,依次叩门齿、左侧臼齿、右侧臼齿,各30-50次。叩齿时,不用太用力,但牙齿互叩时须发出声响。轻轻松松慢慢叩。叩齿一面方面可锻炼自己的精神集中的能力,一方面通上下颚经络,帮助保持头脑清醒,加强肠胃吸收,防止蛀牙和牙退化。漱玉津。口微微闭合,舌头从门齿中间开始,沿左、下、右、上的方向(女士先沿右、下、左、上的方向转,不过,方向转反了也没有关系)转三圈然后舌尖点依次点下鄂、上颚和门齿缝50次(过去讲72次)目常运。第一个方法是合眼或闭眼均可,用眼珠转圈,先左、上、右、下顺时针方向转,然后眼珠逆时针转圈。

 两掌使劲把双耳掩上,用力内压,然后放手,应该有“噗”的一声重复做10下;二是双掌掩耳,将耳朵反折,双手食指勾住中指,以食指用力弹后脑风池穴10下,要噗噗有声。这动作要在每天临睡前做,可起到增强记忆和听觉的效果。一是双手互搓数十次后,用双手心上下敷脸;二是两手搓热手后,双手同时向外摩脸。经常做这个动作,可以令脸色红润有光泽,同时不会有皱纹。头常摇。双手叉腰,闭目,垂下头,缓缓向右扭动,直至恢复原位为1次,共做6次。反方向重复。这动作经常做可以令头脑灵活,防止颈椎增生。

腹常揉。搓手36下,手热后双手交叉,围绕肚脐顺时针方向揉。就好像自己的身体就是一个时钟。揉的范围要由小到大,做9-36下。这动作可以帮助消化和吸收,消除腹部鼓胀。双脚并排,膝部紧贴,人微微下蹲,双手按膝,向左右扭动,各做20下。

 这些动作可以强化膝头关节,所谓“人老腿先老,肾亏膝先软”。要延年益寿,得由双脚做起。轻松地散步的时候,最好心无杂念。

4、孙思邈有哪些养生著作?

孙思邈(581~682年),唐代著名的医家和道家,寿101岁,行医80多年,躬行实践养生之道,医术精湛,医德高尚,后人尊为“药王”。生平好学而博采众家之长,善言老庄,又好释典,著述甚多,主要有《备急千金要方》、《千金翼方》、《摄养论》、《存神练气铭》、《摄养枕中方》、《卫生歌》、《保生铭》等。

(1)养性重德、百行周备、自慎为首

孙思邈一生为医,德、术兼备,养生重在养德,提倡养性以自慎为首。《千金要方》说:“百行周备,虽绝药饵,足以遐年。德行不克,纵服玉液金丹,未能延寿,”因此,他把养性修德称为“养生之大旨”,并提出养性当以“自慎为首”,“善养性者,则治未治之病。”只有“安神、定志、无欲无求、不慕求浮桑,不患得患失”,才能达到养性的目的。

(2)食养茹淡,务求节俭

孙思邈之谓茹淡即素食淡味以养生。提倡“每学淡食”以养生。又主张饮食节俭。有“丰饶之地,人多早夭;俭啬之地,人多高寿”之说。多食肉“喜生百病”、“常须少食肉”。指出:“人学养老之道……饮食当令节俭,若食味伤多,老人肠胃皮薄,多则不消,彭亨短气,必致霍乱。”他的食养、食疗经验丰富,素为后人所推崇,多有实用价值。

(3)日常生活讲究卫生

他对日常生活起居、衣着、饮食卫生很重视。如冬睡不盖头、卧取侧身曲体、衣着俭朴、衣服常洗、平日常洗澡,务求“雅素净洁”。又讲究饭后漱口、散步、少饮酒、不食陈腐变质食物等等卫生。在《卫生歌》、《保生铭》中多有概括。

(4)注重锻炼养生之术

孙思邈的著述中气功、导引、按摩方法甚为丰富。他认为老人尤当重视锻炼,《千金翼方》说:“非但老人须知服食将息节度,极须知调身按摩,摇动肢节,导引行气。”除收集各种气功、导引、按摩方法,还自创孙真人按摩法等保健锻炼方法。

孙思邈著的《保生铭》流传甚广,今录之如下,以供读者欣赏:人若劳于形,百病不能成。饮酒忌大醉,诸疾自不生。

食了行百步,数将手摩肚。睡不苦高枕,唾涕不远顾。

寅丑日剪甲,理发须百度。饱则立小便,饥乃坐旋溺。

行坐莫当风,居处无小隙。向北大小便,一生昏幂幂。

日月固然忌,水火仍畏避。每夜洗脚卧,饱食终无益。

忍辱为上乘,谗言断亲戚。思虑最伤神,喜怒伤和息。

每去鼻中毛,常习不唾地。平明欲起时,下床先左脚。

一日免灾咎,去邪兼辟恶。但能七星步,令人长寿乐。

酸味伤于筋,辛味损正气。苦则损于心,甘则伤其志。

咸多促人寿,不得偏耽嗜。春夏任宣通,秋冬固阳事。

独卧是守真,慎静最为贵。财帛生有分,知足将为利,

强知是大患,少欲终无累。神气自然存,子道须终始。

书于壁户间,将用传君子。5.邱处机:精于养生的“神仙”

邱处机,又名丘长春,字通密,道号长春子,山东栖霞人,是著名的道教全真派创始人之一。他生于1148年,卒于1227年,死后葬于北京的白云观处顺堂。

道教中人相信经过一定的修炼,人可以返本还原,达到长生久世的境界。邱处机19岁弃家求道,独自进昆仑山的烟霞洞修炼,一年后拜全真教主王重阳为师,先后在今宝鸡西南的溪边、陇州的龙门山隐居修炼13年,道成后名声大噪。在全真派创始人王重阳七大弟子中,邱处机的影响最大。

邱处机既是道家,也是养生学家,其主要著作有《大丹直指》、《摄生消息论》等。1219年,元太祖成吉思汗命近臣刘仲禄奉诏聘请邱处机。第二年,他携弟子18人启程北行,历时4年,与成吉思汗相会。成吉思汗问长生久世之道,则告以清心寡欲为要,并大讲“敬天爱民以治国,慈俭清静以修身”的养生之术,颇为成吉思汗赏识,被封为国师,赐号“神仙”。

邱处机对养生学颇有研究。他的养生学以“清心寡欲,四时调摄”为要旨,认为人体各方面的生理、病理变化及疾病的发生,无不受自然环境、季节气候等因素的影响。要适应自然环境的变化,就必须在生活方式、思想行动、操练身体等方面与外界协调,才能达到内外环境平衡,起到维护健康、延年益寿的作用。他强调必须掌握“四时调摄,养生治病大旨”,对四季调养、精神调养、饮食调整等都作了说明。

在四季调养方面,如春季“春阳初升……天气寒暖不一,不可顿去棉衣”,夏季炎热,平居檐下,过廊、弄堂、破窗,皆不可纳凉;秋季“秋气燥……禁寒饮并穿寒湿内衣”;冬季“宜居处密室,……不可冒触寒风”。

另外,他对老年人养生有一定研究,认为“高年之人,多有宿疾”;“人年六十,心气衰弱,言多错忘,目也昏昏然”,老年人更要“法于阴阳,和于术数”,以“避风如避箭,避色如避乱,加减逐时衣,少餐申(下午3至5时)后饭”等。

5、孙思邈在养生学方面做了什么样的总结?

对于养生学,孙抄思邈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发展了唯物的养生长寿学说,形成综合性的实用科学养生体系。他的养生长寿理论和方法适合人类的需要,易于接知受和实行。孙思邈反对以服食“仙丹”来追求“长生不老”的幻想;主张通过提高精神素养,调节生活规律、改善生活环境,重视饮食忌宜,配合各种锻炼以及服食必要的药物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他的调气、按摩等许多方法对后代的气功、八段锦、延年益寿六字诀等道都有极大的影响。

6、孙思邈提出了哪些养生理论?

孙思邈非常注意按摩导引之术,提倡吐故纳新的静功和熊经鸱顾的动功相结合的锻炼方式复,劝告老年人要从事一些不致疲劳的轻体力劳动。还强调人们不要随地吐痰,不要食用不制熟、不净、有毒的食物,饮食不得过量,咀嚼要细、吞咽要缓,饭后要漱口、要散步,睡眠时不要张口、不要zd蒙头。

他提出的这些细微、具体的要求,都是符合科学道理的。他以自己超乎常人的寿命,证明了他的养生理论不是妄说,而是真诠。

7、孙思邈在养生学有哪些研究?

对于养生学,孙思邈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发展了唯物的养生长寿学说,形zd成综合性的实用科学养生体系。他的养生长寿理论和方法适合人类的需要,易于接受和实行。孙思邈反对以服食“仙丹”来追求“长生不老”的幻想;主张通过提高精神内素养,调节生活规律、改善生活环境,重视饮食忌宜,配合各种锻炼以及服食必要容的药物达到健康长寿的目的。他的调气、按摩等许多方法对后代的气功、八段锦、延年益寿六字诀等都有极大的影响。

8、孙思邈养生会所怎么样

千万不要去了,看着便宜加上离家近就团了一个,结果从头到尾就是推销,技师推销不成就叫老板接着过来推销。心情不好外加技师简直就是瞎按,弄得身心疲惫。

9、孙思邈是如何总结养生学的?

对于养生学,孙思邈进行了全面的总结,发展了唯物的养生长寿学说,形成综合性的实用百科学养生体系。他的养生长寿理论和方法适合度人类的需要,易于接受和实行。孙思邈反对以服食“仙丹”来追求“长生不老”的幻想;主张通过提高精神素养,调节生活规律、改善生活环境,重视饮食忌宜,配合内各种锻炼以及服食必要的药物达到健康长寿容的目的。他的调气、按摩等许多方法对后代的气功、八段锦、延年益寿六字诀等都有极大的影响。

与孙思邈的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