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五脏与养生

五脏与养生

发布时间:2020-04-29 12:31:44

1、中医五脏包括什么?各有什么作用?

五脏,包括肝、心、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1、肝主疏泄:指肝具有疏通、舒畅、条达以保持全身气机疏通畅达,通而不滞,散而不郁的作用。

2、心有主管血脉和推动血液循行于脉中的作用,包括主血和主脉两个方面。血就是血液。脉,即是脉管,又称经脉,为血之府,是血液运行的通道。心脏和脉管相连,形成一个密闭的系统,成为血液循环的枢纽。心脏有规律的跳动,需要三个条件:心气充沛、血液充盈、脉道通利。

3、脾主运化:运,即转运输送,化,即消化吸收。脾主运化,指脾具有将水谷化为精微,并将精微物质转输至全身各脏腑组织的功能。实际上,脾就是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和运输的功能。包括运化水谷和运化水液两个方面。

4、肺主一身之气是指肺有主持、调节全身各脏腑之气的作用,即肺通过呼吸而参与气的生成和调节气机的作用。肺主呼吸之气。肺为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场所,肺主呼吸之气是指肺通过呼吸运动,吸入自然界的清气,呼出体内的浊气,实现体内外气体交换的功能。

5、肾藏精是指肾具有贮存、封藏人身精气的作用。精的生理功能:肾中精气不仅能促进机体的生长、发育和繁殖,而且还能参与血液的生成,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

(1)五脏与养生扩展资料:

在中医时辰养生中,不同的时辰代表了不同的脏腑活跃的时间。

丑时对应肝经,子时对应胆经,酉时对应肾经,未时对应小肠经,午时对应心经,巳时对应脾经,辰时对应未经,寅时对应肺经。这就是人体内五脏六腑对应的时辰,根据这种对应,脏腑活跃的时间进行养生,就能达到更好的效果。

2、“养生”和“养身”有什么区别

养身就是保养身体、调理身体,偏重在具体的身体机能上,而且不会太具备长远性。比如说“孕妇刚生产完,要注重养身”;“某运动员受伤后做了手术,要请假养身”等等。

养生是保护生命、延年益寿。我国中医及佛学十分重视预防保健,称为养生,通过精神调养、食疗药膳、养生功法等等整体综合措施。达到体质增强、防治疾病、防止衰老,延长生命的目的。

(2)五脏与养生扩展资料: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养生的第一层面;

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广闻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修炼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参考资料:网络-养生

3、五脏养生:肝要怎么养

1)首先要早睡觉,最晚是23点
中医的子午流注中讲:肝胆在23点--3点最兴盛。意思就是说,在这个时候,肝胆经处于最兴奋的状态,肝胆应该发挥其作用--对血液进行解毒。而中医有一句话:“人卧则血归肝。”当人躺下时,各个脏腑的血液都经过肝,肝来完成解毒的任务。可是如果23点--3点,人们还在忙于工作和学习,就会使其它脏腑也处于相对兴奋状态,不能够使各个脏腑的血液及时的进入肝解毒。所以,第二天打出的血液就是没有完全解毒的,不新鲜的血液,--很脏。因此,很多熬夜的人,第二天就会脸色晦暗,没有光泽,而且还会泛出青色(肝主青色),尤其是鼻子和眼周(因为那是肝胆经循行的部位),有的人还会有头痛的现象。因此,养肝血首要的就是早睡觉,可谓:睡眠乃第一大补。

2)适当的休息

平时累了就要休息,我们的身体很敏感,“累”是身体对你发出的求救信号。“人卧则血归肝。”所以养肝最好的方式,就是每天找时间休息。平时工作很累,要有十分钟稍稍休息一下,活动活动眼睛,舒展舒展筋骨;中午小睡一下,晚上吃完饭也小小休息一下;随时调节、抓空档休息,让肝能发挥其解毒的作用,以清除疲劳的感觉。

3)清淡、青色的饮食
天然原味的绿色青菜有利于肝脏,中医讲:“肝主青色,青色如肝经。”青色的食物可以起到养肝的作用,而辛辣、刺激,大鱼大肉,油炸的食物,会增加肝的负担,人干的活多了,就会被累到,肝也是一样,也会出问题。
同时,清淡的食物也可以减少肠胃负担,增加食物中有效成分的利用率。

4) 保持良好的心情
中医讲:“肝主情志。”肝异常会影响人的情绪;反之,心情的好坏也会影响到肝。所以,保持一个良好的心情是养肝血的一个主要方面。有情绪不舒畅时,尽量能够找一个可以诉说的人,或找一种可以发泄心中郁闷的方式来疏泄这种坏的情绪,不要硬憋在心里,很容易憋出病来。据相关数据报道,癌症和一些肿瘤的患者中,无法疏泄心中郁闷的是其他人群的2-4倍。所以,老百姓常说:“万病气上来。”

4、中医五脏养生的内容简介

<

5、人身体的五脏分别在哪个季节养生

春天养肝,夏天养心,秋天养肺,冬天养肾,夏季养脾。

夏季气温高,火热之邪容易对心造成损伤,导致烦躁不安、免疫功能下降等,此时要多注重养心。

由于肺与外界相通,病邪外侵时首当其冲。尤其秋天气候干燥,易耗损阴津,进而导致干咳无痰、口鼻和皮肤干燥等症状。

很多熬夜的人第二天脸色发青、气色很差,就是肝在抗议。尤其在春季,阳气生发,春气通肝,此时更该注重休养生息,应“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即晚睡一会儿,早起一点,在公园庭院中散散步、踏踏青,都利于养肝。

肾与冬季相通应,若在冬季把肾养好,来年身体才会更强健。

脾与长夏之气相通,所以长夏养护脾胃正当时,注意不要吃得太多,七分饱即可;避免着凉,不要满身大汗后吹风;脾喜燥恶湿,可以每天泡泡脚,促进气血运行,驱除湿气。

(5)五脏与养生扩展资料:

中医推荐五脏养生最佳食物

1、养脾最好的食物:黄色食品,特别是黄豆,可以是豆浆、豆腐、豆腐干,都是上等的养脾佳品,当黄豆的蛋白质和米饭一起,就是绝佳的蛋白质。

2、养肝最好的食物:生吃绿色食品,特别是绿豆汤(把绿豆放水里煮,当水开了以后再煮7-8分钟,然后喝水,不是我们习惯的把绿豆煮烂,绿豆煮烂后会失去养肝的功效。晚上吃为好。

3、养肾最好的食物:黑色食品,特别是黑豆,黑芝麻,晚上吃为好。

4、养心最好的食物:红色食品,特别是红豆,可以是红豆豆沙包、红豆粥、红豆豆浆。早上吃好。

5、养肺最好的食物:白色食品,特别是大白萝卜,白萝卜生吃更能养肺。什么时候吃都好。

6、人体五脏六府养生时间?

据医学专家的研究证明,人体生物钟运作是有固定规律的,人体的新陈代谢活动在晚上11时至凌晨5时处于最低水准,但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大量增加,此时细胞生长和修复最为旺盛,细胞代谢峰值增高,细胞分裂速度比平时快7-8倍,因而肌肤对营养性护肤品的吸收力加强。
20:00-21:00 肌体和皮肤对外界刺激的抵抗能力降低,面部神经末梢及表情肌开始疲劳,眼周及下肢容易出现水肿。
21:00-23:00 为免疫系统(淋巴)排毒时间,此段时间应安静或听音乐。
23:00-01:00 肝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熬夜不利排毒。
01:00-03:00 胆的排毒,需在熟睡中进行,熬夜不利排毒。
03:00-05:00 肺的排毒。咳嗽患者在这段时间咳得最剧烈。因正处于肺排毒,这时不应用止咳药,以免抑制
废积物的排除。
04:00-06:00 为脊椎造血时段,必须熟睡,不宜熬夜。
05:00-07:00 大肠的排毒,有腹痛便急感,应上厕所排便。
07:00-09:00 小肠大量吸收营养的时段,应吃早餐。疗病者最好早吃,在6点半前,养生者在7点半前,不吃早餐者应改变习惯,即使拖到9、10点吃都比不吃好。
06:00-08:00 从清晨开始荷尔蒙分泌量增加,而脑垂体分泌的生长激素分泌量则明显减少,人体蛋白质合成受到抑。
08:00-12:00 肌体代谢最为旺盛,皮肤的机能和活力逐渐达到高峰,应激能力强,工作效率高。
12:00-15:00 午后肌体逐渐产生疲倦感,血液循环集中于消化系统,皮肤血液流量减少,对各种富含营养物质的护肤品吸收能力比较弱。
15:00-20:00 由于食物经过消化,微循环改善,组织含氧量升高,皮肤对营养物质的吸收能力逐步增强并达到高峰。这段时间最适宜到美容院作专业皮肤护理,还可配合健美操与健身等运动。

7、五脏养生图,看看身体的重要部位应该怎么去养吧

《黄帝内经·素问·经脉别论》中提到:“故春秋冬夏,四时阴阳,生病起于过用,此为常也”。如果不遵循五脏的“自然规律”,身体就很可能“疲劳驾驶”,引发一系列问题。下面就看看中医养生中五脏如何养生的吧。



春季肝气最旺,主导着整个人体。这个季节出生的人,由于肝气疏达,性格也往往最平和、理性。如果这个时间不护好肝,或者其他季节让它“过劳”,就可能导致肝气克伐太过,导致肝气无力升发而郁滞,进一步引起脾胃功能受损或情绪郁结等症。

春季肝气最旺,主导着整个人体。这个季节出生的人,由于肝气疏达



夏季心气最旺,是身体的主宰。《黄帝内经》认为“心主神明”,心气旺则神清气爽,因此,这个季节出生的人往往性格外向、活泼好动、交际广泛。当然,如果心火太过,则火热之邪容易导致皮肤疮疡等疾病;而过度使用,心气不支时则可能导致心气衰竭,带来心脏病等危险。



长夏时节应于脾气,以农历六月左右为主导。脾一方面主持着水谷的运化,另一方面控制着人体的肌肉四肢。如果脾被过度使用,很容易出现食欲不振、腹胀、腹泻等,而倦怠、乏力等症状,也多由脾气被湿热所困所致。



秋季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脏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伤。肺主呼吸之气,这个时候感冒、支气管哮喘、慢性支气管炎等呼吸系统疾病往往大量增加,需要格外注意呵护。
秋季为肺所主,到了秋季,肺脏最累也最容易受外邪所伤



冬三月,人体处在肾的功能影响之下。肾在人体代表着生命之气,凡生殖、发育均由肾所主。如果此时不注意给五脏“减负”,让它们跟着自然界“冬眠”,就很容易使阳气郁闭不通,引起气血阻滞,导致手足发冷、四肢疼痛,甚至心脑血管病。

中医五色养生和五脏相对

绿色养肝

常见绿色食物,有绿豆、菠菜(最养肝的菜)、西兰花、黄瓜、丝瓜、芹菜韭菜、青辣椒、茼蒿、莴笋、白菜、荠菜(有清火降压作用)、油菜、四季豆豆角、空心菜、木耳菜、绿苋菜、萝卜、茵、青菜、苦瓜(最去心火,能分泌胰岛素)以及部分水果。
常见红色食物,有红豆、红薯、胡萝卜(最保护眼睛的蔬菜,健脾、保肝)红辣椒、红枣、番茄、山楂、香椿、草莓等。

黄色益脾胃

常见黄色食物,有黄豆、牛蒡(最善清理脾胃火,可以加红白萝卜一起炖骨头汤喝)、脚板薯(最善治疗口腔溃疡的食物),薏米(性味甘淡微寒,有利水消肿、健脾去湿、舒筋除痹、清热排脓等功效,为常用的利水渗湿药)韭黄、南瓜(产生胰岛素,治疗消渴症)、苹蛋粟玉米等。

白色润肺

常见白色食品,有白豆、冬瓜、梨、白萝卜、银耳、藕、百合、茭白、米面、豆腐、花菜、竹笋、淮山、凉薯等。

黑色补肾

常见黑色食物。有黑豆、黑米、黑芝麻、黑木耳、核桃(不是黑色,但是补}肾的食物)、紫菜、海带(也是润肺食物)等。

中医养生之道 正确认识“五脏六腑”

中医学把人体内在的重要脏器分为脏和腑两大类,有关脏腑的理论称为“藏象”学说。藏,通“脏”,指藏于内的内脏;象,是征象或形象。这是说,内脏虽存
于体内,但其生理、病理方面的变化,都有征象表现在外。所以中医学的脏腑学说,是通过观察人体外部征象来研究内脏活动规律及其相互关系的学说。

脏和腑是根据内脏器官的功能不同而加以区分的。脏,包括心、肝、脾、肺、肾五个器官(五脏),主要指胸腹腔中内部组织充实的一些器官,它们的共同功能
是贮藏精气。精气是指能充养脏腑、维持生命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腑,包括胆、胃、大肠、小肠、膀胱、三焦六个器官(六腑),大多是指胸腹腔内一些中空
有腔的器官,它们具有消化食物,吸收营养、排泄糟粕的功能。除此之外,还有“奇恒之腑”,指的是在五脏六腑之外,生理功能方面不同于一般腑的一类器官,包
括脑、髓、骨、脉、女子胞等。应当指出的是,中医学里的脏腑,除了指解剖的实质脏器官,更重要的是对人体生理功能和病理变化的概括。因此虽然与现代医学里
的脏器名称大多相同,但其概念、功能却不完全一致,所以不能把两者等同起来。

心与肺

心主血,肺主气。人体脏器组织机能活动的维持,是有赖于气血循环来输送养料。血的正常运行虽然是心所主,但必须借助于肺气的推动,而积存于肺内的宗气,要灌注到心脉,才能畅达全身。

8、人体的五脏(心肝脾肺肾)怎样养生?

春养肝,夏养心,长夏养脾.秋养肺.冬养肾,养生靠自己的意力和信心.有动.有静.并食养多看黄帝内经养生之道

9、关于五脏、养生的成语

热肠知古道 沁人心脾 感人肺腑 安心乐意

热心快肠 存心道养性 心平气和 心领神悟

沉心专静气 肝胆相照 心知肚明 卧薪尝胆

白水鉴心 清耳悦心 正身清心 心弛神往

神会属心融 心平气定 臣心如水 安心定志

10、在五脏食疗养生法中,“五谷”都起了什么作用?

《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中医有五谷养五脏的说法,五种谷物指粳米、小豆、麦、大豆、黄黍等五种谷类。其实五谷也是古代主要粮食的统称,具有补益五脏的功能。



黄黄的小米是五谷之首,对补益脾胃有很好的作用。熬一锅小米粥,取上层的米油吃,这是小米粥的精华所在,脾胃虚弱的人可长期吃。像做月子也会煮小米粥来喝,营养价值极高。

薏苡仁,也称薏米。中医认为,薏米有健脾除湿的功效。据现代药理研究,薏苡仁煎剂对癌细胞的增殖有抑制作用。薏苡仁酯的药理实验证明,有抑制艾氏腹水癌细胞的作用。可以说,薏苡仁可用以治疗多种恶性肿瘤,尤其适宜肠、胃、肾、肺、子宫等部位的癌症病人服食。

玉米中含有很多量的赖氨酸,而赖氨酸对治疗癌症有显著的效果。玉米中又含有大量的植物纤维素,它能刺激肠壁蠕动,加速大便排泄,使大便中的致癌物质及时排除,减少直肠癌的发生。我国长寿之乡——广西巴马县的老人,长期食用玉米,有防治癌症的作用。非洲及意大利、西班牙等国癌症的发病率比其他国家低,原来他们也都以玉米为主食。

大米具有滋阴润肺的作用,也兼有养胃功效。有肺热、咳嗽等症状时,可以喝一些大米熬煮的米汤。

糙米最大的特点就是含有胚芽,其中维生素和纤维素的含量都很高,常吃能够起到降低脂肪和胆固醇的作用,糙米中含锌也很多,能够改善皮肤粗糙的情况

小麦具备了四季的精华,因此被称为“五谷之贵”。中医认为它能养心安神、除烦去燥。取带皮的全小麦熬粥,有助消除烦躁情绪;女性的更年期综合征、自汗盗汗时,可以到中药店买一些浮小麦熬水服用。

与五脏与养生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