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如何科学合理的进行养生保健
保持心情舒畅平和不易怒;
饮食清淡为主,尽量不吃垃圾食品及含食品添加剂太多的食物;
作息时间合理安排;
培养修身养性的良好业余爱好;
做对得起自己良心的事。
2、伪科学养生
与中国所有的传统文化一样,养生也没有一个明确而清晰的概念,它的语义是模糊的,内容是博杂的,范围又是极广的,用一句最老套的拍马屁的话说,就是“博大精深”,或者“源远流长”。养生的主要目的就是要让人尽量活的时间长一点,而且要不累,要轻松自如,不知不觉会有些成仙的感觉,那样就是养生了。而事实上,只要稍用理性的态度去分析一下传统的养生理论,其实什么都不是,它不是系统的科学理论,因为它根本没有科学理论。也不是真实的治病方法,因为它并不能真的治病。它也不是营养学,不能靠这个来平衡营养。它也不是运动学,不能强壮体魄。更不是生物学,不具备基本的现代生物学知识。虽然常常冒充哲学,却又根本与哲学搭不上边。可奇怪的是,养生似乎又包含了以上的所有内容,它是一个非常能装的杂货筐,什么货都能找出来一点:你似乎确可以从中看到医学、营养学、运动学、生物学、甚至哲学,每一样都说的有模有样,似乎很讲究。再细一看,里面还摆满了阴阳八卦,气血循环;金木水火,青黑玄黄;奇经八脉,大小周天;为的是让大家全能阴阳滋润,神功护体,潇洒飘逸,得道成仙。凡你想要得到的东西,养生全可以满足你的要求。
就冲这一点,养生就很让人担心。其实也没什么,根据科学的态度来看,养生就是一门典型的伪科学,因为它符合了伪科学的一切要素。
正宗的科学起源很早,在有文字记录以前就有,那时人们发现了月落乌升雨雪冰雹之类的自然事件在有规律的重复出现时,就开始摸索着总结自然规律了。有了规律就好办事,因为大自然基本上是按规律办事的,人们就可以根据规律来对自然作一些预测,最简单的预测是:明天太阳依旧会升起。
这些预测会进一步检验规律的可靠性,一来二去的,人们就掌握了一些自然规律,并利用它来改善自身的环境。
从中可以大致看出科学的重要特征:一,它揭示的是某种规律,是客观存在的东西,而决不是信口胡喷。二,根据科学的规律,可以作出一些科学的预测。三,科学的规律需要接受事实的检验。至于科学的主要目的是不是造福人类,那就是各说各理的事情,这里不予讨论。
与科学对应的是迷信。迷信的最大特点是不需要检验。他说什么你就听什么,不许怀疑,不许提问,只管相信并且照着做就行了。大师说有黄脚大仙,你不许要他去抓一只黄脚大仙来照张相,或是做成标本。你只有盲目的相信,这样才能算得上是“善男信女”,所谓“信则有,不信则无”,然后再加一句“心诚则灵”。如果你所祈求的东西没能实现,那只好自己淌眼泪,谁让你心不诚来着。至于如何才是心诚,没有人告诉你。因为那根本是没谱的事情。
而科学不需要“善男信女”,相反,科学需要的是一批有怀疑精神和反叛气质的人来有力的推动科学的进步。每一次颠覆对科学来说都是一次飞跃。
迷信有时也支一本正经的提出一套理论来,比如流行一时的邵伟华风水算命理论,一条条讲的有鼻子有眼,但每一条都没有科学的依据或是事实的根据,所以总体而言,整个理论就是一堆废话。蹲在街头替人算命的那些大师们也都有着自己的教材,这些人的内心其实也很苦,他们在一本正经的算别人的命的同时,却控制不住自己的命运。
当然,养生还算不上是迷信,虽然曾经一度有大量迷信的内容夹杂在养生技法里面,比如练天眼之类的神奇功法,现在已没有多少人信了。主要的原因就是现在注重养生的人,多多少少也有点知识,太不靠谱的事情,也不容易打动这些人。所以养生在努力的和迷信划清界线。
3、什么是科学养生
4、裕道树养生体系有没科学依据?
裕道树合“以道驭术”之意,“道”为本,“裕”为物质与精神财富的富裕,“树”代表生机与活力,意思就是通过遵循自然规律,以道驭术,养成犹如参天大树一般的健康人生
5、医生说的养生先养头,老了不发愁的科学依据是什么?
头部是我们人体比较重要的部位,全身的经络都源于头部,中医认为是五脏之血。那么医生说的养生先养头,老了不发愁的科学依据是因为头部是最重要的,而且只要头部出了问题,整个人都是比较不好的,头部的按摩也可以缓解肢体劳累。和高血压等问题。
总的来说,坚持对头部进行按摩,可使督脉、磅胰经等循行于头部的经给气血通畅.活跃大脑的血液循环,增加大脑的供血量,促进神经系统的兴奋、 同时头皮也是我们人体的一个小宇宙,有我们身体内脏的投影区,通过头疗可改善头部血液供应,疏通经络,防止面容衰老,所以,头疗一定要经常做!起到清脑提神、强身健体、乌秀发、改善面色的作用。
头部有四条主要经络,分别为督脉、膀胱经、胆经、三焦经,这四条经络分别对应着大脑、脾肾、肝脏、心脏。此外头部分布了包括经外奇穴间接调理着全身的人体器官,不但对失眠,头疼有非常好的效果,更关键的是预防脑部疾病:脑中风,脑梗,脑血栓,脑出血等等、特定穴和反射区等近200个穴位,这些穴点和穴区完成了头部与周身的脏腑器官的联系;
所以,当头皮不健康的时候,就会出现头疼,头晕,头皮痛,脱发,面部衰老等症状! 同时头皮也是我们人体的一个小宇宙,有我们身体内脏的投影区,这些穴点和穴区完成了头部与周身的脏腑器官的联系;我们在头部进行这四条经络和近200个穴位的疏通。
因此老人说的话都是比较有学问的,平时多按摩一下头部,对心血是有很大的好处的,所以养生先养头,老了不发愁的俗语是比较有学问的。
6、科学养生方法。
十条科学养生法科学养生第一条: 早晨起床第一件事就是喝凉开水。这就是中医说的:“晨起胃气最弱。故尔饮凉水以激胃气。此为养生第一。”。也就是说,人刚睡醒的时候胃气最弱,还不能吃东西;只能喝凉开水去刺激胃肠道,使得下丘脑产生饥饿感。然后再去撒尿、洗脸、锻炼身体、吃早饭。刚开始喝凉开水的时候,不要一次喝得很多;要从几百毫升开始,慢慢增加水量。早晨锻炼身体不要过份用力,否则一天没力气。早饭必需吃,但是不要吃得太多。建议吃营养丰富的高蛋白健康早餐。省时方便有营养。 现代医学发现,人类的新陈代谢率在凌晨四时左右是最低的。心跳次数很少,呼吸次数很少,消化液分泌也很少。因此早晨起床,确实不能吃难于消化的食物。但是人类早晨必需吃东西,否则不能补充上午的能量,而且容易发生胆结石。那么怎样才能快速让胃肠道工作呢?喝水!因为水是最容易被胃肠道吸收的。为什么要喝凉开水呢?要刺激胃肠道蠕动,使得下丘脑产生饥饿感。临床证明,许多胃病患者,都是因为早晨起床就吃食物而造成的。
有人说,你让小孩子喝凉开水,小孩子岂不拉稀?你让有胃病的人喝凉开水,胃病人岂不胃疼?你让来月经的妇人喝凉开水,妇人岂不腹疼?是的,可能如此。因此要慢慢来,要逐渐培养这个习惯。 但是有许多人早晨一睁眼就吃早餐,甚至在床上吃饭;这是享福吗?不是。也有些人早晨一睁眼就喝茶、喝饮料、甚至喝酒;这是享福吗?不是。还有些人早晨一睁眼就撒尿、洗脸、锻炼身体,这是享福吗?不是。这都是违反了人生规律。 科学养生第二条: 午饭了,你首先要喝猪蹄熬的保元汤,然后吃粗粮,以及小菜。这就是中医说的:“午时喝保元汤勿食肉。进补而避肉毒。又进粗食小菜以裹肠毒。谓之七分饱。此为养生第二。”。 肉汤可以分别是牛筋汤、猪蹄汤、羊蹄汤、肉皮汤、鲫鱼汤、牛肉汤、排骨汤、鸡汤。粗粮可以分别是玉米、小米、荞麦、大麦、豆类、红薯、芋头等。小菜可以分别是土豆、柿子茭、萝卜、茄子、冬瓜等。
在这里,我们不得不佩服历史上著名的中医刘纯的主张。你看,他让你吃肉,又说吃肉块容易中毒,而让你喝肉汤。你看,他怕你喝肉汤没有粪便,没有粪便也会中毒;又让你吃粗粮小菜去排大便。因此,这种饮食方法受到了世界上千百万人的推崇。 科学养生第三条: 午饭之后要散步半小时,然后午睡。这就是中医养生法说的:“饭后小憩。以养精神。此为养生第三。”。午睡是非常重要的,因为午饭是一天之内的最重要的补充营养的时机。而午睡的时候,就减少了其它部位的血液供应;使得胃肠道得到充足的血液供应,去充分吸收食物。但是午睡时间不要太长,有一个小时就可以了。 科学养生第四条: 午睡之后要喝果汁,这是补充维生素的时候。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小憩之后喝果汁。以滋血脉。此为养生第四。”。不要图省事买果汁喝,要自己动手压榨水果。最安全好喝的水果汁,是梨和苹果等量压榨而成。为什么要喝果汁呢?要补充大量的维生素!那么吃水果岂不是更好吗?是的,如果你每天能够吃3——5斤水果,那么当然可以。 科学养生第五条: 下午要做健身。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申时。动而汗出。喊叫为乐。此为养生第五。”。每天下午大约16点的时候,是人体新陈代谢率最高的时候,此时锻炼身体不容易受伤。有些人认为活动身体,就叫锻炼身体。错了!不管你采取什么方式锻炼身体,必需全身出汗,必需大声喊叫,只有这样才能强身健体。
因为一个人:“老在腿上,死在嘴上。”因此老年人的腿脚锻炼最重要,而腿脚的锻炼要以足弓为主。锻炼足弓的方法是蹦跳,其中做跳绳运动最安全。当然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健身方法,只要坚持都很好。有人说,每天忙极了;哪有时间做健身。告诉你,抽出半个小时就行了。 现在有人愿意练气功、练武术、练健美都很好。但是千万别当哑巴,只有这样才能让清气上升,浊气下降。 科学养生第六条: 不要吃晚饭。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过午不食。去肥气而养胃气。此为养生第六。”。人不能一天到晚吃得很饱,这样容易生病;因此中医和佛家都有:“过午不食。”的教诲。过午就是过了13点。也正因为如此,我们中国人的传统是不吃晚饭的。事实证明,不吃晚饭不会影响人的健康。反而因为诱发强烈的饥饿感而不容易生病。当然喝一碗保元汤,或者喝一碗粥、或者吃点儿水果也可以。现代人总爱闹病,可能就是因为吃了很饱的晚饭撑的。 什么叫去肥气?俗话说:“马不吃夜草不肥。”。同样的道理,人不吃晚饭也不会肥胖。目前大多数人群太肥胖,据说,在美国大约有60%的人群是胖子;然而美国人的饭量并不大。这是为什么呢?这是因为美国人爱吃晚饭和夜宵。为什么吃晚饭和夜宵会肥胖呢?因为人在夜里睡觉不消耗热量,因此吃进去大量的热量就会转化为脂肪。这些脂肪存积在肾囊里,那么肚子就丰满了,然后肚子就越来越大了。当然这些脂肪也分布在身体各个部位,诸如:皮下、血液、心肌、肝赃等,这造成了人体功能的减退。 那么什么叫养胃气呢?人不吃晚饭就会饿,其效果与喝开胃汤同功。因此不吃晚饭不吃亏,因为等于你喝了免费的开胃汤。谁如此好心眼,让你喝免费的开胃汤?这就是大自然看见你不吃晚饭,而赏赐给你的。你不感到快乐吗?紧接着,你饿一会儿就不饿了,你开始自己吃自己了。大肥膘慢慢地消失了,你慢慢地苗条了。别人很惊奇,问你吃了什么减肥药?你说,天机不可泄漏。 现在有些人下班回家,扯开肚皮大吃特吃晚饭。美其名曰:“补充营养。”。其实不然,这叫找病。因为不保持饥饿感,不得病得什么? 一个人不可吃的太多。七分饱的概念,不仅是每顿饭七分饱,而且整天都是七分饱。然而我们吃的太多,我们总是担心自己饿着,总是担心孩子饿着,总是担心老人饿着,总是担心病人饿着;我们总是问人家吃饱了没有。然而我们好心办了坏事,因为我们把自己和别人撑出病来;而且浑然不知。
我们中国人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吃起了晚饭和夜宵。怪哉!要知道,不吃晚饭,不会把人饿死。但是晚饭吃得多,会把人撑死。这是最基本的养生常识。尤其是小孩子,如果晚饭吃得很饱,那么极易发热。即便是年青人,如果晚饭吃得很饱,那么极易做恶梦而损害大脑。况且老年人,如果晚饭吃得很饱,那么极易发生猝死。
吃晚饭和夜宵的坏习惯,造成了中国食品的紧张。一边是农民大量地生产粮食,牧民大量地生产牲畜,果农大量地生产水果,渔民大量地捕捞鱼虾;一边是汽车、火车不停地运输;而另一边呢,是十三亿个无底洞。然而这一切生产运输,都可以减半。因为人类不必吃晚饭。
因此如果不遵守这一条规律,那么就谈不上养生之道。 科学养生第七条: 睡觉之前要烫脚。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临睡烫脚。温经络以升清气。清气升而不死。此为养生第七。”。一个人,尤其是老年人,容易在睡梦中猝死。其原因有血粘度增高,心律纹乱、呼吸暂停等各种推测;但是往往防不胜防。但是中医强调睡前烫脚,刺激足部的穴位,利用经络的作用是可以预防的。烫脚的水应当是滚开的,先用开水熏脚,然后用热水泡脚;水变温之后再把脚擦干。 科学养生第八条: 一个人必需有宗教信仰。怪哉!养生之道与宗教有什么关系? “信佛而通达。通达而知足。知足而不恼。不恼而常乐。常乐而不病。故佛乃上工。此为养生第八。”
原来宗教信仰能够使人快乐;宗教领袖是人类高明的医生。这是真的吗?这是真的!我们随便翻开任何一种宗教的教义,都是人生的百科全书。其内容涉及到自然、人类、青年、老人、生命、爱情、仁慈、行善、自制、愤怒、憎恨、罪恶、道德、幸福、快乐、心灵、真理、工作、命运、苦难、统治、法律、忏悔、思考、服从、引导、奉献、信仰、报答、拯救、死亡、祈祷、责任、义务、友谊、财富、理想、心灵、真理、休息、骄傲、谦虚、嫉妒、沉默、名誉、帮助、宽厚、诚信、勇敢、教育、学问、才能、智慧、愚蠢、家庭、婚姻、正义、战争、和平等各个方面的知识。而这些知识不是老师能够告诉我们的,也不是随便一本书能够告诉我们的。你只有读了宗教的教义,才感觉人生原来如此,你才能成为一个精神贵族。因此你醒来睁开眼,就会庆幸自己还活着。因此该吃饭了,你会能庆幸自己能够吃上饭;但是要慢慢吃。因此该睡觉了,你会庆幸自己平安渡过一天。
这种发自内心的快乐,与看滑稽戏不同,与听相声不同,与听笑话不同。因为这些节目只是让你一时快乐,过一会儿该烦恼还是烦恼。因此宗教不是精神鸦片,而是人的精神支柱。没有宗教信仰的人极易发生精神抑郁症,也极易被疾病吓倒;只有信仰宗教才能保持正常的心理状态。
因此你要想长命百岁,就必需克服气恼的坏毛病而快乐。找谁快乐?去请教宗教人士。世界上的宗教团体很多,比较大的宗教团体是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 科学养生第九条: 性功能正常的人,每个月一次就可以了。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独睡而养精气。精气足而长寿。房事每月一次足矣。此为养生第九。”。 动物的性是有季节性的,但是人的性是随意的。由于每次性都消耗了巨大的体能,因此造成了人类的疾病增多。 新婚不如远别,一个月性一次才有新鲜感。性应当选择女方月经后的一周之内,这是避孕的安全期。 科学养生第十条: 每个月要清肠一次。这就是中医养生说的:“人欲长生。肠欲常清。逢月圆而清肠。泻污浊而去毒。此为养生第十。” 结肠是人的垃圾桶。每个人每天都揣着一个垃圾桶去学习、工作、甚至性交也揣着它。一个人每天排泄粪便,并不能干净彻底地清除粪便。这是因为结肠的袋状结构,就像一串糖葫芦一样,虽然能够阻止粪便的自由排泻,但是也造成了粪便与肠壁的粘连,而如此就造成了自体中毒和静脉血液回流不畅的现像。因此一个人每月应当选择一天清肠。届时可以喝20%的20—50克甘露醇溶液;也可以用开水沏5—20克番泻叶喝。 上述就是从明朝以来,中国流行的养生十条;顺口溜记下来就是: 凉水肉汤吃粗粮,小睡果汁健身房;过午不食去烫脚,念经夫妻要清肠。
有人说,每个人有每个人的生活习惯,不能强求一致。是的,我们应当强调个性。但是无论你怎样强调个性,都跑不出这十条。如果你偏离了这个十条范围,那么你就会有麻烦。因此这个养生方法只是十个条框,而不能规定具体剂量。
7、养生的定义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百、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保养,度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养生的第一层面;
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广闻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修炼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养,是指通版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权。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佛学、道学、儒学等等。
8、科学养生的方法有哪些?
“老”是人生的客观规律,不能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历代的皇帝,曾经都想觅“长生不老”之药,但都未成功,我认为使生命延长是可以的,但要永远不老是不可能的,因为人的生长发育有其自然的规律,从呱呱落地开始即循着这条轨道前进,即幼→少→壮→老→病→死。
什么叫“老”?“老”的象征有哪些?可概括为以下几方面:头发变白,牙齿动摇脱落,耳目不聪明,记忆力衰退,饮食乏味、食欲衰退、消化不良,腰酸背痛,足膝活动不利,四肢无力或失眠或神倦多睡等等。
但“老”的过程并不一致,有老而不衰,有未老先衰,此中即有一个保养身体的问题,即所谓养生之道。保养好可以推迟老的来临,延迟衰的过程,就可延年益寿。我国的社会制度,要求老人们要活得老、活得好、活得健康、活得愉快,我国有敬老节,对老人有尊敬优待的制度,这都是希望老人们能延年益寿。
有人认为要保养好身体,就是少做事,多休息,吃得好,多睡觉,这不全面。有人认为要向活得老的人去取经,老人们的经验确实很多,如吃粥、独宿、濯足、多吃素菜、多活动、清晨户外体育锻炼、饭后三百步、日行万步等等,有的向玉佛寺真禅法师请教养身之道,归纳为节饮食、慎风寒、早起早睡、锻炼身体、时刻保持乐观豁达,这些都是经验之谈,值得借鉴。(1)注意衣、食、住、行
①衣
衣的目的是衣以遮体、衣以保暖、衣以美观。但是老人的衣着,宜宽松些,宜柔软些,这样可使气血流畅,冬日衣服要轻而暖,活动方便,贴身的衣服以棉织品为宜,因为化纤衣服既闷气,又会引起有些老人的皮肤过敏。
衣服的颜色,老人不一定要穿蓝、黑等深色的,随着季节的变牝,也可采用色彩美观些,穿淡色的衣服可以显得精神些,夏日颜色宜淡。
②食
饮食是人们维持营养的重要途径,老人们的饮食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a.食不过细。粗细都要吃,但不宜过细,如不吃粗纤维的食物,久而久之,肠胃机能衰退,大便秘结,反增烦恼,当然消化不良的老人,或经常大便稀溏者,则按病情而处理。
b.食不过硬。老人胃粘膜较薄,随着年龄的增长而萎缩倾向也逐渐增长,因此消化能力差,而且泌酸功能也下降,老人的牙齿渐渐脱落损坏,咀嚼不充分,更增加了胃粘膜的负担,因此坚硬的食物宜少食或不食,如油炸过硬的、未烧透的食物均须注意勿食。
c.吃得清淡。过分油腻之物(膏粱厚味)脂肪过多会促使血管硬化早,沉淀于血管壁,胆固醇高易患冠心病,少吃高热量食物,如巧克力对消耗体力大的人可以增加热量,老年人多食反而影响正常饮食的摄入。
食后易饱胀的老人,牛奶、豆浆宜少吃,食后更易胀气,还有各种豆类食物,均能闭气,亦不宜多吃。
d.不偏食。应该“样样吃”、“样样少吃”,使吸收营养普遍些,消化容易些,非经医师指导,勿道听途说,过分忌口,不能吃这,不能吃那,对吸收营养有碍。对喜爱吃的东西亦不能多吃,不食之过饱,若要老人身体健,饮食粗淡八分饱即可。
e.慎烟酒。烟少吸为好,不吸最好,尤其是对有气管炎、慢支的老人以戒烟为好。老人不要饮高粱白酒,黄酒少量可以祛寒胜湿,活血开胃,但亦不宜多饮,酒是欢伯,亦是愁叔,借酒浇愁愁更愁,无济于事,嗜酒有害,因为酒精中毒,伤及肝脏及神经系统。
f.不滥吃补药。虚则补之,而且要根据各人的虚之所在而填补之,有病应该治病,不能均以一“虚”字概括之,滥吃补药,反受其害,误补致病的例子,临床上并不少见。补能治病,亦能致病,应该用之恰当,虚虚实实,均非所宜,应请医生指导。
③住
居住条件不能求一律,但老人的居住房屋能够朝南、向阳、通风、干燥最好,有人主张老人要独宿,这并不是要求单独一人住一屋,而是晚上睡觉一人一被即可,但亦包括老人宜清心寡欲。
老人与子女同住,可享天伦之乐,有其优点,因为老人最怕孤独。但是儿孙绕膝,人口众多者,则未免烦杂,亦不相宜。
④行
老人能经常散步,饭后百步,至于每日万步则须视具体情况而定。生命在于运动,但老人应该视自己体力而行,适可而止。经常活动,步履稳健,常思考,脑力衰退较慢。老人如不活动,可使组织器官衰退,工作能力低下,抵抗力反而差。但运动锻炼不可过度,《内经》中即有“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行伤筋,久立伤骨”之记载。冬天户外活动不宜太早,免受风寒,必待日出后才可出门。
衣、食、住、行是我们生活中的四件大事,老人们如果在日常生活中重视,处理得当,对延年益寿很有帮助。但是除了日常生活有规律之外,尚须注意老人们的情绪,因为调养精神情志,亦是养生的重要方面。精神上的愤怒、恐惧会引起植物神经系统机能的变化,血管收缩,血压上升,血中胆固醇升高,免疫功能低下。过去曾有一位医学家讲过:“一切顽固、沉重和忧悒、焦虑,是给各种疾病大开方便之门。”古人亦云:“笑一笑,少一少”,说明影响人的寿命的主要因素之一是不好的情绪,恶劣的心境。(2)养生要做到5个“要”
①要心情舒畅
提倡三乐,即知足常乐,助人为乐,自寻快乐。有位国外医学家说过:“健康的身体加上不好的记忆会使我们活得更快乐。”我的理解是不好的记忆是忘记忧愁和痛苦。“把快乐的香水喷洒到别人身上时总有几滴溅在自己身上。”这又说明给人快乐,自己也会高兴。美国密西根大学的一项研究报告认为:“孤独会使健康受到损害。”现实生活中老人是最怕孤独。
知足常乐,并不是说只满足现状,而是要承认现实,才能消除不必要的忧虑。有人说知足就是停滞不前,这种认识是片面的。我认为争取进步与牢骚满腹是两种世界观的表现,开朗乐观是健身的要素。
老人在老少两辈的矛盾中,应该明确承认两代人间的鸿沟是客观存在的,如果孩子对你不尊敬,也要责之于自己从小宠惯。婆媳之间的矛盾要看在儿子面上,不要逼儿子两面夹攻,妨碍了他的事业,一般婆婆总认为自己的女儿比媳妇好,但是不想一想自己的女儿在做人家的媳妇,而自己的媳妇正是人家的女儿。要做到难得糊涂,不痴不聋不做阿家翁。
助人为乐,有力量帮助别人,自己也会感到快乐。给人快乐,自己也会感到高兴。如医生治好了病,病人很高兴,医生会更高兴。
自寻快乐,快乐要自己去寻找,而不是自己去找麻烦。凡是自己认为好的就去做,从中寻找愉快,也可说是“乐在其中”,各人兴趣不同,不必专门去学别人。
②要胸怀宽广
气量大一点,烦恼少一点。心情宜开不宜结,非原则性问题不计较。大人不计小人过,不斤斤于一时一事之得失。吃一堑长一智,吸取教训。有时间走出门去旅游一下,开阔视野,到大自然中去开敞胸怀,望长空,见大海,望高山,见流水,都会使人心胸宽广。
③要有信心
不自卑,不自大,有一分力量发一分光。不倚老卖老,不要抱住老经验,不做九斤老太,而要吸收新事物,对自己要有信心,相信自己是能做好工作的。一个人在一生中必有一个黄金时代,不为失去了黄金时代而惋惜,而是争取能获得第二个青春,有信心充实自己当前的状况。
④要自病自得知
林则徐性情暴躁,他在壁上悬挂着“制怒”两字,自己制约自己。有很多人把自己的缺点写在本子上,把克服缺点的方法放在书桌上作为座右铭。
身体有病也要自己注意,如老人患冠心病的很多,不必为患病而担心,而要积极治疗,合理饮食,适当活动,劳逸结合,充分睡眠。如果知道自己患了溃疡病,那必须食不过多,食不过饱,保暖,节劳,心情舒畅。
⑤要正确对待名利
努力工作的动力不是名与利,有了名,不恋名,要虚心。自己不努力,却羡慕别人有名有利,作为鼓励自己努力则可,切勿由羡生妒,由羡生怨,切勿不择手段去抓名贪利。“名利皆空”是佛家的思想,其实是不切实际的,如果不择手段去争名夺利,得不到空悲切,得到了也不光彩。
(3)老人要做到五个“不要”
①不要大喜过度——喜伤心。
②不要怒发冲冠——怒伤肝。
③不要郁郁寡欢——忧伤脾。
④不要消极悲观——悲伤肺。
⑤不要逞强好胜——要自量力。
由于社会的发展,人们卫生知识的提高,生活水平的提高,目前人们平均寿命相应提高,老人越来越多,我们上海市1990年统计60岁以上的老人已占14%,70岁以上的老人已有55万,百岁以上99人,我们长宁区百岁的也有6位,上海市已为老龄化城市,所谓人过七十古来稀,而今活到八十不稀奇。如果大家都能注意养生之道,那么我希望大家都能向百岁进军。
9、现在的养生到底科不科学,打个比方现在都提倡低盐按照科学每天一个人
其实主要还是习惯问题吧,之前吃盐吃得厉害百的话一下子突然减到度每天6克确实会觉得没味道,建议一点一点慢慢减下来,对盐味问的敏感程度会上升,感觉就没那么糟了。答科学的养生方式确实与人们的生活习惯存在矛盾,但《中国居民膳版食指南》本身是没有问题的,只能说现在人们的权生活习惯不够健康,我们应该努力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