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胃虚弱的人该如何养生?
脾胃虚寒是症结,根本原因还是由于你自身阳气不来足所致。
脾胃虚寒者无论夏天冬天,经常性会出现着凉、腹泻的症状,且便不成形(便稀)。
建议你多吃一些发热的食物及补中气的食物。不是辣椒、辛辣之物。
可以常喝一些姜汤(姜丝和少许萝卜丝、海菜)进行调理。这是在日常饮食上的养自护,另外还要注意胃、肚子的外部保暖。
以上只是后期护理,以下是根治方法。
找一个中医号号脉,如果你有上面提到的症结zd,就告诉他。调理脾胃的、补阳气的中药,开十副喝。每一副药熬两大碗,两碗的药效是不同的,所以要混在一起。
2、如何进行中医脾胃养生
可以进行食疗,应用中医药膳,中医认为“药食同源”,如果:
1.脾胃虚弱,容易腹泻的,推荐杨梅烧酒,薯蓣(山药)粥,山药红枣copy糕等
2.便秘,推荐槐花猪肠汤,桃仁炖墨鱼,松子仁粥,芝麻枣糕等
3.慢性胃炎,可以吃薯蓣粥,猪肚白术粥,鲫zd鱼莼菜羹,蒸鲥鱼等,忌辣,忌酒,忌刺激性食物
4.溃疡,可以吃大麦汤,猪肚白术汤,姜橘椒鱼羹,藕米糕,葵菜羹等,忌竹笋,忌烟酒,忌刺激性食物,忌油炸、煎烤、腌制食物
3、脾胃的养生要怎样饮食保健?
饮食调养知对脾胃的养生保健最为重要,在日常生活中,饮食营养成分的均衡,食物品种的丰富多样,进餐的定时定量有利于脾胃的保养。饮食失宜是造成脾胃损伤的主要原因,中医称为“饮食所伤”。饮食所伤包括三个方面:一是饮食不节,道包括饥饱失常和饮食专规律失常;二是饮食偏嗜,包括饮食有偏、寒热失宜、过食肥甘厚味、饮食五味偏嗜及嗜酒无度等;三是饮食不洁。所属以,要防止暴饮暴食、过饥过饱、进餐不定时、偏食偏嗜、吸烟酗酒、饮食不讲卫生等不良习惯。
4、人体脾胃的养生有哪些保健运动?
运动锻炼对脾胃的养生保健来尤为重要。很少或完全不参加劳动或体育锻炼,源会使脾胃的消化功能下降,进而引起机体整体功能的衰退,所以,适量百的运动锻炼是促进脾胃功能最好的养生保健方法。
运动锻炼体育运动对脾胃的养生保度健可包括各种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登山、游泳等等,中年人可根据自己知的体质状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对脾胃的养生保健很有道益处。
5、养生为什么要从养脾胃开始
中医里有一句话,“养脾胃就是养元气,养元气就是养生命”,脾胃健康是决定人寿命长短的重要因素。
脾负责统筹人抄的气血,供养心脏。一旦脾出了问题,不能益气生血,就会导致人的心血失调,引发心脏疾病。
脾胃不好容易气血不足,进而影响百到肝,肝开窍于目,所以眼睛容易疲劳,看不清东西。
脾胃度虚最先影响肺。肺像个“宰相”,专门辅佐心脏这个“君主”。然而,肺气的盛衰,取决于脾胃的强弱。脾胃虚的人往往会问导致肺气虚,容易患感冒和其他呼吸系统疾病。
脾胃虚弱会导致人的肾气不足,常常表现为耳鸣甚至耳聋。肾的精气强弱,还和人的脾胃是否健康,能否提供充足的营养滋答养肾脏有关。
所以养生要从养脾胃开始。
6、脾胃应该怎么保健?
要保持良好情绪
不良情绪对胃肠功能有明显的影响,可引发食欲下降、腹部胀满、嗳气、消化不良的症状出现,而良好的情绪有益于胃肠系统的正常活动。因此,中老年人要知足常乐,心胸开阔,处事达观,始终保持稳定平和、轻松快乐的情绪。
饮食调摄是保养脾胃的关键
在日常生活中要做到进食有时、饮食有节、食物寒温适中和多样化等。中老年人一般以每日三餐为宜,每餐以吃七八成饱为原则,切忌暴饮暴食,特别是晚餐不宜吃得过多,也不宜吃得太晚,吃些面条、稀饭、包子等易消化的食物最适宜。以免食物滞留肠胃,增加消化系统的负担,造成恶性循环,使肠胃功能更加紊乱。食物的烹调制作,要以软、烂、稀为原则,如肉类切成肉糜,蛋类做成松花蒸蛋,蔬菜也可切成碎末。食物要煮烂煮透,使其松软适口,便于食用。要常吃蔬菜和水果,以满足机体需求,保持大便通畅。要少吃有刺激性和难以消化的食物,如酸辣、油炸、干硬和粘性大的食物等,生冷食物也要尽量少吃,进食时做到细嚼慢咽。
要坚持参加适当的体育活动
如慢跑、散步、打太极拳,做柔软体操和气功等。适当的体育锻炼能增加人体的胃肠功能,使胃肠蠕动加强,消化液分泌增加,促进食物的消化和营养成分的吸收,并能改善胃肠道本身的血液循环,促进其新陈代谢,推迟消化系统的老化。晚间睡觉之前,躺在床上用两手按摩上下腹部,来回往复40~50遍,可以助脾运,去积滞,通秽气,对脾胃有良好的保健作用,与运动健脾有异曲同工之妙。
7、脾胃怎么养好
脾胃养生之道
中医所讲的脾,并不是西医解剖学中的脾脏,而是概括了胃、小肠、大肠等器官的综合功能(其余的心、肝、肺、肾四脏,也都不是西医解剖学所说的心脏、肝脏、肺脏、肾脏,而是指中医学中的心火系统、肝木系统、肺金系统、肾水系统)。
脾在五行中属土,是人体气血的“生产工厂”,生理功能为“主运化”,就是将食物消化成为营养物质(也就是气血),并将其运送到全身各处。
历代医家均非常重视脾胃的养生作用。《黄帝内经》指出:“脾为后天之本,主运化,生气血。”这就是说脾胃是人体健康的“后天之本”,是五脏气血生化的源头。脾胃功能好坏与人的情志也有密切关系,过思则伤脾。比如,三国时期的诸葛亮之所以只活54岁就死了,就是因为他过于****劳、思虑过度造成不思饮食、脾胃衰弱,最终导致气血生成不足,撒手人寰。
中医有一个了解人体气血盛衰状况的小窍门,就是观察口唇的色泽。因为脾开窍于口,口唇的色泽代表了气血的盛衰。如果口唇色泽苍白或者暗淡无色,就表明脾气不足,制造出的气血不足,这个人多半是气血亏虚。
脾胃系统的异常,常表现为消化不良、食欲不振、食后腹胀、恶心、呕吐、打嗝、烧心、腹泻便秘、胃炎、胃肠溃疡等症状。我们可以通过这些症状的有无,来判断脾胃功能是否良好。如果出现了这些症状,说明脾胃系统出了问题,那么我们该怎么办呢?
根据天人合一的五行养生文化,中医认为黄颜色、甘甜味、嘘(xu)这个发音都与脾胃相关,归属于脾土系统,能够调养、补益脾胃之气。所以脾胃不好的人,适宜穿黄颜色的衣服,居室的颜色可多用黄色。饮食上应多吃黄色和有甘甜味的食品,如小米、番薯、玉米、南瓜、黄豆等都是滋养脾胃的佳品。日常生活中多发“嘘(xu)”这个音对脾胃功能也有帮助。声音能治病,是不是太玄了呢?其实一点都不玄,中医的音韵养生与西医的音乐疗法有相似之处。《史记·乐书》中说:“音乐者,动荡血脉、流通精神。”可见声音的确能反映一个人的身体状况,也能够促进疾病康复。
在我们身体里面也蕴藏着调养脾胃的力量。如民间就有“每天按摩足三里,等于吃只老母鸡”的说法,也就是说常拍足三里穴可以增强脾胃运化功能。除此之外,也可做腹式呼吸、摩腹部或者静蹲来强健脾胃系。
足三里可谓是人体第一大保健穴,找到该学位,可以用拳击打,感觉能深入肌肉最好,要适当用力,不要怕疼,我感觉这招对有各种因素引起的呕吐疗效甚大。每天起床喝睡觉前,双掌叠加,在腹部做按摩,正转50反转50,其实没必要在意多少下,感觉适度即可,注意按的时候稍稍用力,不要只在皮肤上画圈。第三个腹式呼吸,吸气时腹部隆起,呼气时腹部放松下沉,有时会有排气感,属正常现象。还有,借助八段锦的动作,调理脾胃须单举,双臂对拉上下拔长,身心放松。
在中医中,人体是一个统一的整体,保养脾胃更应该注意其他脏腑的保养,让他们和谐相处,建议可选择一套养生功法练习,建议是太极拳。
一般来说,得了胃病很难康复,只能是一点一点的细心的养。朋友,祝你健康!
8、养生常识:怎样养脾胃
李东恒认为,饮食失节,寒温不适,脾胃乃伤。此因喜怒忧恐,损耗元气,资助心火。火与元气不两立,火胜则乘其土位,此所以病也。从这句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五志损耗元气,正气不足,再加上饮食起居失节,导致脾胃病。那么要想养好脾胃就必须从五志与饮食来调理脾胃。
人在世间走,怎么会没有七情六欲。庄子说懂得道理的人在世间就能游刃有余,而不懂道理的人,横冲直撞,最终伤人伤己。调理好五志必须了解人情世故,懂得为人处世的道理,这样才不至于被人情所伤。
修已以清心为要,处事以慎言为先。省语能养气,也能避免一些不必要的麻烦,俗话说沉默是金。人之心胸,多欲则窄,寡欲则宽。少欲则能养心,火生土,也能养脾胃。
脾胃为后天之本。养脾胃之道在于饮食不过饱,进食有规律,不吃损伤脾胃的食品,如过辣、过甜、过咸、过辛、过苦的食物。脾统血,脾还有统摄全身血液的重要功能。脾气虚,不能升清,脾的固摄功能失职就会出现便血、尿血、崩漏(女子下血)等现象。保健的方法是饮食不要过饱也不要妄饮,要爱护自己的脾胃, 可用山药、白术、苡仁、芡实、白扁豆,炖肉或熬粥均可。
脾阴虚的主要表现有口干、作呕、食少、便干、舌质红、脉细数。可用麦冬、山药、粳米。如感觉自己消化不良、腹胀、不思食等,饭前或饭后可服用山楂、炒谷麦芽、炒鸡内金。
人生贵贱皆外相,得失有道取舍中。祸倚福兮,福倚祸兮,只有看轻得失,才能做到清心寡欲。佛曰凡所有相,皆是虚妄。人生不过百年,百年之后皆为尘土,名利不过是镜花水月,得之又盼,不得又伤。保持内心的平静虚无才是人生的大智慧。得失既轻,自然阴阳协调,身体康健。
9、脾胃的运动保健方式有哪几种?
运动锻炼对脾胃的养生保健尤为重要。很少或完全不参加劳动或体育锻炼,会使脾胃的消化功能下降,进而引起机体整体功能的衰退,所以,适量的运动锻炼是促进脾胃功能最好的养生保健方法。
运动锻炼体育运动对脾胃的养生保健可包括各种运动方式,如散步、慢跑、登山、游泳等等,中年人可根据自己的体质状况选择适合于自己的运动方式,坚持锻炼,持之以恒,对脾胃的养生保健很有益处。
保养脾胃的保健操揉隐白穴:赤足,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隐白穴(足大趾甲根部内侧),左旋、右旋各按揉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隐白穴,手法同前。
揉公孙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公孙穴(足内侧,第一骨下缘),左旋、右旋各按揉15次;然后用右手拇指按压左足公孙穴,手法同前。
揉三阴交穴:盘腿端坐,用左手拇指按压右足三阴交穴(内踝尖上3寸,胫骨后缘处),左旋、右旋各按揉15次;然后用右手按压左足三阴交穴,手法同前。
揉阴陵泉穴:端坐位,双手扶于双膝,用拇指按压阴陵泉穴(胫骨内髁下缘)旋转按压30次。
按揉三脘穴:平卧位,将左手掌心放于中脘穴(腹部中线,剑突与脐中间,中脘穴上1寸为上脘穴,下1寸为下脘穴)覆盖上中下三脘穴,右手压于左手背。向左旋转按揉20次,向右旋转按揉20次。
按揉天枢穴:平卧位,两手放于腹部两侧,中指按压天枢穴(脐旁开2寸处),上下按揉30次。
推腹:平卧位,将左手掌心按于剑突下,右手压于左手背。自上向下推压至小腹耻骨联合处,推50次。
揉足三里穴:端坐位,两手拇指按压足三里穴(外膝眼下3寸,胫骨外侧),旋转按压30次。
推胃经:两手拇指按于足三里穴处,沿胫骨外侧自上向下推至踝关节处,推30次。
做完以上保健操后,可做下蹲运动10次和阔胸运动10次,以促进全身气血的流通,更有助于脾胃保健操的效果。本保健操有促进脾胃运化,增加食欲和增强体质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