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莱维斯曼肩颈疏通本草养生套有什么好处
可以试用一下
1.保养生命;维持生计。 汉 荀悦 《申鉴·政体》:“故在上者,先丰民财以定其志,帝耕籍田,后桑蚕宫,国无游民,野无荒业,财不虚用,力不妄加,以周民事,是谓养生。” 唐 韩愈 《与李翱书》:“仆之家本穷空,重遇攻刼,衣服无所得,养生之具无所有。” 田北湖 《论文章源流》:“夫鸟兽杂处,角力以养生。”
2.摄养身心使长寿。《庄子·养生主》:“ 文惠君 曰:‘善哉!吾闻 庖丁 之言,得养生焉。’” 宋 陆游 《斋居纪事》:“食罢,行五十七步,然后解襟褫带,低枕少卧,此养生最急事也。” 清 袁枚 《随园诗话》卷二:“同年 储梅夫 宗丞,能养生,七十而有婴儿之色。”
3.畜养生物。 宋 司马光 《涑水记闻》卷十四:“ 赵阅道 为人清素,好养生,知 成都 ,独与一道人及大龟偕行。”
4.谓驻扎在物产丰富、便于生活之处。《孙子·行军》:“凡军好高而恶下,贵阳而贱阴,养生而处实,军无百疾,是谓必胜。” 张预 注:“养生,谓就善水草放牧也;处实,谓倚隆高之地以居也。”
5.生育。《史记·日者列传》:“而以义置数十百钱,病者或以愈,且死或以生,患或以免,事或以成,嫁子娶妇或以养生:此之为德,岂直数十百钱哉!” 鲁迅 《集外集拾遗补编·娘儿们也不行》:“‘养生’得太多了,就有人满之患。”
6.指奉养父母。《孟子·离娄下》:“养生者不足以当大事,惟送死可以当大事。” 焦循 正义:“孝子事亲致养,未足以为大事,送终加礼,则为能奉大事也。” 汉 董仲舒 《春秋繁露·五行之义》:“圣人知之,故多其爱而少严,厚养生而谨送终,就天之制也。” 清 百一居士 《壶天录》卷上:“送死养生,立后继绝。”[1]
2文献
编辑
通论类
主要从养生的大旨、理论、指导思想等立论,全面分述各种养生方法,泛而不专,有助于人们了解养生理论,并指导一般的养生,如汉代魏伯阳著《周易参同契》、梁代[[陶弘景]]著《养性延命录》、唐代[[孙思邈]]著《孙真人养生铭》、宋代陈直著《养老奉亲书》、元代李鹏飞著《三元延寿参赞书》、明代高濂著《遵生八笺》及胡文焕著《寿养丛书》、清代曹庭栋著《老老恒言》等。
食养类
主要从饮食物性味、补泄滑肾的效用与人体状态、天时气候、地理方域等的关系论述养生之道,也包括节食、辟谷等内容。著作如元代忽思慧的《饮膳正要》、《道藏精华录》收载的《服气长生辟谷法》(著者佚名)、清代简缘老人的《节饮集说》等。
炼丹类
主要是各种炼制丹药法的有关记述,古人曾希望通过对各种矿石药物的复杂烧炼过程制造出令人长生不死、霞举飞升的灵丹,虽说设想荒诞,近于虚幻,但却也得到了一些有疗效的治病丹药,开人类药物化学研究之先河。疗疾者如红升丹、白降丹等,临床已有定论。这类著作主要收藏于道家的汇编类道书《道藏》中,如宋代吴悞著《丹房须知》、金陵子著《龙虎还丹诀》以及著者佚名的《黄帝九鼎神丹经诀》等,记载炼丹术最早、最著名且传世者则是晋代葛洪的《抱朴子》。
3道家养生
编辑
道家学说是春秋战国时期以老子、庄子为代表的人们所提出的哲学思想。他们的学术思想在中医养生学的形成过程中产生过一定的影响。道家因崇尚自然高远,鄙弃狭隘功利主义,长期以来被今人错误的认为道家走向极端,因为今人错误的认为道家思想中有这些历史局限性和消极面,对中国传统文化产生了许多不良影响,也对中华民族精神具有一定的腐蚀性。其实,今人的这些观点是极端错误的。要正确理解道家思想中的无为,并非不求有所作为,只是指凡事要“顺天之时,随地之性,因人之心”,而不要违反“天时、地性、人心”,凭主观愿望和想象行事。老子的“无为”学说,当代的哲学家和政治家们多把它当作一个消极的思想来理解,其实这是错误的。从《道德经》的全篇哲学理念的反映,无为其实就是无主观臆断的作为,无人为之为,是一切遵循客观规律的行为。按通常的说法,无为,就是科学的作为,就是合理的作为,因而也是积极的作为。其实现代词汇里的“消极”和“积极”,都是以讹传讹被人们约定俗成地误解了。消极,就是消除偏执和极端,是非常对头的行为;积极,就是强化偏执和极端,是非常错误的行为。既然已经以讹传讹,实在无可奈何。只望细心研究的人,读到此处,知道有人纠正即可。
1.清静无为
清静,在这里主要指的是心神宁静;无为指的是不轻举妄动。具体地说,就是《道德经》所说的“少私寡欲”。这种清静无为以养神长寿的思想,一直为历代养生家所重视,浸透到养生学中养精神、调情志、气功导引、健身功法等各方面。
2、贵柔、返朴归真
老子在实际生活中观察到,新生的东西是柔弱的,但却富有生命力;事物强大了,就会引起衰老。他在《道德经》中指出:“坚强者,死之徒;柔弱者,生之徒”。如果经常处在柔弱的地位,就可以避免过早地衰老。所以,老子主张无欲、无知、无为,回复到人生最初的单纯状态,即所谓“返朴归真”。
3.形神兼养
庄子养生倡导去物欲致虚静以养神,但也不否认有一定的养形作用。《庄子·刻意》说:“吐故纳新,熊经鸟申,为寿而已。此道引之士、养形之人,彭祖寿考者所好也”。由此可见,我国古代的导引术是道家所倡导的,从其产生开始就是用于健身、治病、防病的。
《黄帝内经》
《黄帝内经》中说:“昔在皇帝,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长而敦敏,成而登天。”表面上,这个描述是说黄帝跟我们普通大众不同,一生中每个阶段都远远超过众人——刚生下有神灵,柔弱时就能够说话,幼小时就非常的迅速、果断;长大后非常敦实、敏捷,成人后就登上了天子之位。其实,这不仅仅是说黄帝,而且是在说我们所有人——每一个人都是“生而神灵,弱而能言,幼而徇齐”。
小孩子都是手握着拳头来到这个世界上的,这就叫“生而神灵”。刚出生的小孩是把拇指扣在里面握拳。拇指都压着一个穴位(在无名指和小指之间),即心经的少府穴。心藏神,心主神明,说明婴儿是内含神灵,神气不外泄的。所有人刚出时都由脐带跟母亲的精气神连在一起,随着“啪”的一声把脐带剪断,人就变先天为后天。当人长大之后,手慢慢地松开了,之后的一辈子里有的人抓权,有的人抓名,有的人抓利,有的人抓钱,有的人抓人,最后逐渐老去,撒手而归,撒手就没有神灵了,神灵散掉了,人就死了。老子也发现了这个秘密,老子发现婴儿“骨弱筋柔而握固”,虽然筋骨柔弱,但握拳却很坚固。所以提示我们,养生就要复归,要慢慢地回归到婴儿的那个状态去。
“弱而能言”是指柔弱的时候就会说话,我们试想小孩子刚开始说话时,都在说什么?他们总在发问:“妈妈,我从哪里来的?”还有的会问:“妈妈,人会不会死啊?死了以后到哪里去哪?”这是对生命本质的发问,这是终极的问题,是哲学问题。婴儿问的都是哲学问题,一个人离哲学越近,就离婴儿的状态越近;离婴儿的状态近了,你想不长寿都难啦。而我们长大后问的多是世俗问题,比如我们总是问:“吃了没有?”“你一年能赚多少钱?”“你住多大的房子?”我们失去了我们幼小时的童心和超脱,不再关怀生命本质,越来越失掉天真。今天,当我们吃穿不愁的时候,其实需要超脱一些,去关怀一下生命的本质,对终极问题发问,只有多考虑这样的问题,你才能成为天真的人,才能长寿。
“幼而徇齐”是指幼小时做事情非常快,想做什么就立即去做,不瞻前顾后、犹豫不决。每一个人小时候都是如此专注,比如说小孩子看到一朵花,他会一下把花抓住,不管花上有没有刺,有没有毒,也不管路有多么的坎坷不平。可长大后,想要什么,我们常常瞻前顾后、思左想右、犹豫不决、左右摇摆。考虑问题太多了,不再“徇齐”,做事情有意无意地背离真实、专一,烦恼渐生,健康受损。
所以,《黄帝内经》中描述黄帝的一生,实际也是我们每一个人的人生,只是随着长大,我们慢慢淡忘、失掉了“神灵”、“能言”、“徇齐”、“敦敏”,失掉赤子之心。而通过修炼,把我们越来越年老的生命回归到儿童时代,复归婴儿的“敦敏”“徇齐”“神灵”,这就是养生。
2、求《养生延命录》、《食鉴本草》、《命根养生篇》、《血瘀论》。
《养生延命录》
此书为南朝陶弘景所著。陶字通明,晚号华阳隐居,生于公元456年,卒于公元536年,终年81岁。陶氏夙好养生,收集和整理了南朝以前历代有关养生的论述,辑成《养性延命录》,据书中的记载来看,其养生思想属于道家体系,一方面主张闲心寡欲以养神,另一方面又主张吐纳导引以养形,此外,他对情志、房室、饮食等亦有不少论述。
(原文)
真人曰: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之道,不欲饱食便卧,及终日久坐,皆损寿也。人欲小劳,但莫至疲及强所不能堪胜耳。人食毕,当行步踌躇,有所修为,为快也。故流水不腐,户枢不蠹,以其劳动数故也。故人不要夜食,食毕但当行中庭如数里可佳。饱食即卧,生百病,不消成积聚也。食欲少而数,不欲顿多难消。常如饱中饥,饥中饱。故养性者,先饥乃食,先渴而饮。恐觉饥乃食,食必多;盛渴乃饮,饮必过。食毕当行,行毕使人以粉摩腹数百过,大益也。
——《食诫篇》
(按语)
本段原文是饮食养生的重要文献,至今亦有巨大意义。其主要精神是要人们饮食有节,如“食欲少”、“不夜食”、“不、饱卧”、“食后散步”等。
(原文)
列子曰:少不勤行,壮不竞时,长而安贫,老而寡欲,闲心劳形(1),养生之方也。列子曰:一体之盈虚消息,皆通于天地,应于万类,和之于始,和之于终,静神灭想,生之道也……人生而命有长短,非自然也,皆由将身不谨,饮食过差,淫淡无度,忏逆阴阳,魂神不守,精竭命衰,百病萌生,故不终其寿。
太史公司马谈曰:夫神者,生之本;形者,生之具也。神大用则竭,形大劳则毙。神形早衰,欲与天地长久,非所闻也。故人之所以生者神也,神之所托者形也。神形离别则死(2),死者不可复生,离者不可复返,故乃圣人重之。
(注释)
(1)闲心劳形:闲心,是恬淡虚无之意;劳形,是小劳而不是大劳,小劳则气血流通,大劳则使形体劳倦。(2)神形离别则死:《内经》曰:“形与神俱,则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故神形离就会死亡。再次强调养生既要养神,亦要养形。
(按语)本段原文着重阐述了形与神的关系,指出了养生的原则是形神兼养,这与《黄帝内经》所倡导的“形与神惧”的思想是一脉相承的。
(原文)仙经曰:我命在我不在天,但愚人不能知,此道为生命之要,所以致百病风邪者,皆由恣意极情,不知自惜,故虚损生也。辟如枯朽之木;遇风即折,将崩之岸,值水先颓。今若不能服药,但知爱精节情,亦一二百年寿也。
(按语)
这段原文响亮地喊出了“我命在我不在天”的口号,从而强调了寿命的长短主要取决于自身的艰苦努力,这是很有积极意义的。
就这点了,希望能采纳
3、《本草纲目》养生治病一本全和养生本草大全哪个好
知识是学得越多被吸收得越多越好的
你可以两本都买回去一起学习
集两本之精华就是最好的
4、丈夫醉酒后打骂我,帮我分析为什么?
那就是百平时你对他管教太严厉了
他又不说
只有借着喝酒以后壮胆 把平时对你的不服气,全部拿出来,他醒酒以后不出声,就代表度他知道自己的酒后行为,只是不面对
也就是默认了
反正你每天说的离婚版也是假的,他都不在乎了
不信你真要跟他离婚了,要不就是求你,不同意离婚,要不就是马上同意跟你离婚,只有这样两点可能权
5、本草纲目是什么书?养生的吗?
《本草纲目》,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朝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是中国古代汉医集大成者。李时珍在继承和总结以前本草学成就的基础上,结合作者长期学习、采访所积累的大量药学知识,经过实践和钻研,历时数十年而编成的一部巨著。书中不仅考正了过去本草学中的若干错误,综合了大量科学资料,提出了较科学的药物分类方法,溶入先进的生物进化思想,并反映了丰富的临床实践。本书也是一部具有世界性影响的博物学著作。
《本草纲目》(Compendium of Materia Medica)是由明朝伟大的医药学家李时珍(1518-1593年)为修改古代医书中的错误而编,他以毕生精力,亲历实践,广收博采,对本草学进行了全面的整理总结,历时29年编成,30余年心血的结晶。
共有52卷,载有药物1892种,其中载有新药374种,收集药方11096个,书中还绘制了1160幅精美的插图,约190万字,分为16部、60类。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200年。每种药物分列释名(确定名称)、集解(叙述产地)、正误
(更正过去文献的错误)、修治(炮制方法)、气味、主治、发明(前三项指分析药物的功能)、附方(收集民间流传的药方)等项。
全书收录植物药有881种,附录61种,共942种,再加上具名未用植物153种,共计1095种,占全部药物总数的58%。李时珍把植物分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本部五部,又把草部分为山草、芳草、溼草、毒草、蔓草、水草、石草、苔草、杂草等九类,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是对16世纪以前中医药学的系统总结,在训诂、语言文字、历史、地理、植物、动物、矿物、冶金等方面也有突出成就。本书17世纪末即传播,先后多种文字的译本,对世界自然科学也有举世公认的卓越贡献。其有关资料曾被达尔文所引。用它是几千年来祖国药物学的总结。这本药典,不论从它严密的科学分类,或是从它包含药物的数目之多和流畅生动的文笔来看,都远远超过古代任何一部本草著作。被誉为“东方药物巨典”,对人类近代科学以及医学方面影响最大,是我国医药宝库中的一份珍贵遗产。
它的成就,首先在药物分类上改变了原有上、中、下三品分类法,采取了“析族区类,振纲分目”的科学分类。它把药物分矿物药、植物药、动物药。又将矿物药分为金部、玉部、石部、卤部四部。植物药一类,根据植物的性能、形态、及其生长的环境,区别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等5部;草部又分为山草、芳草、醒草、毒草、水草、蔓草、石草等小类。动物一类,按低级向高级进化的顺序排列为虫部、鳞部、介部、禽部、兽部、人部等6部。还有服器部。这种分类法,已经过渡到按自然演化的系统来进行了。从无机到有机,从简单到复杂,从低级到高级,这种分类法明显含有生物进化的思想,受到达尔文的高度重视。达尔文在《动物和植物在家养下的变异》一书中,引用了《本草纲目》中关于鸡的七个品种和金鱼家化的资料。尤其对植物的科学分类,要比瑞典的分类学家林奈早二百年。
《本草纲目》广泛涉及医学,药物学,生物学,矿物学,化学,环境与生物,遗传与变异等诸多科学领域。 它在化学史上,较早地记载了纯金属、金属、金属氯化物、硫化物等一系列的化学反应。同时又记载了蒸馏、结晶、升华、沉淀、干燥等现代化学中应用的一些操作方法。李时珍还指出,月球和地球一样,都是具有山河的天体,“窃谓月乃阴魂,其中婆娑者,山河之影尔”。《本草纲目》不仅是我国一部药物学巨著,也不愧是我国古代的百科全书。正如李建元《进本草纲目疏》中指出:“上自坟典、下至传奇,凡有相关,靡不收采,虽命医书,实该物理。”
6、喝酒以后为什么要全身发痒?
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具有特效的解酒防醉保健功能饮料
项目概述:本特效醒酒保健饮料是在“酒攻关”盛行,劝酒成风,急性酒精中毒与日俱增,慢性酒精中毒对人们身体造成的危害日益严重的情况下,公众迫切呼唤:盼望一种见效快,使用方便,价格适中,无任何副作用的解酒保健品尽快问世。而市场上又没有真正醒酒防醉效果显著,同时能显著预防或减轻急性酒精中毒对人体经造成的损害,以及辅助治疗慢性酒精中毒造成的各种疾病的醒酒保健品能够满足公众的迫切需要。在这种情况下,为了解除急性酒精中毒的各种不良症状给人们带来的痛苦,防治慢性酒精中毒对人体健康造成的严重危害,满足广大消费者的迫切需要,我们详细研究了酒精在人体内的代谢机制及其对人体各器官的作用机制,我们决心在此基础上,研究开发出全世界广大消费者迫切企盼的,在防治急、慢性酒精中毒与醒酒防醉方面,真正安全、高效、速效的的保健产品。
在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前驻世界卫生组织(WHO)首席代表,被世界医药界誉为“中国当代李时珍”的著名天然药物专家肖培根教授的指导下,我们课题攻关组,从 1995年至2002年,在八年多的时间里,我们查阅参考了1955年―2002年发表在美国、英国、日本、德国、法国、西班牙、俄国等国家主要医学刊物上的文章,论著,试验报告,共达8万篇以上;我们检索查阅参考了我国1950-1999年全国几乎所有药学院、医学院、医学科研机构,药学科研机构发表的相关文章、试验报告等,共计6万篇以上;同时参阅了我国医学典籍名著《黄帝内经》,《神农本草经》,《神农本草经集注》,《新修本草》,《千金方》,《证类本草》,《寿世保元》,《食疗本草》,《兰室秘藏》,《万病回春》,《本草纲目》,《现代中药大词典》,《中药辞海》中有关防治“酒中毒”,“酒客病”,“醒酒防醉”的方剂1200多种;并参阅了国内外数百种专利技术,经过多达500多次反复研究试验,终于研制成功了世界上第一个真正对急慢性酒精中毒的预防和治疗以及对解酒防醉具有高效、速效、长效、安全等特点的神奇独特的醒酒保健产品。
一 本醒酒保健饮料具有的特点:
1.防醉醒酒高效、速效
(1)本醒酒保健饮料具有强效的防醉结果,饮酒前饮用本保健品至少可以提高酒量两倍以上;(2)饮用本醒酒保健饮料可以迅速消除过量饮酒所致的头痛、头晕、恶心、呕吐、烦渴等醉酒的不良症状。因此,酒后饮用本保健品具有速效的解酒作用;(3)本醒酒保健饮料可有效地拮抗酒精及其中间代谢产物乙醛对大脑皮层、脑干、脊髓、丘脑以及血管运动中枢和延脑呼吸中枢的抑制作用,从而有效地降低了酒精的中枢麻醉作用。本醒酒饮料具有强效兴奋呼吸,速效麻醉催醒作用,可以使醉酒者迅速从麻醉状态中解脱出来,使醉酒者在30-60分钟完全清醒如常。
2.显著的胃粘膜保护作用
试验结果表明,饮酒前提前饮用本保健品可以完全预防急性酒精中毒所致的胃粘膜充血,水肿、斑片状出血,糜烂等急性胃粘膜损伤和急性胃炎。提前饮用本保健品可以完全防止醉酒时恶心、呕吐、烧心、胃痛、烦渴等不良症状的发生。醉酒后饮用本保健饮料,对治疗过量饮酒所致的胃粘膜损伤以及恶心、呕吐、烧心、胃痛等不良症状具有特效、速效、饮用本保健饮料30-40分钟可使恶心、呕吐、烧心、胃痛、烦渴等不良症状完全消失。每次酒前或酒后都饮用240ml(一瓶)本保健饮料可以完全预防酒精性慢性胃炎、酒精性胃溃疡的发生。
3.显著的肝脏保护作用
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从俄罗斯到整个欧洲,从北美洲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等国家80-95%的肝病都是由酒精中毒引起的。在美国、欧洲、澳大利亚、加拿大等国家,酒精性肝病是25-64岁年龄组男性人口第四位死亡的原因。世界卫生组织(WHO)在一份报告中指出“酒精中毒是当今世界范围内第一公害,其毒性可累及全身主要脏器,对肝脏的影响最大,在西方国家80%的肝病是酒中毒引起的,对病毒性肝炎、肝癌等的发生、发展,预后都有着重要影响”。在我国12亿人中有3亿酒民,流行病学调查证实,酒精性肝病发病率约为20%,据估计,我国酒精性肝病患者至少在2500万人以上。
实验结果表明:本保健饮料通过多种机制显著抑制酒精性肝损伤,保护肝脏组织。本保健饮料对酒精性脂肪肝,酒精性肝,酒精性肝纤维化,酒精性肝硬化的发生发展具有强效的预防和治疗作用。
4.显著的中枢神经保护作用
临床资料表明:酒精中毒性神经病是饮酒人群中,是仅次于肝硬化的最普遍的酒精中毒症。根据日本、美国、俄罗斯、德国、中国卫生管理机构统计:酒精性神经损害的发病率,在以上各国15岁以上的人群中,每100人中约占2.3―4人。从长期大量饮酒(每天多于150ml)的饮酒人群来看,酒精性神经损害的发病率是34%-40%。日本人数为230万人;中国人数1300万人;美国为780万人;俄国为1100万人;德国为570万人;据估计:全世界酒精性神经损害的患者估计多计1亿以上。
(1)本醒酒饮料可以加速乙醇和乙醛在人体中的分解代谢,大幅度降低肝脏和血液中乙醇和乙醛的浓度,因此,可以显著减轻乙醇和乙醛对中枢神经的直接和间接毒害作用。
(2)本醒酒饮料可有效地保护脑神经组织Na+-K+-ATP酶免受酒精性神经组织损伤的抑制,从而有效地防治酒精对脑组织海马CA-1区神经元的损害。
(3)本醒酒饮料功能因子之一是强效自由基清除剂和抗氧剂,因此本醒酒可有效地减轻自由基,丙二醛对神经组织的损害。
5:安全无毒副作用
本醒酒保健饮料的所有功能成分均为食品成分或亦食亦药的药食两用绿色植物,完全符合《食品卫生法》,《保健食品技术规程》的规范和要求,没有任何毒副作用。本醒酒保健饮料不但可以用于饮酒者的醒酒保健,而且可以作为普通保健饮料饮用,具有味道爽口,提神解渴的特点,同时还具有保肝护胃,使人精力充沛的保健功效。
项目市场前景预测
人们饮酒过量导致酒精中毒后,最现实的办法就是最大限度地缓解和消除酒醉后的各种不良症状给人们带来痛苦,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急慢性酒精中毒对身体造成的种种危害。为此,千百年来人们一直希望能寻找到一种能防醉解酒,保肝护胃,具有立杆见影效果的保健灵药,时至今日人们仍然期待着。《北京青年报》1995年2月8日所进行的一份社会调查表明:公众迫切呼唤:盼望一种见效快,使用方便,价格适中,无任何副用的解酒保健品尽快问世。美国《时代周刊》1995年10月号一篇文章报道:美国酗酒的人数越来越多,从1990年的1400万人,增加到1994年的1800万人。为此美国政府投入大量资金和人力,治疗与酒精中毒相关的疾病花费每年高达1840亿美元,希望帮助酗酒者预防和治疗“酒依赖”和酒精中毒,但效果很不理想。为此美国广大酒民把希望寄托在中草药上。《时代周刊》写到:美国众多饮酒者苦苦企盼中国企业能尽早开发生产出对防治“酒依赖”和酒精中毒效果显著的保健品!
本特效醒酒保健饮料的问世,实现了千百年来人们希望能寻找到一种能防醉解酒,保肝护胃,具有立杆见影效果的保健灵药的梦想,为广大酒民的身体健康带来了福音。本产品不但在中国具有巨大的市场前景,而且从俄罗斯到整个欧洲,从北美洲到澳大利亚,新西兰,日本和韩国等国家都具有极其广阔的市场容量和发展前景。
7、养生食疗有哪些
莲藕
莲藕具有多种食疗效果。现代科学分析,莲藕含有大量铁质,具有补血作用。
莲藕片(11张)
丰富的维生素C、抗氧化物、多醣和多酚类则可达到抗癌效果。以中医来说,生熟藕各具不同效果,莲藕生吃性味甘寒,可清热凉血;煮熟后性味温平,有助健脾胃,《本草纲目》称为“灵根”。
莲藕生食可清热、止血、散瘀,适用于经常口干舌燥和火气大的人。生藕并有清肺止血效果,早期常用来治疗肺结核;且对于经常流鼻血的人,也有止血效果。对情绪不稳定、焦虑、失眠或神经紧张,生藕汁也有安神作用。但生藕有类似收缩血管效果,如有妇女痛经、经期不顺或手脚冰冷的人,不建议经常吃;产后需等恶露排净再用。莲藕煮熟则有健脾胃功效,很适合老人、小孩补养。
提醒:莲藕属淀粉类,糖尿病患者不宜多吃。莲藕含高纤,会促进肠蠕动,建议有溃疡、胀气和大肠激躁症的人不要吃多。
燕麦
燕麦含水溶性纤维β聚葡萄糖,可增加胆固醇代谢,很适合高血脂的人。
燕麦
燕麦的麸皮含丰富维生素B群,有助胎儿发展,孕妇可以多吃;燕麦的维生素E则可增加记忆力;叶酸、矿物质及铁质,可抗癌、预防贫血并帮助伤口愈合。燕麦纤维含量高,易有饱足感且帮助排便,不但延缓血糖升高速度,减少脂肪堆积,且热量比米饭、面条低,很适合作为减重食物。
提醒:燕麦属于高纤食物,胀气及对麸质过敏的人不适合吃。[2]
核桃
核桃,又称胡桃、羌桃,与扁桃、腰果、榛子并称为世界著名的“四大干果”。既可以生食、炒食,也可以榨油、配制糕点、糖果等,不仅味美,而且营养价值很高,核桃果在国外,被称为“大力士食品”、“营养丰富的坚果”、“益智果”;在国内享有“万岁子”、“长寿果”、“养生之宝”的美称。其卓著的健脑养生效果和丰富的营养价值,已经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推崇。[3]
现代研究发现,核桃的营养非常丰富,特别是不饱和脂肪酸含量很高。因此,常吃核桃,可为大脑提供充足的亚油酸、亚麻酸等分子较小的不饱和脂肪酸,以排除血管中的杂质,提高脑的功能。另外,核桃中含有大量的维生素,对於治疗神经衰弱、失眠症,松弛脑神经的紧张状态,消除大脑疲劳效果很好。核桃有益大脑的真正原因是核桃仁中富含磷脂,磷脂在体内通过转换能够起到活跃大脑神经的作用,从而使人体保持充沛的精力和良好的记忆力。以核桃为原料的植物蛋白饮料如六个核桃、核桃花生露等,饮料中富含的亚油酸甘油脂、亚麻酸及油酸甘油脂,尤其对于老年人来说,也省去了剥壳的工序。
核桃功效
【健脑益智功效】:核桃中所含脂肪的主要成分是亚油酸甘油脂,这些油脂还可供给大脑基质的需要。核桃中所含的微量元素锌和锰是脑垂体的重要成分,常食有益于脑的营养补充,有健脑益智作用。
【抗衰老功效】:核桃仁中所含维生素E,可使细胞免受自由基的氧化损害,经常食用有润肌肤、乌须发的作用,可以令皮肤滋润光滑,富于弹性[4];是医学界公认的抗衰老物质,所以核桃有“万岁子”“长寿果”之称。
【降低胆固醇、有益心脏】:核桃具有多种不饱和与单一非饱和脂肪酸,能降低胆固醇含量,因此吃核桃对人的心脏有一定的好处。
【治疗失眠、神经衰老】:经常食用核桃仁对肾虚引起的失眠有医治作用。另外,患有头晕、失眠、心悸、健忘、食欲不振、腰膝酸软、全身无力等症状的老年人,每天早晚各吃1~2个核桃仁,即可起到滋补治疗作用。
【镇咳喘】:核桃仁有对抗组织胺致支气管平滑肌痉挛的作用,还有镇咳作用。《本草纲目》记载:“洪迈云:迈有痰疾,以胡桃仁三颗,生姜三片,卧时嚼服,及饮汤两三呷,又再嚼桃仁、姜如前数,即静卧,及旦而痰消嗽止。”
此外,核桃树枝对肿瘤有改善症状的作用,以鲜核桃树枝和鸡蛋加水同煮,然后吃蛋,可用于预防子宫颈癌及各种癌症。[5]
提醒:
1、核桃的热量高,油脂多,此外,阴虚火旺者、腹泻的人不宜吃。
2、核桃仁有通便作用,但核桃外壳煮水却可治疗腹泻。
3、吐血者、出鼻血者应少食或禁食。
4、吃得过多,会生痰、恶心,严重者会有严重的腹泻,甚至水样大便,造成身体脱水,如果因食用核桃造成腹泻,必须及时就医。[6]
黑芝麻
黑芝麻有健脑乌发养血功效,很适合大量消耗体力的人。现代科学证实,
黑芝麻(3张)
黑芝麻中含有九成不饱和脂肪酸及亚麻油酸,是很好的护心食物。其中芝麻素可预防皮肤癌、降低胆固醇,对肝脏及脑神经具有保健效果。专家建议一定要咬破或碾碎吃,不然芝麻素无法被身体消化吸收。
提醒:黑芝麻在中医里属发物,有些人吃了会产生疹子或引发旧疾,若有这类体质的人要忌口。
白木耳、莲子
白木耳,真菌类银耳科银耳,又称银耳、白木耳、雪耳等,有“菌中之冠”的美称。它既是名贵的营养滋补佳品,又是扶正强壮的补药。历代皇家贵族都将银耳看做是“延年益寿之品”、“长生不老良药”。银耳性平无毒,既有补脾开胃的功效,又有益气清肠的作用,还可以滋阴润肺。另外,银耳还能增强人体免疫力,以及增强肿瘤患者对放、化疗的耐受力。在日常生活中,可以在煮粥、炖猪肉时放一些银耳,这样即可以享受美食,又能滋补身体,一举两得。银耳中含有丰富的蛋白质维生素等,所以银耳粉有抗老去皱及紧肤的作用,常敷还可以去雀斑黄褐斑等。[7]白木耳有润肠通便、润肺生津功效,可缓解秋天的燥咳,所以有“平民燕窝”之称。
白木耳、莲子(7张)
莲子可以健脾胃、清心安神。四神汤含莲子、芡实、茯苓和山药,可健脾胃、去除体内湿气,是很好的养肝食物。白木耳莲子汤含大量胶质并可安定心神,有美白回春功效。
莲子营养价值
【防癌抗癌】:莲子善于补五脏不足,通利十二经脉气血,使气血畅而不腐,莲子所含氧化黄心树宁碱对鼻咽癌有抑制作用,这一切,构成了莲子的防癌抗癌的营养保健功能;
【降血压】:莲子所含非结晶形生物碱N-9有降血压作用;
【强心安神】:莲子芯所含生物碱具有显著的强心作用,莲芯碱则有较强抗钙及抗心律不齐的作用;
【滋养补虚、止遗涩精】:莲子中所含的棉子糖,是老少皆宜的滋补品,对于久病、产后或老年体虚者,更是常用营养佳品;莲子碱有平抑性欲的作用,对于青年人梦多,遗精频繁或滑精者,服食莲子有良好的止遗涩精作用;
【清心、祛斑】:带心莲子能清心火,祛除雀斑,然不可久煎。[8]
提醒:莲子属淀粉类,糖尿病患者要适量摄取。另外,胀气、大便干的人,也不要吃太多。
空心菜
空心菜可清热解毒、润肠通便,如同天然保护罩,可防止夏天的细菌病毒入侵
空心菜
体内。以营养学角度来看,空心菜的碱性会降低肠内酸度,大量纤维质可降低胆固醇。
提醒:空心菜性味偏寒,体虚者不适合多吃。空心菜会影响中药补养药物,如服用人参、当归、川芎、何首乌,宜错开2—3小时后再吃空心菜。
白萝卜
白萝卜具多种养生价值,维生素C丰富,是苹果和梨子的10倍。白萝卜生
白萝卜
食可止渴、清热,并促进肠胃蠕动、帮助消化,有“小人参”美称。
提醒:服用补气的人参和高丽参时,要避开白萝卜,以免补气效果减半。因白萝卜较寒,胃溃疡、先兆性流产和经期不顺的人,勿过量生食白萝卜。
甘蔗
甘蔗味甘平,具有解热止渴、生津润燥、利尿和滋养功效,生饮甘蔗汁可
甘蔗
清热助消化,凡是口干舌燥、反胃呕吐、消化不良和发热退烧皆可使用,有“天然复脉汤”的称呼。
提醒:甘蔗糖分高,中医认为甜食会生痰,痰多的人不适合生饮甘蔗汁。糖尿病患者、代谢异常及血脂高者要小心饮用。
鱼
鱼类蛋白质利用率高、消化率达九成,容易消化吸收,适合老人、小孩或
鱼类
肠胃刚恢复的人。鱼类经过烘烤和水煮,能提升Omega-3脂肪酸效益;搭配低钠酱油和豆腐,更有助于预防心血管疾病。
提醒:鱼类虽含有优质脂肪酸,但中医认为,海鲜容易引起过敏,仍要适量摄取。
大米
中医认为白米可以“强身好气色”,以现代科学来看,米饭含有足够的醣
大米饭
类和蛋白质,能够提供能量来源,且蛋白质吸收率是所有谷类中最高的。
提醒:白米属于淀粉类,若有其他五谷杂粮搭配,如地瓜,米饭分量要再减少
8、信阳市本草养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怎么样?
信阳市本草养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是2014-11-14在河南省注册成立的有限责任公司(自然人独资),注册地址位于信阳市浉百河区申城大道与胜利路交叉口。
信阳市本草养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注册号是91411502MA3XAKYN6G,企业法人汪润德度,目前企业处于开业状态。
信阳市本草养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的经营范围是:代用茶种植、加工、销售,农副产品加工、销售,中草药种植、初加工、销售(国家禁止的除外)。在河南省,相近经营范围的公司总注册资本为版343306万元,主要资本集中在 1000-5000万 和 100-1000万 规模的企业中,共569家。本省范围内,当前企业的注册资本属于一般。
通过百度企业信用查看信阳权市本草养生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更多信息和资讯。
9、养生最好的食物有哪些
现在这个快节奏的社会,开始兴起一股养生热潮,不管男女老少都想着如何才是正确的养生,下面给您介绍一下15种最养生的食物,平常不妨多吃点。
1.小米
小米,又称粟米,性味甘咸,凉。陈粟米性味苦,寒。李时珍在《本草纲目》里说小米“煮粥食益丹田、补虚损、开肠胃”。其功用在于“健脾、和胃、安眠”。
2.牛奶
牛奶,又称牛乳,性味甘,平。牛奶是一种治疗失眠较理想的食物。牛奶中含有使人产生困倦感觉的生化物质色氨酸,可以起到使人安眠的效果,加上牛奶的营养所产生的温饱感,更可增加催眠的效果,脱脂牛奶与不脱脂牛奶具有同样的作用。
3.百合
百合有润肺止咳,清心安神之功效。临床多用于治肺痨久咳、咳唾痰血、热病后余热未清、虚烦惊悸、神志恍惚、脚气浮肿。《日华子本草》谓其“安心,定胆,益志……”
4.灵芝
灵芝,性味甘,微苦,微温。有益气,养心安神,止咳平喘之功效。用于心气虚或气血不足的失眠、心悸、健忘等症。灵芝为味甘、平和之品,能益心气、宁心神、增智慧,故治上述诸证,并可广泛用于一切虚劳体弱之症。《本草纲目》谓其“疗虚劳”。《中国药植图鉴》说,灵芝“治神经衰弱,失眠,消化不良等慢性疾患”。
5.猪心
猪心,性味甘,咸,平。有安神定惊,养心补血之功效。猪心作为营养与药用菜肴,已有悠久的历史了。民间素有“以心补心”之说,这也是有道理的。猪心,还含有较多的钙、磷、铁、维生素、烟酸等成分。可治惊悸、怔忡、自汗、失眠等症。
6.酸枣仁
酸枣仁,性味甘,平。有养肝,宁心,安神,敛汗功效。治虚烦不眠、惊悸怔忡、烦渴、虚汗。
7.茯苓
茯苓,性味甘,淡,平。有利水渗湿,健脾,安神之功效。《本草衍义》说:“茯苓、茯神,行水之功多,益心脾不可阙也”。《本草纲目》也讲:“后人治心病必用茯神,故洁古张氏于风眩心虚,非茯神不能除,然茯苓未尝不治心病也。”
8.莴苣汁
莴苣汁,性味同莴苣,苦,甘,凉。《本草拾遗》称其“利五脏,通经脉,开胸膈”。据有关资料,莴苣茎、叶、皮的乳白色浆液,具有镇静、安神的功效,可助儿童、中老年睡眠。
9.小麦
小麦有养心神、益心气的作用,尤其适宜妇女神经衰弱、神志不宁、失眠,或喜悲伤欲哭、数欠伸(即中医所称的妇人脏躁病)者食用。
10.糯米
糯米补气血、暖脾胃,适宜一切体虚之人神经衰弱者食用,尤以煮稀饭,或与红枣同煮稀粥最佳,能滋润补虚、温养五脏、益气神。
11.西谷米
西谷米能补脾益气,适宜一切体虚之人,或产后病后神经衰弱者食用。《柑园小识》云:“健脾运胃,久病虚乏者,煮粥食最宜。”
12.鹌鹑蛋
鹌鹑的肉与蛋,其营养价值比鸡高,鹌鹑肉含蛋白质24.3%,比等量鸡肉高46%,鹌鹑蛋含蛋白质135%,比等量鸡蛋多17%,特别是鹌鹑蛋富含卵磷脂,是高级神经活动不可缺少的营养物质。
13.蛤士蟆油
蛤士蟆油又叫田鸡油。含有丰富的蛋白质、脂肪、多种维生素和激素,是一种较好的滋补强壮食品,适宜精力耗伤、神经衰弱、久病与产后虚弱者食用,民间多用于治疗神经衰弱。
14.牡蛎肉
牡蛎肉能治疗失眠烦热、心神不安。《医林纂要》认为:牡蛎肉“清肺补心,滋阴养血。”崔禹锡《食经》亦载:“治夜不眠,志意不定。”
15.鳗鲡
唐代着名食医孟诜认为鳗鲡“甚补益”。《日用本草》说它能“补五脏”,古人常用以治肺痨病。它对神经衰弱之人颇有益,可以经常煮食,大补虚羸。
10、传播健康文化理念重点精神是哪些
中医文化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早在先秦时期,中国第一部传统医学巨著《黄帝内经》中,便系统而详尽地阐述了中医理论以及中医养生保健的方法。与西方医学不同,中医文化中最具魅力的是中医健康核心思想,它是从生命整体性和平衡观的基础上经反复验证而得出的智慧精华,即“治未病”的中医健康观。
《黄帝内经》首次提出了“不治已病治未病”的中医养生理念。“上医治未病,中医治欲病,下医治已病”,即医术最高明的医生并不是擅长治病的人,而是能够预防疾病发生的人。可见,中医历来防重于治。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客观环境的变化,“治未病”的中医思想逐渐成为世界医学的发展趋势,越来越受到广泛关注,预防疾病发生从而保持健康的生命已经成为人类的共同愿望。
华夏先葆,以多年对传统中医文化的深刻研究,在洞察现代医学发展趋势的基础上,建立独具有中医特色的“治未病”生命健康管理理念,并通过已经具备的中药研发实力,形成行之有效的系统化、科学化健康管理体系,即华夏先葆的健康文化。华夏先葆,秉承“医道宗源、先葆康健”的健康文化价值观,以现代科学技术探索中医健康文化的核心本源,匡正传统中医理论的价值取向,树立并传播“先葆康健”的健康意识,提高人的生命质量,塑造健康生命。
中医理论将人群的健康状态分为三种:一是健康未病态;二是欲病未病态;三是已病未传态。华夏先葆所秉持的“治未病”健康观,涵盖了生命健康的三种状态。华夏先葆认为,中医“治未病”,重在于治,而并非单纯地“防”。“治”的含义,是管理、治理,治未病就是采取相应的措施,通过恰当而有效的方式维护健康,实现“未病而治,欲病杜渐,既病防变”的生命健康管理目标,确保生命健康状态的持续和稳定。
在中医文化繁衍发展的几千年历史进程中,始终与之相伴的是“中药”。中药是助推中医文化不断繁荣不断取得进步的主要力量,更是中医文化影响并成就生命健康的重要承载,是中医养生保健、治病疗疾的关键手段。中药最早称之谓“本草”,盖因早期中药中草类占绝大多数。随着中药种类的不断拓展,“本草”却依然是中药的最佳代指,逐渐形成了依托于中医文化的“本草文化”并不断繁荣昌盛。
先葆健康文化,是以本草研究实现中医治未病思想的有效传播,以“承扬传统中医本草文化”,来实现“先葆国人生命健康”的理想境界。
作为中医思想整体观和辩证施治的文化核心,本草养生与道家所推崇的精神修养有着本质的区别。尤其对于现代人而言,在生活中不同元素的摄入、自然环境的变化以及生活压力的增加,无异成为人类的最主要健康杀手。本草养生在于通过本草精华消耗、化解人体所摄入的化学物质,使人体达到抑制病变和恢复健康的理想状态。从这个意义上讲,本草养生保健更契合现代医学理论,更具科学实践性和可行性。
作为以“荟萃本草精华 研创生命健康”为根本的中医药第一健康品牌,华夏先葆,将中医生命理念与中医养生理念相融合,以中药研究开创“未病先防、欲病防渐、既病防变”的本级预防新体系。通过传统中医文化中“道与术”相结合的方式,统筹中医最具魅力的理论体系特点:整体观和辨证论治,归纳“本草”在“治未病”过程中的科学应用价值,从养生保健与治病疗疾等两方面的统筹兼顾,回归中医本草的文化本源,将“本草文化”对现代生命健康的理念,特别是传统中医“治未病”的思想核心理论和具体实践推向崭新的高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