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生的词

养生的词

发布时间:2020-04-28 20:19:03

1、关于养生的词语

关于养生的词语
养生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

2、表示养生的词语

七损百八益 指女子月事宜以时下,男子精气宜于充盈。中医述人生长发育过程,女子以七为纪,男子以八为纪,故七指女,八指男。
送往事居度 往:死者;居:生者。礼葬死者,奉养生者。
出处:《左传·僖公九年》:“送往事居,耦俱无猜,贞也。”
送往视居 礼葬死者,奉养生者。同“送往事居”。
熊经鸱顾 古代一种导知引养生之法。状道如熊之攀枝,鸱之回顾。
熊经鸟申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鸟之伸脚。
熊经鸟伸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鸟之伸脚。同“专熊经鸟申”。
熊经鸟曳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鸟之伸脚。同“熊经鸟申”。
熊经鸟引 古代一种导引养生之法。状如熊之攀枝,鸟之伸脚。同“熊经鸟申”。
休养生息 休养:何处保养;生息:人口繁殖。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属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3、关于养生的词汇

养生相关的词语
朝 夕 吟
一日复一夕, 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 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 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 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 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 谁知我心焦? 〔晋〕阮籍:《一日复一夕》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为于未有,治于未乱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64章 养寿为先,却病为急
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经曰:“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9《延年却病笺上》 养生者保护为先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欲得其生,须重其生。欲重其生,切莫轻生。 〔明〕张君宝:《张三丰先生全集•训体文类•养生篇》 勿以小益而不修,勿以小损而不防
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

4、养生相关的词语

养生相关的词语
朝 夕 吟
一日复一夕, 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 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 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 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 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 谁知我心焦? 〔晋〕阮籍:《一日复一夕》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为于未有,治于未乱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64章 养寿为先,却病为急
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经曰:“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9《延年却病笺上》 养生者保护为先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欲得其生,须重其生。欲重其生,切莫轻生。 〔明〕张君宝:《张三丰先生全集•训体文类•养生篇》 勿以小益而不修,勿以小损而不防
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晋〕葛洪:《抱朴子内篇•极言》

5、形容养生的古诗词

养生原则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丹溪心法》元 朱震亨
治身养性谨务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抱朴子》晋 葛洪
我命在我,不在天。―――《仙经》
养生以不伤为本。―――《仙经》
养性之道,莫久行、久坐、久卧、久视、久听。―――《养生要录》宋蒲虔贯
措身失理,亡之于微,积微成损,积疾成衰。―――《养生论》三国 嵇康
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
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善服药者,不如善保养。―――《养老奉亲书》宋陈直
才所不逮而困思之,伤也;力所不胜而强举之,伤也。―――《抱朴子》 晋 葛洪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无过极,少无过虚。―――《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虽常服药物,而不知养性之术,亦难以长生也。―――《养性延命录》 南朝 梁 陶宏景
善养性者,则治未病之病,是其义也。―――《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精、气、神,养生家谓之三宝。―――《理虚元鉴》明 汪绮石
邪之所凑,其气必虚。―――《素问·评热病论》
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
阴平阳秘,精神乃治;阴阳离决,精气乃绝。―――《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惜精养生
元气实,不思食;元神会,不思睡;元精足,不思欲;三元全,陆地仙。―――《养心要语》明胡文焕
人年五十者,精力将衰,大法当二十日一次施泄。―――《泰定养生主论》元王珪
纵欲戕生,古今同慨。―――《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若耗散真精不已,疾病随生,死亡随至。―――《尊生八笺》明 高濂
酒色之类,使人志气昏酣荒耗,伤生败德。―――《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御女之法,能一月再泄,一岁二十四泄,皆得二百岁。―――《备急千金要方》 唐代 孙思邈
聚精之道,一曰寡欲,二曰节劳,三曰息怒,四曰戒酒,五曰慎味。―――《摄生三要》明 袁坤仪
男贵寡欲养精,女贵平心养血。―――《广嗣纪要》明万全

精神养生
戒暴怒以养其性,少思慈以养其神,省言语以养其气,绝私念以养其心。―――《续附·养生要诀》明 胡文焕
看一个医生不如交一个朋友。―――谚语
人借气以充其身,故平日在乎善养,所忌最是怒。―――《老老恒言》清 曹廷栋
凡心有所爱,不用深爱,心有所憎,不用深憎,并皆损性伤神。―――《备急千金要方》 唐孙思邈
大喜荡心,微抑则定;甚怒烦性,稍忍即歇。―――《退庵随笔》清梁章钜
人但知过怒过哀足以害性,而不知过喜过乐亦足以伤生。―――《退庵随笔》清 梁章钜
心乐为良药,神伤致骨枯。―――谚语
不气不愁,活到白头。―――谚语
老人之情,欲豪畅,不欲郁郁阏,可以养生。―――《类修要诀》明胡文焕
圣人胜心,众人胜欲,君子行正气,小人行邪气。―――《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多思则神殆,多念则志散,多欲则损智,多事则形疲。―――《养生要集》唐 张湛
安则物之感我者轻,和则我之应物者顺,外轻内顺,而生理备矣。―――《苏沈良方》宋苏轼、沈括
忍怒以全阴气,抑喜以养阳气。―――《抱朴子》 晋 葛洪
知恬逸自足者,为得安乐本。―――《尊生八笺》明 高濂
物来顺应,事过心宁,可以延年。―――《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省思虑则心血不耗,发不易白。―――《医先》明 王文禄
恼一恼,老一老;笑一笑,少一少。―――《养心要语》明 胡文焕
说说笑笑,通通七窍。―――谚语
笑一笑,十年少;愁一愁,白了头。―――谚语
笑口常开,青春常在。―――谚语
事从容则有余味,人从容则有余年。―――《呻吟语》明吕坤
养心莫善于寡欲。欲不可纵,欲纵成灾;乐不可极,乐极生衰。―――《养生四要》明 万全
善摄生者,先除欲念。―――《食色绅言》明陈继儒
喜怒衰乐之发……可节而不可止也,节之而顺,止之而乱。―――《春秋繁露》西汉董仲舒
遇事不恼,长生不老。―――谚语
嗜欲使人气淫,好憎使人精劳。―――《古今图书集成》清陈梦雷
暴喜伤心,暴努伤肝,暴恐伤肾,过衰伤肺,过思伤脾。―――《养生四要》明 万全
夫精神志意者,静而日充者壮,躁而日耗者老。―――《淮南子》西汉刘安等
琴医心,花医肝,香医脾,石医肾,泉医肺,剑医胆。―――《幽梦续影》清朱锡绶
人生如天地,和煦则春,惨郁则秋。―――《医述》清程杏轩
善养生者,先除欲念。―――《男女绅言》明陈继儒
得神者昌,失神者亡。―――《素问·移精变气》
心乱则百病生,心静则万病息。―――《卫生宝鉴》元罗天益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寿世保元》明 龚廷贤
心胸里头能撑船,健康长寿过百年。―――谚语
千保健,万保健,乐观方才是关键。―――谚语
一日三笑,人生难老;一日三恼,不老也老。―――谚语
生气催人老,快乐变年少。―――谚语
遇怒不要恼,遇难莫急躁。―――谚语
常乐常笑,益寿之道。―――谚语
房宽地宽,不如心宽。―――谚语
知足者常乐,善笑者长寿。―――谚语
要活好,心别小;善制怒,寿无数。―――谚语
笑口常开,百病不来。―――谚语
治病必先治神,药疗必先心疗。―――谚语
忠诚是长寿之本,善良是快乐之源。―――谚语
生活上适度,精神上大度。―――谚语
养生必先养德,大德必得其寿。―――谚语
生理卫生强身,心理卫生强心。―――谚语
要享福,常知足。―――谚语

6、关于养生的成语

身体健康,龙马精神,龙精虎猛,福寿康宁,身强力壮,身壮力健,膘肥体壮,生百龙活虎,气壮如牛,龙神马壮, 老当益壮, 精神抖擞, 红光满面、人寿年丰、六脉调和、欢蹦活跳、美意延年、茁壮成长、康强逢吉。
龙马精神是中华民族自度古以来所崇尚的奋斗不止、自强不息的进取、向上的民族精神。又有解释,祖先们认为,龙马就是仁马,它是黄河的精灵,是炎黄子孙的化身,代表了华夏民族的主体精神和最高道德。它是刚健、明亮、热烈、高昂、升腾、饱满、昌盛、发达的代名词。回《易经》中说:“乾为龙”,它是天的象征又代表着君王、父亲、大人、君子、祖考、金玉、敬畏、威严、健康、善良、远大、原始、生生不息答……坤为马,象征大臣,母亲,女性,包容忠贞的精神。

7、关于“养生”的四字词语有哪些?

关于“养生”的四字词语:生聚教养、休养生息

1、生聚教养

拼音:shēng jù jiào yǎng

解释:指军民同心同德,积聚力量,发愤图强,以洗刷耻辱。同“生聚教训”。

出处:续范亭《八一南阳府市场开幕大会朱总司令亲临训话吴老归来口述大概因志之以当庆祝》诗:“万众欢呼精神旺,老帅从容入将台。生聚教养七年苦,战士概属党培栽。”

2、休养生息

拼音:xiū yǎng shēng xī 

解释:休养:休息保养;生息:人口繁殖。 指在战争或社会大动荡之后,减轻人民负担,安定生活,恢复元气。

出处:唐·韩愈《平淮西碑》:“高宗中睿;休养生息;至于玄宗;受报收功;积极而丰。”

(7)养生的词扩展资料:

养生,动词也,亦可为名词。原指道家通过各种方法颐养生命、增强体质、预防疾病,从而达到延年益寿的一种医事活动。养,即调养、保养、补养之意;生,即生命、生存、生长之意。现代意义的“养生”指的是根据人的生命过程规律主动进行物质与精神的身心养护活动。

保养,是指遵循生命法则,通过适度运动,加之外在护理等手段,让身体机能及外在皮肤得以休养生息,恢复应有机能,这是养生的第一层面;

涵养,是指开阔视野、通达心胸、广闻博见,通过对自身的道德和素质的修炼和提升,让身心得到一种静养与修为,从而达到修心修神的目的;

滋养,是指通过适时适地适人,遵循天地四时之规律,调配合宜食疗,以滋养调理周身,达到治未病而延年的目的。

实质上,养生就是保养五脏,使生命得以绵长的意思。

养生学是一门涉及诸多学科的综合科学,它包括中华中医学、康复学、营养学、美学、心理学、国学、物理学、化学、艺术、烹饪、运动学、道学等等。

8、表示养生的词语有哪些?

朝 夕 吟

一日复一夕,

一夕复一朝。

颜色改平常,

精神自损消。

胸中怀汤火,

变化故相招。

万事无穷极,

知谋苦不饶。

但恐须臾间,

魂气随风飘。

终身履薄冰,

谁知我心焦?

〔晋〕阮籍:《一日复一夕》

法于阴阳,和于术数

上古之人,知其道者,法于阴阳,和于术数,食饮有节,起居有常,不妄作劳,故能形与神俱,而尽终其

天年,度百岁乃去。今时之人不然也,以酒为浆,以妄为常,醉以入房,以欲竭其精,以耗散其真,不知

持满,不时御神,务快其心,逆于生乐,起居无节,故半百而衰也。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惔虚无,真

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是以志闲而少欲,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气从以顺,各从其欲,皆得

所愿。故美其食,任其服,乐其俗,高下不相慕,其民故曰朴。是以嗜欲不能劳其目,淫邪不能惑其心,

愚智贤不肖,不惧于物,故合于道。所以能年皆度百岁,而动作不衰者,以其德全不危也。

《黄帝内经•素问•上古天真论》

为于未有,治于未乱

其安易持,其未兆易谋,其脆易破,其微易散。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合抱之木,生于毫末;九层之

台,起于累土;千里之行,始于足下。„„民之从事,常于几成而败之。慎终如始,则无败事。

《老子》第

64

养寿为先,却病为急

生身以养寿为先,养身以却病为急。经曰:“我命在我,不在于天,昧用者夭,善用者延。”

〔明〕高濂:《遵生八笺》卷

9

《延年却病笺上》

养生者保护为先

人之所欲,莫甚于生。欲得其生,须重其生。欲重其生,切莫轻生。

〔明〕张君宝:《张三丰先生全集•训体文类•养生篇》

9、求养生方面的诗词,多多益善!

1、《摄养诗》——明代龚廷贤

惜气存精更养神,少思寡欲勿劳心。食惟半饱无兼味,酒至三分莫过频。

每把戏言多取笑,常含乐意莫生嗔。炎凉变诈都休问,任我逍遥过百春。

译文:保精、益气、养神为健康长寿之根本,若欲延年益寿,减少私欲杂念,不要操心太多。做到食勿过饱,勿求厚味,饮酒应以少量为好,切莫贪恋杯中物。

要经常保持乐观,开口常笑。一个人在处于逆境的时候,不但一般人对你冷漠,连平时很亲近的朋友也会逐渐和你拉开距离,对此要从容面对,不要放在心上,一定要忍得,自在逍遥,乐享百年。

2、《抱朴子·极言》——晋代葛洪

治身养性,务谨其细,不可以小益为不平而不修,不可以小损为无伤而不防。

译文:修身养性,即使是极其微小的地方,也务必要谨慎,不能因为小的进步微不足道就不再修养,也不能因为小的损害对大体没有影响就不加以提防。

3、《证类本草·衍义总序》——唐代唐慎微

夫善养生者养内,不善养生者养外。

译文:善于保养生命的人保养内心,不善于保养生命的人保养外表。

4、《退庵随笔·摄生》——清代梁章钜

体欲常劳,食欲常少。劳勿过极,少勿过虚。

译文:形体应当常劳动,饮食要常节制,这样有益于健康。但劳动不要太过度,节制不要太过虚脱。

5、《丹溪心法》——元代朱震亨

与其救疗于有疾之后,不若摄养于无疾之先。

译文:与其等到生病后才积极诊断治疗,不如在没病的时候就摄取养分,提高免疫力,做到未病先防的效果。

10、和养生有关的词语

修身养性
编辑
修身养性,修身:使身体健知康;养性: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出处 元·无名氏《博望烧屯》第一折:道“贫道本是南阳一内耕夫,岂管尘世之事 只可修身养性,贫道去不的也。”
中文名
修身养性
拼 音
xiū shēn yǎng xìng
用 法
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处世。
释 义
使身容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与养生的词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