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生的药

养生的药

发布时间:2020-04-28 15:52:52

1、古代有哪些有名的养生药

中国传统的养生方法很多,主要有五大养生方法,包括:精神养生方法、起居养生方法、饮食养生方法、运动养生方法、药物养生方法。
中医学将能够补益正气、改善脏腑功能、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治疗虚证的药物称为补益药,或补虚药。药物养生法,正是指应用补益中药的调养来保养生命的方法。
中药学认为儿童为幼稚之体,正处生长发育时期,应按照人体的正常规律成长。儿童时期如果过多服用补益药,有如拔苗助长,非但无益反而有害,甚至还会产生毒副作用。补益药主要适用于体质虚弱的中老年人。
中药属于天然药物,中药材的质量与其产地有着密切的关系。它的分布和生长与其地理环境有着密切的关系。由于各地的水土、气候、日照等生态环境有很大差异。植物和动物对其生长的自然条件,有各自的特定要求,而最适宜的生长条件所产的药材质量最好。所以某地区出产的特定药材称为“道地药材”。
“道地药材”是指通过长期的使用、观察、比较,确定某地区所产的特定药材,其质量与疗效优于其他产区,其产地出产的药材称之为“道地药材”。如东北的人参、五味子、细辛,四川的川芎、黄连,浙江的杭白药、杭菊花,河南的四大怀药(地黄、牛膝、山药、菊花),云南的三七、茯苓,广西的蛤蚧,福建的泽夕、白木耳,山东的阿胶,山西的党参,宁夏的枸杞,甘肃的当归,内蒙的黄芪,西藏的冬虫夏草等,均被称为道地药材。
中药材炮制的作用。中药材炮制是根据医疗用药的需要,通过一定的方式对中药材进行处理,使药物消除或降低毒性及副作用。增强疗效,改变性能,便于调配、制剂、服用、贮藏等,已达到提高药品质量,保证用药安全有效。
一、 消除或降低药物的毒性、烈性和副作用
川乌、草乌、附子、半夏、天南星、马钱子等生用内服易于中毒,炮制后毒性降低;巴豆、大戟、甘遂等药性猛烈,炮制后能缓和药性。
二、 增强药物的作用,提高临床疗效。
蜜炙百部、紫菀、款冬花,能增其润肺止咳作用;
蜜炙麻黄,能缓和发汗之力,增强其止咳平喘作用;
蜜炙黄芪,能增强其补中益气的作用;
蜜炙甘草,药性变温,增强补中益气、润肺的作用;
麸炒山药,增强补益脾胃的功效;
麸炒乌药,增强其焦香气味;
麸炒苍术,增强其健脾作用;
麸炒枳壳,可缓和其攻破之性,增强理气和胃作用;
麸炒枳实,可缓和峻烈之性,增强消积健脾作用;
麸炒五谷虫,矫味,以增强健胃消食作用;
麸炒僵蚕,矫臭、矫味;
酒炒升麻,助其升提,麸炒去其燥性,不伤膈气;
香附:姜汁能增加止呕作用,盐制能增加理肾气作用,酒制能增强活血行经的作用,醋制能增强止痛作用。
黄连:引药上行清上焦之火;
续断:酒润麸炒,可增强壮筋骨、通血脉的作用;
山茱萸:酒蒸可增强温补肝肾作用;
女贞子:酒蒸后能增加有效成分溶出,改变油脂的滑性,增强补益功效;
乌梢蛇:酒制去其毒性,增强活血祛风作用;
紫河车:酒制后可矫味,增强补益作用;
元胡:醋制后易于煎出有效成分,增强止痛祛瘀功效;
狼毒:醋制解毒,增强止痛作用;
商陆:醋制降低毒性,缓和泻下作用;
棉大戟:醋制缓和毒性;
五味子:醋制增加收敛作用:
乌梅:醋制可增强其酸湿收敛,涩肠止泻,止血作用;
柴胡:醋制引药入肝,增加舒肝止痛作用;
三棱:醋制引药入肝,增加破血软坚止痛之功;
莪术:醋制后入肝经血分,增强破血止痛作用;
巴戟天:盐制引药入肾,增强补肾作用;
知母:盐制引药入肾,增强滋阴降火作用;
泽泻:盐制引药入肾,增强利水渗湿的作用;
小回香:盐制能缓和辛散之性,温肾暖肝;
川栋子,盐制引药入肾,增强利湿热的作用;
车前子:盐制引药入肾,增强下行利水作用;
沙苑子:盐制增强补肝肾,益精作用;
补骨子:盐制增强入肾温补命门的作用;
益智:盐制引药入肾,增强暖肾固气,涩精的作用;
杜仲:盐制,有利于煎出有效成分,增强补肝肾、强筋骨作用;
远志:甘草水制解毒,缓和远志苦燥之性;蜜制增强润肺化痰之效;
厚朴:姜水制可消除对咽喉刺激,增强温中和胃的功效;
吴茱萸:甘草水制解其毒性,油砂炒后便于煎出有效成分,盐制引药入肾;
肉豆蔻:滑石粉制后,可除去油分,增强湿肠止泻的作用;
焦术:土炒增强健脾止泻的功效。
三、改变药物的性能,使之更能适应病情的需要。
地黄生用为生地黄,功效以凉血为主,制熟后为熟地黄,功效以补血见长,何首乌生用解毒泻下通便,用黑豆汁制后,功效转为补肝肾益精血壮筋骨;生姜重在辛散解表,煨制则温中散寒。

2、养生大药房怎样

养生大药房全国有不少,信誉应该还可以吧 。种癌症止痛 的药物 这个就不知道了,最好去现场咨询一下

3、养生药材哪些比较好?

要看你想补哪方面的呢,我自己最近都是在吃红枣呢,若羌红枣,和枣夹核桃等健康坚果,可以补气养颜,是在淘宝“鼎健和药材”买的呢

4、养生非但药,悟佛不因人

中医养生讲究的是阴阳平衡百也就是体内各种脏腑处于一种相对平衡的状态,心态自然也就平和了度。疏通经络是达到平衡的方法之一。每天按揉自己的穴位,肾经是人的先天之本,脾胃是人的后天之本,那么每天按揉这知三条经络就会增强体质,如果不知道经络的走向和道具体的穴位可以买张人体经络挂图对照按揉,坚持下来就会增加体质,得到健康的养生保健。内肾经主要按揉太溪、复流、涌泉三个穴位、脾容、胃二经主要是腿上的穴位。

5、养生之道是什么?

6、养生的药材有哪些?

7、养生的方式有哪些

8、补益养生类的药有哪些?

补血补气的中药比较常见的有黄芪枸杞、阿胶、当归、人参,传统中药主要是补气的,含铁的成分很少。补血关键在于补铁。
补气补血的中药有驴胶补血颗粒,补中益气丸,气血双补颗粒,归脾丸,黄芪精口服液等

9、养生 主要指的哪几方面?

养生内容是在养生理论指导下,历代逐渐建立起来的,并不断发展与完善。主要包括以下七方面:

1.神养:包括精神心理调养、情趣爱好调养和道德品质调养等方面。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和民俗文化内容。

2.行为养:包括衣、食、住、行和性生活等生活起居等行为调养。融合了传统医药、宗教、民俗、艺术文化等内容。

3.气养:主要为医用健身气功的“内养功”。融合了传统医文化、宗教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4.形养:主要包括形体锻炼、体育健身活动。内容融合了医文化和武术文化内容。

5.食养:主要内容为养生食品的选配调制与应用,以及饮食方法与节制等。内容包括了医、药、食、茶、酒以及民俗等文化方面。食养包涵在日常生活之中,其应用范围广,适合人群较多。

6.药养:主要内容为养生药剂的选配调制。其制剂多为纯天然食性植物药;制法也多为粗加工调剂,其剂型也多与食品相融合。对此,古代常有药膳、法膳之称。其应用范围也较广,适合人群较多,营养内容也涉及到医、药、饮食文化等方面。

7.术养:是以上养生之术以外的一种非食非药的养生方法,即利用按摩、推食、针灸、沐浴、熨烫、磁吸、器物刺激等方法进行养生。其内容主要涉及医药文化。

总之,养生的特点是强调个体行为,所采用的方法应因人之不同而不同。所谓审因施养,因人施养,在群体中并不强求统一。例如,甲需要重点锻炼形体,而乙需要着重调理饮食,而丙则需要着重调摄精神等等。如果我们对甲乙丙三人不分青红皂白,一律要求他们加强形体锻炼或改变某种饮食结构,就不一定符合每个人养生需要了。

与养生的药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