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养生知识 > 养生最好

养生最好

发布时间:2020-04-28 04:47:56

1、怎样养生最好

可以喝小桂人花茶来,喝花茶也是养生的一种方式。儒家学说中养身在养心、养心在养性、养性才能源达到养生的最高境界,才能达到真正延年益寿。五十知天命,六十而耳顺。“饮食有节,起居有常,不妄劳作”即是养生保健之道。节制百饮食,生活规律;顺应四时,适时进度补;适当运动,尽享天伦;虚怀若谷,恬淡虚无。

2、养生最好的方法是什么?????

3、怎么养生最好?

1/6分步阅读
顺”:养生跟着季节走古人认为,人身体的变化与四季轮回是一致的,因此饮食起居、衣食住行必须与季节相适宜。《黄帝内经》说:“顺天时地利。”这里的“时”,指的是四时阴阳,具体说就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要养肺、养阴,早卧早起,情绪须安宁,否则会伤肺。
2/6
“静”:让心安静下来现代人喜欢生活得热热闹闹,每天时间都安排得满满的,生怕孤独和寂寞。其实,这种浮躁的生活对健康极为不利。《黄帝内经》说:“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人安静下来,可以减少很多不必要的消耗,特别是“气”的消耗,做到身体“节能”,这样才能预防疾病、益寿延年。大家不妨把生活节奏放慢,采取静坐、闭目养神的方式来静养身、慢养心。

3/6
“修”:修身行善烦恼少《易经》里说:“积善之家,必有余庆;积不善之家,必有殃。”其实就是平时积德行善、豁达大度的人,往往能和这个世界和谐相处,能减少很多烦恼,心情愉悦。可见,修身养性,宽以待人,淡泊名利,对别人好,自己收获的将是健康、快乐和长寿。

4/6
“调”:多做深长呼吸人难免会遭遇营养失衡、过度劳累、病邪袭来等诸多不良因素,这时候就要用到“调”字了。《黄帝内经》说,应该根据四季的变化调养精神意志,调养七情六欲。其中还强调了呼吸的调节,即“调息”,练习呼吸吐纳。养生建议:建议大家平时多做深长、缓慢、均匀的呼吸。可以练习“丹田息”,鼻子吸气后,通过意念把气送到下丹田气海的位置,即在肚脐下1.5寸。然后再把气慢慢呼出来。练习“丹田吸”的同时,吞咽唾沫,配合调津,保健效果更好。

5/6
“补”:有补有泻最健康古人推崇用滋补药物调理阴阳、脏腑、气血,原则有三,一是先辨证,二是食补为先,三是补、泻结合。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中医讲药食同源,所有食物都有调理身体的作用。从味道说,酸味补肝,苦味补心,甜味补脾,辛味补肺,咸味补肾。从颜色论,红色补心,黑色补肾,黄色补脾,绿色补肝,白色补肺。

6/6
 “固”:固精、固气、固神固精,就是要保护肾气,最重要的是节欲。固气,一要减少耗气,少说话;二要多晒太阳,补充阳气;三要多做有氧运动,增加氧气;四睡眠能养五脏之气,绝对不能熬夜;五要通过饮食带来水谷之气,多喝补血补气营养粥,里面加入了黑米、红米、糯米、小米、赤豆、荞麦、大黄米、大麦米以及桂圆、红枣、核桃、  莲子、葡萄干等天然有机食品,坚持喝能达到气血双补的目的!固神,就要调养七情,不“过喜、过怒、过思、过悲、过恐”,情绪控制好了,身体才会少受伤害。  养生并不是遥不可及的,注意日常的一些小的事情就能达到很好的养生效果,记牢这个六字诀:顺、静、修、调、补、固,其实养生很简单!

注意事项
每天抛开烦恼,做事不要拖拉也是很重要的。

4、怎样养生最好?

5、哪个城市养生比较好?

哪个城市养生比较好?冬天去海口,夏天去青岛、威海、北方呀。
如果是copy养老的话成都那边也可以去看看。
个人喜欢有灵气的地方,我喜欢大山百,不喜欢城市。人家生病要去医院,我身体不舒服就去爬山,一场虐自己的度爬山终点,基本毛病已经好了一大半,在山上小住几天,回到城市问身体已经健康了。我爬的是杭州富阳的富春山脉,山顶上的泉水,与城市的任何水答泡茶都大不同。妙不可言。生活所迫 平时只能在城市里。

6、最好的养生办法是哪种

艾灸,一种无毒副作用的古原生态疗法,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

“艾”,一种效用特殊的草。有一种草,样貌非常普通,在中国南北方的农村、田头野地随处可见。端午前后,这种草从地里被采进信守传统习俗的人家,默默为人辟邪祈福。在中国南方,广东客家人喜欢用它的根煲汤,祛风暖胃。安徽农村地区,产妇们依老人言,懂得用它泡的水洗澡或熏蒸,达到理气血、逐寒湿的作用。而在农村和城市郊区的夜晚,焚烧这种草驱赶蚊蝇,是常见的景致。

这种草神奇而又普遍,它就是“艾”。中国古代医学书籍,提到艾灸这种治疗方法“药之不及,针之不到,必须灸之”,是说很多针药无愈的病症,艾灸能够治愈。“保命之法:灼艾第一”,是说艾能续命,艾能补肾。

艾灸,是中国古代医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特点是不用服药、无毒副作用,是一种绿色原生态疗法。艾灸是用艾叶制成的艾灸材料产生的艾热,刺激体表穴位或特定部位,通过激发经气的活动去调整人体已经紊乱的生理生化功能,从而达到治病、防病的目的。“艾灸”成为常规常法而载诸典籍,经历了漫长的试验、研究、发扬,沿用至今。

艾之火是纯阳之火。故而中国古人,把太阳称为天之阳,把“艾”称为地之阳。阳气,是生命的根本。《内经》云,“阳气者,若天与日,失其所则折寿而不彰”。如果我们把阳气算作一百,那么人从生到死就是阳气从一百到零的过程,故而养生贵在保养阳气、强壮阳气。

艾热之热,非其他发热物质所能比拟。“艾”在燃烧时产生的特殊的短红外线,渗透力是普通长红外线的3到4倍,能够激活细胞免疫激活素,提高人体免疫力。

古法艾灸同时具有自动找病位和通经脉的功能。艾火连续的燃烧、传递,可使艾火的纯阳温热之气由身体的皮肤表层透达体内,通达病位,打通阻塞,自动调节身体内部阴阳的升降,从而达到壮阳、养生、治病的功用。中医研究机构用其他药材和其他各种物质、各种物理化学方法射线方法等等与艾做对比研究。结果没有一种方法可以完全替代艾。

中文的“艾”字,“乂”本意为治理恢复如初的意思。古代又称年轻美丽的少女为少艾,正是艾的医疗之用的理想外延。

古法艾灸为什么能治病

奇邪何来?疾病何来?人体本是阴阳对立的统一整体。中医认为,疾病的发生都是由于阴阳失调。疾病在发生和发展的过程中,必然有某种病理产物的积滞,这种积滞的病理产物,如果能及时找到出路,病势则必然受到顿挫而走向痊愈。

中医工作者了解到,所有人身上都有一种经络现象,就像在一台运转的发电机身上,在金属导线上有电压和电流,十二经络与三百六十五穴是人体脏腑各官能、官与官之间互相传递信息的驿站和通路。健康的生命状态,内脏器官通过经络体系与身体表面的穴位气孔息息相通,在病理状态下穴位气孔又是宣泄病理产物的天然渠道和缺口。

艾灸和针灸一样,都是在人体内部的信息通路上选择相应的部位,以特定的因子、人工激发感传作用,使良性循环得以恢复和巩固,使恶性循环得以遮断和阻滞,从而达到防病与治病的效果。

针灸和艾灸都有扶正祛邪的双重作用,只不过从补穴意义上讲、艾灸的作用是补多泄少,针灸的作用是泄多补少。针灸主通经脉,不能补元阳;艾灸法是先补而后泄,在提高正气的情况下让邪气自除。

“以溢其邪,以行营卫”“有余可泄,不足可补”是艾灸疗法对这些中医基本原则的灵活运用。古人强调养生是“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至少在日常习惯上,“宁事温补,勿事寒凉”。

我们现代人却往往反其道而行之。现代人生活节奏已太难依照“日出而作,日落而息”。从小生活在空调、冰箱、冷饮无处不在的环境,加上不恰当地大量使用含量药物、激素,贪食生冷食物,经常身体保温不当、熬夜等等,人体健康所倚赖的阳气,容易被加速损耗。增加炉膛中的生命之火,变得越来越为现代人所需要。

古法艾灸能治哪些病

艾灸适应范围广泛,既适宜体弱病久的慢性病人,也适于体壮病轻的急性患者。对热性病患者也可以灸治。元气虚弱的人一般胃功能吸收差,服药治疗很难完全消化吸收药物,很多药物还必须耗用元气才能发挥作用。长期服药而不及时恢复和补充元气又必然更损伤元气。古法艾灸,可以不经过肠胃而直接将热力作用于经脉,培补能量、提高正气、通调经脉、祛病除邪。

像肾虚、失眠、虚胖、贫血、各种慢性妇科病、慢性肾病、类风湿脊柱炎等等,对于西医来说的不治之症,通过重灸关元等穴位,都可以治愈。灸关元是以后天补先天为道理人体“阴阳”的升降是有固定规律的,令元气逐渐充足,阴阳就必定按照规律运行,该升的升,该降的降,不必人为再去调整。人体内自有大药!

脏腑之气汇聚于胸腹部的俞穴,称为“募穴”。六脏六腑共有募穴12个。艾灸募穴可以治疗本脏腑的病症,像用一股强气流去疏通经脉,同时,总闸开闸放水去冲刷病灶,效果非常好。

日常生活中,我们感冒的时候,可以取灸大椎穴,效果非常快。把大椎穴灸到皮肤发红、发潮为佳,每次操作做到微微出汗效果最好。预防经常性感冒,艾灸也很有效果,可以用温和灸的方式艾灸中脘、关元、足三里。现代人胃肠不适的挺多,一般性肠胃有问题可艾灸足三里、神阙、关元,不论胃热胃寒,都可以灸中脘。

一般人无法记住太多的穴位,但只要记住人体四大养生要穴,长期温灸之,就能达到强身健体、增强免疫力、延缓衰老的作用。这四大养生要穴是:关元穴、中脘穴、足三里穴、命门穴。

不知道穴位怎么办?哪里不舒服灸哪里。用艾灸直接作用不舒服的患部,古人称为阿是穴或者天应穴,也可以在患处附近或者离患处不远处取穴,我们称之为“就近取穴”。

古法艾灸养生有什么讲究

人体随时在消耗,虽说我们随时可灸,艾灸还是有一些注意事项,值得大家注意。

▌艾灸后都需要注意什么?

艾灸后至少一小时内最好不要用冷水洗手或洗澡;艾灸后要比平时多喝一些温开水,以协助排毒,但绝对不能喝冷水冰水。

▌是不是所有人都适合古法艾灸?

孕妇、极度疲劳、过饥、过饱、酒醉、大汗淋漓,以及极度衰竭、无自制能力者不适宜做艾灸,一些特殊部位以及大血管处,心脏部位、眼球属颜面部,也不要灸。

▌为什么有些人艾灸后会出现疾病加重的反应?

比如很多人艾灸后会出现口干舌燥,这是正邪交战的正常现象。那些病邪在体内寄居很久,这时候免不了会有各种反应,逐步艾灸体内慢慢累积了足够的正气,病邪就会逐渐地出离体外了。有时候,我们艾灸中脘,会有肝区不适、或胃脘部会有不适,这有可能因为肝有隐患或胃脘部有疾病,艾灸会主动帮助我们去调整。艾灸关元穴,也许会反应出妇科方面的隐患、前列腺方面的问题或生殖系统的一些疾患。

艾灸的通窜功能就是在告诉我们,身体有一个自我调整的功能。只要你调动得好,相关部分就会齐心协力一起工作。每个人有经络不同的敏感度,所以灸感的个体差异非常大,青壮年人的灸感往往较老年人强和快,女性的感传也容易比男性高。

《本草纲目》记载,凡用艾叶需用陈久者,治令细软,谓之熟艾。若生艾灸火则易伤人肌脉、所以施灸需用陈年艾,这是历代医家反复强调的。

▌如何分辨艾绒和艾条的优劣保证疗效呢?

主要从绒、色、味、烟四个方面入手。我们到市场上挑选艾条、艾绒,可以看到,新艾的颜色发青、暗,点着以后火力强烈,燃烧时烟气发青、发黑,比较呛人。好的陈艾,则颜色土黄或金黄,烟的颜色是淡白不浓烈,燃烧后烟雾由下而上缭绕,气味温和有艾香,不刺鼻,渗透力强,灸治效果比较好。

现代的温和灸疗法

由于对古法艾灸养生的重视,现代条件下已开发出许多艾灸器械,使用艾叶加工而成的艾条和各种温灸器具,因为一般都不会破损皮肤,安全稳妥,被称之“温和灸”。

▌常用的大致有两种方法:

1)手持移动法。点燃艾条、手持艾条对准穴位或患痛处移动熏烤,用上下移动或左右移动之诸多手法,病人可长期自灸。

2)工具支持法。目前已有各种各样的现代温灸器,有手持的,有绑缚式的,目的均是为了缓解直接灸的烧灼痛与手持法的疲劳,哪怕隔着衣服灸疗,也能使得渗透力源源不断地发生作用。

“保命之法:灼艾第一”

古法艾灸不仅仅在我国深受重视,而且被多个国家追捧应用。

在20世纪二三十年代,传染病肆虐日本,一位名叫原志免太郎的人在全国发起了一场“国民三里灸运动”,大大提高国民免疫力。

在韩国,电视剧《大长今》有一个关于艾灸的片段,长今的养父严重晕船陷入昏迷,长今考虑再三选用了古法艾灸为其治疗,养父很快就恢复了健康,可见那时艾灸疗法已相当普遍,且以一种简单、安全的方式造福人民。

不仅如此,17世纪左右艾灸疗法传播到了欧洲,德国人甘弗在其著作《海外珍闻录》中明确主张用艾绒施灸,且附注了一幅图,标明了施灸的穴位和适应证等。将古法艾灸运用较为出色的是拿破仑军中的外科主任拉兰。自此,神奇的古法艾灸在欧洲得到了较大程度的推广。

但愿每一个现代人,都能从我们祖先的医学智慧里汲取营养,通过实践艾灸这种古法、让自己、家人和朋友都真阳充足,脏腑功能强健,最大限度减少疾病。愿每个人都能尽享自然寿命,能够更健康、更好地体验生命的真义,广行利济群生的事业。

7、最好的养生知识

1、记住:睡觉是养生第一要素。
睡觉的时间应该是晚21:00~早3:00。因为这个时间是一天的冬季,冬季主藏,冬季不藏则春夏不长,即第2天没精神。
2、一切药物对治病来说都是治标,不是治本,不管是中医还是西医。
因为一切的病都是错误的因产生错误的果。错误的因不除,错误的果就不会绝根,健康的根本在心,一切法从心生,心净则身净,所以得病了,不要向外求,要靠自己自身的修复系统来修复自己的疾病,其实人和动物是一样的,动物的病都是靠自己,人也能。
3、正确的观念远比昂贵的药物和危险的手术更能帮助患者消除疾病。
有了正确的观念,你就会有正确的决定,你就会有正确的行为,你就可以预防许多疾病的发生。
4、人所具有的一切智慧,绝对不是从书本里学来的,而是从自己的真诚心、清净心(就是佛家所说的菩提心),从定中生出来的。
5、人是一切生物中构造最完美的灵体,健康的身体是人生来就具足的;
人的健康状况的调节是靠人体本身所具有的调节修复系统来完成的,而不是靠外部因素,外部因素只能起辅助作用。
6、人的大部分生病现象是人体在调节、清理身体垃圾时所表现的现象,是人体自动调节平衡所表现出的状态,所以应该把它们当成正常的生理现象,而不应该去把它当成病因来消灭。
所以当人在生病的时候,一定不要有怨恨嗔恚心,心里要安定,心定则气顺,气顺则血畅,气顺血畅则百病消。
7、人的健康离不开两大要素:1),足够的气血;2),畅通的经络(包括血管和排泄垃圾的通道)。
8、足够的气血靠:足够的食物+ 胆汁+必要时间内(晚上天黑后~ 午夜1点40)优质的睡眠(这个时候大脑完全不工作,由植物神经主导)+良好的生活习惯。
9、畅通的经络需要:清净心。一切七情六欲都会破坏清净心,从而破坏经络的正常运行。
10、维持健康的身体不仅需要“增收(增加气血)”,也需要“节支(减少血气的损耗)”。
11、过度地增加食物不仅不会增加血气,而且会成为身体中的垃圾负担,反过来还得靠消耗血气来把他们清理掉。五脏六腑是一个血气加工厂,食物是原材料,加工能力是有限的,而食物是无限的,所以食物的数量必须得到控制。
12、适当运动可以帮助人的气血运行,但同时也在消耗人的气血。人体的微循环主要应该靠松静来达到的,这也是健康必不可少的。
13、人体中的垃圾越多,就越需要更多的血气来清除它们,但人的血气因为垃圾的增多和血脉的阻塞而减少,这就形成了恶性循环,这也正是人衰老的机理。
所以,人要想健康不老,就要:1),减少体内的垃圾;2),增加血脉经络的畅通;3),增加体内的气血。
14、与其相信药物,相信检查的数据,不如相信自己的感觉,相信自己所具足的自我调节能力。但这需要在你得道(智慧开了)的前提之下,才能分辨这一切。
15、健康,从调节心性开始。为了你的健康,你学佛吧。学佛得到的快乐是人生最高的享受。
16、对于一个有宿疾的人来说,只有气血充足了(一是通过这里所介绍的补充气血的方法,二是通过静坐打通气机),病情才会显现出来。
所以练功的人在功夫达到一定水平后都会出现一些“有病”的现象。这个时候要沉住气,定下心来多做些静功来增加自己的气血,以尽快度过这个时期。
17、人违背了养生法则,虽不一定会立即得病,但一旦形成习惯,就会大大增加得病的机会。这就和交通规则一样,你违背了交通规则,不一定会出事故,但其危险性是显而易见的。
18、人为什么必须保持一定的饥渴才是对养生有利呢?其实这就是“虚”的妙用。道家讲,虚则灵。这和谦虚使人进步,自满使人落后一样,所以人必须经常保持“虚灵”的状态,才能时时保持清醒,保持健康。
19、人要想健康,就必须使体内有足够的"气"来"气化"所进的食物,只有这样,你的体内才不会积累垃圾,不会有多余的食物来释放游离的"虚火"损害你体内的脏器。这个"虚火"反过来会损耗你的"气",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现代人生病,大多数是饮食不节的缘故。
20、静养法: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相似。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它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21、俗语说“灵机一动,计上心来”。这个“机”字如果能真正领悟透了,那么你的悟性就算是开了。老师教人,医生治病,其实就是在点拨你的这个“机”,让你“机”打开。这个“机”,有时也叫“关键”。
当然,这个“机”起作用是有条件的,就和氢气只有达到一定浓度,遇火才可以燃烧爆炸一样。记住,别人的作用都是外因,你自己才是真正的内因。
22、其实,许多真正的发现和发明,所需要的不是所谓系统的书本知识;恰恰相反,一个没有受过任何系统教育,但悟性极高的、具有开放思维的人,他往往真正悟到真相。
23、人生最忌是个乱字,心乱了,对外可以紊事,对内可以打扰血气,使失正常。凡恼怒恐怖喜忧昏疑,都是乱,为多病短寿的根源,不但养病时不应乱,即平居时亦忌心乱。
24、多嗔伤肝,多淫伤肾,多食又伤脾胃。忧思伤脾,愤怒伤肝,劳虑伤神。
25、身病之起,无不由心虚弱,外邪乘入。而心虚气弱,每由心魂恼乱,真体不充,发现种种不安。
贪食贪胜贪得贪乐逸,皆足以致病。以贪之不得,于是乎嗔。贪嗔可使心荡气促,胆惊肝旺,六脉震动,五脏沸腾,外邪同时入,此病之起因。
26、凡人欲求长寿,应先除病。欲求除病,当明用气。欲明用气,当先养性。养性之法,当先调心。
27、人受五行之气而治生,故肉身以气为主。气亏则病,气滞则病。欲治其病,先治其气。
28、气以行血,血以补气,二而一也。凡人久视则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七情六欲之过则伤元气、伤心肾。相火旺,真阳耗。
29、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30、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31、人病可分两种:
一)是经络基本畅通但气不足。表现是经常这疼那疼,这是因为他气不足以气化食物,而产生了相火(也叫虚火),随着经络在体内乱穿,哪儿通走哪儿,遇到一个地方堵塞了,这个地方就疼了。这样的人吃一点药物就会立即见效。
二)是经络不通,气也就无处存身。表现在外表看不出有什么毛病,但一旦发现就是大病,而且这种人经常是吃什么药都见效慢,或根本不起作用。
主发谓之机。箭在弦上要发出去,必须拨动这个机。其他任何事情都是这样,都有一个机,只有触动这个机,事情才会发生,不触动这个机,其他的条件再多,也没办法引发事件。机就是这么一个东西,它是事情发生的最关键因素。
它是点,不是面。可是触动这个点,就能带动面。所以,病机就是疾病发生、发展、变化的最关键因素,(也可以讲,病机一开,人的病状就会显现出来,人就进入了“病”的恶性循环当中。和病机相对的就是“生机”。生机一开,人就会进入康复这个良性循环当中。实际上病机和生机是一个东西的两个方面,是一对阴阳。病机开了,生机就关了,而生机开了,病机也就自然开始关闭了。这个就是辩证法。)
32、中医的最高境界是养生,养生的最高境界是养心。所以,就养生而言,下士养身,中士养气,上士养心。看一个人也是一样,观相不如观气,观气不如观心。
33、心神不安,情性燥急,为致病致死之总因。故安心法,为卫生第一要诀。心可以主动一切。心定则气和,气和则血顺,血顺则精足而神旺,精足神旺者,内部抵抗力强,病自除矣。故治病当以摄心为主。
34、风寒阴阳暑湿,在在皆可使人致病。万一抵抗力薄弱,即可乘虚而入。身弱者多病,即是此理。
富人有保卫力,如衣食住等等。贫人有抵抗力,如气足神旺,毛孔厚密,不易侵入等等。
富人多食肥甘,伤胃伤齿。贫人多饿,所食不杂,故无肠病。
富人多逸,故多气恼。贫人多劳,故少疾病。
富人不造福而享福,只是消福,消尽则穷。穷人能勤俭,即是造福,果熟即富。
凡衣食住之保卫力富,则精气神之抵抗力弱。保卫力弱,则抵抗力强。
35、大病初愈,切忌理发洗足沐浴。
36、故求长寿无病,常强肉身。欲强肉身,当调伏精气神。欲调精气神,当拒绝扰乱之贼。欲杜此贼,当先摄心。欲求摄心,当化贪嗔痴三毒。欲化除此三毒,必学心戒。但空口言戒,无益于事,必求开慧,方不为所愚。欲求开慧,必先求定。欲求得定,必学静坐。
37、能静则仁,有仁则寿,有寿是真幸福。
38、一切修身修心法门,只有两字诀:曰放下、曰回头。放下屠刀,立地成佛;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只要一放下,一回头,病者顿愈,迷者顿觉。此真无量寿者。
39、心过劳的人,心疲肝旺,心过劳就是心太满,不虚。心满,则不纳肝(木)生之火,心不纳肝生之火,则肝气必积而盛。
肝木克土,脾胃受病,消化不良,营养不足,夜眠不安。土又克水,于是肾水大亏,水不足则火更旺,心肾相联,心气更弱,肺病即成。内部相互关联,一动全动,一病全病。而扰之者,乃在妄心,所以治病在安其心,安心在息妄,息妄在明心,明心即自觉,而健康的功效在乎静坐。
40、静坐是息心法,心息则神安,神安则气足,气足则血旺,血气流畅,则有病可以去病,不足可以补充,已足可以增长。现在病可去,未来病可防,此其小者也。又心息则神明,神明则机灵,静者心多妙,观机辨证,格外敏捷,见理既正,料事益远,遇乱不惊,见境不惑,能一切通达,自无主观偏执之弊,而大机大用,由此开启矣。
41、人在生病的时候最忌讳是嗔恚心起。这个时候一定要安然顺受,让心安定。然后慢慢调理,健康很快恢复。心安才能气顺,气顺才能除病。否则心急火上,肝气受损,加重病情。心神宁一,那浑身的血气,自可健全发挥。心有两种,一是真心,一是妄心。真心是水,妄心是波,波因风动,风止波息,而水不动。寂然无念,是无心心也。
42、子时失眠,肾水必亏,心肾相连,水亏则火旺,最易伤神。
43、睡时如有思想,不能安着,切勿在枕上转侧思虑,此最耗神。
44、午时属心,此时可静坐一刻钟,闭目养神,则心气强。
45、早起如在寅时三点至五点,此时切忌郁怒,不然必损肺伤肝,万望注意。
46、人生一切事业,皆以精神为根本,而精神之衰旺强弱,全赖心神之静定不乱,一个乱字,足以妨碍一切工作。
47、人生以血气流通为主,气滞可以阻血,血阻可以结毒为疖为瘰,为癌为瘤,皆是血气不流通之故。
气以顺为主,血以通为畅。百病无不先由气滞,气郁于内,肝先受伤。挽救之法,在化除得诀。而化除要诀有二:第一寻其根,其根在心,心空则一切自化。第二以药石、按摩助其化除,帮助血气之流通。
48、养病治病不可求速。因性急助火,火旺损气,反而不美。另不可贪多,贪则无恒而性急,况百病由贪而起,不可再贪以重增病苦也。
49、心属火、肾属水,心肾相连。火宜降下,水宜上升,水火相济,则蒸气内发。各部机体运动,可求得健康。此可于舌上察知。舌无水则不活,故活字以三点水加舌字。舌上可以报告内部各种病状深浅,以断生死。
50、大病自救法:
一、不要怕死,决信我这个病,非但可以养好,并且身体可以格外健康,保证长寿。因为自己机体中本有特具的能力,不是空言的安慰。
二、相信不用医药或靠何种营养食品,一定有自己除病延年的妙法。
三、从今日起,我决定不许再去打扰我那病体,不许想著我那个病是如何病的,好坏都不许去计较它,只做个无事人。
四、在这修理期内,不许想念工作,也不许悔恨丧失了时间和工作,专心一致,否则又迟误了。
51、静养法:
安坐(卧)在床上,把身心一齐放下,自己浑身如融化,不许用一毫气力,好像没有这个身子相似。呼吸顺其自然,心也不许它用一点力,一起念便是用力了。把心安在脚底板下,此是引火向下,引水向上,自然全身气血顺畅。
52、修行要诀:寂照照寂切忌用力成佛作祖无他秘密。
具体要求:不许任何部分用一点气力,包括意念、呼吸、肢体,做到:眼不观,耳不闻,鼻不嗅,舌不尝,口不纳,心不想。此是唯一条件。
若有所思所闻所觉,即是用气力,甚至乎使臂指即是用气力。呼吸稍粗亦即是用气力。不久那呼吸自然而平,似乎不由口鼻内出纳,而浑身八万四千毛孔中有了动作,或张或翕,此时无我无身无气无心,天然心归本位。所谓引火归元,又名水火既济,为治疗百病之总诀。
53、为了养生而死的,占十分之三。
到底怎么回事?是因为太爱惜自己的身体了。为了这副臭皮囊,怕受辱,怕受宠,怕吃亏,怕上当,瞻前顾后,左顾右盼,担惊受怕,患得患失……这样,他那颗心整天缩成核桃样,像是被狗反复啃过,怎么能不死。越怕死,越死得快。你要是养生,就得不怕死。只有不怕死,才能远离死。真正不怕死的人,走路不会遇上老虎,就是遇上老虎也不吃他。打仗遇不上刀枪,就是遇上,刀枪也不伤他。
为什么?因为他不把死当回事,不怕死,死也就没法了。养生,并不是修道的目的,但是修道的人已经看透了生死,所以不再怕死,既然已经不再怕死,那么死也就不再是问题。生死这一关过去,还有什么过不去的?因此,修道的人能够长生。没想到长生,反倒能长生。一心想着长生,反而死得快。长生不是修道的目的,它只是修道的附带现象。
54、人有病,人还不以为有病,这就是人的最大的病。知道自己有病的人有多少呢?
55、天天三更半夜还在网上的人,本身就是养生的大忌。包括一些所谓的名医也是这样。还有,他们的心量也是斤斤计较,试问这样的人连自己都保不住,还怎么医人呢?
56、别贪那个小便宜,大便宜也别贪。一个贪字就含着祸。贪,患得患失会导致人得心脏病。贪,患得患失是不懂道法自然的表现。
57、不要天天想着吃什么补阴,吃什么壮阳。记住了,运动就可以生阳;静坐就可以生阴。阴为阳之母,阳为阴之用。
58、人在气不足的时候,不能盲目补气,否则会影响身体健康。如果是因为血不足,就需要先补血,因为血为气之母,否则就成了干烧器皿,把内脏烧坏;如果是因为淤滞不通,就可以增加气血,血气同补。这样才能达到补气的作用。
59、环境对人养生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这就是为什么人在空气清新的深山老林里,会把痼疾养好的道理。因为深山老林中的精微物质(负离子)会通过人在放松情况下的深呼吸把它吸收到人体内部,从而滋润孕养五脏六腑,使人重新焕发活力。还有重要的一点常人并不所知,就是人不仅仅是通过口鼻来呼吸,人身体的每个汗毛孔都是可以呼吸的,而且正是它们吸取着天地的精华。
60、人在松静的状态下,慢慢深呼吸就能体会到人和天地精微之气的交换:在吸气时,实际除了肺在吸气,整个身体是在把体内的气向外排,即把人的气释放到天地;而肺在呼气时,实际人是在通过全身毛孔吸收天地的精微之气。这大概就是老子所说的“天地之间,其犹橐龠乎”。
61、运动有两点禁忌:
一)是不能在气血不足的时候运动;
二)是不能在污浊的环境中运动。
62、运动的作用有二:
一)是增加气血的运行速度,促进体内的垃圾排出体外;
二)是打开皮肤的毛孔,吸收天地之气。
63、什么是悟性?什么是智慧?悟性和智慧就是用最简单的方法来处理、看待一切事物。但一些庸人自扰的人总是把简单的事情看复杂了、做复杂了。繁和简其实是一回事,是一回事的两个方面。聪明的人看到的是简单的一面,愚蠢的人看到的是复杂的一面。
64、人治不了的病,要靠神治;神治不了的病要靠佛治。佛是什么?佛是心。
65、现代的医院和法院差不多,动不动就给病人下了死刑判决通知书。而好多情况下,是把不该判死刑的人判了死刑。为什么这么说呢?就以“癌症”为例,癌症现在在人们的心里= 死刑。其实如果我们不叫它癌症,那么对于病人来讲,就等于给病人留下了希望,等于留下了生机。所以我讲,现在的癌症病人有大半是被吓死的,是被精神压力折磨死的。同时也是被医院折磨死的。因为你一旦被诊断成了癌症,那么他就可以肆无忌惮地处理你,治不死是你命大,治死了,因为你是癌症。事实上讲,没有治不了的病,只是你的心能不能放下,一切病从心生,一切病从心治。只要你还活着,你就有生机。找到了这个生机,对症而治,你就会康复。
66、现在是一个竞争,把所有的秩序都打乱了,把人引入了魔道。竞争是什么?竞争就是把人们引入无限的贪欲世界。你一方面提倡竞争,一方面又谈什么构建和谐社会,这不是典型的自欺欺人吗。
67、根据阴阳互抱的原理来看,清与浊相互吸引。所以人食入清新之物必将与体内污浊之物相抱,从而把它们排除体外。
68、污浊之物的产生一是因为食入不干净食物,但更主要的是食入了过多的食物,体内不能运化造成食物堆积成垃圾。
69、顺应自然是养生的最高境界。一个人生下来,他的命运就基本上是有一定定数的。他该干什么,不该干什么,该吃什么不该吃什么,如果能顺着他的运数去做,就会平安无事。有悟性的人会发现、知道自己的运数,知道他应该干什么,不应该干什么。所以养生绝对不是简单模仿,人云亦云。不要去羡慕别人,要从自己的心里找到自己的悟性。那么人如何才能发现自己是否顺其自然了呢?其实这太简单不过了,你有病了,你不舒服了,你不自在了,那你就是违背自然了。要做到顺外面大自然的自然,还要顺自己内在命运的自然,这二者是不可或缺的。
70、很多人一听到医师宣布自己得了重病时,往往都会显现出一副无辜的模样,希望用切、割、毒、杀等外来方式去除疾病,然而,疾病真的会没来由地产生吗?世上绝对没有这种“好好的就突然生病的事情”。以感冒为例,如果真要病人作自我反省的话,通常患者都会表示,自己在感冒之前,曾经一连熬了好几个通宵;有些人会说,自己最近吹了冷风、淋了雨;有些人则说,工作的压力很大,常常头痛又失眠。事实上,诸如此类现象,都是导致感冒的因素,接句话说,假使病人的敏感度及警觉性够的话,自然能够做到“防患未然”的目标。
71、真正的科学是什么?就是因缘果报。不信因果,就不是真正的科学。
72、没有怕吃亏的心,没有占别人便宜的心。换句话说,就是你能吃亏,别人就是要你命你都舍得,你都给他,而自己在任何时候都不去贪便宜,那你的心还能不定吗?世人谁能做到?但佛就做到了。
73、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方法之后,会真正享受到那种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但愿您也能和我们一样拥有这份自信。
74、学问深时意气平,心定则气平。所以对于一个得道的人来说,观察一个人,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这也是相随心转的结果。
75、名为五欲之最难破者,色次之,财又次之,食与睡更次之。名心不死,无以入道。
76、百病之始,起于风邪乘入。如体气虚弱,营卫失调,或忧思惊恐,酒色劳力,真气耗而外邪入矣。
77、治五脏之病,莫先于补气。肾犹亟焉。补气在勿动心,心动则肝旺,各脉震惊,真水耗损。心为扇,主引风。风动则火旺,火旺则水干,水干则地损。
78、对于医生而言,心定神一,受治者信坚心专,两心相合,可以统治百病,无不神效。
79、从当年希特勒绕开盟军坚固防线攻克马其诺防线的案例中,我悟到了:对付一些顽固的病症,不能正面硬攻,要从其他的相关方面突破。如治疗肾病,肝病这些顽固之症,可通过调肺、脾等来达到效果。
80、中庸,是养生的根本原则。人体中的气血也是一对阴阳,血为阴为体,气为阳为用。血为气之母,气为血之帅。气不足,易得淤积之病,如肿瘤、血栓等;气太过,易得脑出血之类的病。所以,只有气血平衡,人才能健康。
81、人只有悟到什么是“自然”了,才算是得道了。知道自然,然后能顺其自然,这个人就是神人。懂得阴阳了,懂得顺其自然了,你就一定会成为良医大德了。
82、什么是自然,自然就是任何事物都有阴阳两面,任何事物都要经过生、长、收、藏的过程。你顺应这个过程,采用五行相生相克的原理去调节病人的平衡,怎么会治不好病呢。
83、简单和复杂是一对阴阳,越是复杂的事情,往往用最简单的办法就可以解决。同样,看似最简单的问题,你往往解决起来并不容易,你付出极大的努力也不一定能解决得了。这就和刚柔一样,柔极能克刚,刚极柔不防。所以,我们在解决问题的时候就要有这个思路,遇到复杂的问题要去找简单的方法解决,遇到简单的问题不要忽视它,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就和毛主席所说的那样,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就是对问题给予藐视,对过程引起重视。
84、我们看看这个世界上是不是这个道理。吃饭睡觉有几个人能顺其自然,有几个人能遵守自然。你遵守不了,为什么?因为它太简单了,正因为太简单了,所以你就不容易遵守。这就是辩证法。
85、什么是平衡?平衡就是阴阳的互相依存和互相制约,哪一方太过或不及都会失去平衡。怎么会伤元气,失去平衡就是在伤元气。经常处于平衡的状态,元气就会保持得好,人就衰老的慢。
86、阴阳之道就是矛盾对立的两个方面互相依存、互相转化。任何一对矛盾,如果一方脱离了另一方,不受另一方的制约了。那它离消失、灭亡就不远了。你看,当今社会,领导们都不喜欢制约,喜欢独来独往,我行我素,贪污受贿,其结果是什么就可想而知了。阴和阳就是如此。大自然中,一个事物的出现,总有另它产生的因素,但同时总会出现另一因素来制约它。这就是五行相生相克的道理,也是阴阳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道理。所以养生的道理也是如此,你生病了,总有一个使你生病的因素存在,同时也会有一个制约它,令你疾病消失的因素存在。正如自然界中毒蛇存在的地方,必定附近就有解蛇毒的草药存在一样。
87、什么叫人得意忘形?他失去控制了,失去阴的制约了,所以其下场毕竟是……,同样人也不能一味消沉下去,这就是失去阳对他的制约了。
88、如何具有大智慧,没有博大的胸怀,哪来的大智慧。
89、俗语说,活到老,学到老。学习也要应时,到什么年龄就要学他这个阶段应该学的东西,否则就是不应时,不顺其自然。但看看我们现在的教育,从幼儿园到大学,有多少是学了应该学的东西。小时候应该学什么,应该学德,学孝道,接着学识字断句,再往下学如何做事。到青年学如何优生优育、家庭幸福。到了中年,学习养生之道。到了老年,学放下心态,安享晚年。继续教育学什么,就是要学这些。
90、情志跟疾病的相关性是很密切的,有些疾病就是因情志而起,你用药物治疗,治来治去都不好,对于这类疾病,解铃还需系铃人。五志能够致病,五志亦能解病。
91、养生有一条很重要,就是不能怕死。怕死者阳气不足,阳气不足,死神就会找到你。这就是道家所讲的,修炼人要有英雄的气质。仁、智、勇三者缺一不可。
92、当你把什么学问理解到她是非常简单朴素的时候,这时候你才是真正得到其中的三昧了。如果你还感到她是那么博大精深,深不可测,那是你还没有掌握到她的精髓,是只见到茂密的树叶,而没看到她的根本,这时候你还是处于“有”的阶段,没有达到“无”的境界。一切离不开阴阳,万事万物离不开阴阳。这个根本就是阴阳。知其一,万事毕。
93、凝神定气,物我两忘。---养生的真谛。
94、主明则下安,以此养生则寿,殁世不殆,以为天下则大昌。主不明则十二官危,使道闭塞而不通,形乃大伤,以此养生则殃,以为天下者,其宗大危,戒之戒之!
95、五行相生相克的应用:凡是因五脏太过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克的方法对治。同样,凡是因为五行不足引起的疾病都可以用五行相生的方法解决。这是运用五行的根本原则。
96、现代人往往都在追求提高物质生活方面下工夫,这种追求的后果是很可怕的。要知道,人们对于物质的欲望是无止境的。一旦这种欲望得不到控制,那等待我们的就是无止境的痛苦。其实,物质能带来的享受,精神也能;药物能治疗疾病,心理疗法也能做到。所以,我们用一生来追求财富,不如用一生来培养出一种好的心态,让我们的精神达到一种超凡的境界。
97、当人们掌握了健康的理念和方法之后,会真正享受到那种完全不用担心疾病的自信,这种感觉真好,愿我们都能拥有这份自信。
98、我们人体是一个充满智能的机体,我们的身体有好多“哨兵”:牙齿、阑尾、扁条体等。本来一旦我们的身体有异常时(通常是“上火”),这些哨兵会立即做出反应通知大脑。聪明的人这时候就应该调整心态,检讨自己,让自己平和下来。但现在我们的西医都做了什么?你疼不是吗,我把你们通通切除掉。现在更有甚者,发明了一种仪器,你不是得了过敏性鼻炎打喷嚏吗?我把你鼻子里的敏感区神经烧毁,这样以后你怎么刺激它都不会打喷嚏了。西医这样做的后果就是可能我们再生病后,切掉的就是我们的五脏六腑了。
99、记住,我们偶尔拉肚子、打喷嚏、咳嗽、发烧等都是我们自己的身体修复系统在工作,不要一出现这些症状就滥用药物。
100、很多重病或绝症,都只有一个理由:恨。当这恨没了,病也必一起消失。

与养生最好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