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心脏有哪些养生保健方法?
中医认为心主要有二项功能,一是“心主血脉”,指心脏具有推动血液在百经脉内运行,使血液运行到全身以滋养各个脏腑器官组织的生理功能,与西医学对心脏的认识基本相同。二是“心主神志”,指心与精神意识思维活动有密切关系,度心主神志的功能正常,则精神饱满,精力充沛,神志清晰,思维敏捷。反之,如果心主神志的功能失常,轻则出现失眠多梦,神志不宁,反应迟钝问,健忘等症状;重则出现精神失常,神昏谵语,甚至昏迷,不省人事。中医还认为“心开窍于舌”,“舌为心之苗”,也就答是说心与舌的关系密切,心脏的情况可以从舌的色泽及形体表现出来,如心的功能正常,舌红润柔软回,运动灵活,味觉灵敏,语言流利。如心脏气血不足,则舌质淡白,舌体胖嫩;心有淤血,则舌质暗紫色,重者有淤斑;心火上炙,则舌尖红或生疮。所以,答心的养生保健方法要以保证心脏的主血脉和主神志的功能正常为主要原则。
2、为什么说养生重“疗心”?
正如古人所说的“顺应天时养生”,科学养生要求我们根据五行和人体脏腑相对应的原理,在一年四季里,分春夏秋冬,在相应的季节重点保养相应的脏腑,这样能够收到很好的效果。
科学的安排四季养生,首先要明白春生、夏长、秋收、冬藏的规律。在《黄帝内经》中讲到“春夏养阳,秋冬养阴”的养生方式。夏季养生就要好好把握“疗心”的重点,这样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夏季疗心的医学原理
《黄帝内经》说:“心者,君主之官,神明出焉”。中医认为人的情志活动是以五脏精气为物质基础的,但统一于心,为心神所统帅。
夏季的三个月,是自然界万物繁茂的时令。天气下降,地气上腾,天地之气相交,人们的情绪应该保持愉快,使气机宣畅,精神外向,对外界的事物有浓厚的兴趣。如果违背了这个原理,就会损心伤气。夏季的气候特点是酷暑炎热,与中医的心相合,所以,在科学养生方面,一定要突出“疗心”这个重点。
夏季疗心的合理饮食
1.“三多三少”原则:“三多”,即植物蛋白多、维生素多、纤维素多;“三少”,即脂肪少、糖少、盐少。
2.多吃瓜类蔬菜:黄瓜、丝瓜、南瓜、西瓜等,都富含维生素和纤维素。
3.选择富含钾的食物:夏季容易缺钾,人会感到倦怠乏力。可吃些香蕉、柑橘、土豆、芹菜、绿豆、海带、牛奶、荞麦等含钾丰富的食品。
4.适当多吃些苦、酸味食品。
5.适量食用鱼、禽蛋等荤菜,以满足生理的需要。
6.补充水分:夏季出汗多,身体消耗水分多,每天要多饮水、多喝汤、多食粥。
夏季要及时补充水分,千万不能等渴了再喝,那时体内已经出现“干旱”。
夏季疗心的八个“最佳”
夏季气候炎热,病菌繁殖生长快,影响身体健康的因素很多。人们要想平安度过夏天,相信下面要介绍的八个“最佳”,一定能够助您一臂之力。
1.最佳蔬菜——苦味菜:苦味蔬菜具有消暑、退热、除烦、提神和健胃功能,含有丰富的生物碱、氨基酸、苦味素、维生素及矿物质。苦味菜主要有苦瓜、苦菜、莴笋、芹菜、蒲公英、莲子、百合等。
2.最佳汤肴——番茄汤:多喝番茄汤既可获得养料,又能补足水分,一举两得。
3.最佳肉食——鸭肉:鸭属水禽,性寒凉,夏季常见低烧、虚弱、大便干燥和水肿等症状,鸭肉特别适合体内有热、上火的人食用。
4.最佳调味品——食醋:食醋能提高胃酸浓度,帮助消化和吸收,促进食欲。食醋同时还有很强的抑制细菌的能力,能在短时间内杀死化脓性葡萄球菌等。对伤寒、痢疾等肠道传染病有预防作用。
5.最佳饮料——热茶:茶叶中富含钾元素,既解渴又解乏。科学家研究发现,热茶的降温能力大大超过冷饮制品,是消暑饮品中的佼佼者。
6.最佳运动——游泳:游泳不仅锻炼人体的手、脚、腰、腹,而且惠及心、脑、肺、肝等内脏,特别对血管有益,被誉为“血管体操”。
7.最佳服色——红色:红色可见光波最长,可大量吸收日光中的紫外线。
8.最佳取凉“设施”——扇子:扇子虽然不如空调凉得快,但是摇扇这种运动,可锻炼肢体,同时扇子获得的风也最宜人,不必担心空调病。若患有冠心病、高血压、动脉硬化等慢性病,尤其是老年人,不要长期呆在冷气环境里,患有关节痛的人亦不要老在冷气环境里生活。
3、心脏病养生怎么养
http://wenku.网络.com/view/b76d0118650e52ea55189831.html给大家介绍个心抄脏病保健方法
4、日常生活中的心养生保健方法有哪些?
心的主要生理功能是主血脉和主神志
5、心理养生关键是什么?
善良是心理养生的营养素,心存善良,就会以他人之乐为乐,乐于扶贫帮困,心中就常有欣慰之感;心存善良,就会与人为善,乐于友好相处,心中就常有愉悦之感;心存善良,就会光明磊落,乐于对人敞开心扉,心中就常有轻松之感。总之,心存善良的人,会始终保持泰然自若的心理状态,这种心理状态能把血液的流量和神经细胞的兴奋度调至最佳状态,从而提高了机体的抗病能力。所以,善良是心理养生不可缺少的高级营养素。
宽容是心理养生的调节阀。人在社会交往中,吃亏、被误解、受委屈的事总是不可避免地要发生。面对这些,最明智的选择是学会宽容。宽容是一种良好的心理品质。它不仅包含着理解和原谅,更显示着气度和胸襟、坚强和力量。一个不会宽容,只知苛求别人的人,其心理往往处于紧张状态,从而导致神经兴奋、血管收缩、血压升高,使心理、生理进入恶性循环。学会宽容就会严于律己,宽以待人,这就等于给自己的心理安上了调节阀。
乐观是心理养生的不老丹。乐观是一种积极向上的性格和心境。它可以激发人的活力和潜力,解决矛盾,逾越困难;而悲观则是一种消极颓废的性格和心境,它使人悲伤、烦恼、痛苦,在困难面前一筹莫展,影响身心健康。
淡泊是心理养生的免疫剂。淡泊,即恬淡寡欲,不追求名利。清末张之洞的养生名联说:“无求便是安心法”;当代著名作家冰心也认为“人到无求品自高”。这说明,淡泊是一种崇高的境界和心态,是对人生追求在深层次上的定位。有了淡泊的心态,就不会在世俗中随波逐流,追逐名利;就不会对身外之物得而大喜,失而大悲;就不会对世事他人牢骚满腹,攀比嫉妒。淡泊的心态使人始终处于平和的状态,保持一颗平常心,一切有损身心健康的因素,都将被击退。
心理因素和免疫功能
心理因素对人的免疫系统产生很大影响。研究观察了374名男女的状况,他们都有稳定的工作,也没有慢性病。心理学家的结论是:他们中间那些不受过措折、性格开朗、为人随和、心情乐观和对周围的人充满爱心的人,流感、咽炎、伤风和其它的毛病不是从其身边绕过去,就是很快痊愈,不会变得复杂和复发。相反有下列行为举止和性格特征的人,例如,固执己见、自怨自艾、对自己和周围的人持否定态度、悲观多疑、心胸狭窄、记仇,缺乏自信、神经过敏,则在很大程度上减弱了免疫系统的功能,同时,降低了对季节病的抵抗力。
6、修心养生是什么意思
修身养性,修身:使身体健康;养性:使心智本性不受损害。通过自我反省体察,使身心达到完美的境界。
7、日常生活有哪些心养生保健方法?
情志养生保健:中医认为“心在志为喜”,指心的生理功能与七情中的“喜”关系密切。喜即是高兴愉快的情绪,对机体的精神状态是一种良好的刺激,有益于心脏,也有益于人体身心健康。现代医学研究也证明,性格开朗,精神愉快,对人生充满乐观情绪的人多能健康长寿,其心血管病的发病率也明显降低;而情绪急躁,精神抑专郁,对人生充满悲属观情绪的人则体弱多病,其心血管病(如冠心病、心肌梗塞等)的发病率也明显升高。善于调整自己的情绪,使自己总是处于乐观愉快的好心情是心养生保健的最好方法。
8、中国古人的调心修德的养生方法是什么?
古人认为“仁者寿”,而要达到“仁者”则必须调心修养道德。故孟子曰:“我善养吾浩然之气。”《大学》曰:“欲修其身,先正其心。”心正方能除邪,而令视、听、言、动不离正念,故大乘《起言论》曰:“苦心驰散,即当摄来往于正念。”
练功者的一思一念皆应合乎道德规范,不为金钱美色所动,不为物质外诱所惑。若有一丝邪念即当警觉,应有“独处暗室而不欺心”的慎回独精神,如此方能时时激发良知,使自己处于心正身安、神清气爽的境界。《维摩经净影疏》曰:“调令离恶……故名调状。”调心的作用就在于调伏妄念,正念存内,邪不可干。故欲修身,必先正心,心正方能身安,身安方能体健,体健方能延年益寿。
调心也必须首先修养道德,应不断地扫除自己头脑中的邪思杂念和各种贪欲,净化自己的灵魂,做到“闭心自慎,终不失过分,乘德无私,参天地兮”。如此则调心功夫才能不断练向深化,人品斯正,方能“心安而不惧,形劳而不倦”,让浩然正气源源答而来,功夫在正念的基础上“百尺竿头,更进一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