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什么病人能拔罐
拔罐的适应范围较广,先说禁忌症: 1凝血机制不好,有自发性出血倾向或损伤后出血不止的患者,不宜使用拔罐疗法,如血友病、紫癜、白血病等。 2皮肤严重过敏后皮肤患有疥疮等传染性疾病者不宜拔罐。 3恶性皮肤肿瘤患者或局部破损溃烂、外伤骨折、静脉曲张、体表大血管处、皮肤丧失弹性者,局部皮肤不宜拔罐。 4妊娠期妇女慎拔或不使用拔罐。 5肺结核活动期,妇女经期不宜拔罐。 6中度心脏病、心力衰竭、呼吸衰竭及严重水肿的患者不宜拔罐。 7五官部位、前后二阴部位不宜拔罐。 8中毒神经质、全身抽搐痉挛、狂躁不安、不合作者、不宜拔罐。 9醉酒、过饥、过饱、过渴、过劳者,慎用拔罐。 除以上禁忌症外,很多症状都可用拔罐。 拔罐法对于疮痈也有很好的疗效 1拔罐形成的负压作用于脓腔,可是脓液充分引流,减少全身中毒性反应,促进创口愈合。 2避免在治疗深部脓肿和复杂多脓肿时大创口引流,减少病人痛苦,缩短引流创口愈合时间。 3促使脓栓脱落。 4拔罐的温热效益改善局部创面的血液循环,促进了复杂创面和经久不愈的慢性溃疡的迅速愈合。 拔罐疗法具有明显的缓解疼痛效果,无论是内科的头痛、腹痛、胆绞痛、风湿痛还是外科的慢性软组织损伤都可以用拔罐止痛,有的甚至有立竿见影的效果。 刺络拔罐还对一些淤证和一些顽固性的痛证有明显的止痛作用。 另外,用本法治疗效果理想的病症有:感冒、流行性腮腺炎、哮喘、支气管炎、百日咳、冠心病、心律不齐、中暑、肺水肿、急性胃肠炎、胃痛、小儿消化不良、高血压、中风后遗症、糖尿病、头痛、肋痛、神经痛、肌肉痛、关节痛、腰背痛、痛经、月经不调、乳腺炎、术后肠粘连、徐麻疹、带状疱疹、产后缺乳、牙痛、扁桃体炎、面瘫、毒蛇咬伤、疮疡初起、近视等。
2、什么人不能拔罐
您好!
拔罐是中医外调方法之一,有扶正祛邪,平衡阴阳;疏通经络,宣通气血;消肿止痛;祛湿逐寒,通利关节;预防保健作用。
做拔罐疗法时有一些禁忌:
1、有出血倾向者,如血小板减少症、白血病、过敏性紫癜禁用拔罐疗法;
2、软组织开放性损伤局部,皮肤病处、骨折部位、心尖部位、烦躁不安者禁拔;
3、女性月经期腹部、腰部慎拔,妊娠期禁拔;
4、过饥者慎拔。静脉曲张、太阳穴处慎拔、儿童轻拔;
5、肌肉枯瘦之人、6岁以下儿童、70岁以上老人慎拔;
6、精神病、水肿病、心力衰竭、活动性肺结核、急性传染病禁拔;
7、眼、耳、乳头、前后阴、心脏搏动处、大血管通过的部位、骨骼凹凸不平的部位、毛发过多的部位等,均不宜用拔罐疗法。
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3、腰部走罐有什么好处和坏处
拔罐能驱寒
拨火罐的好处很多,拔罐法又名“火罐气”“吸筒疗法”,古称“角法”。这是一种以杯罐作工具,借热力排去其中的空气产生负压,使吸着于皮肤,造成郁血现象的一种疗法。
这种疗法可以逐寒祛湿、疏通经络、祛除淤滞、行气活血、消肿止痛、拔毒泻热,具有调整人体的阴阳平衡、解除疲劳、增强体质的功能,从而达到扶正祛邪、治愈疾病的目的。所以,许多疾病都可以采用拔罐疗法进行治疗。比如:人到中年,筋骨疼常见,按中医的解释多属风湿入骨。拔火罐时罐口捂在患处,可以慢慢吸出病灶处的湿气,同时促进局部血液循环,达到止痛、恢复机能的目的,从而治疗风湿“痹痛”筋骨酸楚等不适。
由于拔火罐能行气活血、祛风散寒、消肿止痛,所以对腰背肌肉劳损、腰椎间盘突出症有一定的治疗作用。火罐还可以用在人体穴位上,治疗头痛、眩晕、眼肿、咳嗽、气喘、腹痛等毛病,可以多只火罐同时施行。
1、 平衡阴阳。阳盛则热,阴盛则寒。发热是阳气盛实的表现,而寒战恶寒是阴气盛实的症状,在大椎进行拔罐能够治疗发热的疾病,而在关元进行则能治疗寒性的疾病。
2、 调和脏腑。拔罐疗法通过结经络、穴位局部产生负压吸引作用使体表穴位产生充血、瘀血等变化,穴位通过以通过经络与内在的脏腑相连,从而治疗各种脏腑疾病。
3、 疏通经络。拔罐疗法通过其温热机械刺激及负压吸引作用,刺激体表的穴位及经筋皮部,而穴位及经筋皮部是与经络密切相连的。所以,拔罐能够疏通经络,使营卫调和,祛除经络中的各种致病的邪气,气血畅通,筋脉关节得以濡养、通得,从而治疗各种疾病。
4、 协助诊断。通过观察所有拔罐后体表的变化可以推断疾病的性质、部位及与内脏的关系。
5、 祛除病邪。拔罐疗法因为以负压吸拔体表的穴位,不公能够开腠理、散风寒,而且还能调整脏腑经络的作用,鼓舞人体的正气,也有助于体内致邪气的排出。
6、 双向调节。在临床取穴和拔罐方法都不变的情况下,拔罐疗法具有双向的良性调节作用。
4、走罐!怎么弄??!
如何走罐
1.术前准备
(1)定位。对患者进行辨证诊断后,按走罐时的体位要求,安排病人合适坐位或卧位,暴露局部皮肤,取穴定位,常规消毒后涂少许液状石蜡油润滑皮肤。
(2)拔罐。按走罐需要,选择大小合适、罐口光滑的罐具(以透明玻璃罐为佳)消毒后拔罐。
2.辨证施术
(1)掌握拔罐吸力。轻吸:拔罐后,罐内皮肤被负压吸收突起约3毫米左右,或采用“中、小号(面积)”火罐吸拔;重吸:罐内皮肤约吸收突起4毫米左右,或采用“大号(面积)”火罐吸拔。
(2)启动走罐术。术者一手(左)按住罐旁近端皮肤,另一手(右)握住罐具,用力向远端推移,并折返重复移动数次。
(3)控制走罐频率。缓走:约每秒钟将火罐来回推移1次;快走:约每秒钟将火罐来回推移2次。
(4)吸力与频度组合。按临床需要,选择轻吸缓走、轻吸快走、重吸缓走、重吸快走等方法。
(5)掌握走罐时间。每一组穴位一般按需分别走罐约5~10秒钟。
(6)密切观察罐痕。按需走罐至局部皮肤出现淡红色、红色、深红、微紫。
(7)治则治法。一般以重吸、快走、较长时间、肤色出现深红或微紫程度为强刺激,适用于实证病例,或背腰、四肢部位的走罐;以轻吸、缓走、较短时间、肤色出现淡红或红色为轻刺激,可用于虚证病例,或胸、腹部位的走罐。
(8)治程安排。急性病症,第一次走罐后,视病情和局部罐痕吸收情况,必要时,可隔12~24小时,或异位另选穴位再行走罐;慢性病症、康复病例,一般须间隔3天左右施走罐术一次,3~5天为一疗程,休息两周后可继续施行走罐术。
(9)注意事项。走罐术一般以背部肌肉丰厚部位为宜。胸部(仅限任脉经)走罐时,以“轻吸缓走”法度为主,火罐应稍微上提,不宜用力往下揿按,以免损伤胸胁软骨。腹部(任脉经及两侧)走罐时,同样以平推略带上提为法,防止损伤内脏。腰背部走罐,亦应避免暴力和不必要的大面积、长时间的“拔走”,或“罐痕”未吸收而反复“拔罐与走罐”,引起不必要的损伤和意外发生。对凝血机制较差的病人,或局部皮肤有溃疡、炎症等病灶者,孕妇等,均禁忌走罐。
中医走罐的临床应用
走罐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效果明显。
1.躯体病症:如脊柱骨关节、软组织劳损、腰腿痛。走罐部位,“以痛为腧”根据局部病损部位,结合临近取穴后,施行走罐术。如腰腿痛,取局部:①腰←→骶段夹脊穴;②足太阳经:志室←→秩边;③环跳←→承扶←→殷门←→委中(分段)走罐。
2.外感表证:如感冒初起,背凛畏寒,头项强痛。背部取足太阳经:①大杼←→膈俞←→三焦俞;②肩外俞←→膈关←→育门(分段)走罐。
3.脏腑疾病:(1)肺系病。如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气喘,哮喘的康复。取任脉、足太阳经:①璇玑←→膻中;②肺俞←→膈俞;③肝俞←→气海俞,走罐。
(2)脾胃肠病。如胃脘痛、消化不良。取任脉经、足阳明经、足太阳经,①巨阙穴←→下脘;②梁门←→天枢;③膈俞←→三焦俞;④相应节段夹脊穴(交替使用)走罐。
中医走罐的临床疗效
以走罐术防治躯体疼痛症状疾病、急性腰扭伤12例,慢性腰肌劳损26例,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9例,均能缓解疼痛,改善体征。外感表证,感冒9例,均解除症状获效。脏腑病证、胃脘痛6例,消化不良8例,慢性肺阻塞性肺疾患10例、哮喘缓解期康复治疗各8例,肠道易激综合征康复10例,均能取得不同程度的症状减轻,日渐康复。
本文来自:大众医药网
http://www.51qe.cn/zy/2009/110748.html
5、腿疼无力,有轻度浮肿拔罐可以吗
你好,腿痛的原因很多,比如局部软组织损伤或者腰椎间盘突出压迫的坐骨神经等原因,都可以导致腿痛的。
指导意见:
这个情况,是可以进行拔罐治疗的,但是不要每天都拔,一般可以间隔一天拔一次。另外还可以进行中医针灸、穴位注射等治疗。
6、走罐有什么好处
走罐是解决身体中暑很好的办法,走罐可以促进身体内部的血液循环,可以清除掉身体内部的毒素。这对身体是有很大的帮助的,尤其是对于中暑的人群来说,走罐是一个很好的解决办法。虽然主观对身体有很好的好处,但是他的次数也不能过于频繁,一个星期最多做一次就差不多了,如果没有身体异样的话最好不要随便去走罐。
走罐之后最好不要受凉,不然对身体会有很大的伤害。走罐疗法是以杯罐作工具,在杯罐口及病变部位涂以适量润滑剂,借热力排去其中空气,产生负压,使之吸着于皮肤,然后,用手推动杯罐在病变部位来回滑动,医者用右手握住罐底,稍倾斜,在罐口后半边着力,前半边略提起,循着上、下、左、右方向推移,或以顺、逆时针走向推动,至走罐部位的皮肤红润、充血或出现瘀血斑时,才将罐起下。从而使皮肤产生潮红或郁血现象,以防治疾病的一种方法。
走罐疗法也是有些禁忌的。
1,皮肤有过敏、溃汤、水肿及大血管分布部位,不宜使用本法。
2,年老体弱多病者,慎用本法。
走罐法疗效确实好,尤其对面积较大、肌肉丰厚部位的疾病,有其他疗法无法代替的功能。但由于使用手法上有一定要求,加之病人接受治疗时又有一些不适感,因此,医生和患者之间的合作往往会成为能否取得疗效的关键。
7、怎么走罐
如何走罐
1.术前准备
(1)定位。对患者进行辨证诊断后,按走罐时的体位要求,安排病人合适坐位或卧位,暴露局部皮肤,取穴定位,常规消毒后涂少许液状石蜡油润滑皮肤。
(2)拔罐。按走罐需要,选择大小合适、罐口光滑的罐具(以透明玻璃罐为佳)消毒后拔罐。
2.辨证施术
(1)掌握拔罐吸力。轻吸:拔罐后,罐内皮肤被负压吸收突起约3毫米左右,或采用“中、小号(面积)”火罐吸拔;重吸:罐内皮肤约吸收突起4毫米左右,或采用“大号(面积)”火罐吸拔。
(2)启动走罐术。术者一手(左)按住罐旁近端皮肤,另一手(右)握住罐具,用力向远端推移,并折返重复移动数次。
(3)控制走罐频率。缓走:约每秒钟将火罐来回推移1次;快走:约每秒钟将火罐来回推移2次。
(4)吸力与频度组合。按临床需要,选择轻吸缓走、轻吸快走、重吸缓走、重吸快走等方法。
(5)掌握走罐时间。每一组穴位一般按需分别走罐约5~10秒钟。
(6)密切观察罐痕。按需走罐至局部皮肤出现淡红色、红色、深红、微紫。
(7)治则治法。一般以重吸、快走、较长时间、肤色出现深红或微紫程度为强刺激,适用于实证病例,或背腰、四肢部位的走罐;以轻吸、缓走、较短时间、肤色出现淡红或红色为轻刺激,可用于虚证病例,或胸、腹部位的走罐。
(8)治程安排。急性病症,第一次走罐后,视病情和局部罐痕吸收情况,必要时,可隔12~24小时,或异位另选穴位再行走罐;慢性病症、康复病例,一般须间隔3天左右施走罐术一次,3~5天为一疗程,休息两周后可继续施行走罐术。
(9)注意事项。走罐术一般以背部肌肉丰厚部位为宜。胸部(仅限任脉经)走罐时,以“轻吸缓走”法度为主,火罐应稍微上提,不宜用力往下揿按,以免损伤胸胁软骨。腹部(任脉经及两侧)走罐时,同样以平推略带上提为法,防止损伤内脏。腰背部走罐,亦应避免暴力和不必要的大面积、长时间的“拔走”,或“罐痕”未吸收而反复“拔罐与走罐”,引起不必要的损伤和意外发生。对凝血机制较差的病人,或局部皮肤有溃疡、炎症等病灶者,孕妇等,均禁忌走罐。
中医走罐的临床应用
走罐术在社区卫生服务中治疗常见病、多发病效果明显。
1.躯体病症:如脊柱骨关节、软组织劳损、腰腿痛。走罐部位,“以痛为腧”根据局部病损部位,结合临近取穴后,施行走罐术。如腰腿痛,取局部:①腰←→骶段夹脊穴;②足太阳经:志室←→秩边;③环跳←→承扶←→殷门←→委中(分段)走罐。
2.外感表证:如感冒初起,背凛畏寒,头项强痛。背部取足太阳经:①大杼←→膈俞←→三焦俞;②肩外俞←→膈关←→育门(分段)走罐。
3.脏腑疾病:(1)肺系病。如慢性咳嗽、慢性阻塞性肺疾患、气喘,哮喘的康复。取任脉、足太阳经:①璇玑←→膻中;②肺俞←→膈俞;③肝俞←→气海俞,走罐。
(2)脾胃肠病。如胃脘痛、消化不良。取任脉经、足阳明经、足太阳经,①巨阙穴←→下脘;②梁门←→天枢;③膈俞←→三焦俞;④相应节段夹脊穴(交替使用)走罐。
中医走罐的临床疗效
以走罐术防治躯体疼痛症状疾病、急性腰扭伤12例,慢性腰肌劳损26例,腰腿痛、腰椎间盘突出症康复治疗9例,均能缓解疼痛,改善体征。外感表证,感冒9例,均解除症状获效。脏腑病证、胃脘痛6例,消化不良8例,慢性肺阻塞性肺疾患10例、哮喘缓解期康复治疗各8例,肠道易激综合征康复10例,均能取得不同程度的症状减轻,日渐康复。
参考资料: 本文来自:大众医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