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CT和核磁的区别?
病情分析:ct和核磁对于检查脑部病变的效果大致相同,但还有一些区别。意见建议:ct对于出血性疾病敏感,有时看不到小的缺血灶,价格较便宜。mri对于缺血性病灶敏感,对于新发的出血不明,价格较贵一些。
2、检查咽喉肿瘤CT和核磁共振哪个好
加强CT更合适,周围组织、血管看得清楚。如果不特别看颈椎的话,没有必要用MRI
3、咽喉CT或MRI能代替纤维喉镜吗?能看见食道吗
CT和核磁不太了解,但如果你想看咽喉和食道,只要喉镜检查就可以了,扁桃体和颈部淋巴结用手都是可以摸得到的,用一个自检的方法:如果用手摸到有瘤体的存在,你在可摸摸看此瘤体是否有滑动的感觉,如有的话,证明是良性的可能性大,否则就是恶性的,当然,最主要的还是要多多的咨询医生,究竟该怎样处理,如怕误诊,可多找几个医生,更要多走几家医院,以保证确诊无误。(咽喉的异物感通常有可能是咽喉炎症所致,同时还可伴有咽干咽痒咳嗽及呼吸困难等,此病大多由肺感受风寒,风热及肺燥或吸烟酗酒之人,或长期在化工气体作业的人,说明的是此病是肺部出现了问题,你可观察下,是否是这方面的问题)。总之及早治疗,早日康复。
4、CT跟核磁共振有什么区别?
CT与核磁共振(MRI)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检查方法。MRI是Magnetic Resnane Iamge的简称,中文为磁共振成像。MRI是把人体放置在一个强大的磁场中,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质子,发生核磁共振,然后接受质子发出的核磁共振信号,经过梯度场三个方向的定位,再经过计算机的运算,构成各方位的图像。
CT由于X线球管和探测器是环绕人体某一部位旋转,所以只能做人体横断面的扫描成像,而MRI可做横断、矢状、冠状和任意切面的成像。
核磁共振(MRl)与CT都属于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两者相比,核磁共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核磁共振能敏感地检查出组织成分中水含量的变化,能显示功能和新陈代谢过程等生理生化信息的变化,它使机体组织从单纯的解剖显像发展为解剖学与组织生化和物理学特性变化相结合的“化学性图像”,为一些早期病变提供了诊断依据,常常比CT能更有效和更早地发现病变。它能非常清晰地显示脑和脊髓的灰质和白质,故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优于CT,对颅脑、脊柱和脊髓疾病的显示优于CT,这是CT所无法比拟的;
核磁共振可根据需要直接显示人体任意角度的切面像,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而CT只能显示与身体长轴相垂直的横断层像;
核磁共振有高于CT数倍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图像中对于软组织的对比度可以提高1—3个等级度,大功率的核磁共振机器拍摄的照片非常清晰,甚至可以看到组织内的细小血管;
核磁共振在仪器结构上不需要像CT那样有较大的机械口转动部件和一系列高精度的探测器,只要通过电子方法调节磁场梯度即可实现扫描;
核磁共振不会像CT那样产生对人体有损伤的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甚至孕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时对胎儿也无任何不良影响;
核磁共振有3个特性参数,而CT只有X射线束穿过生物组织的衰减一个物理参数,故核磁共振漏诊率比CT低;
核磁共振不用造影剂就可得到很好的软组织对比度,能显示血管的结构,故对血管、肿块、淋巴结和血管结构之间的相互鉴别有其独到之处,而且还避免了造影剂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
核磁共振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骨性伪影,能使脊柱中的脊髓及神经根显像清晰,还有可能检查出由于缺血引起的组织损伤等等。
核磁共振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的不同疾病,如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的检查,在脊柱外科更有其广泛的适应证,应用范围大大超过CT检查,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核磁共振也存在不足之处,与CT相比主要其不足之处包括:成像时间较长,当前,全身成像15个断层面需要13分钟;空间分辨率低,仅为2毫米,活动使分辨率更低,故诊断心脏等活动性器官效果较差;显示骨组织的能力比CT要差,在观察颈椎骨刺、韧带钙化及椎管狭窄等骨组织的退变情况时,不如CT清楚,但在显示这些骨组织退变后的改变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方面优于CT;由于铁金属的磁场反应,使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体内有某些金属的部位不能作核磁共振的检查,如脊柱及其他部位内固定术后、人工关节术后、外科.手术使用缝合器以后、带有金属避孕环的妇女以及安装有假牙等,以及其他体内存有金属异物等情况者。不过,由于钛金属没有磁场反应,目前在骨科内固定手术中正在逐步推广的钛金属内固定物可以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安装核磁共振须有特殊房间,必须防磁、防电干扰,对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冷却系统也有特殊要求,要求温度在20—25℃,上下相差不能超过1℃等;价格昂贵,现在一台应用抗磁系统的核磁共振机,价值近100万美元,而一台超导磁系统的核磁共振机高达200万美元左右;检查费用昂贵,远远高于CT检查的费用,一个部位的核磁共振检查费在800—1300元,而CT仅180—600元;运转维护费用高,一年约耗电40万度,仅电费一项即需几万元人民币,还需要液氦、液氮、重水和其他材料等。
综上所述,尽管核磁共振检查有不少优点,但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局限性。因此,不应对核磁共振检查过分地依赖和迷信,应根据核磁共振的检查特点、临床要求及病人的不同情况合理选用,对每一幅核磁共振的图像,都应仔细地联系解剖病理和临床,作客观全面的分析。
5、喉咙部位病变X光检查用CT好还是MRI好?
门诊工作中经常碰到一些患者要求做CT来替代普通X光片检查或者要求用磁共振代替CT检查,认为磁共振比CT清楚,CT比X光检查清楚。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正确的,这三种检查手段是不能互换替代的。下面我来谈谈这些检查的目的和作用。 X光检查是传统的影像学检查手段,是疾病初筛的首选检查方式。对于有移位骨折、有骨质改变的骨病、关节部位骨性病变、不透光异物存留、心肺器质性疾病、消化系统梗阻等疾病有很好的诊断价值。另外,X光片还能拍摄动力位相,能发现患者在改变体位时才感觉到不适的疾病。尤其是动力位片检查,目前在国内尚极少能用磁共振替代X光检查的。X光检查费用低廉,投照量小,适合绝大多数患者常规检查。 CT检查在显示横断面方面明显优于X光片,尤其是对密度高的组织显像清晰,对于测量骨性结构之间的距离精确度高。CTA能清晰的显示血管走向及血管病变,对肿瘤的检查灵敏度明显高于普通X光片。而且,多排螺旋CT能进行三维成像,有助于立体显示组织和器官病变。但是,CT扫描限于技术员的专业水平不同及扫描层面间隔限制,不能整体的阅读检查部位的信息,导致有一定的漏诊率。另外,CT拍摄动力位相极少运用于临床工作中,而且CT对软组织显像清晰度和分辨率不高。 磁共振(MRI)检查与X光和CT检查最大的不同在于检查过程中没有X线辐射,对机体的损害很小。其主要用于发现软组织疾病,在骨科主要用于发现椎间盘病变、脊髓病变、半月板病变、炎性病变和性病变等。通过不同的处理技术能早期发现松质骨骨折如椎体骨折、骨盆骨折;早期发现炎性疾病如股骨头无菌性坏死、骨结核、骨肿瘤等。MRA对血管方面的疾病灵敏度高。但是,MRI也是有缺点的。普通MRI检查费用相对较昂贵;每个部位检查时间较长;体内有非钛质金属患者无法进行磁共振检查;对骨组织的显像精确度不如CT;动态MRI费用是动态X光片的数十倍;MRI检查与CT检查一样,在选择图像时受到技术员水平的限制。 因此,在脊柱外科,诊断脊柱骨折、脊柱滑脱、脊柱畸形、脊柱失稳等疾病首选X光片检查,在判断是否为新鲜骨折时可以使用脱脂相MRI检查;在诊断椎间盘病变尤其是颈椎病的诊断时,首选MRI检查,在进行脊髓形态、脊髓畸形、脊柱肿瘤、脊柱结核等疾病检查时亦首选MRI。对于脊柱骨折、椎管病变、关节突关节病变诊断中,CT检查有着不可替代的优势。总之,三者是不可相互替代,不是越贵的检查越能发现问题,就诊时要遵从医生的检查要求,以便能尽早、准确的发现问题。
6、CT和磁共振有什么区别
核磁共振(MRI)又叫核磁共振成像技术。是继CT后医学影像学的又一重大进步。自80年代应用以来,它以极快的速度得到发展。其基本原理:是将人体置于特殊的磁场中,用无线电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原子核,引起氢原子核共振,并吸收能量。在停止射频脉冲后,氢原子核按特定频率发出射电信号,并将吸收的能量释放出来,被体外的接受器收录,经电子计算机处理获得图像,这就叫做核磁共振成像。核磁共振是一种物理现象,作为一种分析手段广泛应用于物理、化学生物等领域,到1973年才将它用于医学临床检测。为了避免与核医学中放射成像混淆,把它称为核磁共振成像术(MR)。MR是一种生物磁自旋成像技术,它是利用原子核自旋运动的特点,在外加磁场内,经射频脉冲激后产生信号,用探测器检测并输入计算机,经过处理转换在屏幕上显示图像。MR提供的信息量不但大于医学影像学中的其他许多成像术,而且不同于已有的成像术,因此,它对疾病的诊断具有很大的潜在优越性。它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伪影;不需注射造影剂;无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MR对检测脑内血肿、脑外血肿、脑肿瘤、颅内动脉瘤、动静脉血管畸形、脑缺血、椎管内肿瘤、脊髓空洞症和脊髓积水等颅脑常见疾病非常有效,同时对腰椎椎间盘后突、原发性肝癌等疾病的诊断也很有效。
MR也存在不足之处。它的空间分辨率不及CT,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有某些金属异物的部位不能作MR的检查,另外价格比较昂贵。
另外还有PETCT 检查的方法。
PET全称为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 PET),是反映病变的基因、分子、代谢及功能状态的显像设备。它是利用正电子核素标记葡萄糖等人体代谢物作为显像剂,通过病灶对显像剂的摄取来反映其代谢变化,从而为临床提供疾病的生物代谢信息。是当今生命科学、医学影像技术发展的新里程碑。
CT全称为电子计算机X射线断层扫描技术(Computed Tomography),它是利用X射线对人体进行体层检查。
PET/CT:将PET和CT有机的结合在一起,使用同一个检查床合用一个图像工作站,PET/CT同时具有PET,CT及将PET图像与CT图像融合等功能。
派特CT咨询网
7、CT与核磁共振有什么区别?
1、性质不同:
CT即电子计算机断层扫描,是利用精确准直的X线束,γ射线,超声波。
核磁共振是磁矩不为零的原子核,在外磁场作用下自旋能级发生塞曼分裂,共振吸收某一定频率的射频辐射的物理过程。
2、原理不同:
CT是用X射线束对人体某部一定厚度的层面进行扫描,由探测器接收透过该层面的X射线,转变为可见光后由光电转换变为电信号。
核磁共振波谱学是光谱学的一个分支,其共振频率在射频波段,相应的跃迁是核自旋在核塞曼能级上的跃迁。
3、敏感度不同:
CT检查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头颈部疾病的诊断,大血管检查等也有很大的价值。
核磁共振可以随意做任何角度的切层,且无辐射。对颅脑,脊柱和脊髓等的解剖和病变的显示,都比CT要好。
(7)喉咙是看软组织是做磁共振还是ct扩展资料
注意事项:
1、做核磁共振当天去医院时,应该穿棉质的衣服,衣服上不可以有金属拉链和金属纽扣等,如果有项链,金属手表等,在进入检查室之前都应摘下来。
2、如果是在胸腹部进行核磁共振检查的话,不要紧张,要注意呼吸平和,检查时不要咳嗽,也不要做吞咽的动作。
3、如果曾经做过手术,体内安置有金属支架,心脏起搏器等,是不可以做核磁共振的,如果有上环,需要先把宫内节育器取出来才行。
4、如果装有金属假牙,也是不能做核磁共振的,需要先摘下,另外有一些人可能会装有义眼,这个在进去之前也得先摘掉。
8、核磁共振和CT有什么区别?
CT与核磁共振(MRI)是两种截然不同的检查方法。MRI是Magnetic
Resnane
Iamge的简称,中文为磁共振成像。MRI是把人体放置在一个强大的磁场中,通过射频脉冲激发人体内氢质子,发生核磁共振,然后接受质子发出的核磁共振信号,经过梯度场三个方向的定位,再经过计算机的运算,构成各方位的图像。
CT由于X线球管和探测器是环绕人体某一部位旋转,所以只能做人体横断面的扫描成像,而MRI可做横断、矢状、冠状和任意切面的成像。
核磁共振(MRl)与CT都属于技术含量非常高的影像学检查手段,两者相比,核磁共振主要具有以下优点。
核磁共振能敏感地检查出组织成分中水含量的变化,能显示功能和新陈代谢过程等生理生化信息的变化,它使机体组织从单纯的解剖显像发展为解剖学与组织生化和物理学特性变化相结合的“化学性图像”,为一些早期病变提供了诊断依据,常常比CT能更有效和更早地发现病变。它能非常清晰地显示脑和脊髓的灰质和白质,故在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方面优于CT,对颅脑、脊柱和脊髓疾病的显示优于CT,这是CT所无法比拟的;
核磁共振可根据需要直接显示人体任意角度的切面像,可以直接作出横断面、矢状面、冠状面和各种斜面的体层图像;而CT只能显示与身体长轴相垂直的横断层像;
核磁共振有高于CT数倍的软组织分辨能力,图像中对于软组织的对比度可以提高1—3个等级度,大功率的核磁共振机器拍摄的照片非常清晰,甚至可以看到组织内的细小血管;
核磁共振在仪器结构上不需要像CT那样有较大的机械口转动部件和一系列高精度的探测器,只要通过电子方法调节磁场梯度即可实现扫描;
核磁共振不会像CT那样产生对人体有损伤的电离辐射,对机体没有不良影响,甚至孕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时对胎儿也无任何不良影响;
核磁共振有3个特性参数,而CT只有X射线束穿过生物组织的衰减一个物理参数,故核磁共振漏诊率比CT低;
核磁共振不用造影剂就可得到很好的软组织对比度,能显示血管的结构,故对血管、肿块、淋巴结和血管结构之间的相互鉴别有其独到之处,而且还避免了造影剂可能引起的过敏反应;
核磁共振不会产生CT检测中的骨性伪影,能使脊柱中的脊髓及神经根显像清晰,还有可能检查出由于缺血引起的组织损伤等等。
核磁共振几乎适用于全身各系统的不同疾病,如肿瘤、炎症、创伤、退行性病变以及各种先天性疾病的检查,在脊柱外科更有其广泛的适应证,应用范围大大超过CT检查,诊断价值明显优于CT。
核磁共振也存在不足之处,与CT相比主要其不足之处包括:成像时间较长,当前,全身成像15个断层面需要13分钟;空间分辨率低,仅为2毫米,活动使分辨率更低,故诊断心脏等活动性器官效果较差;显示骨组织的能力比CT要差,在观察颈椎骨刺、韧带钙化及椎管狭窄等骨组织的退变情况时,不如CT清楚,但在显示这些骨组织退变后的改变对脊髓神经根的压迫方面优于CT;由于铁金属的磁场反应,使带有心脏起搏器的患者或体内有某些金属的部位不能作核磁共振的检查,如脊柱及其他部位内固定术后、人工关节术后、外科.手术使用缝合器以后、带有金属避孕环的妇女以及安装有假牙等,以及其他体内存有金属异物等情况者。不过,由于钛金属没有磁场反应,目前在骨科内固定手术中正在逐步推广的钛金属内固定物可以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安装核磁共振须有特殊房间,必须防磁、防电干扰,对室内的温度、湿度和冷却系统也有特殊要求,要求温度在20—25℃,上下相差不能超过1℃等;价格昂贵,现在一台应用抗磁系统的核磁共振机,价值近100万美元,而一台超导磁系统的核磁共振机高达200万美元左右;检查费用昂贵,远远高于CT检查的费用,一个部位的核磁共振检查费在800—1300元,而CT仅180—600元;运转维护费用高,一年约耗电40万度,仅电费一项即需几万元人民币,还需要液氦、液氮、重水和其他材料等。
综上所述,尽管核磁共振检查有不少优点,但也存在着程度不同的局限性。因此,不应对核磁共振检查过分地依赖和迷信,应根据核磁共振的检查特点、临床要求及病人的不同情况合理选用,对每一幅核磁共振的图像,都应仔细地联系解剖病理和临床,作客观全面的分析。
9、磁共振和ct检查哪个效果好?
核磁共振比CT更厉害!简单一想,那可不是,名字中带“核”能不牛么,核弹、核潜艇、核动力航母;再一看医院的核磁检查排队,轻则小一周,多则排大半个月,不厉害能这么多人等着做?所以经常有一些朋友看病的时候,CT没有发现问题,就会提出来:“要不搞个核磁吧?”。
1、磁共振和CT的辐射问题
今天,我要纠正一下这个观点,核磁共振的英文是: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直译过来就是磁共振成像,简称MRI,并没有提到“核”,但为什么会叫核磁共振呢?因为MRI的成像原理是利用磁场使得人体的原子核产生运动和放电,而这个过程是不像核武器的核反应释放巨大能量的,所以说MRI是没有电磁辐射的。
CT的英文是:Computerized Tomography计算机X线断层扫描,因为使用了X线,所以CT是有电磁辐射的,对于小朋友、孕妇一般情况下不安排CT检查。
2、磁共振和CT检查哪个更准确
磁共振的优势在于对软组织的分辨更加清晰,特别是一些小的病灶比如肿瘤,可以更容易明确是不是癌症,但是缺点也很明显:①检查太慢,同一个部位CT不到一分钟就扫描结束了,而磁共振需要半个小时,这也是为什么磁共振排队排的久的原因:做的太慢!磁共振对于静止部位的检查更清楚,对于活动部位的检查图像就会糊(就像拍照时候动了一样),所以磁共振对于脑部、脊髓、肝脏、胰腺、盆腔、泌尿系统、骨关节等相对静止的部位应用更多,在肺部、胃肠道这些难以控制其活动的部位应用很少,给小朋友做磁共振也有难度,因为他们会忍不住活动;②其次是被检查者身上不能有金属,安置了起搏器、节育环、假牙的患者是不能做磁共振检查的,不只是干扰检查结果,而且很危险;③费用更贵,这和设备价格、维护成本还有检查效率相关的。
CT的优点是快而准确,即使是在肺、胃肠道这些部位也能有很清晰的成像效果,当然了,做CT的时候憋住一口气检查效果更好。急诊病人一般会安排CT,即使是脑出血也是做CT,因为病人在很难受的情况下难以保持身体长时间不活动。CT的缺点是对于软组织分辨率低于磁共振,特别是对于小病灶的分辨,骨质、金属一样可以在CT上产生伪影干扰图像清晰度,所以在头部、脊髓这种骨质包裹组织的部位磁共振优势更加明显。
3、为何直肠癌要做磁共振,结肠癌不做?
①如上文提到的原因,磁共振怕“动”。直肠邻近肛门,处于盆腔,四周被软组织、肌肉所固定,活动度小,而结肠在腹腔内,活动度大。为了减轻肠蠕动,在做直肠磁共振的时候还可以临时注射山莨菪碱,成像效果就更加满意了。
②直肠邻近肛门,手术难度更高,涉及到手术是否保肛和手术后肛门功能评估等问题,需要更详细的评估。对于直肠中下段比较小的肿瘤,同时也可以发挥腔内超声的作用。
③肠癌进展到中晚期发生肝、肺转移的比例较高,所以对于直肠癌病人来讲,我们综合利用磁共振和CT各自的优势,选择胸腹部CT+盆腔磁共振的检查方式,对于结肠癌,就选择胸腹部CT检查。
所以说每一项技术都不是十全十美的,我们医生需要做的就是充分认识每一项检查利弊并为病人选择最适合的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