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常用的推拿手法有哪些?
一、按法
按法是用力向下按压的一种方法。可用指、手掌、肘、足跟在病人身体某个部位或穴位上下按压。可由轻而重,可一按一松,也可按紧一处约一分钟,然后突然放松。需重按时可用双手重叠按压。按的用力度可浅达皮肤、皮下组织,重达肌肉,深按可达关节、骨骼、内脏。按法的练习较易,但需要稳、准、有耐力。此法根据不同部位,可选用指按、掌按、肘按、足跟按,分述如下:
1.指按
指按一般都用在穴位上,可一手按,也可双手相对按,按在穴位上,使有酸胀反应为合适。背部穴位用掌按,头上太阳穴常用双手按。也有用拇指按住大血管,如股动脉,按紧一会儿,然后放松,反复数次。
2.掌按
掌按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掌按腹部用单手操作,按时要随呼吸起伏。掌按背部用双手重叠按,按脊柱两侧肌肉,自上而下逐渐移动,反复数遍。又可用双手掌按头部,两掌心相对用力,由轻渐重,由重渐轻至结束。
3.肘按
肘按用于软组织较丰满或较深的部位或穴位上,用肘关节屈曲时鹰嘴尖端按压,如按环跳穴。按压力度也以有酸胀反应为度。
3.肘按肘按用于软组织较丰满或较深的部位或穴位上,用肘关节屈曲时鹰嘴尖端按压,如按环跳穴。按压力度也以有酸胀反应为度。
二、摩法
摩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个部位上,以腕部连同前臂做回旋性摩动的一种手法。
施用时以指或掌在皮肤表面做回旋性摩动,作用力温和而浅,仅达到皮肤下。摩法的频率根据病情需要而定,一般慢则30~60次/分,快则100~200次/分。可用单手,也可用双手操作。常用于推拿治疗的开始,或疼痛剧烈的部位,或强烈手法以后。根据治疗部位不同,分指摩、掌摩、掌根摩三种。
1.指摩
用拇指的指腹平伏在身体某部位或穴位上做回旋摩动,单手或双手均可。双手摩时,二指的动作要协调,着力要一致。在背部操作时,拇指平伏接触皮肤,其余四指放松,拇指灵活而协调地回摩,自中心向四周慢慢扩展,周而复始,频率可在60~100次/分。穴位双指摩时,拇指平伏紧触穴位,其余四指不接触皮肤,自然展开微屈,用腕力带动拇指做回旋摩动,频率在100~200次/分,但移动幅度极小。另有四指摩膻中穴,拇指自然屈曲,其余四指并拢,指腹着力于膻中穴上,做回旋摩动,频率在120次/分左右。
2.掌摩
用全掌平伏在身体某个部位的皮肤上做摩动。着力要均匀,一般用单手操作,频率为30~60次/分。常用于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腹、背、腰、臀部。如腹部掌摩,要沿顺时针方向摩动,并自中心逐渐向四周扩展,周而复始。
3.掌根摩
用掌根的大小鱼际处用力,在身体某一部位摩动,单手或双手交替操作,操作时掌根触及皮肤,各指微屈翘起,用腕力使掌根摆动,边摩边进。由于此法用力稍大,且频率较快,达100~200次/分,故皮肤产热感较明显,病人会有舒适轻松之感。此法常用于头、背、腰、臀部。
三、推法
推法是用指或掌在身体某部或经络上做前后、上下、左右推动的手法,也可用指在穴位或某一固定点吸定而推。推的深度随用力大小而异,既可浮于皮,又可深及筋骨、脏腑。推法用力须由轻而重,依病人而定。推法的频率一般在50~150次/分,由慢而快。操作时根据不同部位可用拇指平推、拇指尖推、拇指侧推、四指推、掌推五种方式。
1.拇指平推
用拇指指腹接触皮肤,做定向推动,向前向下时拇指着力,回收时拇指指间关节微屈、指背接触皮肤而带回。其他各指不用力,只帮助固定方向。频率为60~120次/分,由慢而快。拇指平推适用范围广泛,头、背、四肢皆可应用,一般多用于头、背、肩部。
用双手拇指同时在穴位上向左右推开的称分推法,如分推印堂穴、大椎穴。分推着力深达筋骨,称分筋法,多用于腰背肌肉部位,分筋方向与肌肉走向垂直。
2.拇指指尖推
用拇指指尖在穴位上或在某一固定点上推动。推时指尖移动范围极小,如吸附在固定点上,腕部屈曲下垂,拇指的指间关节灵活屈曲摆动,运用腕力和指力,使推力渐渐深入。推的强度一般较大,有酸、胀、微痛的感觉,称“得气”感。频率为100~150次/分,由慢而快,频率快时指尖稍带旋转。可单手或双手操作。此法多施用于穴位和疼痛点。
3.拇指侧推
用拇指外侧的部位接触皮肤做长推或点推,操作要领可参照拇指平推法和拇指指尖推法。
4.四指推法
此法用单手操作。用拇指以外的其余四指的指腹接触皮肤,掌指、指间关节伸开并微屈,腕部伸屈,灵活摆动,运用腕力和指力。拇指起固定方向的作用,主要运用于颈、肩、头、四肢等部位。
5.掌推
用手掌在身体上推动,将手掌平伏在皮肤上推动。多用于胸腹部,在腹部推时需随呼吸起伏,当病人呼气开始,即向上推动,吸气时放松,反复进行。另有用掌根部大小鱼际紧贴肢体,着力推动,从肢体远端向近端,然后收回原处,反复推动。掌推常用于肢体肿胀,可促进血液、淋巴回流。
四、拿法
拿法是用手指提拿肌肉的一种手法,可结合穴位提拿,亦可提拿某一肌腹。一般拿方向与肌腹垂直。方法是拿起组织后,持续片刻再松手复原。此法强度较大,一般以提拿时感觉酸胀、微痛、放松后感觉舒展为度。如提拿后疼痛感不消,则说明用力过大。一个部位一般拿1~3次即可。根据不同的部位可用三指拿、抖动拿、弹筋等几种操作方法。
1.三指拿
用拇指和食、中指提拿,适用于较小的部位,如拿肩井,拿委中、颈项等。
2.五指拿
用五个手指提拿,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丰满的部位,如股四头肌、腓肠肌等。单双手均可,或双手一松一拿交替进行。
3.抖动拿
用双手五指提拿,多用于腹部或肌腹较松弛的部位。用手指拿起肌腹后,做前后抖动3~5次或8~9次后松开。
4.弹筋
用拇、食两指或拇、食、中三指,沿肌肉垂直方向提拿起肌腹或肌腹与肌腱交接处,并向外尽量牵开后,再让肌腱在指间滑脱归位(如拉弓射箭一样)。在肌腹滑脱过程中,可发出“咔嗒”声响。此种手法较重,刺激强度很大,病人会有重度酸胀感,但弹后感觉松快。
弹后也可用柔和手法,帮助缓解酸胀反应。每次进行1~2次即可。此法多用于慢性病痛的肌肉部位,如股内收肌、股二头肌、股三头肌、背阔肌、斜方肌、菱形肌、胸锁乳突肌等部位。
五、捺法
捺法是用拇指指面捺紧一处,重重下压,然后用腕部左右摆动,使指劲逐渐深入。这种手法动作不需快,频率为100次/分左右,但必须深透而有实力使捺到深部组织,以有酸胀感觉为度。捺法较难,必须刻苦锻炼,使动在腕,劲在指,紧捺不放松,同时又能随心移动。
在捺时还要体察病变的重点部位,找到要害反复捺。经过锻炼,使有耐力,才能达到治疗要求。捺法常用于软组织深部的损伤和慢性炎症的治疗。例如肌肉筋膜炎等,用捺法治疗就有较好疗效。
六、缠法
缠法是用拇指尖在穴位上做螺旋性动作,如旋螺丝钉一样,越旋越深,使穴位上有较强的酸张反应为度。缠法必须由轻而重,逐渐深入,而且根据病人的体质和各个穴位的敏感程度而定。一个穴位上缠约一分钟。然后由重而轻,由深而浅。缠法的动力在腕,锻炼时使腕做旋转样活动,要熟练而有耐力。此法主要用于穴位推拿,例如胃肠功能紊乱的疾患,可在背部两侧的穴位上做缠法推拿。
七、法
法是用手背在身体上滚动,手呈半握拳状,四指略微伸开,先以手的小指掌指关节处贴紧患处,然后用力下压并向前滚到手背,使手背用力于推拿处,如此一滚一回,反复滚动。
法频率在100次/分左右。法要做到用力均匀,滚动的手吸附推拿部位,不能有跳动或擦动,以免造成病人有不舒服感觉,或损伤术者的手背皮肤,但滚动时又必须能随心上下左右移动,使滚动到较宽广的部位。所以法需先在砂袋上练习,练到非常成熟,并有腕劲和耐力方可用于治疗。法可单手操作,也可左右手交替进行,也可用双手同时滚动。此法适用于面积较大,肌肉较丰厚的部位,如背、腰、臀、腿等处。现时,也有使用木制的滚轴的,或用电动的滚动推拿床或推拿椅做推拿,可以代替人工推拿,虽然可节省术者体力,但疗效远不如手法滚动得好。
八、捏法
捏法是用手指挤捏软组织,用拇指和其他各指相对捏住肌肉或肌腱,上下各指相互转动,边捏边向前推进。
操作时要用柔劲,使感到温柔舒适为好,不宜捏得疼痛难忍。捏法的频率可慢可快,60~150次/分。捏时也要腕部转动助劲。该法可用拇、食二指相对捏,适用于两骨之间较窄的部位;又可用拇、食和其他各指相对捏,适用于肌肉丰厚、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肩部和大小腿。
九、揉法
揉法是用手指的指面或掌面揉动的方法。揉法不同于摩法,揉时手与皮肤之间不移动,手贴紧皮肤,把皮下和更深的组织旋转揉动,所以,揉法可深达皮下组织和肌肉。此法比较温和而有揉劲,动作频率较缓慢,50~60次/分。一般单手操作,必要时可两手重叠加大压力揉动,根据不同部位选用指揉或掌揉。指揉一般用拇指指面,适用在较小的部位或穴位上,常在强刺激手法后用揉法缓解酸胀等反应。部位较大处也可用食、中指或食、中、无名指一起揉动。掌揉是用整个掌或掌的根部或大鱼际进行揉动,一般用在面积较大的部位,如肩、背、腰、臀等处,揉力要由小到大,越揉范围越大,用力越深。
十、搓法
搓法是用双手搓动肢体的一种手法。一般用两手的手掌相对用力搓动,强度由小到大,速度由慢到快,结束时再由快转慢,其力度可达肌肉、骨骼。用力小时可觉肌肉松展,用力大时,可产生明显的酸胀反应。根据病情需要选择用力大小。行搓法时运用手掌和臂力,左右二手将患处挟住,边搓边上下来回移动。也可搓下肢,需病人仰卧抬起患肢后搓动。搓法一般用手掌,如需要较强力度时,可用手掌的尺侧相对用力搓动,可有明显的酸胀感觉。用搓法使肌肉松软后就可结束。
十一、掐法
掐法是用手指尖或指的侧面,在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进行深在、持续的掐压的手法,又称指针法,就是以指代针,所以常用在穴位上。如用拇指尖掐压合谷穴。也可用中指伸直,拇食指挟持中指,使中指保持正直,可强有力地掐压穴位。也可用中指屈曲,以中指的指间关节处掐压穴位。掐压穴位力度宜大,使穴位上有强烈的酸胀反应为好。掐法刺激较强,所以掐时要渐渐施劲,指力慢慢掐入,切不可突然用力,而且要根据不同的对象,用力因人而异。每个穴位掐到有酸胀反应后,再持续施劲约30s,随后用摩、揉等手法使局部酸胀反应缓解。
另有一种掐法,用一手或两手拇指的侧面,对肿胀的软组织掐压,边掐边向前推进。
此法用力要巧,但又要深在。操作时可见肿胀局部受指端掐压、推挤而下陷。如此重复进行,使肿胀部位掐成一道密集的指切压痕而使肿胀消散。
十二、振法
振法是用指端或手掌紧压身体某部或穴位上做震颤样动作。操作时主要是利用手和前臂的肌肉收缩,并持续用劲发力,形成震动力,达到手指或掌而作用于推拿部位。术者要施以频率很快的震动,又要有较长久的耐力,所以需要进行较长时间的锻炼才能成熟。振法如用拇指或中指作用于穴位上,可增强或维持穴位的刺激。也可用手掌作用于腰背、大腿等处,可缓解肌肉胃肠痉挛,但振时手掌必须随呼吸起伏。做振法,术者很费力,现在可用电振器代替人工发力。电振器一般配有各式不同的触头,适合不同的推拿部位。电振与人工振的作用近似,可选用。
十三、擦法
擦法是用指或掌在皮肤上来回快速擦动的手法。其用力表浅,只作用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频率较快,150~200次/分;皮肤有较大反应,一般擦到皮肤发红为度。行擦法时,不能用力过猛,防止擦伤皮肤,可用指擦,即食、中、无名三指擦动,适用于手足等较小的部位;也可用掌擦,即用掌的尺侧擦动,适用于背部。擦法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增强皮肤新陈代谢。进行背部擦动,有缓解疼痛、调整胃肠功能等作用。
十四、弹点法
弹点法是用手指做急速的弹点动作。弹时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后食指发力在拇、中指处滑落,使食指指背着力弹击患处。点时用中指指尖,拇指支持中指做点叩动作。弹的强度由轻而重,适用于关节周围表浅的部位。点的强度较重,适用于穴位上。如需着力较重时,可用五指点叩。
十五、拍打法
拍打法是用指或掌拍打身体的一种手法。作用轻时,用指面、指背或空心掌拍打;如需作用强时,可用拳或掌侧捶击。拍打主要动在腕,使腕轻巧而有弹性,并有腕劲。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交替拍打。拍打适用于胸、背、腰、大小腿和关节处。用指面拍打,操作时各指张开,指关节略微屈曲,用指面拍打患处。又可用手指拍打,操作时各指略微分开并微屈,用食、中、无名、小拇指背着力拍打。又可用空心掌拍打,操作时各指并拢,拇指伸直,掌心形成空凹,拍打患处。又可用拳拍打,操作时双手虚握拳,使食、中、无名、小指的第二节的背面排齐,用此部位着力捶击患处。此法需用巧劲,捶时要有弹力,可快一阵慢一阵,上下移动捶击。又可用拳侧拍打,操作时双手虚握拳,各手指间略微分开,用小指侧捶击(图9-28)。又可各指伸直时,用小指侧捶拍。现在有用各种拍击器拍打的方法,拍击器有用海绵做的,也有木制的,等等。专业用的拍打器是用布制成圆柱筒状,中充以棉花或中草药,用此推送拍打。以上各种拍法均有一定疗效,可根据病情选用。
十六、刮拨法
刮拨法是用拇指端的侧面在身体某一部位深深紧压并做刮动或拨动的手法。刮动时指力要透过皮肤而深达组织有粘连部位或慢性疼痛点,进行刮拨。刮拨的方向需随情况而定。
此法强度较大,病人有明显酸胀反应,要注意嘱其忍耐一点,与术者配合。用力强度还需适可而止,并注意勿损伤皮肤。拨动时用力较轻,一般拇指深掐于肌肉或肌腱的缝隙中进行拨动。一个部位拨5~10次即可。刮拨法多用在关节周围、背部筋膜、韧带或肌肉、肌腱等组织,有松解粘连,促进慢性炎症吸收,缓解疼痛等作用。
十七、抖动法
抖动法是把肢体抖动起来的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操作时术者握住患肢末端,像抖绳子一样抖动病人肢体。抖时要注意该部肢体可动的角度和范围,用柔劲抖动,使被抖动的肢体像波浪起伏。可上下抖动,也可横向抖动。如抖手指:术者握住手指指端,轮流抖动每个手指,每指抖3~5次。又如抖手腕:术者一手紧握其前臂远端,另手捏住食、中、无名指,相对方向拉紧,然后做抖动,约抖10次。又如抖上肢:术者一手握住肩部,另手握紧腕部,双手反方向拉紧后做抖动。用同样方法可抖动下肢或抖动腰部。抖法主要有牵松肌肉挛缩,活动关节等作用。
十八、摇动法
摇动法是摇动关节的一种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做此手法必须熟悉各种关节的可动范围。凡双轴或三轴活动的关节都可做摇动手法。操作时把病人体位安置恰当,并尽量使其躯体肌肉放松。摇动动作要缓慢而稳妥,幅度由小到大,直至达到最大可能的幅度。摇动次数需随病情而定。摇动方向可按顺时针方向,也可按逆时针方向。摇法主要使僵硬或强直的关节逐渐松解,逐渐恢复正常的活动功能,所以操作时,术者须检查关节活动的可能性,测量关节活动度,经多次治疗逐渐增加摇动的范围,不可急于求成,以病人感到轻微酸痛为好。摇法有摇指、摇肘、摇肩、摇踝、摇髋、摇腰等。
十九、松动法
松动法是松动关节和软组织的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术者必须熟悉全身关节和关节周围的肌腱、韧带等组织的解剖及其活动关系。可对颈、腰、手、肩等各部位做松动法。如松颈时,病人取坐位,肌肉放松后,将其头向一侧转动一点,并向一侧侧屈,然后轻轻一扳,有颈部松动一下的感觉即可。同样可做另一侧的松动。松颈也可仰卧位下进行。又如松腰时令病人取坐位,向前弯腰,并转向一侧,然后轻轻一扳,有腰部松一下的感觉即可。手指松动方法较易,把需要松动的手指先牵拉一下,然后将其屈曲,有“咔嗒”一声的松动感觉即可。
其他关节部位的松动方法相似,可参考上法。松动法适用于关节强硬的病症和椎间盘病变。
二十、伸屈法
伸屈法是对脊柱和关节部位做伸屈活动的手法,属被动性运动手法。伸法操作前,必须仔细检查病人肢体关节活动幅度,然后用缓慢、均衡、持续的力量徐徐加大其可伸展的幅度,并在此幅度范围内连续地弹动。伸展到最大可能的幅度后保持1~2min,然后放松,休息片刻再重复一次。做伸法切忌突然发力,也不能用蛮劲。操作时需使着力点有效地达到受限关节。此法常用在肩、肘、髋等关节。屈法的操作要领同伸法一样,常用在髋、膝、踝等部位。
二十一、引神法
引神法是对脊柱和关节部位用巧劲进行突然牵神的手法,为特殊的被动活动手法。此法发力的作用可使关节和周围组织超过平常活动幅度运动。操作技巧较难,要顺势而行,轻巧发力,不可用蛮劲,幅度要大而恰如其分。此法只有在临床实践中才能悟得其巧。
1.引神上肢
病人坐位,术者靠患侧相对而立。术者双手捏住患侧的五指,掌心对病人的脸。提起患肢,做旋转上肢的活动,转数遍后,当患肢肌肉已经很放松时,将患肢由下而上突然用力提神一下,可重复操作2~3次。
2.引神下肢
病人仰卧,术者弓步立于患侧,前臂托住患侧小腿,另手扶膝部,先将患肢屈曲,使大腿尽量贴近腹部。然后发力,用巧劲将患肢向外上方牵拉。可重复数次,每次牵拉,可逐渐增加患肢离床面的高度。
3.引神腰
引神腰的方法要根据病情而定,主要是使腰向后引神,也可根据病情需要,使腰向前屈曲引神。
(1)腰向后引神:有数种方法。如扳腰法,病人健侧卧,术者一手抵住病人腰部,另手握住患肢踝部,将患肢后神牵拉,双手协调地一牵一抵,当感觉病人腰部肌肉放松时,双手突然用较大力牵抵一下,使病人腰部有过伸的动作。此法只需做一次。又如压腰法,病人俯卧,术者一侧前臂紧按腰部,另侧前臂抬托病人双大腿膝部,一臂向下压时,另臂用力向上抬,如此双手协调地一压一抬,使腰部弹动性地活动数次,待觉病人腰部肌肉放松时,突然增大发力强度,使腰向后引抻一下,腰部应有较大的过伸动作。此法需要术者有较大的力量才能成功,如术者力量不足,可二人协同操作。
(2)腰向前屈引抻:病人健侧卧,术者站于病人身后,一手抱托患肢,使屈髋屈膝,并使大腿尽量贴近腹部,用力推送,使脊柱向前屈曲,活动的幅度需一次比一次大,待觉其腰部肌肉放松时,突然发力,向前推送一次。此法如一人力量不足,可使病人仰卧,二人协同操作。
另有一法,病人健侧卧,术者站于病人身后,一手抱托患侧下肢,另手推住患侧肩后,抱托的手使患肢向腹部,推肩后的手用力向前推动,一屈一推使腰部有扭转的动作,待觉病人腰部肌肉放松时,突然加力,一屈一推,使腰部有扭动感。
引伸法主要对脊柱的椎间盘组织病变或关节位置不正有较好的作用。如针对合适的病情,施用得法,可有明显疗效。
二十二、踩踏法
踩踏法是一种古法,用脚在身体某部或穴位上推拿的方法。操作时用全足、足弓、足跟三处,有踩踏、踩搓、踩研三种。病人一般取俯卧或卧仰位,术者手攀屋顶上面的横杠,然后单脚或双脚踩在病人身上的经穴进行治疗。
1.踩踏
病人俯卧,在胸和大腿处垫枕,使其腰部凌空,术者单脚踩于病人骶部,踩踏时弹动性地一起一伏,使腰部像挑扁担样弹动起伏,如此踩10~50次,力量须由轻而重。此法对某些腰部病变和椎间盘病变有疗效。
2.踩搓
病人俯卧,术者一手攀住上面横杠,一脚踩于病人背、腰、大小腿处,用足弓着力做横向搓动,每处可搓数十次。此法对肌肉、筋膜的病变有效。
3.踩研
病人仰卧,术者手攀横杠,用一脚的足跟踩于下腹或穴位上,做旋转研磨样动作。踩研的力量由浅入深。此法可治腹部的某些慢性病。
二十三、其他推拿手法
其他推拿手法尚有很多,如捻法、扯法、抹法等。捻法是用拇、食二指相对捏住皮肤捻动,用于小儿背部和腹部皮肤,可治疗小儿消化不良症;扯法是用拇、食二指拿住皮肤,向一侧拉开,然后突然放脱,可有“嗒嗒”声,一处可扯十余次,扯到皮肤发红为度,可治疗中暑、消化不良等症;抹法是用拇指的指面按住一处皮肤或穴位上,按紧后向两侧分开,反复数次,常用在抹前额,治头痛、视力疲劳等症。
2、按摩的要领和手法
1、按摩手法的要领之搓法
用双手的掌面夹住身体的一定部位,相对用力作快速搓揉的同时上下往返的方法称为搓法。该手法操作时患者肢体放松,医者用双手掌面夹持住肢体的治疗部位,然后相对用力,作方向相反的快速搓揉、搓转或搓摩运动,并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动作灵活,不滞涩。搓动要快速均匀,移动要缓慢。一般以四肢部、协助部最为常用。搓法刺激量中等,具有行气活血、疏经通络的作用。

2、按摩手法的要领之摩法
将手掌掌面或食指、中指、环指三指指面相并贴附于身体的一定部位或穴位上,腕关节主动作环形有节律的抚摩运动的方法称为摩法。以手掌掌面为着力点的称为掌摩法,以食中、环指三指指面为着力点的称为掌摩法。
3、按摩手法的要领之弹拨法
弹拨法可细分为弹法和拨法。弹法是以拇指和食指指腹相对紧捏肌肉或肌腱,用力提拉,然后迅速放开,使其弹回,好像拉放弓弦的样子,适用于胸背部的骨肉及浅表的肌腱部,有舒筋活络、畅通气血的作用。拨法则是把手指按在穴位或某个部位上,适当用力下压,到有酸胀感时,再做横向拨动。实际应用时,可根据指下的“筋结感”,选择使用弹拨法,能解痉止痛,对于松解软组织粘连有一定作用。
4、按摩手法的要领之揉法
揉法也是理筋推拿常用的手法,主要是用手掌大鱼际、掌根部分或是手指螺纹面,用力按在某个部位或某个穴位上,动作轻柔缓和,环旋转动。其中用大鱼际或掌根部着力的称为掌揉法,着力面较广,刺激缓和舒适,适宜各种年龄阶段的人,常用于治疗胃肠道疾病以及因外伤引起的软组织疼痛等症,具有宽胸理气、健脾和胃、消肿止痛的作用。用指面着力的称为指揉法,力量轻柔,临床上多用于小儿推拿。
保健按摩的注意事项
1、应先轻后重,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使体表有个适应的过程,切勿用暴力,以免擦伤皮肤。其原理是机械能转化为热能,这样能使被按摩的部位毛细血管扩张,血流增快,改善局部的营养状况。

2、在按摩操作过程中,应该做到全身肌肉放松,呼吸自然,宽衣松带,这样可使全身经脉疏通,气血流畅。在四肢、躯干、胸腹按摩时,最好直接在皮肤上进行或隔着薄的衣服,以提高效果。
3、保健按摩最好在空气流通、温度适宜的室内进行,每日可多做多次,有益无害。每天醒后睡前,都是保健按摩的最佳时间。当你被闹钟吵醒时,不免感到睡意未解,神情恍惚,不妨伸伸懒腰,做做保健按摩,然后便会觉得生气勃勃,精神饱满。
中医按摩的作用
1、疏通经络
《黄帝内经》里说:“经络不通;病生于不仁,治之以按摩”,说明按摩有疏通经络的作用。从现代医学角度来看,按摩主要是通过刺激末梢神经,促进血液、淋巴循环及组织间的代谢过程,以协调各组织、器官间的功能,使机能的新陈代谢水平有所提高。

2、调和气血
明代养生家罗洪在《万寿仙书》里说:“按摩法能疏通毛窍,能运旋荣卫”。因为按摩就是以柔软、轻和之力,循经络、按穴位,施术于人体,通过经络的传导来调节全身,借以调和营卫气血,改善血液和淋巴循环,使血液粘滞性减低,降低周围血管阻力,减轻心脏负担,故可防治心血管疾病。
3、提高机体免疫能力
如小儿痢疾,经推拿时症状减轻或消失;小儿肺部有干湿性罗音时,按揉小横纹。有人曾在同龄组儿童中并列对照组进行保健推拿,经推拿的儿童组,发病率下降,身高、体重、食欲等皆高于对照组。推拿按摩具有抗炎、退热、提高免疫力的作用,可增强人体的抗病能力。
3、软组织挫伤能按摩吗 我48岁了
★首先不要过于悲观了哦。软组织损伤后需要卧床休息,在伤后24小时内冷敷,3日后热敷,如果肿胀严重,需要卧床抬高足部,高于心脏水平以利于消肿。由于扭伤后常常导致侧副韧带的撕裂,因此需要休息3周再下地行走,如果行走过早,会导致撕裂的韧带无法恢复正常,引起踝关节不稳,以后会经常扭伤,最终发生关节炎。因此早期充分休息非常重要,必要时可以用支具或者护踝固定踝关节3周,休息期间如果下地可以单腿蹦或者拄拐。由于寎情提供不全面,无法彻底了解寎情,以上建议供参考,如有疑问建议追问。另外你可以可以对比下来自国外的,日本疏鋖漮对于这方面的症状很显著,我个人真心为你推介。可惜啊,要不少钞票。
4、按摩疗法的操作方法
临床上使用按摩手法的种类很多,学派不一,动作不同,据之有几十种甚至达百余种,但一般常用的不过二三十种。这些手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规律。按其作用力的方向可分为如下5种。 (平面用力手法)
有推法、揉法、摩法、擦法、抹法。
1.推法:用手指或手掌在人体某一个部位或穴位上做前后、上下或左右的推动。推法在应用时所用的力量须由轻而重,根据不同部位而决定用力大小。用力大时,作用达肌肉、内脏;用力小时,作用达皮下组织。一般频率50- 150次/分,开始稍慢,逐渐加快。推法根据不同的部位和病情可分为拇指推、手掌推、肘尖推、拳推。
推法的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增加皮肤强性,促进肌肉生长,消除疲劳和使肌肉放松。
2.揉法:用手指或手掌面在身体某个部位做回旋揉动。
揉法的作用力一般不大,仅达到皮下组织,但重揉时叫作用到肌肉。频率较慢50-100次/分,一般是由轻到重再至轻。此种手法较温和,多在疼痛部位或强手法刺激后使用,也可在放松肌肉、解除局部痉挛时用。操作时手指和手掌应紧贴皮肤,与皮肤之间不能移动,而皮下的组织被揉动,幅度可逐渐扩大。根据按揉的部位不同可分为拇指揉、大鱼际揉、肘揉、掌揉等等。
揉法的主要作用是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消积理气,助消化等。
3.摩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皮肤表面顺、逆时针方向的回旋摩动。操作时指或掌不要紧贴皮肤,在皮肤表面做回旋性的摩动,作用力温和而浅,仅达皮肤与皮下。摩法的频率根据病情的需要而定,一般慢的30-60次/分,快的100-200次/分左右。此法多用单手摩,也可用双手摩。常用在按摩的开始,或疼痛较剧烈的部位及用强手法按摩后,使肌肉放松。摩法的转动方向一般是顺时针方向运动,摩法根据不同部位有指摩、掌摩、掌根摩三种。
摩法的主要作用是疏气活血,消肿止痛,消积导滞,健脾和胃,调补脏腑,增强皮肤弹性等。
4.抹法:用手指或手掌平伏按于按摩部位后,以均衡的压力抹向一边的一种手法。其作用力可浅在皮肤,深在肌肉。其强度不大,作用柔和。一般常用双手同时操作,也可单手操作。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抹、掌抹、理筋三种方法。抹法不同于推法,它的着力一般较推法为重,推法是单方向的移动,抹法则可根据不同的治疗位置任意往返移动。抹法的频率也较推法慢。
抹法的主要作用是开窍,镇静,清醒头目,扩张血管和增加皮肤弹性等。
5.擦法: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来回摩擦的一种手法。其作用力浅,仅作用于皮肤及皮下。其频率较高,达100-200次/分。对皮肤引起反映较大,常要擦到皮肤发红,但不要擦破皮肤,故在操作时多用介质润滑,防止皮肤受损。此法可单手操作,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擦和手掌擦。图21。
擦法的主要作用是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加快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湿经散寒等。 有按法、掐法、拨法、振法、弹法、拍捶法、踩跷法、滚法。
1.按法:用手指或手掌在身体某处或穴位上用力向下按压。按压的力度可浅到皮肉,深达骨骼、关节和部分内脏处。操作时按压的力量要由轻而重,使患部有一定压迫感后,持续一段时间,再慢慢放松。也可以有节律的一按一松,这种按压法在操作时一定要注意按压的强度与频率,不可过重、过急,应富有弹性。按法在施术时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疾病及不同治疗目的,可分为拇指按、中指按、拳按、掌按、肘按。图23。此外,尚有利用按摩工具按压等。
按法的主要作用是通经活络,散瘀止痛,矫正畸形等等。
2.掐法:是用拇指、中指或食指在身体某个部位或穴位上,做深入并持续的掐压。图24。掐法刺激较强,常用于穴位刺激按摩。操作时用力须由小到大,使其作用为由浅到深。掐法用在穴位时,可有强烈的酸胀感觉称“得气”反应。掐法也可称指针法,是以指代针的意思。另与掐法近似的一种指切法,是用一手或两手拇指做一排排轻巧而密集的掐压,边 掐边向前推进。这一方法一般用于组织肿胀时,将其向前 方推散,而使肿胀散开。
掐法的主要作法是刺激穴位,疏通经脉,消肿散瘀,镇静安神,开窍等。
3.拨法:是将手指端嵌入软组织缝隙中,然后做横向的拨动。拨法的刺激很强,局部可有酸胀反应,用的力更应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另有一种称刮法,也是用手指端摸到软组织有肥厚或硬结处做刮拨的手法。刮拨的方向可根据病变部位走向而定。
拨法和刮法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组织粘连,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消肿止痛等。
4.振法:用指端或手掌紧压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持续震颤的一种手法。操作时主要依靠前臂和手都的肌肉持续用劲发力,使力量集中于指端或手掌,形成震动力,使按摩部位随之而发生震颤。操作时要着力实而频率快,使其有向深部渗透的感觉。有些部位的穴位振法,用手振比较累,可以使用电振器做治疗。但最好个做头、面部的电动按摩器治疗。通常每个穴位可做1分钟左右。振法可单手操作,也可用双手重叠操作。根据治疗部位不同可分为指振法、掌振法、电振法三种。
振法的主要治疗作用是放松肌肉,调节神经,解痉止痛,消除疲劳等。
5. 弹法:用手指背面弹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弹时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后食指发出拨动滑脱,使食指指背在思部着力弹打。弹打的强度需由轻而重,着力也要有弹性,以不引起疼痛为宜。此手法多用单手操作,适用于关节部位,弹时可沿关节周围进行。
弹法的主要作用是通利关节,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疲劳等。
6、拍捶法:用手指或手掌轻巧地拍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叫拍法。图28。用空心拳或拳侧面捶击身体某部位的方法为捶法。拍法着力较轻,多用于胸廓、背部及表浅的关节部位;捶法作用力较重,可达肌肉、关节与骨骼。捶法轻而缓慢的操作可使筋骨舒展;重而快速的捶击可使肌肉兴奋。不论拍、捶在操作时要以腕发力,由轻而重,由慢而快,或一阵快,一阵慢交替操作。动作要协调、灵活,着力要有弹性。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操作。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而分别选用拍、捶的治疗方法。拍法可分为指拍、指背拍和掌拍。捶法可分为直拳捶、卧拳捶和侧拳锤。
捶法的主要作用是行气活血,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肌肉疲劳,缓解局部酸胀 等。
7.踩跷法(也称脚踩法):是用脚掌踩踏人体某一部位并做各种动作的一种方法。可以脚同时踩按,也可两脚交替踩按。在踩踏时以脚掌前部着力于治疗部位,一松一踩,力量要适宜,切不可过力。频率要慢,做腰部治疗时应与患者呼吸相配合,切忌迸气。在治疗时,若病人不愿配合或要求停止治疗,决不能勉强。此法多用于腰骶部及四肢的近侧部。一般常用于腰椎间盘病变的治疗。踩跷法是按、压、揉、推几种手法的结合,且按摩强度较大。此法应用时要慎重,对年老体弱、小儿均不宜用。
8.滚法:是用手背部着力在身体上滚动的一种手法。操作时将掌指关节略为屈曲,以手掌背部近小指侧部分,紧贴于治疗部位上,连续摆动腕掌部,进行前臂旋转和腕关节屈伸的协调运动。为了使滚动力集中到手指,在滚动前将手腕稍屈,各指略微伸开,手背平贴推拿部位以助发力。然(3)点揉气海、神阙、曲池、内关、神门、合谷、足三里、太冲,每穴约半分钟。
2.病人俯卧位
(l)推法。医生两手全掌着力,分别置于脊柱两侧,沿足太阳膀胱经从第一胸椎至腰骶部反复推摩5-7次。
(2)滚揉法。医生两手掌指交替着力,置于脊柱两旁自上而不,自下而上反复擦揉5-7次。
(3)点按肝俞、肾俞、命门,每穴约半分钟。
3、病人坐位
(1)捏拿法。医生一手扶一侧肩部,另一手拇、食、中、无名指对称捏拿后颈部,自上而下反复施术2分钟。
(2)点按风地、印堂、太阳、人迎,每穴约半分钟。
(3)叩法。医生两手四指交替叩击颈项和肩、臂部,反复施术5-7次。要求叩击手法要轻巧,速度要快。
注意事项:
嘱咐患者生活要有规律,不能过度劳累,适当锻炼,保持心情愉快,避免精神刺激,少食或无食刺激的食物。后再将手收回成原半握拳状。如此一滚一回有节律地着力按压,滚动向前.频率100次/分左右。滚动时力量要均匀,使手背之滚动压力持续作用于被按摩部位上。均不可发生跳动、击打或摩擦。滚法的作用较深,以达肌肉层为度。其作用面也较大,多用于软组织面积较大和肌肉较丰满的部位。此法一般单手与双手交替操作,也可双手同时讲行,或借助器械操作。
滚法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强筋壮骨,滑利关节,缓解肌肉,筋膜的痉挛,消除疲劳。 有捏法、拿法、搓法、捉法。
1.捏法:将皮肤提起,作用于皮肤与皮下组织。捏法有两种。一种是用拇指和食、中两指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手法强度可轻可重。轻的,患者感到温和舒展;重的,患者则感到酸胀。频率可快可慢,快老l00次/分以上,慢者 30~60次/分。另一种手握空拳状,用食指中节和拇指指腹相对,挟提皮肤,双手交替捻动,向前推进。捏法可用单手操作,也可用双手操作。捏法常用于治疗小儿疾患,如食欲不振、消化不良、腹泻,也可用于成年人接摩。
2.拿法:用拇指与食、中指或其它手指相对做对应钳形用力,捏住某一部位或穴位,做一收一放或持续的揉捏动作。拿法不同于捏法,力量集中指尖上,而是指腹和手指的整个掌面着力。使用拿法时,腕要放松灵活,要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在拿法的同时可结合提法,提拿并用。多在提拿某~肌腹时用,作用力要与肌腹时用,作用力要与肌腹相垂直。即纵行肌腹横向提拿,横行肌腹纵向提拿。此类手法强度比较大,被治疗者反应明显,一般以提拿时感觉酸胀、微痛,放松后感觉舒展、轻快的手法强度合适。通常是做定点拿、揉、提的手法,也可做移动拿、揉手法。拿法可根据不同疾病、不同部位,采用 指拿、四指拿、五指拿和抖动拿等。速度可快可慢,要有节奏,要连续,不可忽快忽慢,忽轻忽重。
拿法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痉挛,调节、兴奋神经,通络散寒,消除疲劳等。
3.搓法:是用双手在肢体上相对用力进行搓动的一种手法。其作用力可达肌肉、肌腱、筋膜、骨骼、关节囊、韧带等处。强度轻时感觉肌肉轻松,强度大时则有明显的酸胀感。频率一般30- 50次/分左右,搓动速度开始时由慢而快,结束时由快而 慢。搓法有掌搓和侧掌搓两种。
搓法的主要作用是疏散经络,调和气血,通利关节,松弛肌肉,消除疲劳等。
4.提法:提法是指医者用双手对按而向上提,或双手按于施治部位使劲向上 (反方向)提,或垂手拿起的手法。在临床分为顿提法和端提法两种。
(1)顿提法
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例,嘱患肢抬举过头并伸直(手 心向内),医音的左手握食指、拇指,右手握无名指、中指、小指,先缓慢导引放松局部,再使劲上提3次,每提1次关节可发出1次弹响。但操作时避免使用暴力。
(2)端提法
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双手虎口置于患者同侧 耳垂下,拇指于耳后高骨处,食指于下颌角缘,置准贴实后,双手同时用力向内合立并向上提。但施本法时,必须注意双手虎口必须对准患者同侧耳垂下后侧,并将患者头部卡于两手之中,同时应严密观察患者,切勿压及颈总动脉,造成危险。 有抖法、引伸法等。
1.抖法:是抖动身体的一种方法,也是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操作时握住患者远端,在牵拉的同时做上下,或左右的 抖动。即象抖动绳子一样用柔劲来抖动肢体,使肢体随着抖动的力量似波浪样的起伏。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疾病,抖动的次数也不同。抖法一般多应用于腕、上肢、下肢和腰部。图38。此法的力量作用于肌肉、关节、韧带,具有舒展筋骨、滑利关节,消除疲劳、整复和恢复解剖位置的异常。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常采用抖法来进行治疗。
2.引伸法;是在肌肉放松时被动地牵伸关节的一种方法。本法属于特殊的被动性运动按摩。此种方法的作用力,可使关节发生一时性超过正常生理活动幅度的运动。这种操作技巧较难,要顺势而行,使引伸的动作有劲而不蛮,幅度大而不野,达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程度。引伸法可有上肢引伸、下肢引伸、腰部引伸等多种。图40。引伸法的治疗作用,是牵伸关节挛缩,纠正关节错位,增强肢体的活活动能力等。 有屈伸法、摇法、板法、背法。
1.屈伸法:是对有活 动障碍的关节,帮助其伸 展和屈曲波动活动的一种方法、屈伸法也可称展法或伸展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此法必须顺其势,不可用暴力,伸展力要作用在引起关节挛缩的软组织上,以克服其牵拉力,利用反向作用力而使关节活动范围加大。运动的方向要按各关节正常的运动方向和角度进行。在活动时一定要用缓慢、均衡、持续的力量慢慢加大其可能屈伸的幅度,并在此幅度范围内连续活动,使其逐渐增加同伸活动的角度。当屈伸到最大角度后要固定1-2分钟,然后再慢慢放松还原。如此反复数次。此法在操作时要注意病人的体位,应置于能使被运动的关节达到充分活动,并保证被按摩者不会因疼痛的闪躲而发生异外的体位。伸展法适用于人体各个关节。
屈伸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等。
2.摇法:是以关节为轴心,做肢体顺势轻巧的缓慢回旋运动。本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在施术时要将体位安置合适,摇动的动作要缓和稳妥,速度要慢,幅度应由小到大,并要根据病情,适可而止。同时也要注意被运动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摇法常用来预防和治疗各种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双轴和多轴关节都可做环绕运动治疗,如腕关节摇动等等。
摇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恢复体力等。
3.扳法(又名搬法):扳法可以在人体几个部位应用,如肩、髓、腰、颈等。是用一手压住人体某一部位,另一手扳动其他部位,两者使用力量相等、作用相反的外力,使关节旋转或伸展。图44。扳法也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手法,常用于 治疗四肢关节的功能障碍及脊椎小关节的交锁与错位等症。故此也可以认为是正骨干法的一种。扳法不是一个大幅度的被动运动,在施术时必须将要扳动的关节极度伸展或旋转,在保持这一位置的基础上,再做一个稍微加大幅度的运作。扳动时一定要因势利导,了解正常关节活动范围,不可超出生理功能。根据用力方向和施行方法的不同,有侧扳、后扳、斜扳等几种。
扳法的主要作用松解粘连,帮助复位,滑刮关节,缓解痉挛,消除疼痛,牵伸肌肉、韧带之作用。
4. 背法:医者和患者背靠背站立。医者两肘屈曲挽住患者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以臀部着力顶住患者腰部,将患者背起,使其双脚离地。做左右方向的摆动和上下方向的抖动,使腰部有牵动感。图45。在施术时要注意肘部勾紧不要滑脱,嘱患者不要打挺。背法常用于治疗急性腹扭伤、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等病症。
5、怎么推拿按摩治疗伤筋
对伤筋的治疗是推拿临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1.舒筋通络受损害的软组织,在疼痛的刺激下,通过神经的反射作用,处于紧张、痉挛状态,以减少肢体活动,避免对损伤部位的牵拉刺激,从而减轻疼痛。如治疗失当,痉挛的受损组织可形成粘连,进一步影响患肢的功能。推拿是解除肌肉紧张、痉挛的有效方法,因为推拿不但可直接放松肌肉,并能解除引起肌肉紧张的内在原因,做到标本兼松。推拿直接放松肌肉的机理是:促进循环、减轻疼痛、恢复功能。首先通过手法治疗使局部组织温度升高加强血液循环;二是在适当的刺激下,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减轻疼痛刺激;三是将紧张或痉挛的肌肉充分拉长,恢复其功能从而解除其紧张痉挛,消除疼痛。推拿消除导致肌肉紧张的病因,其机理有三个方面:一是通过加强损伤组织的循环,加快局部肿胀的吸收,促进受伤组织的修复;二是通过提高局部组织的痛阈,减少受损组织疼痛刺激的保护反应;三是软组织有粘连者,通过手法可帮助松解粘连,恢复原有机能。2.理筋整复凡筋伤患者,其损伤多伴有骨错之症、筋走之情,《医宗金鉴》手法总论中就有筋歪、筋断、筋翻、筋转、筋走的记载。医者于损伤部位,通过细心触摸,了解病损部位的形态、位置变化等,确定损伤的性质。对伤筋的治疗是推拿临床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凡人体各个关节、筋脉、肌肉遭受外来撞击、牵拉、扭转、挤压或因年迈体虚、操劳过度所致的疾患,未见骨折、皮肉破损者,皆属伤筋范畴。肌肉、肌腱、韧带完全断裂者,须手术缝合才能重建。部分断裂者则使用适当的手法理筋顺筋,使断裂的组织抚顺理直,并加以固定,以减轻疼痛和有利于断端生长吻合。而肌腱滑脱、关节内软骨板损伤、椎间盘突出、脊柱小关节紊乱、关节半脱位伴滑膜嵌顿均须以适当手法理筋整复,使筋顺而骨正。顺则通,通则不痛,以达气血流畅,痛楚立减,功能改善之目的。3.活血祛瘀气血为生命之本。血行脉中,阴阳相贯,如环无端。气随血行,濡养周身。若脉络不通或筋骨粘连而致血不能行,则必生灾患。因此施术之时必推以动之,使脏腑升降有常,气血循行顺畅,骨节灵活有力。动亦为推拿疗法之特点。在治疗过程中,包括三个方面:一是促进机体的功能活动;二是促进气血的流动;三是肢体关节的被动活动。推拿手法对脏器有直接促进和调整其功能活动的作用,亦可加速软组织损伤的恢复。适当的手法可调节肌肉的收缩和舒张,使组织间压力得到调节,以促进损伤组织周围的血液循环,增加组织灌流量,从而起到活血化瘀的作用。 不仅如此,适当的手法还可使肌肉间的力学平衡得到调节,使肌肉间不协调的力学关系得到改善或恢复,从而使疼痛减轻或消失。被动运动是推拿手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关节粘连僵硬者,适当的被动活动则有助于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对局部软组织变性者,则可改善局部营养供应,促进新陈代谢,增大肌肉的延展性,从而使变性的组织功能逐渐得到改善。总之,推拿在对伤筋的治疗过程中始终贯穿着祖国医学痛则不通,不通则痛的理论原则,将松、顺、动三者有机地结合在一起,使拘者舒,斜者正,瘀者通,取得了通则不痛的满意疗效。
6、常用按摩手法有哪些?
1、推揉类
指平面用力手法,有推法、揉法、摩法、擦法、抹法。
推法
[定义]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穴位或按经络的循行方向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指推法又分为单指推法、双指推法和三指推法;掌推法又分为全掌推法和掌跟推法。
[动作]操作时指、掌或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而均匀。根据体质、性别因人而宜。
[应用]在人体各部位使用,指推法适用于各科疾病,掌推法适用于四肢、腰背、运动障碍,肘推法适用于腰臀、股骨部。能增高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疏泄积滞、宣化壅塞的作用。
揉法
[定义]用手指或手掌面在身体某个部位做回旋揉动。
[动作]揉法的作用力一般不大,仅达到皮下组织,但重揉时叫作用到肌肉。频率较慢,每分钟50~100次,一般是由轻到重再至轻。此种手法较温和,多在疼痛部位或强手法刺激后使用,也可在放松肌肉、解除局部痉挛时用。操作时手指和手掌应紧贴皮肤,与皮肤之间不能移动,而皮下的组织被揉动,幅度可逐渐扩大。根据按揉的部位不同做可分为拇指揉、大鱼际揉、肘揉、掌揉等等。
[应用]揉法的主要作用是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消积理气,助消化等。
摩法
[定义]本法分掌摩或指摩两种。
[动作]掌摩法是用掌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指摩法是用食、中、无名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本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微屈曲(120度~145度),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应用]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腰背用手法。掌摩适用于胸腹、胁肋腰背部,指摩适用于头面、腹部。对脘腹疼痛,食积胀满,气滞及胸胁迸伤等病症常用本法治疗。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
抹法
[定义]用手指或手掌平伏按于按摩部位后,以均衡的压力抹向一边的一种手法。
[动作]其作用力可浅在皮肤,深在肌肉。其强度不大,作用柔和。一般常用双手同时操作,也可单手操作。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抹、掌抹、理筋三种方法。抹法不同于推法,它的着力一般较推法为重,推法是单方向的移动,抹法则可根据不同的治疗位置任意往返移动。抹法的频率也较推法慢。
[应用]抹法的主要作用是开窍,镇静,清醒头目,扩张血管和增加皮肤弹性等。
擦法
[定义]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来回摩擦的一种手法。
[动作]其作用力浅,仅作用于皮肤及皮下。其频率较高,达每分钟100~200次。对皮肤引起反映较大,常要擦到皮肤发红,但不要擦破皮肤,故在操作时多用介质润滑,防止皮肤受损。此法可单手操作,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擦和手掌擦。
[应用]擦法的主要作用是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加快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湿经散寒等。
2、按拍类
按有指按法、掌按法和肘按法,拍则指用虚掌拍打体表。一般有按法、掐法、拨法、振法、弹法、拍捶法、踩跷法、滚法。
按法
[定义]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称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也可用双掌重叠按压体表,称掌按法。用肘尖按压体表,称为肘按法。
[动作]按法操作时要紧贴体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做一掀一压的动作,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应用]按法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指按法可用于全身各部位穴位;掌按法、肘按法常用于腰背和腹部、四肢、肩背,本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通经活络、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胃脘痛,头痛,肢体痠痛麻木等疼痛病症常用本法治疗。
掐法
[定义]是用拇指、中指或食指在身体某个部位或穴位上,做深入并持续的掐压。
[动作]掐法刺激较强,常用于穴位刺激按摩。操作时用力须由小到大,使其作用为由浅到深。掐法用在穴位时,可有强烈的酸胀感觉称“得气”反应。掐法也可称指针法,是以指代针的意思。另与掐法近似的一种指切法,是用一手或两手拇指做一排排轻巧而密集的掐压,边掐边向前推进。这一方法一般用于组织肿胀时,将其向前方推散,而使肿胀散开。
[应用]掐法的主要作法是刺激穴位,疏通经脉,消肿散瘀,镇静安神,开窍等。
拨法
[定义]是将手指端嵌入软组织缝隙中,然后做横向的拨动。
[动作]拨法的刺激很强,局部可有酸胀反应,用的力更应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另有一种称刮法,也是用手指端摸到软组织有肥厚或硬结处做刮拨的手法。刮拨的方向可根据病变部位走向而定。
[应用]拨法和刮法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组织粘连,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消肿止痛等。
振法
[定义]用指端或手掌紧压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持续震颤的一种手法。
[动作]操作时主要依靠前臂和手都的肌肉持续用劲发力,使力量集中于指端或手掌,形成震动力,使按摩部位随之而发生震颤。操作时要着力实而频率快,使其有向深部渗透的感觉。有些部位的穴位振法,用手振比较累,可以使用电振器做治疗。但最好个做头、面部的电动按摩器治疗。通常每个穴位可做1分钟左右。振法可单手操作,也可用双手重叠操作。根据治疗部位不同可分为指振法、掌振法、电振法三种。
[应用]振法的主要治疗作用是放松肌肉,调节神经,解痉止痛,消除疲劳等。
弹法
[定义]用手指背面弹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
[动作]弹时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后食指发出拨动滑脱,使食指指背在思部着力弹打。弹打的强度需由轻而重,着力也要有弹性,以不引起疼痛为宜。此手法多用单手操作,适用于关节部位,弹时可沿关节周围进行。
[应用]弹法的主要作用是通利关节,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疲劳等。
拍捶法
[定义]用手指或手掌轻巧地拍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叫拍法。
[动作]用空心拳或拳侧面捶击身体某部位的方法为捶法。拍法着力较轻,多用于胸廓、背部及表浅的关节部位;捶法作用力较重,可达肌肉、关节与骨骼。捶法轻而缓慢的操作可使筋骨舒展;重而快速的捶击可使肌肉兴奋。不论拍、捶在操作时要以腕发力,由轻而重,由慢而快,或一阵快,一阵慢交替操作。动作要协调、灵活,着力要有弹性。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操作。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而分别选用拍、捶的治疗方法。拍法可分为指拍、指背拍和掌拍。捶法可分为直拳捶、卧拳捶和侧拳锤。
[应用]捶法的主要作用是行气活血,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肌肉疲劳,缓解局部酸胀等。
踩跷法
[定义]也称脚踩法,是用脚掌踩踏人体某一部位并做各种动作的一种方法。
[动作]可以脚同时踩按,也可两脚交替踩按。在踩踏时以脚掌前部着力于治疗部位,一松一踩,力量要适宜,切不可过力。频率要慢,做腰部治疗时应与患者呼吸相配合,切忌迸气。在治疗时,若病人不愿配合或要求停止治疗,决不能勉强。此法多用于腰骶部及四肢的近侧部。一般常用于腰椎间盘病变的治疗。踩跷法是按、压、揉、推几种手法的结合,且按摩强度较大。
[应用]临床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本法刺激量大,应用时必须谨慎,对体质虚弱者或脊椎骨质有病变者均不可使用本法。
滚法
[定义]以患肢体为轴心,使肢体做被动环转运动的手法。
[动作]医生一手握住被摇关节近端,以固定肢体,另外一手握住关节远端的肢体,然后做缓和的环转运动。做逆时针或顺时针的摇动。摇法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到大,由慢到快。
[应用]滚法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强筋壮骨,滑利关节,缓解肌肉,筋膜的痉挛,消除疲劳。
3、捏拿类
一般有捏法、拿法、搓法、捉法。
捏法
[定义]有三指捏和五指捏两种。
[动作]三指捏是用大拇指与食、中两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作一紧一松挤压。五指捏是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作一紧一松挤压。在作相对用力挤压动作时要循序而下,均匀而有节律性。
[应用]本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四肢及背脊,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拿法
[定义]用拇指和其余四个手指的罗纹面对称用力提起并捏揉的手法。
[动作]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操作时,用劲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缓和而由连贯性。
[应用]拿风池穴:具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的功效;拿肩井:具有祛风散寒、调和气血的功效;拿颈项部: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明目的功效;拿上下肢:具有疏通经络、松解痉挛的功效。
搓法
[定义]是用双手在肢体上相对用力进行搓动的一种手法。
[动作]其作用力可达肌肉、肌腱、筋膜、骨骼、关节囊、韧带等处。强度轻时感觉肌肉轻松,强度大时则有明显的酸胀感。频率一般每分钟30~50,搓动速度开始时由慢而快,结束时由快而慢。搓法有掌搓和侧掌搓两种。
[应用]搓法的主要作用是疏散经络,调和气血,通利关节,松弛肌肉,消除疲劳等。
提法
[定义]提法是指医者用双手对按而向上提,或双手按于施治部位使劲向上(反方向)提,或垂手拿起的手法。
[动作]在临床分为顿提法和端提法两种。一是顿提法: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例,嘱患肢抬举过头并伸直(手心向内),医音的左手握食指、拇指,右手握无名指、中指、小指,先缓慢导引放松局部,再使劲上提3次,每提1次关节可发出1次弹响。但操作时避免使用暴力;二是端提法: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双手虎口置于患者同侧耳垂下,拇指于耳后高骨处,食指于下颌角缘,置准贴实后,双手同时用力向内合立并向上提。但施本法时,必须注意双手虎口必须对准患者同侧耳垂下后侧,并将患者头部卡于两手之中,同时应严密观察患者,切勿压及颈总动脉,造成危险。
[应用]解除粘连,顺理肌筋。滑利关节,醒脑安神。疏风止痛,聪耳明目,调和阴阳,补益气血。补肾气,强腰脊,调和气血阴阳。
4、牵抖类
一般有抖法、引伸法等。
抖法
[定义]是抖动身体的一种方法,也是属于被动运动按摩。
[动作]操作时握住患者远端,在牵拉的同时做上下,或左右的抖动。即象抖动绳子一样用柔劲来抖动肢体,使肢体随着抖动的力量似波浪样的起伏。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疾病,抖动的次数也不同。抖法一般多应用于腕、上肢、下肢和腰部。
[应用]此法的力量作用于肌肉、关节、韧带,具有舒展筋骨、滑利关节,消除疲劳、整复和恢复解剖位置的异常。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常采用抖法来进行治疗。
引伸法
[定义]是在肌肉放松时被动地牵伸关节的一种方法。本法属于特殊的被动性运动按摩。
[动作]此种方法的作用力,可使关节发生一时性超过正常生理活动幅度的运动。这种操作技巧较难,要顺势而行,使引伸的动作有劲而不蛮,幅度大而不野,达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程度。引伸法可有上肢引伸、下肢引伸、腰部引伸等多种。
[应用]引伸法的治疗作用,是牵伸关节挛缩,纠正关节错位,增强肢体的活活动能力等。
5、运动类
一般有屈伸法、摇法、板法、背法。
屈伸法
[定义]是对有活动障碍的关节,帮助其伸展和屈曲波动活动的一种方法。
[动作]屈伸法也可称展法或伸展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此法必须顺其势,不可用暴力,伸展力要作用在引起关节挛缩的软组织上,以克服其牵拉力,利用反向作用力而使关节活动范围加大。运动的方向要按各关节正常的运动方向和角度进行。在活动时一定要用缓慢、均衡、持续的力量慢慢加大其可能屈伸的幅度,并在此幅度范围内连续活动,使其逐渐增加同伸活动的角度。当屈伸到最大角度后要固定1~2分钟,然后再慢慢放松还原。如此反复数次。此法在操作时要注意病人的体位,应置于能使被运动的关节达到充分活动,并保证被按摩者不会因疼痛的闪躲而发生异外的体位。
[应用]伸展法适用于人体各个关节。屈伸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等。
摇法
[定义]是以关节为轴心,做肢体顺势轻巧的缓慢回旋运动。
[动作]本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在施术时要将体位安置合适,摇动的动作要缓和稳妥,速度要慢,幅度应由小到大,并要根据病情,适可而止。同时也要注意被运动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摇法常用来预防和治疗各种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双轴和多轴关节都可做环绕运动治疗,如腕关节摇动等等。
[应用]摇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恢复体力等。
扳法
[定义]又称搬法,可以在人体几个部位应用,如肩、髓、腰、颈等。
[动作]是用一手压住人体某一部位,另一手扳动其他部位,两者使用力量相等、作用相反的外力,使关节旋转或伸展。扳法也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手法,常用治疗四肢关节的功能障碍及脊椎小关节的交锁与错位等症。故此也可以认为是正骨干法的一种。扳法不是一个大幅度的被动运动,在施术时必须将要扳动的关节极度伸展或旋转,在保持这一位置的基础上,再做一个稍微加大幅度的运作。扳动时一定要因势利导,了解正常关节活动范围,不可超出生理功能。根据用力方向和施行方法的不同,有侧扳、后扳、斜扳等几种。
[应用]扳法的主要作用松解粘连,帮助复位,滑刮关节,缓解痉挛,消除疼痛,牵伸肌肉、韧带之作用。
背法
[定义]一种常用于治疗急性腹扭伤、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等的按摩方法。
[动作]医者和患者背靠背站立。医者两肘屈曲挽住患者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以臀部着力顶住患者腰部,将患者背起,使其双脚离地。做左右方向的摆动和上下方向的抖动,使腰部有牵动感。在施术时要注意肘部勾紧不要滑脱,嘱患者不要打挺。
[应用]本法可使腰记载住及其两侧伸肌过伸,促使扭错只小关节复位,并有助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对腰部扭闪疼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常用本法配合治疗。
7、常用按摩手法有哪些类型?
常用按摩手法的种类很多,学派不一,动作不同,据之有几十种甚至达百余种,但一般常用的不过二三十种。这些手法在实际应用中有一定的规律。按其作用力的方向可分为如下类型。
推揉类
指平面用力手法,有推法、揉法、摩法、擦法、抹法。
推法
[定义]用指、掌或肘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上穴位或按经络的循行方向进行单方向的直线移动。用指称指推法、用掌称掌推法,用肘称肘推法。指推法又分为单指推法、双指推法和三指推法;掌推法又分为全掌推法和掌跟推法。
[动作]操作时指、掌或肘要紧贴体表,用力要稳,速度要缓慢而均匀。根据体质、性别因人而宜。
[应用]在人体各部位使用,指推法适用于各科疾病,掌推法适用于四肢、腰背、运动障碍,肘推法适用于腰臀、股骨部。能增高肌肉的兴奋性,促进血液循环,并有舒筋活络、疏泄积滞、宣化壅塞的作用。
揉法
[定义]用手指或手掌面在身体某个部位做回旋揉动。
[动作]揉法的作用力一般不大,仅达到皮下组织,但重揉时叫作用到肌肉。频率较慢,每分钟50~100次,一般是由轻到重再至轻。此种手法较温和,多在疼痛部位或强手法刺激后使用,也可在放松肌肉、解除局部痉挛时用。操作时手指和手掌应紧贴皮肤,与皮肤之间不能移动,而皮下的组织被揉动,幅度可逐渐扩大。根据按揉的部位不同做可分为拇指揉、大鱼际揉、肘揉、掌揉等等。
[应用]揉法的主要作用是消肿止痛,活血化瘀,消积理气,助消化等。
摩法
[定义]本法分掌摩或指摩两种。
[动作]掌摩法是用掌面附着于一定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前臂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指摩法是用食、中、无名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上,以腕关节为中心,连同掌、指作节律性的环旋运动。本法操作时肘关节自然微屈曲(120度~145度),腕部放松,指掌自然伸直,动作要缓和而协调。频率每分钟120次左右。
[应用]本法刺激轻柔缓和,是胸腹、胁肋腰背用手法。掌摩适用于胸腹、胁肋腰背部,指摩适用于头面、腹部。对脘腹疼痛,食积胀满,气滞及胸胁迸伤等病症常用本法治疗。具有和中理气,消积导滞,活血祛瘀,调节肠胃蠕动等作用。
抹法
[定义]用手指或手掌平伏按于按摩部位后,以均衡的压力抹向一边的一种手法。
[动作]其作用力可浅在皮肤,深在肌肉。其强度不大,作用柔和。一般常用双手同时操作,也可单手操作。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抹、掌抹、理筋三种方法。抹法不同于推法,它的着力一般较推法为重,推法是单方向的移动,抹法则可根据不同的治疗位置任意往返移动。抹法的频率也较推法慢。
[应用]抹法的主要作用是开窍,镇静,清醒头目,扩张血管和增加皮肤弹性等。
擦法
[定义]是用手指或手掌在皮肤上来回摩擦的一种手法。
[动作]其作用力浅,仅作用于皮肤及皮下。其频率较高,达每分钟100~200次。对皮肤引起反映较大,常要擦到皮肤发红,但不要擦破皮肤,故在操作时多用介质润滑,防止皮肤受损。此法可单手操作,根据不同的部位有指擦和手掌擦。
[应用]擦法的主要作用是益气养血,活血通络,加快血液循环,消肿止痛,祛风除湿,湿经散寒等。
按拍类
按有指按法、掌按法和肘按法,拍则指用虚掌拍打体表。一般有按法、掐法、拨法、振法、弹法、拍捶法、踩跷法、滚法。
按法
[定义]用拇指端或指腹按压体表,称指按法。用单掌或双掌,也可用双掌重叠按压体表,称掌按法。用肘尖按压体表,称为肘按法。
[动作]按法操作时要紧贴体表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做一掀一压的动作,不可移动,用力要由轻到重,不可用暴力猛然按压。
[应用]按法在临床上常与揉法结合应用,组成“按揉”复合手法。指按法可用于全身各部位穴位;掌按法、肘按法常用于腰背和腹部、四肢、肩背,本法具有放松肌肉,开通闭塞,通经活络、活血止痛的作用。适用于胃脘痛,头痛,肢体痠痛麻木等疼痛病症常用本法治疗。
掐法
[定义]是用拇指、中指或食指在身体某个部位或穴位上,做深入并持续的掐压。
[动作]掐法刺激较强,常用于穴位刺激按摩。操作时用力须由小到大,使其作用为由浅到深。掐法用在穴位时,可有强烈的酸胀感觉称“得气”反应。掐法也可称指针法,是以指代针的意思。另与掐法近似的一种指切法,是用一手或两手拇指做一排排轻巧而密集的掐压,边掐边向前推进。这一方法一般用于组织肿胀时,将其向前方推散,而使肿胀散开。
[应用]掐法的主要作法是刺激穴位,疏通经脉,消肿散瘀,镇静安神,开窍等。
拨法
[定义]是将手指端嵌入软组织缝隙中,然后做横向的拨动。
[动作]拨法的刺激很强,局部可有酸胀反应,用的力更应以病人能忍受为度。另有一种称刮法,也是用手指端摸到软组织有肥厚或硬结处做刮拨的手法。刮拨的方向可根据病变部位走向而定。
[应用]拨法和刮法的主要作用是缓解肌肉痉挛,松解组织粘连,舒筋通络,滑利关节,消肿止痛等。
振法
[定义]用指端或手掌紧压身体某一部位或穴位上做持续震颤的一种手法。
[动作]操作时主要依靠前臂和手都的肌肉持续用劲发力,使力量集中于指端或手掌,形成震动力,使按摩部位随之而发生震颤。操作时要着力实而频率快,使其有向深部渗透的感觉。有些部位的穴位振法,用手振比较累,可以使用电振器做治疗。但最好个做头、面部的电动按摩器治疗。通常每个穴位可做1分钟左右。振法可单手操作,也可用双手重叠操作。根据治疗部位不同可分为指振法、掌振法、电振法三种。
[应用]振法的主要治疗作用是放松肌肉,调节神经,解痉止痛,消除疲劳等。
弹法
[定义]用手指背面弹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
[动作]弹时用拇指或中指扣住食指,然后食指发出拨动滑脱,使食指指背在思部着力弹打。弹打的强度需由轻而重,着力也要有弹性,以不引起疼痛为宜。此手法多用单手操作,适用于关节部位,弹时可沿关节周围进行。
[应用]弹法的主要作用是通利关节,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疲劳等。
拍捶法
[定义]用手指或手掌轻巧地拍打身体某一部位的方法,叫拍法。
[动作]用空心拳或拳侧面捶击身体某部位的方法为捶法。拍法着力较轻,多用于胸廓、背部及表浅的关节部位;捶法作用力较重,可达肌肉、关节与骨骼。捶法轻而缓慢的操作可使筋骨舒展;重而快速的捶击可使肌肉兴奋。不论拍、捶在操作时要以腕发力,由轻而重,由慢而快,或一阵快,一阵慢交替操作。动作要协调、灵活,着力要有弹性。可单手操作,也可双手操作。根据病变部位不同而分别选用拍、捶的治疗方法。拍法可分为指拍、指背拍和掌拍。捶法可分为直拳捶、卧拳捶和侧拳锤。
[应用]捶法的主要作用是行气活血,放松肌肉,祛风散寒,消除肌肉疲劳,缓解局部酸胀等。
踩跷法
[定义]也称脚踩法,是用脚掌踩踏人体某一部位并做各种动作的一种方法。
[动作]可以脚同时踩按,也可两脚交替踩按。在踩踏时以脚掌前部着力于治疗部位,一松一踩,力量要适宜,切不可过力。频率要慢,做腰部治疗时应与患者呼吸相配合,切忌迸气。在治疗时,若病人不愿配合或要求停止治疗,决不能勉强。此法多用于腰骶部及四肢的近侧部。一般常用于腰椎间盘病变的治疗。踩跷法是按、压、揉、推几种手法的结合,且按摩强度较大。
[应用]临床常用于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本法刺激量大,应用时必须谨慎,对体质虚弱者或脊椎骨质有病变者均不可使用本法。
滚法
[定义]以患肢体为轴心,使肢体做被动环转运动的手法。
[动作]医生一手握住被摇关节近端,以固定肢体,另外一手握住关节远端的肢体,然后做缓和的环转运动。做逆时针或顺时针的摇动。摇法动作要缓和,用力要稳,摇动方向及幅度须在患者生理许可范围内进行,由小到大,由慢到快。
[应用]滚法主要作用是舒筋活血,解痉止痛,强筋壮骨,滑利关节,缓解肌肉,筋膜的痉挛,消除疲劳。
捏拿类
一般有捏法、拿法、搓法、捉法。
捏法
[定义]有三指捏和五指捏两种。
[动作]三指捏是用大拇指与食、中两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作一紧一松挤压。五指捏是用大拇指与其余四指夹住肢体,相对用力作一紧一松挤压。在作相对用力挤压动作时要循序而下,均匀而有节律性。
[应用]本法适用于头部、颈项部、四肢及背脊,具有舒筋通络,行气活血的作用。
拿法
[定义]用拇指和其余四个手指的罗纹面对称用力提起并捏揉的手法。
[动作]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操作时,用劲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缓和而由连贯性。
[应用]拿风池穴:具有发汗解表、开窍醒神的功效;拿肩井:具有祛风散寒、调和气血的功效;拿颈项部:具有祛风散寒、开窍明目的功效;拿上下肢:具有疏通经络、松解痉挛的功效。
搓法
[定义]是用双手在肢体上相对用力进行搓动的一种手法。
[动作]其作用力可达肌肉、肌腱、筋膜、骨骼、关节囊、韧带等处。强度轻时感觉肌肉轻松,强度大时则有明显的酸胀感。频率一般每分钟30~50,搓动速度开始时由慢而快,结束时由快而慢。搓法有掌搓和侧掌搓两种。
[应用]搓法的主要作用是疏散经络,调和气血,通利关节,松弛肌肉,消除疲劳等。
提法
[定义]提法是指医者用双手对按而向上提,或双手按于施治部位使劲向上(反方向)提,或垂手拿起的手法。
[动作]在临床分为顿提法和端提法两种。一是顿提法: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例,嘱患肢抬举过头并伸直(手心向内),医音的左手握食指、拇指,右手握无名指、中指、小指,先缓慢导引放松局部,再使劲上提3次,每提1次关节可发出1次弹响。但操作时避免使用暴力;二是端提法:患者正坐。医者立于患者背后,双手虎口置于患者同侧耳垂下,拇指于耳后高骨处,食指于下颌角缘,置准贴实后,双手同时用力向内合立并向上提。但施本法时,必须注意双手虎口必须对准患者同侧耳垂下后侧,并将患者头部卡于两手之中,同时应严密观察患者,切勿压及颈总动脉,造成危险。
[应用]解除粘连,顺理肌筋。滑利关节,醒脑安神。疏风止痛,聪耳明目,调和阴阳,补益气血。补肾气,强腰脊,调和气血阴阳。
牵抖类
一般有抖法、引伸法等。
抖法
[定义]是抖动身体的一种方法,也是属于被动运动按摩。
[动作]操作时握住患者远端,在牵拉的同时做上下,或左右的抖动。即象抖动绳子一样用柔劲来抖动肢体,使肢体随着抖动的力量似波浪样的起伏。根据不同部位、不同疾病,抖动的次数也不同。抖法一般多应用于腕、上肢、下肢和腰部。
[应用]此法的力量作用于肌肉、关节、韧带,具有舒展筋骨、滑利关节,消除疲劳、整复和恢复解剖位置的异常。如腰椎间盘突出症常采用抖法来进行治疗。
引伸法
[定义]是在肌肉放松时被动地牵伸关节的一种方法。本法属于特殊的被动性运动按摩。
[动作]此种方法的作用力,可使关节发生一时性超过正常生理活动幅度的运动。这种操作技巧较难,要顺势而行,使引伸的动作有劲而不蛮,幅度大而不野,达到恰如其分,恰到好处的程度。引伸法可有上肢引伸、下肢引伸、腰部引伸等多种。
[应用]引伸法的治疗作用,是牵伸关节挛缩,纠正关节错位,增强肢体的活活动能力等。
运动类
一般有屈伸法、摇法、板法、背法。
屈伸法
[定义]是对有活动障碍的关节,帮助其伸展和屈曲波动活动的一种方法。
[动作]屈伸法也可称展法或伸展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此法必须顺其势,不可用暴力,伸展力要作用在引起关节挛缩的软组织上,以克服其牵拉力,利用反向作用力而使关节活动范围加大。运动的方向要按各关节正常的运动方向和角度进行。在活动时一定要用缓慢、均衡、持续的力量慢慢加大其可能屈伸的幅度,并在此幅度范围内连续活动,使其逐渐增加同伸活动的角度。当屈伸到最大角度后要固定1~2分钟,然后再慢慢放松还原。如此反复数次。此法在操作时要注意病人的体位,应置于能使被运动的关节达到充分活动,并保证被按摩者不会因疼痛的闪躲而发生异外的体位。
[应用]伸展法适用于人体各个关节。屈伸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等。
摇法
[定义]是以关节为轴心,做肢体顺势轻巧的缓慢回旋运动。
[动作]本法属于被动运动按摩。在施术时要将体位安置合适,摇动的动作要缓和稳妥,速度要慢,幅度应由小到大,并要根据病情,适可而止。同时也要注意被运动关节的正常生理活动范围。摇法常用来预防和治疗各种关节活动功能障碍。双轴和多轴关节都可做环绕运动治疗,如腕关节摇动等等。
[应用]摇法的作用是松解粘连,滑利关节,增加肢体活动能力。恢复体力等。
扳法
[定义]又称搬法,可以在人体几个部位应用,如肩、髓、腰、颈等。
[动作]是用一手压住人体某一部位,另一手扳动其他部位,两者使用力量相等、作用相反的外力,使关节旋转或伸展。扳法也属于被动运动按摩手法,常用治疗四肢关节的功能障碍及脊椎小关节的交锁与错位等症。故此也可以认为是正骨干法的一种。扳法不是一个大幅度的被动运动,在施术时必须将要扳动的关节极度伸展或旋转,在保持这一位置的基础上,再做一个稍微加大幅度的运作。扳动时一定要因势利导,了解正常关节活动范围,不可超出生理功能。根据用力方向和施行方法的不同,有侧扳、后扳、斜扳等几种。
[应用]扳法的主要作用松解粘连,帮助复位,滑刮关节,缓解痉挛,消除疼痛,牵伸肌肉、韧带之作用。
背法
[定义]一种常用于治疗急性腹扭伤、腰椎间盘病变、腰肌劳损等的按摩方法。
[动作]医者和患者背靠背站立。医者两肘屈曲挽住患者肘弯部,然后弯腰屈膝,以臀部着力顶住患者腰部,将患者背起,使其双脚离地。做左右方向的摆动和上下方向的抖动,使腰部有牵动感。在施术时要注意肘部勾紧不要滑脱,嘱患者不要打挺。
[应用]本法可使腰记载住及其两侧伸肌过伸,促使扭错只小关节复位,并有助于缓解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症状。对腰部扭闪疼痛及腰椎间盘突出症等常用本法配合治疗。
8、常用的按摩手法有哪些?
“理气止痛”为治疗胃炎的通用之法,穴位选择腹部取中脘、气海、天枢、足三里,背部从脊柱两旁沿膀胱经顺序而下,至三焦俞,重点在肝俞、脾俞、胃俞、三焦俞。手法为摩法、按法、揉法、一指禅推法。
按摩疗法(又称推拿疗法)是以中医学基础理论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或借助一定的钝性器具刺激人体体表为主,以医疗体育等练功方法为辅,从而达到防治疾病目的的外治法。按摩疗法是一种物理疗法,属于中医外治法范畴,不打针、不服药,通过手法操作的技巧达到防治疾病的目的。推拿能够治疗许多伤病,这在客观上已得到广大患者及越来越多的医务人员所承认。为了进一步发扬和提高推拿的治疗效果,就必须研究推拿手法的治疗机制。
在具体方法上,有穴位按摩,有经络按摩,有反射区按摩,有局部按摩等等。而这些按摩方法中还有许多小方法,如穴位按摩,可以按摩足三里以增强胃肠功能,防治胃痛、腹痛、腹泻等各种胃肠病;可以按摩中脘、天枢等,以防治胃痛、腹胀等。而在按摩手法上又有按法、摩法、推法、拿法等不同,分别适宜防治与调养的需要。
在按摩时,要根据具体情况,注意选择恰当的方法,采用适当的手段,科学对待,以冀取得最佳的效果。
(1)按揉法。用医者的拇指指腹部、肘尖部或手掌根部,在病变处做环形旋转施压,逐渐用力。拇指按揉法适用于肌肉起止点处或痛点较为表浅处,肘尖按揉法多用于肌肉丰满部位或痛点较深部位。此法具有放松肌肉、松解粘连等作用。
(2)一指禅推法。用拇指指端、罗纹面或偏峰着力于一定的部位或穴位上,腕部放松,沉肩、垂肘、悬腕,肘关节略低于手腕,以肘为支点,前臂做主动摆动,带动腕部摆动和拇指关节做屈伸活动。
(3)拍法。手指自然并拢,掌指关节微屈,平稳而有节奏地拍打患部。
(4)拿法。医者用拇指、食指、中指和无名指形成钳形用力,将腰背部(或腿部)肌肉(或肌腱)反复拿捏提起。可持续拿捏30 ~ 60 秒钟,亦可一拿一放,反复多次。此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通络止痛作用。
(5)滚法。医者用小指侧掌背、小指及无名指根部以一定压力附着于治疗部位上做连续滚动动作,频率在每分钟120 ~ 180 次为宜。
此法适合于在肌肉及软组织的放松,松解肌肉痉挛等作用。
(6)推法。医者用拇指指腹指峰或偏峰,附于治疗部位或穴位上,腕部和指间关节做来回有节律的摆动,摆动频率在每分钟100 ~ 200次,可用左右手轮流操做或两手同时操作。此法具有解除肌肉痉挛、祛风散寒等作用。
(7)擦法。用手掌的大鱼际、掌根或小鱼际附着在一定部位,进行直线来回摩擦,擦法操作时腕关节伸直,使前臂与手接近相平。
手指自然伸开,整个指掌要贴在体表的治疗部位,以肩关节为支点,上臂主动,带动手掌做上下或前后往返移动,向掌下的压力不宜过大,但推动的幅度要大。
对于胃痛,主要有胃中胀满攻冲作痛,疼痛牵连到两胁,胸闷痞塞的肝郁气滞胃痛;胃中胀满,疼痛拒按,嗳腐酸臭,不愿闻到饮食气味,恶心呕吐,吐出后疼痛会减轻的饮食积滞胃痛;胃中烧灼疼痛,痛势急迫,拒绝按抚,喜冷恶热,烧心反酸,口干口苦,甚则呕吐苦水的肝火燔灼胃痛;胃中疼痛如针刺或如刀割,疼痛有定处,拒绝按压的瘀血留阻胃痛;以及胃中疼痛较甚,遇温可以减轻,痛发作时怕冷的寒邪犯胃胃痛,病症多属于实。对于实证的治疗,方法是泻其实,按摩时宜采用泻的手法。
凡是胃中隐隐作痛,绵绵不断,喜按喜暖,饥饿时痛得厉害,进食后会减轻,遇冷疼痛加剧的脾胃虚寒胃痛,以及胃中隐隐灼痛,嘈杂似饥的胃阴不足胃痛,病症多属于虚。对于虚证的治疗,方法在于补其虚,按摩时宜采用补的手法。
治疗胃炎以“理气止痛”为通用之法,但是还需要进一步审证求因、辨证论治。凡寒邪客胃的,要散寒止痛;饮食停滞的要消食导滞;肝气犯胃的要疏肝理气;脾胃虚弱的要补益脾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