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左肋骨疼和左肩膀酸疼 呼气时不是很痛但吸气时比较疼!请问是什么病症?
你应该是在办公室的吧.长时间对着电脑..你很久没运动了吧?这段时间是否有做过运动了..(比如打球之类的)如果是这样的情况..你很有可能是伤到 筋 了..建议你去看医生..祝你:快康复..身体健康...
2、肋间神经痛是什么?
- 肋间神经痛 -
【概述】
肋间神经痛是指一个或几个肋间部位发生的经常性疼痛,并有发作性加剧。原发性肋间神经痛极少见,继发性者多与病毒感染,毒素刺激,机械损伤及异物压迫等有关。其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灼痛,并沿肋间神经分布。
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较早的报道见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1]。一般采用针刺,亦有主张应用电针、穴位注射、拔罐等法。有人以磁针刺激耳穴,也收到了较好的止痛效果[2]。在取穴上,近年来有简化趋势,往往独取一穴,却能获得满意疗效[3,4],颇值得探讨。目前,针灸对肋间神经痛的平均有效率在90%左右。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 体针
1.取穴
主穴:照海、丘墟、曲池。
配穴:支沟、阳陵泉、华佗夹脊(病变相应节段)、蠡沟。
2.治法
主穴每次仅取一穴,效不明显者加配穴。照海,取双侧,随吸气进针1寸~1.5寸,反复捻转结合提插,持续3分钟~5分钟,施泻法,留针15分钟。丘墟穴,宜左病右取,右病左取,针法同照海。曲池,取健侧穴,针剌得气后,以小幅度高频率捻转,同时嘱患难与共者作深呼吸,并按摩患处。留针15分钟。华佗夹脊,深刺使针感沿肋间神经放射,只取患侧穴,施平补平泻法,余穴均取双侧,针法同照海。每日l~2次。
3.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疼痛完全消失;显效:疼痛减轻三分之二;好转:疼痛减轻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无效:疼痛不明显。
共治疗131例。108例中,痊愈75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达93.3%。其中,单用照海一穴治疗50例,愈显率达80%;单用丘墟治疗44例。愈显率达93.2%[1,3,4]。
(二) 皮肤针
1. 取穴
主穴:华佗夹脊穴、膀胱经背部循行线。
配穴:病变区肋间隙、胆经胁部循行段。
2. 治法
行常规消毒后,由华佗夹脊穴颈7至颈8,膀胱经大杼至关元俞,反覆以中等强度手法叩刺5遍,用闪火法拔排罐10分钟。然后令患者侧卧,使患部朝上,沿病变区肋间隙和胆经胁胁部循行段,叩刺5遍。再在疼痛区上下各一肋间隙叩刺2遍。均采用中等强度手法。叩毕,在疼痛最明显区域拔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 疗效
共以上法治疗30例,结果痊愈2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5]。
(三) 拔罐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内关、阳陵泉。
阿是穴位置:疼痛最明显处。
2.治法
令患者仰卧,先取配穴进行针刺,以捻转进针法刺内关,待有感应后用提插法加大刺激量,使针感向上臂放射。同时,患者行深呼吸,深刺阳陵泉,直透至阴陵泉。待有感应后,用捻转法加大刺激量,使针感上通下达。留针30分钟~5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然后于阿是穴,即疼痛最明显处,常规消毒后,取皮肤针,由轻而重进行叩刺,叩刺至皮肤发红,以闪火法或投火法吸附其上,或用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10分钟~15分钟,待皮肤瘀血呈紫红色时取罐。隔日治疗一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5日。
3.疗效
以上法共治疗46例,临床治愈(疼痛消失,半年内未复发)34例,显效(疼痛明显减轻,仅用力时有轻微疼痛)8例,无效(治疗二个疗程,症状未改善)4例。总有效率为91.3%[6]。
(四) 电针
1.取穴
主穴: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
配穴:太冲、至阳、肝俞、肾俞、行间、丘墟。
2.治法
主穴取2~3穴,配穴1~2穴。得气后施捻转手法,先补后泻,运针10分钟,再通电针,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用密波或疏密波,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通电5分钟~20分钟。每日1次。
3.疗效
共治76例,临床治愈66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无效病例,其总有效率为100%[7]。
(五) 其他措施
1.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应重视病因的治疗。
2.本病如单用针灸疗效不佳,可配合理疗,或封闭疗法。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王××,女,35岁,技术员。1989年10月2日初诊。
主诉:左脚痛7年,加剧1天。
病史:7年前哺乳时发觉左胸疼痛,逐渐加重,某省级医院检查诊断为“软组织损伤”,经服药、封闭、理疗等治疗后,病情好转,疼痛减轻,此后左胸经常有剧痛出现,尤其感冒后,胸痛剧烈,服止痛药、封闭等法可缓解疼痛约半个月左右,平时多为隐痛,有时极轻或不痛。昨日疼痛复又加剧,其疼难忍,左上肢不敢活动,动则痛更甚,通宵未能入睡,特来求治。
检查:一般情况尚好,痛苦病容,精神萎靡,胸部左右对称,无红肿,左前胸有压痛,以2~4胸间区域压痛明显。舌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肋间神经痛。
治则: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处方:胸部疼痛区相关经皮部,任脉、督脉及膀胱经胸段皮部,左前臂三阴经皮部,左膝以下三阴经皮部。
治法:用经络皮部治疗仪在上述经脉皮部区滚动,用力由轻到重,刺激参数为高幅高频率。治疗时间为20分钟。经上法治疗后,病者剧烈的胸痛完全消失,状如常人,痛处能扪能压,呼吸自如。每日1次。
上法连作3次后精神、睡眠、二便均好。经3个月追踪观察,疗效巩固,痛未再发。
(李伯宁医案)
【主要参考文献】
[1]史宝瑞.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病及坐骨神经痛67例报告.中医杂志,1955;(11):42
[2]崔茂功.耳平穴磁针镇痛110例疗效观察.新中医,1976;(增刊二):38
[3]郁忠尧等.针刺丘墟穴治疗肋间神经痛.赤脚医生杂志,1977;(11):11
[4]杨丽.针刺照海穴治疗助间神经痛.云南中医杂志,1982;(6):48
[5]高辉.梅花针治疗特发性肋间神经痛30例.湖北中医杂志,1988;(6):37
[6]李宇俊等.留针拔罐治疗肋间神经痛. 云南中医杂志,1985;6(4):33
[7]高清伟.电针对76例肋间神经痛的治疗观察.天津中医,1995;12(3):34
[8]母瑞贤等.曲池穴巨剌法治疗肋间神经痛23例.河南中医,1996;16(2):51
3、有人知道肋间神经痛是什么毛病吗?需要治疗吗?
什么是肋间神经痛
**肋间神经痛
本病实际上仅仅是一症状的名称,肋间神经痛的症状的产生,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种,临床所见多继发于胸椎或胸膜疾患之后,所以,本病之继发者应以治疗原发病为主。
**病因病理
肋间神经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胸胁背部疼痛。肋间神经痛是一种较为常见的胸神经(即肋间神经)由于不同原因的损害而出现的以胸部肋间或腹部呈带状疼痛的综合征。
肋间神经痛中的大多数人是因胸椎软骨病(既退变性胸椎病),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等疾病所继发的胸神经的刺激、压迫所致,因此,出现以根性肋间神经痛为主的病理形态。其次还可因肋骨后纵膈或胸膜病变侵及肋间神经所致的干性肋间神经痛。二者均属继发。因感染性或中毒性原因而致原发性肋间神经痛者则属少见。
**临床诊断
肋间神经痛多发生于一侧的一支神经。双侧同时出现神经痛者甚少,一旦出现双侧肋间神经痛,都是因胸神经根炎或胸脊膜炎等感染性疾病所致,疼痛呈持续性,并伴有区域性痉挛。
多数病人主诉疼痛是由后向前,从胸椎沿相应肋间呈胸骨半环形的剧烈放射性疼痛,呈刺痛或灼痛。当咳嗽,深呼吸,或喷嚏时,可使疼痛加剧。
临床体检可检查到胸椎棘突,肋间隙有明显局部压痛,沿肋间隙向旁边到胸骨旁,腋下,达腹壁。根性肋间神经痛病人不能屈颈,或屈颈试验时可加重疼痛,这也是临床常用的检查诊断方法。受累神经的分布区内常有感觉过敏,感觉迟钝,或肌肉萎缩等体征。当致病原因扩大,波及交感神经根干时,可出现心前区痛或腹痛等症状。某些波及脊髓或脊膜的病变,还可伴有下肢感觉,运动功能的障碍,以致出现大小便功能紊乱等症状。
普通X线平片只对鉴别诊断有用。
**鉴别诊断
肋间神经痛的诊断常不困难,病史对诊断及鉴别诊断是重要的,如发病是急起还是隐袭,胸痛是偶发性还是持续性,胸腹腔脏器有否感染史等。疼痛部位,疼痛性质,放射范围等是诊断定位和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
鉴别诊断应在胸椎骨软骨病,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骨质疏松症,强直性脊椎炎,硬膜外间隙感染、胸椎结核、胸段脊髓瘤以及胸内,腹内脏器疾病所致牵涉痛间鉴别。
1.胸椎骨软骨病(胸椎病) 病人多属中年以上,诉述有外伤与活动时疼痛加剧,有反复发作史,病变椎旁有明显压痛点,X线检查史或长期负重史,疼痛先为背部,继而逐渐扩及某肋间,影像学检查可见胸椎间隙狭窄,椎体边缘骨赘增生等增殖肥大性改变。
2.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 肋间神经痛症状出现较早,逐渐出现脊髓受压症状,病程进行过程中时轻时重。粘连性脊髓蛛网膜炎所致疼痛范围较广泛,牵及数个胸神经根,如双侧受损同时出现,临床所见左右不一致,在腰椎穿刺脑脊液动力试验时,可检及完全梗阻或部分梗阻。在脊髓造影检查时,可见点滴状造影剂分散存在,在梗阻部分的造影剂出现梳齿状影象。
3.骨质疏松症 为骨生成障碍性疾病,常因老年的内分泌功能减退,代谢功能失调或柯兴氏综合征时皮质醇增多等原因所致,成骨细胞活动能力降低是病理的主要形态。骨质疏松症多发于60岁以上的老人,尤多见绝经后老年妇女。损害到脊柱的部位多集中在胸、腰段,因此病人主要以诉腰背痛及全身骨痛为多见,也有广泛胸腰神经根放射疼痛者,于久站、久坐或其它活动后疼痛加重。体检时可见圆形驼背,脊柱压痛和叩痛。但神经损害体征多不明显。X线显示有广泛性椎体骨质疏松症,椎间盘被挤入椎体上面和下面,致使边缘致密并呈双凹形变形,也可见椎体有病理性塌陷者。
4.强直性脊椎炎 强直性脊椎炎可出现范围较广泛的胸背或腰背痛,并常伴有四肢关节疼痛和胸背部或腰背部的僵硬。化验检查有血沉加快或胶乳试验阳性等。X线片也有其特征。
5.硬膜外间隙感染 化脓性感染常为急性发作,并有发热史,发病起初有剧烈背部放射痛,并拌有发热、头痛等中毒症状,很快就会出现双下肢神经障碍,麻木、无力、截瘫以及括约肌障碍,大小便失控,症状进行较快。胸椎棘突的叩击痛和棘突旁压痛相当显著,有些病人可检及椎旁软组织红肿。椎管硬脊膜外穿刺可抽出脓液时即可确定诊断,但为时已晚,病人将致截瘫残废。早期诊断,抗感染和手术治疗是十分重要的。
6.胸椎结核 这是一进展缓慢的,伴有全身症状的慢性感染,消耗性疾病。脊椎出现背痛或畸型都在较晚时,肋间神经痛症状并非所有病人都出现。X线检查可见椎体骨质的破坏性病变,如骨质侵蚀,椎间隙变窄模糊等,有些病人可见到椎旁脓肿影象。
7.胸段脊髓肿瘤 这也是起病和进展缓慢的病变,常见诉述下肢无力,麻木感等脊髓受压症状,进行性加重,以致双下肢截瘫。脊髓造影检查典型杯口状碘油阻塞影象。
8.胸腰椎转移癌 有极为剧烈的背痛和肋间神经痛,疼痛呈持续性进行,夜间疼痛尤甚。当出现顽固性肋间神经痛时,神经体征多尚不明显,如病情发展很快时,即需警惕转移性肿瘤,双下肢出现乏力、麻木、截瘫者,都已属晚期。
9.因胸内、腹内脏器疾病所致牵涉痛 胸腹腔内疾病所致牵涉痛常与疾病本身带来的全身症状同时存在,疼痛还常超出受损器官的范围,向相同与邻近脊神经节段所支配的远隔部分放射,故曰牵涉痛。牵涉痛的部位也因之不具体而较弥散,疼痛区域有时伴有冷热异常感觉及皮肤过敏感觉,有时还出现局部潮红或发绀,这些都是肋间神经痛不具备的体征。例如:①因胸膜粘连、胸膜炎、胸膜增厚等胸腔内病变可牵涉到背部肩胛区的疼痛,沿着第4、5肋至胸骨旁,疼痛随深呼吸而加重,病变区域有明显局部压痛,鉴别诊断时可根据呼吸系的其他症状和体征,有时X线检查可有助于鉴别诊断。②临床常遇左侧肩胛区神经痛与心绞痛的鉴别。心绞痛主要在心前区,位置深在,还向左侧肩胛区及左臂内侧放射,病人主诉闷气难过,情绪恐惧等。椎旁及肋间隙压痛等体征在心绞痛病人不具备,用硝酸甘油类药物常可使心绞痛疼痛缓解,既是紧急治疗,更是具体鉴别。③临床还常需与右侧肋间神经痛及肝胆疾病引起的疼痛相鉴别。肝胆疾病的疼痛部位集中在右侧肋弓下,向右侧肩胛区放射,叩击右肋弓或触压肝脏时可产生疼痛加重。化验检查是鉴别诊断所不可缺少的。④上消化道溃疡病也有上腹部正中或偏左、或偏右的疼痛,并放射到肩胛胸椎区,以至放射到腰骶区,当病情发展到溃疡穿孔时,疼痛尤为剧烈。疼痛多于夜间或空腹时,或进食2小时左右出现,而又于进食或服用碱性药物减轻缓解。腹部压痛点在正中或正中旁。借助X线钡餐或胃镜检查可获确诊。⑤急性与慢性胰腺炎的疼痛症状,也常位于腹部正中、偏左或偏右,疼痛常呈持续钝痛或绞痛,并有阵发加剧。疼痛也可出现带状分布,向腰背部放射,但多在左侧。胰腺炎的全身症状和化验检查是有明显特点的,可供确定诊断。
4、肋间神经痛用什么药?扶他林可以么?
扶他林的适应症为用于缓解肌肉、软组织和关节的轻至中度疼痛。如:缓解肌肉、软组织的扭伤等情况。
5、肋间神经痛是什么病
是指各种原因所致肋神经发炎或受压所引起的胸部固定区域刺痛疼痛,不一定仅仅是神经问题,如胸椎结核、胸椎损伤、胸椎硬脊膜炎、肿瘤、强直性脊柱炎,建议去胸外科看看!
6、有侧肋骨下边有隐隐的痛
最好是去检查一下,如果皮肤没问题,那么也有可能是骨头上的不适,部位重要不可大意,当然也有可能是你活动过大轻微拉伤也不一定,注意观察,
7、肋间神经痛怎么治。
肋间神经痛可以营养神经,止痛,理疗等方法治疗。
【概述】
肋间神经痛是指一个或几个肋间部位发生的经常性疼痛,并有发作性加剧。原发性肋间神经痛极少见,继发性者多与病毒感染,毒素刺激,机械损伤及异物压迫等有关。其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灼痛,并沿肋间神经分布。
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较早的报道见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1]。一般采用针刺,亦有主张应用电针、穴位注射、拔罐等法。有人以磁针刺激耳穴,也收到了较好的止痛效果[2]。在取穴上,近年来有简化趋势,往往独取一穴,却能获得满意疗效[3,4],颇值得探讨。目前,针灸对肋间神经痛的平均有效率在90%左右。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 体针
1.取穴
主穴:照海、丘墟、曲池。
配穴:支沟、阳陵泉、华佗夹脊(病变相应节段)、蠡沟。
2.治法
主穴每次仅取一穴,效不明显者加配穴。照海,取双侧,随吸气进针1寸~1.5寸,反复捻转结合提插,持续3分钟~5分钟,施泻法,留针15分钟。丘墟穴,宜左病右取,右病左取,针法同照海。曲池,取健侧穴,针剌得气后,以小幅度高频率捻转,同时嘱患难与共者作深呼吸,并按摩患处。留针15分钟。华佗夹脊,深刺使针感沿肋间神经放射,只取患侧穴,施平补平泻法,余穴均取双侧,针法同照海。每日l~2次。
3.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疼痛完全消失;显效:疼痛减轻三分之二;好转:疼痛减轻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无效:疼痛不明显。
共治疗131例。108例中,痊愈75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达93.3%。其中,单用照海一穴治疗50例,愈显率达80%;单用丘墟治疗44例。愈显率达93.2%[1,3,4]。
(二) 皮肤针
1. 取穴
主穴:华佗夹脊穴、膀胱经背部循行线。
配穴:病变区肋间隙、胆经胁部循行段。
2. 治法
行常规消毒后,由华佗夹脊穴颈7至颈8,膀胱经大杼至关元俞,反覆以中等强度手法叩刺5遍,用闪火法拔排罐10分钟。然后令患者侧卧,使患部朝上,沿病变区肋间隙和胆经胁胁部循行段,叩刺5遍。再在疼痛区上下各一肋间隙叩刺2遍。均采用中等强度手法。叩毕,在疼痛最明显区域拔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 疗效
共以上法治疗30例,结果痊愈2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5]。
(三) 拔罐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内关、阳陵泉。
阿是穴位置:疼痛最明显处。
2.治法
令患者仰卧,先取配穴进行针刺,以捻转进针法刺内关,待有感应后用提插法加大刺激量,使针感向上臂放射。同时,患者行深呼吸,深刺阳陵泉,直透至阴陵泉。待有感应后,用捻转法加大刺激量,使针感上通下达。留针30分钟~5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然后于阿是穴,即疼痛最明显处,常规消毒后,取皮肤针,由轻而重进行叩刺,叩刺至皮肤发红,以闪火法或投火法吸附其上,或用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10分钟~15分钟,待皮肤瘀血呈紫红色时取罐。隔日治疗一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5日。
3.疗效
以上法共治疗46例,临床治愈(疼痛消失,半年内未复发)34例,显效(疼痛明显减轻,仅用力时有轻微疼痛)8例,无效(治疗二个疗程,症状未改善)4例。总有效率为91.3%[6]。
(四) 电针
1.取穴
主穴: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
配穴:太冲、至阳、肝俞、肾俞、行间、丘墟。
2.治法
主穴取2~3穴,配穴1~2穴。得气后施捻转手法,先补后泻,运针10分钟,再通电针,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用密波或疏密波,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通电5分钟~20分钟。每日1次。
3.疗效
共治76例,临床治愈66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无效病例,其总有效率为100%[7]。
(五) 其他措施
1.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应重视病因的治疗。
2.本病如单用针灸疗效不佳,可配合理疗,或封闭疗法。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王××,女,35岁,技术员。1989年10月2日初诊。
主诉:左脚痛7年,加剧1天。
病史:7年前哺乳时发觉左胸疼痛,逐渐加重,某省级医院检查诊断为“软组织损伤”,经服药、封闭、理疗等治疗后,病情好转,疼痛减轻,此后左胸经常有剧痛出现,尤其感冒后,胸痛剧烈,服止痛药、封闭等法可缓解疼痛约半个月左右,平时多为隐痛,有时极轻或不痛。昨日疼痛复又加剧,其疼难忍,左上肢不敢活动,动则痛更甚,通宵未能入睡,特来求治。
检查:一般情况尚好,痛苦病容,精神萎靡,胸部左右对称,无红肿,左前胸有压痛,以2~4胸间区域压痛明显。舌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肋间神经痛。
治则: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处方:胸部疼痛区相关经皮部,任脉、督脉及膀胱经胸段皮部,左前臂三阴经皮部,左膝以下三阴经皮部。
治法:用经络皮部治疗仪在上述经脉皮部区滚动,用力由轻到重,刺激参数为高幅高频率。治疗时间为20分钟。经上法治疗后,病者剧烈的胸痛完全消失,状如常人,痛处能扪能压,呼吸自如。每日1次。
上法连作3次后精神、睡眠、二便均好。经3个月追踪观察,疗效巩固,痛未再发。
(李伯宁医案)
【主要参考文献】
[1]史宝瑞.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三叉神经病及坐骨神经痛67例报告.中医杂志,1955;(11):42
[2]崔茂功.耳平穴磁针镇痛110例疗效观察.新中医,1976;(增刊二):38
[3]郁忠尧等.针刺丘墟穴治疗肋间神经痛.赤脚医生杂志,1977;(11):11
[4]杨丽.针刺照海穴治疗助间神经痛.云南中医杂志,1982;(6):48
[5]高辉.梅花针治疗特发性肋间神经痛30例.湖北中医杂志,1988;(6):37
[6]李宇俊等.留针拔罐治疗肋间神经痛. 云南中医杂志,1985;6(4):33
[7]高清伟.电针对76例肋间神经痛的治疗观察.天津中医,1995;12(3):34
[8]母瑞贤等.曲池穴巨剌法治疗肋间神经痛23例.河南中医,1996;16(2):51
8、如何治疗肋间神经痛
- 肋间神经痛 -
【概述】
肋间神经痛是指一个或几个肋间部位发生的经常性疼痛,并有发作性加剧。原发性肋间神经痛极少见,继发性者多与病毒感染,毒素刺激,机械损伤及异物压迫等有关。其疼痛性质多为刺痛或灼痛,并沿肋间神经分布。
针灸治疗肋间神经痛,较早的报道见于上世纪50年代中期[1]。一般采用针刺,亦有主张应用电针、穴位注射、拔罐等法。有人以磁针刺激耳穴,也收到了较好的止痛效果[2]。在取穴上,近年来有简化趋势,往往独取一穴,却能获得满意疗效[3,4],颇值得探讨。目前,针灸对肋间神经痛的平均有效率在90%左右。
【病因病机】
【辩证分型】
【治疗】
(一) 体针
1.取穴
主穴:照海、丘墟、曲池。
配穴:支沟、阳陵泉、华佗夹脊(病变相应节段)、蠡沟。
2.治法
主穴每次仅取一穴,效不明显者加配穴。照海,取双侧,随吸气进针1寸~1.5寸,反复捻转结合提插,持续3分钟~5分钟,施泻法,留针15分钟。丘墟穴,宜左病右取,右病左取,针法同照海。曲池,取健侧穴,针剌得气后,以小幅度高频率捻转,同时嘱患难与共者作深呼吸,并按摩患处。留针15分钟。华佗夹脊,深刺使针感沿肋间神经放射,只取患侧穴,施平补平泻法,余穴均取双侧,针法同照海。每日l~2次。
3.疗效
疗效评定标准:痊愈:疼痛完全消失;显效:疼痛减轻三分之二;好转:疼痛减轻三分之一至二分之一;无效:疼痛不明显。
共治疗131例。108例中,痊愈75例,显效19例,有效7例,总有效率达93.3%。其中,单用照海一穴治疗50例,愈显率达80%;单用丘墟治疗44例。愈显率达93.2%[1,3,4]。
(二) 皮肤针
1. 取穴
主穴:华佗夹脊穴、膀胱经背部循行线。
配穴:病变区肋间隙、胆经胁部循行段。
2. 治法
行常规消毒后,由华佗夹脊穴颈7至颈8,膀胱经大杼至关元俞,反覆以中等强度手法叩刺5遍,用闪火法拔排罐10分钟。然后令患者侧卧,使患部朝上,沿病变区肋间隙和胆经胁胁部循行段,叩刺5遍。再在疼痛区上下各一肋间隙叩刺2遍。均采用中等强度手法。叩毕,在疼痛最明显区域拔罐10分钟。每日1次,10次为一疗程。
3. 疗效
共以上法治疗30例,结果痊愈25例,有效3例,无效2例,总有效率为93.3%[5]。
(三) 拔罐
1.取穴
主穴:阿是穴。
配穴:内关、阳陵泉。
阿是穴位置:疼痛最明显处。
2.治法
令患者仰卧,先取配穴进行针刺,以捻转进针法刺内关,待有感应后用提插法加大刺激量,使针感向上臂放射。同时,患者行深呼吸,深刺阳陵泉,直透至阴陵泉。待有感应后,用捻转法加大刺激量,使针感上通下达。留针30分钟~50分钟,每隔5分钟行针一次。然后于阿是穴,即疼痛最明显处,常规消毒后,取皮肤针,由轻而重进行叩刺,叩刺至皮肤发红,以闪火法或投火法吸附其上,或用真空拔罐器吸拔。留罐10分钟~15分钟,待皮肤瘀血呈紫红色时取罐。隔日治疗一次,6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3日~5日。
3.疗效
以上法共治疗46例,临床治愈(疼痛消失,半年内未复发)34例,显效(疼痛明显减轻,仅用力时有轻微疼痛)8例,无效(治疗二个疗程,症状未改善)4例。总有效率为91.3%[6]。
(四) 电针
1.取穴
主穴:期门、支沟、阳陵泉、足三里。
配穴:太冲、至阳、肝俞、肾俞、行间、丘墟。
2.治法
主穴取2~3穴,配穴1~2穴。得气后施捻转手法,先补后泻,运针10分钟,再通电针,负极接主穴,正极接配穴。用密波或疏密波,强度以患者可耐受为度,通电5分钟~20分钟。每日1次。
3.疗效
共治76例,临床治愈66例,显效6例,有效4例,无无效病例,其总有效率为100%[7]。
(五) 其他措施
1.继发性肋间神经痛应重视病因的治疗。
2.本病如单用针灸疗效不佳,可配合理疗,或封闭疗法。
【古案选介/名家验案】
王××,女,35岁,技术员。1989年10月2日初诊。
主诉:左脚痛7年,加剧1天。
病史:7年前哺乳时发觉左胸疼痛,逐渐加重,某省级医院检查诊断为“软组织损伤”,经服药、封闭、理疗等治疗后,病情好转,疼痛减轻,此后左胸经常有剧痛出现,尤其感冒后,胸痛剧烈,服止痛药、封闭等法可缓解疼痛约半个月左右,平时多为隐痛,有时极轻或不痛。昨日疼痛复又加剧,其疼难忍,左上肢不敢活动,动则痛更甚,通宵未能入睡,特来求治。
检查:一般情况尚好,痛苦病容,精神萎靡,胸部左右对称,无红肿,左前胸有压痛,以2~4胸间区域压痛明显。舌红,苔薄白,脉弦。
诊断:肋间神经痛。
治则:行气活血,化瘀止痛。
处方:胸部疼痛区相关经皮部,任脉、督脉及膀胱经胸段皮部,左前臂三阴经皮部,左膝以下三阴经皮部。
治法:用经络皮部治疗仪在上述经脉皮部区滚动,用力由轻到重,刺激参数为高幅高频率。治疗时间为20分钟。经上法治疗后,病者剧烈的胸痛完全消失,状如常人,痛处能扪能压,呼吸自如。每日1次。
上法连作3次后精神、睡眠、二便均好。经3个月追踪观察,疗效巩固,痛未再发。
(李伯宁医案)
参考资料:http://www.pharmnet.com.cn/tcm/zjdq/jzzj/10013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