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关节及肌肉检查有哪些步骤?
①视诊。
首先应该观察病人的整体,包括骨骼发育、肌肉状态、身体姿势、步态等,然后针对患部畸形、肿胀、皮肤情况,如颜色、瘢痕、创面、分泌物等仔细观察。
身体姿势:冠状面观。病人直立时,脊柱呈一条直线,双肩和胸部对称,两髂棘连线与躯干垂直,双下肢靠拢,大腿呈轻度内收,髌骨向前,足跟直立,足平地面,内侧显足纵弓,悬起。姿势异常时有下列表现:脊柱侧弯。根据原发部位、范围和程度不同。在颈胸段可见斜颈、双肩高低不对称、颅面变形等。在中胸段和胸腰段,除少数极严重者外,常代偿较好,即胸廓畸形明显,而颈和骨盆仍近乎正常体位。在胸腰段,胸廓和骨盆皆倾斜,下肢不等长;骨盆倾斜。一侧髂前上棘高于另一侧,可因脊柱侧弯、髂内收或外展畸形,或下肢不等长所致;下肢畸形。如膝内外翻畸形、足内外翻畸形等;
矢状面观。躯干呈4折曲线,即颈前突、胸后突、腰前凸和骶后突。双下肢直立位,由乳突作一垂线,通过肩外侧、胸侧中线、髂嵴中部、股骨大转子前、髂外侧中线,达外踝前方。姿势异常可有下列表现:驼背。胸后突曲线加大。腰前凸代偿性加大;闪腰。为胸陷腹挺姿势;腰前突加大。驼背、闪腰、髋屈曲畸形,皆引起腰前凸代偿性加大;腰前凸消失或后凸。与腰前凸相反的姿势;下肢畸形,如膝关节屈曲或反屈、畸形、足马蹄、高弓、仰趾、跟足畸形等。
步态:双腿走路时,总是一条腿离地,另一条腿负重,相互交替,躯干即向前移动。离地的动作称摆动期,负重的动作称负重期。
摆动期。先靠髋和膝关节屈曲足尖离地,然后膝关节伸直,躯干向前移动,足跟向前着地。髋关节由屈曲位转向近伸直位,同时由于骨盆的扭转,髋关节呈轻度内收或外旋位。
负重期。由足跟着地到足尖离地的动作中,足由近中立位转向跖屈,膝关节保持伸直位,髋关节由近伸直位转向过伸,同时由于骨盆的扭转,髋关节呈外展内旋位。
步态异常。即所谓跛行,根据髋、膝、足的畸形和下肢肌肉麻痹的范围和程度,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来。
②触诊。
检查者以手指按压病变部位,寻找压痛点,了解肿块的大小形态、软硬度、与皮肤和骨骼的联系等,对肿胀部位,检查皮肤温度,有无可凹陷性水肿和波动感等,以及对肌张力、肌腱滑动、关节摩擦、骨折端异常活动的检查。
③叩诊。
很少使用这种方法,有时为了判断骨骼有无损伤或疾病,以资区别软组织病变,可用此法。如沿下肢轴线叩击足跟,或轻叩骨突如棘突、掌骨头、大转子等处来寻找压痛点。
④听诊。
当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时,可听到一些声音,如膝关节盘状软骨和肥厚肌腱摩骨突的弹响,肌腱通过肥厚腱鞘和粗糙关节软骨面相互摩擦的捻发音。有时可用听诊器检查肿块有无血管杂音,或干骨端闻听由另一骨端轻叩的骨传导音,骨折时此音明显减弱。
⑤关节活动。
主要指被动活动,了解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如屈曲、伸直、外展、内收、旋转等方面的角度。
⑥肌力。
通过各关节的主动抗阻力运动,来检查各组肌群有无麻痹,并分为6级分类判断肌力。
0级:完全麻痹。
1级:肌肉微动。
2级:无地心引力运动。
3级:抗地心引力运动。
4级:次于正常。
5级:正常。
⑦测量。
轴线的测量:上肢屈曲时,手正对肩,而伸肘时,上臂与前臂并非直线,后者桡侧,在肘部形成10度左右的“携物角”。下肢也非直线,膝关节有10度左右的外翻,小腿本身轻度向内侧弯曲。下肢正常轴线的测量是由髂前上棘,通过髌骨中线,达足趾和二趾间隙,连成一条直线。下肢畸形如膝内、外翻时,轴线即变位。
下肢长度的测量:尺量法。病人平卧,双腿并拢,由髂前上棘达足内踝的距离可代表长度;垫高法。对下肢不等长病人,在站立位,用不等厚度类似的鞋底形状的木板,垫高短腿,使两侧髂前上棘在同一高度。所垫木板厚度即等于腿短的长度。
四肢周径的测量:选择肢体肿胀或萎缩明显的部位,用皮尺测量周径。再于同一水平位测量健侧周径,以资对比。
关节活动范围和畸形角度的测量:用各种类型的角尺来测量关节的活动范围。一般以肢体伸直位为起点,皆按0度计算,仅踝关节由90度位按0度位计算,另外前臂以中立位为0度。
根据病情,有些固有的体征,可用特殊体检的方法显示出来。如X线、CT、MR等检查。
⑧神经系统检查。
对骨科病人来说,主要了解脊髓和周围神经的功能障碍,通过感觉、肌力、反射等检查进行判断神经有无损伤等。
⑨颈椎检查。
视诊:有无斜视、有无后突等畸形。急性病人常以手托下颌,颈呈僵硬状态。疑有颈椎结核时,须让病人张口检查咽后壁有无脓肿。
触诊:沿棘突、棘间和椎旁肌群寻找压痛点、肌痉挛和肿胀等。在锁骨上窝作同样检查。有时按压痛点引起肩胛内缘或上肢放射痛。在定位上,颈2颈7和胸1棘突显著,下颌角平颈3,甲状软骨上缘平颈5椎,可作参考。
活动:作前屈、后伸、侧倾或旋转活动,观察有无不对称性受限,即某几方面较好,另几个方面较差,或均匀受限或僵硬。正常屈颈时,下颌角可触胸骨,后伸时可望天花板,侧倾和旋转都有60度在右的活动范围。
⑩腰背部检查。
腰背部包括肋骨、胸椎、腰椎、骶椎和髂骨大部,有胸肋关节、椎间关节、腰骶关节、骶髂关节,以及附着其上的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
视诊:一般在站位和坐位检查,观察姿势有无异常,如脊柱侧弯或倾斜、驼背、腰前凸增大或相反减少(平腰)、骨盆倾斜等。注意棘突后凸的局部成角畸形,常属椎骨破坏后遗现象。肩胛骨和肋骨的位置变异或畸形,可继发于脊柱侧弯或胸腔内疾病,也可能是本病疾患如高肩胛症、佝偻病、纤维异样增殖症等。腰前凸的加大除为姿势异常、代偿胸椎或髋关节畸形外,也可能是腰骶椎本身的畸形,如水平骶椎、脊椎滑脱等;注意下肋与髂嵴缩短的现象。
常见的腰部软组织肿胀,一为中线凸出的硬脊膜膨出,一为侧方腰三角区的流注脓肿。有的背腰部不同表状的咖啡斑点反映了神经纤维病变或纤维异样增殖贯综合征的存在。
触诊:在站位或俯卧位检查,沿棘突、棘间、椎旁寻找压痛点。肩胛骨相当于第2胸椎水平,肩胛骨下角相当于第7胸椎平面,第12肋与胸椎交角相当于第12胸椎,髂嵴连线相当于第3、4腰椎间隙平面,髂后上嵴连线相当于腰椎关节,而骶髂关节在髂后上嵴下方,相当于第2腰椎水平。下腰痛时,压痛点多在位于腰骶髂三角区,有时臀部有反射点,该处可有压痛。
检查椎旁肌肉有无痉挛时,痉挛的骶棘肌较健侧肥厚,且常有压痛。有时发现索条和结节,为肥厚筋膜或痉挛的肌纤维。相当腰椎横突处,可有压痛和肥厚感,额似肿块,但界限不清,乃因腰椎轻度侧弯,凸侧横突向后外侧突起所致。
叩诊:有时为了寻找深在压痛点,按压尚不能引起,可用拳轻叩棘突。
活动:病人站立位,作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活动前屈时棘突间距离应加大,腰椎应呈弧度弯曲。若前屈时,棘突间距离不变,腰椎直立位曲线不变,病人由髋关节屈曲,说明腰部僵硬。用角度尺测量各方向活动角度,也可作粗略估计,注意腰部僵硬和腰活动均匀受限、不对称受限的区别。
有些畸形如脊柱侧弯,在脊柱前屈时,表现胸廓不对称的情况,更为明显。
2、X线检查发现四肢关节内或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有何意义?
在四肢关节X线照片上有时可发现关节内或关节周围软组织(肌肉,肌腱,韧带,滑囊)钙化。外伤和退行性变是其常见的原因,某些软组织肿瘤也能发生钙化。这些异常发现和临床症状之间有什么关系呢?仅从X线照片上是不能理解的,必须把X线表现和临床症状、体征紧密结合起来。 肩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是肩关节周围炎的表现之一,在临床上肩峰下有广泛压痛,脱衣、穿衣、梳头时疼痛,外展外旋受限,肩部肌肉萎缩,以三角肌最明显。岗上肌炎时可于岗上肌部位发现钙化,多于外展、内收、上举时疼痛,肩部肌肉萎缩。 肘关节周围钙化常见的部位是肱骨外髁,内上髁,鹰嘴和桡肱关节之间。鹰嘴滑囊炎钙化在鹰嘴突发636f70797a6431333332636333与皮肤之间,此部滑囊炎又称“矿工肘”。桡肱关节之间有桡肱滑囊,桡肱滑囊炎时出现网球肘症状,此时旋前旋后疼痛。内或外上髁外伤后由于骨化肌炎也可有软组织钙化,局部有压痛。 膝关节软组织钙化中以股四头肌腱,半月板,髌韧带和十字韧带钙化较为常见,它可能是骨关节炎的一部分表现。两侧副韧带也可发生钙化,需结合临床确定其意义。 发现髋关节周围软组织钙化时,应区别是关节附近的软组织钙化(骨化肌炎等)还是关节远离部位的软组织钙化(腹股沟淋巴结钙化,臂部软组织钙化,注射部位的软组织钙化等)。区别的方法是除注意观察正侧位片上钙化的位置外,在透视下转动体位观察往往很有帮助。这些钙化影可呈不规则的斑片状或环状。骨化肌炎的钙化影呈不规则的条带状,位置比较固定。 某些游离体可形成关节内的钙化。 参考文献:
3、检查膝盖要多少钱?(最好能照软组织的)
要坐磁共振就是MRI,价格差别比较大,机器的分辨率也大,我们这里只要200多元,贵一点的要近1000元,可以看到骨头,软组织,韧带,关节间隙等等.
4、解密:膝关节软组织损伤需要检查哪些?
您了解膝关节软组织损伤吗?您知道膝关节软组织损伤需要检查哪些?下面就请专家来给您具体介绍一下。 膝关节软组织损伤需要检查的项目: 1、压痛部位 压痛的部位一般即为病变的部位,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及确定其损伤部位均有重要意义。检查时将膝置于半屈曲位,在膝关节内侧和外侧间隙,沿胫骨髁的上缘(即半月板的边缘部),用拇指由前往后逐点按压,在半月板损伤处有固定压痛。如在按压的同时,将膝被动屈伸或内外旋转小腿,疼痛更为显著,有时还可触及到异常活动的半月板 2、麦氏(McMurray)试验(回旋挤压试验) 患者仰卧,检查者一手握小腿踝部,另一手扶住膝部将髋与膝尽量屈曲,然后使小腿外展、外旋和外展、内旋、或内收、内旋、或内收、外旋,逐渐伸直。出现疼痛或响声即为阳性,根据疼痛和响声部位确定损伤的部位。 3、强力过伸或过屈试验 将膝关节强力被动过伸或过屈,如半月板前部损伤,过伸可引起疼痛;如半月板后部损伤,过屈可引起疼痛。 4、侧压试验 膝伸直位,强力被动内收或外展膝部,如有半月板损伤,患侧关节间隙处因受挤压引起疼痛。 5、单腿下蹲试验 用单腿持重从站立位逐渐下蹲,再从下蹲位站起,健侧正常,患侧下蹲或站起到一定位置时,因损伤的半月板受挤压,可引起关节间隙处疼痛,甚至不能下蹲或站起。 6、重力试验 病人取侧卧位,抬起下肢作膝关节主动屈伸活动,患侧关节间隙向下时,因损伤的半月板受挤压而引起疼痛;反之,患侧关节间隙向上时,则无疼痛。 7、研磨试验 病人取俯卧位,膝关节屈曲,检查者双手握住踝部将小腿下压同时作内外旋活动,损伤的半月板因受挤压和研磨而引起疼痛;反之,如将小腿向上提再作内外旋活动,则无疼痛。 X线检查:拍照X线正侧位片,虽不能显示出半月板损伤情况,但可排除其他骨关节疾患。膝关节造影术对诊断意义不大,且可增加病人痛苦,不宜使用。 膝关节镜检查:通过关节镜可以直接观察半月板损伤的部位、类型和关节内其他结构的情况,有助于疑难病例的诊断。 总之,对半月板损伤的诊断,主要依据病史及临床检查,多数病人有外伤史,患侧关节间隙有固定性疼痛及压能,结合各项检查综合分析,多数能作出正确诊断。对严重创伤患者,要注意检查有无合并侧副韧带和十字韧带损伤。更多关于膝关节软组织损伤的问题,请咨询在线专家,他们会为您做详细解答。
5、膝关节软组织粘连用抽血化验的办法能查出来吗
你好,膝关节软组织粘连,如果没有炎症的情况检查血液是检查不出来的,可以检查核磁共振看看。
6、病人的关节及肌肉触诊检查怎么做?
检查者以手指按压病变部位,寻找压痛点,了解肿块的大小形态、软硬度、与皮肤和骨骼的联系等,对肿胀部位,检查皮肤温度,有无可凹陷性水肿和波动感等,以及对肌张力、肌腱滑动、关节摩擦、骨折端异常活动的检查。
2.叩诊。
很少使用这种方法,有时为了判断骨骼有无损伤或疾病,以资区别软组织病变,可用此法。如沿下肢轴线叩击足跟,或轻叩骨突如棘突、掌骨头、大转子等处来寻找压痛点。
3.听诊。
当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时,可听到一些声音,如膝关节盘状软骨和肥厚肌腱摩骨突的弹响,肌腱通过肥厚腱鞘和粗糙关节软骨面相互摩擦的捻发音。有时可用听诊器检查肿块有无血管杂音,或干骨端闻听由另一骨端轻叩的骨传导音,骨折时此音明显减弱。
4.关节活动。
主要指被动活动,了解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如屈曲、伸直、外展、内收、旋转等方面的角度。
5.肌力。
通过各关节的主动抗阻力运动,来检查各组肌群有无麻痹,并分为6级分类判断肌力。
0级:完全麻痹。
1级:肌肉微动。
2级:无地心引力运动。
3级:抗地心引力运动。
4级:次于正常。
5级:正常。
7、膝关节有哪些检查方式?
膝关节由股骨下端、胫骨上端和髌骨以及附着上面的韧带和肌肉组成。腓骨上端不直接参与关节的结构,仅供侧副韧带和股二头肌腱之附着。膝关节包括股胫和股膑两个关节,前者有内、外侧半月板和膝前后交叉韧带间隔。
视诊:畸形。有内翻和外翻、屈曲和反屈等畸形。除可测量角度外,膝内翻时,双踝靠拢,两股骨内髁之间的距离可作参考;同样,膝外翻时,两股骨内髁靠拢,两踝之间的距离反映畸形的程度。
股四头肌萎缩。对比两侧股四头肌,当主动伸膝时,萎缩肌肉较细,尤以股内侧肌为明显。
肿胀和肿块。关节外肿胀多位于髌骨前方,比较局限。关节内肿胀较广泛,髌骨侧窝和髌上囊隆起,髌骨被浮时,甚至整个关节肥厚肿大;股骨或胫骨内、外髁部局限性膨隆,常属骨肿瘤所致;窝部的膨隆多属囊肿或软组织瘤;关节前方局限性肿胀肿块,位于关节间隙附近的可能是半月瓣囊肿,位于胫骨结节处骨骺炎所致;菱形肿胀为肥厚的关节囊合并上下萎缩的肌肉,常因膝关节结核和类风湿性关节炎所致。
皮肤红肿和静脉怒张可因急性炎症或恶性肿瘤引起。
触诊:压痛点。多位于关节间隙或韧带附着点如股骨内、外髁侧方,胫骨内髁侧方,胫骨结节等。有时按压髌骨引起疼痛或摩擦音。
肿块常合并压痛,软性者可有波动,有时能触及搏动。
仔细检查有无滑动的关节游离体。
骨折时,如髌骨或股骨髁上骨折等可触及移位的断端、异常活动和骨擦音。
听诊:对肿块,尤其是位于窝部者,应作听诊,寻找有无血管杂音,有时应考虑动脉瘤或动静脉瘘。
活动:被动活动检查关节活动范围。膝伸直为0度,膝屈曲至30度位,活动范围150度。在活动过程中有时可听到响声,一种为弹响,可因盘状软骨或肥厚的肌腱摩擦骨突而来;另一种为捻发音或摩擦音,常属髌骨和股骨软骨面相研磨而来。若有连续音且有疼痛时,则属髌骨软化症体征。有时屈膝时髌向外脱位。
主动活动测量股四头肌伸膝力和部肌屈曲膝力。有时也听到弹响或骨擦音,或见到髌骨向外侧脱位。
8、怎么检查病人的关节及肌肉?
①视诊。
首先应该观察病人的整体,包括骨骼发育、肌肉状态、身体姿势、步态等,然后针对患部畸形、肿胀、皮肤情况,如颜色、瘢痕、创面、分泌物等仔细观察。
身体姿势:冠状面观。病人直立时,脊柱呈一条直线,双肩和胸部对称,两髂棘连线与躯干垂直,双下肢靠拢,大腿呈轻度内收,髌骨向前,足跟直立,足平地面,内侧显足纵弓,悬起。姿势异常时有下列表现:脊柱侧弯。根据原发部位、范围和程度不同。在颈胸段可见斜颈、双肩高低不对称、颅面变形等。在中胸段和胸腰段,除少数极严重者外,常代偿较好,即胸廓畸形明显,而颈和骨盆仍近乎正常体位。在胸腰段,胸廓和骨盆皆倾斜,下肢不等长;骨盆倾斜。一侧髂前上棘高于另一侧,可因脊柱侧弯、髂内收或外展畸形,或下肢不等长所致;下肢畸形。如膝内外翻畸形、足内外翻畸形等;
矢状面观。躯干呈4折曲线,即颈前突、胸后突、腰前凸和骶后突。双下肢直立位,由乳突作一垂线,通过肩外侧、胸侧中线、髂嵴中部、股骨大转子前、髂外侧中线,达外踝前方。姿势异常可有下列表现:驼背。胸后突曲线加大。腰前凸代偿性加大;闪腰。为胸陷腹挺姿势;腰前突加大。驼背、闪腰、髋屈曲畸形,皆引起腰前凸代偿性加大;腰前凸消失或后凸。与腰前凸相反的姿势;下肢畸形,如膝关节屈曲或反屈、畸形、足马蹄、高弓、仰趾、跟足畸形等。
步态:双腿走路时,总是一条腿离地,另一条腿负重,相互交替,躯干即向前移动。离地的动作称摆动期,负重的动作称负重期。
摆动期。先靠髋和膝关节屈曲足尖离地,然后膝关节伸直,躯干向前移动,足跟向前着地。髋关节由屈曲位转向近伸直位,同时由于骨盆的扭转,髋关节呈轻度内收或外旋位。
负重期。由足跟着地到足尖离地的动作中,足由近中立位转向跖屈,膝关节保持伸直位,髋关节由近伸直位转向过伸,同时由于骨盆的扭转,髋关节呈外展内旋位。
步态异常。即所谓跛行,根据髋、膝、足的畸形和下肢肌肉麻痹的范围和程度,表现出不同的形态来。
②触诊。
检查者以手指按压病变部位,寻找压痛点,了解肿块的大小形态、软硬度、与皮肤和骨骼的联系等,对肿胀部位,检查皮肤温度,有无可凹陷性水肿和波动感等,以及对肌张力、肌腱滑动、关节摩擦、骨折端异常活动的检查。
③叩诊。
很少使用这种方法,有时为了判断骨骼有无损伤或疾病,以资区别软组织病变,可用此法。如沿下肢轴线叩击足跟,或轻叩骨突如棘突、掌骨头、大转子等处来寻找压痛点。
④听诊。
当关节主动或被动活动时,可听到一些声音,如膝关节盘状软骨和肥厚肌腱摩骨突的弹响,肌腱通过肥厚腱鞘和粗糙关节软骨面相互摩擦的捻发音。有时可用听诊器检查肿块有无血管杂音,或干骨端闻听由另一骨端轻叩的骨传导音,骨折时此音明显减弱。
⑤关节活动。
主要指被动活动,了解各关节的活动范围,如屈曲、伸直、外展、内收、旋转等方面的角度。
⑥肌力。
通过各关节的主动抗阻力运动,来检查各组肌群有无麻痹,并分为6级分类判断肌力。
0级:完全麻痹。
1级:肌肉微动。
2级:无地心引力运动。
3级:抗地心引力运动。
4级:次于正常。
5级:正常。
⑦测量。
轴线的测量:上肢屈曲时,手正对肩,而伸肘时,上臂与前臂并非直线,后者桡侧,在肘部形成10度左右的“携物角”。下肢也非直线,膝关节有10度左右的外翻,小腿本身轻度向内侧弯曲。下肢正常轴线的测量是由髂前上棘,通过髌骨中线,达足趾和二趾间隙,连成一条直线。下肢畸形如膝内、外翻时,轴线即变位。
下肢长度的测量:尺量法。病人平卧,双腿并拢,由髂前上棘达足内踝的距离可代表长度;垫高法。对下肢不等长病人,在站立位,用不等厚度类似的鞋底形状的木板,垫高短腿,使两侧髂前上棘在同一高度。所垫木板厚度即等于腿短的长度。
四肢周径的测量:选择肢体肿胀或萎缩明显的部位,用皮尺测量周径。再于同一水平位测量健侧周径,以资对比。
关节活动范围和畸形角度的测量:用各种类型的角尺来测量关节的活动范围。一般以肢体伸直位为起点,皆按0度计算,仅踝关节由90度位按0度位计算,另外前臂以中立位为0度。
根据病情,有些固有的体征,可用特殊体检的方法显示出来。如X线、CT、MR等检查。
⑧神经系统检查。
对骨科病人来说,主要了解脊髓和周围神经的功能障碍,通过感觉、肌力、反射等检查进行判断神经有无损伤等。
⑨颈椎检查。
视诊:有无斜视、有无后突等畸形。急性病人常以手托下颌,颈呈僵硬状态。疑有颈椎结核时,须让病人张口检查咽后壁有无脓肿。
触诊:沿棘突、棘间和椎旁肌群寻找压痛点、肌痉挛和肿胀等。在锁骨上窝作同样检查。有时按压痛点引起肩胛内缘或上肢放射痛。在定位上,颈2颈7和胸1棘突显著,下颌角平颈3,甲状软骨上缘平颈5椎,可作参考。
活动:作前屈、后伸、侧倾或旋转活动,观察有无不对称性受限,即某几方面较好,另几个方面较差,或均匀受限或僵硬。正常屈颈时,下颌角可触胸骨,后伸时可望天花板,侧倾和旋转都有60度在右的活动范围。
⑩腰背部检查。
腰背部包括肋骨、胸椎、腰椎、骶椎和髂骨大部,有胸肋关节、椎间关节、腰骶关节、骶髂关节,以及附着其上的韧带和肌肉等软组织。
视诊:一般在站位和坐位检查,观察姿势有无异常,如脊柱侧弯或倾斜、驼背、腰前凸增大或相反减少(平腰)、骨盆倾斜等。注意棘突后凸的局部成角畸形,常属椎骨破坏后遗现象。肩胛骨和肋骨的位置变异或畸形,可继发于脊柱侧弯或胸腔内疾病,也可能是本病疾患如高肩胛症、佝偻病、纤维异样增殖症等。腰前凸的加大除为姿势异常、代偿胸椎或髋关节畸形外,也可能是腰骶椎本身的畸形,如水平骶椎、脊椎滑脱等;注意下肋与髂嵴缩短的现象。
常见的腰部软组织肿胀,一为中线凸出的硬脊膜膨出,一为侧方腰三角区的流注脓肿。有的背腰部不同表状的咖啡斑点反映了神经纤维病变或纤维异样增殖贯综合征的存在。
触诊:在站位或俯卧位检查,沿棘突、棘间、椎旁寻找压痛点。肩胛骨相当于第2胸椎水平,肩胛骨下角相当于第7胸椎平面,第12肋与胸椎交角相当于第12胸椎,髂嵴连线相当于第3、4腰椎间隙平面,髂后上嵴连线相当于腰椎关节,而骶髂关节在髂后上嵴下方,相当于第2腰椎水平。下腰痛时,压痛点多在位于腰骶髂三角区,有时臀部有反射点,该处可有压痛。
检查椎旁肌肉有无痉挛时,痉挛的骶棘肌较健侧肥厚,且常有压痛。有时发现索条和结节,为肥厚筋膜或痉挛的肌纤维。相当腰椎横突处,可有压痛和肥厚感,额似肿块,但界限不清,乃因腰椎轻度侧弯,凸侧横突向后外侧突起所致。
叩诊:有时为了寻找深在压痛点,按压尚不能引起,可用拳轻叩棘突。
活动:病人站立位,作前屈、后伸、侧弯和旋转活动前屈时棘突间距离应加大,腰椎应呈弧度弯曲。若前屈时,棘突间距离不变,腰椎直立位曲线不变,病人由髋关节屈曲,说明腰部僵硬。用角度尺测量各方向活动角度,也可作粗略估计,注意腰部僵硬和腰活动均匀受限、不对称受限的区别。
有些畸形如脊柱侧弯,在脊柱前屈时,表现胸廓不对称的情况,更为明显。
9、骨关节系统应该怎样检查?
颞颌关节造影:
适应于颞颌关节功能紊乱,运动受限或位置异常;关节盘病变。
颞颌关节及其邻近有急性感染和碘过敏者禁用。
肩关节造影:
适应于肱二头肌长头的退行性变或损伤,如腱鞘炎、肌腱断裂、肌腱脱位或半脱位等;肩袖破裂;关节囊破裂;冻结肩;习惯性肩关节脱位。
碘过敏者、肩关节感染或关节面骨折者禁用。
肘关节造影:
适应于软骨性或骨性游离体的定位;原因不明的关节疼痛;术前了解关节内情况。
碘过敏者、急性关节及周围软组织感染者禁用。
腕关节造影:
适应于腕关节外伤后,久治不愈并疑有关节盘损伤者;原因不明的腕部疼痛或功能障碍。
创伤后局部软组织肿胀明显、腕关节感染禁用。
膝关节造影:
适应于疑有膝关节内损伤性疾患,如半月板损伤、十字韧带撕裂等;明确膝关节疾患的性质、部位。
膝关节感染、化脓性疾患;关节面及其邻近有新鲜骨折者;关节出血者,均禁用,碘过敏者忌用碘液造影,可改用空气等造影。
踝关节造影:
适应于了解踝关节的内部结构及有无游离体或软骨骨折;踝部韧带损伤。
踝关节急性感染和碘过敏者禁用。
肢体动脉造影:
适应于骨与软组织肿瘤的鉴别诊断,尤其是肿瘤与炎症、良恶性肿瘤的鉴别;闭塞性的动脉疾患,如血栓闭塞性脉管炎、闭塞性动脉硬化症,以及外伤、冻伤、铅中毒和糖尿病等引起的动脉闭塞;动脉瘤、动静脉瘘、血管瘤、血管发育畸形,以及周围血液循环障碍等血管性疾病;其他疾患,如夏科氏关节、骨缺血坏死、骨萎缩、硬皮症、牛皮癣性关节炎、脊髓空洞症等;手术后的疗效观察,如血管重建术后。
碘过敏者;严重心、肝、肾功能不良者;肢体有严重缺血坏死倾向,或血管轻微痉挛就可导致肢体坏死或病情恶化者;出血素质者,如血友病病人;穿刺部位有感染或其他疾患者,均禁用。
肢体静脉造影:
适应于明确静脉阻塞的原因、部位、性质;了解静脉曲张的范围及交通情况。
碘过敏者和急性栓塞性静脉炎者禁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