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软组织 > 骨与软组织外科病人诊断

骨与软组织外科病人诊断

发布时间:2021-04-24 15:27:16

1、医学名词“MRS"是什么意思 ?解释的具体一点!急!

MRS是磁共振波普学的英文缩写。

磁共振指的是自旋磁共振现象。其意义上较广,包含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电子顺磁共振(electron paramagnetic resonance, EPR)或称电子自旋共振(electron spin resonance, ESR)。

此外,人们日常生活中常说的磁共振,是指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其是利用核磁共振现象制成的一类用于医学检查的成像设备。

(1)骨与软组织外科病人诊断扩展资料

磁共振也可用量子力学描述:恒定磁场B使磁自旋系统的基态能级劈裂,劈裂的能级称为塞曼能级(见塞曼效应),

当自旋量子数S=1/2时,其裂距墹E=gμBB,g为朗德因子,μ为玻尔磁子,e和me为电子的电荷和质量。外加垂直于B的高频磁场b(ω)时,其光量子能量为啚ω。

如果等于塞曼能级裂距,啚ω=gμBB=啚γB,即ω=γB(啚=h/2π,h为普朗克常数),则自旋系统将吸收这能量从低能级状态跃迁到高能级状态(激发态),这称为磁塞曼能级间的共振跃迁。量子描述的磁共振条件ω=γB,与唯象描述的结果相同。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磁共振

2、骨科诊治病种有哪些

你好1
骨科也属于外科,骨科是专门治疗骨病变的专科。外科包括骨科,脑外科,神经外科,普通外科,泌尿外科,肝胆外科,肛肠科,心脏外科,胸外科,及烧伤科,整形外科等。L

3、骨脓肿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骨脓肿又称局限性骨脓肿,是一种特殊形式的慢性骨髓炎,由于入侵细菌毒力较低,病人抵抗力较强,或在起病早期使用过相当有效但不彻底的抗生素,使急性血源性骨髓炎在形成于骺端病灶以后,未向骨膜下或骨干髓腔扩展,被控制而停止发展,形成局限性骨质破坏和骨脓肿。致病菌常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柠檬色葡萄球菌、白色葡萄球菌或链球菌。

一、病因病机骨脓肿由局部脓液、周围纤维组织膜围绕和一层硬化骨包围所构成。此种病灶可在身体抵抗力降低时,有急性炎性发作,也可能细菌被消灭而遗留长期存在的骨腔,内含无菌脓液、浆液,或被纤维组织所充填。

根据中医观点认为,本病诱发因素同急性附骨流毒。当人体抵抗力下降时,继发于痈、疖、疔,或跌打损坏,余毒未尽,毒热深窜入里,留于筋骨,以致经络气血阻隔凝滞,毒热腐肉蚀骨,蕴郁成脓,留积于骨。若毒力增强,抵抗力下降,热毒炽盛,可弥漫筋骨,溃烂流脓形成窦道,长期不愈。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骨脓肿常发生于长骨干骺端及下颌骨等处。病人多为男性青壮年。开始时可有急性炎症发病史,但不及急性血源性骨髓炎严重,经治疗后逐渐好转。有时没有全身症状,起病缓慢,局部有间接性或持续性隐痛,行走时加剧。局部温度升高,软组织微红,有肿胀。

(2)局部有明显压痛。白细胞计数升高。病程较长者,可反复出现红、肿,疼痛加剧及发热等急性发作表现。部分病人有穿破流脓史。

2.诊断

(1)X线检查:摄片在长骨干骺端有不规则略呈圆形或卵圆形密度减低的骨破坏区。直径约1~7cm不等。周围有硬化性骨质边缘,附近有时可见骨膜下骨质增生。骨破坏区内有时可见小碎片死骨。

(2)须与骨囊肿作鉴别。后者没有炎症表现,X线片显示囊腔周边壁的骨质硬化不明显,附近也无骨膜下骨质增生。

三、辨证施治

1.蕴毒化热型

【辨证】局部疼痛、微肿发热,活动或疲劳时肿胀疼痛可加重。脉弦数。

【施治】清热解毒,祛瘀消肿。

【方药】祛瘀解毒饮加减:当归、连翘、丹参各15g,乳香、没药、牛膝、透骨草各10g,金银花、地丁、蒲公英各20g,陈皮6g,甘草3g。

2.注骨成脓型

【辨证】全身疲乏无力,低烧不退,食欲不振;局部肿胀疼痛,痛点局限固定,按之中软应指,久不溃破。舌红,苔薄黄。脉细数。

【施治】扶正祛邪,托毒透脓。

【方药】透脓散:生黄芪30g,当归、川芎、白芷各10g,炮山甲、皂角刺、牛蒡子各6g,金银花20g。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十全大补丸、复方骨髓炎片、复方蛇总管液、骨炎灵膏药、骨炎灵散剂、九一丹、八二丹、七三丹、五五丹、玉露膏、生肌玉红膏、骨炎拔毒膏。

2.验方

(1)壁虎40份,丹参20份,丹皮20份,蒲公英20份,地丁20份,人工牛黄1份。诸药共研细末,装入胶囊,每次4~6g,每日2~3次,用肉桂、干姜煎汤送服(适用于化脓性骨髓炎)。

(2)大龟版3个(炙黄),红花15g,大蜈蚣10条,全蝎10g,当归、生乳香、生没药、血竭、象牙粉各30g。共研细末,炼蜜为丸,每丸重10g。每服1丸,小儿酌减,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适用于急、慢性化脓性骨髓炎,无论红肿、化脓或窦道形成均有特效;病在上者饭后服,病在下者饭前服)。

(3)党参、黄芪、当归、制乳香、没药、炮山甲、木香、陈皮各12g,川芎、炙甘草、大枣各6g,白芍、焦白术、茯苓各10g,银花、紫花地丁各9g,蒲公英30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慢性化脓性骨髓炎)。

(4)荆芥10g,苏叶10g,生姜15g,茶叶6g,红糖30g。将荆芥、苏叶洗净,与茶叶、生姜一并放沙锅中,加水500g浸泡20分钟,文火煎沸10分钟取汁,加红糖溶化即成。随意服用(适用于化脓性骨髓炎)。

(5)西党参20g,白术10g,云茯苓10g,苦桔梗10g,金银花20g,生甘草6g,全当归10g,正川芎10g,川牛膝10g,北黄芪20g,杭白芍15g,红枣5枚。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化脓性骨髓炎)。

3.外治方

(1)水杨梅30g,黄柏15g,艾叶10g,桂枝10g,败酱草30g,地榆30g,鱼腥草30g,日1剂,水煎煮,每天冲洗创面2次。

(2)救必应、夏枯草、毛冬青叶、杉木寄生(干品)各100g,凡士林400g。先将前四药共研为末,过80目筛,将凡士林放入锅内加热煮沸,再徐徐加入药粉搅拌均匀晾干备用。根据患部面积大小,选大小适中的消毒纱布,再将九夏冬软膏放于纱布上压平(0.5cm厚),将药膏直接敷于患部皮肤上,每隔3日更换药膏1次。

(3)黄柏、黄连、姜黄、大黄、厚朴、田七、白芷各5g,制南星、苍术、陈皮、甘草各1g。先将诸药共研为末,过80目筛,将凡士林放入锅内加温煮沸,再徐徐加入药粉搅拌均匀晾干备用。根据患部面积大小,选大小适中的消毒纱布,再将九夏冬软膏放于纱布上压平(0.5cm厚),将药膏直接敷于患部皮肤上,每隔3日更换药膏1次。

五、调护

(1)早期关节软骨多数是完整的,如果此时治疗及时,仍可恢复关节的正常功能。

(2)在恢复期,骨质破坏区边缘可呈不规则的骨硬化,病变严重时可形成纤维性强直,关节周围的骨质密度和骨小梁结构恢复正常。

(3)如感染及时被控制则可仅遗有关节间隙轻度变窄,但可继发骨关节退行性改变。

(4)严重的关节软骨破坏可发生骨性关节强直,往往强直在非功能位,如屈曲,内收畸形,关节功能部分或完全丧失。

(5)重视个人卫生,勤洗澡,防止皮肤疮疖的发生。

(6)患者宜加强营养。

(7)在急性期患肢抬高,避免活动,防止骨折

4、骨髓炎的病因、临床表现与诊断治疗方法有哪些?

骨髓炎是指骨组织(包括骨髓、骨和骨膜)受到细菌感染而引起的化脓性感染,临床上常按病程分为急性和慢性骨髓炎两大类。

一、病因病机

(1)内因:包括内伤七情和饮食劳伤两个方面。七情过度刺激,可影响内脏的功能,使其发生紊乱,气血瘀带,瘀毒内生,发为“疽变”。此类多以思、忧、郁、怒为常见。五味不节,恣食膏粱厚味及刺激之品,可使脾胃功能失调,湿热内蕴,炎毒内生,灼筋伤骨,发为骨疽。房劳过度,肾精内伤,肾气虚弱,正气不足,风寒湿邪乘虚侵袭,脉瘀血滞,亦可为患。

(2)外因:可分为六淫所伤和外来伤害两个方面。六淫尤以风、寒、湿、火邪致病为多。风、寒、湿皆可化火,炎毒内伤,便可生疽,故《外科心法》有“痈疽原是火毒生”之说。凡跌打损伤,金刃创伤,水火烫伤,虫害咬伤皆属外来伤害,也可成疽。

以上各种因素,常有连带关系。不论内因还是外因都可使营卫不和,气血凝滞,经络痹阻,伤筋损骨。

二、临床表现与诊断

1.临床表现

(1)急性骨髓炎的临床表现是发病急,开始先有全身不适,头痛,食欲不振,寒战,继而出现高热,体温可达39℃以上,心率和脉搏加快。舌质红,苔黄,严重者可有肝脾大等。

(2)慢性骨髓炎是由急性骨髓炎治疗不及时或治疗不彻底转化而来的。临床常见局部窦道经久不愈或时愈时发。局部红肿不明显,或周围皮肤呈暗褐色。有时死骨随脓液从窦道排出。窦道周围软组织增生,使病变的骨变粗呈凹凸不平状,并可出现畸形。

软组织瘢痕粘连有慢性水肿及炎症等病变,少数患者的低热久治不愈,但白细胞不一定增高,而表现为消瘦,食欲减退,疲乏无力,舌淡苔白,脉细弱。有的患者久病正虚,窦道引流不畅或混合感染致使急性发作,出现与急性骨髓炎相似的全身中毒症状。同时患肢红肿,疼痛加剧,须待脓液引流通畅后,全身与局部症状才会逐渐消除或减轻。

2.诊断骨髓炎的诊断主要靠病史、症状、全身和局部检查,实验室检查,X线拍片及必要的特殊检查(组织培养)等,并经综合分析作出明确诊断。

三、辨证施治

1.毒热炽盛型

【辨证】局部红肿热痛,脓液黄稠而臭。证见高热,寒战,烦渴,纳呆。小便黄赤,大便干燥。舌质淡红,苔黄腻,脉弦数。

【施治】益气养血,清热解毒。

【方药】五味消毒饮:金银花、蒲公英、野谷花、苦地丁各30g,连翘20g,赤芍15g,丹参10g,甘草6g。日1剂,水煎,2次分服。

2.瘀血阻滞型

【辨证】局部红肿硬,疼痛,肢体活动受限。证见发热恶寒,口渴,溲赤便秘,面色晦暗。舌红有瘀斑,苔黄厚,脉涩或洪数。

【施治】活血祛瘀。

【方药】活血解毒汤:当归12g,丹参、乳香、没药、透骨草、连翘各15g,黄芪30g,甘草6g,穿山甲10g。日1剂,水煎,2次分服。

3.血虚寒凝型

【辨证】面色苍白,晨寒肢冷,神疲乏力,小便清长。舌质淡红或嫩红,苍白,脉沉迟无力。

【施治】温阳散寒。

【方药】阳和汤:熟地30g,鹿角胶10g,姜炭5g,玉桂3g,麻黄5g,白芥子6g,甘草3g。日1剂,水煎,2次分服。

4.正虚邪实型

【辨证】面色萎黄无华。唇舌色淡,苔薄黄,脉细弱或细数。

【施治】托里消毒。

【方药】托里消毒饮加减:金银花15g,黄芪30g,皂角刺、桔梗、白芷、当归、白芍、白术各10g,茯苓12g,党参20g,甘草、川芎各6g。日1剂,水煎,2次分服。

5.气血两虚型

【辨证】心悸,气短,面色倦怠,纳呆。舌淡,脉细弱。

【施治】补气补血。

【方药】人参养荣汤:党参30g,茯苓、白芍、大枣各10g,熟地、黄芪各20g,归身12g,五味子、炙甘草、陈皮、远志各6g,玉桂、生姜各3g。日1剂,水煎,2次分服。

6.肝肾虚损型

【辨证】头晕耳鸣,腰膝酸软,四肢无力。舌质淡红,脉沉细无力。

【施治】补肝肾,强筋壮骨。

【方药】六味地黄汤:熟地25g,淮山药、山茱萸各12g,茯苓、泽泻、丹皮各10g。日1剂,水煎,2次分服。

【加减】偏阴虚者,用六味地黄丸;偏肾阳虚者用右归丸加减。

四、辅助治疗

1.成药方

(1)醒消丸、新消片(适用于风热炽盛证)。

(2)虎挣片、四季青片(适用于湿热郁滞证)。

(3)十全大补丸、虎挣片(适用于气血两虚证)。

2.验方

(1)党参、黄芪、葛根、连翘各15g,白芷10g,当归、桔梗各10g,川芎、升麻各6g,柴胡12g,银花、九里明各30g,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正虚邪实型)。

(2)黄芩12g,地丁、蒲公英、银花、生地各20g,连翘15g,川连、赤芍、柴胡、七叶一枝花、栀子各10g,甘草3g,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毒热炽盛型)。

(3)鸡血藤30g,熟地20g,透骨草15g,山药、山萸肉、枸杞子、鹿角胶各10g,制附子6g,田七粉3g,肉桂、炙甘草各5g,日1剂,水煎服(适用于肾虚血瘀型)。

(4)银花60g,茯苓、牛膝各20g,车前草、紫花地丁各30g,同煎去渣取汁,加入咖啡,白糖,频服(适用于附骨疽湿热凝结型)。

(5)土茯苓30g,薏苡仁、金银花、茯苓各15g,甘草、苍术、炙山甲、皂角刺、象贝母各9g,蒲公英30g,黄柏12g。水煎服,日1剂(适用于湿热郁滞证)。

(6)金银花15g,黄连、山栀子、黄芩、赤芍、归尾、防风、连翘各9g,蒲公英、羚羊骨各30g(先煎),甘草6g。水煎服,日1剂。寒战高热者,加柴胡12g;口渴者,加生石膏30g(打碎);便秘者,加生大黄9g(后下)(适用于风热炽盛证)。

五、调护

(1)骨髓炎患者一般病程长,治疗期长,效果欠佳,易于复发,长期体质消耗而致抵抗力差,易导致各种并发症。

(2)急性期应卧床休息,加强基础护理,做好口腔卫生,经常翻身,预防褥疮。

(3)因病程长,患者易产生苦闷、悲观等情绪,应注意心理护理,从生活上、精神上多给予安慰,使患者精神愉快,增强战胜疾病的信心,早日恢复健康。

(4)做好出院指导,嘱病人出院后不要剧烈运动,坚持治疗,防止复发。

5、浅表软组织外科感染的典型局部表现有哪些?

红肿热痛
功能障碍

6、骨科与普外科有什么区别?

外科和普外科区别为:所属不同、内容不同、疾病范围不同。
一、所属不同
1、外科:外科主要分科为:普通外科(简称普外)、心胸外科、肝胆外科、泌尿外科、矫形外科、神经外科、烧伤、整形科、显微外科等。
2、普外科:普外科即普通外科是外科系统最大的专科。
二、内容不同
1、外科:是研究外科疾病的发生,发展规律及其临床表现,诊断,预防和治疗的科学,是以手术切除、修补为主要治病手段的专业科室。
2、普外科:是以手术为主要方法治疗肝脏、胆道、胰腺、胃肠、肛肠、血管疾病、甲状腺和乳房的肿瘤及外伤等其它疾病的临床学科。

与骨与软组织外科病人诊断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