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甲状腺疾病的甲状腺肿瘤
甲状腺良性肿瘤以甲状腺腺瘤为主。多发生于青壮年。临床表现多为颈前肿块,生长缓慢,无自觉症状。体检肿块表面光滑,质地软或韧,边界清楚,可随吞咽上下活动。如腺瘤内出血,肿块可迅速增大,伴局部疼痛,这些症状一般可在1-2周内消失。
甲状腺功能检查一般指标都在正常范围内,但如为高功能腺瘤,T3、T4、FT3、FT4可增高,TSH可降低。B超检查甲状腺内多为单发结节,也可多发;为实质性或混合性,多呈椭圆形,边界清楚,形态规则,周边可有声晕,血供或可丰富。
一般直径10mm以下的甲状腺腺瘤建议观察并定期B超随访。如果腺瘤近期增大迅速或出现压迫症状或随访过程中有恶变倾向或确诊为高功能腺瘤可以考虑手术。 1、疾病分类:可分为分化型甲状腺癌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和甲状腺滤泡状癌,低分化型甲状腺癌如髓样癌和未分化型甲状腺癌。目前,甲状腺癌的发病率有逐年增高的趋势。
2、发病原因:甲状腺癌的病因不是十分明确,可能与饮食因素(高碘或缺碘饮食),发射线接触史,雌激素分泌增加,遗传因素,或其它甲状腺良性疾病如结节性甲状腺肿、甲亢、甲状腺腺瘤特别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演变而来。
3、临床表现:分化型甲状腺癌以女性多见,常见年龄30-60岁。分化型甲状腺癌发展缓慢,病人可发现颈部有逐渐增大的无痛性肿块,被自己或体检无意中发现,或在B超等检查时发现。体检癌肿多质硬,表面或可光滑,边界或可清楚。如果癌肿局限在甲状腺体内,则可随吞咽上下活动;若已侵犯气管或邻近组织,则较为固定。
4、辅助检查:甲状腺功能检查多正常,但如果是由其他疾病如甲亢或桥本氏甲状腺炎转变而来,则有相应的甲状腺功能异常。B超对分化型甲状腺癌的诊断非常有帮助。分化型甲状腺癌在B超中大多数为实质性肿块,但部分也可为以实质成分为主的混合性肿块。甲状腺乳头状癌在B超中多呈低或极低回声,实质内可出现微小钙化,肿块的形态可异常呈垂直位或竖立状,肿块周边血供丰富。甲状腺滤泡状癌在B超中多为非常均质的高回声肿块,血供丰富。而肿块的大小,边界是否清楚,形态是否规则并不是判断肿块是否是恶性的重要指标。现在术前在B超定位下对怀疑恶性的肿块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FNA),可对甲状腺癌进一步明确诊断。
一般分化型甲状腺癌在同位素扫描中多呈冷结节。如果分化型甲状腺癌怀疑有淋巴结转移或和周围器官如气管和食管有侵犯,可以通过CT检查来了解淋巴结转移的范围和对气管、食管等器官侵犯的程度,以利手术方案的制定。
5、疾病治疗:
①甲状腺乳头状癌:多以淋巴结转移为主。颈部的淋巴结可分为I-VI区,一般II-VI区淋巴结和甲状腺癌转移有关。通常VI区淋巴结又称为中央组淋巴结,包括气管食管沟、气管前和喉前淋巴结;II-V区淋巴结又称为颈侧区淋巴结,包括颈部大血管周围淋巴结和副神经周围淋巴结。中央组淋巴结由于多位于甲状腺后方且直径很小,一般颈部B超难于发现;而颈侧区淋巴结则可通过B超检查发现是否有转移。多数情况下,一侧甲状腺乳头状癌多转移至同侧的淋巴结,但个别也可转移至对侧的淋巴结。淋巴结转移的途径一般是先转移至中央组淋巴结,然后再转移至颈侧区淋巴结;但也有个别癌肿如位于甲状腺上极的肿瘤可首先转移至颈侧区的淋巴结。文献报道,不管肿瘤大小如何,通常中央组淋巴结转移率可达50%左右。有鉴于此,最新一期我国分化型甲状腺癌的指南强调中央组淋巴结的清扫。但对于甲状腺的切除范围,可根据肿瘤的分期、各地的医疗条件和病人对疾病的认识程度实行个体化方案,但至少要切除患癌侧腺叶+峡部。
②甲状腺滤泡状癌:多通过血行远处转移至肺、骨、脑和肝等器官,比较合理的手术方案是行双侧甲状腺的全/近全切和患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然后行碘131治疗。但由于术中冰冻病理切片多难确定滤泡状癌,因此常需行再次的补充手术。
根据国外经验,由于分化型甲状腺癌预后较好,因此如果手术切除彻底,术后再辅以碘131巩固治疗。碘治疗结束后终身服用甲状腺素制剂行抑制治疗往往可达到根治的效果。但对于术后甲状腺残留较多的分化型甲状腺癌,由于碘治疗无法起到巩固治疗的效果,同时反复多次碘治疗过程中停用甲状腺素制剂可引起肿瘤复发或去分化,因此,对于甲状腺残留较多的病人,多建议服用甲状腺素制剂行抑制治疗。至于甲状腺素抑制治疗的剂量要根据肿瘤的分期因人而异。
③甲状腺髓样癌:是发生于甲状腺C细胞的中度恶性肿瘤。可分为散发、家族和MEN2型。病人主要表现是甲状腺无痛性硬实结节,局部淋巴结肿大。有时淋巴结肿大成为首发症状。部分甲状腺髓样癌病人可出现腹泻、腹痛和面色潮红。体检甲状腺肿物质硬,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散发性多为一侧甲状腺肿物,而家族型及MEN2型可为双侧甲状腺肿物。
甲状腺髓样癌病人血清降钙素水平升高,部分病人癌胚抗原(CEA)水平也升高。B超提示肿块多位于甲状腺上半部,可单发或多发,呈低回声,肿块的中心位置多有钙化,且结节无声晕,血供多丰富。
甲状腺髓样癌可早期发生淋巴转移,且可通过血行发生远处转移,因此预后较分化型甲状腺癌差。由于髓样癌对甲状腺素制剂和碘131治疗都无效果,因此,只有手术是治疗髓样癌最有效的方法。手术切除范围要包括双侧甲状腺全切,患癌侧中央组淋巴结清扫;如术前发现有颈侧区淋巴结的转移则必须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但对于家族型髓样癌,即使没有发现颈侧区淋巴结转移,也可进行预防性颈侧区淋巴结清扫。由于髓样癌术后甲状腺功能缺失,因此必须给予甲状腺素制剂行替代治疗。
④甲状腺未分化癌:为高度恶性肿瘤,多见于老年病人,一般年龄超过65岁。绝大多数病人表现为突然发生的颈部肿块,肿块坚硬,表面凹凸不平、边界不清、活动度差且迅速增大。可伴有声嘶、呼吸和吞咽困难,局部可有淋巴结肿大。B超上表现为边界不清的不均匀团块,常累及整个腺叶或腺体。多数情况下可出现坏死区。
由于甲状腺未分化癌恶性程度高,病情发展非常迅速,易侵犯周围的器官组织如气管、食管、颈部的神经和血管,因此,往往就诊时已是晚期,无法手术切除,只能行外放射治疗和化疗,仅在气管受压或阻塞时才行甲状腺峡部切除或气管切开。近年来,有人主张对早期甲状腺未分化癌,如原发灶小,可施行腺叶切除或全甲状腺切除,术后辅以外放射和化疗,也可以取得很好的疗效。
2、甲状腺恶性肿瘤的甲状腺癌
1、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 约占成人甲状腺癌总数的70%,而儿童甲状腺癌常常都是乳头状癌。乳头状癌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以21-40岁的妇女最多见。该类型分化好,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该病有多中心性发生倾向,且可能较早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需争取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预后现对较好。
2、滤泡状癌(follicular carcinoma) 约占15%,多见于50岁左右的妇女。此型发展较快,属中度恶性,且有侵犯血管倾向。颈淋巴结转移仅占10%,因此预后不如乳头状癌。
3、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 约占5%-10%,多见于老年人,发展迅速,高度恶性,且约50%便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或侵犯喉返神经、气管或食管,常经血运向远处转移。预后很差,平均存活3-6个月,一年存活率仅5%-10%。
4、髓样癌(mellary thyroidcarcinoma) 少见。发生于滤泡旁细胞(C细胞),可分泌降钙素(calcitonin)。细胞排列呈巢状或束状,无乳头或滤泡结构,其间质内有淀粉样沉着,呈未分化状,但其生物学特性与未分化癌不同,。恶性程度中等,可有颈淋巴结转移和血运转移。
总之,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其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所不同。 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的初期多无明显症状,前者有时可因颈淋巴结肿大而就医。随着病情进展,肿块逐渐增大,质硬,吞咽时肿块移动度减低。未分化癌上述症状发展迅速,并侵犯周围组织。晚期可产生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颈交感神经节受压,可产生Horner综合征。颈丛浅支受侵犯时,病人可有耳、枕、肩等处的疼痛。可有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肺、骨、中枢神经系统等)。
髓样癌除有颈部肿块外,由于癌肿产生5-羟色胺和降钙素,病人可出现腹泻、心悸、脸面潮红和血钙降低等症状。对合并家族史者,应注意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II型(MEN-II)的可能。 辅助检查
1、甲状腺功能化验:主要是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测定。TSH降低的高功能性热结节,较少为恶性,故对其甲亢进行治疗更为重要。TSH正常或升高的甲状腺结节,以及TSH降低情况下的冷结节或温结节,应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穿刺活检等)。
2、核素扫描:放射性碘或锝的同位素扫描检查(ECT)是判断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大小的重要手段。美国甲状腺学会指出:“ECT检查的结果包括高功能性(比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摄取率高)、等功能性或温结节(与周围组织摄取率相同)或无功能性结节(比周围甲状腺组织摄取率低)。高功能结节恶变率很低,如果患者有明显或亚临床甲亢,则需对结节进行评估。如果血清TSH水平较高,即使是仅在参考值的最高限也应对结节进行评估,因为这时结节的恶变率较高”。但是ECT对于小于1cm的结节或微小癌常不能显示,故对此类结节不宜使用ECT检查。
3、B超检查:超声是发现甲状腺结节、并初步判断其良恶性的重要手段,是细针穿刺活检(FNA)实施可能性的判断标准,也是效益比最高的检查手段。欧美指南中均提及超声下可疑恶变指征,包括:低回声结节、微钙化灶、丰富的血流信号、边界不清晰、结节高度大于宽度、实性结节、以及晕圈缺如。国内有人曾将结节形态、边界、纵横比、周边声晕、内部回声、钙化、颈部淋巴结情况等方面对结节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比术后的病理结果,统计得出结节形态、钙化、内部回声情况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中更具相关性,可着重观察这方面特征(仅针对乳头状癌)。
4、针吸涂片细胞学检查:针吸活检包括细针穿刺活检及粗针穿刺活检两种,前者是细胞学检查,后者是组织学检查。对于B超发现的可疑恶变的甲状腺结节,可采用该方法明确诊断。目前一般采用细针活检,操作时病人仰卧,呈颈部过伸位。宜采用局部麻醉。强调多方向穿刺的重要性,至少应穿刺6次,以保证取得足够标本。穿刺时以左手示指中指固定结节,以右手持针筒,回抽针栓以产生负压,同时缓慢向外将针头拔出2mm,再刺入,重复数次后见针内细胞碎屑后停止抽吸,去除负压,拔出针头,脱开针筒,针筒内吸入数毫升空气,接上针头,并将针头内标本排到玻片上,要求能有1-2滴橘红色液体,内有细胞碎屑。然后涂片检查。
鉴别诊断
甲状腺癌常以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les)为其明显表现,因此,当临床上遇到有结节性甲状腺肿时候,区别结节性质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引起甲状腺结节的常见病如下:
1、单纯性甲状腺肿:为引起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最常见病因。病史一般较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渐渐长大,而由于体检时偶然发现。结节是腺体在增生和代偿过程中发展而成的,大多数呈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少数为单个结节性。大部分结节为胶性,其中有因发生出血、坏死而形成囊肿;久病者部分区域内可有较多纤维化或者钙化、甚至骨化。由于结节的病理性质不同,他们的大小、坚硬程度、外形不一。甲状腺出血往往有骤发肿痛史,腺体内有囊肿样肿块;有胶性结节者,质地较硬;有钙化及骨化者,质地坚硬。
2、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结节的大小视病变范围而定,质地常常较坚硬。有典型病史,包括起病急、发热、咽痛及显著甲状腺区疼痛和压痛等表现。急性期,甲状腺摄I率降低,显像多呈“冷结节”,血清T3和T4升高,呈“分离”现象,有助于诊断。‚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为对称弥漫性甲状腺肿,无结节;有时由于肿大不对称和表面有分叶,可状似结节,硬如橡皮,无压痛。此病起病缓慢,呈慢性发展过程,但是与甲状腺癌可同时发生,临床上不易鉴别,须引起注意。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滴度常升高。ƒ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结节坚硬,且与腺体外邻近组织粘连固定。骑兵和发展过程缓慢,可有局部隐痛和压痛,伴以明显压迫症状,其临床表现似甲状腺癌,但是局部淋巴结不大,摄I率正常或偏低。
3、甲状腺腺瘤:由甲状腺腺瘤或多发的胶性结节所致。单个或多个,可与甲状腺肿同时并存或单独出现。腺瘤一般呈圆或椭圆形,质地大多比周围甲状腺组织硬,无压痛。在扫描图上显示摄I功能为正常、增加或减低;甲状腺显像分别为“温结节”“热结节”“冷结节”。甲状腺摄I率可正常或偏高。肿瘤发展缓慢,临床上大多无症状,但是部分病人发生功能亢进症状。
4、甲状腺囊肿:囊肿内含血液或清澈液体、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分界清楚,可相当坚硬,B超常有助于诊断,临床上除甲状腺肿大和结节外,大多无功能方面改变。 手术治疗是除未分化癌以外各种类型甲状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并辅助应用碘131治疗、甲状腺激素及外照射等治疗。
手术治疗
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包括甲状腺本身的手术,以及颈淋巴结的清扫。甲状腺的切除范围目前仍有分歧,尚缺乏前瞻性随即对照试验结果的依据。但是完全切除肿瘤十分重要,荟萃分析资料提示肿瘤是否完全切除是一项独立预后因素。因此即使是分化型甲状腺癌,小于腺叶的切除也是不适当的。范围最小的是腺叶加峡部的切除。最大至甲状腺全切除。甲状腺切除范围的趋势是比较广泛的切除。有证据显示甲状腺近全切或全切除术后复发率较低。低危组病例腺叶切除后30年复发率为14%,而全切除术为4%,一般对高危组的病人,首次手术的范围并无太多争论,有报告TNM III期的病例腺叶切除后局部复发率为26%,全切除后局部复发率为10%,而甲状腺全切除和近全切除之间并无区别。广泛范围手术的优点是降低局部复发率,主要缺点是手术后近期或长期并发症增加,而腺叶切除很少导致喉返神经损伤,且几乎不发生严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近来不少学者认为年龄是划分低危和高危的重要因素,并根据低危、高危分组选择治疗原则。对低危组病人采用腺叶及峡部切除,若切缘无肿瘤,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对高危组病人采取患侧腺叶、对侧近全切或次全切除术为宜。也可根据肿瘤的临床特点来设计手术:腺叶+峡部切除术适用于肿瘤直径小于1cm、明确局限于甲状腺一叶内的低危组患者;‚甲状腺患侧全切+峡部切除+对侧近全切,适用于肿瘤直径大于1cm,较广泛的一侧乳头状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ƒ甲状腺全切除术适用于高度侵袭性的乳头状、滤泡状癌,明显多灶性,两侧淋巴结肿大,肿瘤侵犯周围颈部组织或有远处转移者。15岁以下或45岁以上病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可达90%,对该组病例应考虑全甲状腺切除。
颈淋巴结清扫范围同样有争论,是常规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或改良淋巴结清扫,或只切除能触及的肿大淋巴结,尚无定论。荟萃分析资料提示仅两个因素可帮助预测是否颈淋巴结转移,即肿瘤缺乏包膜和甲状腺周围有肿瘤侵犯。该两因素均不存在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是38%,两因素均存在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是87%。
颈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效果固然可以肯定,但是病人的生活质量却有可能受到影响,所以目前对于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的决定非常谨慎。尤其是低危组病人,若手术时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可不作颈淋巴结清扫。如发现肿大淋巴结,应切除后做快速病理检查,证实为淋巴结转移者,可作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或改良颈淋巴结清扫。前者指清除颈总动脉内测、甲状腺周围、气管食管沟之间及上纵隔的淋巴结组织;后者指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及副神经的颈淋巴结清扫。由于再次手术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易损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因此有主张首次手术时及时未见肿大淋巴结,也行中央区清扫。对高危组病人,肉眼可见颈淋巴结转移、肿瘤侵犯至包膜外以及年龄超过60岁者,应作改良颈淋巴结清扫;若疾病分期较晚,颈淋巴结受侵犯广泛者,则应作传统淋巴结清扫。内分泌治疗
甲状腺癌做次全或全切除术后患者应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以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抑制TSH。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均有TSH受体,TSH通过其受体能够影响甲状腺癌的生长。甲状腺素片的剂量,应根据TSH水平来调整,但是对于TSH抑制的精确范围,尚缺乏足够有效的数据支持。一般来讲,有残余癌或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TSH应维持在0.1mU/L以下;然而复发低危的无病患者TSH应维持在正常下限附近(稍高或稍低于正常值下限);对于有实验室检查阳性但无器质性病变(甲状腺球蛋白阳性、影像学阴性)的低危组患者,TSH应维持在0.1-0.5mU/L;对于长年无病生存的患者,其TSH或许可以维持在正常参考值内。可用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每天75ug-150ug,并定期测定血T4和TSH,根据结果调整药量。
放射性核素治疗(131碘治疗)
对于乳头状癌、滤泡癌,术后应用碘适合于45岁以上病人、多发性癌灶、局部侵袭性肿瘤及存在远处转移者。主要是破坏甲状腺切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对高危病例有利于减少复发和死亡率。应用碘治疗目的是:①破坏残留甲状腺内隐匿微小癌;‚易于使用核素检测复发或转移病灶;③术后随访过程中,增加用状腺球蛋白作为肿瘤标记物的价值。
体外照射治疗(EBRT)
主要用于除了乳头状癌以外的其他甲状腺癌。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基本可以正常饮食和工作,适当控制富碘食物,避免过度疲劳和避免烟酒等。需重视甲状腺检查,包括影像学和甲状腺功能检查,若发现异常需及时就诊。
3、食管和气管沟淋巴饱满是怎么回事?肺癌术后一年多,至今右前胸喉咙气管上下一条痛,有粘痰排痰困难。,现
无症状的肺大疱不需治疗伴有慢性支气管炎或肺气肿的患者主要治疗原发病变.继发感染时应用抗生素.肺大疱体积大占据一侧胸腔的70%~100%临床上有症状而肺部无其它病变的患者手术切除肺大疱可以使受压肺组织复张呼吸面积增加肺内分流消失动脉血氧分压提高气道阻力减低通气量增加患者胸闷气短等呼吸困难症状可以改善.手术中应尽可能多的保留健康肺组织力争只作肺大疱切除缝合术或局部肺组织楔形切除术避免不必要的肺功能损失.肺大疱破裂引起的自发性气胸可以经胸穿胸腔闭式此流等非手术疗法治愈但反复多次发生的自发性气胸应采取手术方法治疗.手术中结扎或缝扎肺大疱同时可使用四环素或2%碘酒涂抹胸腔以使胸膜粘连固定防止气胸复发.合并血气胸的患者临床症状有时很重常有胸痛呼吸困难同时也会有内出血的一系列表现临床上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在短时间内采取非手术措施如输血胸穿等症状无明显改善时应果断地行开胸探查.此时往往有较大的活动出血非手术治疗观察时间过长常常延误病情预后不如手术止血好.
4、请教您甲状腺癌术后治疗甲状腺癌
您术前彩超或术后病理甲状腺结节大小是多小呢?
您癌组织已确诊侵犯被膜外及同侧淋巴结,为防可能残留病灶或复发,建议您二期行双叶+峡部全切,术后再用碘清甲为宜。
(甄作武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江门中心医院甄作武 http://zhendf.haodf.com/
5、甲状腺癌有什么症状?
甲状腺癌的症状一般在早期的时候是气管,前面脖子中间有一块肿块,非常的硬,不能吞咽,也不能移动,更不能推动会慢慢的变大脖子,也可以看见淋巴变大,压迫着血管,导致人的呼吸困难,声音说不出话,也会侵犯血管的位置,使肺部转移的更多一些。所以说甲状腺癌对人的身体是危害非常大的。我们要及时发现,及时治疗才是最关键的,普通的治疗方法就是做手术切除它,做完之后要保持自己的心态,一定要定期的检查,看看它是否变好。我们要做甲状腺手术的时候应该多了解一下手术的情况,应该多和医生沟通一下是否全切,看看有没有转移,如果不严重的话问问医生应该怎么治疗,问好医生手术后应该注意什么。做完手术之后说话没有影响,这时候应该少说一些话,如果说话比较多的话,第二天就会咳嗽的非常厉害,手术对血管会有一点点影响,抹药就没有问题了。如果不停的说话,就会导致气管炎的发生,如果不吃药了,就会咳嗽的非常厉害。做手术之后,应该一辈子都要吃优甲乐,这个药每天早晨的时候吃,饭后是会影响它的吸收,如果要吃少了就会导致病情的加重。豆制品也会影响这个药品的吸收,比如牛奶和豆腐,吃了这个药就不能再喝豆浆了,晚上也不能吃豆腐。做完手术之后也要少吃一些海鲜,不能吃紫菜,海带,因为这些含碘都是非常高的,家里做饭的时候也应该用无碘盐,在外面吃饭要注意一些。做完手术之后,也要有一个好的心情,心情会影响身体内的激素,它的作用是非常大大,如果长时间的心情不好,会引起身体的病症,要看得开一些不要自己跟自己生闷气。
6、甲状腺肿瘤的甲状腺恶性肿瘤
甲状腺恶性肿瘤中最常见的是甲状腺癌(Thyroid carcinoma),极少数可有恶性淋巴瘤及转移瘤,甲状腺癌占全身恶性肿瘤的1%。除髓样癌外,绝大部分甲状腺癌起源于滤泡上皮细胞。甲状腺癌的发病率与地区、种族、性别有一定关系。美国的甲状腺癌发病率较高,根据统计,1973-2002年间,美国甲状腺癌的年发生率由十万分之3.6增加到十万分之8.7,大约增加了2.4倍(P<0.001),而且这种趋势仍然在逐年增长。国内的甲状腺癌发病率较低,据统计,其中男性约0.8-0.9/10万,女性约2.0-2.2/10万。 甲状腺恶性肿瘤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但是其相关因素包括许多方面,主要有以下几类:
1、癌基因及生长因子:近代研究表明,许多动物及人类肿瘤的发生与原癌基因序列的过度表达、突变或缺失有关。
2、电离辐射:目前已查明,头颈部的外放射是甲状腺的重要致癌因素。
3、遗传因素:部分甲状腺髓样癌是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在一些甲状腺癌患者中,常可询及家族史
4、缺碘:早在20世纪初,即已有人提出有关缺碘可导致甲状腺肿瘤的观点
5、雌激素:近些年的研究提示,雌激素可影响甲状腺的生长主要是通过促使垂体释放TSH而作用于甲状腺,因为当血浆中雌激素水平升高时,TSH水平也升高。至于雌激素是否直接作用甲状腺,尚不明确。 病理分类
1、乳头状癌(papillary carcinoma) 约占成人甲状腺癌总数的70%,而儿童甲状腺癌常常都是乳头状癌。乳头状癌常见于中青年女性,以21-40岁的妇女最多见。该类型分化好,生长缓慢,恶性程度低。该病有多中心性发生倾向,且可能较早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需争取早期发现和积极治疗,预后现对较好。
2、滤泡状癌(follicular carcinoma) 约占15%,多见于50岁左右的妇女。此型发展较快,属中度恶性,且有侵犯血管倾向。颈淋巴结转移仅占10%,因此预后不如乳头状癌。
3、未分化癌(anaplastic thyroid carcinoma) 约占5%-10%,多见于老年人,发展迅速,高度恶性,且约50%便有颈部淋巴结转移,或侵犯喉返神经、气管或食管,常经血运向远处转移。预后很差,平均存活3-6个月,一年存活率仅5%-10%。
4、髓样癌(mellary thyroidcarcinoma) 少见。发生于滤泡旁细胞(C细胞),可分泌降钙素(calcitonin)。细胞排列呈巢状或束状,无乳头或滤泡结构,其间质内有淀粉样沉着,呈未分化状,但其生物学特性与未分化癌不同,。恶性程度中等,可有颈淋巴结转移和血运转移。
总之,不同类型的甲状腺癌,其生物学特性、临床表现、诊断、治疗及预后均有所不同。
临床表现
乳头状癌和滤泡状癌的初期多无明显症状,前者有时可因颈淋巴结肿大而就医。随着病情进展,肿块逐渐增大,质硬,吞咽时肿块移动度减低。未分化癌上述症状发展迅速,并侵犯周围组织。晚期可产生声音嘶哑、呼吸困难、吞咽困难。颈交感神经节受压,可产生Horner综合征。颈丛浅支受侵犯时,病人可有耳、枕、肩等处的疼痛。可有颈淋巴结转移及远处脏器转移(肺、骨、中枢神经系统等)。
髓样癌除有颈部肿块外,由于癌肿产生5-羟色胺和降钙素,病人可出现腹泻、心悸、脸面潮红和血钙降低等症状。对合并家族史者,应注意多发性内分泌肿瘤综合征II型(MEN-II)的可能。
诊断鉴别
辅助检查
1、甲状腺功能化验:主要是促甲状腺激素(TSH)的测定。TSH降低的高功能性热结节,较少为恶性,故对其甲亢进行治疗更为重要。TSH正常或升高的甲状腺结节,以及TSH降低情况下的冷结节或温结节,应对其进行进一步的评估(如穿刺活检等)。
2、核素扫描:放射性碘或锝的同位素扫描检查(ECT)是判断甲状腺结节的功能大小的重要手段。美国甲状腺学会指出:“ECT检查的结果包括高功能性(比周围正常甲状腺组织的摄取率高)、等功能性或温结节(与周围组织摄取率相同)或无功能性结节(比周围甲状腺组织摄取率低)。高功能结节恶变率很低,如果患者有明显或亚临床甲亢,则需对结节进行评估。如果血清TSH水平较高,即使是仅在参考值的最高限也应对结节进行评估,因为这时结节的恶变率较高”。但是ECT对于小于1cm的结节或微小癌常不能显示,故对此类结节不宜使用ECT检查。
3、B超检查:超声是发现甲状腺结节、并初步判断其良恶性的重要手段,是细针穿刺活检(FNA)实施可能性的判断标准,也是效益比最高的检查手段。欧美指南中均提及超声下可疑恶变指征,包括:低回声结节、微钙化灶、丰富的血流信号、边界不清晰、结节高度大于宽度、实性结节、以及晕圈缺如。国内有人曾将结节形态、边界、纵横比、周边声晕、内部回声、钙化、颈部淋巴结情况等方面对结节进行分析和评价,对比术后的病理结果,统计得出结节形态、钙化、内部回声情况在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鉴别中更具相关性,可着重观察这方面特征(仅针对乳头状癌)。
4、针吸涂片细胞学检查:针吸活检包括细针穿刺活检及粗针穿刺活检两种,前者是细胞学检查,后者是组织学检查。对于B超发现的可疑恶变的甲状腺结节,可采用该方法明确诊断。目前一般采用细针活检,操作时病人仰卧,呈颈部过伸位。宜采用局部麻醉。强调多方向穿刺的重要性,至少应穿刺6次,以保证取得足够标本。穿刺时以左手示指中指固定结节,以右手持针筒,回抽针栓以产生负压,同时缓慢向外将针头拔出2mm,再刺入,重复数次后见针内细胞碎屑后停止抽吸,去除负压,拔出针头,脱开针筒,针筒内吸入数毫升空气,接上针头,并将针头内标本排到玻片上,要求能有1-2滴橘红色液体,内有细胞碎屑。然后涂片检查。
鉴别诊断
甲状腺癌常以甲状腺结节(thyroid noles)为其明显表现,因此,当临床上遇到有结节性甲状腺肿时候,区别结节性质的良恶性具有重要意义。引起甲状腺结节的常见病如下:
1、单纯性甲状腺肿:为引起结节性甲状腺肿的最常见病因。病史一般较长,往往在不知不觉中渐渐长大,而由于体检时偶然发现。结节是腺体在增生和代偿过程中发展而成的,大多数呈多结节性甲状腺肿,少数为单个结节性。大部分结节为胶性,其中有因发生出血、坏死而形成囊肿;久病者部分区域内可有较多纤维化或者钙化、甚至骨化。由于结节的病理性质不同,他们的大小、坚硬程度、外形不一。甲状腺出血往往有骤发肿痛史,腺体内有囊肿样肿块;有胶性结节者,质地较硬;有钙化及骨化者,质地坚硬。
2、甲状腺炎:亚急性甲状腺炎:结节的大小视病变范围而定,质地常常较坚硬。有典型病史,包括起病急、发热、咽痛及显著甲状腺区疼痛和压痛等表现。急性期,甲状腺摄I率降低,显像多呈“冷结节”,血清T3和T4升高,呈“分离”现象,有助于诊断。‚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为对称弥漫性甲状腺肿,无结节;有时由于肿大不对称和表面有分叶,可状似结节,硬如橡皮,无压痛。此病起病缓慢,呈慢性发展过程,但是与甲状腺癌可同时发生,临床上不易鉴别,须引起注意。抗甲状腺球蛋白抗体及抗甲状腺过氧化物酶抗体滴度常升高。ƒ侵袭性纤维性甲状腺炎:结节坚硬,且与腺体外邻近组织粘连固定。骑兵和发展过程缓慢,可有局部隐痛和压痛,伴以明显压迫症状,其临床表现似甲状腺癌,但是局部淋巴结不大,摄I率正常或偏低。
3、甲状腺腺瘤:由甲状腺腺瘤或多发的胶性结节所致。单个或多个,可与甲状腺肿同时并存或单独出现。腺瘤一般呈圆或椭圆形,质地大多比周围甲状腺组织硬,无压痛。在扫描图上显示摄I功能为正常、增加或减低;甲状腺显像分别为“温结节”“热结节”“冷结节”。甲状腺摄I率可正常或偏高。肿瘤发展缓慢,临床上大多无症状,但是部分病人发生功能亢进症状。
4、甲状腺囊肿:囊肿内含血液或清澈液体、与周围甲状腺组织分界清楚,可相当坚硬,B超常有助于诊断,临床上除甲状腺肿大和结节外,大多无功能方面改变。 疾病治疗
手术治疗是除未分化癌以外各种类型甲状腺癌的基本治疗方法,并辅助应用碘131治疗、甲状腺激素及外照射等治疗。
1、手术治疗: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包括甲状腺本身的手术,以及颈淋巴结的清扫。甲状腺的切除范围目前仍有分歧,尚缺乏前瞻性随即对照试验结果的依据。但是完全切除肿瘤十分重要,荟萃分析资料提示肿瘤是否完全切除是一项独立预后因素。因此即使是分化型甲状腺癌,小于腺叶的切除也是不适当的。范围最小的是腺叶加峡部的切除。最大至甲状腺全切除。甲状腺切除范围的趋势是比较广泛的切除。有证据显示甲状腺近全切或全切除术后复发率较低。低危组病例腺叶切除后30年复发率为14%,而全切除术为4%,一般对高危组的病人,首次手术的范围并无太多争论,有报告TNM III期的病例腺叶切除后局部复发率为26%,全切除后局部复发率为10%,而甲状腺全切除和近全切除之间并无区别。广泛范围手术的优点是降低局部复发率,主要缺点是手术后近期或长期并发症增加,而腺叶切除很少导致喉返神经损伤,且几乎不发生严重甲状旁腺功能减退。
近来不少学者认为年龄是划分低危和高危的重要因素,并根据低危、高危分组选择治疗原则。对低危组病人采用腺叶及峡部切除,若切缘无肿瘤,即可达到治疗目的。对高危组病人采取患侧腺叶、对侧近全切或次全切除术为宜。也可根据肿瘤的临床特点来设计手术:腺叶+峡部切除术适用于肿瘤直径小于1cm、明确局限于甲状腺一叶内的低危组患者;‚甲状腺患侧全切+峡部切除+对侧近全切,适用于肿瘤直径大于1cm,较广泛的一侧乳头状癌伴有淋巴结转移者;ƒ甲状腺全切除术适用于高度侵袭性的乳头状、滤泡状癌,明显多灶性,两侧淋巴结肿大,肿瘤侵犯周围颈部组织或有远处转移者。15岁以下或45岁以上病例,淋巴结转移率较高,可达90%,对该组病例应考虑全甲状腺切除。
颈淋巴结清扫范围同样有争论,是常规行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或改良淋巴结清扫,或只切除能触及的肿大淋巴结,尚无定论。荟萃分析资料提示仅两个因素可帮助预测是否颈淋巴结转移,即肿瘤缺乏包膜和甲状腺周围有肿瘤侵犯。该两因素均不存在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是38%,两因素均存在者颈淋巴结转移率是87%。
颈淋巴结清扫的手术效果固然可以肯定,但是病人的生活质量却有可能受到影响,所以目前对于预防性颈淋巴结清扫的决定非常谨慎。尤其是低危组病人,若手术时未触及肿大淋巴结,可不作颈淋巴结清扫。如发现肿大淋巴结,应切除后做快速病理检查,证实为淋巴结转移者,可作中央区颈淋巴结清扫或改良颈淋巴结清扫。前者指清除颈总动脉内测、甲状腺周围、气管食管沟之间及上纵隔的淋巴结组织;后者指保留胸锁乳突肌、颈内静脉及副神经的颈淋巴结清扫。由于再次手术时行中央区淋巴结清扫易损伤喉返神经及甲状旁腺,因此有主张首次手术时及时未见肿大淋巴结,也行中央区清扫。对高危组病人,肉眼可见颈淋巴结转移、肿瘤侵犯至包膜外以及年龄超过60岁者,应作改良颈淋巴结清扫;若疾病分期较晚,颈淋巴结受侵犯广泛者,则应作传统淋巴结清扫。 2、内分泌治疗:甲状腺癌做次全或全切除术后患者应终身服用甲状腺素片,以预防甲状腺功能减退及抑制TSH。乳头状癌和滤泡癌均有TSH受体,TSH通过其受体能够影响甲状腺癌的生长。甲状腺素片的剂量,应根据TSH水平来调整,但是对于TSH抑制的精确范围,尚缺乏足够有效的数据支持。一般来讲,有残余癌或复发高危因素的患者,TSH应维持在0.1mU/L以下;然而复发低危的无病患者TSH应维持在正常下限附近(稍高或稍低于正常值下限);对于有实验室检查阳性但无器质性病变(甲状腺球蛋白阳性、影像学阴性)的低危组患者,TSH应维持在0.1-0.5mU/L;对于长年无病生存的患者,其TSH或许可以维持在正常参考值内。可用左甲状腺素钠片(优甲乐),每天75ug-150ug,并定期测定血T4和TSH,根据结果调整药量。
3、放射性核素治疗(131碘治疗):对于乳头状癌、滤泡癌,术后应用碘适合于45岁以上病人、多发性癌灶、局部侵袭性肿瘤及存在远处转移者。主要是破坏甲状腺切除术后残留的甲状腺组织,对高危病例有利于减少复发和死亡率。应用碘治疗目的是:①破坏残留甲状腺内隐匿微小癌;‚易于使用核素检测复发或转移病灶;③术后随访过程中,增加用状腺球蛋白作为肿瘤标记物的价值。
4、体外照射治疗(EBRT):主要用于除了乳头状癌以外的其他甲状腺癌。
疾病预后
在恶性肿瘤中,甲状腺癌的预后总的来说是好的,不少甲状腺癌已经有转移,但是病人仍然能存活10余年。涉及预后的因素很多,诸如年龄、性别、病理类型、病变的范围、转移情况和手术方式等,其中以病理类型最重要。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患者,95%可以较长时间存活,特别是乳头状癌的生物学特性倾向良好,预后最好,隐性乳头状癌预后更好,但是少数也可间变为恶性程度极高的未分化癌;未分化癌的预后最差,病人往往在半年内死亡。肿瘤体积越大,浸润的机会越多,其预后也越差。据有关统计学资料显示,有无淋巴结转移并不影响病人的生存率,原发肿瘤未获控制或出现局部复发可导致死亡率增高,肿瘤直接蔓延或浸润的程度比淋巴结转移更具有重要性。
饮食注意
甲状腺癌患者术后基本可以正常饮食和工作,适当控制富碘食物,避免过度疲劳和避免烟酒等。需重视甲状腺检查,包括影像学和甲状腺功能检查,若发现异常需及时就诊。 甲状腺疾病,尤其是甲状腺癌呈上升趋势,需高度重视。甲状腺手术由于容易出现声音嘶哑、低钙等手术并发症,手术切除范围需根据患者的病情及医疗技术条件等进行判断,需符合肿瘤切除原则,同时尽量争取保留好神经等功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手术技巧及加强综合治疗是提高疗效的努力方向。对于有疤痕体质及有特殊美容要求者也可行腔镜下颈部无疤痕的甲状腺手术。
7、晚期甲状腺癌病人的四大突出体征是什么?
虽然初期甲状腺癌不易被察觉,但伴病况的不断恶变,甲状腺病者中后期体征也逐渐开始表现出来,甲状腺癌症状在晚期常因气管、邻近神经、食管二产生相应的症状。部分患者甲状腺肿块不明显。多以局部转移为突出症状。临床常见的甲状腺癌症状晚期症状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局部压迫症状:甲状腺肿瘤继续肿大可压迫返喉神经导致患者出现声音嘶哑、侵犯食管出现吞咽困难及体重减轻、侵犯或压迫到气管则出现呼吸困难、咳血及胸部不适感等临床表现。2、局部转移症状:甲状腺癌晚期局部转移常在颈部出现硬而固定的淋巴结,临床乳突癌及髓样癌出现颈部淋巴结转移肿大的几率较大。3、伴随症状:髓样癌患者可同时有嗜铬细胞瘤和甲状旁腺增生或肿瘤,临床上可出现腹泻、心悸、脸面潮红和血钙降低等症状。4、远处转移症状:甲状腺癌扩散转移率可达50%~90.5%,颈部淋巴结转移率为64.56%,甲状腺癌远处转移多见于肺、颅骨、椎骨和骨盆的转移。脑部转移可引起头痛及呕吐、肺部或纵隔腔转移引起咳嗽、喀血及胸部不适、骨转移可造成病理性骨折引起疼痛 、脊髓转移引起手脚酸麻或无力等。随着社会的发展,目前甲状腺癌症状到晚期的患者现在开始逐渐上升,以上是甲状腺癌在晚期的症状表现,患者要及时的发现,及时治疗,以免病情恶化,就很难治愈了。临床上有人将甲状腺癌分为四期:如癌细胞只局限在原发部位者(甲状腺单侧叶内)為第一期,如癌细胞已扩散至甲状腺对侧叶内但仍局限于甲状腺包膜内者则为第二期,癌细胞穿过包膜侵犯局部组织如淋巴结者為第三期,有了肝癌、肺癌、或骨骼、脑部、腹膜等远端转移者则为第四期。晚期甲状腺癌的常用辅助性治疗:1、甲状腺素治疗 由于甲状腺癌侵犯喉、气管及食管时, 常需行甲状腺全切除或次全切除, 术后多存在甲状腺功能低下。因此,术后激素替代是必要的,目的在于抑制促甲状腺素水平,纠正内分泌紊乱,并预防复发。目前认为,甲状腺癌尤其是分化良好的甲状腺癌,因甲状腺长期持续地受促甲状腺素的刺激,促使癌细胞增生,大剂量的甲状腺素则可以抑制促甲状腺素的分泌,从而抑制了肿瘤的生长,对预防复发可能有一定作用。2、放射性131I治疗 主要适用于手术未能完全切除的残存甲状腺组织、肿瘤复发或有远处转移且具有摄131I功能的甲状腺癌。但长期接受131I治疗的患者可以出现骨髓抑制、呼吸道和消化道反应、肝肾功能损害等严重副反应。近年,大多数学者认为[19],在甲状腺全切除或近乎全切以后, 应当用131I去除残存的甲状腺组织,主张采用低剂量131I去除残存甲状腺,在治疗前应做适当治疗准备,如低碘膳食、使用锂盐、停服甲状腺激素或使用重组促甲状腺素等;对复发和有转移的甲状腺癌,须用大剂量131I治疗;已有远处转移者,应在甲状腺全切除后进行,因腺癌的远处转移灶只有全切除甲状腺后才能吸收放射碘;有些患者需重复应用131I治疗,但要等骨髓抑制恢复以后,方可进行下一次治疗,直至肿瘤组织消除为止。3、放射治疗 主要用于未分化甲状腺癌和甲状腺原发淋巴瘤及肿瘤有局部转移的患者,尤其是在有骨转移伴局部疼痛者。Cohen等[20]指出,分化的甲状腺癌患者也可考虑照射,特别是术后有残余病灶者。对低分化、不能浓聚131I的甲状腺癌,外照射可能有效。对分化的滤泡细胞癌、局部有浸润或术后仍残留微小病灶者也会有帮助。Avenia等[21]认为甲状腺癌术后合并放射新陈代谢治疗或颈外照射治疗, 其生存率可与分化程度较高的甲状腺癌病例相当。多数学者认为放疗剂量在50 65?Gy最佳, 当放疗剂量≥65?Gy后,使局部组织过度纤维化,二次复发时,增加手术难度或失去手术机会。甲状腺癌侵犯喉、气管或食管,只要没有广泛的转移,在可能的情况下,应当争取手术切除肿瘤组织,切勿放弃手术。在技术条件许可的情况下应尽可能切除受累器官,它不仅可以消除或缓解由出血及梗阻引起的窒息,而且使患者有治愈的机会。因此,对于甲状腺癌侵犯颈部轴性器官,应联合胸外科医师一道尽可能将受累器官切除。术后行甲状腺素替代加131I清甲治疗可改善甲状腺癌的预后(延缓复发时间、降低复发率和减少远端转移等) 。另外,对甲状腺癌术后残留患者及早放疗可以有效控制肿瘤的发展,提高生存率。
8、甲状腺癌 是什么引起 的?能不能治愈呢? 怎么治?、!! 我要详细的!!
您好,甲状腺癌具体的病因不是很明确的,如辐射,遗传,内分泌因素等都有可能,首选的治疗是手术治疗。甲状腺癌如果早期,这可以治愈的,最好及时去医院进行检查,如果早期,这一般是建议手术治疗,术后定期复查,同时结合医生服用中药调理等,可以控制病情发展,防止病情转移等,同时建议最好休息,不要熬夜,不要吃刺激的食物,建议饮食多样化,加强锻炼身体,加强饮食营养等。希望对您有帮助!
9、甲状腺癌浸润气管,并转移到肺部,请问如何治疗?病人一般情况尚可
乳头状癌的预后是各种甲状腺肿瘤中最好的一种,虽然有了转移,但是应该积极手术治疗,肺部可以考虑化疗或者放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