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些情况禁止用热疗?为什么?
答:(1)急性腹来部疾患诊断尚未自明确以前不宜应用。因热可使疼痛减轻,掩盖真实病情而误诊断及治疗。
(2)面部危险三角区炎症,忌作热敷。因该处血管丰富,有的静脉内无静脉瓣,且和颅内海绵窦相通,热疗使该处血流量增多,导致炎症扩散,造成严重的颅内感染。
(3)各种原因引起的出血禁用热疗,以防局部血管扩张加重出血。
(4)软组织挫伤或捩伤初期禁用热疗,以免加重皮下出血及疼痛。
2、软组织损伤初期警用热疗,其时间界定为
急性期24~48小时可冷敷,每次10~20分钟,6小时一次.急性期不能按摩。
48小时以后,可以热水泡脚或热敷,热水泡脚热敷后,肿胀症状减轻可以继续泡,如果肿胀症状加重,就是毛细血管损伤继续出血,就不能泡,用治疗骨伤软组织损伤的接骨散外敷治疗消肿止痛,彻底解决问题。
3、何种情况下禁忌用冷疗或热疗?为什么?
一、冷疗禁忌:
1、心绞痛或其他心功能障碍,动脉硬化、高血压病及血管栓塞等局部血液循环障碍者。
2、开放伤口和皮肤感染缺失等。
3、雷诺现象、冷变态反应者、冷过度敏感者、制冷血红糕蛋白尿等。
4、红斑狼疮、肝肾功能不全、恶病质等全身状况较差的情况。
5、再生的周围神经炎。
6、慎用于认知障碍、言语障碍者。
7、慎用于老年人及婴幼儿等产热保温能力较弱,温度调节功能较差者。
二、热疗禁忌:
1、严重心脏病患者及带心脏搏器者禁用;
2、肿瘤部位有结核者禁用;
3、有出血倾向者禁用;
4、经期妇女禁下腹部热疗;
5、体内植有金属物体,如腹钢板、钢钉者接骨禁用;
6、孕妇;
7、颅内占位性病变禁用;
8、各种白血病患者禁用。
9、高热。
以下情况慎用热疗:
1、 婴幼儿、老年人 因其对温度变化的耐受力差,敏感度也较差。
2、 孕妇腹部 用后可影响胎儿的生长。
3、 头部用热可使头部血管扩张,颅内压升高,可能产生头痛、眼花、甚至脑出血。
4、感觉功能及心智状态受损者。
三、原因:红、肿、发热等局部症状不适合热疗,术后或者伤后急性期不适合热疗,反倒是冷疗在这些情况下会有意想不到的疗效。”郭马珑说,患者在关节炎的急性期不适合热疗,可以常温外治,之后在肿胀和积液基本缓解后进行中药外治热疗,有助于减轻气血瘀滞状态。冷、热或者常温治疗都需要根据患者具体病情综合判定。
4、热疗的禁忌证有哪些?
1〉急腹症未明确诊断前;
〈2〉面部危险三角区感染时;
〈3〉各种脏器内出血时;
〈4〉软组织损伤或扭伤早期。
5、凡软组织扭伤、挫伤禁忌用热疗的时间为
组织扭伤、挫伤12小时之内禁止热敷或是按摩,之后选择适当的热敷或是按摩。
6、热疗的特点
全身加热的关键是将加热后的体温控制在40.0℃~42.0℃这个安全而又有效的范围之内,否则会发生危险。所以,对全身热疗系统来说体温监测和控制设备的性能指标非常重要;而且,作为一个完善和安全的治疗系统,它还需要配备心电、血压等生命体征监测仪器;要使头颈部易于散热降温,以保护脑组织不受高热损伤。 1、 急性炎症反应 如牙龈炎、中耳炎、结膜炎、面部肿胀等,用热可使局部温度升高,有利于细菌繁殖,加重病情。
2、 未明确诊断的急腹症 用热可减轻疼痛,但容易掩盖病情真相,而贻误诊断和治疗。
3、 危险三角区感染 因该处血管丰富,且面部静脉无静脉瓣,又与颅内海绵窦相通,热疗可使该处血管扩张,血流量增多,易造成严重的颅内感染和败血症。
4、 各种出血性疾病 因为用热可使局部血管扩张而加重出血倾向。
5、 软组织损伤早期 软组织损伤24~48小时内用热可加重出血和肿胀,加重疼痛。
6、治疗部位有恶性肿瘤 因为用热会加速细胞新陈代谢,加速肿胀,血液循环加快,从而加速恶性肿瘤转移。
7、人体有金属移植物部位 因为金属是热的良导体,易造成烫伤。
8、皮肤疾病 如湿疹、开放性引流伤口处,用热会加重皮肤受损,增加患者不适。非炎症性水肿时不用热,因用热可加重水肿。 1、 婴幼儿、老年人 因其对温度变化的耐受力差,敏感度也较差。
2、 孕妇腹部 用后可影响胎儿的生长。
3、 头部用热可使头部血管扩张,颅内压升高,可能产生头痛、眼花、甚至脑出血。
4、感觉功能及心智状态受损者。
7、软组织损伤处理原则是什么,我想了解一下···
1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
开放性软组织损伤是指软组织损伤后,皮肤或粘膜失去完整性,损伤部位与外界相通。常见有擦伤;刺伤;裂伤;切割伤。
处理原则:止血、清创及保护伤口预防感染。
2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的处理原则
急性闭合性软组织损伤是而由于某一刻的受力或非生理性运用而导致的局部软组织损伤,皮肤及粘膜保持完整,,伤处与外界没有相通。
处理原则:
早期:伤后24—48小时内,局部组织缺血,急性无菌性反应剧烈,大量组织渗出水肿为主要病理改变。处理原则主要是制动、止血、防肿、镇痛和缓解炎症反应。损伤后即刻采用制动、冷敷、加压包扎和抬高患肢等一系列处理。严禁严伤处按摩和热疗。
中期:损伤24—48后,出血停止,急性炎症消退,局部淤血,肉芽组织正在形成,组织正在修复。此期可持续1—2周。处理原则是改善局部血液循环,促进组织的新陈代谢。可采用热疗、按摩、药物及传统中医药方法等多种方法交替进行,同时安排小运动量的功能康复练习。
后期:损伤基本恢复,肿胀、压痛等局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