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腹膜癌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癌症本身不带传染性的,呕吐物是秽物,就算不带传染性也不容小视,里面带有的细菌会感染的。伤口,或皮肤擦伤,伤口要远离这些。(帮你咨询了下)
2、ct显示腹膜后可见多数软组织结节影什么意思?
你好,这种情况可能是腹膜后淋巴结表现了,可以查查肿瘤标志物,派特ct检查
3、软组织肿瘤是不是癌症?
二、软组织肿瘤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软组织肿瘤是不难与非肿瘤性肿块鉴别的,其诊断要点如下: (一)患者在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后才觉察到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发热、体重下降及一般的不适等全身性症状则少见。 软组织肿瘤2
(二)临床上较少发生但很重要的肿瘤引起的综合征是低血糖症,常伴发于纤维肉瘤。 (三)X线摄片检查 X线摄片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软组织肿瘤的范围,透明度以及其与邻近骨质的关系。如边界清晰,常提示为良性肿瘤;如边界清楚并见有钙化,则提示为高度恶性肉瘤,该情况多发生于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等。 (四)超声显像检查 该法可检查肿瘤的体积范围、包膜边界和瘤体内部肿瘤组织的回声,从而区别良性还是恶性。恶性者体大而边界不清,回声模糊,如横纹肌肉瘤、滑膜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超声检查还能引导作深部肿瘤的针刺吸取细胞学检查。该检查方法确是一种经济、方便而又无损于人体的好方法。 (五)CT检查 由于CT具有对软组织肿瘤的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的特点,用来诊断软组织肿瘤也是近年常用的一种方法。 ( 六) MRI检查 用它诊断软组织肿瘤可以弥补X线CT的不足,它从纵切面把各种组织的层次同肿瘤的全部范围显示出来,对于腹膜后软组织肿瘤、盆腔向臀部或大腿根部伸展的肿瘤、腘窝部的肿瘤以及肿瘤对骨质或骨髓侵袭程度的图像更为清晰,是制订治疗计划的很好依据。 (七) 病理学检查 1.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病理学检查方法。最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已破溃的软组织肿瘤,用涂片或刮片的采集方法取得细胞,镜检确诊;②软组织肉瘤引起的胸腹水,必须用刚取到的新鲜标本,立即离心沉淀浓集,然后涂片;③穿刺涂片检查适用于瘤体较大、较深而又拟作放疗或化疗的肿瘤,也适用于转移病灶及复发病灶。 2.钳取活检:软组织肿瘤已破溃,细胞学涂片又不能确诊时,可做钳取活检。 3.切取活检:多在手术中采取此法。如较大的肢体肿瘤,需截肢时,在截肢前做切取活检,以便得到确切的病理诊断。肿瘤位于胸、腹或腹膜后时,不能彻底切除,可做切取活检,确诊后采用放疗或化疗。 4.切除活检:适用体积较小的软组织肿瘤,可连同肿瘤周围部分正常组织整块切除送病理检查。
编辑本段三、软组织肿瘤治疗措施
(一)手术治疗
软组织肿瘤3
1.根治性手术:所有位置的肿瘤必须是连同周围包绕的正常组织一并切除的,为了保证完整的切除,常常不得不割舍一些正常的组织结构,手术切除亦应包括活检的部位,皮肤及其附近的部分肌肉。对于肌肉肿瘤,受累肌肉应将首尾完全予以切除。只有在临床显示淋巴结已受累时,才实施淋巴结清扫术。 2.减积手术:是针对一些无法完全切除的软组织肿瘤而采用的方法,术后再继以其他非手术治疗,以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病人的生命。如恶性腹膜后巨大的脂肪肉瘤等,可先行减积手术,尔后再辅加放射治疗,可取得好的疗效。 3.截肢术:适用于晚期的巨大肿瘤伴有溃疡大出血,而又无法止血;或伴发严重感染,如脓毒血症、破伤风等危害病人生命安全;或肿瘤生长迅速并引起剧烈疼痛,难以用药物控制;或肢体己有病理性骨折,失去活动能力等严重状况下,无法用其他方法挽救时,方可考虑先选用截肢术。
(二)放射治疗
彻底根治性的手术会造成功能性损伤,截肢或关节离断,治疗的另一选择是手术与放射的联合应用。手术后辅加放射治疗,主要是针对那些残留在手术野内的微小亚临床病灶起到了抑制作用,而对那些团块状和结节状的大块瘤体往往难以奏效。因此,学者们认为,即使仅作肿瘤局部切除,再加放射治疗,也能取得与包括截肢术在内的根治性手术相仿的疗效,而且还保存了肢体。单纯放疗,只是姑息性的治疗,因而无法达到治愈的目的。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术前放疗,并指出,术前放疗有时会优于手术后放疗,因为手术前放疗可使巨大肿瘤的体积缩小,并常会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产生一层组织反应区,有轻度水肿,易于手术分离,可使原认为不能切除的肿瘤得以切除;其次是大部分肿瘤细胞经放射治疗后已失去活力,即使在手术野内留有肿瘤细胞,也无生存和复发的能力。还有一点是软组织肉瘤经过放射治疗后,其周围的脉管大多萎缩变细,甚至纤维化闭塞,失去循环能力,这就会减少手术操作时挤压肿瘤向外扩散的机会,而手术前放疗最大的缺点是手术后创面不易愈合,要特别注意。
(三)化学治疗
软组织肿瘤4
对软组织肉瘤有效的药物很多;主要为ADM、DTIC、CTX及IFO、KSM等。一般认为疗效较好的是CYV ADIC联合方案。其具体用法是:CTX600mg、d1VCR2mgd1,KSM 400μg,d1,DTIC 250mg d1-5;3~4周为一疗程。化学治疗又分术后辅助化疗及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 1.手术前化疗:体积较大恶性程度高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宜于术前用化疗,可使瘤体缩小,提高切除率,避免截肢之苦。 2.手术后化疗:手术加用化学药物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在治疗高度恶性软组织肉瘤中,应在手术后短期内即开始应用,有可能减少远处转移,提高生存率。如时间相隔太久,将难奏效。作者认为:用化疗比不用好,早用比晚用好,预防性比治疗性好。一般用药时间Ⅰ期和Ⅱa期化疗1年,Ⅱb~Ⅲ期化疗2年。
4、腹膜后肿瘤就是癌症吗
腹膜后肿瘤(retroperitoneal tumors)主要来自腹膜后间隙的脂肪,疏松结缔组织、肌肉、筋膜、血管、神经、淋巴组织等,并不包括原在腹膜后间隙的各器官(肾、胰、肾上腺及输尿管等)的肿瘤。
在解决这个问题之前,首选大家应该知道腹膜后在人体的什么位置?腹膜后都有些什么东西?为了便于理解,我将人体腹壁、腹膜、腹腔及腹腔内脏器的关系用一个形象实体比喻来说明。人体腹壁就象一个大的木桶,它可分前与后;人体腹膜就是一个大的气球;腹腔及其内脏器就是气球内所装的水,如果我们将装有水的气球放入木桶内,这种状态就构成了人体腹部:腹壁――应木桶,腹膜――气球,腹腔及腹腔内脏器――气球内的水。这样,普通人对人体腹部的结构就有了一个形象的框架了。那么,腹膜后在什么位置呢?气球与木桶壁之间的间隙我们称之为腹膜间隙,腹壁前部就称为腹膜前,后部就称为腹膜后。如此,我们对腹膜后在人体的具体位置就有了一个清晰的认识。
什么是腹膜后肿瘤?原发性腹膜后肿瘤(Primary retroperitoneal tumors PRTS),是指起源于腹膜后潜在腔隙内的肿瘤,不包括腹膜后脏器本身的肿瘤和腹膜后转移肿瘤。因历史原因,多数学者沿用腹膜后肿瘤来代替原发性腹膜后肿瘤的说法。
腹膜后肿瘤发病情况:腹膜后肿瘤占全身肿瘤的0.5%以下。它多为软组织肿瘤,占全身软组织肿瘤的10%-20%。据统计:腹膜后肿瘤中有82%为恶性,只有5-18% 为良性。许多腹膜后肿瘤至死亡时也未能确诊。所以,在我国尚无完整的肿瘤发病率的统计。
腹膜后肿瘤有哪些特点?腹膜后肿瘤多为软组织起源,而软组织肿瘤又是一个极为多样化的群体。所以,腹膜后肿瘤是一类病理类型繁多,起病隐匿,不易早期发现,一旦确诊常因累及腹膜后众多的血管、神经或脏器,致手术切除困难,而它对化疗、放射治疗又不敏感,因此是一类“不敢问津或无人问津”的难治性肿瘤――这就是腹膜后肿瘤的临床治疗特点。另外,腹膜后肿瘤还具有其独特的“生物学特性”。虽然腹膜后肿瘤病理多样化,但还是有其共性的,也就是说不论是哪一类腹膜后肿瘤,一般都具有如下四种相同的生物特征。
一 肿瘤呈膨胀性生长,但一般不具备浸润性;
二 肿瘤一般有完整的包膜;
三 不容易出现远处转移;
四 容量出现术后局部复了;
所以,腹膜后肿瘤与其他癌症不一样,因其无侵袭性生长,早期又无临床表现,就诊时多半已生长巨大,因巨大肿瘤与腹腔脏器抢占腹腔空间造成压迫而表现出晚期压迫症状。因为发现晚,手术困难,且恶性居多,故总体疗效不理想。虽然如此,但如果了解腹膜后肿瘤的共同生物学特性,我们就不应该轻易放弃对较大的甚至是巨大的腹膜后肿瘤的手术切除,即使是对于复发的病例也应该争取再次或多次手术。尤其是通过B超早期发现更为重要。
5、腹膜转移癌
来源于妇产科的肿瘤则有内分泌的异常等。1.细胞学检查 经腹腔穿刺抽吸腹水进行细胞学检查,其检查阳性率50%~80%,以下3点可以提高腹水癌细胞检出率:①多次反复查找;②抽取足量的腹水,至少500ml;③抽取腹水前让病人多次翻身,使沉淀的癌细胞更易抽出。2.活检 腹膜镜直视下活组织病理检查是目前最准确的检查方法。3.血常规及血浆蛋白 可有红细胞、血红蛋白减少及血浆白蛋白降低。4.腹水检查 腹腔穿刺腹水检查是最简单、迅速、方便、损伤较少的临床检查方法,对临床怀疑腹腔转移肿瘤的病人可反复进行,通过对腹水脱落细胞的检查明确诊断,并可根据肿瘤病理类型的特点追寻原发病灶。总之,活组织检查是诊断本病的最可靠方法。活组织标本可经腹腔穿刺、腹腔镜或剖腹探查获得。仅仅为取得活组织而进行的诊断性剖腹探查应用较少,而大多数活组织标本的取得是在治疗性手术中进行的。1.B超检查(1)腹水:常见腹水和腹腔脏器粘连。声像显示腹腔内游离无回声区,肠管粘连成团附于后腹部(图3A)。(2)腹膜不规则增厚:声像图可见增厚的腹膜呈高回声的带状改变,形态常不规则(图3B)。(3)腹腔内肿瘤结节:腹腔内肿瘤结节常合并有腹水而显示清晰,多见于右侧腹壁及盆腔壁,也可位于上腹正中(图4)。结节与腹壁分界不清,向腹壁内突出。不合并腹水者可见实性、囊性或混合性肿块回声。部分肿瘤可见原发肿瘤声像表现及腹腔内肠系膜多个淋巴结肿大。2.CT扫描 可示转移癌的部位、大小、性质及腹水等情况,在本病诊断中有较大的价值,可以定位,并了解肿块的数量、质地、血管供应,并有助于发现原发病灶。腹膜转移性肿瘤的CT表现为:腹水,壁腹膜增厚,肠系膜及大网膜污垢状、结节状、饼状及肿块状改变,腹腔内囊性占位改变,小肠管壁增厚及小肠移位。多位作者认为CT可为腹膜转移性肿瘤的首选检查方法。(1)腹水:为腹腔脏器间均匀水样密度影(图5A)。少量腹水聚集在肝肾隐窝或肝外侧缘(图5B)。大量腹水时,围绕整个腹腔脏器,并可进入小网膜囊内。(2)腹膜不规则增厚:正常情况下,CT一般不显示前壁腹膜,后壁腹膜仅表现铅笔描绘样的细线状。但腹腔转移性肿瘤增厚的腹膜可呈宽带状、结节状或块状,以宽带状为多,其次为结节状,这可能与肿瘤细胞多数性种植后,生长融合过程有关。宽带状瘤灶可能是结节融合的表现。在部位上,以右侧腹壁多见,其次为左侧腹壁和前腹壁(图6)。(3)肠系膜及大网膜改变:①污垢状改变:正常时均匀脂肪密度的肠系膜或大网膜内出现区域性多数细小的点状、短条状的污垢样密度影。②结节状改变:脂肪密度的肠系膜或大网膜内见结节状软组织密度影。③饼状大网膜或肠系膜:大网膜或肠系膜失去脂肪密度,而被饼状软组织密度影所取代。 以上三种表现可同时存在,细点污垢状的大网膜或肠系膜可增大为结节状,再融合成饼状。(4)腹腔内多囊或单囊性占位改变:表现为腹腔内多发或单发囊状改变,囊壁薄,囊内呈水样密度,有占位效应,这一点可与单纯性腹水鉴别。(5)小肠系膜缘管壁增厚:表现为小肠管壁增厚,以系膜缘为著,累及部分或大部分肠管壁腹膜腔转移性肿瘤的诊断,需结合患者原发病史及典型的CT表现,并且要与腹膜腔结核和腹膜腔原发性肿瘤作鉴别,因为三者的CT征象有很大部分的重叠。3.MRI 可以表现为沿肠系膜表面直接扩散、腹膜腔内种植、血行转移以及淋巴转移。增强加脂肪抑制可以显示块状的腹膜转移病灶明显强化,边界一般不光整。腹膜腔内种植转移病灶表现为多发散在分布的小结节强化灶。4.X线检查 用于本病的诊断,可进行胃肠道的钡餐和钡剂灌肠,部分病人可见到胃肠道受压和移位等间接征象,若为原发于胃肠道的肿瘤则可发现原发病变。选择性动脉造影有时可见到肿瘤的新生血管,但无诊断本病的特殊征象。B超对腹部检查常有阳性发现,可显示多个实质性肿块,偶有囊性变,同时可见腹水。必要时可在B超引导下行细针穿刺活检以明确诊断及病理类型。5.腹腔镜检查 对诊断不明的腹部肿块伴有明显的腹水患者,可用腹腔镜进行检查,吸去腹水后常见到壁层和脏腹膜有多个肿块或结节,借助腹腔镜行结节或肿块活检,是明确腹腔内肿瘤转移诊断的非常的有效方法。
6、软组织密度影是什么
??这是影响学的词汇吧??差不多是指X平片上的密度介于骨骼(白色)和气体或脂肪(灰黑色)之间的例如肌肉、结缔组织那样的灰色的中等密度的组织
7、什么是软组织密度影?
意见建议:1.X线穿透低密度组织时,被吸收少,剩余X线多,使X线胶片感光多,经光化学反应还原的金属银也多,故X线胶片呈黑影;使荧光屏所生荧光多,故荧光屏上也就明亮。高密度组织则恰相反2.体重增加引起的脂肪增厚不应该是团块状的,团块状软组织密度影考虑肿物形成的可能性大,建议进一步检查以明确
8、腹膜癌的症状和治疗
腹膜癌(卵巢外腹膜乳头状癌)是指原发于腹膜,其组织形态在光镜下如卵巢浆液性乳头状癌,而卵巢本身正常或仅浅表受累的一种癌瘤。因其来源、性质认识未明,临床及病理医师常误诊为“卵巢癌腹膜广泛转移”。本病见诸文献已近40 年,1959 年Swerdlow首次名为“盆腹膜间皮瘤酷似乳头状囊腺癌报道,可惜未得人们关注。至1977 年Kannerstein报告15 例,首先命名为“原发性腹膜乳头状浆液性癌”,1992 年我院以“卵巢外腹膜乳头状癌”报告6 例,1998 年又以“腹膜癌”为名报告18 例(包括前6 例)。数十年来众多学者相继报道,至今国内外文献中约有300 余例报道。
【发病率】
过去因对本病缺乏认识,多数病例都以“卵巢癌腹腔广泛转移”诊断而漏诊,近10多年来有了一些认识,其发病率不似前想象罕见,本院自1980 年认识到本病起至1996 年共收治18 例,占同期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之12.8%。自国内外的报道统计,腹膜癌占卵巢浆液性囊腺癌之7-14%。
【发病年龄】
属老年性疾病,本院18 例平均年龄51.4 岁(23-72 岁),文献中最年轻患者为11岁。
【症状与体征】
腹胀、腹痛、腹围增大为最常见三大症状,呈隐袭性进展,早期症状很不明确或几无感觉,直至病情发展一定程度,始被发觉,所谓腹痛也不剧烈,只觉腹部胀感或不适感,最后如晚期卵巢癌体征:大量腹水、腹内肿块。本院18 例皆属晚期,其中腹痛或腹部不适者占66.6%、腹胀61%、腹水50%、腹内肿块33.3%、排便困难16.7%。
【检查】
术前B 超、CT、MRI、腹腔穿刺可有助于诊断、血清CA125均为阳性表达。
【病理】
(一)肉眼观察
腹腔内大量腹水,腹膜表面、内脏表面皆满布多发瘤结,呈颗粒、结节状,粟粒等,肝表面、膈面亦伴有粟粒样结节,但卵巢正常或浅表侵犯,大网膜可受累挛缩呈饼块状。
(二)组织学
目前报道均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一如来自卵巢上皮癌,含大量砂粒体,唯Lee(1991 年)报告1 例透明细胞癌。
(三)诊断标准
因对本病缺乏认识,术前几全都误诊,常误为卵巢癌、腹腔结核,直至术中见腹膜广泛瘤结,而卵巢肉眼见正常或浅表受侵始得诊断。最近美国妇科肿瘤组织(GOG)定出病理诊断标准。
1.两侧卵巢必须是生理性正常大小,或是因良性病变而增大。
2. 卵巢外之病灶体积必须大于双侧卵巢受累的病灶。
3. 镜下卵巢病变必须有以下所见之一:
(1)卵巢无病变存在。
(2)肿瘤仅限于卵巢表面,无间质浸润。
(3)卵巢表面受累及其间质受累者,间质受累者必须在5mmX5mm 以内。
(4)肿瘤组织学和细胞学特征必须是浆液性为主,与卵巢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相同或相似,而分化程度不等。
【组织来源】
尚有争议,是属独立的疾病与卵巢组织无关,文献中多有报道。卵巢因某种原因(或良性肿瘤)切除后而发生腹膜癌。目前有两种学说:1.来源于胚胎性腺迁移路径上残留的卵巢组织恶变;2.腹腔上皮与卵巢上皮源于同一间胚叶,均来自胚胎体腔上皮,具有苗勒管分化趋向的潜能,称为第二苗勒系统(SMS)。SMS日后受某种刺激而成癌。故而腹膜癌与卵巢上皮性癌何其相似:1.发病年龄皆为老年妇女;2.症状如卵巢上皮性癌III-IV期;3.肿瘤播散部位:腹盆腔腹膜、大网膜、膈面及内脏表面;4.组织学类型,目前报告材料为浆液性乳头状囊腺癌,含大量砂粒体;5.腹膜癌患者与卵巢癌一样,血清CA125阳性表达;6.免疫组化染色CEA 多阳性,角蛋白阳性、Vimentin 阴性或弱阳性,证实为癌而不支持间皮肿瘤;7.对以DDP
为主的化疗,有中度敏感性;8.来自SMS 可有一系列肿瘤,目前文献报道均为浆液性乳头状癌,另Lee 报告1 例透明细胞癌,可以相信浆液性乳头状癌以外的SMS 癌亦将会见到。
【治疗】
能手术者应彻底切除,不能彻底切除者应行减量术 ,力争残余瘤直径2cm 以内,必须强调两侧卵巢切除,以观察卵巢病变情况。化疗药物尚不规范,仍以卵巢癌方案,即DDP 为主的综合治疗,如CAP 或CP 或CFP 方案等。
男性是否有腹膜癌,就目前文献报告中均为女性,最近Shah 等报告1 例浆液性乳头状癌发生于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