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软组织 > 颌下软组织内隆起肿物

颌下软组织内隆起肿物

发布时间:2021-01-08 02:38:02

1、左颌下可见一实质性肿块,大小约26x23x18mm,边界清,cdfi示团块内可测及少许血

你好,颌下的软组织良性肿块,表面光滑,质地软的话,首先要考虑脂肪瘤的可能。肿块较大,会突起于皮肤,有可能会慢慢增大,治疗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肿块基本上不会复发。

2、颌下淋巴结肿大是怎么回事啊?

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良性,也有恶性,故重视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时就诊、确诊,以免误、漏诊,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谈一谈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慢性淋巴结炎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应予以重视,进一步检查确定。

结核性淋巴结炎

有发热、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见于青壮年。常伴发肺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较轻(干酪样变),有的部分较硬(纤维化或钙化),且互相粘连,并和皮肤粘连,所以活动度差。这类患者结核菌素实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恶性淋巴瘤

也可见于任何年龄组,其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中期相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也可融合成大块,直径达20cm以上,侵犯皮肤,破溃后经久不愈。此外,可侵犯纵隔、肝、脾及其它器官,包括肺、消化道、骨骼、皮肤、乳腺、神经系统等。确诊需活组织病理检查。临床上恶性淋巴瘤常易误诊,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者,有70%~80%在初诊时被确诊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以致延误治疗。

巨大淋巴结增生

是一种易误诊的罕见病。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纵隔最多,也可侵犯肺门及肺内。其它受侵部位有颈部、腹膜后、盆腔、腋窝以及软组织。常易误诊为胸腺瘤、浆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等。了解本病的病理及临床表现对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假性淋巴瘤

常发于淋巴结外的部位,如眼眶、胃的假性淋巴瘤及消化道的淋巴性息肉,均可形成肿块。一般认为属反应性的增生,由炎症引起。

淋巴结转移瘤

淋巴结常较硬,质地不均匀,可找到原发灶。很少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也常有淋巴结肿大,特别是儿童常见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上发病急,常伴有发热、出血、肝和脾肿大、胸骨压痛等,血液学和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确诊鉴别。

结节病

在我国较少见,常侵犯双侧肺门,呈放射状,伴有长期低热。全身淋巴结都可肿大,尤其是耳前后、颌下、气管旁。在临床上很难与恶性淋巴瘤鉴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多见与青壮年男性,为EB病毒所致,但病人常一般情况良好,可有发热及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也可有脾脏轻度肿大。外周血中有异形淋巴细胞,嗜异凝集实验阳性可以确诊。

血清病 为病人使用血清制品(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等)后发生的一种疾病。少数患者以淋巴结肿大为最先出现的临床症状。但多为注射处及滑车上淋巴结首先肿大。根据注射史及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可诊断。

淋巴结肿大很常见,列举的以上10种疾病原因,希望能给大家以启示,及时就诊、确诊及鉴别,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平时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当脚长疖肿或受伤后发炎,腹股沟处也会觉得疼痛。仔细一摸,会在皮肤下触到一个或几个如蚕豆大小的“小疙瘩”,又硬又痛,那就是淋巴结。当细菌从受伤处进入你的血管内时,淋巴结这个“御敌哨兵”首先对细菌进行还击,以防止“敌人”深入。随着每一个淋巴细胞“吃掉”大量细菌后,它的“肚子”便越来越大,整个淋巴结会肿大疼痛。所以说,淋巴结是身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淋巴结还是人体内的一个报警装置,淋巴结肿大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

细菌感染:如口腔、面部等处的急性炎症,常引起下颌淋巴结的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软、活动度好,一般可随炎症的消失而逐渐恢复正常。

病毒感染: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可引起淋巴结肿大。有时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如风疹,常引起枕后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结核: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多见,有的会破溃,有的不破溃,在临床上有时与淋巴瘤难于鉴别。确诊方法是多次、多部位地做淋巴结穿刺、涂片和活体组织检查,并找出结核原发病灶。

淋巴结转移癌:这种淋巴结很硬,无压痛、不活动,特别是胃癌、食道癌患者,可触摸到锁骨上的小淋巴结肿大。乳腺癌患者要经常触摸腋下淋巴结,以判断肿瘤是否转移。

白血病:该病的淋巴结肿大是全身性的,但以颈部、腋下、腹股沟部最明显。除淋巴结肿大外,病人还有贫血、持续发热,血液、骨髓中会出现大量幼稚细胞等表现。

淋巴瘤: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多见。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肿瘤,同时有一些淋巴结以外的病变,如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脏等处的损害。

淋巴结的肿大还可出现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再如过敏反应性疾病及毒虫蜇伤等。所以,对淋巴结肿大不容忽视,特别是发现淋巴结持续肿大时更应及早请医生诊治。

淋巴结肿大可分为疼痛性及无疼痛性两种。疼痛性肿大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时,感染处得到正确处理后即可消除。引起无痛性肿大的疾病往往较顽固且难以发现,危害较大。一般多见于结核菌感染、淋巴瘤、肿瘤转移至淋巴结、血液病(如白血病)等。

淋巴结遍布全身,只有在比较表浅的特殊部位才可触及。如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最易摸到。女性患乳腺癌时在乳房周围及腋窝可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正确的触摸方法是:将食指及中指并拢,在上述部位上下左右触摸,若感觉到皮下有圆的、椭圆的、或条索状,有鸡蛋大小甚至更大的淋巴结节时,应立即去正规的医院请医生诊断

淋巴系统是身体的自然防卫组织,可以抵抗感染和毒素的侵入,浅表的淋巴结群存在于颈部、腋窝、腹股沟、膝盖后面以及耳朵前后。
孩子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肿大的部位取决于感染的位置。喉和耳朵感染可能会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头部感染会使耳朵后的淋巴结肿大;手或手臂感染会使腋窝下淋巴结肿大;脚和腿部感染会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孩子最常见的是颈部淋巴结肿大,母亲很容易注意到孩子的这一部位,带孩子让医生检查后才能放心。
以大多数人来说,咽喉痛、感冒、牙齿发炎(脓肿)、耳朵感染或昆虫叮咬都是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不过假如淋巴结肿大出现在颈部前面正中间或是正好在锁骨上方,你就
必须考虑感染之外的原因,如肿瘤、囊肿或甲状腺功能紊乱。
大多数母亲一看到孩子颈部淋巴性结肿大,首先想到的是肿瘤,这是自然反应,肿瘤的确也是引起孩子淋巴结肿大的一个原因,不过感染是更为多见的原因。对此,进行血和尿的化验、x线检查、皮试以及活体切片检查等,可以证实医生的疹断。

3、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软组织囊肿有哪些?

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软组织囊肿有涎腺囊肿(粘液腺囊肿、舌下腺囊肿、腮腺囊肿等等)、皮脂腺囊肿、皮样囊肿、甲状舌管囊肿及鳃裂囊肿等,其中以粘液腺囊肿、舌下腺囊肿尤其多见。皮脂腺囊肿,常见于面部,由豆大至小柑桔大。囊肿位于皮下,向皮肤表面突出,囊壁与皮肤紧密粘连,中央有一小色素点。皮脂腺囊肿生长缓慢,一般无症状,呈圆形,质软可动,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可恶变。皮样或表皮样囊肿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常位于皮下较深的部位或口底诸肌之间,生长缓慢,呈圆形,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触诊囊肿坚韧而有弹性,似面团样,穿刺可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有时大体标本可见毛发。

4、两边颌下淋巴结肿大,会不会是什么肿瘤呀?

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良性,也有恶性,故重视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时就诊、确诊,以免误、漏诊,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谈一谈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慢性淋巴结炎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应予以重视,进一步检查确定。

结核性淋巴结炎

有发热、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见于青壮年。常伴发肺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较轻(干酪样变),有的部分较硬(纤维化或钙化),且互相粘连,并和皮肤粘连,所以活动度差。这类患者结核菌素实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恶性淋巴瘤

也可见于任何年龄组,其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中期相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也可融合成大块,直径达20cm以上,侵犯皮肤,破溃后经久不愈。此外,可侵犯纵隔、肝、脾及其它器官,包括肺、消化道、骨骼、皮肤、乳腺、神经系统等。确诊需活组织病理检查。临床上恶性淋巴瘤常易误诊,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者,有70%~80%在初诊时被确诊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以致延误治疗。

巨大淋巴结增生

是一种易误诊的罕见病。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纵隔最多,也可侵犯肺门及肺内。其它受侵部位有颈部、腹膜后、盆腔、腋窝以及软组织。常易误诊为胸腺瘤、浆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等。了解本病的病理及临床表现对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假性淋巴瘤

常发于淋巴结外的部位,如眼眶、胃的假性淋巴瘤及消化道的淋巴性息肉,均可形成肿块。一般认为属反应性的增生,由炎症引起。

淋巴结转移瘤

淋巴结常较硬,质地不均匀,可找到原发灶。很少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也常有淋巴结肿大,特别是儿童常见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上发病急,常伴有发热、出血、肝和脾肿大、胸骨压痛等,血液学和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确诊鉴别。

结节病

在我国较少见,常侵犯双侧肺门,呈放射状,伴有长期低热。全身淋巴结都可肿大,尤其是耳前后、颌下、气管旁。在临床上很难与恶性淋巴瘤鉴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多见与青壮年男性,为EB病毒所致,但病人常一般情况良好,可有发热及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也可有脾脏轻度肿大。外周血中有异形淋巴细胞,嗜异凝集实验阳性可以确诊。

血清病 为病人使用血清制品(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等)后发生的一种疾病。少数患者以淋巴结肿大为最先出现的临床症状。但多为注射处及滑车上淋巴结首先肿大。根据注射史及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可诊断。

淋巴结肿大很常见,列举的以上10种疾病原因,希望能给大家以启示,及时就诊、确诊及鉴别,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平时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当脚长疖肿或受伤后发炎,腹股沟处也会觉得疼痛。仔细一摸,会在皮肤下触到一个或几个如蚕豆大小的“小疙瘩”,又硬又痛,那就是淋巴结。当细菌从受伤处进入你的血管内时,淋巴结这个“御敌哨兵”首先对细菌进行还击,以防止“敌人”深入。随着每一个淋巴细胞“吃掉”大量细菌后,它的“肚子”便越来越大,整个淋巴结会肿大疼痛。所以说,淋巴结是身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淋巴结还是人体内的一个报警装置,淋巴结肿大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

细菌感染:如口腔、面部等处的急性炎症,常引起下颌淋巴结的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软、活动度好,一般可随炎症的消失而逐渐恢复正常。

病毒感染: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可引起淋巴结肿大。有时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如风疹,常引起枕后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结核: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多见,有的会破溃,有的不破溃,在临床上有时与淋巴瘤难于鉴别。确诊方法是多次、多部位地做淋巴结穿刺、涂片和活体组织检查,并找出结核原发病灶。

淋巴结转移癌:这种淋巴结很硬,无压痛、不活动,特别是胃癌、食道癌患者,可触摸到锁骨上的小淋巴结肿大。乳腺癌患者要经常触摸腋下淋巴结,以判断肿瘤是否转移。

白血病:该病的淋巴结肿大是全身性的,但以颈部、腋下、腹股沟部最明显。除淋巴结肿大外,病人还有贫血、持续发热,血液、骨髓中会出现大量幼稚细胞等表现。

淋巴瘤: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多见。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肿瘤,同时有一些淋巴结以外的病变,如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脏等处的损害。

淋巴结的肿大还可出现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再如过敏反应性疾病及毒虫蜇伤等。所以,对淋巴结肿大不容忽视,特别是发现淋巴结持续肿大时更应及早请医生诊治。

淋巴结肿大可分为疼痛性及无疼痛性两种。疼痛性肿大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时,感染处得到正确处理后即可消除。引起无痛性肿大的疾病往往较顽固且难以发现,危害较大。一般多见于结核菌感染、淋巴瘤、肿瘤转移至淋巴结、血液病(如白血病)等。

淋巴结遍布全身,只有在比较表浅的特殊部位才可触及。如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最易摸到。女性患乳腺癌时在乳房周围及腋窝可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正确的触摸方法是:将食指及中指并拢,在上述部位上下左右触摸,若感觉到皮下有圆的、椭圆的、或条索状,有鸡蛋大小甚至更大的淋巴结节时,应立即去正规的医院请医生诊断

淋巴系统是身体的自然防卫组织,可以抵抗感染和毒素的侵入,浅表的淋巴结群存在于颈部、腋窝、腹股沟、膝盖后面以及耳朵前后。

孩子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肿大的部位取决于感染的位置。喉和耳朵感染可能会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头部感染会使耳朵后的淋巴结肿大;手或手臂感染会使腋窝下淋巴结肿大;脚和腿部感染会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孩子最常见的是颈部淋巴结肿大,母亲很容易注意到孩子的这一部位,带孩子让医生检查后才能放心。

以大多数人来说,咽喉痛、感冒、牙齿发炎(脓肿)、耳朵感染或昆虫叮咬都是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不过假如淋巴结肿大出现在颈部前面正中间或是正好在锁骨上方,你就
必须考虑感染之外的原因,如肿瘤、囊肿或甲状腺功能紊乱。

大多数母亲一看到孩子颈部淋巴性结肿大,首先想到的是肿瘤,这是自然反应,肿瘤的确也是引起孩子淋巴结肿大的一个原因,不过感染是更为多见的原因。对此,进行血和尿的化验、x线检查、皮试以及活体切片检查等,可以证实医生的疹断。

5、急!!!!!!!!!我的下颚突然有了个肿囊,就在软组织那里,医生说要手术,做不好可能影响到以后吃饭

答案:听你边哭边唱到最后,

6、颌下腺囊肿怎么治疗

颌面部囊肿有软组织囊肿和颌骨囊肿两大类。软组织囊肿主要有涎腺囊肿(如舌下囊肿、粘液囊肿和颌下腺囊肿等),和发育性囊肿(如口底表皮囊肿、甲状舌管囊肿、鳃裂囊肿等)。颌骨囊肿则分为牙源性囊肿,(如根端囊肿、含牙囊肿、始基囊肿和角化囊肿等)和发育性囊肿(如球上颌囊肿、正中囊肿、鼻腭囊肿等)。

(一)粘液囊肿

又称粘液腺囊肿,在口腔粘膜下组织内,分布着数以百计,能分泌无色粘液的小涎腺,称为粘液腺,以下唇、软腭、舌尖腹面分布最多。其排泄管开口于口腔内,由于排泄管受到创伤,粘液外漏而形成囊肿。常见于下唇,且多发生有咬唇习惯者。囊肿位于粘膜下,呈半透明状小泡,表面覆盖正常粘膜,出现数日后可因食物等磨擦,囊膜破裂而消失,但不久又可出现,多次复发后粘膜产生疤痕组织,使半透明水泡变成白色硬结。主要治疗为切除囊肿及周围粘液腺组织,也可用激光或冷冻治疗。

(二)舌下腺囊肿

舌下腺是大涎腺中最小的一对,位于舌下间隙内,有导管约8~20个,直接开口于口腔内,少数集合成一个导管,开口于颌下腺导管、分泌较为粘稠的粘液。囊肿的发生可能是由于分泌导管的创伤,使粘液外漏,逐渐为周围的结缔组织所包绕而形成的。所以,舌下囊肿的囊壁有上皮衬里者极为少数,有上皮衬里的舌下囊肿,仍可能为导管排出受阻,粘液潴留而形成的。

舌下囊肿多见于青少年,先发生在口底的一侧,位于粘膜与口底肌肉之间,表面覆盖很薄的正常粘膜,透过粘膜可见淡蓝色、柔软、有波动感的囊性肿物,缓慢增大,可逐渐扩展到对侧口底,将舌上抬,形成重舌,影响说话、进食甚至呼吸。囊肿也可沿颌舌肌后缘向颌下区伸展,呈哑铃状,在口底和颌下区同时出现。少数舌下囊肿主要向颌下三角及颈上部隆起,口底症状不明显,而被误认为颌下腺囊肿。舌下囊肿可有继发感染,出现疼痛及感染症状。也可因损伤破裂,流出粘液而暂时消失,数日后又逐渐增大。根据临床表现,诊断并不困难,但需与口底表皮囊肿、口底局限性血管瘤等相鉴别。治疗主要为外科手术,过去采用囊肿摘除或袋形手术,复发率很高。目前多作舌下腺切除术,即使遗留部分囊壁,亦少有复发者。手术中要防止误伤颌下腺导管、舌动脉、舌深静脉和舌神经。

(三)口底表皮囊肿

胚胎发育时期,两侧胚胎组织在口底中线融合过程中,上皮细胞遗留在口底组织中,日后发展而形成为口底表皮囊肿。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囊肿位于口底正中,下颌舌骨肌、颏舌骨肌上方,表面覆盖口底粘膜并向口内隆起,将舌抬高,影响说话、进食,甚至影响呼吸。少数囊肿位于下颌舌骨肌下方,向颏下部隆起。囊壁较厚,表面粘膜色泽正常,压迫囊肿似有橡皮样感,软而有弹性,穿刺抽出豆渣样内容,以此与舌下囊肿相鉴别。治疗为手术切除,一般可在口内摘除,如囊肿主要位于颏下部,则在口外作切口。囊壁较厚、分离囊肿完整摘除并不困难。手术中应注意仔细止血,防止术后口底血肿,造成呼吸困难。

(四)颌骨滤泡囊肿

牙齿胚胎发育过程中,牙滤泡的星形网状层发生变性,渗出的液体可潴留形成滤泡囊肿,如多个牙滤泡同时发生病变,则可形成多房性囊肿,但多数为单房性,病变发生在牙齿硬组织形成之前,所形成的囊肿,不含有牙齿者称为始基囊肿。在牙齿硬组织形成之后发生的囊肿,由于其病变是在残余釉上皮与牙冠面之间出现液体渗出,故在X线片上可见囊肿的囊膜部分附着在一个牙齿的牙颈部,此牙齿的牙冠已经形成,并突向囊内,称为含牙囊肿。无论是始基囊肿或含牙囊肿,囊壁的衬里上皮具有角化层结构,囊腔内含有角化物质者,称为牙源性角化囊肿。近年来,诊断为角化囊肿者逐渐增多,由于术后易于复发,且有恶变可能,因而具有潜在的肿瘤性质,应受到特别注意,目前已单独列出,以与一般始基囊肿相区别。
颌骨牙源性囊肿多见于青壮年,囊肿在颌骨内呈膨胀性生长,缓慢增大,早期多无自觉症状,增大后可向面颊部隆起,骨皮质变薄,触诊时有乒乓球样感,当骨皮质完全消失后,肿块质地变软有波动感,并可发生病理骨折。上颌骨囊肿增大后,可侵入鼻腔或上颌窦,也可将眶底上抬,眼球移位,产生复视,囊肿穿刺可获淡褐色或棕黄色,含有胆固醇晶体的囊液,如有继发感染,可形成瘘管,有的因反复感染,经X线摄片才被发现。滤泡囊肿往往有先天性缺牙或有多余牙。

牙源性角化囊肿可为单发或多发,囊膜薄而脆,与口腔粘膜紧粘,不易刮除,囊腔内含有白色油脂样角化物,多见于下颌骨升支和角部,有1/3囊肿是向舌侧膨隆,囊肿内含牙率可高达25~43%,临床主要表现为肿胀,有继发感染时,可在面部形成瘘管,约有15%左右的病例诉有疼痛,可侵犯神经出现下唇麻木感,如穿破骨皮质,则可向周围软组织如牙龈、肌肉、涎腺等组织扩展并与之粘连。多发性角化囊肿约占所有角化囊肿的7~8%,多发性角化囊肿中,又大约有1/2左右可同时伴有身体其它部位的症状,如皮肤基底细胞痣或基底细胞癌,肋骨分叉,大脑镰钙化,掌跖面的凹陷等,组成所谓多发性角化囊肿-基底细胞痣综合征。可有家族史,且发病年龄较单发者年轻。

根据上述的临床表现及其特点作出临床诊断,X线片可显示囊肿大小,范围及与邻近组织的关系。颌骨囊肿需与其它牙源性肿瘤,特别是颌骨造釉细胞瘤相鉴别,但从临床及X线摄片上,有时尚难作出鉴别。因此,在手术时应常规作冰冻切片检查,手术摘除囊肿是治疗颌骨囊肿的主要方法,应彻底刮除囊壁组织。角化囊肿术后复发率为5~62%,其复发原因除囊膜薄,与牙龈周围软组织紧贴,不易刮净外,尚与其囊壁上有子囊及上皮岛,囊外正常骨内有星状小囊,在刮治时易被遗留等因素有关。而且角化囊肿的恶变率比非角化囊肿要高。因此,手术刮治时更应注意其彻底性,复发的或较大的角化囊肿,需在正常骨组织内切除囊肿,或作颌骨的方块切除并保持颌骨的连续性。囊肿摘除后留下的骨腔,可用自体骨松质填充。近年来,使用多孔羟基磷灰石〔Ca10(PO4)6OH2〕填塞,亦获得较为满意效果。其孔径以200μ/mm,孔率以40~70%较好。有应用林格溶液,20%葡萄糖液,抗生素、类固醇依次行囊腔冲洗,每周1次。通过数次冲洗,可控制炎症,减慢氧化,进而抑制脂肪酸氧化并促进前列腺素E的产生。囊壁释放过氧化脂前列腺素E是造成骨质吸收,囊腔扩大的主要因素。

(五)面裂囊肿

是一种发育性囊肿,在胚胎发育时,各个面突的融合过程中,残留在接合处的上皮组织可演化而成囊肿。根据发生的部位有不同的称呼,如发生在两侧腭突融合处,位于腭中缝的正中囊肿;发生在中鼻突的球状突和两侧上颌突融合处,位于腭前部的鼻腭囊肿,也是面裂囊肿中最为常见;发生在鼻突的球状突与一侧上颌突融合处,位于上颌侧切牙与尖牙牙根之间的球上颌囊肿等。临床上可根据其部位和X线表现作出诊断。治疗为囊肿摘除或刮治术。

7、颌下淋巴结长期肿大,都快两年了,还不时特别疼,是什么原因,严重吗?应该怎么办?

淋巴结肿大非常多见,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人群,可见于多种疾病,有良性,也有恶性,故重视淋巴结肿大的原因,及时就诊、确诊,以免误、漏诊,是非常重要的。下面就谈一谈淋巴结肿大的常见原因。

慢性淋巴结炎

多数有明显的感染灶,且常为局限性淋巴结肿大,有疼痛及压痛,一般直径不超过2~3cm,抗炎治疗后会缩小。腹股沟淋巴结肿大,尤其是长期存在而无变化的扁平淋巴结,多无重要意义。但无明显原因的颈部、锁骨上淋巴结肿大,标志着全身性淋巴组织增生性疾病,应予以重视,进一步检查确定。

结核性淋巴结炎

有发热、多汗、乏力、血沉增快,多见于青壮年。常伴发肺结核,淋巴结质地不均匀,有的部分较轻(干酪样变),有的部分较硬(纤维化或钙化),且互相粘连,并和皮肤粘连,所以活动度差。这类患者结核菌素实验和血中结核抗体阳性。

恶性淋巴瘤

也可见于任何年龄组,其淋巴结肿大常为无痛性、进行性肿大,可从黄豆大到枣大,中等硬度。一般与皮肤无粘连,在初、中期相互不融合,可活动。到了后期淋巴结可长到很大,也可融合成大块,直径达20cm以上,侵犯皮肤,破溃后经久不愈。此外,可侵犯纵隔、肝、脾及其它器官,包括肺、消化道、骨骼、皮肤、乳腺、神经系统等。确诊需活组织病理检查。临床上恶性淋巴瘤常易误诊,以表浅淋巴结肿大为首发表现者,有70%~80%在初诊时被确诊为淋巴结炎或淋巴结结核,以致延误治疗。

巨大淋巴结增生

是一种易误诊的罕见病。常表现为原因不明的淋巴结肿大,主要侵犯胸腔,以纵隔最多,也可侵犯肺门及肺内。其它受侵部位有颈部、腹膜后、盆腔、腋窝以及软组织。常易误诊为胸腺瘤、浆细胞瘤、恶性淋巴瘤等。了解本病的病理及临床表现对早期诊断极为重要。

假性淋巴瘤

常发于淋巴结外的部位,如眼眶、胃的假性淋巴瘤及消化道的淋巴性息肉,均可形成肿块。一般认为属反应性的增生,由炎症引起。

淋巴结转移瘤

淋巴结常较硬,质地不均匀,可找到原发灶。很少为全身性淋巴结肿大。

急性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

也常有淋巴结肿大,特别是儿童常见的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临床上发病急,常伴有发热、出血、肝和脾肿大、胸骨压痛等,血液学和骨髓穿刺检查可以确诊鉴别。

结节病

在我国较少见,常侵犯双侧肺门,呈放射状,伴有长期低热。全身淋巴结都可肿大,尤其是耳前后、颌下、气管旁。在临床上很难与恶性淋巴瘤鉴别。

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多见与青壮年男性,为EB病毒所致,但病人常一般情况良好,可有发热及全身性淋巴结肿大,也可有脾脏轻度肿大。外周血中有异形淋巴细胞,嗜异凝集实验阳性可以确诊。

血清病 为病人使用血清制品(破伤风抗毒素、狂犬疫苗等)后发生的一种疾病。少数患者以淋巴结肿大为最先出现的临床症状。但多为注射处及滑车上淋巴结首先肿大。根据注射史及发热、皮疹、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等可诊断。

淋巴结肿大很常见,列举的以上10种疾病原因,希望能给大家以启示,及时就诊、确诊及鉴别,以便得到及时有效的治疗。
平时也许有过这样的体验:当脚长疖肿或受伤后发炎,腹股沟处也会觉得疼痛。仔细一摸,会在皮肤下触到一个或几个如蚕豆大小的“小疙瘩”,又硬又痛,那就是淋巴结。当细菌从受伤处进入你的血管内时,淋巴结这个“御敌哨兵”首先对细菌进行还击,以防止“敌人”深入。随着每一个淋巴细胞“吃掉”大量细菌后,它的“肚子”便越来越大,整个淋巴结会肿大疼痛。所以说,淋巴结是身体重要的免疫器官。淋巴结还是人体内的一个报警装置,淋巴结肿大可能是某种疾病的外在表现。

细菌感染:如口腔、面部等处的急性炎症,常引起下颌淋巴结的肿大,肿大的淋巴结质地较软、活动度好,一般可随炎症的消失而逐渐恢复正常。

病毒感染:麻疹、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等都可引起淋巴结肿大。有时淋巴结肿大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如风疹,常引起枕后淋巴结肿大。

淋巴结结核:以颈部淋巴结肿大为多见,有的会破溃,有的不破溃,在临床上有时与淋巴瘤难于鉴别。确诊方法是多次、多部位地做淋巴结穿刺、涂片和活体组织检查,并找出结核原发病灶。

淋巴结转移癌:这种淋巴结很硬,无压痛、不活动,特别是胃癌、食道癌患者,可触摸到锁骨上的小淋巴结肿大。乳腺癌患者要经常触摸腋下淋巴结,以判断肿瘤是否转移。

白血病:该病的淋巴结肿大是全身性的,但以颈部、腋下、腹股沟部最明显。除淋巴结肿大外,病人还有贫血、持续发热,血液、骨髓中会出现大量幼稚细胞等表现。

淋巴瘤:淋巴结肿大以颈部多见。淋巴瘤是原发于淋巴结或淋巴组织的肿瘤,同时有一些淋巴结以外的病变,如扁桃体、鼻咽部、胃肠道、脾脏等处的损害。

淋巴结的肿大还可出现红斑狼疮等结缔组织疾病。再如过敏反应性疾病及毒虫蜇伤等。所以,对淋巴结肿大不容忽视,特别是发现淋巴结持续肿大时更应及早请医生诊治。

淋巴结肿大可分为疼痛性及无疼痛性两种。疼痛性肿大多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时,感染处得到正确处理后即可消除。引起无痛性肿大的疾病往往较顽固且难以发现,危害较大。一般多见于结核菌感染、淋巴瘤、肿瘤转移至淋巴结、血液病(如白血病)等。

淋巴结遍布全身,只有在比较表浅的特殊部位才可触及。如颌下、颈部、锁骨上窝、腋窝、腹股沟最易摸到。女性患乳腺癌时在乳房周围及腋窝可摸到肿大的淋巴结。

正确的触摸方法是:将食指及中指并拢,在上述部位上下左右触摸,若感觉到皮下有圆的、椭圆的、或条索状,有鸡蛋大小甚至更大的淋巴结节时,应立即去正规的医院请医生诊断

淋巴系统是身体的自然防卫组织,可以抵抗感染和毒素的侵入,浅表的淋巴结群存在于颈部、腋窝、腹股沟、膝盖后面以及耳朵前后。
孩子淋巴结肿大,最常见的原因是感染。肿大的部位取决于感染的位置。喉和耳朵感染可能会引起颈部淋巴结肿大,头部感染会使耳朵后的淋巴结肿大;手或手臂感染会使腋窝下淋巴结肿大;脚和腿部感染会引起腹股沟淋巴结肿大。
孩子最常见的是颈部淋巴结肿大,母亲很容易注意到孩子的这一部位,带孩子让医生检查后才能放心。
以大多数人来说,咽喉痛、感冒、牙齿发炎(脓肿)、耳朵感染或昆虫叮咬都是引起淋巴结肿大的原因。
不过假如淋巴结肿大出现在颈部前面正中间或是正好在锁骨上方,你就
必须考虑感染之外的原因,如肿瘤、囊肿或甲状腺功能紊乱。
大多数母亲一看到孩子颈部淋巴性结肿大,首先想到的是肿瘤,这是自然反应,肿瘤的确也是引起孩子淋巴结肿大的一个原因,不过感染是更为多见的原因。对此,进行血和尿的化验、x线检查、皮试以及活体切片检查等,可以证实医生的疹断。

与颌下软组织内隆起肿物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