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辨别血管瘤
血管瘤这种疾病多属良性,是由胚胎期间成血管细胞增生而形成的常见于皮肤和软组织内的先天性良性肿瘤或血管畸形,多见于婴儿出生时或出生后不久。血管瘤可发生于全身各处,发生于口腔颌面部的血管瘤占全身血管瘤的60%,其次是躯干(25%)和四肢(15%)。其中大多数发生于颜面皮肤、皮下组织及口腔黏膜、如舌、唇、口底等组织,少数发生于颌骨内或深部组织。
根据外在特点可初步分辨宝宝是否是血管瘤。
1、家长可根据瘤体的皮肤颜色
草莓状血管瘤患者局产皮肤表面会有大小不等的,暗红或紫红色并高出皮肤的斑块,多数在2~4cm之间,用手触摸时会褪色,轻压有弹性。而海绵状血管瘤则是青紫色为多,所以家长还是多分析,不要太盲目判断。
2、家长可根据皮下是否有肿物
草莓状血管瘤发病初期常表现为较小而突出皮面的结节状肿物,形状不规则,边界清楚,表面凹凸不平呈菜花样。而像混合型血管瘤和海绵状血管瘤都是有鼓包,温度也会比正常肌肤温度高。
3、家长可以根据发病部位
混合型血管瘤以四肢、面部、颈部、躯干较为常见,也可生长在皮下组织、年末、肌肉内,少数可累及骨膜和骨骼等部位。而草莓状血管瘤所见于头面部,蔓状血管瘤常见于躯干不,海绵状血管瘤则是多见于四肢。
4、家长还要注意观察瘤体初期的变化
一开始的时候,只能看到患处出现一些细小的红点。但随着患儿年龄的增长,草莓状血管瘤也开始迅速的增长,逐步聚齐成团,而其他如海绵状血管瘤前期是有潜伏期的,肉眼无法看到,需要借助专业设备的帮助。
2、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软组织囊肿有哪些?
口腔颌面部常见的软组织囊肿有涎腺囊肿(粘液腺囊肿、舌下腺囊肿、腮腺囊肿等等)、皮脂腺囊肿、皮样囊肿、甲状舌管囊肿及鳃裂囊肿等,其中以粘液腺囊肿、舌下腺囊肿尤其多见。皮脂腺囊肿,常见于面部,由豆大至小柑桔大。囊肿位于皮下,向皮肤表面突出,囊壁与皮肤紧密粘连,中央有一小色素点。皮脂腺囊肿生长缓慢,一般无症状,呈圆形,质软可动,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可恶变。皮样或表皮样囊肿多见于儿童及青年,常位于皮下较深的部位或口底诸肌之间,生长缓慢,呈圆形,与周围组织无粘连,触诊囊肿坚韧而有弹性,似面团样,穿刺可抽出乳白色豆渣样分泌物,有时大体标本可见毛发。
3、请问口腔颌面部软组织损伤治疗的清创术是怎样的?
先用消毒纱布盖住创口,用肥皂水、外用盐水洗净创口四周的皮肤;如有油垢,可用汽油或洗洁剂擦净。然后在麻醉下用大量生理盐水或1%~3%又氧水冲洗创口,同时用纱布团或软毛刷反复擦洗,尽可能清除创口内的细菌、泥沙、组织碎片或其他异物。在清洗创口的同时,可以进一步检查组织损伤的情况。 (二)清理创口 冲洗创口后,行创周皮肤消毒、铺巾、进行清创处理。原则上尽可能保留颌面部组织。除确已坏死的组织外,一般仅将创缘略加修即可。唇、舌、鼻、耳及眼睑等处的撕裂伤,即使大部分游离或完全离体,只要没有感染和坏死的情况下,也应尽量保留,争取缝回原位,仍有可能愈合。 清理创口时要进一步去除异物。可用刮匙、刀尖或止血钳除嵌入组织的异物。组织内如有金属异物,表浅者可借助于磁铁吸出;深部者要通过X线摄片或插针X线定位后取出。但如创口有急性炎症、异物位于大血管旁、定位不准确、术前准备不充分或异物与伤情无关者,可暂不摘除。 (三)缝合 由于口腔颌面部血运丰富,组织再生力强,即使在伤后24小时或48小时之内,均可在清创后行严密缝合;甚至超过48小时,只要创口无明显化脓感染工组织坏死,在充分清创后,仍可行严密缝合。对估计有可能发生感染者,可在创口内放置此流物;已发生明显感染的创口不应作初期缝合,可采用局部湿敷,待感染控制后,再作处理。
4、我有先天性血管瘤
血管抄瘤由大量增生血管构成,是小儿常见先天性软组织肿瘤,大多数血管瘤在婴儿出生后被发现。婴儿血管瘤的发展一般可分为三期:增生期、稳定期、消退期。
增生期:出生后血管瘤不断增生扩展,迅速向周围皮肤及深层组织侵犯,在增生期内血管瘤可以快速的生长,这也就是为什么血管瘤会变大的直接原因。
稳定期:血管瘤增长速度逐渐缓慢,随着幼儿生长,血管瘤缓慢增长,但增长速度仍比小儿生长快,血管瘤增生和退化交替进行。
消退期:稳定期以后的血管瘤增长速度缓慢下来,极少部分单性血管瘤会自行消退,这里的消退并不是指消失,消退的过程会产生留疤等后遗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