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腰脊椎结核临床表现有哪些?怎么检查?
临床表现:腰痛是腰椎结核最常见的症状,疼痛的性质多为钝痛或酸痛,伴有压痛和叩击痛,在劳累、咳嗽、睡前,疼痛会加重,上腰椎结核可有大腿痛,下腰椎结核可能有坐骨神经痛,这是由于结核脓肿,肉芽组织及坏死的椎间盘和植骨向后突入椎管内,使脊椎或神经根受到压迫和刺激,出现放射性疼痛。
诊断依据:通常有典型疼痛、关节肿胀、关节功能障碍、畸形等临床表现;X线摄片表现为骨质破坏和椎间隙狭窄,有一侧腰大肌阴影模糊等表现,有助于确诊。
金冠
2、强直性脊柱炎与脊柱结核的区别?
强直性脊柱炎有哪些主要症状?
强直性脊柱炎发症缓慢隐袭,常不为患者所注意。疾病主要部位在脊柱,即自骶髂关节由下而上地出现腰椎、胸椎和颈椎症状。病初患者偶有腰背部、骶部或臀部疼痛或僵硬感。大约10%的病人疼痛可沿臀部往大腿和小腿屈侧向下放射(沿坐骨神经分布范围)但神经系统检查一般无阳性发现。经数月或数年患者临床症状逐渐加重,出现持续性腰部、胸椎或颈部疼痛、僵硬,常在半夜痛醒并有翻身困难,需起床活动后方能减轻痛苦。早晨起床或久坐、久蹲后起立时腰背部僵硬感尤为剧烈,轻微活动方可缓解症状。随着病性进一步的发展,最终可导致腰、胸及颈椎各个方向的动动受到限制。胸椎和脊肋关节受累可使胸廓扩展范围缩小,脊柱呈现畸形。微动关节如骶髂关节、耻骨联合及胸骨柄关节亦可受累,局部出现疼痛或肿胀。
.............
脊柱结核症状:
脊柱结核临床上最为多见,占全身骨与关节结核的第一位。99%为椎体结核,1%为附件结核,附件结核多继发于椎体结核或与椎体结核同时存在。椎体结核中的腰椎最多见,胸椎次之,其次为胸腰段脊椎、腰骶段脊椎、颈椎,骶尾骨最少见。这与椎体负重大,易于劳损,肌肉附着少和血液供应差有关。
症状表现
(一)全身症状 早期无明显症状,活动期则出现食欲不振、消瘦、午后潮热、盗汗等中毒症状。
(二)局部症状和体征
1.疼痛局部痛为主,于劳动、咳嗽时加重。患处可有压痛、叩击痛及放射痛。
2.脊柱畸形由于椎体破坏塌陷后,形成角状后突畸形。为脊柱结核所特有。
3.肌肉痉挛、姿势异常和运动受限颈椎结核病人可有斜颈畸形,或头前屈,活动时明显受限。胸、腰椎结核病人不能弯腰,故拾物姿势很特殊,不是弯腰去拾,而是屈髋、屈膝、挺腰下蹲,一手撑大腿,另一手去拾地上的东西。
4.寒性脓肿应仔细检查,如怀疑可作穿刺。
椎体结核按原发病灶部位可分为三型:
(一)中心型 病灶位于椎体中心部,见于儿童。特征为以骨质破坏为主,椎体被压成楔形,成人可长期局限在椎体中心,出现死骨,死骨吸收后,可出现空洞。
(二)边缘型 多见于成人,进一步累及相邻椎体。以溶骨性破坏为主,很少出现死骨,易侵犯椎间盘,引起椎间隙狭窄。
(三)骨膜下型 由于脓液沿着前纵韧带上下蔓延,相邻椎体前侧部长期被骨膜下脓肿腐蚀的结果,多为继发性,可同时累及数个椎体前缘。
椎体结核常形成寒性脓肿,蔓延方式为,沿椎体骨膜下蔓延,形成广泛的椎旁脓肿,再则是远离病侧形成流注脓肿。
不同的椎体结核有不同的蔓延途径。
颈椎:常位于颈长肌后方。上部颈椎形成咽后壁脓肿,下部颈椎形成食管后脓肿。
胸椎:常形成椎旁脓肿,正位X线片见呈球形,张力较大,或呈筒形、梭形。椎旁脓肿可经肋横突间隙向背部流注,或沿肋间血管向肋骨远端流注。
腰椎:常形成流注脓肿,多沿腰大肌筋膜形成腰大肌脓肿。腰大肌脓肿可因重力关系蔓延至髂窝、股三角或股骨小转子附近,还可绕过股骨上端后侧至大腿外侧,再沿阔筋膜向下流注到膝关节附近。腰大肌深层的脓液可穿过腰筋膜,出现在腰三角部位。
寒性脓肿转归:病灶处于静止时,寒性脓肿可自行吸收或钙化,但常破溃,形成窦道,也有的脓液因脓肿壁与胸、腹腔脏器如肺、肠道、膀胱发生粘连,最后穿破,形成内瘘。
[实验室检查]极为重要,不仅要看有无椎体破坏,还要注意脊椎的曲度以及有无附件改变。
椎体破坏情况随病理类型不同而异。中心型可有死骨、空洞形成,周围骨质疏松,但有的骨质反显致密,呈磨砂玻璃样。边缘型多表现溶骨破坏,应仔细观察每个部位,勿使遗漏。椎体破坏严重者可发生楔形压缩,甚至消失。椎间隙可模糊、变窄或消失。
对椎旁软组织阴影,应注意有无加宽或局限性膨隆。颈胸段脊椎结核脓肿引起的上纵隔扩大阴影,不要误认为纵隔肿瘤。胸椎结核椎旁脓肿的边缘需与心脏右缘及胸主动脉阴影相鉴别。也有时椎旁软组织阴影虽有明显增宽,但实际上并非脓肿,而是增厚的软组织,脓肿已被吸收,病变已纤维化。这种椎旁阴影的密度常较低,边缘一般比较平直,缺乏局限性膨隆。3个月后拍片复查时,该阴影并无明显增宽或变窄。此外,因病变处于静止阶段,故病人血沉、体温都比较正常,局部疼痛也明显减轻。
诊断
[鉴别诊断]
(一)强直性脊柱炎 本病患者常出现脊柱运动受限,血沉增快,累及多数椎体,同时伴有骶髂关节病变。X线片可见韧带骨化,呈竹节样改变,椎体无破坏,无软组织增宽影。
(二)脊柱肿瘤 一般只累及一个椎体,相邻椎间隙宽度保持正常,破坏常在椎弓根。
(三)椎间盘中央型突出 X线片有时可见椎体上下缘有小圆形缺损,但周围骨质致密,系由于髓核向椎体内突出,形成许莫尔结节。有时椎体前上缘可见一小三角形游离骨块,系由于环形骨骺未愈合。
治疗方法
治疗应包括三方面:①结核本身的治疗;②解除脊髓的压迫;③预防及治疗各种并发症。
手术治疗主要是对脊髓进行减压。术前应作好充分准备,结合病人体征及X线片表现,选择好恰当的手术方法,才能起到减轻症状、治愈疾病的目的。在各种手术方法中以后路或侧前方减压术最常用。侧后减压术通过切除一侧椎板、椎弓根及关节突,可同时显露脊髓及椎体病灶,减压及病灶清除也较彻底,但手术复杂,出血又多,并有可能影响脊柱稳定性,一般很少采用。
长期高位截瘫者,常伴有肾上腺皮质功能衰退,手术时易因肾上腺皮质功能衰竭而突然发生休克,甚至死亡,术前应先给予肾上腺皮质激素治疗。
3、骨结核的发病部位有哪些?
骨结核是由结核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骨科疾病,多首先发生在肺部,在肺部感染后通过血液的传播可以到全身其它组织。
人体除了头发、牙齿和指甲外任何组织外,任何部位的骨头都可以得结核,脊椎关节是人体运动系统的主要部分,在身体运动和负重的情况下, 这些部位则容易遭受外力创伤和扭伤,使对骨质起保护作用的周围软组织肿胀发炎,结核菌容易乘虚而入。因此,骨结核病多发生在脊椎关节部位。 其次,骨结核还容易发生于膝、髋、肘、踝等关节,四肢张骨干、胸骨、肋骨、颅骨等则很少发病。
脊梁骨后面就是脊髓,由于结核病变对骨头的侵蚀,一旦脊髓受到压迫或者损伤和牵拉,那么传达指令就会出现问题,病人就会出现瘫痪。人体从颈椎、胸椎到腰椎都可以得结核,如果生病的位置比较高,危害就越大,如果颈椎得了结核,双上肢以下就会不能动,如果是胸椎得了结核,那么胸部以下就不能动了,腰椎如果得了结核就主要是双下肢的问题。
4、软组织结核复查什么项目?
1.X线平片包括胸部X线片和颈椎X线片。胸部X线片用以了解肺部有无结核病灶。若有结核病灶,则观察其范围及活动情况。椎前软组织阴影可增宽,气管被推向前方或偏于一侧,当脓肿穿破可见含气积液腔。晚期脓肿可见钙化影。2.CT检查颈椎CT能显示椎体甚至附件的微小病灶。多采用横断面扫描。CT平扫骨窗可显示椎体的骨质破坏呈椎体密度不均,其内可见片状高密度影,有时呈拧碎的饼干屑样。并可显示骨质严重破坏导致椎体塌陷、后突和椎管狭窄。颈椎结核的脓肿常出现于椎前,CT平扫显示为密度略低的椎前肿块,CT值提示为液性密度,不均匀。增强后脓肿周缘有环状强化。CT三维重建还有利于观察枕骨大孔与寰枢复合体因结核病灶破坏而发生的相邻关系的改变。3.磁共振成象(MRI)比其他检查技术能更早发现颈椎结核病灶,可以减少骨质破坏、后凸畸形、截瘫的发生。颈椎MRI检查目前多采用自旋回波程序(SE序列),采用矢状位和横断面成像。4.放射性核素扫描在结核侵犯部位出现放射性核素浓聚现象,可以帮助了解其他部位有无病灶。此检查敏感性好,但特异性不高,须结合其他检查参考。5.超声波检查颈部B型超声可帮助确定寒性脓肿的性质及大致范围。尤其是颈深部体检无法触及的寒性脓肿。在超声波引导下,还可行寒性脓肿的穿刺针吸活检术。6.其他辅助检查常规检查包括血常规、尿常规、粪常规及肝肾功能测定等。血色素偏低,白细胞一般不高,合并其他细菌感染则明显升高,淋巴细胞的比例一般较正常为高。尿粪常规检查可了解泌尿系统及肠道有无合并结核感染。肝功能多有轻度损害,一般有低蛋白血症、白球比倒置。血清电泳检查发现:病变趋于慢性时,白蛋白降低而α及γ球蛋白都可升高。应用抗痨药物可改变此种状况,但对耐药者无效。7.结核菌素试验作为一种诊断方法,仅有一定参考价值。对5岁以下没有接种卡介苗的儿童在早期诊断上有帮助,阴性表明未感染结核菌,阳性表明已感染过结核病。如由阴性转为阳性,表明结核感染发生不久结核菌培养需时较长,一般阳性率在50%-60%。因此,依靠脓汁培养来确认颈椎结核的诊断率不高。动物接种试验阳性率较高,对诊断有帮助。但手续复杂,需时较长。8.病理活检对于确定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采用穿刺针吸活检及手术探查切取活检。穿刺针吸活检往往取材量少诊断有困难。手术探查如发现脓汁或干酪样物质,常可确诊为结核病,如仍有怀疑可待病理诊断决定。
5、脊椎骨结核与骨癌有什么明显的区别?
骨结核与骨转移病灶症状上很难区别,这也就是临床上两者作为鉴别诊断的原因,所以不要指望能通过症状就下结论!
所谓根本的区别就是骨结核是有结核的症状和原发灶,而骨转移一定有相应的肿瘤原发病灶,而骨转移之前患者一定有相应的表现,排除这个则会首先考虑是骨结核了!
另外结核不是短时间可以治好的病……
6、皮肤软组织结核
不传染,因其不能将结核菌排出体外。也不遗传,这个病不是遗传病。其治疗就与其它结核病一样,除非有脓肿需结合手术切开外,其它都没有特殊。但必须严格遵守治疗结核病的十字方针。(即:早期、全程、规律、联用、适量)
7、脊柱结核的症状有哪些?
脊柱结核为慢性骨关节病变,起病缓,进展慢,早期可无症状常常被忽视。有的被误诊为慢性劳损、风湿症等而长期对症治疗。极少数起病急骤,易和急性化脓性炎症混淆。
多发群体
脊柱结核约占所有骨关节结核患者的50%~75%,以前认为脊柱结核的发病年龄基本趋势是年龄越高,发病越少,现在随人民身体素质的提高和卡介苗的预防接种,发现脊柱结核发病人群也发生变化,主要发病为一些边缘地区、老年营养及免疫功能较差人群,脊柱结核以10岁以下儿童最少,约占2%,10-29岁青年约占24%,30-49岁中年约占31%,50岁以上老年约占43%,其中男性略多于女性,平均年龄47±17.5岁,其中多发性身体负重较大的腰椎、胸椎、胸腰椎、腰骶椎和颈椎等。有两处椎体病灶者3%~7%,而其间为无病的椎体所隔开,称之跳跃型脊柱结核。
疾病症状
1.全身症状
患者倦怠无力,食欲减退、午后低热、盗汗和消瘦等全身中毒症状。偶见少数病情恶化急性发作出现弛张型高热,体温39℃左右,多误诊重感冒或其他急性感染。
2.局部症状
(1)疼痛
患处局限性钝痛。早期轻,病情进展逐渐加重,劳累、活动后加重,在坐车震动、咳嗽、打喷嚏时加重,卧床休息后减轻。夜间痛加重,如果出现突然症状加重,多为椎体压缩或病变累及神经根,疼痛可沿脊神经放射,上颈椎放射到后枕部、下颈椎放射到肩或臂,胸椎沿肋间神经放射至上、下腹部,常误诊为胆囊炎、胰腺炎、阑尾炎等。下段胸椎11~12可沿臀下神经放射到下腰或臀部,为此X线摄片检查时多仅摄腰椎片,从而下段胸椎病变经常被漏诊。腰椎病变沿腰神经丛多放射到大腿的前方,偶牵涉腿后侧,易误诊为间盘脱出症。
(2)活动受限
病变周围软组织受到炎症刺激,发生疼痛、保护性挛缩,影响脊柱活动。颈椎与腰椎活动度大,容易查出,胸椎活动度较小,不易查出。脊柱主要有屈伸、侧弯和旋转三个方向活动。无特殊固定体位让患者主动屈曲、伸展、侧弯,如有受限,常常也能一目了然。小儿不合作,可使其仰卧,常可发现髋、膝屈曲;如被动伸直髋关节,可出现疼痛;让患儿俯卧,一手握其双足并将其提起,可见立即出现疼痛,并能看到腰部板状。即俯卧背伸试验阳性。
(3)异常姿势
患者常有特定姿势异常,部位不同,姿势各异。颈椎结核患者常有斜颈、头前倾、颈短缩和双手托着下颌体位。胸腰椎、腰椎及腰骶椎结核患者站立或行走时呈挺胸凸腹的姿势,坐时喜用手扶椅,以减轻体重对受累椎体的压力。正常人可弯腰拾物,因病不能弯腰而是屈髋屈膝,一手扶膝另手去拾地上的东西,称之拾物试验阳性。
(4)脊椎畸形
主要为结核杆菌侵袭破坏造成椎体间形态结构改变所致,颈椎和腰椎可有生理前突消失,胸椎、胸腰段多以后凸畸形多见,多为角型后凸,用手触摸,一触即知。脊椎侧弯不常见,也不严重。脊椎后凸畸形,弯腰受限为脊柱结核的特征表现。
(5)压痛及叩击痛
早期病变较深且较局限,故局部压痛可不明显,可采用纵向叩击法检查:患者坐直,医生一手扶住患者胸前,一手握拳纵向叩击患者头顶,此时患者常有病损椎隐痛。当局部畸形出向后,用手按压后凸棘突,即能引起明显疼痛。
(6)寒性脓肿和窦道形成
常为患者就诊的最早体征,就诊时70%~80%脊柱结核并发有寒性脓肿,常有将脓肿误认为肿瘤。位于深处的脊椎椎旁脓肿需通过X线摄片CT或MRI可显示出。环枢椎病变可有咽后壁脓肿引起吞咽困难或呼吸障碍;中、下颈椎脓肿出现颈前或颈后三角;胸椎结核椎体侧方呈现张力性梭形或柱状脓肿,可沿肋间神经血管束流注至胸背部,偶可穿入肺脏、胸腔、罕见的穿破食道和胸主动脉;胸腰椎、腰椎的脓肿可沿一侧或两侧髂腰肌筋膜或其实质间向下流注于腹膜后,偶穿入结肠等固定的脏器,向下不求上进至髂窝、腹股沟、臀部或腿部;骶椎脓液常汇集在骶骨前方或沿梨状肌经坐骨大孔到股骨大转子附近。脓肿可沿肌肉筋膜间隙或神经血管束流注至体表。经治疗可自行吸收,或自行破溃形成窦道。窦道继发感染时,病情将加重,治疗困难,预后不佳,应尽量避免。
(7)脊髓受压
结核性炎症蔓延到椎管或椎体畸形压迫脊髓,可出现脊髓受损症状,脊柱结核特别是颈胸椎结核圆锥以上患者应注意有无脊髓压迫征,四肢神经功能障碍,以便早期发现脊髓压迫并发症。若炎症控制不理想,直接累及蛛网膜下腔,引起结核性脑膜炎,预后极为不良。脊柱结核合并脊髓损伤是预后最差的一种类型。
8、腰椎骨结核患部有脓肿怎么办?
骨结核引起的“寒性脓肿”常表现为一种慢性炎症过程,经久不愈。在脊柱的寒性脓肿中,除了稀薄的脓汁外,还有大量的干酪样物质、肉芽组织、死骨和坏死椎间盘组织。脓汁量过多,脓肿过大时,脓液可沿软组织间隙蔓延到远离病灶的地方,到达身体的其它部位。如颈椎结核可形成咽后壁脓肿,过大时可造成呼吸和吞咽困难。胸椎结核脓肿少量时为梭形,可向上,下蔓延,也可向背部突出,或形成脓胸,肺脓肿,支气管瘘,甚至穿入食道、胸主动脉等。而腰椎结核的脓肿常位于腰大肌内,称为腰大肌脓肿。它可以沿肌间隙流到大腿内侧,有时甚至会流至膝关节上方。也可流到腰部、骶前,破溃后形成经久不愈的窦道,流脓不止。少数腰大肌脓肿可穿入阑尾、胆囊、结肠、腹腔,脓肿浸入的范围可以很广。因此,熟悉脓肿的流向,将有助于骨结核的诊断和定位。 爱心提示:骨结核脓肿破溃后,脓液中含有结核杆菌,具有传染性。在这种情况下,注意对病人用的被褥、衣服、餐具及其它物品减少接触和严格消毒。
9、颈椎结核引发什么疾病
颈椎结核起病时X线表现多不明显,一般在发病数月至1年才有阳性发现。中心型病灶早期表现为在一个或可在两个邻近的椎体中央骨松质中出现破坏透亮区,边缘模糊,周围一般无明显骨质增生现象。随着病变的发展,可见破坏区逐渐扩大,可以均等地向上、下两方扩展,或者以向一方破坏为显著如破坏严重,可使椎体产生相应的塌陷变扁。当结核病灶侵及其附近的椎间盘时使椎间隙变狭,如穿过椎间盘而侵及邻近的椎体时可见累及的一面骨质破坏。边缘型病灶早期表现为椎体前缘、上缘或下缘出现骨质破坏,常伴有附近的椎间隙狭窄。这种病变多见于成人,病变一般发展较慢,有局限于两个椎体的倾向,中间的椎间隙可有明显的狭窄,两面的椎体有不同程度的破坏,有时可呈局限的缺损,类似许氏结节的表现。如果一个椎体的一面破坏严重,则其邻近的无明显破坏的椎体可以嵌入破坏区。骨膜下型病灶较为典型的表现为一、二个椎体旁有明显的脓肿形成,但椎体无显著的破坏,仅周围与脓肿相邻部位边缘不清或不甚规则,椎间盘保持正常。其后在椎体前缘出现骨质侵蚀而凹陷,往往须用体层摄影才能清楚显示。局限于椎弓、棘突和横突的结核病灶甚为少见,表现为受累部位的骨质破坏,在其附近出现软组织肿胀阴影。寰枢关节结核则须摄开口位颈椎片。早期仅显示寰枢关节脱位或半脱位,而无骨质破坏。后期可见侧块、齿状突被破坏,甚至见到齿状突骨折。
椎前软组织阴影可增宽,气管被推向前方或偏于一侧,当脓肿穿破可见含气积液腔。晚期脓肿可见钙化影。
颈椎结核在好转愈合时首先表现为骨质破坏停止进展,破坏区的边缘变为清楚和增密,在破坏区内逐渐出现骨质硬化现象。明显塌陷的椎体不能恢复正常,如椎间盘已破坏可经骨性强直而愈合。
计算机体层摄影(CT) 颈椎CT能显示椎体甚至附件的微小病灶。多采用横断面扫描。CT平扫骨窗可显示椎体的骨质破坏呈椎体密度不均,其内可见片状高密度影,有时呈拧碎的饼干屑样。并可显示骨质严重破坏导致椎体塌陷、后突和椎管狭窄。颈椎结核的脓肿常出现于椎前,CT平扫显示为密度略低的椎前肿块,CT值提示为液性密度,不均匀。增强后脓肿周缘有环状强化。慢性脓肿内可出现高密度的钙化影。CT还可发现椎管内硬膜外的脓肿,椎管碘水造影后CT显示更清楚。寰枢椎结核患者多有斜颈畸形,X线平片较难显示病灶,CT平扫骨窗可显示环椎的前弓、侧块骨质破坏,枢椎的齿状突椎体骨质破坏,还可显示寰枢关节前脱位及椎旁咽后脓肿。CT三维重建则更有利于观察结核引起的齿状突旋转关脱位,寰椎侧方半脱位及椎管狭窄状况。CT三维重建还有利于观察枕骨大孔与寰枢复合体因结核病灶破坏而发生的相邻关系的改变。
磁共振成象(MRI) 比其他检查技术能更早发现颈椎结核病灶,可以减少骨质破坏、后凸畸形、截瘫的发生。颈椎MRI检查目前多采用自旋回波程序(SE序列),采用矢状位和横断面成像。结核病变侵犯的椎体、椎间盘、椎旁软组织以及椎旁脓肿,在T1加权图像上信号减低。T2加权图像上信号增强,骨皮质模糊。在矢状面成像上可以比较清楚地显示椎前脓肿光滑的边界,且多在前纵韧带下方。脓肿向后穿破到后纵韧带下方,引起硬膜囊、神经根,甚至脊髓受压。病变严重发展后发生病理骨折,脱位也可造成椎管狭窄、脊髓受压。当脊髓受压严重时,可出现水肿,软化变性。因此在T2加权图像上可见到髓内局限高信号区。在横断面成像上可以显示椎体破坏程度,椎旁脓肿与气管,食管及后方椎管的邻近关系。Gd-DTPA增强MRI图像能更清楚地显示椎旁脓肿。
放射性核素扫描 在结核侵犯部位出现放射性核素浓聚现象,可以帮助了解其他部位有无病灶。此检查敏感性好,但特异性不高,须结合其他检查参考。
超声波检查 颈部B型超声可帮助确定寒性脓肿的性质及大致范围。尤其是颈深部体检无法触及的寒性脓肿。在超声波引导下,还可行寒性脓肿的穿刺针吸活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