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怎样判断是椎管内肿瘤呢?该做哪些检查
椎管穿刺与脑液检查 脑脊液的动力学改变和蛋白含量增高是椎管内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依据,当怀疑为椎管内肿瘤时,应尽早做奎肯试验及脑脊液检查。椎管内肿瘤患者行脑脊液常规系列化检查可发现脑脊液蛋白含量增高而细胞数正常,动力学检查(即奎肯试验)可显示部分或完全梗阻。
x线平片检查 约有30%~40%的患者可见骨质改变,在常规的脊柱正侧位片及斜位片上,常见的征象有:(1)椎间孔扩大或破坏;(2)椎管扩大,表现为椎弓根间距增宽;(3)椎体及附件的骨质改变,可见椎体骨质缺损、椎弓根破坏等;(4)椎管内钙化,偶见于少数脊膜瘤,畸胎瘤及血管母细胞瘤;(5)椎旁软组织阴影。由于椎管内肿瘤多为良性,早期x线片上常无骨质异常表现,有时仅在晚期可见椎弓根间距增宽,椎管壁皮质骨变薄,椎管扩大等间接征象。对于哑铃形椎等内肿瘤,可见椎间孔扩大。x线片检查,可排除脊柱畸形、肿瘤等原因造成的脊髓压迫症,仍为一种不可缺少的常规检查。
脊髓造影 是目前显示椎管内占位病变的有效方法之一,可选用碘油(如碘苯酯)或碘水造影剂(如amipaque或omnipaque)行颈脊髓椎管造影,尤其是经小脑延髓池注药造影容易确诊。显示出造影剂在非椎间盘平面上出现杯口状的缺损或阻塞。文献报告180例神经鞘瘤,其中150例造影所见:呈杯口样充盈缺损106例,水平截面状18例,斜面锥刺样7例,喇叭口状5例,珠状4例。omnipaque为第二代非离子碘水溶性造影剂,造影清晰,安全可靠,可根据脊髓膨大、移位及蛛网膜下腔梗阻确定脊髓肿瘤,结合脑脊液蛋白增高,作出正确诊断。由于粘连等原因,有时梗阻平面并非一定代表肿瘤真实边界。倪斌等报告137例椎管内肿瘤有4例梗阻平面与手术探查结果相差1/4至1个椎体。除非进行二次造影,单次造影仅能确定肿瘤的上界或下界,且仅凭梗阻形态、骨质累及情况不能确定肿瘤的性质。但是脊髓造影可确定病变部位,再行ct扫描或mri检查,以获得更多的肿瘤病变信息。
ct检查 ct扫描具有敏感的密度分辨力,在横断面上能清晰地显示脊髓、神经根等组织结构,它能清晰地显示出种瘤软组织影,有助于椎管内肿瘤的诊断,这是传统影像学方法所不具备的。但是ct扫描部位,特别是作为首项影像学检查时,需根据临床体征定位确定。有可能因定位不准而错过肿瘤部位。ct基本上能确定椎管内肿瘤的节段分布和病变范围,但较难与正常脊髓实质区分开。ctm(ct加脊髓受造影)能显示整个脊髓与肿瘤的关系,并对脊髓内肿瘤与脊髓空洞进行鉴别。
mri检查 磁共振成像是一种较理想的检查方法,无电离辐射的副作用,可三维观察脊髓像,能显示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的界线、肿瘤的部位、大小和范围,并直接把肿瘤勾划出来,显示其纵向及横向扩展情况和与周围组织结构的关系,已成为脊髓肿瘤诊断的首选方法。mri对于区别髓内、髓外肿瘤更有其优越性。髓内肿瘤的mri成像,可见该部脊髓扩大,在不同脉冲序列,肿瘤显示出不同信号强度,可与脊髓空洞症进行鉴别。髓外肿瘤可根据其与硬脊膜的关系进行定位,准确率高。mri矢状面成像可见肿瘤呈边界清楚的长t1、长t2信号区,但以长t1为主,有明显增强效应,有的呈囊性变。轴位像显示颈脊髓被挤压至一侧,肿瘤呈椭圆形或新月形。对于经椎间孔向外突出的哑铃形肿瘤,可见椎管内、外肿块的延续性。由于mri直接进行矢状面成像,检查脊髓范围比ct扫描大,这是ct所无法比拟的,而且于mri可以显示出肿瘤的大小、位置、及组织密度等,特别是顺磁性造影剂gd-dtpa的应用可清楚显示肿瘤的轮廓,所以mri对确诊和手术定位都是非常重要的,这方面ct或ctm远不如mri。
2、软组织肿瘤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1、肿块:患者常以无痛性肿块就诊,可持续数月或一年以上。肿块大、小不等恶性肿瘤生长较快,体积较大。恶性肿瘤的直径多大于5cm。生长较速并位于深层组织的肿瘤边界多不清晰。2、疼痛:高分级肉瘤因生长较快,常伴有钝痛。如果肿瘤累及邻近神经则疼痛为首要症状。肉瘤出现疼痛常预后不佳。Shiu于1989年强调,保肢成功的病例仅27%出现疼痛,而施行截肢手术组疼痛则高达50%。3、硬度肿瘤中纤维,平滑肌成分较多者则质地较硬,而血管,淋巴管及脂肪成分较多者则质地较软。4、部位:纤维源性肿瘤多发于皮下组织;脂肪源性肿瘤多发生臀部、下肢及腹膜后;间皮瘤多发生于胸、腹腔;平滑肌源性肿瘤多发生于腹腔及躯干部。滑膜肉瘤则易发生于关节附近及筋膜等处。5、活动度:良性及低度恶性肿瘤,生长部位常表浅,活动度较大。生长部位较深或周围组织浸润的肿瘤,其活动度较小。腹膜后肿瘤因解剖关系多为固定型。6、温度:软组织肉瘤的血供丰富,新陈代谢旺盛,局部温度可高于周围正常组织。良性肿瘤局部温度正常。7、区域淋巴结:软组织肉瘤可沿淋巴道转移。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常有区域淋巴结肿大,有时融合成团。软组织肿瘤的临床表现比较明显,建议您出现以上症状是要及时要医院进行治疗,否则就会变成软组织恶性肿瘤。
3、急!我父亲初步查为骨癌!该如何治疗?>【胸椎4;5;6节病变,其中T5有肿瘤,】
您父亲不是已经做了穿刺,病理检查吗,是不是癌症,病理检查结果应当已给予明确诊断了。您父亲目前的情况可能是椎管内占位压迫神经所致,建议再做一个胸椎MRI,以明确是否有椎管内占位神经受压情况,如有,则需做手术治疗行椎管扩大脊髓减压治疗。
(洛阳正骨医院陈海龙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4、软组织肿瘤是不是癌症?
二、软组织肿瘤诊断
根据病史和临床表现,软组织肿瘤是不难与非肿瘤性肿块鉴别的,其诊断要点如下: (一)患者在几周或几个月的时间后才觉察到无痛性进行性增大的肿块,发热、体重下降及一般的不适等全身性症状则少见。 软组织肿瘤2
(二)临床上较少发生但很重要的肿瘤引起的综合征是低血糖症,常伴发于纤维肉瘤。 (三)X线摄片检查 X线摄片有助于进一步了解软组织肿瘤的范围,透明度以及其与邻近骨质的关系。如边界清晰,常提示为良性肿瘤;如边界清楚并见有钙化,则提示为高度恶性肉瘤,该情况多发生于滑膜肉瘤、横纹肌肉瘤等。 (四)超声显像检查 该法可检查肿瘤的体积范围、包膜边界和瘤体内部肿瘤组织的回声,从而区别良性还是恶性。恶性者体大而边界不清,回声模糊,如横纹肌肉瘤、滑膜肌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等。超声检查还能引导作深部肿瘤的针刺吸取细胞学检查。该检查方法确是一种经济、方便而又无损于人体的好方法。 (五)CT检查 由于CT具有对软组织肿瘤的密度分辨力和空间分辨力的特点,用来诊断软组织肿瘤也是近年常用的一种方法。 ( 六) MRI检查 用它诊断软组织肿瘤可以弥补X线CT的不足,它从纵切面把各种组织的层次同肿瘤的全部范围显示出来,对于腹膜后软组织肿瘤、盆腔向臀部或大腿根部伸展的肿瘤、腘窝部的肿瘤以及肿瘤对骨质或骨髓侵袭程度的图像更为清晰,是制订治疗计划的很好依据。 (七) 病理学检查 1.细胞学检查:是一种简单、快速、准确的病理学检查方法。最适用于以下几种情况:①已破溃的软组织肿瘤,用涂片或刮片的采集方法取得细胞,镜检确诊;②软组织肉瘤引起的胸腹水,必须用刚取到的新鲜标本,立即离心沉淀浓集,然后涂片;③穿刺涂片检查适用于瘤体较大、较深而又拟作放疗或化疗的肿瘤,也适用于转移病灶及复发病灶。 2.钳取活检:软组织肿瘤已破溃,细胞学涂片又不能确诊时,可做钳取活检。 3.切取活检:多在手术中采取此法。如较大的肢体肿瘤,需截肢时,在截肢前做切取活检,以便得到确切的病理诊断。肿瘤位于胸、腹或腹膜后时,不能彻底切除,可做切取活检,确诊后采用放疗或化疗。 4.切除活检:适用体积较小的软组织肿瘤,可连同肿瘤周围部分正常组织整块切除送病理检查。
编辑本段三、软组织肿瘤治疗措施
(一)手术治疗
软组织肿瘤3
1.根治性手术:所有位置的肿瘤必须是连同周围包绕的正常组织一并切除的,为了保证完整的切除,常常不得不割舍一些正常的组织结构,手术切除亦应包括活检的部位,皮肤及其附近的部分肌肉。对于肌肉肿瘤,受累肌肉应将首尾完全予以切除。只有在临床显示淋巴结已受累时,才实施淋巴结清扫术。 2.减积手术:是针对一些无法完全切除的软组织肿瘤而采用的方法,术后再继以其他非手术治疗,以期改善病人的生活质量并延长病人的生命。如恶性腹膜后巨大的脂肪肉瘤等,可先行减积手术,尔后再辅加放射治疗,可取得好的疗效。 3.截肢术:适用于晚期的巨大肿瘤伴有溃疡大出血,而又无法止血;或伴发严重感染,如脓毒血症、破伤风等危害病人生命安全;或肿瘤生长迅速并引起剧烈疼痛,难以用药物控制;或肢体己有病理性骨折,失去活动能力等严重状况下,无法用其他方法挽救时,方可考虑先选用截肢术。
(二)放射治疗
彻底根治性的手术会造成功能性损伤,截肢或关节离断,治疗的另一选择是手术与放射的联合应用。手术后辅加放射治疗,主要是针对那些残留在手术野内的微小亚临床病灶起到了抑制作用,而对那些团块状和结节状的大块瘤体往往难以奏效。因此,学者们认为,即使仅作肿瘤局部切除,再加放射治疗,也能取得与包括截肢术在内的根治性手术相仿的疗效,而且还保存了肢体。单纯放疗,只是姑息性的治疗,因而无法达到治愈的目的。近年来,许多学者提出了术前放疗,并指出,术前放疗有时会优于手术后放疗,因为手术前放疗可使巨大肿瘤的体积缩小,并常会在肿瘤组织与正常组织之间产生一层组织反应区,有轻度水肿,易于手术分离,可使原认为不能切除的肿瘤得以切除;其次是大部分肿瘤细胞经放射治疗后已失去活力,即使在手术野内留有肿瘤细胞,也无生存和复发的能力。还有一点是软组织肉瘤经过放射治疗后,其周围的脉管大多萎缩变细,甚至纤维化闭塞,失去循环能力,这就会减少手术操作时挤压肿瘤向外扩散的机会,而手术前放疗最大的缺点是手术后创面不易愈合,要特别注意。
(三)化学治疗
软组织肿瘤4
对软组织肉瘤有效的药物很多;主要为ADM、DTIC、CTX及IFO、KSM等。一般认为疗效较好的是CYV ADIC联合方案。其具体用法是:CTX600mg、d1VCR2mgd1,KSM 400μg,d1,DTIC 250mg d1-5;3~4周为一疗程。化学治疗又分术后辅助化疗及新辅助化疗,即术前化疗。 1.手术前化疗:体积较大恶性程度高的软组织恶性肿瘤宜于术前用化疗,可使瘤体缩小,提高切除率,避免截肢之苦。 2.手术后化疗:手术加用化学药物治疗,已被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种恶性肿瘤的治疗中。在治疗高度恶性软组织肉瘤中,应在手术后短期内即开始应用,有可能减少远处转移,提高生存率。如时间相隔太久,将难奏效。作者认为:用化疗比不用好,早用比晚用好,预防性比治疗性好。一般用药时间Ⅰ期和Ⅱa期化疗1年,Ⅱb~Ⅲ期化疗2年。
5、脊柱肿瘤是怎么引起的
?为什么脊柱上会长肿瘤呢?这是很多朋友都感到疑惑的问题。下面,就让专家为我们解答一下吧。 肿瘤是人体器官组织的细胞,在外来和内在有害因素的长期作用下所产生的一种以细胞过度增殖为主要特点的新生物。而脊柱肿瘤是指发生于脊髓内、脊髓周围、或者脊椎骨骼里的肿瘤。脊柱肿瘤有良性肿瘤和恶性肿瘤两种。而恶性肿瘤又有可能发展成为癌症,严重威胁着人们的健康和生命。 脊柱的恶性肿瘤又可分为两类。一类是原发性脊柱肿瘤,另一类是转移性脊柱肿瘤。转移性脊柱肿瘤本身常无症状。并且仅在做骨扫面检查时被发现。 出现症状可能是下列一种或几种原因造成的: ①椎体内逐渐增大的肿块突破骨皮质侵入椎旁软组织。 ②压迫或侵入邻近神经根。 ③椎体破坏继发病理骨折。 ④病理骨折后出现脊柱不稳定, 特别是并发后侧附件溶骨性破坏时。 ⑤脊髓受压。据报道, 广泛转移的癌症患者中约有5 %的人发生脊髓受压。 转移的肿瘤灶浸润椎体并使之强度下降, 椎体发生部分塌陷, 肿瘤组织或骨碎片随之侵入椎管, 这是脊髓或神经根受压最常见的原因。 临床上,肿瘤的病因有很多,主要由化学致癌因素、物理致癌因素、病毒和细菌、遗传因素等共同作用引起DNA损害,从而激活原癌基因,逐渐诱发细胞病变、过度增殖复制而形成的。表现在日常生活中,常见的有: ①肿瘤家族遗传。肿瘤易感性高的人群常伴有某种遗传性缺陷。 ②创伤。创伤会感染细菌,破坏原生物分子结构。 ③长期从事物理辐射、重金属接触。离子辐射可引起肿瘤发生。长期的热辐射也有一定的致癌作用,金属元素镍、铬、镉、铍等对人类也有致癌的作用。 ④寄生虫侵袭。骨组织寄生虫,如包虫;皮肤寄生虫,如疥螨、毛囊螨等侵蚀破坏骨组织。 ⑤长期从事化学研发、吸入化学气味、接触化学产品如塑料袋的合成化学元素氯乙烯等易导致肿瘤形成。 ⑥长期吸烟。烟中的酚类化合物和甲醛等,这些物质具有加速癌变的作用。 ⑦感染病毒和细菌。病毒细菌侵蚀细胞,加速细胞病变。 ⑧吃变质的蔬菜和食品。这些变质的蔬菜和食品中含有亚硝胺类等致癌物质。长期食用,容易诱发肿瘤。 好了,朋友,关于脊柱肿瘤的病因就为您介绍到这里。祝您身体健康。如果您还有什么问题,欢迎点击在线咨询。一个真挚的沟通也许会改变您的生活。
6、椎旁软组织肿胀和椎旁脓肿怎么鉴别
脊柱结核均继发于肺结核,因此,如何预防和治疗肺结核是预防脊柱结核的关健。所以应积极开展肺结核的普查,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杜绝感染源。对于开放性肺结核病人需进行隔离,加强其排泄物及用具的消毒工作。同时,要做好儿童卡介苗接种工作。此外,积极参加体育锻炼,增强体质。只要做到以上这些,脊柱结核是可以预防的。
7、软组织肿瘤症状
软组织肿瘤分为良性和恶性两类,大部分患者为恶性肿瘤,即软组织肉瘤类。其种类繁杂,临床常见类型包括:滑膜肉瘤、恶性纤维组织细胞瘤、脂肪肉瘤,其它类型较少见。患者体表可见无痛性包块,部分患者可无临床症状,如包块生长迅速,伴或不伴有出血等表现,需警惕软组织肉瘤发生的可能。如肿瘤靠近血管和神经,可能有相应的血管和神经症状。
8、颈椎肿瘤的病因是什么?
颈椎病不是颈椎肿瘤
颈部虽细,但上连颅脑,下接躯干四肢,位置十分重要,此处发生肿瘤影响甚大。颈椎肿瘤,分两类:一类是椎管内肿瘤,一类是椎骨本身的肿瘤。显然,前者比较复杂,后者比较简单。
椎管内肿瘤从部位上说,可发生在脊髓内、髓外硬脊膜内和硬脊膜外。以后者最为多见。肿瘤性质有良性,也有恶性,以良性为多。按照肿瘤的病理性质,椎管内肿瘤有神经鞘瘤、脊膜瘤、胶质细胞瘤、转移瘤、先天性肿瘤、肉瘤、血管性肿瘤、脂肪瘤等。成年人前三类较为常见。通过观察病情发展快慢,可帮助推断肿瘤性质。恶性肿瘤生长速度较快,且恶性程度愈高,生长速度愈快。良性肿瘤的生长速度较慢,症状发展也相应较慢。据就诊资料统计,良性肿瘤病程平均在2年左右,恶性肿瘤仅为3个月。
颈椎肿瘤引起的疼痛变化较大,可表现为持续性或间歇性钝痛、锐痛等,没有特异性,因此,无法根据疼痛性质区别病变性质。
在脊髓肿瘤中,大约1/3的患者开始症状是感觉或运动障碍,或两者兼有。有的病人自觉颈以下身体某一区域麻木,还有的人只是主观感觉麻木,检查正常;多数病人则是身体某一平面、某一肢体或某一区域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有运动障碍的病人开始表现为肢体无力、行走不稳、举止笨拙、活动不灵、破行等,以后逐渐加重,出现瘫痪。少数病人可以有排便、排尿费力,此时多有会阴区感觉障碍,有的出现性功能障碍。
人体的神经分布是固定的,具有规律性,脊髓节段和神经根都对应地感觉或支配身体某一区域。根据肌肉运动或感觉障碍的区域,可以相当准确地推断出脊髓神经损害的部位。这就如同电工检查供电线路一样,根据何处电灯不亮、马达不转,就可以判定是哪里的保险丝或电线断了。如肩部仍能活动,肘关节亦可屈曲,但不能伸肘、伸腕、屈手腕及手指,前臂桡侧(内侧)、手掌及拇指皮肤感觉迟钝或消失,多为第六颈脊髓节段平面损伤。
由于有些颈椎肿瘤可以损害颈脊髓,引起四肢瘫痪,这一点与脊髓型颈椎病症状相似需要仔细区分。另外,当肿瘤压迫牵拉颈神经根时,可以引起颈神经根疼痛,病人表现为颈肩痛,手臂发麻、无力,这些症状又容易与颈型、神经根型颈椎病混淆。那么怎样区别颈椎肿瘤和颈椎病呢?
颈椎病多有症状缓解期,而肿瘤多无问歇表现。此外,颈椎病运动障碍明显,感觉障碍较轻;颈椎肿瘤运动、感觉障碍大体一致。X线摄片,二者有区别。颈椎病X线照片可见颈椎退行性改变明显,椎管前后径狭窄;而椎骨本身的肿瘤,颈椎X线摄片可见骨质破坏,或椎旁软组织阴影等。如果做脊髓造影,可见椎管狭窄、脊髓受压。通过造影剂的梗阻特征,还可区分肿瘤是在硬膜内、硬膜外,还是在脊髓内、脊髓外(髓内肿瘤较为少见)。同位素骨扫描、CT或MRI检查有助于诊断。对脊髓肿瘤来说,MRI检查更为合适,因为在MRI照片上,正常脊髓组织与肿瘤组织区别比较清楚。
此外,恶性肿瘤病人体质较差。如为转移瘤,常有原发病变症状。
椎管内肿瘤的治疗,首选手术治疗。如为良性肿瘤,手术早,受压神经脊髓和神经纤维未发生变性,可望完全恢复。时间久了,神经细胞发生不可逆的损害了,效果就不好了。
良性椎骨肿瘤的治疗主要采取手术切除。切除后留下的空区,可从其他部位功能相对不太重要的骨骸(通常是髂骨)取骨来填补,即植骨,有时也可应用经过处理的异体骨来代替。不能手术的,可在局部照射放射线(即放疗),杀死肿瘤细胞。
颈椎恶性肿瘤以综合治疗为主。非手术治疗包括放疗和化疗(应用化学或激素类药物)。手术治疗可切除肿瘤病灶,减轻压迫,同时施行植骨固定,以维持脊柱稳定。转移性肿瘤,病程往往较长,病变比较严重,难以手术。但只要可能,在治疗原发病的同时,仍应争取采用以上方法积极治疗。良恶性之间的肿瘤,主要采用手术和放疗,并应长期严密观察
9、如何确诊椎管内肿瘤?
是目前诊断椎管内肿瘤的首选方法,MRI不仅能清楚地观察和辨别脊髓、脑脊液、神经根、硬膜外问隙和椎体,显示脊髓和神经根的移位、受压和肿胀的征象,对于病变的部位和范围也能显示清楚,还可观察到椎旁软组织,从而有助于了解肿瘤的范围以及性质。因此,MRI对于椎管内肿瘤有很高的定位、定性诊断价值,优于脊髓造影术和CT扫描。另外腰椎穿刺及脑脊液检查对椎管内肿瘤的诊断也具有重要意义。奎根试验及脑脊液动力学检测可提示椎管部分或完全梗阻。在梗阻情况下常有脑脊液蛋白增高而细胞数多正常,呈蛋白细胞分离现象。脑脊液脱落细胞学检查对恶性肿瘤、特别是转移瘤具有重要意义。蛋白细胞分离现象是由于肿瘤部位蛛网膜下腔阻塞和肿瘤本身血管的渗出液内含有大量的蛋白质溶解在脑脊液中所致。如果在就诊的过程中怀疑可能患有椎管内肿瘤,脊柱核磁共振(MRI)通常能够帮助您确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