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哪位朋友有《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电子书
h
2、宣蛰人的著作
1.学术论文60多篇,如①闭合分段折骨术治疗佝偻病后遗膝外翻畸形;②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③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手术治疗;④粗隆间内移成角截骨加弯曲髓内钉内固定术治疗股骨颈骨折不愈合等。
2.专著3本:①《软组织松解术治疗腰腿痛的初步探讨》;②《软组织外科学》;③《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
3.主编1本:《软组织外科理论与实践》。
宣蛰人,生于1923年3月1日,著名骨科专家,创造宣氏推拿疗法,也是银质针发明人。
宣蛰人教授是我国著名的软组织外科学之父、创始人,中国软组织疼痛研究会终身荣誉理事长。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骨科学会理事,中华疼痛研究会常务理事等多种专业、行政职务。1952年被评为抗美援朝功臣。
3、吕兵是不是著名软组织外科学之父宣蛰人弟子?
根据资料及信息,宣蛰人的确是吕兵的老师
4、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压痛点强刺激手法跟中医的压痛点(阿是穴)是否是一样的。
宣蛰人的银质针很有特色,在痛点周围采用密集型针刺法,至于你说的
宣蛰人软组织外科学压痛点强刺激手法跟中医的压痛点(阿是穴)是否是一样
,我觉得应该是差不多。
5、手术致神经压迫,现出现肌萎缩和神经损伤,请你看一下还能不能治愈【椎体滑脱术后神经受伤】
您好!还有椎管外的问题,是腰骶软组织损伤,应该行腰骶椎板、小关节及横突银质针松解+针对性功能锻炼,应该有明显的效果。
银质针治疗椎管外软组织损伤时,银质针数量应根据病变范围确定,一般15~20针,进针深度达肌筋膜骨止点(选择长度合适的消毒银质针分别刺入皮丘—向深层病变区域直刺/斜刺—经皮下肌肉筋膜直达骨膜附着处/肌筋膜间隔/骨纤维管),并引发出强烈针感(酸胀),同一个病变区域 , 一般做一次针刺治疗 ,多个病变区域治疗 ,治疗频率(间隔时间)以2-3周为宜 ,同一部位下次治疗需根据病情重新定位进针点。 银质针导热后人体软组织应力调整 , 邻近部位肌紧张 ,针刺部位肌松弛。对颈椎和胸椎病变伸肌群 ,尤其是肩胛骨脊柱缘附着的软组织针刺要谨慎 ,切勿刺伤胸膜/脊髓神经 ,颈胸椎其它部位/锁骨上窝处列入禁忌区。进针完毕后,在每枚银质针的针尾上套装一个带有传感器的竹筒式加热探头,连接于银质针导热控温巡检仪(采用685CPU为主件的多路控温仪表 竹筒式环形加热器进行温度控制 使银质针导热达到所需温度 替代艾灸加热传统方法),加热20分钟后起针。治疗后压迫止血,针眼再次消毒,可以静点能量合剂,以补充能量,恢复体能。
另:
银质针来源于中国古代的中医的九针,20世纪60-80年代,陆云香中医师用银质针散刺疗法(循经取穴)治疗一些软组织疼痛, 镇痛作用明显。70年代后期,上海骨科宣蛰人教授创建了软组织外科学, 在软组织松解手术基础上, 认识到人体上一些有规律的压痛点。采用中西结合的密集型银质针针刺压痛点后,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治疗效果。创立了我国“软组织外科学”,首先提出了软组织疼痛的“无菌性炎症学说”,引入了“椎管内、椎管外”概念。肌筋膜止点银质针导热疗法是在宣老的理论基础上,严格按照西医解剖结构进行针刺后加热,其针刺部位为肌肉、筋膜、关节囊的骨止点, 针对严重慢性软组织疼痛,长期服药、理疗、传统针灸、手法等各种保守治疗无效或效果不理想, 生活质量严重受影响的病人。
肌筋膜骨止点银质针导热疗法的适应症为:
由颈椎管或腰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所致的慢性痛症:
颈肩臂痛、腰臀腿痛、头部与面部痛、肩周炎、膝关节痛和跟底痛。
与软组织相关的血管神经受累的临床综合征:
半身麻木、发凉、多汗或上下肢凉木;头晕、眩晕症、耳鸣、视物模糊;猝倒、头部发木、眼胀、张口困难。
与软组织损害相关的脏器功能障碍的征象:
痛经、阳痿、生殖器痛;胸闷、气短、失眠、心悸;腹胀、腹痛、便秘;尿频、尿急、排尿无力。
禁忌证:严重心脑血管病 、肾功能衰竭 、月经期 、妊娠 、 贫血衰弱 、 血小板减少等血液病 、有出血倾向 、局部皮肤有过敏性/感染性疾患。
肌筋膜骨止点银质针导热疗法的特点:(1) 针刺的部位是在人体软组织松解手术探索的基础上认识了椎管外软组织疼痛的病理发展过程以后, 按照手术中发展出来的压痛点分布规律施行“以针代刀”的治疗; (2) 实施银质针治疗必须要对软组织外科学有所了解, 才能取得较好疗效; (3) 银质针不需作针刺手法来产生补泻作用;也不需用兴奋、抑制、诱导的手法来提高针效
肌筋膜骨止点银质针导热疗法具有非常显著的临床治疗效果,但对于实施治疗的临床医生需要有非常熟悉的人体解剖, 尤其是肌肉、筋膜在骨的起止点的知识,适应症的选择是决定治疗效果的关键。
(谢卫东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上海同济医院谢卫东 http://tongjixwd.haodf.com/
6、宣蛰人的专长与获奖
从事骨科诊疗业务截止2007年已具有57年的临床经验,胜任解决骨折、创伤、骨病等疑难病症的诊疗问题。近53年来坚持贯彻“科研与临床相结合,以尊重实践为主”的研究方针潜心研究人体头、颈、背、肩、臂、腰、骶、臀、腿等各个部位的慢性疼痛,也就是椎管内、椎管外或椎管内外混合型软组织损害性疼痛。通过大量的临床实践,在本病的发病机制、病理学、征象学、诊断与鉴别诊断学、治疗学等方面取得了卓越的成就,其中的主要点是:
1.创用了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全面取代传统的机械性压迫致痛学说,从而奠定了软组织外科学的理论基础。
2.创用了手术中发掘出来的一系列规律性压痛点作为椎管外软组织损害性疼痛诊断和治疗的重要依据,全面取代传统的西方医学“激痛点”和祖国医学“穴位”。
3.研究和创用了腰脊柱“三种试验”检查和颈脊柱“六种活动功能结合压痛点强刺激推拿”检查,作为鉴别椎管内外软组织损害性病变的主要方法,全面取代“腰椎间盘突出症”和“颈椎病(除外脊髓型)”等传统的临床常规检查。
4.创用了对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属疼痛剧烈的急性初发轻症病例,行压痛点强刺激推拿疗法;对椎管外软组织损害属疼痛一般的慢性中症病例或疼痛严重的慢性重症病例,行密集型压痛点银质针针刺疗法;对椎管外或椎管内外混合型软组织损害属顽固性重症病例,行定型的椎管外或椎管内外相结合的软组织松解手术疗法,三者均取得十分满意的治疗效果。特别是定型的椎管外软组织松解手术疗法,在“腰椎间盘突出症”方面取得了95%以上观察5~33年未曾复发的远期治愈显效率以及在“颈椎病(除外脊髓型)”方面,取得了92%以上平均观察大于10年未曾复发的近远期治愈显效率。这三种疗法是软组织外科学的治痛特色,全面取代目前流行的所有非手术或手术的镇痛疗法。
5.对半月板病损合并膝前痛创用了髌下脂肪垫—半月板联合手术,全面取代传统的单纯半月板切除手术。?
6.对股骨颈骨折不愈合合并臀腿痛,创用了①粗隆间内移成角截骨加弯曲髓内钉内固定手术,以及对成人股骨头缺血性坏死或“髋关节骨关节病”等合并臀腿痛,视疼痛的严重度和坏死股骨头变形的轻重或退变髋关节骨质增生的多寡导致股骨前屈、内收、外旋等畸形造成下肢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创用了可供选择的②单独定型的臀部结合大腿根部软组织松解手术、③上述单独的截骨弯钉内固定手术或股骨头切除式截骨弯钉内固定手术或④即上述②与③相结合的分期手术,四者全面取代目前流行的人工股骨头或人工髋关节等置换手术。这类膝部和臀髋部等创造性手术均取得解除疼痛和重建患肢功能十分满意的远期疗效。
7.发现了本病除引起疼痛以外,还常会并发椎-基底动脉供血紊乱、植物性神经功能紊乱、循环系统功能紊乱、呼吸系统功能系乱、神经系统功能紊乱、消化系统功能紊乱、泌尿生殖系统功能紊乱或运动系统功能紊乱等诸多临床表现。它们具有与内科、神经内科、神经外科、精神病科、胸科、心血管科、骨科、腹部外科、小儿外科、泌尿外科、男性科、妇科、计划生育、康复医学、运动医学、眼科、耳鼻咽喉科、皮肤科、口腔科等疾病中一些征象和体征完全相同。通过软组织损害性原发病灶的彻底治愈,可使并发的上述紊乱的诸多临床表现不治而立即自行消失。实践验证,上述众多的临床表现全属损害性软组织的相关征象而不是疾病,其起因与骨组织退变更无联系。从而全盘否定了当今国际盛行的把这些临床表现称为“脊柱相关疾病”的错误诊断。软组织损害相关征象这个科学性诊断的问世,也就为临床各科对其所属疾病的诸多功能紊乱提供了一条提高诊疗质量的新途径。这样不仅基本上解决了医学史上这个十分棘手关于慢性疼痛的诊疗难题,而且还重新认识了传统的机械性压迫致痛学说指导“骨质增生症”、“各型颈椎病(除外脊髓型)”、“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症”、“崩裂性脊柱滑脱症”、“特发性脊柱侧凸症”等阴差阳错的发病机制、诊断和鉴别诊断以及治疗原理和治疗方法。
正因为作者对慢性疼痛的研究全部建立在疼痛病理学(而不是传统的疼痛生理学)基础上,这就较有可能发掘出慢性疼痛真正的病理因素,故而以其研究所得的软组织无菌性炎症致痛学说指导临床实践,取得远期治痛效果(而不是诸多传统疗法暂性的,短期的或近期的镇痛效应)乃是治疗学上必然的因果关系。
在不断的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的基础上,终于在1981年创立了软组织外科新学说,攻克了危害人类健康至巨的慢性疼痛这个医学顽固堡垒,填补了国际医学空白点。所以作者被国内外医学界誉为中国软组织外科学创始人,而于1993年间被①美国名人传记协会因此授予1993年度20世纪成就国际荣誉奖杯,并邀聘为该会顾问研究委员会委员;②该会因此又授予1993年度世界终身成就金像奖座,并邀聘为该会终身成就学会首届会员;以及③英国剑桥国际名人传记中心也因此授予国际荣誉勋章,并邀聘为该中心的国际荣誉团首届团员。1974年1月4日作者在上海市医学科学领导小组的直接领导下成立了上海市腰背痛协作组,并于1983年扩建为中国软组织疼痛研究会(Chinese Society of Research on Pain of Soft Tissues)。此会比同年成立的国际疼痛研究会(IASP)还要早一些时日,可以说是国际上最早出现的一个研究疼痛的学术团体。作者先任组长,后任理事长,直至1994年;并曾连续七次主办全国中西医结合软组织疼痛学术会议,均担任会议主席。1977年作者因软组织疼痛研究工作的成绩卓越,荣获上海市科学大会颁发的上海市重大科学技术成果奖,故而被中华医学会上海分会评选为出席1978年5月在北京召开的全国医药卫生科学大会的上海代表,并在会议闭幕式中被邀登上人民大会堂主席台第3排前座。1982年作者也因软组织疼痛研究工作的成就,由上海市人民政府授予一九八一年度上海市劳动模范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