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声韧带名词解释
位于弹性圆锥的上缘,张于甲状软骨前角的后面和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为声带的基础。
中文名
声韧带
外文名
vocal ligament
快速
导航
声韧带常见疾病
弹性圆锥
又名环甲膜,是主要由弹性纤维组成的膜状结构,张于环状软骨弓上缘、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和杓状软骨声带突之间,左右环甲膜大致合成上窄下宽略似圆锥的形状。其上缘游离,前方附着于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后方附着于杓状软骨声带突,称为声韧带,是发音的主要结构。弹性圆锥前份较厚,张于甲状软骨下缘中间与环状软骨弓上缘之间,称环甲韧带(圆锥韧带),且位置表浅,易于从体表触知,当突然发生喉部阻塞的紧急情况下,来不及进行气管切开手术,为了抢救病人的生命,可在此进行穿刺或将环甲膜前份切开以建立暂时性呼吸通道。
声韧带常见疾病
声音嘶哑简称嘶哑,是指发音时失去圆润、清亮的音质,表示发声器官(声带)发生了病变。声音发毛、沙、哑、嘶,皆是嘶哑的同义字,一般用这些字表示嘶哑程度的差别。如“毛”指发某一音调时嘶哑,“沙”指声音轻微而不干净,“哑”指一般音调低沉并漏气,皆属于嘶哑的范围。
声带本身的病变如急、慢性炎症;良性、恶性肿瘤;全身性疾病如内分泌紊乱、肺癌、梅毒、结核、风湿病等,皆可因声带水肿、瘫痪、声门运动障碍等而致嘶哑。嘶哑可以是一种重要病的症状,如喉癌应及早确诊。亦可能无甚重要性,但因影响说话的清晰度,妨碍工作。喉返神经瘫痪的病因一般不易发现,应按常规检查胸部和心、肺。嘶哑数周不愈,必须详查喉部和全身情况,不可等闲视之。
声门能否完全闭合,是决定嘶哑的基本条件。声门闭合有两个要求:第一是环杓关节和有关的喉肌与神经功能必须正常,第二是声带本身具有紧张能力,这和环甲关节的支撑作用及喉外与颈部肌肉作用有关。声门闭合不全的原因复杂,引起嘶哑的程度亦不同,重者可以失音。嘶哑的另一重要原因,是发音时声带振动的活动发生障碍。振动的幅度决定声音的大小;振动的次数决定声音的高低。这和物理学上所说的振动体能发音的道理一样。就声带来说,其张力大小、长短、薄厚皆对声音高低有影响。病理情况如声带上分泌物多,粘膜充血,肿胀,有各种赘生物等,更分别影响声带内收和振动,引起嘶哑和失声。声带边缘病变,是声门闭合不全和声带振动障碍的重要因素。这在普通喉镜和喉动态镜下作声带发音检查,可加以证实。全身病亦影响发声,例如各种原因的水肿可引起声带水肿,男性变声期亦影响正常发音
2、环甲正中韧带穿刺时,如何确定其位置?
正中韧带刺的是如何确定其位置不清楚?
3、何谓弹性圆锥?环甲正中韧带位于何处及有何临床意义
弹性圆锥 :又称环声膜,是圆锥形的弹性纤维膜。起自甲状软骨前角后面,呈扇行向后向下止于杓状软骨声带突和环状软骨上缘。 其上缘游离增厚,紧张于甲状软骨至声带突之间,叫声韧带。
4、我们平常说的嗓子是声带吗
你的问题涉及到解剖学.
我们通常将咽喉混称为"嗓子"或"喉咙"。
咽喉是两个部分组成,即咽和喉.
咽是食物入食管和呼吸介质空气入肺的共同通路。咽介于口腔和食管之间,既属于消化系统又属于呼吸系统。
喉是呼吸器官之一,在气管上方由软骨和肌肉等构成的部分,为呼吸出入之门户。喉内有声带,故又是发音器官。
下面是喉的详细解剖:
喉上通喉咽,下接气管,为呼吸与发音的重要器官。位于颈前正中部,在成人相当于第3~6颈椎部,由一组软骨、韧带、喉肌及粘膜构成的锥形管状器官。
一、喉软骨
喉的支架由三个单一软骨–甲状软骨、环状软骨和会厌软骨;三对成对软骨–杓状软骨、小角软骨和楔状软骨构成。
(一)甲状软骨(thyroid cartilage)
喉支架中最大的一块软骨,形状如同竖立的向后半开的书,两侧由左右对称的甲状软骨翼板在颈前正中线汇合形成一定的角度,男性夹角较小且上端向前突出,称为喉结(thyroid notch),女性近似钝角,喉结不明显。两侧甲状软骨翼板后缘向上、下端延伸,呈小柱状突起,分别称为上角(superior cornu)和下角(inferior cornu),上角较长,借韧带与舌骨大角相连;下角较短,其内侧面与环状软骨后外侧面的小凹形成环甲关节(cricothyroid joint)。甲状软骨上缘正中有一“V”形凹陷,称甲状软骨切迹,为识别颈正中线的标志。
(二)环状软内(cricoid cartilage)
是喉与气管环中唯一完整的环形软骨,是喉支架的基础,对支持喉腔通畅,保证呼吸甚为重要。若因外伤缺损,常致喉狭窄。环状软骨位于甲状软骨之下,下接气管,前部较窄,称环状软骨弓,后部向上延展而较宽阔,称环状软骨板(图1-22)。
(三)会厌软骨(epiglottic cartilage)
扁平如叶状,上缘游离呈弧形,茎在下端,附着于甲状软骨前角的内面。会厌分舌面和喉面,舌面组织疏松故感染时易肿胀,婴与儿童会厌质软呈卷叶状,并向前隆起似“Ω”或“∧”形,成年后多近于平坦,质较硬。
(四)杓状软骨(arytenoid cartilages)
又名披裂软骨,位于环状软骨板后上缘,呈三角锥形,左右各一,顶尖向后内方倾斜,其底部和环状软骨连接成环杓关节,它在关节面上的滑动和旋转可使声带张开或闭合。底的前角名声突(vocal process),声带后端附着于此。底的外侧角名肌突(muscular process),为环杓侧肌和环杓后肌附着之处,司声门的开放与关闭。
(五)小角软骨(corniculate cartilages)
位于杓状软骨的顶部,左右各一,有伸展杓会厌皱襞的功能。
(六)楔状软骨(cuneiform cartilages)
成对,有时缺如,在小角软骨前外侧,两侧杓会厌皱襞粘膜下,似小棒,致粘膜形成白色的隆起,名楔状结节。
二、喉的韧带与筋膜
(一)甲状软骨上缘与舌内下缘之间有甲状舌骨膜(thyrohyoid membrane)连接,其中央及两侧后缘增厚部分,称甲状舌骨中韧带(median thyrohyoid ligament)及甲状舌骨侧韧带(lateral thyrohyoid ligament)。两侧有喉上神经内支及喉上动脉、静脉经此膜穿过入喉,为喉上神经封闭注射部位。
(二)甲状软骨下缘与环状软弓上缘之间有环甲膜(cricothyroid membrane)连接,其前面中央增厚部分称环甲中韧带(median cricothyroid ligament)。严重喉源性呼吸困难时,可经此膜穿刺或切开以解除窒息。
(三)环状软骨下缘与第一气管环之间有环气管韧带(cricotracheal ligament)连接。
三、喉腔
喉腔上起自喉入口(laryngeal inlet),下达环状软骨下缘并接气管。由室带与声带分隔为三区。
(一)声门上区(supraglottic portion)位于室带之上,其上口通喉咽部,呈三角形称喉入口,声门上区前壁为会厌软骨,两旁为杓会厌皱襞,后为杓状软骨,介于喉入口与室带之间又称喉前庭(vestibule)。
(二)声门区(glottic portion):位于室带与声带之间,包括:
1.室带(ventricular band):又称假声带,左右各一,位于声带上方并与声带平行,由室韧带、肌纤维及粘膜组成,呈淡红色。
2.声带(vocal cord):位于室带下方,左右各一,由声韧带、声肌及粘膜组成,因缺乏粘膜下层,含血管少,在间接喉镜下呈白色带状,其游离缘薄而锐。两声带间的空隙称声门裂(rima vocalis),简称声门。声带张开时呈一等腰三角形,是喉腔中最狭窄部分。声门前端称前联合(anterior commissure)。
3.喉室(laryngeal ventricle):开口于声带与室带之间的椭圆形空隙,其前端向上外伸展成喉室小囊(sacculus of larynx),内含粘液腺分泌粘液润滑声带。
(三)声门下区(infraglottic portion):声带下缘至环状软骨缘以上的喉腔,上部较扁窄,向下逐渐扩大为圆锥形并移行至气管,幼儿期此区粘膜下组织结构疏松,炎症时容易发生水肿引起喉阻塞。
四、喉肌
喉肌分为内外两组。
喉外肌将喉与周围结构相连,可使喉体上升或下降,亦可使喉固定。二腹肌、茎突舌骨肌、下颌舌骨肌及颏舌骨肌,此组肌肉均附丽于舌骨之上,可使喉随舌骨上升而上提;胸骨舌骨肌、肩胛舌骨肌可使喉随舌骨下降而将喉拉向下。
喉内肌依其作用分成以下几组:
(一)使声门张开(声带外展)主要是环杓后肌(posterior cricoarytenoid muscle),起自环状软骨板背面浅凹处,斜向外上方,止于杓状软骨肌突后面,收缩时将杓状软骨的声带突向外转动,使声带后端分开,声门开大。
(二)使声门关闭(声带内收)
1.环杓侧肌(lateral cricoarytenoid muscle)起自同侧环状软骨弓两侧上缘,止于杓状软骨肌突前方。收缩时使声带突转向内而关闭声门。
2.杓肌(arytenoid muscle):位于喉后壁,由横行和斜行的肌纤维组成杓横肌和杓斜肌,收缩时可使两侧杓状软骨互相向中线接近,使声带内收声门关闭。
(三)改变声带张力
1.环甲肌(cricothyroid muscle):起自环状软骨弓的前外侧,斜向后上止于甲状软骨后部下缘及下角之前缘,收缩时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弓接近,以环甲关节为支点,增加甲状软骨与杓状软骨间的距离,将甲杓肌拉长,增加声带张力,并略有声带的内收作用。
2.甲杓肌(thyroarytenoid muscle):起于甲状软骨背面中央部前联合,后端附于杓状软骨之声带突及声带部,收缩时牵引杓状软骨向前方移动,使声带松弛,并使声门关闭。甲杓肌和覆盖其上下的粘膜是声带的主要组成部分。发音的音调与该肌收缩的紧张度有关。
(四)会厌活动肌
1.杓会厌肌(aryepiglottic muscle):收缩时可将会厌软骨拉向后下方使喉口关闭。
2.甲状会厌肌(thyroepiglottic muscle):收缩时可将会厌软骨拉向前下方使喉口及喉前庭扩大。
五、神经
喉的神经均为迷走神经分支。
(一)喉上神经(superior laryngeal nerve)
在相当于舌骨大角平面处分为内外两支,内支为感觉神经,在喉上动脉穿入甲状舌骨膜处后上方入喉,分布于声带以上区域的粘膜。在梨状窝处粘膜下该神经位置较浅,故可在此作表面麻醉。外支属运动神经,支配环甲肌。喉上神经病变时,喉粘膜感觉丧失,致发生误咽,同时环甲肌松弛致发音障碍。
(二)喉返神经(recurrent laryngeal nerve)
为喉的主要运动神经,支配除环甲肌以外的喉内诸肌,亦有感觉支分布于声门下区粘膜。两侧喉返神经的径路不同,左侧径路较长,在主动脉弓前由迷走神经分出,绕主动脉弓下方,然后沿气管食管间沟上行,在环甲关节的后方进入喉部。前支分布于喉内的内收肌,后支分布于喉内的外展肌。右侧喉返神经在右锁骨下动脉前方由右迷走神经分出向下、后绕此动脉,然后沿气管食管间沟上行,到环甲关节后方入喉。
凡在喉返神经的径路上侵犯和压迫神经的各种病变都可以引起声带麻痹,声音嘶哑。由于左侧径路较右侧长,故临床上受累机会较多,如两侧喉返神经同时受损,可发生失音或呼吸困难。
[编辑本段]【喉的生理功能】
(一)呼吸功能:
喉是呼吸的通道,在正常情况下声门是空气出入肺部的必经之路。身体对气体的需要量,受中枢神经系统反射性调节,声门裂的大小也随之改变。平静呼吸时声带略内收,深吸气或体力劳动时声带极度外展,声门扩大,以增加肺内气体交换,调节血与肺泡内二氧化碳浓度。
(二)发音功能
喉是发音器官,发音时声带向中线移动,声门闭合,肺内呼出的气流冲动声带而产生声波,称基音,再经咽、口、鼻等腔共鸣作用而成悦耳之声音,声调的高低,取决于声带振动的频率,而振动的频率又以声带的位置、长短、厚薄、张力以及呼出气流作用于声带力量而不同,而有高、低音之别,声带在发音中的这些变化主要是由喉肌运动加以控制。
(三)保护功能
喉对下呼吸道起保护作用,吞咽时喉体上提,会厌向后下倾斜,盖住喉上口,声带关闭,食物沿两侧梨状窝下行进入食道,而不致误入下呼吸道。另外,喉的咳嗽反射能将误入下呼吸道的异物,通过防御性反射性剧咳,迫使异物排出。
5、一部电影,一个片段是女孩在车底窒息了,一个男人用刀子割开她的喉咙用吸管帮她呼吸
今天上课,觉得感兴趣,就来网络一下,在喉咙部分有个环甲正中韧带,急性喉阻塞时,为挽留患者生命可进行刺穿,建立暂时的呼吸通道😌😌😌再送医院啥子的
6、环状甲膜位置是什么
颈部的两个隆起,一个隆起是甲状软骨(俗称喉结),第二个隆起是环状软骨,在这两个这间的凹限处就是环甲膜。
7、环甲膜名词解释
名词解释,环甲膜
解答环甲膜:是由环状软骨弓上缘与甲状软骨下缘之间的纤维韧带组成,中央部分增厚,称环甲韧带。
环甲膜由喉部弹性圆锥向下附着在环状软骨上缘中前部而形成,位于甲状软骨与环状软骨之间,临床上如遇需紧急抢救的喉阻塞病人,来不及做气管切开术,可行环甲膜穿刺术或环甲膜切开术。
环甲膜穿刺是临床上对于有呼吸道梗阻、严重呼吸困难的病人采用的急救方法之一。它可为气管切开术赢得时间。是现场急救的重要组成部分。同时它具有简便、快捷、有效的优点,而且稍微接受急救教育的人都可以掌握。
环甲膜位于甲状软骨和环状软骨之间,前无坚硬遮挡组织(仅有柔软的甲状腺通过),后通气管,它仅为一层薄膜,周围无要害部位,因此利于穿刺。如果自己寻找,可以低头,然后沿喉结最突出处向下轻轻地摸,在约2~3厘米处有一如黄豆大小的凹陷,此处即为环甲膜位置所在。
环甲膜的操作患者仰卧位,头后仰,局部消毒后术者用食指中指固定环状软骨两侧,以一粗注射针垂直刺入环甲膜。由于环甲膜后为中空的气管,因此刺穿后有落空感,术者会觉得阻力突然消失。接着回抽,如有空气抽出,则穿刺成功。患者可有咳嗽等刺激症状,随即呼吸道梗阻的症状缓解。若上呼吸道完全阻塞难以呼吸时(这里所说的上呼吸道是喉部以上的呼吸道),需另刺入气管导管针为呼吸建立通路。
8、求系统解剖学里面各种生字词的读音。。。
系统解剖学重要名词
1.
椎 孔 vertebral foramen: 由椎体和椎弓围成的孔。所有椎孔相连形成椎管,内容纳
脊髓。
2.
椎间孔Intervertebral foramina:由相邻椎骨的椎上和椎下切迹围成。内有脊N和血
管通过。
3.
胸骨角 Sternal angle:位于胸骨柄和胸骨体连接处,体表可触及,两侧平对第2肋,
是计数肋的重要标志。
4. 椎间盘 Intervertebral disc:连结相邻椎体的纤维软骨盘;中央为髓核,周围为纤维
环;有弹性;有连接、缓冲等作用。
5. 黄韧带 Ligamenta flava:连结相邻椎弓板间的韧带,有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6.
咽 峡 Isthmus of fauces:由腭垂、腭舌弓、舌根、腭帆游离缘共同围成。是口腔与咽
的分界。
7.
咽淋巴环 Pharyngeal lymph circle:由咽扁桃体、腭扁桃体、咽鼓管扁桃体、舌扁桃
体共同构成;对消化道和呼吸道有防御功能。
8. 上消化道 Superior alimentary meatus:从口腔至十二指肠的消化管称上消化道 9.
弹性圆锥 Conus elasticus:是圆锥形弹性纤维膜。位于甲状软骨、杓状软骨、环状软
骨三者间。其前缘增厚称声韧带;中部增厚称环甲正中韧带。
10. .胸膜腔 Pleural cavity:壁胸膜和脏胸膜两层间的腔隙称胸膜腔。该腔密闭,左右各
一,呈负压。
11. 肋膈隐窝 Costodiaphragmatic recess:由肋胸膜和膈胸膜返折而成。是胸膜隐窝中位
置最低、容量最大的隐窝。胸膜腔积液常先积于此。
12. 纵隔 Mediastinum:是两侧纵隔胸膜间全部器官、结构和结缔组织的总称。
13. 肾门 Renal hilum:肾内侧缘中部凹陷称肾门,内有肾A、肾V、肾盂、神经和淋巴出
入
14. 膀胱三角 trigone of bladder:位于左右输尿管口和尿道内口之间,膀胱黏膜与肌层紧
密连接,缺少粘膜下层组织,无论膀胱扩张或收缩,始终保持平滑,是肿瘤、结核和炎症的好发部位。
15. 阴道穹 Fornix of vagina:阴道上端与子宫颈阴道部之间的环形凹陷称阴道穹。阴道穹
分为前穹、侧穹和后穹。后穹最深,可穿刺引流积液和积血,进行诊断和治疗 16. 腹膜腔 Peritoneal cavity:脏腹膜和壁腹膜互相延续、移行,共同围成的不规则的潜
在性腔隙。内有少量浆液,起润滑作用。男性密闭,女性与外界相通。
17. 直肠子宫陷凹Rectouterine pouch:为腹膜在直肠与子宫之间移行返折而形成的陷
凹。该陷凹是腹膜腔的最低部位,腹膜腔积液多聚存于此。
18. 卵圆窝 Fossa ovalis:位于房间隔右侧面的卵圆形凹陷,为胚胎时期卵圆孔闭合后的遗
迹,是房间隔缺损的好发部位
19. 心包腔 Pericardial cavity:位于浆膜心包脏、壁两层之间的潜在性腔隙,内有少量浆
液起润滑作用。
20. 冠状窦 coronary sinus:位于心膈面,左心房与左心室之间的冠状沟内,以左房斜静
脉与心大静脉汇合处为起点,最终注入右心房的冠状窦口。
21. 动脉韧带 Arterial ligament:位于主动脉弓与肺动脉干分叉处,是动脉导管闭锁后的
遗迹。
22. 上腔静脉 Superior vena cava:由左右头臂静脉汇合而成,注入右心房。收集上半身
静脉血。
23. 下腔静脉 Inferior vena cava:由左右髂总静脉汇合而成,注入右心房。收集下半身
静脉血。
24. 肝门静脉 Hepatic portal vein:由肠系膜上静脉和脾静脉汇合而成。经肝门入肝。收
集腹盆部不成对器官(除肝)的静脉血。
25. 胸导管 Thoracic ct:是全身最大的淋巴管,在第一腰椎前方由左,右腰干和
肠干汇合而成。收集左半身+右下半身淋巴液注入左静脉角。
26. 视神经盘 Optic disc:位于视网膜后部,直径约1.5㎜的白色小区,内有视神经、视
网膜中央动脉、视网膜中央静脉穿过,无感光细胞,又称生理性盲点。
27. 黄斑 Macula lutea:位于视网膜后部视神经盘颞侧约3.5㎜处,由视锥细胞密集构成的
黄色小区,感光辨色最敏锐
28. 神经核 Nucleus:中枢内,形态和功能相似的神经元胞体聚集在一起称神经核。 29. 灰质 Gray matter:中枢内,神经元胞体及其树突聚集的部位称灰质。 30. 白质 White matter:中枢内,神经纤维聚集的部位称白质。
31. 马尾 Cauda equina:脊髓末端水平面以下,位于椎管硬膜囊内的脊神经根合称马尾。
32. 锥体交叉 Decussation of pyramid:皮质脊髓束行至延髓的锥体下端,大部分纤维交
叉到对侧,此交叉称锥体交叉。
33. 内侧丘系交叉 Decussation of medial lemniscus:薄束核和楔束核发出的纤维在延髓
交叉至对侧,此交叉称内侧丘系交叉。
34. 斜方体 Trapezoid body:蜗神经核发出的纤维横行越边到对侧,此处纤维称斜方体。 35. 锥体束 Pyramidal tract:由大脑皮质中央前回及中央旁小叶前部细胞发出的轴突组
成,包括皮质脊髓束和皮质核束,支配全身骨骼肌运动。
36. 小脑扁桃体 Tonsil of cerebellum:位于小脑下面,靠近枕骨大孔,颅内压增高时,
小脑扁桃体可嵌入枕骨大孔,形成小脑扁桃体疝,压迫延髓,危及生命。 37. 第三脑室 Thiord ventricle:位于丘脑和下丘脑间,为矢状位狭窄间隙。内含脑脊液。
与侧脑室和第四脑室相通。
38. 第四脑室 Fourth ventricle:位于延髓、脑桥和小脑之间,呈四棱锥体形。内含脑脊
液。与第三脑室、蛛网膜下隙及脊髓中央管相通。
39. 内囊 internal capsule:位于背侧丘脑、尾状核和豆状核之间的白质板。意义:一侧内
囊损伤导致三偏即:偏瘫、偏感、偏盲。
40. 纹状体 corpus striatum:由尾状核和豆状核组成,具有调节肌肉张力,调整运动姿势,
参与学习记忆的功能。
41. 胼胝体 Corpus callosum:连合左、右大脑半球新皮质的纤维,广泛联系额叶、顶叶、
枕叶和颞叶。分为胼胝体嘴、膝、干和压部。
42. 颈丛 Cervical plexus:由第1~4颈神经前支组成,位于胸锁乳突肌深面。
43. 臂丛 Brachial plexus:由第5~8颈神经前支和第1胸神经前支组成,位于颈根部锁骨
上窝内。
44. 腰丛 Lumbar plexus:由第12胸神经前支和第1~4腰神经前支组成,位于腰大肌深
面。
45. 骶丛 Sacral plexus:由腰骶干和骶、尾神经前支组成,位于梨状肌前面
46. 交感干 Sympathetic trunk:位于脊柱两旁,由交感干神经节和节间支连接而成。 47. 交通支 Communicating branches:连于交感干N节与脊N之间的支。分白交通支
和灰交通支。
48. 硬膜外隙 Epiral space:位于硬脊膜与椎管壁之间。间隙内呈负压,有脊神经根
通过,临床上常进行硬膜外麻醉。
49. 蛛网膜下隙 Subarachnoid space:位于蛛网膜与软膜之间。内含脑脊液。临床常进
行腰椎穿刺进入此隙抽取脑脊液或进行麻醉。
50. 海绵窦 Cavernous sinus:位于蝶鞍两侧,由硬脑膜形成的不规则腔隙。其交通广泛;
有动眼神经、滑车神经、眼神经、上颌神经、展神经、颈内动脉通过。
51. 大脑动脉环(Willis 环)cerebral arterial circle:由两侧大脑前动脉起始段、两侧
颈内动脉末端、两侧大脑后动脉借前、后交通动脉连通而共同组成。位于脑底部,沟通颈内动脉和椎动脉,调整供血。
52. 瞳孔对光反射 Pupillary light reflex:光照一侧眼的瞳孔,引起两眼瞳孔缩小的反应
成为瞳孔对光反射。通路为:视锥细胞→双极细胞→节细胞→视神经→视交叉→两侧视束→顶盖前区→两侧动眼神经副核→动眼神经→睫状神经节→节后纤维→瞳孔括约肌收缩→两侧瞳孔缩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