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韧带在什么位置
韧带处于骨骼的外侧附属位置。一般来说,人身上只要有骨头就有韧带,所以说韧带在人的身体各个地方。
韧带是可弯曲,纤维样的致密结缔组织。它附着于骨骼的可活动部分,但限制其活动范围以免损伤。韧带连接骨与骨,相对肌腱连接的是骨和肌肉。韧带来自于胶原。若韧带超过其生理范围地被弯曲(如扭伤),可以导致韧带的延长或是断裂。
拓展资料:
韧带的分类:
位于关节腔周围的称囊外韧带。位于关节腔内的称囊内韧带。位于关节囊上的,即关节囊纤维层增厚部分称关节囊韧带。还有一种韧带是由腹膜皱襞形成的,它是由腹膜壁层与脏层之间或腹膜脏层与脏层之间移行而成的。这种韧带有的是由单层腹膜形成,有的是由双层腹膜形成的。
韧带的作用:
韧带的主要成分为胶原纤维和弹力纤维,胶原纤维使韧带具有一定的强度和刚度,弹力纤维则赋予韧带在负荷作用下延伸的能力。
韧带大多数纤维排列近乎平行,故其功能多较为专一,往往只承受一个方向的负荷。由于韧带很坚韧,因此可以加强骨的稳定性,可使内脏固定于正常位置,限制其活动范围。
人体内的主要韧带有膝关节交叉韧带、腹股沟韧带、喙肩韧带、肘关节的桡侧副韧带、尺侧副韧带等。有些韧带是胚胎器官的残存遗迹,如动脉韧带是胎儿时期的动脉导管封闭而成,肝圆韧带则由脐静脉萎缩形成。
韧带损伤:
韧带是纤维关节囊增厚部分,但有些与关节囊分开。当受到暴力就可引起损伤,轻者为韧带扭伤。系韧带过度牵伸或部分纤维断裂所致。表现为疼痛、压痛、不同程度的肿胀,活动受限。
X线检查无异常发现,重者为韧带断裂,有时合并关节扭伤、撕脱骨折或关节脱位。表现为疼痛、明显肿胀、淤血、关节积液或血肿、活动明显受限。X线片显示关节腔宽窄不均。
韧带劳损可采用局部制动,理疗或封闭等。对韧带完全断裂一般须手术治疗,某些新鲜闭合性断裂可用石膏固定治疗。
参考链接:
网络:韧带
2、腰部肌肉示意图!
腰部肌肉示意图如下:背部肌肉群:(2)颈部韧带解剖图扩展资料:
背阔肌是背部最重要的肌肉,锻炼背部的重点。其他背部小肌包括:菱形肌(Rhomboids)、大圆肌(Teres Major)、小圆肌(Teres Minor)、冈下肌(Infraspinatus)等。
肌肉群是指相同或邻近部位肌肉组成的功能统一的群体。了解人体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为了弄明白每肌肉在类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区别,从而做到正确完成各种健美动作,促进各部位肌肉的发展,增大肌肉块的体积,使肌肉隆起,线条清晰。
肌肉在人的身体中分布很广泛,全身约有520块肌肉,几乎占体重的40—50%,可见人体肌肉是身体的主体。其名称一般来说都是按肌肉的类型、形状、位、功能等分类起名。
参考资料:网络-肌肉群
3、人体颈椎的解剖结构 急
颈段脊柱由7个颈椎、6个椎间盘(第1、第2颈椎间无椎间盘)和所属韧带构成。上连颅骨,下接第1胸椎,周围为颈部肌肉、血管、神经和皮肤等组织包绕。
除第1、第2颈椎结构有所特殊外,其余颈椎均由椎体、椎弓、突起(包括横突、上下关节突和棘突)等基本结构组成。椎体在前,椎弓在后,两者环绕共同形成椎孔。各椎孔目连构成椎管,其中容纳脊髓。椎体上面周缘的两侧偏向后方,有脊状突起,称为钩突。钩突与相邻的上一椎体下缘侧方的斜坡对合,构成钩椎关节(亦称椎体半关节——Iuschka关节)。此关节能防止椎间盘向侧后方突出。椎弓根上、下缘的上、下切迹相对形成椎间孔,有颈脊神经根和伴行血管通过。通常颈脊神经仅占推间孔的一半,在骨质增生或韧带肥厚时,孔隙变小、变形,神经根就会受到刺激和压迫.产生上肢疼痛、手指麻木等症状。颈椎的横突较短,其中间部有横突孔,除第7颈椎横突孔较小外,其余均有椎动脉通过。当颈椎发生骨质增生等病变时,可导致椎动脉血液动力学方面的改变,影响大脑血液供应,产生眩晕、恶心等症状。
颈段各椎骨间以韧带、椎间盘和关节等互相连结。椎体自第2颈椎下面起,两个相邻椎体之间,由具有弹性的椎间盘连接;椎体与椎间盘的前后有前、后纵韧带及钩椎韧带等连结;椎弓间则通过关节突关节、黄韧带、棘间韧带、棘上韧带和项韧带、横突间韧带相连结。颈椎的韧带多数由胶原纤维组成,承担颈椎的大部分张力负荷。除黄韧带外,其余大部分韧带延展性低,是颈椎内在稳定的重要因素。韧带的弹性,一方面保持颈椎生理范围内的活动;一方面又有效地维持各节段的平衡。黄韧带在颈椎后伸运动时缩短、变厚,屈曲时延伸、变薄。年轻人的黄韧带在压应力作用下缩短、增厚,不易突入椎管,但随年龄增长,黄韧带弹性降低,则易折曲而不缩短,突入椎管产生脊髓压迫。椎间盘的生理功能除了连接相邻颈椎外,更重要的是减轻和缓冲外力对脊柱、头颅的震荡,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参与颈椎的活动,并可增加运动幅度。
在颈椎中,我们将第1、第2颈椎,即寰、枢椎称为特殊颈椎。寰椎呈不规则环形,由一对侧块、—对横突和前、后两弓组成,上与枕骨相连,下与枢椎构成关节。其解剖特点有:位于侧块两端的形似三角形的横突上,有肌肉与韧带附着,对头颈部的旋转起平衡作用;横突孔位于其基底部偏外,较大,有椎动脉和椎静脉从中穿行;后弓上方偏前各有一斜行深沟通向横突孔,椎动脉出第1颈椎横突孔后沿此沟走行;前、后弓均较细,特别是与侧块相连处,易受暴力而导致该处骨折与脱位。枢椎是因椎体上方有一称之为“齿突”的柱状突起,且齿突具有“枢’’的作用而获名。其解剖特点有:齿突原为寰椎椎体的一部分,发育中发生分离且与枢椎融合,所以较易出现齿突缺如、中央不发育、寰椎与枕骨融合、寰枢融合等畸形和变异,并由此引起该区域不稳定而压迫脊髓;齿突根部较细,在外伤时易骨折而导致高位截瘫危及生命。除了第l、第2颈椎之外,第7颈椎的棘突也与其它颈椎有所不同。该棘突长而粗大,无分叉而有小结节,明显隆起于颈椎皮下,成为临床上辨认椎管的骨性标志,因此,人们也称其为隆椎。第7颈椎横突若过长,或有肋骨出现(称为颈肋)时,往往可引起胸腔出口狭窄综合征。
4、求一张人手解剖结构图,并带有详细的解释,谢谢
最深层为手骨。
然后是关节。
深层的血管神经和肌肉。
浅层的血管神经和肌肉。
皮肤深面的筋膜。
再这些结构的表面就有皮肤。
5、神经结构图胫椎结构
颈椎的形态结构如下:
颈椎,共7个。一般颈椎的椎体较小,近似长方形;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几乎呈水平位;椎孔大,呈三角形。横突根部生有横突孔,是颈椎最显著的特点。横突孔内有椎动脉和椎静脉穿行。横突末端分为前、后结节,第6颈椎横突的前结节较大,颈总动脉经其前面上行,故称为颈动脉结节,当头部受伤严重出血时,可在此压迫颈总动脉暂时止血。第2~6颈椎棘突短而分叉。第7颈椎棘突则长而水平,末端不分叉,容易扪到,故又名隆椎,是临床上计数椎骨序数和针灸取穴的标志。第3~7颈椎体上面侧缘向上突起,称椎体钩。椎体钩与上位椎体两侧的唇缘相接,形成钩椎关节,又称\“Luschka\”关节。如\“Luschka\”关节过度增生肥大,可使椎间孔狭窄,压迫脊神经,产生相应症状,为颈椎病的病因之一。
第1、2颈椎属特殊颈椎。第1颈椎又称寰椎,呈环状。主要由前弓、后弓及侧块组成:侧块上面的椭圆形上关节面与枕骨髁相关节,下面稍凹的圆形下关节面与第2颈椎相关节,前弓后面有齿突凹。上关节凹后方有椎动脉沟,椎动脉出横突孔经此沟而入枕骨大孔。后弓长,中点略向后方突起,叫做后结节。寰椎无椎体、棘突和关节突。第2颈椎又称枢椎(axis),椎体向上有指状突起,称齿突,与寰椎的齿突凹相关节。在发生学上齿突来自第1颈椎椎体。枢椎其余形态同一般颈椎。
要了解颈椎还要知道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的一般形态
椎骨由前方的椎体和后方的椎弓两部分组成。椎体约呈短圆柱状,内部为骨松质,外为薄层骨密。上、下椎体以软骨连成柱状,是椎骨承重的主要部分。椎弓在椎体后方。与椎体相连的部分叫椎弓根,稍细,上下各有一切迹,分别称椎上切迹和椎下切迹,椎下切迹较明显。相邻椎骨之间在椎弓根处的上、下切迹共同围成形成椎间孔。椎弓的后部呈板状,叫椎弓板。左右椎弓板相连形成完整的椎弓。椎体和椎弓共同围成椎孔,各椎骨的椎孔连成贯穿脊柱的椎管以容纳保护脊髓。椎弓上有七个突:向后方伸出的一个叫棘突,多数可在背部正中线摸到;左右各伸出一个横突,棘突和横突都有韧带和肌肉附着;椎弓上下各有一对突起,叫上关节突和下关节突,相邻椎骨的上、下关节突相对,以关节面组成关节突关节。
6、屈氏韧带解剖位置
屈氏韧带(又称Treitz韧带)也叫十二指肠悬韧带,解剖位置在横结肠系膜根部、第二腰椎左侧。
7、颞下颌关节主要韧带的附着及其功能
好专业的问题,兄弟在读研还是读博啊?这问题恐怕能答出来的人还真不多,嘿嘿。
答案:
1 颞下颌韧带:
浅层起于颧弓,向下、后呈扇形集中止于髁突颈部的外侧和后缘。深层起于关节结节,水平向后止于髁突外侧和关节盘外侧。
功能:左右一对可防止关节向侧方脱位,只允许髁突向前滑动,限制过度向下、后运动。
2 蝶下颌韧带:
起于蝶骨角棘,止于下颌小舌。
功能:髁突向前滑动时,颞下颌韧带松弛,下颌主要有蝶下颌韧带悬挂,有保护进入下颌孔的血管和神经的作用。
3 茎突下颌韧带:
起于茎突,止于下颌角和下颌支后缘,部分韧带止于翼内肌的筋膜。
功能:防止下颌过度向前移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