肌腱
每一块骨骼肌都分成肌腹和肌腱两部分,肌腹由肌纤维构成,色红质软,有收缩能力,肌腱由致密结缔组织构成,色白较硬,没有收缩能力。肌腱把骨骼肌附着于骨骼。长肌的肌腱多呈圆索状,阔肌的肌腱阔而薄,呈膜状,又叫腱膜。
韧带(拉丁语 Ligamenta,单数 Ligamentum)是可弯曲,纤维样的致密结缔组织。它附着于骨骼的可活动部分,但限制其活动范围以免损伤。韧带连接骨与骨,相对肌腱连接的是骨和肌肉。韧带来自于胶原。
2、脚踝韧带松驰有何症状
如果是受伤引起的韧带松弛,应及时治疗。的确药物作用不明显。要进行系统的力量恢复练习。如果有力量教练帮助最好,如没有可自行制定训练计划,不知是那部分韧带,可上网搜受损韧带力量练习的方法,自己先尝试基准数据就是最多能进行的数量,然后略低于这个数值进行锻炼,每日多做几组,间隔时间要短。每周力量练习不要超过四天。坚持1到2个月就会有明显的效果。但练习是要长期坚持的,要以年记。时间较长的尤其是超过一年以上的想要彻底解决就基本上很难了。但坚持还是会有明显改善的。练习间隔日可进行按摩理疗,在辅助外用药物,应有明显改善。
3、韧带撕裂跟韧带断裂有什么区别?
韧带撕裂就是还没完全断裂,只是部分断裂,还有一部分是完整的连接在一起的,还算是一个整体。而断裂呢,就是一分为二的意思。
4、十字韧带修复术与十字韧带重建术有何不同
1、150度凭不上吧,150度都正常了。你打死不弯过90度就肯定能评上了呵呵。
2、重建是把断裂的韧带清除,然后重新拉一条韧带,是需要移植的,有自体,异体,人工的。
修复是把断裂的韧带缝合修复;
一般十字韧带只能重建,你应该是重建的,以医院的为准 。
5、何为扁平足?
概述】
扁平足是以足纵弓降低或消失为特征的畸形足。因韧带松弛所致的扁平足好发于青少年,具有遗传倾向。
【治疗措施】
轻、中型无症状者不需要治疗。以往曾提倡赤足在沙滩、草地上行走,训练小腿及足部肌肉,增加对足跗间关节的稳定作用和提高足纵弓。也曾推荐穿各种矫形鞋,希望矫正扁平足。但实践证明,这些措施对扁平足并没有矫形作用。只能减轻局部不适和疼痛。因此,对有症状的中、重型扁平足、年龄在10岁以下者,可采取被动或主动牵伸小腿三头肌、缓解因该肌痉挛所致的小腿及足部不适。穿鞋底后内侧加厚0.3~0.6cm的thomas矫形鞋,或在鞋底内面加一厚0.5~0.75cm的足纵弓支持垫,均能减轻或消除疼痛和不适,但无矫形作用。
若非手术治疗不能解除疼痛,且影响负重行走和穿鞋的中、重型扁平足,病人年龄>10岁者,则是手术治疗的适应证。手术治疗方法有肌腱移位、韧带紧缩等软组织手术,也有跗间关节融合,三关节固定和跗骨截骨等骨性手术,但是,单纯软组织手术、单个跗间关节融合术因疗效不好,已被摈弃。目前多倾向于软组织和骨性手术联合应用,其疗效则明显提高。
通常依据x线片测量,确定足纵弓下降的部位后,选择手术方法。giannesstras手术是舟楔关节融合,跟舟跖侧韧带紧缩及胫前、胫后肌腱移位,适用于舟楔关节韧带松弛所致的扁平足,其疗效较好。其手术要点是:①经足内侧纵切口,显露距、舟、楔骨和胫前胫后肌腱;②从其点处切断胫前、胫后肌腱,跟舟跖侧韧带,并在距、舟、楔骨的内侧,掀起一条由前向后的关节囊,韧带瓣,注意在该瓣深面保留一薄层骨片(图30)。③切除舟、楔关节软骨,从舟、楔的跖侧向背侧分别钻一骨孔,两者在背侧的深面相汇合成倒“v”形骨隧道,用羊肠线或尼龙线固定舟楔关节在矫正的位置上(图31);④紧缩缝合关节囊、韧带瓣及跖舟跖侧韧带后,再把胫前、胫后肌腱断端编织缝合在一起,从舟骨所预制骨孔的跖侧,把胫前胫后肌腱向背侧牵拉,并缝合固定到足背侧的骨膜上(图32);⑤术后用石膏管型固定8~12周。术后初期可有过度矫正的现象,但负重行走3~4周可逐渐消失。
图30 在距、舟、楔骨内侧形成关节囊、韧带骨瓣
1.胫后肌腱 2.跟舟跖侧韧带 3.胫前肌腱
图31 切除舟、楔关节软骨(a) 于舟、楔骨跖侧钻孔(b)
图32 a.缝合关节囊、韧带骨瓣后,从舟背侧向跖侧钻孔 b.胫前、胫后肌腱通过舟骨骨孔固定 1.胫前、胫后肌腱 2.胫前肌腱鞘
距舟关节松弛型扁平足,往往有明显的跟骨外翻畸形。病人尚未发育成熟,采取grice关节外距下关节固定术,既能矫正扁平足,又不影响足的纵向发育。该手术通过外踝前方斜切口显露跗骨窦,去除跗骨窦的骨皮质后,填入自体松质骨条,并用一枚螺丝钉固定。术后用石膏外固定直至植骨愈合。对于年长儿童或青少年,足三关节融合术也是一值得推荐的方法。
【发病机理】
病因尚未阐明,但流行病学研究发现本病具有明显的遗传倾向。病理观察足跗骨无发育性畸形,但连接距跟、距舟和舟楔关节的关节囊的韧带却较正常者松弛,使足负重时跟骨在距骨下方发生内旋,其前端向背侧及外侧移位,距骨则向跖侧及内侧移位,导致松弛的跟舟跖侧韧带更加松弛,不能支持距骨头,使足纵弓降低,跟距韧带松弛致使跟骨外翻,则加剧足纵弓下降。
【临床表现】
年幼儿童多无症状。往往因鞋底异常磨损才引起家长注意。肥胖患儿和青少年患者久站时,出现足底疼痛和小腿部不适。通常不负重时足弓尚存在,但负重检查可发现足纵弓降低或消失。临床上可分为三个类型,但均要在负重时观察足纵弓的改变,轻型:足纵弓降低;中型:足纵弓消失;重型:足纵弓消失,并有足内侧缘凸起,距骨头移位至足跖侧即内踝的前下方。患者有时出现跟腱短缩及后足外翻。
x线检查应负重条件下摄足正侧位x线片,主要在足侧片测量足弓的角度改变。①沿距、舟、第一楔骨及跖骨长轴中心画一条直线,再于舟骨中央画一条与其前后关节面相平等的直线,并与每一条线相交叉。通常足弓两条线呈直角相交(图29)。若病变或韧带松弛发生在距舟关节,舟骨、第一楔骨及跖骨中轴线与距骨中轴线相互不连续,并在足跖侧形成角度,距骨中轴丝经过舟骨跖侧1/4处(图29b)。如果韧带松弛出现在舟楔关节,距骨中轴线则位于第一楔骨的跖侧,而与舟骨中心的垂线直角相交(图29c)。当通过舟骨中心的直线向前后延长,均位于距骨和第一跖骨的跖侧时,表明距舟和舟楔关节均有韧带松弛(图29a)。②距骨跖屈角:沿足跖侧画一条水平线与距骨中轴线相交。正常值为26.5°±3.5°。当距骨有跖屈畸形时,此角度增大。③距舟背跖角:在负重的正位片上,沿舟骨远端关节画画一平行线,再画一条距骨中轴线,两线相交所形成的内侧角称距舟背跖角。正常值为60°~80°。此角>60°表明有距骨移位。
图29 足负重侧位片测量距骨——跖骨角
【鉴别诊断】
扁平足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大类别。当诊断因韧带松弛所致的原发性扁平足时,应仔细做好鉴别诊断,除外因副舟状骨畸形,第一跖骨短缩、先天性马蹄内翻术后并发的扁平足,还要排除神经肌肉性疾病如脊髓灰质炎所致的麻痹性扁平足,以及大脑性瘫痪所致的痉挛性扁平足。根据发病年龄、详细的病史及体格检查、x线检查,多可做出正确的诊断。
扁平足的保健按摩能改善小腿和足部的血液循环,消除肌肉疲劳,对防治儿童和青少年扁平足具有一定的效果。每天1次,可于晚上临睡前进行。先用水洗脚,擦干水分后再做按摩。
①坐着。先用手掌擦摩小腿3-5次,然后自下而上做小腿推摩几次,接着用手指或掌根揉小腿外侧,揉捏小腿后群肌,反复数遍。最后和手轻轻抓住小腿三头肌抖动20-30秒钟。
②用手掌擦摩脚背和脚底3-5次后,用手指或掌根揉动脚背和脚底,最后逐一伸拔脚趾。做完一侧后再做另一侧。
希望你的孩子早日好起来~~~~~~~
参考资料: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