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韧带 > 脊间韧带损伤症状

脊间韧带损伤症状

发布时间:2021-03-11 11:02:31

1、怎么才知道韧带损伤了?

棘间韧带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的较深处,其薄而无力,不如棘上韧带坚韧。腰1~腰3的棘间韧带分为前部、前中部、中部和后中部四部分,腰4~腰5和腰5~骶1的棘间韧带只有前、中、后三部分,各部分相互交叉排列。棘间韧带有腰神经后支分布,和棘上韧带起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腰背部的屈、伸动作常使棘突分开和挤压,造成棘间韧带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磨擦、牵拉和挤压,日久可引起其变性。在此基础上,一旦加上外伤的因素,该韧带有可能发生松弛、破裂、穿孔,造成棘间韧带损伤。且棘上韧带在腰骶部多缺如,因此,在极度弯腰时,该处棘间韧带所受拉力更大;当在膝关节伸直位弯腰时,骨盆被固定在旋后位,棘间韧带受到高度牵拉,都是棘间韧带损伤好发在腰骶部的原因。在腰4以上的棘间韧带损伤,特别是断裂,多合并棘上韧带同时断裂。

棘间韧带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外伤史,外伤后即感腰痛,疼痛及压痛位置在两棘突之间的正中处,重压则疼痛加剧。劳累后及弯腰时,可使疼痛加重,休息后疼痛可暂时缓解,奴夫卡因局部痛点封闭后疼痛暂时缓解,待药性消失后压痛如前。腰部前屈功能受限。痛点封闭后拍腰椎前屈状态下侧位片可显示棘突间隙增宽,腰棘间韧带造影可发现部分断裂、完全断裂、松弛或发生穿孔。腰棘间韧带造影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有病变而造影正常的可高达70%。

治疗方法

1 针刀治疗
患者俯卧,确定棘突间病变处,用龙胆紫标记。皮肤常规消毒,用4号针刀,按四步进针法操作。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刺入,深度3cm~4cm,纵行切开剥离,然后将针体向上、下倾斜在上棘突的下缘和下棘突的上缘沿棘突矢状面纵行切开剥离1刀~2刀。出针刀,加拔火罐,出血2ml~20ml,取罐后敷创可贴。腰椎微小移位者,行腰部斜扳手法复正。5~6天治疗1次,最多治疗2次。
2 针刺治疗
主穴为阿是穴(棘突间压痛点),配腰俞穴。患者俯卧,用2.0寸毫针,先在病变棘突间直刺一针,再在两侧旁开1寸处分别向正中方向斜刺一针,深约1.5寸,腰俞穴向上横刺1寸~1.5寸。提插捻转得气后接G6805治疗仪,高频连续波和疏密波交替作用。从针刀治疗后的第2天开始针刺治疗,1次/d,5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

治疗结果

治愈(疼痛消失,腰部活动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114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劳累受凉后有不适感,或经治愈后1年内复发)22例,有效(症状减轻,劳累后又发作,再经治疗可缓解)6例;无效(经治1个疗程后症状无减轻)。治疗次数最少者1次,最多者2个疗程。

2、脊髓损伤的症状有哪些?

实验研究证明,原发性脊髓损伤常常是局部的、不完全性的,而损伤后在局部有大量儿茶酚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多巴胺等的释放和蓄积,使脊髓局部微血管痉挛、缺血,血管通透性增加,小静脉破裂,产生继发性出血性坏死。这种脊髓损伤后脊髓中心部分大面积出血性坏死的自毁现象简称为出血性坏死,是脊髓损伤后继发的重要病理过程。脊髓损伤是脊柱骨折的严重并发症,由于椎体的移位或碎骨片突出于椎管内,使脊髓或马尾神经产生不同程度的损伤。胸腰段损伤使损伤平面以下的躯干和肢体产生运动及感觉障碍,称为截瘫,而颈段脊髓损伤后,双上肢也有神经功能障碍,表现为四肢瘫痪,简称“四肢瘫”。
1、脊髓损伤
在脊髓休克期间表现为受伤平面以下出现驰缓性瘫痪,运动、反射及括约肌功能丧失,有感觉丧失平面及大小便不能口头,2-4周后逐渐演变成痉挛性瘫痪,表现为肌张力增高,腱反射亢进,并出现病理性椎体束征,胸端脊髓损伤表现为截瘫,颈段脊髓损伤则表现为四肢瘫,上颈椎损伤的四肢瘫均为痉挛性瘫痪,下颈椎损伤的四肢瘫由于脊髓颈膨大部位和神经根的毁损,上肢表现为驰缓性瘫痪,下肢仍以痉挛性瘫痪。脊髓半切综合征:又名Brown-Sequard征。损伤平面以下同侧的躯干及肢体的运动及深感觉消失,对侧肢体痛觉和温觉消失。脊髓前综合症:颈脊髓前方受压严重,有时可引起脊髓前中央动脉闭塞,出现四肢瘫痪,下肢瘫痪重于上肢瘫痪,但下肢和会阴部仍保持位置觉和深感觉,有时甚至还保留有浅感觉。脊髓中央管周围综合症多数发生于颈椎过伸性损伤。颈椎管因颈椎过伸而发生急剧溶剂变化,脊髓受皱褶黄韧带、椎间盘或骨刺的前后挤压,使脊髓中央管周围的传导束受到损伤,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的四肢瘫,上肢于下肢,没有感觉分离,预后差。
2、脊髓圆锥损伤
正常人脊髓终止于第1腰椎体的下缘,因此第1腰椎骨折可发生脊髓圆锥损伤,表现为会阴部皮肤鞍状感觉缺失,括约肌功能丧失致大小便不能控制和性功能障碍,两下肢的感觉和运动仍保留正常。
3、马尾神经损伤
马尾神经起自第2腰椎的骶脊髓,一般终止于第1骶椎下缘,马尾神经损伤很少为完全性的。表现为损伤平面以下驰缓性瘫痪,有感觉及运动功能障碍及括约肌功能丧失,肌张力降低,腱反射消失,没有病理性椎体束征。
4、脊髓损伤后各种功能丧失的程度
可以用截瘫指数来表现
“0”代表功能完全正常或接近正常。“1”代表功能部分丧失。“2”代表功能完全丧失或接近完全丧失。一般记录肢体自主运动、感觉及两便的功能情况。相加后即为该病人的截瘫指数,如某病人自主运动完全丧失,而其他两项为部分丧失,则该病人的截瘫指数为2+1+1=4,三种功能完全正常的截瘫指数为0,三种功能完全丧失则截瘫指数为6。从节腾指数可以大致反映脊髓损伤的程度,发展情况,便于记录,还可比较治疗效果。

3、如何确诊棘间韧带损伤

棘间韧带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的e799bee5baa631333231616663较深处,其薄而无力,不如棘上韧带坚韧。腰1~腰3的棘间韧带分为前部、前中部、中部和后中部四部分,腰4~腰5和腰5~骶1的棘间韧带只有前、中、后三部分,各部分相互交叉排列。棘间韧带有腰神经后支分布,和棘上韧带起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腰背部的屈、伸动作常使棘突分开和挤压,造成棘间韧带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磨擦、牵拉和挤压,日久可引起其变性。在此基础上,一旦加上外伤的因素,该韧带有可能发生松弛、破裂、穿孔,造成棘间韧带损伤。且棘上韧带在腰骶部多缺如,因此,在极度弯腰时,该处棘间韧带所受拉力更大;当在膝关节伸直位弯腰时,骨盆被固定在旋后位,棘间韧带受到高度牵拉,都是棘间韧带损伤好发在腰骶部的原因。在腰4以上的棘间韧带损伤,特别是断裂,多合并棘上韧带同时断裂。

棘间韧带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外伤史,外伤后即感腰痛,疼痛及压痛位置在两棘突之间的正中处,重压则疼痛加剧。劳累后及弯腰时,可使疼痛加重,休息后疼痛可暂时缓解,奴夫卡因局部痛点封闭后疼痛暂时缓解,待药性消失后压痛如前。腰部前屈功能受限。痛点封闭后拍腰椎前屈状态下侧位片可显示棘突间隙增宽,腰棘间韧带造影可发现部分断裂、完全断裂、松弛或发生穿孔。腰棘间韧带造影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有病变而造影正常的可高达70%。

治疗方法

1 针刀治疗
患者俯卧,确定棘突间病变处,用龙胆紫标记。皮肤常规消毒,用4号针刀,按四步进针法操作。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刺入,深度3cm~4cm,纵行切开剥离,然后将针体向上、下倾斜在上棘突的下缘和下棘突的上缘沿棘突矢状面纵行切开剥离1刀~2刀。出针刀,加拔火罐,出血2ml~20ml,取罐后敷创可贴。腰椎微小移位者,行腰部斜扳手法复正。5~6天治疗1次,最多治疗2次。
2 针刺治疗
主穴为阿是穴(棘突间压痛点),配腰俞穴。患者俯卧,用2.0寸毫针,先在病变棘突间直刺一针,再在两侧旁开1寸处分别向正中方向斜刺一针,深约1.5寸,腰俞穴向上横刺1寸~1.5寸。提插捻转得气后接G6805治疗仪,高频连续波和疏密波交替作用。从针刀治疗后的第2天开始针刺治疗,1次/d,5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

治疗结果

治愈(疼痛消失,腰部活动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114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劳累受凉后有不适感,或经治愈后1年内复发)22例,有效(症状减轻,劳累后又发作,再经治疗可缓解)6例;无效(经治1个疗程后症状无减轻)。治疗次数最少者1次,最多者2个疗程。

4、怎样判断棘上棘间韧带损伤

棘间韧带损伤的临床表现: 多无外伤史。腰痛长期不愈,以弯腰时明显,但在过伸时因挤压病变的棘间韧带,也可引起疼痛。部分病人痛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检查时在损伤韧带处棘突或棘间有压痛,但无红肿。有时可扪及棘上韧带在棘突上滑动。棘间韧带损伤可通过B型超声或MRI证实。

5、棘间韧带损伤如何休息?

棘间韧带损伤的治疗:绝大多数可经非手术治疗治愈。但因脊柱未行固定,受伤的韧带无法制动,故不易短期内治愈。
1.出现症状后应尽可能避免弯腰动作,以增加修复条件。
2.局部注射皮质激素可明显缓解症状。如同时用腰围进行制动,则可缩短疗程。
3.理疗有一定疗效。推拿、按摩对本病帮助不大,仅能缓解继发性骶棘肌痉挛。
4.病程长、非手术治疗无效者,有人行筋膜条带修补术,其疗效尚不肯定。
棘间韧带损伤的临床表现:多无外伤史。腰痛长期不愈,以弯腰时明显,但在过伸时因挤压病变的棘间韧带,也可引起疼痛。部分病人痛可向骶部或臀部放射。检查时在损伤韧带处棘突或棘间有压痛,但无红肿。有时可扪及棘上韧带在棘突上滑动。棘间韧带损伤可通过B型超声或MRI证实。

6、腰部损伤有何临床表现?

腰部损伤主要有两种
1.腰扭伤多因行走滑倒、跳跃、闪扭身躯、跑步而引起,多为肌肉、韧带遭受牵制所致,故损伤较轻。
2.腰挫裂伤是较为严重的损伤,如高攀、提拉、扛抬重物的过程中用力过猛或姿势不正、配合不当,造成腰部的肌肉筋膜、韧带、椎间小关节与关节囊的损伤和撕裂。

临床表现:
患者伤后立即出现腰部疼痛,呈持续性剧痛,次日可因局部出血、肿胀、腰痛更为严重;也有的只是轻微扭转一下腰部,当时并无明显痛感,但休息后次日感到腰部疼痛。腰部活动受限,不能挺直,俯、仰、扭转感困难,咳嗽、喷嚏、大小便时可使疼痛加剧。站立时往往用手扶住腰部,坐位时用双手撑于椅子,以减轻疼痛。腰肌扭伤后一侧或两侧当即发生疼痛;有时可以受伤后半天或隔夜才出现疼痛、腰部活动受阻,静止时疼痛稍轻、活动或咳嗽时疼痛较甚。检查时局部肌肉紧张、压痛及牵引痛明显,但无淤血现象。

鉴别诊断:
1.腰肌扭伤腰部肌肉在脊柱各节段中最为强大,其主要作用在于维持身体的姿势。坐位或立位时,腰背部肌肉无时不在收缩,以抵抗重力作用于头、脊柱、肋骨、骨盆,不仅控制前屈时身体向下传达的重力,且能恢复直立姿势。除侧方的肌群外,骶棘肌最易受累而引起损伤。其好发部位以骶骨附着点处最常见,其次为棘突旁或横突上的腱膜附着处,而位于肌腹中部的撕裂则较少见。
2.棘上韧带损伤棘上韧带是附着在各椎骨棘突上的索状纤维组织,表面与皮肤相连,起保持躯干直立姿势,以及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腰部棘上韧带较强大,但在腰5~骶1处常缺如或较为薄弱,而腰部活动范围较大,故也易造成损伤。
3.棘间韧带损伤棘间韧带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位于棘上韧带的深部,其腹侧与黄韧带相连,背侧与脊肌的筋膜和棘上韧带融合在一起,形成脊柱活动的强大约束。腰部屈伸动作使棘突分开和挤压,棘间韧带的纤维之间相互磨擦,日久可引起变性。在此基础上,加之外伤因素,棘间韧带可发生断裂或松弛。
4.腰椎小关节紊乱每节腰椎均有三个关节,即两个后滑膜关节和一个前椎间盘关节。相邻椎体上下关节突的关节面相吻合,构成关节突关节,周围被一层薄而坚的关节囊所包裹,可从事屈伸和旋转运动,起着稳定脊柱和防止椎体滑移的作用。当腰部突然过度前屈并向一侧旋转时,可使关节突关节间隙变大,滑膜进入关节间隙,直腰时将滑膜嵌住,发生急性腰痛。
5.腰骶关节损伤人体上半身重量依靠腰骶间的椎间盘和小关节支撑在下半身上,腰骶部是整个脊柱中负重最大的部分。当脊柱发生屈曲、后伸和旋转运动时,都作用于关节突关节上,而关节有关节囊、韧带相连,允许一定的活动,但在过伸时遭到牵拉伤、撕裂和半脱位,导致腰骶关节损伤。另外,腰骶部的异常结构如隐性脊柱裂、腰椎骶化也是诱发因素。

7、脊髓损伤的症状都有哪些?

脊髓损伤的症状主要有以下两个方面:一、局部症状:疼痛、局部骨折引起的畸形。二、神经症状:根据损伤平面不一样,它的症状是不一样的。胸腰段平面脊髓损伤主要引起下肢瘫痪、大小便功能障碍。像这类患者,康复后期可以训练坐轮椅,重点要加强上肢功能锻炼,以增强生活自理能力。高位脊髓损伤的患者,比如颈椎损伤,随着损伤的平面越高,它的影响就越大。低位颈椎的损伤,可能会引起一侧或双侧手功能的受损,如果再高以后,胳膊可能都抬不起来了,这样的患者生活自理能力非常差,吃饭穿衣可能都需要人照顾。如果是损伤平面到了寰枢椎这个平面,可能会影响到呼吸和循环功能,患者可能会出现高热、呼吸困难,需要上呼吸机治疗。

8、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如何治疗?能不能痊愈?

棘间韧带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的较深处,其薄而无力,不如棘上韧带坚韧。腰1~腰3的棘间韧带分为前部、前中部、中部和后中部四部分,腰4~腰5和腰5~骶1的棘间韧带只有前、中、后三部分,各部分相互交叉排列。棘间韧带有腰神经后支分布,和棘上韧带起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腰背部的屈、伸动作常使棘突分开和挤压,造成棘间韧带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磨擦、牵拉和挤压,日久可引起其变性。在此基础上,一旦加上外伤的因素,该韧带有可能发生松弛、破裂、穿孔,造成棘间韧带损伤。且棘上韧带在腰骶部多缺如,因此,在极度弯腰时,该处棘间韧带所受拉力更大;当在膝关节伸直位弯腰时,骨盆被固定在旋后位,棘间韧带受到高度牵拉,都是棘间韧带损伤好发在腰骶部的原因。在腰4以上的棘间韧带损伤,特别是断裂,多合并棘上韧带同时断裂。

棘间韧带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外伤史,外伤后即感腰痛,疼痛及压痛位置在两棘突之间的正中处,重压则疼痛加剧。劳累后及弯腰时,可使疼痛加重,休息后疼痛可暂时缓解,奴夫卡因局部痛点封闭后疼痛暂时缓解,待药性消失后压痛如前。腰部前屈功能受限。痛点封闭后拍腰椎前屈状态下侧位片可显示棘突间隙增宽,腰棘间韧带造影可发现部分断裂、完全断裂、松弛或发生穿孔。腰棘间韧带造影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有病变而造影正常的可高达70%。

治疗方法

1 针刀治疗
患者俯卧,确定棘突间病变处,用龙胆紫标记。皮肤常规消毒,用4号针刀,按四步进针法操作。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刺入,深度3cm~4cm,纵行切开剥离,然后将针体向上、下倾斜在上棘突的下缘和下棘突的上缘沿棘突矢状面纵行切开剥离1刀~2刀。出针刀,加拔火罐,出血2ml~20ml,取罐后敷创可贴。腰椎微小移位者,行腰部斜扳手法复正。5~6天治疗1次,最多治疗2次。
2 针刺治疗
主穴为阿是穴(棘突间压痛点),配腰俞穴。患者俯卧,用2.0寸毫针,先在病变棘突间直刺一针,再在两侧旁开1寸处分别向正中方向斜刺一针,深约1.5寸,腰俞穴向上横刺1寸~1.5寸。提插捻转得气后接G6805治疗仪,高频连续波和疏密波交替作用。从针刀治疗后的第2天开始针刺治疗,1次/d,5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

治疗结果

治愈(疼痛消失,腰部活动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114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劳累受凉后有不适感,或经治愈后1年内复发)22例,有效(症状减轻,劳累后又发作,再经治疗可缓解)6例;无效(经治1个疗程后症状无减轻)。治疗次数最少者1次,最多者2个疗程。

与脊间韧带损伤症状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