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剖宫产手术解剖组织到底几层,看的记不住啊
?
2、老人都说不能扣肚脐,为什么这么说
为什么不能抠肚脐?肚脐下面连着的是什么?
来源: SME科技故事
分娩后的脐带断离,标志着我们成为一个独立的个体,开始自己的生命之旅。而脐带脱落后形成的伤疤,正是肚脐。所以说,你的肚脐也就是你人生中的第一道伤疤。但除了偶尔抠抠,我们就没再关注过这道疤痕。尽管肚脐眼看上去没什么用,但这家伙是真的不简单。
从“没有肚脐”的超模说起。
真的有人没有肚脐吗?维秘超模大"KK"(Karolina Kurkova),就被大家称为“无肚脐超模”。在舞台上,除了身材外貌出挑以外,她的“迷之肚脐”也极为吸睛。与常人的肚脐眼不同,她的肚脐只有一个浅浅的凹陷。
不过,她真的不是夏娃。之所以“没有肚脐”,是因为她曾是一位先天性腹裂患儿,肠子会从腹壁薄弱点伸出。出生没多久,她便进行了手术治疗,术后愈合良好便几乎看不出手术疤痕了。而原本该长出肚脐眼的位置,也因为手术疤痕的影响,看上去不太像肚脐眼。
不过,严格意义来说,大"KK"并非没有肚脐,只是肚脐不那么明显罢了。事实上,这个世界根本就不存在没有肚脐眼的人类。无论是顺产,还是剖腹产我们都会留下肚脐这一疤痕。
而这也是几乎所有哺乳动物,都会有的共同特征,主要取决于我们胎生的生育方式。胎儿需要经过脐带与母体的胎盘连通,出生后就必然会出现脐带这一疤痕。只是愈合程度不同,有些动物身上的脐带很难让人注意到罢了。
不信你扒开你家狗或是猫的肚皮找找,应该都能发现一个小疤痕。那就是它们的肚脐眼。即便是鲸鱼、海豚等水生哺乳动物,也有一个不是特别明显的肚脐,但只要你认真就能找到。
海豚的肚脐眼再如哺乳类的有袋类动物,其实也是有脐带的。但因为孕期极短,一个月左右它们就会住进育儿袋内吸奶为生。等它们正在与世界say hi的时候,脐带早就自然脱落到几乎不留痕迹了。所以,我们才很难从有袋类身上找到肚脐这一结构。
而哺乳类中的异类——鸭嘴兽和针鼹则因为属于卵生,理论上来说是没有肚脐的。不过,羊膜动物中的卵生动物,在某种程度上也可以说有“肚脐”的。事实上,它们同样要被羊膜卵与外界隔开,营养物质的输送自然也需要一个纽带。
羊膜卵的结构图1. 蛋壳 2. 外膜 3. 内膜 4. 卵带 5. 外蛋白 6. 中蛋白 7. 卵黄膜 8. 卵黄心 9. 胚盘 10. 黄卵黄 11. 白卵黄 12. 内蛋白 13. 卵带 14. 气室 15. 角质层
例如我们有时能看到刚出生的乌龟,其腹部会有一个黄色的小鼓包,就像是乌龟的小肚脐。这其实就是乌龟的卵黄囊(yolk sac,也就是我们俗话说的蛋黄)。一般来说,它们在孵化之前就应该被胚盘完全吸收,融合成消化系统的一部分。然而,在一些特殊的情况下,卵黄囊还未被完全吸收,就会出现这一部分组织剩余。
所以说,有没有肚脐,就看你想怎么定义肚脐。如果以有无脐带和胎盘为界定,那么哺乳类中的胎生动物理论上都是有肚脐的。但若是以有无羊膜卵区分,那么羊膜动物理论上都是有“肚脐”的,也包括了哺乳类中鸭嘴兽。肚脐凸还是凹,真的不能怪助产士事实上,就算是人与人之间,肚脐也是千差万别的。最明显的区别,莫过于凸肚脐(outy)和凹肚脐(inny)之分了。可能不少人会认为,这取决于助产士在剪脐时手法不同。但这锅助产士是真的背不动。不管他们打的结漂不漂亮,每一个肚脐都有它原本就该成为的模样。
90%的人类为凹肚脐,而剩下的10%则是凸肚脐
其实我们来看一下剪脐带的方式就明白了。助产士们会先用手术钳将要下刀位置的两边脐带封住,再将脐带剪断并用塑料脐带夹夹住。这样连着婴儿的一段脐带,也被叫作脐带残端。一段时间过后,助产士才会把夹子取掉。不用担心,这个过程母亲和婴儿都是不会感觉到痛的。
出生后,婴儿就不再需要通过脐带从母体汲取营养、又或是排放废物了。而这段残余的脐带也会慢慢失去了功能,开始自动变黑、枯萎。大概在一周后,原本还连在婴儿肚脐位置的脐带残端也会自动掉落。从这个过程看来,助产士横着剪还是竖着剪问题都不大。即便没有刻意去剪掉脐带,这段小尾巴也是同样留不住的。
不过,最新的科学研究表明,剪脐带倒不用过分着急。婴儿出生后三分钟或更长时间内,再执行剪断脐带这一操作对孩子更有利。延迟剪脐带,可以让婴儿再多吸收80-100毫升的营养物质。允许胎盘和脐带血进入新生儿体内,可减少新生儿出生后半年内的贫血发生。所以现在的剪脐带时机,一般都是建议稍延后。但无论提前剪还是延后剪,亦同样不影响肚脐的形状。
从科学的角度看,决定肚脐眼形状的一个重要因素,便是你伤口的愈合效果。在最开始的时候,绝大部分新生儿的肚脐都偏凸。这是因为瘢痕组织从内向外慢慢把洞给填满了。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部分凸出的组织则会慢慢形成内凹的肚脐眼。
肚脐横切解剖,是个死胡同然而,还有10%的宝宝难以形成内凹,从此获得一个凸肚脐眼。原因可能是个体的瘢痕体质,愈合效果较差,又或是脐带脱落处有轻微的感染。
此外,如果愈合情况非常不理想,肚脐异常凸出则需要考虑脐疝(umbilical hernia)的情况了。在腹压增加的情况下,腹腔内容物会有脐部薄弱区突出,形成脐疝。脐疝如果长大成人后,对肚脐眼的形状感到不满意,有的人还会通过肚脐整容手术修饰。而从美容角度来看,最有吸引力的肚脐是偏小的“T型”。
肚脐眼的背后是什么?大家都抠过自己的肚脐眼吧?尽管有些担心会抠坏,但几乎没人能抵挡它的诱惑。那么抠肚脐眼时是什么感觉的,很多人都形容那是一股莫名的尿意。不信你现在可以撩开上衣,(先洗手)把手指伸进肚脐眼抠抠.....肚脐明明只是一道疤,哪都不通,但为什么会想尿?要想知道这股尿意从何而来,我们得从回娘胎,看看脐带究竟连着什么。
脐带是胎儿和胎盘之间的连系结构,里面充满了像果冻似的华通氏胶(Wharton’s jelly)。而在这些果冻内,则包含有三条血管,分为一条脐静脉和两条脐动脉。其中,静脉将充满氧气的血液由母体经胎盘带至胎儿身体。而两条动脉,则将来自婴儿的缺氧血液和废物经胎胚运往母体。
脐带截面,左上和右上为两条脐动脉,中间为一条脐静脉,最左边为脐尿管除了三条脐血管以外,在不同时期脐带还包含有其他结构,例如脐尿管和卵黄管。其中,脐尿管为胚胎时期尿囊(allantois )与膀胱间的连接管道。而卵黄管指的是胚胎时期卵黄囊(yolk sac)与消化系统之间的连接管道。
胚胎不同时期的脐带结构示意图
动物从水生进化到陆生,胎膜是完成胚胎发育的适应性结构。而胚胎在发育前后,则会先后形成3个囊,分别为卵黄囊、尿囊和羊膜囊。羊膜囊可为胚胎提供安全的环境,卵黄囊为胚胎提供营养,而尿囊则帮忙存储代谢废物。
对人类而言,尿囊的作用并不大,属于遗迹性器官。气体交换和废物排泄的任务,还交由脐带与胎盘协作完成。而尿囊的主要作用,则是为脐血管的形成提供组织。大概在脐动脉和脐静脉形成后,尿囊就完成了历史使命,开始慢慢退化成脐尿管了。随着胚胎继续发育,在膀胱下降过程中,脐尿管便会与膀胱顶部相连。
一般情况来说,发育到胚胎晚期,脐尿管就会完全闭锁,退化成脐正中韧带。那不一般的情况呢?如果脐尿管在胎儿出生后仍未完全闭锁,那么肚脐就会与膀胱相通,形成脐尿管瘘(urachal fistula)。说得直白一点,也就是肚脐眼漏尿了。
另外,如果是卵黄管未完全闭合,则会形成卵黄管瘘。而这种情况,就是肚脐眼喷粪了。
几种脐尿管闭锁异常的,A完全性瘘,B外口瘘,C膀胱憩室,D脐尿管囊肿至于为什么我们抠肚脐眼会有尿意?一个说法认为,这是脐尿管退化不完全,有一部分被包含在脐正中襞,下连至膀胱表面的腹膜。抠肚脐眼过深时也就会刺激到膀胱,尿意便油然而生。或许这尿意,就是为了提醒着大家,请你不要随便抠抠。
3、剖腹产中横切好还是竖切好,有什么不同,哪个更有利于产后恢复?
随着时代的发展,医学技术不断的提高,女性生产的方式不再局限于自然分娩,剖宫产不仅很大程度上减少女性难产的几率;也减轻了顺产带给女性身体上的痛苦和心理上的负担。
随着剖宫产手术的普及,很多女性不仅仅只满足于剖红产过程中无痛的感觉,对剖宫产切口美观和术后切口恢复有了更高的要求。我们也不难发现,身边很多剖宫产女性的切口都倾向于隐蔽美观的横切口,只有少数的女性会出现面目狰狞的竖切口。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两种切口都有什么区别?恢复过程和护理中又有哪些需要注意的呢?
▪️横切口:顾名思义,横切口就是用横向的方式经腹壁切开子宫,切口通常在耻骨联合线2CM以上,切口长约12~15CM。
▪️竖切口:竖切口就是采取纵向的方式,从肚脐下至耻骨联合之间,正中线偏旁切开,切口约12CM。
既然知道了两种切口的区别,很多孕妈又纠结,如果剖腹产的时候,该如何选择呢?
1、横切口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1)横切口又被称为——比基尼切,是因为恢复后的切口不仅位置隐蔽,而且可以被内裤遮挡,切口不容易暴露。
(2)横切口符合人体皮肤纹理走向,更有利于术后切口的恢复。
(3)切口位置低,产后下床活动的时候,横切口带给产妇的疼痛感更轻。
▪️缺点:(1)虽然皮肤和皮下组织、 前鞘虽是横切,但横切过程中需要把前鞘整个与腹直肌游离,这样对产妇来说损伤大,出血多。
(2)手术过程中会对产妇腹壁下浅静脉和皮神经造成一定的损害,具体表现为术后半年内仍会有部分女性会出现腹部皮肤麻木等症状。
(3)由于腹膜的切口与子宫切口都是横行的,再加上两者相距很斤,所以横切的女性在产后更容易出现盆腔内粘连的情况。
剖腹产横切口更不利于产妇二次生产,由于横切口损伤大、出血多,如果二次剖腹产会加剧这种情况的发生,对产妇自身安全极为不利。
2、竖切口的优点与缺点
▪️优点:(1)竖切口从皮肤到腹膜都是竖切,符合人体腹部解剖关系,手术过程中操作简单、快速,所以相对于横切口,损伤小、出血少。
(2)更利于产妇产后恢复,不容易出现腹部麻木和腹部疼痛的感觉;竖切口也不容易形成盆腔粘连。
(3)特别适合想要二胎宝宝的孕妈,竖切口第二次手术出血少,副损伤机会少,可以很大程度上减轻对孕妈身体上的伤害。
▪️缺点:(1)刀口位置明显,即便是恢复好了,刀口还是会影响女性腹部美观,基本可以和低腰裤、比基尼说拜拜了。
(2)由于刀口位置高,产妇术后下床活动时疼痛感会比较强。
【横切口和竖切口那个更有利于恢复?】
综上所述,我们可以发现竖切口相对于横切口带给产妇的损伤小、出血少,对身体的伤害小,更有利于产妇产后恢复。如果想要美观,只生两胎的话,产妇可以选择横切口;但如果产妇肚子上妊娠纹比较多,而且想生多胎(二胎以上),那么就选择竖切口。
【剖宫产后如何护理伤口?】
剖腹产伤口有横切也有竖切,但不管是哪种切口,产后都要做好清洁护理工作,以促进伤口更好的恢复。护理剖宫产伤口,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做好清洁工作,避免伤口沾水。
剖宫产后产妇要谨遵医嘱,定时更换伤口的纱布和药,更换时要先用卫生棉球蘸取75%的酒精擦拭刀口周围,进行消毒;然后再上药,更换纱布(这些工作一般都是护士在做)。刀口未愈合前不要沾水,避免造成伤口感染发炎,可以采取湿毛巾擦拭的方式代替洗澡,一直到伤口恢复(至少产后两周不要洗澡)。
2、采取食补的方式促进伤口恢复。
剖腹产会消耗产妇很多的精力和营养,而且刀口的恢复也需要充足的营养物质。因此剖腹产产妇排气以后就要保证营养丰富、饮食多样化,其中蛋白质、微量元素锌、铁、维生素B族和维生素C都是伤口愈合的重要营养元素。比如鸡肉、鱼类、海带、草莓、苹果等都是不错的选择。
产妇术后一定要注意饮食清淡,避免辛辣刺激的食物对伤口恢复带来不良影响。
3、产后及时下床活动,避免剧烈运动。
产后及时下床活动可以促进产妇身体新陈代谢,更有利于伤口的恢复,但是活动过程中一定要注意活动力度,避免太过激烈撕裂伤口。
4、刀口不适如何护理
刀口发痒是刀口恢复过程中的正常现象,产妇切忌用手去抓,可以在医生指导下涂抹止痒药膏。
剖腹产后产妇一定要注意刀口恢复情况,正常情况下麻药散去以后刀口会有疼痛感,持续时间为2~3天,如果刀口疼痛持续时间长,而且刀口有红肿发热等情况,一定要及时告知医生,进行处理。
以上就是我的回答!
4、腹膜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1.打开腹膜腔
自剑突向两侧沿肋弓切开至腋中线,再向下切至髂前上棘,将腹前外侧壁向下方翻起。翻起时可见肝镰状韧带,自脐和腹前壁连于肝的膈面和肝门,可在靠近腹前壁处切断之,并剪断韧带游离下缘内的肝圆韧带。
2.原始腹膜腔和脏器的观察
打开腹膜腔后,可见贴附于腹内筋膜内面光滑的膜,即腹膜壁层;覆盖于脏器表面的光滑的浆膜为腹膜脏层。另外在器官与器官之间或器官与腹壁之间有腹膜形成物(韧带、网膜、系膜)相连。腹膜壁层与脏层、脏层与脏层之间的潜在腔隙即腹膜腔,正常情况下,仅有少量浆液存在,腹膜腔的形态随器官盈虚、运动等因素而变化。
在两侧肋弓围成的胸骨下角内,可见到肝膈面的一部分露出。肋下缘与右销赃骨中线相交处可见胆囊底。肝下缘与左肋弓之间可见到胃体及胃大弯的一部。自胃大弯向下垂有帘子状的大网膜,成人几乎覆盖了胃下方全部的腹部脏器。小儿大网膜较短,仅能覆盖一部分脏器。
将大网翻起,可见蟠曲的小肠袢,小肠袢周围有大肠围绕,即居于右髂窝的盲肠和阑尾、右侧的升结肠、上方的横结肠、左侧的降结肠和左髂窝的乙状结肠等。
3.检查腹膜腔上部的腹膜形成物
肝镰状韧带一端已从腹前壁切下,将右侧肋弓上提,将肝推向下方,可见镰状韧带呈上宽下窄的镰刀状。用手指搓捻其游离下缘,内含结缔组织索即肝圆韧带。将手指插入肝膈面与膈之间,指尖可触及肝镰状韧带两层分别向左、右侧分开,系于膈与肝上面之间,构成冠状韧带的前层,沿此层向左、右可探查到位于其两端的左、右三角韧带。绕过左三角韧带的游离缘可摸到冠状韧带的后层。
将肝推向右上方,可见肝门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间有薄而疏松的小网膜(左侧的肝胃韧带和右侧的肝十二指肠韧带)。
沿胃大弯下方约2厘米处,剪开大网膜前2层,将右手食指由切口伸入胃后面的网膜囊,在胃底部和脾门之间,用拇指和食指夹撮胃脾韧带,再用左手沿脾与膈之间向绕过脾后缘,与右手食指间探查脾肾韧带。在脾的下方可见从结肠左曲连于膈的膈结肠韧带。
4.探查网膜囊和网膜孔
将右手食指自胃大弯下缘的切口伸入网膜囊,依次探查囊的上壁为肝左叶和膈下面的腹膜,下壁即大弯切口处、大网膜前两层和后两层的愈着部,左界为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右界为小网膜游离右缘后方的网膜孔。再将左手食指伸入网膜孔,使左、右食指在网膜囊内会合,证实网膜孔为网膜囊右侧的开口。摸触网膜孔的四界,前界为小网膜(肝十二指肠韧带)的游离右缘;后界为覆盖下腔静脉的腹后壁腹膜;上界为肝尾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
5.观察扇形的小肠系膜后将小肠袢推向左侧,检查小肠系膜根自第二腰椎左侧,斜向右下至右骶髂关节前方。
6.循大肠走向依次观察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及乙状结肠系膜的附着部位以及升、降结肠三面被覆腹膜的情况,升、降结肠外侧的结肠旁沟。
7.观察腹膜的陷窝和陷凹,将手伸至右肾的上方,探查右肾与肝之间的肝肾隐窝,该处常有液体蓄积,是平卧位时腹膜腔的最低点。将小肠袢推向右侧,并将横结肠向上翻起,在横结肠系膜根部可见一腹膜皱襞,延伸到十二指肠空肠曲上部,即Treitz韧带(十二指肠悬韧带)。在盆腔,腹前壁腹膜向腹后壁腹膜移行,男性在膀胱和直肠间形成直肠膀胱陷凹;女性则形成膀胱子宫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后者较深,当半坐位时是腹膜腔的最低点。
8.依次从正中线向两侧观察腹前壁下部的腹膜皱襞和窝。它们是脐正中襞、成对的脐内侧襞和脐外侧襞(腹壁下动脉壁)以及位于它们中间的成对的膀胱上窝、腹股沟内侧窝以及位于脐外侧襞外侧的腹股沟外侧窝。
9.按讲义观察腹膜腔分区,注意它们的位置和通向。
5、腹部旁正中切口需要经过腹部的那些层次
2.旁正中切口 在前正中线旁开1~2cm纵行切开,经过层次为皮肤、浅筋膜、腹直肌鞘前层、腹直肌(游离其内侧缘后拉向外侧,不切开该肌)、腹直肌鞘后层、腹横筋膜、腹膜下筋膜、壁腹膜。术中损伤血管、神经、肌肉少,切口血液供应好,且有肌肉保护。上腹旁正中切口用于胃贲门及脾脏手术;右侧者适用于胃幽门、十二指肠及胆道。下腹旁正中切口用于结肠、交感神经干及输尿管手术。其中右下腹旁正中切口较多用于某些急腹症的剖腹探查。也可根据手术需要,在自胸骨剑突至耻骨联合的范围内任何平面做左或右侧旁正中切口;切口约距正中线2~3cm并与之平行。切开腹直肌鞘前壁,锐性分离腹直肌附着在鞘前壁深面的腱划。将腹直肌拉向外侧。按皮肤切口位置切开腹直肌鞘后壁、腹横筋膜及腹膜。
上腹旁正中切口需要向上延长时,可以切断肋弓或切断胸骨剑突(见上腹部正中切口延长法)。需要向下延长时,可绕过脐之左侧(避免损伤脐静脉)下行。也可根据手术需要将其脐下延长部分改做正中切口或对侧旁正中切口以加强切口愈合后之牢固程度。在下腹部的旁正中切口因有耻骨限制不能向下延长,必须延长时,只能绕过脐之左侧向上。
doc:第十一次解剖操作
6、剖腹探查术的手术步骤
一般切口应选择在最靠近病变的部位。
腹部损伤的剖腹探查一般多采用腹部正中切口,或正中旁切口,或经腹直肌切口,便于需要时向上下延伸,或向两侧横行扩大。对胸腹联合伤,如胸腹部均需手术,以尽可能不作胸腹联合切口,而于胸部及腹部分别作切口为宜。尽可能避免以创口作切口,以免术后切口感染或裂开。
急性腹膜炎的剖腹探查宜采用右中腹直肌切口,切口的上1/3在脐上,下2/3在脐下。切口的长度以能容手进入腹腔为适宜,然后再根据需要作适当延长。
急性上消化道出血的剖腹探查常采用上腹部正中或正中旁切口。必要时作横形扩大切口或胸腹联合切口。
腹部肿块的探查切口应根据包块的所在部位及可能涉及的脏器来决定切口。一般正中或正中旁切口较横切口用得多。右上腹肿块可能涉及肝脏时,还应准备作胸腹联合切口。
肠梗阻的剖腹探查以采用正中或右正中旁切口为宜。 进入腹腔后,首先用吸引器抽吸腹内的血液、胃肠液或渗出液。有大出血时,应在抽吸血液的同时用手压迫出血处控制出血,如肝破裂时压迫肝门、脾破裂时压迫胰尾部。如是,才能减少失血量,挽救病人生命,显露术野,便于探查和操作。5.探查 清除腹腔内积液或积血后,即可探查腹腔内病变。探查部位、步骤和重点,可根据具体病情来定。应先探查正常区,最后探查病区。探查应轻柔细致;应特别注意易被疏忽的部位,如胃后壁、胃小弯部、贲门附近以及十二指肠、结肠的腹膜后部位。
⑴一般腹腔探查次序如下:
肝脏:用手在显露的肝面上滑动,触摸其韧度,配合视诊,探查肝脏有否损伤、炎症、囊肿、癌肿、硬化或结石。
食管裂孔:对上腹部有疼痛和胀感的病人,探查食管裂孔部是必要的,部分食管裂孔疝的病人可呈这些症状。先用拉钩将肝左叶拉向右上方,用手将胃贲门推向左下方,即可显露贲门部。而后用右手指触诊有无腹内脏器经食管裂孔进入胸腔,注意有无肿瘤及炎症病灶;并注意肝左叶有无肿块及转移癌病灶。
脾区:腹部外伤病人,应常规检查脾区。脾包膜下破裂,不一定呈现腹腔积血,只有在触诊脾脏时,才发现有包膜下积血,这时也应行脾缝合修补或切除术。此外,还须检查结肠脾曲有无肿瘤等病变。
胃:用右手触诊自贲门至幽门的整个胃前壁,大小弯,网膜及淋巴结。然后在小网膜下作一切口,并从胃大弯处分开胃结肠韧带,对胃后壁及胃床本身进行探查。
十二指肠:沿幽门向右,探查十二指肠球部有无溃疡病变。穿透性溃疡常有较重的粘连,穿孔性溃疡则周围有脓苔和渗出液。
胆道:先检查胆囊的大小、张力,有无粘连、水肿、化脓、坏疽,腔内有无结石等。然后,用左手示指伸入网膜孔(Winslow孔)内,触诊胆总管的粗细,有无结石,周围有无肿大的淋巴结、粘连或肿块压迫。
胰:提起横结肠,于横结肠系膜基部用手指向上后方按压触摸胰的头、体、尾部,了解其硬度,有无结节及肿块[图1-8]。于切开的胃结肠韧带口探查胰体部。必要时可分离十二指肠降部,以显露胰头部。
小肠:将横结肠及其系膜拉向上方,确诊十二指肠悬韧带(Treitz韧带)后,提出十二指肠空肠曲,根据病情需要,从空肠起始部依次一直检查到回盲瓣。在检查小肠的同时,检查相应的肠系膜有无血液循环障碍等情况。检查时,应及时将检查过的肠段送回腹腔。
阑尾和升结肠:急性腹膜炎时要特别注意阑尾。先找到回盲部,顺结肠带向盲肠顶端寻找,即可见到阑尾。然后,探查升结肠,并注意右肾和右输尿管有无病变。
横结肠和大网膜:提起大网膜和横结肠向上翻起,检查大网膜有无坏死或转移癌灶,有时大网膜与其他脏器发生粘连,还需检查可能引起的内疝、肠梗阻等。再自肝曲至脾曲检查横结肠有无肿瘤、狭窄或梗阻。
降结肠、乙肠结肠和直肠:着重注意探查有无狭窄、梗阻、肿块、炎症病变和憩室等,并同时探查左肾和输尿管。
膀胱、子宫及附属器:术者手放入盆腔,检查膀胱。女性须查子宫、输卵管和卵巢情况;在疑及子宫外孕时,必须检查附件。
⑵腹部外伤探查原则:如腹腔内有大量出血,应首先寻找出血来源,控制出血,然后由出血脏器开始有步骤地探查其它各脏器。如腹腔内无出血,而有胃肠道内容和气体溢出者,则先探查胃肠道,然后再探查各实质性脏器。一般顺序是先探查胃、十二指肠、胆道、胰、空肠、回肠、结肠、直肠、膀胱等,后检查肝、脾,最后探查盆腔脏器和腹膜后脏器。⑶急性腹膜炎探查的注意点:应先探查正常区,最后探查病区。大网膜常粘附于病变严重处,脓苔处多为病灶所在处。大网膜和肠系膜上有皂化点是急性胰腺炎的特有表现;如有肠壁充血、水肿肥厚、肠管膨胀应考虑肠梗阻的可能。
⑷急性上消化道出血探查的步骤:
1)首先检查是否是胃十二指肠溃疡或食管静脉曲张出血。进入腹腔后,检查有无腹水,肝、脾是否正常。初步判断有无食管静脉曲张存在。再从胃幽门部沿胃大小弯向贲门探查有无溃疡,这是判断胃十二指肠溃疡出血的最直接方法。容易疏忽的溃疡在胃后壁、贲门和胃底部,必要时应该进入小网膜囊,用手从胃后壁探查。穿透胃后壁进入胰的胃溃疡,只有在这种情况下才能被发现。从幽门部详查到贲门部,可发现由于胃癌而引起的大出血,这也是上消化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2)当上述探查阴性时,应即探查胆道。胆道有出血时,常具有胀满血液的胆囊及胆总管。穿刺吸取胆囊或胆总管内获得血液或血性的胆汁,可以确定胆道出血。注意穿刺胆总管时不宜过深,以免误入门静脉,造成判断错误。
3)溃疡除可以发生在十二指肠球部外,也可发生在十二指肠其他部位。因此,如胆道探查阴性,应探查全部十二指肠。方法为在十二指肠降部外侧切开腹膜,分离进入降部后侧;通过切开横结肠系膜根部右侧,可以显露十二指肠水平部;沿水平部下缘深入即可到达水平部后部。这样可以摸清十二指肠的一、二、三段有无溃疡、肿瘤或憩室。这些都可以是大出血的原因。
4)近十二指肠悬韧带的空肠上段病变(结核、肿瘤、憩室、异位胰等)。有时也是上消化道大出血的原因,不能遗漏。 是易被发现的出血原因之一。异位胰位于粘膜下,外表略高于四周,色泽较淡、质软,在出血停止时易被忽视,因此须细致寻找。
⑸腹部肿块探查的方法:探查的目的是在于明确肿块的性质和来源,肿块与周围脏器或组织的关系及能否被切除。在进行局部探查之前,可根据需要作附近或有关部位的探查,避免把注意力一下集中于局部,而忽略四周的重要变化。恶性肿瘤要查明肝脏有无转移,直肠前及腹膜有无转移。发现已有多处转移的恶性肿瘤时,不应再行局部深入的探查。若包块体积大,涉及范围广,一时无法查清来源、与有关脏器的关系及能否被切除,但可很快查明肿块的活动性、系囊性抑或实质性;通过穿刺了解其实质是硬(纤维组织为主)、是软(浆液状可由粗针吸出);与周围组织间有无一定间隙;肿块本质与四周血运是否丰富;附近有否重要组织与之相连,如右上腹部的肝十二指肠韧带,中上腹部的肠系膜上动脉,中腹部的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两侧的输尿管,下腹部的髂动脉。上述组织在探查中应避免损伤。
查明上述情况后,可决定是否需要进一步探查。进一步探查要从无重要组织的边缘部分开始,逐渐扩大并接近深部及内侧。如遇下列情况,肿块不能切除:肿块包绕腹主动脉或下腔静脉,无法分离;包围肠系膜上动、静脉,无法分离;包围肝十二指肠韧带或侵及肝门无法分离;肿块大部分侵入周围腹壁,没有间隙可以分离。
探查遇到粗大管形组织时,要判明是不是血管。在不能认清较大血管是否系供应肿块的血管时,要先用手指挤压或无损伤钳钳夹暂时阻断,以观察有关肠道血运或远端血运,确无影响时再予切断结扎为妥。
若肿块侵及输尿管或髂血管,在必要和具备下列条件时可考虑彻底切除:对侧肾脏正常,输尿管缺损部分能用肠管代替,有相等大小的人造血管可以代替髂动脉。
在分离肿块时,应将最困难、最危险、是没有把握的部分留待最后处理。这样,即使肿块大部分已经分离而最后发现不能切除时,也可中止手术,否则肿块不能切除而重要组织又已被损伤,可使手术处于困难境地。
体积较大的肿块,常常在探查分离过程中,逐渐认清与周围脏器或组织的关系,逐步明确切除的可能性。往往直到分离完毕,取下肿块时,才明确包块的来源。
有的肿块在显露后即能明确性质,无需探查,如胰腺假性囊肿、肝囊肿、胆囊积水等,可根据病情,作必要的手术处理。
有时肿块性质已经明确,四周也无粘连,仍需探查以决定能否切除,如肝癌要探查对侧肝叶及各个肝门均为阴性时,方能切除。
⑹急性肠梗阻的探查须知:
1)剖开腹膜时,如见有少量草黄色清液,可因肠腔膨胀,淋巴及静脉回流受阻所致;若腹腔内有血性并带臭味的液体,应考虑绞窄性肠梗阻的存在;若腹腔内有气体,并有粪便及蛔虫,可判定肠坏死穿孔无疑。
剖腹后,寻找梗阻病变的部位,其标志是:肠管膨胀越重、色泽改变愈明显之处;膨胀及塌陷肠管的交界处。寻找时应在切口周围敷以温盐水纱布垫后,轻轻将肠管逐段提出切口之外,向膨胀及变色越来越明显处探查,直至找到主要病变所在。肠壁可由于炎症而变脆,易被撕裂,故操作宜轻柔,不要强拉,对绞窄坏死的肠段更应小心。当病变主要部位固定于腹腔内不能显露或提出切口之外时,应先将近端膨胀的肠段减压,以利进一步探查。因探查而提出于切口之外的肠段不宜过多,以免因肠内液体量过大,牵拉系膜压于切口边缘,严重阻碍静脉回流,肠壁可因此变为紫黑色。应快速作肠减压术,吸出肠内积液。
2)因粘连而引起梗阻时,要先分离粘连。分离粘连时应用锐器,勿损伤肠管浆膜层,手指钝性分离容易分破肠壁。
3)因扭转、套迭而成团的肠袢,最好用手捧出切口之外再行处理。切勿将变脆的肠壁撕裂。闭袢内肠液若流入腹腔,常可迅速产生严重休克。
4)发现系肠扭转时,应迅速以相反方向予以复位,应辨清方向及扭转度数,以免加重扭转或复位不彻底。
5)病变解除后,因肠段血运暂时受阻而疑有坏死可能时,应采用温可卡因水湿纱布垫多次包敷,肠系膜作普鲁卡因封闭(肠系膜根部注射0.25%普鲁卡因100~200ml)等方法,3~5分钟后再观察色泽的改变、蠕动的恢复,以及供应肠管的动脉是否跳动。除非恢复正常,若有可疑,即应切除。
6)凡有结肠膨胀时,应疑及结肠梗阻,可先观察盲肠、横结肠中段及乙状结肠。病变应在膨胀肠段与正常肠段之间。若在盲肠与横结肠中段之间,要探查升结肠及肝曲横结肠;在横结肠与乙状结肠之间时,要探查脾曲横结肠及降结肠。
7)探查中除应多考虑常见的梗阻病因外,也不应忽视罕见病因,如膈疝嵌顿、肠管壁疝的嵌顿,以及各种内疝的嵌顿等。
8)找到病变,见到病变远端正常肠段和膨胀肠段到病变处为止时,探查才可告终。 ⑴对于腹部损伤病人,查明损伤部位、范围和程度后,即应予以处置。脾破裂行脾缝合修补或切除;肝破裂行缝合修补、楔状切除或半肝切除,如病人情况不允许作肝切除术而其他方法又不能止血时,可施行肝动脉结扎术;肠破裂行单纯修补或切除术;严重结肠损伤则宜先行肠外置术。
⑵对于腹膜炎病人,消除炎症来源是治疗的主要方面。如阑尾炎、美克耳(Meckel)憩室炎应尽量切除;胆囊炎、胆管炎应行造瘘引流;胃肠穿孔应行缝合修补或切除。如为原发性腹膜炎应尽量吸出脓液,清拭腹腔,于下腹部放置香烟引流。
⑶上消化道出血,应根据出血的原因,进行缝扎或切除,以达止血的目的。
1)不能切除的溃疡出血,单纯缝扎不能保证不再出血,应尽可能使溃疡摒除在胃肠之外,并以周围组织覆盖溃疡,再加胃大部切除术,以保证不再出血。
2)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行胃底部血管结扎术,近期效果不肯定,应加行脾切除术或胃横断术。
3)胆道出血行胆总管引流术以后冲洗止血,但效果不肯定。如胆囊内有大量积血,应在引流胆总管的同时切除胆囊,结扎肝动脉。
4)贲门或高位小弯溃疡出血,须作上端胃切除术,应将腹部切口改为胸腹联合切口,切开膈肌,切除病变,将胃提至胸腔内,与食管下端吻合。
若探查阴性,而盲目行胃大部切除术是不足取的,因为表浅性溃疡、出血性胃炎等病变常遍及全胃,切除部分胃体并不能制止出血。如病变不在切除范围之内,更起不到止血作用,盲目切除徒增病人不必要的负担,促使原已危重的病情更加恶化。必要时可作迷走神经切断术加幽门成形术,再观察疗效。
⑷对于腹部肿块的处理,实际上分离肿块的过程,就是切除的过程。探查分离完毕,即可取下肿块或切除已经明确的病变,或明确肿块不能切除而中止手术。
对于与肿块相连的周围组织,在探查分离过程中受损伤时,应按能补则补,不能补则切除的原则进行处理。如胆总管、输尿管受损而不能端端吻合时,可用一段游离的肠段代替。如血管受损不能端端吻合时,可用人造血管代替。
⑸对肠梗阻病人应根据发现的病因作相应的处理,如粘连松解,套迭返纳,扭转复位,内疝返纳和修补,引起梗阻的肿瘤切除或明确的坏死肠段切除。
因多次手术所致严重广泛粘连性肠梗阻,应在分离粘连解除梗阻后,考虑行小肠折叠术。
因全小肠扭转而全部小肠坏死是最难处理的。如确已坏死,只有切除才能暂时挽救生命,再根据存活的小段肠管作倒转术、或人工括约肌手术。
为保证修补和切除吻合的肠管愈合良好,应考虑肠管内减压,近上端的可将胃肠减压管通过幽门,从上引到需要减压的肠管内;近下端的可由盲肠插入一胃肠减压管,通过回盲瓣引到需要减压的肠管内,以保证局部不致膨胀而破裂成瘘。小肠内所有蛔虫,应通过减压处取出,或推挤到结肠内,以防因蛔虫活动而钻破吻合部位。 脏器损伤处理后,应尽量将腹腔内的积血、肠液、粪便、组织碎块、异物等清除干净,然后用等渗盐水冲洗腹腔,直至冲洗盐水澄清为止,并尽可能将水吸净。冲洗时应注意膈下、结肠旁沟及盆腔等处,勿使污液积存。腹腔污染不重者,可用盐水冲洗腹腔。若腹腔已形成脓肿,或炎症已经局限,在脓液吸尽后不再用盐水冲洗,以免将感染扩散。
关于腹腔内应用抗生素问题,如果腹腔污染轻,或无空腔脏器损伤,可不必灌注抗生素。但若腹腔内污染较重,或有空腔脏器损伤,尤其有结肠损伤时,腹腔内手术结束后可用低浓度的抗生素溶液置入腹腔,如头孢类或氨基糖甙类,溶于生理盐水中灌入腹腔,或用1%甲硝唑溶液冲洗腹腔。
腹膜炎病人清除病原后,如病情允许,应尽量做到吸尽脓液,清洁腹腔。腹腔冲洗及腹腔内应用抗生素问题,参照上述原则进行。 下列情况的腹部外伤病人,必须放置腹腔引流:①肝脏损伤;②脾切除术后;③胆道损伤;④空腔脏器伤,尤其是腹膜外空腔脏器破裂;⑤伤处渗血不止;⑥缝合处愈合可能不良,或有可能形成瘘者。
对腹膜炎病人,手术后大多数需行腹腔引流,其适应证是:①无法切除的炎症性病灶,如阑尾穿孔未能切除者;②病灶已经切除,但因周围组织有明显炎症改变,缝合不牢,可能漏液者;③腹膜后有感染者(包括切开胰或十二指肠者);④腹膜内已有限局性脓肿形成者;⑤胃肠道吻合而吻合口疑有渗漏可能者。
较大而与周围有粘连的肿块切除后,该部也应放置引流为妥。
引流条可根据损伤的器官、腹腔流出液体性质和污染的程度而定。对有可能形成大量消化液排出的胆汁瘘、小肠瘘、胰瘘,可在膈下、肝下或盆腔放置双套管持续吸引,或用较大口径的软胶管作引流;对伤口渗血、污染较少、病源已作处理的腹膜炎,可用香烟引流。引流条应在腹壁另戳创口引出,不宜通过原伤口或探查切口引出。
引流口要足够大,引流条要用缝线固定于腹壁上,或用安全针固定,以免脱出或滑入腹腔内。 一般均应一期缝合切口。切口有轻度污染者可用生理盐水冲洗干净后缝合。切口污染较重者,创口冲洗后于腹膜外或皮下,或两处均置胶皮片引流,再缝合切口。
对贫血、低蛋白血症、腹内有感染的、年老、危重病人,估计术后愈合不良者,可加作腹膜外切口减张缝合,以免术后伤口裂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