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棘上韧带炎有痊愈的吗 时间很长才好是吗
棘上韧带炎,实际上是棘上韧带某一点的劳损,而非真正的炎症。这个病症是可以治好的。首先要改变诱发此病症的姿势,还需要局部的干预,比方说热疗、封闭、膏药贴敷等等。治疗起来并不难。
2、棘上韧带炎能自己彻底愈合吗?
首先你要休息,棘上韧带发炎跟长期不正确的姿势或者外伤有关,休息好是本病回复的关键,过一段时间他会自己好起来,但时间可能比较长,你可以服用一点中药副作用相对比较小,可以加快他的恢复
3、棘上韧带炎
棘上韧带炎是多发的软组织疾病,门诊上经常见到。首先你应该放心他是完全不可能从棘突上剥离下来的。这个病也比较容易治愈。在生理上因为腰三棘突比较长所以棘上韧带炎多发于腰三棘突。是由于长时间的活动牵拉,而产生的一种无菌性的炎症。通常疼痛比较剧烈,休息后缓解,活动后加重。
治疗方面可以适当热敷,中医活血止痛的膏药外用。注意休息。疼痛剧烈的可以局部封闭治疗。不要太担心这个病不是很难治愈。也不会引起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坚持治疗注意休息,很快就会好的。
4、腰椎棘上韧带损伤多久能好?请知情人士帮忙回答一下 谢谢
针灸,按摩,足疗。
这些方法是效果最好的,不伤身,费用也低,治疗效果好,不留后遗症。唯一的缺点慢了点。需要长期的坚持。
5、棘上韧带撕裂如何治疗,能否治愈。
棘上韧带撕裂旧伤5年,如无症状不需治疗,如有不适:如腰痛或腰转换位置时痛,功能活动受限等要根据具体情况治疗,如果有近期核磁片,加上体检是可以初步确定原因的,根据原因再考虑治疗方案。
6、棘上韧带炎
棘上韧带炎是多发的软组织疾病,门诊上经常见到。首先你应该放心他是完全不可能从棘突上剥离下来的。这个病也比较容易治愈。在生理上因为腰三棘突比较长所以棘上韧带炎多发于腰三棘突。是由于长时间的活动牵拉而产生的一种无菌性的炎症。通常疼痛比较剧烈,休息后缓解,活动后加重。治疗方面可以适当热敷,中医活血止痛的膏药外用。注意休息。疼痛剧烈的可以局部封闭治疗。不要太担心这个病不是很难治愈。也不会引起什么严重的后果。只要坚持治疗注意休息,很快就会好的。
7、棘上韧带损伤和棘上韧带炎有区别吗?
前者是一种损伤。肯定有外伤病史的,后者是一种慢性疾病,
我想你的可能是后一种吧---棘上滑囊炎,常见于比较瘦,卧床。弯腰工作者。
治疗以封闭为主。可以做烤电。理疗的。效果较好的。
8、“棘突间韧带综合征”是怎么回事?严重吗对生活影响大不大?
棘上和棘间韧带损伤是指在弯腰时突然遭受外力或负重时,腰肌突然失力而引起的急慢性损伤,从而导致腰背疼痛和活动功能障碍的一种病症。本病好发于青壮年体力劳动者,男性多于女性。
【治疗】
(一)治疗原则:舒筋活血,消肿止痛,理筋整复。
(二)取穴及部位:阿是穴、腰部夹脊穴、八髎、承山、委中及患部棘突和间隙。
(三)主要手法:按揉、推抹、弹拨、擦法等。
(四)操作方法
1、患者俯卧,医者先以按揉法在患病部位及周围施术,重点按揉结节状或条索状物,使其消散。如有棘上韧带剥离移位时,可用拇指拨动已剥离的韧带使其复位。
2、在腰部两侧用轻手法按揉治疗3~5遍,然后沿棘上韧带方向作上下推抹,使其平复。
3、直擦打好背部督脉及两侧膀胱经,以透热为度,局部可配合湿热敷,以温经通络、活血止痛。
【注意事项】
(一)本病治疗以理筋整复为主,如无剥离移位,则手法以活血散瘀为主。治疗期间制动1~2周。
(二)本病急性期一般不主张推拿治疗,应卧床休息,减少弯腰活动。可内服镇痛解痉药,外敷消肿止痛药物。
(三)术后腰部宜用宽皮带护腰,局部保暖,适当休息,以利修复。
9、棘上棘间韧带损伤如何治疗?能不能痊愈?
棘间韧带位于相邻的两个棘突之间的较深处,其薄而无力,不如棘上韧带坚韧。腰1~腰3的棘间韧带分为前部、前中部、中部和后中部四部分,腰4~腰5和腰5~骶1的棘间韧带只有前、中、后三部分,各部分相互交叉排列。棘间韧带有腰神经后支分布,和棘上韧带起限制脊柱过度前屈的作用。
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腰背部的屈、伸动作常使棘突分开和挤压,造成棘间韧带的各部分之间相互磨擦、牵拉和挤压,日久可引起其变性。在此基础上,一旦加上外伤的因素,该韧带有可能发生松弛、破裂、穿孔,造成棘间韧带损伤。且棘上韧带在腰骶部多缺如,因此,在极度弯腰时,该处棘间韧带所受拉力更大;当在膝关节伸直位弯腰时,骨盆被固定在旋后位,棘间韧带受到高度牵拉,都是棘间韧带损伤好发在腰骶部的原因。在腰4以上的棘间韧带损伤,特别是断裂,多合并棘上韧带同时断裂。
棘间韧带损伤的主要临床表现有明显的外伤史,外伤后即感腰痛,疼痛及压痛位置在两棘突之间的正中处,重压则疼痛加剧。劳累后及弯腰时,可使疼痛加重,休息后疼痛可暂时缓解,奴夫卡因局部痛点封闭后疼痛暂时缓解,待药性消失后压痛如前。腰部前屈功能受限。痛点封闭后拍腰椎前屈状态下侧位片可显示棘突间隙增宽,腰棘间韧带造影可发现部分断裂、完全断裂、松弛或发生穿孔。腰棘间韧带造影虽有一定参考价值,但有病变而造影正常的可高达70%。
治疗方法
1 针刀治疗
患者俯卧,确定棘突间病变处,用龙胆紫标记。皮肤常规消毒,用4号针刀,按四步进针法操作。刀口线与脊柱纵轴平行刺入,深度3cm~4cm,纵行切开剥离,然后将针体向上、下倾斜在上棘突的下缘和下棘突的上缘沿棘突矢状面纵行切开剥离1刀~2刀。出针刀,加拔火罐,出血2ml~20ml,取罐后敷创可贴。腰椎微小移位者,行腰部斜扳手法复正。5~6天治疗1次,最多治疗2次。
2 针刺治疗
主穴为阿是穴(棘突间压痛点),配腰俞穴。患者俯卧,用2.0寸毫针,先在病变棘突间直刺一针,再在两侧旁开1寸处分别向正中方向斜刺一针,深约1.5寸,腰俞穴向上横刺1寸~1.5寸。提插捻转得气后接G6805治疗仪,高频连续波和疏密波交替作用。从针刀治疗后的第2天开始针刺治疗,1次/d,5次为1个疗程,休息2天后进行第2个疗程。
治疗结果
治愈(疼痛消失,腰部活动正常,随访1年无复发)114例;显效(症状基本消失,劳累受凉后有不适感,或经治愈后1年内复发)22例,有效(症状减轻,劳累后又发作,再经治疗可缓解)6例;无效(经治1个疗程后症状无减轻)。治疗次数最少者1次,最多者2个疗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