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人的正常眼睛看近物时,晶状体的调节过程是()A.睫状体的平滑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曲度加大B
人的眼球包括眼球壁和内容物.眼球壁包括外膜(角膜和巩膜)、中膜(虹膜、睫状体、脉络膜)、内膜(视网膜)三部分.虹膜能够调节瞳孔的大小:视近物时,瞳孔括约肌收缩,瞳孔缩小;视远物时,瞳孔开大肌收缩,瞳孔变大.睫状体能够调节晶状体的曲度,使人看远近不同的物体,视近物时,睫状体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的凸度变大;视远物时,睫状体舒张,悬韧带拉紧,晶状体的凸度变小.
故选:A
2、晶状体的作用和结构是怎样的?
晶状体位于玻璃体前侧,周围接睫状体,呈双凸透镜状。晶状体为一个双凸面透明组织,被悬韧带固定悬挂在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晶体是眼球屈光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唯一具有调节能力的屈光间质,其调节能力随着年龄的增长而逐渐降低,形成老视现象。晶体的前凸曲率半径为10mm,后凸曲率半径为6mm,前后径为5mm,直径为10mm。
晶体由晶体囊、晶体上皮、晶体纤维和悬韧带组成。
如果晶体由于各种原因造成其部分或全部混浊,则发生白内障。
晶状体是眼球中重要的屈光间质之一。它呈双凸透镜状,前面的曲率半径约10mm,后面的约6mm,富有弹性。晶状体的直径约9mm,厚约4~5mm,前后两面交界处称为赤道部,两面的顶点分别称为晶状体前极、后极。晶状体就像照相机里的镜头一样,对光线有屈光作用,同时也能滤去一部分紫外线,保
眼球解剖图
护视网膜,但它最重要的作用是通过睫状肌的收缩或松弛改变屈光度,使看远或看近时眼球聚光的焦点都能准确地落在视网膜上。晶状体由晶状体囊和晶状体纤维组成。晶状体囊为一透明薄膜,完整地包围在晶状体外面。前囊下有一层上皮细胞,当上皮细胞到达赤道部后,不断伸长、弯曲,移向晶状体内,成为晶状体纤维。晶状体纤维在人一生中不断生长,并将旧的纤维挤向晶状体的中心,并逐渐硬化而成为晶状体核,晶状体核外较新的纤维称为晶状体皮质。因此随着年龄的增长,晶状体核逐渐浓缩、扩大,并失去弹性,这时眼的调节能力就会变差,出现老视。
晶状体内没有血管,它所需的营养来自房水,如果房水的代谢出了问题,或晶状体囊受损时,晶状体因缺乏营养而发生混浊,原本透明的晶状体就成为乳白色,而变得不透明,最终影响视力,这就是白内障。如今治疗白内障的方法很多,有一种方法就是干脆把已变得不透明的晶状体拿掉,换上一个人造的晶体,这就是人工晶体植入术。
晶体屈光力使眼的总屈光力的一小部分,起到平衡眼屈光力的效果。另外,晶体还提供对不同距离的对焦作用,称为调节。晶体会随着年龄的增长发生一系列老化改变,从而影响其弹性和透明度。晶体实质部分包裹在一个弹性囊袋中。晶体悬韧带从囊袋的周边延伸到睫状体,支撑晶体的位置,并通过睫状肌的作用产生小带的张力变化,从而改变晶体表面的曲率。
3作用原理编辑
晶体的直径约9 mm,呈双凸状,且前面比后面略平坦。其前面离角膜前顶点约3.6mm。当
晶状体
无调节时,前后面的曲率半径各为+10.0mm和-6.0mm (Gullstrand氏数据),厚度为3.6mm。晶体由多层不同折射率的物质组成,向着中心在光学上变得更为致密,这使得晶体的光学复杂化。于是,从前极到后极,从中心到赤道,有一个折射率梯度。Gullstrand氏在其1号模型眼中,欲反映出此一情况,即将晶体表示为一个双凸形式透镜(r1=+7.911mm,r2=-5.76mm)的核心(n=1.406),被一个折射率为1.386的更大的双凸形式透镜(r1=+10.00mm,r2=-6.0mm)的皮质所围绕。这样,使得整个晶体的折射力为+19.11 D。当眼睛调节以对近点聚焦时,晶体折射力增加,此种改变的完成,主要通过:前面曲率增加,后面曲率少许增加,并由于厚度增加而前顶点少许向前移动(增加距离效果)。
晶体后面和玻璃体相接触,玻璃体是透明的凝胶,充满眼球的后段。光线通过晶体之后,行进于玻璃体而到达视网膜。玻璃体的折射率可以取同于房水的折射率(1.336)。
3、白内障手术中发现六点悬韧带断裂,大夫说之前就是断的,可能吗? 晶体没放进去,还可以再次手术吗?
?
4、为什么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会变厚
睫状体收缩时晶状体会变厚的原因:
主要是因为晶状体位于玻璃体前面,周围由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相连,呈双凸透镜状,富有弹性。
并且晶状体为一个双凸面透明组织,被悬韧带固定悬挂在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
眼球的主要屈光结构:透明、呈双凸形扁圆体,无血管、富弹性,包以透明的被囊。晶状体位于虹膜之后,玻璃体之前,其周缘部由晶状体悬器(睫状小带)系于周围的睫状体(眼球血管膜的增厚部分),以固定其位置。
晶状体悬器的紧张度受睫状肌的调节,晶状体悬器放松,被囊舒张,晶状体凸度增加,晶状体悬器和被囊紧张则晶状体凸度减小。
(4)晶体悬韧带断裂扩展资料:
晶状体的直径约9mm,呈双凸状,且前面比后面略平坦。其前面离角膜前顶点约3.6mm。当无调节时,前后面的曲率半径各为+10.0mm和-6.0mm(Gullstrand氏数据),厚度为4-5mm。
晶状体后面和玻璃体相接触,玻璃体是透明的凝胶,充满眼球的后段。光线通过晶体之后,行进于玻璃体而到达视网膜。玻璃体的折射率可以取同于房水的折射率(1.336)。
5、人工晶体植入术的并发症与术后处理
后囊破裂:裂口较小时,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的植入仍无困难。但破裂口较大,应判断后囊膜存留的大小,如果能够支撑人工晶状体,仍可植入;如果后囊或悬韧带不能支撑人工晶状体,应根据术者的选择,将进入前房的玻璃体全部切割清除后植入新型的前房型人工晶状体或实行后房型人工晶状体缝线固定术。
晶状体悬韧带断裂:如果部分悬韧带断裂,则需要用调位钩将人工晶状体襻作斜行放置或水平放置,已避开破裂的区域,使未破裂的悬韧带支撑人工晶状体。 (1)角膜水肿:防止角膜水肿的主要措施有,避免器械和人工晶状体接触角膜内皮;尽可能在前房关闭状态下操作;使用粘弹剂保护内皮;避免异物吸附于角膜内皮上;避免长时间冲洗;冲洗液不要直接朝向角膜内皮,速度不要太快。用作前房灌注的液体应对角膜内皮细胞无毒性。
(2)前房积血:预防的措施包括在角巩膜切开前适当的烧灼止血;避免在3点和9点位置作切口;作虹膜切除时,切除部位应尽量离开虹膜根部,稍近瞳孔,以避开虹膜大血管。一旦出现前房积血,可用空气﹑液体或粘弹剂增加眼内压。
(3)虹膜睫状体炎:预防的方法有,避免损伤虹膜;用粘弹剂保护虹膜;彻底吸出皮质;术后6周内点用皮质类固醇和前列腺素抑制剂;术毕结膜下注射皮质类固醇;口服皮质类固醇,术后密切观察。
(4)瞳孔纤维蛋白渗出:引起视力下降,瞳孔阻滞及继发性青光眼。这种情况下应该进行激光虹膜切除以解除瞳孔阻滞。轻中度纤维蛋白渗出伴虹膜后粘连,术后常规使用皮质类固醇激素即可。
(5)人工晶状体毒性综合征:随着人工晶状体质量的提高,与人工晶状体直接有关的毒性反应极为少见。
(6)眼内炎:早期诊断,分离致病菌,使用敏感的抗生素。对前房抽出液和经扁平部作玻璃体抽出液培养病原微生物并作药物敏感试验是重要的。及时进行玻璃体切割及玻璃体腔注射抗生素多能控制感染。
(7)青光眼:使用粘弹剂太多,术后炎症,小梁网水肿,术后人工晶状体表面或晶状体襻反复摩擦虹膜后表面,可导致色素细胞脱失,引起青光眼。术后早期测量眼压。
(8)瞳孔变形:前囊膜残留,虹膜内卷,瞳孔后缘局部粘连导致,通常不影响视力。
(9)前囊膜和晶状体皮质残留
(10)后发性白内障:晚期最严重的并发症,与炎症反应和上皮细胞增殖有关。成人的发生率在3年后可为10%~50%,而儿童则无一幸免,可行Nd:YAG激光后囊膜切开或外科手术切开。为了预防儿童人工晶状体植入术后发生后发性白内障,多数术者主张植入人工晶状体后即作后囊切开。后囊切开术的主要并发症是眼内炎,应严格早无菌操作下进行。
(11)视网膜并发症:黄斑囊样水肿,首先寻找并消除如炎症﹑玻璃体条索牵引黄斑部视网膜等可能有关的原因。可以口服或者局部滴用消炎痛,炎症明显时口服或结膜下给予皮质类固醇药物。近来有报道小剂量乙酰唑胺治疗有效果。
视网膜脱离。
(12)人工晶状体位置异常:瞳孔夹持,人工晶状体的光学部全部或部分位于虹膜前。游离性夹持,虹膜与晶状体囊膜未发生粘连,可以通过先散瞳后缩瞳的办法复位。也可以在术眼表面麻醉后裂隙灯下,以棉签或小波棒轻轻压襻所在部位的角膜可使其复位。固定性瞳孔夹持,虹膜与晶状体囊膜发生粘连,需手术复位。
(13)脉络膜下爆发出血:少见,但后果严重。发生时应马上关闭手术切口,同时用平衡盐溶液或粘弹剂注入前房升高压力,再根据情况就定是否放弃植入人工晶状体。
(14)术后散光
6、睫状肌和悬韧带分别靠什么部位来调节?
睫状肌是位于眼睛内部呈圆环状的平滑肌,作用是改变晶体的形状,以向近或远距离的东西对焦.当我们要把远距离的东西对焦时,睫状肌便会自然放松,把晶体定位的韧带拉紧,这样晶体就会变得扁平和纤薄些.减低晶体的对焦能力,有助我们观看远距离东西.睫状肌作用在于调节焦距,当眼睛往远处看时,睫状肌松弛,若是看近处,睫状肌就会收缩.如果持续看近物久了会造成睫状肌痉挛,导致加重视力度数.比如说,现在的计算机族在操作计算机,看文件,输入文字,抬头看屏幕等重复动作中,眼球活动极其频繁,这些动作都得靠眼球肌肉——睫状肌的控制.
如果真的要回答是哪个部位控制的,我只能说是大脑神经。。。
7、为什么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睫状体是怎么收缩的?
睫状体内的平滑肌就是睫状肌。睫状体简单说是一环形的增厚的膜结构,收缩时环直径变小。睫状体的前部有睫状突,其发出悬韧带与晶体囊相连。所以睫状肌收缩,悬韧带放松,晶状体曲度增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