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骶结节韧带综合症骶结节韧带综合症
您的情况考虑是慢性腰臀及耻骨联合软组织损伤,建议行椎板、小关节、横突\耻骨联合银质针温热治疗。
+针对性功能锻炼,应该效果不错。
(谢卫东大夫郑重提醒:因不能面诊患者,无法全面了解病情,以上建议仅供参考,具体诊疗请一定到医院在医生指导下进行!)
上海同济医院谢卫东 http://tongjixwd.haodf.com/
2、"耻骨下角"是什么意思?
在女性,妊娠期耻骨联合会有小许的活动.测量耻骨联合比较有意义的应是耻骨弓的角度了,骨盆下口由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支,耻骨下支和弓状韧带围成.两侧坐骨支与耻骨下支连成耻骨弓,它们的夹角称为耻骨下角.
3、骶结节韧带如果拉伤会怎样??
各种软组织损伤(扭伤、拉伤、挫伤):直接使用接骨散外敷,它局部给药,使药能快速渗透到损伤的部位,快速止痛消肿,活血化瘀,接骨续筋,达到治疗目的,而且安全可靠,有条件的理应首选.新伤2-3天止痛消肿,3-6天治愈.3个月以内的伤一般2-3副药就治愈了.严重的需要3-4副药.陈伤需要3-6副药。软组织损伤应急时治疗,以免发生神经粘连,肌肉萎缩等其它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出现.注意事项:有外伤、皮肤严重过敏者禁用
4、骶髂关节的结构部位
在关节面周围特别是后部,骨骼极为粗糙,以作为韧带的附着点。这些韧带对该关节起着重要的加固作用。
骶髂前韧带:宽而薄,位于关节的前面,连接骶骨骨盆面的侧缘与髂骨耳状面的前缘。
骶髂后短韧带:起自髂粗隆和髂骨耳状面后部及髂后下棘,斜向内下方,止于骶骨外侧嵴和骶关节嵴。
骶髂后长韧带:骶髂后短韧带的浅层,自髂后上棘达第2至第4骶椎的关节突,向内与腰背筋膜相连,向外与骶结节韧带相链接。
骶髂骨间韧带:为坚强的纤维束,被骶髂骨后韧带覆盖,连接髂骨粗隆与骶粗隆间,由纵横交错的短纤维构成,填充于关节囊的上方和后方。
骶结节韧带:位于骨盆后方,强韧而宽阔,呈扇形,起自髂后上、下棘和骶、尾骨的后外侧。纤维斜向外下,集中止于坐骨结节的内侧缘。
骶棘韧带:呈三角形,位于骶结节韧带的前方,起于骶、尾骨的外侧,集中止于坐骨棘,其起始部位为骶结节韧带所覆盖。
5、盆骶是哪里说得通俗点
盆骶是屁股最大的骨头。
盆骶隐隐疼痛,一般情况常因为局部损伤炎症引起,可以外科检查明确。必要时拍片等检查。
建议饮食清淡加强营养适量补钙。注意休息。可以外科检查明确,必要时应用镇痛消炎药物。如双氯芬酸纳缓释片。
拓展资料: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
骨盆被斜行的界线分为两部:界线以上叫大骨盆,又称假骨盆,其骨腔是腹腔的髂窝部;大骨盆参与腹腔的组成。界线以下叫小骨盆,又称真骨盆,其内腔即盆腔,前界为耻骨和耻骨联合,后界为骶、尾骨的前面,两侧为髋骨的内面、闭孔膜及韧带,侧壁上有坐骨大、小孔。
盆部系指界线以下的小骨盆部分,它包括盆壁、盆膈和盆腔器官等,盆腔上口由界线围成,下口封以盆膈。盆膈以下的软组织称为会阴。
小骨盆有上、下两口,上口又称为入口,由界线围线;下口又称为出口,高低不平,呈菱形,其周界由后向前为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下支、耻骨下支、耻骨联合下缘。两侧耻骨下支在耻骨联合下缘所形成的夹角叫耻骨角,男性约为70~75°,女性角度较大,约为90~100°。
假骨盆与产道、性功能无直接关系。真骨盆容纳子宫、卵巢、输卵管、阴道及邻近的输尿管、膀胱、尿道、直肠等器官。人体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向前下倾斜,女性的倾斜度比男性稍大。女性骨盆是胎儿分娩出的产道,所以男女骨盆有着显著的差异。
6、如何瘦臀?
现代办公人群的悲惨现状:
业绩不突出,腰椎间盘突出!
事业没做大,屁股先坐大了!
下图这种体态――我们称之为下交叉体态,挺腹屈髋臀下垂,就经常见于办公人群中。
他们由于长时间的久坐,导致臀部肌肉薄弱,表现为很大且下垂的屁股。所谓“事业没做大,屁股坐大了”,说起来那是一把辛酸泪呀。
在进化史中,人类开始站立后,骨盆会在重力的作用下跟着发生变化。四足步行时,脊柱――四肢承重,而站立时却变成了头部――脊柱――下肢承重。而臀大肌却是人体保持直立的重要解剖基础。
一、臀大肌的解剖和功能
臀大肌是臀部体积最大肌肉,同时质量也最大,由于其对人体直立有着很重要的作用,所以其含有更多的耐力型I型慢肌纤维,适于连续的耐力性运动。
臀大肌是强有力的登山肌,是髂腰肌的拮抗肌。在背下部疼痛中常常涉及到它。该块肌肉上方附着于髂骨后面臀后线,骶骨和尾骨的后面,骶结节韧带,下方移行至阔筋膜张肌髂胫束和大转子。其功能是伸展大腿,特别是在屈曲位,如爬楼梯或从座位站起时。臀大肌是由起自L5,S1,S2的脊髓背根的臀下神经支配,臀下神经自自梨状肌和骶棘韧带之间的坐骨大孔穿出骨盆,与臀下动、静脉伴行,行于臀中肌和臀大肌之间,达臀大肌深表面,支配臀大肌。
臀大肌在很多情况下是处于离心收缩的状态,即臀大肌被拉长的状态下发挥着作用,这样可以控制我们身体的运动,如弯腰,前倾时,下楼梯等动作。而在走路时,足跟着地后,臀大肌发挥作用,防止髋关节过度屈曲。当然,臀大肌向心收缩时有着伸?和外旋的作用。臀大肌还可通过髂。胫束支撑处于完全伸展状态下的膝关节。
臀大肌和?绳肌作为主要的伸?肌,而当臀大肌无力时,?绳肌就会过度用力,最终持续紧张,会变的紧而无力。患者可能会主诉自己大腿根部一直有一根筋吊着(这也可能跟阔筋膜张肌和股四头肌有关)。在现代人中,臀大肌薄弱非常常见,可能造成腰椎变直,髋关节后伸从而使腰椎过伸,关节突受压。
臀大肌疾病的患者一般会发生骶髂关节、臀沟和大腿后侧的疼痛,甚至腰痛。坐骨结节稍上方可引发整个臀部甚至深处疼痛,整个骶骨下部并向外侧放散至髂嵴下,坐于坚硬物体上可引发剧烈腰痛。
这些症状会在患者表现出前倾姿势时加重,患者可能表现为骶骨部位疼痛,或者尾骨疼痛,感觉坐立不安。
二、松解臀大肌的作用
1、可透过臀大肌治疗臀上皮神经
臀上皮神经是由腰1、2、3脊神经后支的外侧支所发出的一组皮肤分支,该支穿过厚厚的腰部肌层和坚韧的腰背筋膜而下达皮下,然后在皮下继续下行并跨越髂嵴中部至臀部上面,分布于臀上外侧以致股骨大转子区皮肤。皮神经是该区皮肤的感觉。
由于臀上皮神经各分支在行程中穿过较厚的肌层和腰背筋膜,并跨越坚硬的髂骨嵴后到达臀上部。因此,腰部软组织发生急慢性损伤时,臀上皮神经往往同时受累。该神经发生损伤时,可引起神经及周围软组织充血、水肿,甚至出血,日久可导致神经轴突和髓鞘的变性反应,神经束呈梭状增粗,从而呈现神经痛症状。
2、骶结节韧带是由骶尾骨至坐骨结节之间的韧带,是构成骨盆出口后壁肛三角的重要韧带。在臀大肌下穿行,我们一般可以透过臀大肌松解下层的骶结节韧带。实施一组从上至下的深层按压,由骶骨、尾骨开始,直至坐骨结节。
三、6个臀大肌的锻炼动作
练习一:俯卧抬腿
(在有专业治疗师协助的情况下,这是一项很好的锻炼项目)
俯卧,一膝屈曲90度,治疗师一手置于臀大肌上,另一手置于股骨后侧。使训练者缓慢抬起大腿离床,并持续5秒钟,该动作主要由臀大肌完成。
注意:不能旋转躯干。
练习二:深蹲
相信大家对深蹲已经很熟悉了,但我们还是要把动作要领强调一遍――如果蹲的不对,少益而多害哦!
Step 1直立,双脚分开与臀部同宽,双手平举
Step 2将重心放在脚跟,像往椅子上坐那样慢慢坐下去
Step 3将臀部推到身后,身体下移,直到大腿与地面几乎平行
Step 4慢慢回到站立姿势
练习三:臀桥练习
Step 1仰卧,双腿弯曲于身前90,双手平放在身体两侧
Step 2将臀部抬至空中,使膝盖、上身、头部呈一条直线
Step 3保持几秒钟,慢慢回到平躺位置
练习四:髋关节抬高
Step 1仰卧,双腿弯曲于身前90,双手平放在身体两侧
Step 2将臀部抬至空中,使膝盖、上身、头部呈一条直线
Step 3将一条腿的膝盖抬起靠近胸部,放下
Step 4换边进行,练习20组
练习五:单边抬腿
Step 1仰卧,左膝弯曲,右腿伸直
Step 2将臀部向上抬起,使膝盖、上身、头部呈一条直线
Step 3慢慢将身体和腿部放回起始位置。
Step 4左腿完成10次练习,换边进行。
请把本文分享给你最关心的人吧!
脊近完美,让你的关心更专业!
欢迎关注我们,如果你有任何关于颈肩腰腿痛、或是形体健康的问题,请在评论区与我们交流~
7、骶髂怎么念啊
读作:[dǐ qià]
骶髂关节由髂骨的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构成。关节面扁平,彼此对合非常紧密,属平面关节。关节囊紧张,紧贴于关节面周缘,其周围有许多强韧的韧带加强,关节腔狭小,呈裂隙状,因而骶髂关节活动性很小,有利于支持体重和传递重力。于老年部分关节面融合,关节活动基本上消失。
首先找到髂前上嵴(经过肚脐划一条与人体长轴成45度的斜线,在腹部外下侧可以摸到骨头凸起,那就是髂骨的髂前上嵴),在髂前上嵴水平向下移4到5cm,在这个水平所对应的腰部(已经接近臀部了是吧),该关节是躯干骨与下肢带骨的连接关节,正常人此关节不能活动,孕妇在分娩时此关节可做小幅度活动(高龄产妇即使分娩此关节也无法活动)。
(7)骶结节韧带痛扩展资料骶骨两侧与髂骨形成骶髂关节,前部有关节软骨和滑膜,关节间隙宽度一致,关节面清楚锐利;后部是韧带性的,关节间隙稍宽而不规则,关节面薄而不锐利。儿童期骶髂关节前、后两部无明显区别,关节间隙较宽,前后间隙宽窄一致,关节缘轮廓模糊。
辅助结构:
1、骶髂骨间韧带:骶髂骨间韧带为众多短而坚强的纤维束,位于关节软骨之后,为骶髂后韧带所覆盖,纤维的方向杂乱,是两骨之间充填于关节后方与上方不规则间隙的主要连结结构。
2、骶髂后韧带:骶髂后韧带为坚强的纤维束,从骶外侧嵴向外斜至髂骨,加强关节后部。
3、骶髂前韧带:骶髂前韧带为宽薄的纤维束,是关节囊前方增厚的部分,内侧起自骶骨盆面的外侧,向外止于髂骨耳状面的前缘和耳前沟。
4、骶结节韧带:骶结节韧带为一坚强的纤维束,起点较宽,一部与骶髂后韧带相融合,由髂后上棘和髂嵴的后部向下止于坐骨结节,其附着处由坐骨结节沿坐骨支前延为镰状突。
5、骶棘韧带:骶棘韧带呈扇形,甚为坚强,韧带的基底由骶尾骨的侧面向外止于坐骨棘,其后部为阴部神经所越过。
8、梨状肌综合征的病因病理是什么?
1 .坐骨神经盆腔出口的解剖学基础( 1 )梨状肌:呈三角形,梨形,起自骶骨外侧部的盆面,相当于第2 、3 、4 骶椎平面,肌束通过坐骨大孔走出盆腔,约成水平状抵达臀部,止于股骨大粗隆上缘后部。有一部分纤维起自坐骨大切迹上缘与骶结节韧带的盆面出坐骨大孔向外向前行,呈一圆腱,在臀中肌止点部深处止于股骨大转子上缘的内侧。梨状肌穿行坐骨大孔时,将坐骨大孔分为梨状肌上孔和梨状肌下孔。梨状肌上孔由梨状肌上缘和坐骨大切迹构成,梨状肌下孔由梨状肌下缘和坐骨棘、骶棘韧带构成。梨状肌上孔有臀上神经、臀上动脉、臀上静脉穿出,梨状肌下孔有臀下神经、臀下动脉、臀下静脉、坐骨神经、股后神经、阴部神经等穿出。一旦梨状肌变异刺激或压迫周围的血管神经而容易产生疼痛等众多症状,主要是通过梨状肌上、下孔的血管神经所分布支配的区域部位决定的。梨状肌由第 1 、2 骶神经支配,参与髋关节的外旋与外展。( 2 )坐骨神经:为身体中最大的神经,起自腰4 、5 及骶 1 、2 、3 ,通过骶丛,出梨状肌下孔以后在臀大肌的深处跨过上孖肌、闭孔内肌、下孖肌、股方肌及大收肌的后面下行至股后部。至臀大肌下缘的下方即位于阔筋膜的深处,过大转子与坐骨结节之间至大腿后面,多在腘窝上角附近分为胫神经和腓总神经二终支,在小腿三头肌深面伴胫后动脉下行,通过内踝后方至足底。坐骨神经在大腿后面从坐骨神经发出关节支,支配大腿股后肌群,而胫神经和腓总神经,支配膝盖以下的诸肌群。坐骨神经受累则会出现股后肌群、小腿诸肌群,乃至踝趾的功能障碍。2 .梨状肌损伤跌倒时臀部直接着地而伤及此肌;髋部扭转时梨状肌急剧收缩或收缩不协调牵拉损伤此肌;梨状肌反复受到牵拉或损伤。肌肉受到损伤可引起疼痛,或由于损伤程度较重,形成弥漫性肿胀、挛缩,造成坐骨大孔狭窄,嵌压、刺激坐骨上、下孔通过的血管神经而导致不同的血管神经受挤压症状。梨状肌慢性损伤后发生粘连、肥厚,并使梨状肌同周围的血管、神经发生粘连,再受到寒冷的刺激,使梨状肌产生痉挛而挛缩,刺激或挤压了坐骨上、下孔的血管、神经,引起局部的血循障碍,使局部发生充血水肿、渗出等无菌性炎症改变,使上述的病理过程持续发展,并形成恶性循环。3 .其它病因 部分女性因慢性附件炎或一些骶髂关节病,患者病损由骨盆波及梨状肌而产生症状。由于腰骶部闪挫,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骨性关节炎等其它病变,使由椎间孔到臀部一段的坐骨神经粘连而造成可移动的范围缩小,故病人活动时梨状肌收缩而挤压,牵拉坐骨神经而引起疼痛。
9、骶骨骨折的临床表现
视受损程度不同,骶骨骨折的临床症状差别较大,检查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疼痛
对外伤后主诉骶骨处持续性疼痛者应详细检查。清晰地条状压痛大多因骨折所致,并可沿压痛的走向来判定骨折线。传导叩痛较腰椎骨折轻,尤其是在站立位检查时。
2.惧坐
坐位时重力直接作用于骶尾处而引起疼痛,因此患者喜取站位,或是一侧臀部就座。
3.皮下淤血
因骶骨浅在,深部损伤易显露于皮下,因此在体检时可发现骨折处的血肿、皮下淤血或皮肤挫伤、擦伤等。
4.肛门指诊
肛门指诊时可根据压痛部位、骨折处移位及有无出血,推测骨折线走行、有无明显错位及是否为开放性骨折等。
5.马鞍区感觉障碍
波及骶孔的骨折可刺激骶神经支而出现马鞍区感觉过敏、刺痛、麻木及感觉减退等各种异常现象。
6.骶骨骨折分型
(1)横形骨折 横形骨折可见于骶骨的各个平面,但以中、下段为多见。
(2)纵形骨折 纵形骨折较横形骨折少见,均为强烈暴力所致,多与骨盆骨折同时发生,或是出现一侧性骶髂关节分离。一般情况下,骨折线好发于侧方骶孔处。严重者伤侧半个骨盆及同侧下肢向上移位,并可能出现膀胱、直肠症状和腹膜后血肿。
(3)粉碎性骨折 多系直接暴力作用于局部而引起的星状或不规则状的粉碎性骨折,移位多不明显,临床上如不注意检查,易漏诊,并应注意观察X线片。
(4)撕脱骨折 由于骶结节韧带所致的骶骨侧下缘附着点处撕脱,骨折易漏诊,应注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