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韧带 > 足舟骨韧带

足舟骨韧带

发布时间:2020-03-25 20:48:18

1、大家看看足舟骨内侧是什么问题

你是右踝扭伤致伤。X线提示足周骨小骨片影,足背肿胀。虽然骨折块小,且移位不会特别大(根据你的描述及一般受伤机制),但韧带损伤是必然的(足踝部位跗骨之间是韧带与韧带附着维持正常解剖结构的)。处理方法:1.前期局部冰敷(受伤后48小时内),2、伤后1-2周禁下地负重行走,条件可以的话:下肢足托固定或石膏固定,3.伤后7-10天口服消肿、止痛药物;后期可适当口服接骨续筋中成药,韧带的修复周期是3周左右,骨折愈合的时间是4-6周(临床愈合期);4.建议三周后复诊(期间不适随诊)。

2、足舟骨慢性软组织或胫后肌建损伤

如果你存在扁平足和舟骨内侧疼痛的话,应该是由于扁平足导致足远端的外倾所致,舟骨这部位的疼痛是由于韧带的劳损所影响,用特制足弓垫有一定帮助,长时间处在不良状态的脚,产生的肿胀不可能完全消除的,这是因为骨性增生和韧带肥厚增生所致
回复专家:上海龙华医院-骨伤科-张霆副主任医师

3、我今年25岁,去年8月份足舟骨折了,没打石膏,好了。今年老地方又刺痛、又肿。好心的大夫能给我解答一...

你好,骨折8个月了患处还有肿痛不适,这要考虑骨头是否已经愈合,你可以先拍片确认骨头是否已经长好,如果拍片骨头已经愈合,现在患处存在肿痛现象可以考虑软骨、骨膜、韧带等软组织存在损伤,如果拍片还能看到裂缝,说明骨头还没有长好,仍需继续治疗骨头,如果拍片没有看到骨折线,8个月还有不适可以考虑软组织损伤造成,软组织损伤后再生能力弱,一般自身很难彻底恢复,如果是软组织损伤建议尽快找中药对症治疗,这样才有希望彻底恢复。

4、足舟骨有什么作用?

距跟舟关节
介于距骨头、颈与跟骨和舟骨之间,距骨头很适合地活动于由舟骨后关节面、跟骨前关节面、中距关节面和跟舟足底韧带所组成的凹窝中。关节的位置可由距骨头来判断.在足内翻时,在胫骨下端前方3cm处可以看到和摸到距骨头。关节囊附于上述关节面周缘,连结上述三骨并围成一总的关节腔。关节周围借距舟韧带、跟舟跖侧韧带等连结。
距舟关节因为它与距骨和跟骨的前关节面相连,又包含在一个关节囊中,因此统称距跟舟关节。距舟关节是一典型的环窝关节,对足的内外翻起很大作用,但因为受周围骨骼及韧带的限制,活动不如一般球窝关节那样灵活。

舟骨由于其自身解剖特点 血液供应比较差 骨折后坏死几率很高。

5、右足舟骨撕脱性骨折需要多久才能痊愈?

骨折愈合是一个非常缓慢的过程,俗话说“伤筋动骨100天”,而且不同的年龄、不同的骨折部位、以前的健康状况、治疗方法都会影响骨折的愈合过程。
期间可以坚持用“正骨活血膏”有利于骨折的愈合,减少骨折不愈合的发生率。272元一个周期。81味中药,组方经典,具有舒筋活血、消肿止痛、软坚散结、温经散寒、祛风除湿、接骨续筋、强筋壮骨、补肾添精等强大功效,为清康熙年间宫廷御医生作梅老先生首创,疗效显著,自古誉满京津鲁冀、东北、江苏等地区。
饮食方面注意以下几点:1、均衡饮食很重要,创伤后消耗多,需要营养支持,骨折的愈合和组织修复需要均衡饮食;人体所需的五类营养物质,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维生素、矿物质都要保证摄入。2、补充矿物质:多食富含铜、锌、铁元素的食物。海产品、黄豆等含锌比较多;麦片、蛋黄等含锰较多。3、另外尽量少吃糖和盐,因为会阻碍骨折愈合过程。同时吸烟明显抑制骨折愈合。

6、儿童足舟骨突出的危害都有哪些呢

足部的关节有:①距小腿关节(踝关节):由小腿胫骨下关节面和内、外踝关节面与距骨构成。有内侧韧带,连接内踝、舟骨、距骨和跟骨。外侧韧带连接外踝、距骨和跟骨。外侧韧带较内侧韧带为弱,常因足过度内翻而引起损伤。踝关节可作屈伸运动。②跗骨间关节,包括:距跟关节(距骨与跟骨);距跟舟关节(距骨、跟骨与足舟骨);跟骰关节(跟骨与骰骨),与距跟舟关节又构成跗横关节。③跗跖关节:由三块楔骨、骰骨与五块跖骨底构成,属于微动关节。④跖趾关节:由跖骨头与近节趾骨底构成,可作屈伸运动。⑤趾间关节:各节趾骨之间,可作屈伸运动。 足部神经:坐骨神经自能部下降至国窝上方分为胫神经及腓总神经,两者分别下行进入足部。1、胫神经从内踝后方进入足底后分两终支:足底内侧神经:经拇展肌深面至趾短屈肌内侧向前,分布于足底内侧肌群及皮肤。足底外侧神经:经拇展肌及趾短屈肌深面,至足底外侧向前,分布于足底肌中间群、外侧群及外侧皮肤。胫神经损伤可引起:①运动障碍:足不能跖屈,不能屈趾和足内翻;②感觉障碍:小腿后面及足底感觉迟钝或丧失;③足畸形:因小腿肌前群及外侧群的牵拉,足呈背屈外翻状态(“仰趾足”)。2、腓总神经分为腓浅神经与腓深神经二支下行入足:①腓浅神经经踝关节前方下行至足背,分布于足背及第2-5趾背侧相对缘皮肤。②腓深神经经踝关节前方到达足背,分布于足背肌及第1至2趾背面相对缘皮肤。腓总神经损伤可致:①运动障碍:足不能背屈,不能外翻,不能伸趾;②感觉障碍:足背及趾背感觉迟钝或消失;③足畸形:“马蹄外翻足”。足部解剖图 足骨共26块,分为附骨、跖骨和趾骨。1、附骨。位于脚的后半部,共7块:①跟骨:位于脚后跟处,是足骨中最大者,后端向下突出称为跟骨结节;②距骨:位于跟骨上方,高出于其他的跗骨;③内侧楔骨(第一楔骨)④中间楔骨(第二楔骨)⑤外侧楔骨(第三楔骨)分别位于足舟骨与第1至3跖骨之间;⑥骰骨:位于跟骨之前,足外侧缘,其后方突起为骰骨粗隆;⑦足舟骨:位于距骨与三块楔骨之间,内侧有一向下方的园形突出部,称舟骨粗隆。2、跖骨:在足的中部,共5块,自内向外依次为:①第一跖骨,在近脚跟一端下方为第一跖骨粗隆;②第二跖骨;③第三跖骨;④第四跖骨;⑤第五跖骨,近脚跟一端外侧有一乳状突起,称为第五跖骨粗隆,居足外侧的中部。每块跖骨又分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体及头(靠近脚趾的一端)等三部分。3、趾骨:共14块。包括:拇趾二节(近节趾骨、远节趾骨);第二趾至第五趾各三节(称为近节趾骨、中节趾骨及远节趾骨);每块趾骨又分为底(靠近足跟的一端),体及滑车(靠近足趾一端)等三部分。要尽量避免医疗事故:也要要正确客观的看待。在足部可摸到的明显骨性标志:足内侧:内踝;舟骨粗隆(内踝前约2.5厘米处);第一跖骨粗隆;第一跖骨小头(第一跖骨近拇趾的一端)。足外侧:外踝;第五跖骨粗隆;第五跖骨小头。足底:跟骨结节(脚跟下方);跟骨载距突(内踝下2.5厘米,距骨下方);第1一5跖骨小头;第1一5跖骨基底膨大部。足背:第2跖骨基底部 足弓:跗骨和跖骨由韧带、肌肉牵拉形成一个凸向上的弓,称为足弓。主要的弓是足内侧的纵弓,由跟骨、距骨、舟骨、第一楔骨和第一跖骨构成。人站立时,足骨仅以跟骨结节及第一跖骨头、第五跖骨头三处着地,共同承受全身的重量。 足肌:足肌属于骨骼肌。每块肌均有一定形态、构造和血管供应,受神经支配。如支配肌的神经受损伤或病变,肌失去神经支配而发生瘫痪,肌的血液供应受阻,可引起肌的坏死。若肌长期不活动,则萎缩或退化。1、足背肌①趾短伸肌——由跟骨至第2至4趾,作用为伸第2至4趾。②拇短伸肌——由跟骨至拇趾,作用为伸拇趾。2、足底肌①拇展肌——由跗骨至拇趾,作用为外展拇趾。②拇短屈肌——由跗骨至拇趾,作用为屈拇趾。③拇收肌——由跗骨至拇趾,作用为内收拇趾。外侧群:①小趾展肌——由跗骨至小趾,作用为展小趾。②小趾短屈肌——由跗骨至小趾,作用为屈小趾。中间群:①骨间跖侧肌——由第三至五跖骨至第三至五趾骨,作用为内收第三至五趾。②骨间背侧肌——跖骨至第二至四趾骨,作

7、我右脚去医院诊断出足舟骨无菌性坏死!请问该怎么样治疗?有三年了……

足关节包括踝关节,跗骨关节,跗跖关节,跖骨关节,跖趾关节和足趾关节。在人体运动中,只要是站立,无论做什么动作,都离不开足部各关节。尤其以踝关节为主,踝关节是人体负重的重要关节,而踝关节周围韧带对维持踝关节的稳定性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韧带损伤或踝关节轻微位置改变都能引起很多症状,例如:肿胀、走路疼痛、甚至有些不敢走路。此类病人有些做X光检查也看不出,通过手法触诊,能探清病因。采用手法复位后,能达到各韧带及关节的正常生理位置症状随之祛除。也是需要指出,如果踝关节未经适当治疗则可能导致踝关节不稳,容易反复扭伤和脱位,严重者合并创伤性关节性。找高手正骨复位就会好的。

8、左脚 足舟骨 骨折 韧带拉伤

呃,足舟骨是最不容易长好的位置之一……你为啥不到大医院看看……

与足舟骨韧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