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脾在什么位置
脾脏(pí zàng)。在一般成年人个体中,脾脏大
脾脏
小约为125 × 75 × 50立方毫米,平均重量约为150克。
脾脏是一个富于血供的实质性脏器,质软而脆。脾脏位于人体左上腹内,深居于肋弓之后,与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与邻近器官相邻。位于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与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膈面与膈肌和左肋膈窦相邻,前方有胃,后方与左肾、左肾上腺毗邻,下端与结肠脾沟相邻,脾门与胰尾相邻。
脾脏是一个颜色暗红、质地柔软的网状内皮细胞器官,成年人的脾长约10cm~12cm,宽6cm~8cm,厚3cm~4cm,重110g~200g,大致有巴掌那么大,重200克左右,由几条韧带将其“悬挂”在上腹部。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嗜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在正常状态下一般摸不到脾脏,如果仰卧或右侧卧位能触摸到脾脏边缘,说明脾肿大。
2、脾是什么东西?
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当局部受暴力打击易破裂出血。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恰与第9-11肋相对,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正常情况下,左肋弓下缘不能触及。脾分为内、外两面,上、下两缘,前、后两端。内面凹陷与胃底、左肾、左肾上腺、胰尾和结肠左曲为邻,称为脏面。脏面近中央处有一条沟,是神经、血管出入之处,称脾门。外面平滑而隆凸与膈相对,称为膈面。上缘前部有2-3个切迹,称脾切迹。脾肿大时,脾切迹仍存在可作为触诊的标志。在脾附近,胃脾韧带及大网膜中,常可见到暗红色,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的副脾。因脾功能亢进作脾切除时,应将副脾一并切除。脾属于网状皮系统,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结构基本上与淋巴结相似,由被膜、小梁及淋巴组织构成。其与淋巴结不同的地方是没有淋巴窦,但其中具有大量血窦。
3、脾在哪个位置图
脾脏是最大的淋巴器官在体内,位于左下腹部。
脾脏是一个器官血运丰富充实,质软而脆。一般认为生理脾长1012cm,宽68厘米,厚34公分,体重110200克。深处国外肋弓,与第10肋骨和肋骨9-11
脾脏在左后方季肋区的长轴相对一致的。膈肌和胸廓和膈肌窦相邻的胃前部,后部和左肾,左肾上腺,毗邻毗邻脾和结肠,脾,胰尾门的邻居沟的下端膈面。
腹膜位器官,脾韧带,膈和胃脾韧带接上冒号邻近器官脾脏的脾韧带韧带脾
4、脾脏在人的哪个位置图
脾脏位于左上腹部。
脾脏与第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脾可分为光滑隆凸的膈面、和凹陷的脏面两面。脏面前上方与胃底相连,后下方与左肾和左肾上腺相连。神经、血管自脏面中央的脾门处出入脾脏。脾脏除与胰腺连接处和脾门处外,均被腹膜包裹。腹膜邹襞形成的韧带对脾起了支持和保护的作用。
脾脏占全身淋巴组织的25%。它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它是细胞和体液免疫的中心。膈肌与膈肌和左肋膈窦相邻,胃在前,左肾和左肾上腺在后,结肠和脾沟在下。
脾脏在活体时为暗红色,上缘较锐,有2-3个切痕,而下缘则相对钝厚。脾质脆而软,受暴击后易破碎。成人的脾脏重约150-200克。正常情况下,脾无法被触及,肿大的脾则容易被触到。
(4)脾韧带扩展资料:
脾脏的功能:
脾组织中有许多称为“血窦”的结构。通常有些血留在血窦里。人体失血时,血窦收缩,将这部分血液释放到外周,以补充血容量。大量的巨噬细胞附着在窦壁上,可以吞噬老化的红细胞、病原体和异物。
脾脏是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整个淋巴组织的25%。它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它是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它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脾切除术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紊乱,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脾脏内部可分为红髓及白髓。红髓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和储存血液,由脾索及血窦组成,但因为其不含输入淋巴管,所以脾脏没有过滤淋巴的功能。而白髓的主要功能则为对抗外来微生物及感染。
参考资料来源:网络——脾脏
5、连接脾脏的韧带有哪些
脾胃韧带:内含胃短血管,特点是上短下阔,处理上部显露困难,极易损伤胃壁和撕破脾脏。
脾结肠韧带
脾肾韧带
脾隔韧带:位置较高,深藏于脾窝,且较短窄。手术显露、钳夹均不易,常是脾切除时处理最为困难之处。
脾肾韧带和脾隔韧带的充分游离及切断,是脾手术时将脾托出腹腔的关键所在。在门静脉高压症脾肿大时,上述两韧带又常为侧枝循环建立之处。不仅血管丛生,有时甚至有粗大的静脉深藏其间,脾切除时应特别注意。
6、脾的位部和形状图
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下腹部。
脾脏是一个富于血供的实质性脏器,质软而脆。一般认为生理脾长10~12cm,宽6~8cm,厚3~4cm,重110~200g。
脾脏位于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与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膈面与膈肌和左肋膈窦相邻,前方有胃,后方与左肾、左肾上腺毗邻,下端与结肠脾沟相邻,脾门与胰尾相邻。
脾脏为腹膜内位器官,由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与邻近器官相连。
7、脾是什么器官
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当局部受暴力打击易破裂出血。
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恰与第9-11肋相对,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正常情况下,左肋弓下缘不能触及。脾分为内、外两面,上、下两缘,前、后两端。内面凹陷与胃底、左肾、左肾上腺、胰尾和结肠左曲为邻,称为脏面。
脏面近中央处有一条沟,是神经、血管出入之处,称脾门。外面平滑而隆凸与膈相对,称为膈面。上缘前部有2-3个切迹,称脾切迹。脾肿大时,脾切迹仍存在可作为触诊的标志。在脾附近,胃脾韧带及大网膜中,常可见到暗红色,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的副脾。
因脾功能亢进作脾切除时,应将副脾一并切除。脾属于网状皮系统,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结构基本上与淋巴结相似,由被膜、小梁及淋巴组织构成。其与淋巴结不同的地方是没有淋巴窦,但其中具有大量血窦。
(7)脾韧带扩展资料
脾虚的人,身体可能会出现这些症状
1、舌苔厚黄
中医上常喜欢看舌头,来了解一个人的身体状况,脾胃虚舌头也会发生一定的变化。可能会出现发厚发黄的现象,正常的情况下舌头是粉红色的,如果发现自己的舌头发黄,可能是脾胃虚引起的。所以在平时的生活中要多加注意,如果自己的舌头,出现发厚发黄的现象,说明你可能是脾虚了。
2、手脚冰冷
手脚冰冷是女性常见的症状,很多女性在冬天的时候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尤其是在晚上睡觉的时候,双脚可能一切都是处于冰冷的状态,这是脾虚常见的表现之一,
对女性的身体健康是有一定的影响的。所以在平时的时候,女性如果老是出现手脚冰凉的现象,注意从调理脾胃开始,有助于改善这样的现象出现。大便不成形
大便不成形的现象在生活中是很常见的,比方说吃了一些过期的食品,就会出现拉肚子的情况,这都是比较常见的大便不成形的现象。
但是你如果长期出现大便粘马桶的现象,这也是大便不成形的一个具体表现,可能是说明脾虚引起的湿气重,大便就会老出现粘马桶的现象。所以,如果说经常出现粘马桶的现象,可能是提醒你需要调理脾胃了。
4、口水增多
一般在我们遇到和美味的食物的时候,就会明显有口水增多的现象。但是如果你在睡觉的时候出现口水增多的现象,可能是脾虚造成的。因为当体内的脾气不足的时候,唾液无法正常的被用于食物消化,口中的唾液过多,在睡觉的时候就会不自觉的流出来。
8、脾有什么功能
脾脏是人体中最大的淋巴器官,位于左上腹部。脾的主要功能是过滤和储存血液。脾的质地较脆且血运丰富,因此一旦受到强大外力打击,很容易破裂,脾破裂会导致严重的大出血,是能够致死的腹部急症之一
脾脏是一个富于血供的实质性脏器,质软而脆。脾脏位于人体左上腹内,深居于肋弓之后,与胃脾韧带、脾肾韧带、膈脾韧带和脾结肠韧带与邻近器官相邻。位于左季肋区后外方肋弓深处,与9-11肋相对,长轴与第10肋一致。膈面与膈肌和左肋膈窦相邻,前方有胃,后方与左肾、左肾上腺毗邻,下端与结肠脾沟相邻,脾门与胰尾相邻。
脾脏由脾动脉供血。脾动脉是腹腔动脉最大的分支,在接近脾门处分出胃网膜
脾脏
左动脉和数支胃短动脉。脾动脉在进入脾门前多先分为上、下两支,或上、中、下三支,再分为二级分支或三级分支进入脾门。根据脾动脉分支情况,可将脾脏划分为2~3个叶和上极段、下极段两个段。相邻脾段之间动静脉的吻合甚少,形成一个近乎无血管区的平面。脾动脉分支进入脾实质后为节段动脉、进而分为小梁动脉,最后形成终末动脉,故脾实质由内到外可划分为脾门区、中间区和周围区。
脾的组织中有许多称为“血窦”的结构,平时一部分血液滞留在血窦中,当人体失血时,血窦收缩,将这部分血液释放到外周以补充血容量。血窦的壁上附着大量巨噬细胞,可以吞噬衰老的红细胞、病原体和异物。
脾脏
脾脏是机体最大的免疫器官,占全身淋巴组织总量的25%,含有大量的淋巴细胞和巨噬细胞,是机体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中心,通过多种机制发挥抗肿瘤作用. 脾脏切除导致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功能的紊乱,影响肿瘤的发生和发展。
脾的肿大对于白血病、血吸虫病和黑热病等多种疾病的诊断有参考价值。
促吞噬素(Tuftsin) Tuftsin是美国Tufts大学教授Najjara于1970年首次发现的一种四肽物质,目前已知脾脏是体内Tuftsin的唯一来源。Tuftsin作为一个参与免疫调节的体液因子,具有显著的抗肿瘤作用,通过激活多核白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提高他们的吞噬、游离及产生细胞毒的功能,增强机体细胞免疫功能.除此之外,脾脏还产生其他多种免疫因子,促进吞噬作用,清除体内外抗原,这是切脾后凶险感染综合征(OPSI)的原因所在,也是保脾手术的理论依据.
B淋巴细胞约占脾内淋巴细胞总数的55%,在肿瘤抗原刺激下转化为浆细胞,继而分泌特异性抗肿瘤的免疫球蛋白IgG,且具有抗原提呈能力.研究发现,脾脏切除后,机体免疫球蛋白含量异常且血清IgM水平明显下降,从而影响肿瘤的发生、发展.
T淋巴细胞脾脏拥有全身循环T淋巴细胞的25%,直接参与细胞免疫,并对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的分布有重要调节作用.脾脏对T淋巴细胞免疫的调节作用是肿瘤免疫的一个重要环节.脾脏切除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发生改变,辅助性T淋巴细胞的(Th)数量减少,抑制性T淋巴细胞(Ts)数量相对增高,导致肿瘤免疫抑制.
巨噬细胞 脾脏中大量的巨噬细胞具有强大的吞噬抗原颗粒的作用,还可作为抗原提呈细胞(APC),调节和增强免疫应答.除自身能释放肿瘤坏死因子(TNF)、 IFN、IL-1等活性物质直接参于抗肿瘤作用外,还能调节细胞毒素T淋巴细胞(CTL)、淋巴因子激活的杀伤细胞(LAK)细胞的抗肿瘤作用,具有广泛的免疫感应及效应功能.
树突状细胞(DC)、自然杀伤(NK)细胞和LAK DC具有比巨噬细胞更强的抗原提呈能力,作为APC参于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LAK细胞对自体或异体的肿瘤细胞均有很强的杀伤作用,能非特异性地杀伤多种对NK细胞、CTL不敏感的肿瘤细胞,在抗肿瘤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
9、脾长在人体什么地方,什么形状
脾是重要的淋巴器官,位于腹腔的左上方,呈扁椭圆形,暗红色、质软而脆,当局部受暴力打击易破裂出血。脾位于左季肋区胃底与膈之间,恰与第9-11肋相对,其长轴与第10肋一致。正常情况下,左肋弓下缘不能触及。脾分为内、外两面,上、下两缘,前、后两端。内面凹陷与胃底、左肾、左肾上腺、胰尾和结肠左曲为邻,称为脏面。脏面近中央处有一条沟,是神经、血管出入之处,称脾门。外面平滑而隆凸与膈相对,称为膈面。上缘前部有2-3个切迹,称脾切迹。脾肿大时,脾切迹仍存在可作为触诊的标志。在脾附近,胃脾韧带及大网膜中,常可见到暗红色,大小不等,数目不一的副脾。因脾功能亢进作脾切除时,应将副脾一并切除。脾属于网状皮系统,是人体最大的淋巴器官,其结构基本上与淋巴结相似,由被膜、小梁及淋巴组织构成。其与淋巴结不同的地方是没有淋巴窦,但其中具有大量血窦。
10、脾在什么位置图
脾脏位于人体左上腹内,深居于肋弓之后,在胃左侧与膈之间,相当左侧第9~第11肋的深面,其长轴与第10肋方向基本一致.正常人在左肋弓下不能触到脾.脾的位置可因体位,呼吸及胃的充盈程度而有所变化,平卧比站立时高约2.5c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