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韧带 > 武术开胯跟拉韧带

武术开胯跟拉韧带

发布时间:2020-03-22 13:06:52

1、胯开与没开胯的区别

1.开胯:是使胯能够借助胯根的大筋(肌腱韧带)能够快速崩弹,并且能够产生回弹效果。在武术当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宁教十手拳,不教一把胯",对功夫的增长起到决定性作用!

2.没开跨即是开胯的相反。

2、想练武术,24岁,男,开始拉韧带怎么效果好,时间短, 拉韧带同时练肌肉会影响拉韧带效果吗? 还是说

练武和拉韧带没有太大的冲突,但是很多武术招式,需要拉韧带。韧带需要长久进行

3、开胯和劈叉有什么区别? 开胯和劈叉有什么区别?

1、二者的定义不同:开胯是指使胯能够借助胯根的大筋能够快速崩弹。劈叉是将两腿较大的叉开成一字,劈叉又分为横劈叉和竖劈叉两种。

2、二者训练效果不同:开胯主要是针对于关节灵活的程度以及大筋的弹性,习一段时间后达到胯自动“崩弹”的效果。劈叉为柔韧性训练的高级阶段,主要训练腰髋的灵活性、上下肢的互动性、身体的稳固性。

3、二者的检验标准不同:开胯的标准时胯能够借助胯根大筋抖弹,并且打到点以后形成回弹,能够发出关节腔音,筋骨齐鸣的嘭嘭声。劈叉时要求动作时要呼吸自然,动作时始终保持功架大型不变,动作时要特别重质,不要因为次数而忽略了质的保证。

4、二者应用不同:开胯在武术当中的运用十分广泛,在内家拳中的地位非同小可,是内家拳发劲的核心部位。劈叉主要应用于舞蹈 、体操、瑜伽、形体训练等体育学习的基本功训练中。



(3)武术开胯跟拉韧带扩展资料:

开胯的注意事项:

1、腰胯不分

“活胯”与“弹胯”差距巨大,“胯”与“肩”相合,可以体现出身体的活,而“弹胯”是用胯根大筋崩弹而出,是一种被动发劲状态,跟肩相合,可以使身体变得暴烈而灵动。

而传统拳中通常所说的“腰劲”,其实并不是腰椎的拧转,而是指将腰椎向后撑开,使脊柱成“弓”,要的是纵向的崩弹。一味看拳谱练,会形成很多的误区,想当然用“腰椎”横向拧转发劲,会损伤脊柱。

“脊”有纵向的支撑力,但却没有横向劲力,横向劲力来自于“胯”,纵向的脊柱崩弹却得益于“腰椎”的后撑,“螺旋”是由胯的拧,脊的弹相合而撑成,明白这个道理,功夫就不容易出偏差。

2、裆胯不分

胯和裆是两码事,"裆"是两腿所夹之角,而"胯"其实是骨盆之位的一块地域。裆和胯很容易混淆,且在隐私部位,难以示范。不能简单地把开胯理解为横叉,压腿等

3、只注重大筋的拉伸,而不注重弹抖

“胯”是基础的基础,在练习的过程中,需要将“胯根”撑拔开,同样需要借助外力。开弓以后,射箭是一个自动化的过程,开胯也是一样,只要如“弓”一般,将“胯根大筋”崩紧,同样可以做到如“弓弦”般的崩弹。

“开弓放箭”是“紧中紧”,意欲崩断弦,“撑筋拔骨”同样需要极力撑开,崩紧,在紧的当中寻找发劲的根源。因为我们太熟悉由极松到极紧状态的肌肉“爆发力”,对于“极紧”状态下,用更紧的方式产生更多的“弹簧劲”是我们研究的重点,其它关节也是如此。

所以在“开胯”的过程中,“锁肩拉胯”是类似于“开弓”的过程,也是打出“颤劲”的根本前提所在。

压腿劈叉的注意事项

1、在拉筋之前必须先热身,可以小跑步使体温增加,使肌肉处于活动阶段,减少不当拉筋反而受伤的机会。

2、在拉筋之时不要暂停呼吸,应该很缓慢及深深地呼吸。

3、拉筋的动作要缓慢而温和,千万不可猛压或急压。为求速成而猛烈地急压,或别人施加外力帮忙,只要用力不当,都会反而造成伤害。

4、替换拉筋的肌肉群,对同一个动作,由许多肌肉共同组成相同功能的群体,协同地完成动作;

5、拉筋的程度是要到感觉有点"张力"或"酸",但绝对不能到"痛"的程度。拉筋到"痛"的感觉,与受伤的程度便十分接近了

4、武术中的开胯骨盆有什么变化

你好,开胯其实是一种形象的说法,胯骨即为髋骨(骨盆),从生理上髋骨是一整块,并不存在真正的打开或分开之说,只是取其意。
武术里开胯用在两个地方,一个是对于腿法相关柔韧性练习而言,另一是在内家拳里,讲究开胯。两者有些区别。
(一)内家拳的开胯
理解古人的意图,其实开与合应做一处了解,有开有合,才是太极。
初学太极之人,不明白开合的道理,往往腰与胯都不会自主运动,而恰恰太极拳是以腰胯为主宰,腰胯既统领全身运动 ,又是力量的源泉。所以要强调开胯,充分锻炼骨盆内外关联的肌肉和韧带,使之能充分活动,发挥作用。
所以这个开胯,要令胯部能做好上翻、下翻、左右旋转、固定的各种运动。从而有利于调节全身的平衡,有助于发劲。
可以说全身的关节处都要有开合,就像水龙头或电源开关一样,开则劲力通畅,膨劲是也。开顾名思义,有双向分开的趋势,好像同极磁铁互斥一样,关节存在双向对等的斥力即为开。
说了很多,这是太极的密钥,有了它能打开许多拳法的关窍。
(二)柔韧性的开胯
开胯主要是针对髋部的韧带,主要分布在骨盆底部,中国武术传统称会阴(海底),通常海底部位的肌肉韧带不够强韧,柔软。所以限制腿部平行两侧分开的活动范围。武术里的横叉,如果盆底韧带锻炼不够,就打不开。
这里的开胯仅仅是指肌肉韧带方面的增强,使活动范围增大。同样并不是指胯骨分开。

个人浅见,仅供参考,希望我的回答对你有帮助!

5、如何开胯?(传统武术内家拳)

1、“裆劲要开,要虚,裆开然后心气发动”。裆和胯很容易混淆,马步开横裆, 弓箭步开直裆。开裆使下盘稳固。
2、胯的部位。指腰椎与胯骨的契合处,开胯则能打通上下的劲,但开胯很难。
3、用骨不用(肌)肉-行拳、盘架要慢练。慢才能体会内在的气息运行、骨节的 催动。盘得这样慢,是要体会“用骨不用肉”的骨骼的节节催劲;
4、同样背和脊也容易混淆,力由脊发,往往做成背发。 不要误会,叉劈开后并不意味着就是开胯了,开胯是传统武术的不传之密, 劈叉最大的作用是松筋, 展胯。 想练劈叉自己完全可以, 我不知道舞蹈是怎样的, 武术里的劈叉主要通过原地支撑下叉压腿和平时的压腿,溜腿来练,先压腿,再 溜腿,然后下叉。
开胯有两种解释:①武术练功用语。即开活两胯,操练髋关节的柔韧性和灵 活性,配合腿法动作而灵活转使。主要方法有压、搬、摆、转等。以横叉能坐地 者为"开"。②步型弊病之一。做弓步时,后蹬一腿之胯向外向后捌开,或称"放 胯"。坐胯,为步型错误之一。做马步时,臀髋下坐,重心后移,迫使上体前俯, 以维持平衡。②马步桩功训练要领。即力坐(注)于两胯而形不变,以求步固势稳。 ③不动胯。螳螂拳尝有"走腰不走胯"之说。
胯和裆是俩吗事啦"裆"是俩腿所夹之角,而"胯"其实是骨盆之位的一块地域. 有没有练过"搂膝拗步"啊?其中的提膝 开胯 出脚 ...,不是提裆啦.
裆和胯很容易混淆,且在隐私部位,难以示范。当时老师要求我们开胯,我 们也是在拼命开裆。马步开横裆,弓箭步开直裆。开裆使下盘稳固。开胯则能打 通上下的劲,但开胯很难。 同样背和脊也容易混淆,力由脊发,往往做成背发。
老师的文中就有秘诀啊:“我一下子明白了马步的含义,找到了感觉,既圆 裆又夹紧,既下沉又上拎。可以说内家拳就是找感觉的拳,感觉找对了,就会突 飞猛进,感觉找不到,只能形似。比如,在盘架子中做陈式太极拳单鞭势、斜形 拗步势、前膛拗步势时,右(左)膝外展旋转,以身领手,丹田运转,势子结束 时两膝微微内合,使胯撑开,上下相随,外形如城墙之拱门,达到了“胯撑裆圆” 的要求。 ——这个帖子重新读来,又有新的体会
太极拳之“胯”来源:少林与太极 200805 诸多太极拳理论中,对于太极拳中 胯的问题历来强调不多, 对胯的重要性也鲜有提及, 往往笼统称之为“腰际”、 “腰 裆”、“腰隙”或者“腰胯”。即便如此,也是强调“腰”的作用,对胯几乎忽略不提。 其实,这是太极拳修炼的一大误区。 这里,我们首先要理清一个概念,腰 胯的“腰”是指人类身体臀上肋下中间部分;而“胯”是指人类骨骼的一部分,即胯 骨,它是组成骨盆的大骨,左右各一,由髂骨、坐骨和耻骨组成,统称为髋骨。 因此,腰和胯是人体两个不同部位的称谓,其含义也不同。腰体现在外,而胯则 隐藏于内。 正因为胯的隐蔽性, 前人在阐述太极拳要求时往往对其不详细说或者 说不清。但是太极拳真正发劲打人力量的来源就是胯骨。所以,拳师界有“传拳 不传胯”一说,将胯的练法和用法当作珍贵的看家功夫,不轻易传人。

6、学跆拳道开胯比韧带更加重要吗?

开胯好像就是拉韧带吧。感觉跆拳道学的就是拉韧带。

7、你好,我23岁,喜欢武术,但韧带不好,请问怎样拉韧带,谢谢。当然,如果你们有空的话

我是练散打的。

韧带的话即便是在对韧带要求不是很高的散打当中也是必备的,因为散打的腿法当中如果韧带不够好的话腿的力量甚至还没有拳的力量大。
散打的话主要就是髋部的韧带(需要劈叉),还有脚踝的韧带。
拉韧带的方法主要是劈叉(包括横叉和竖叉)以及坐位体前屈。

劈叉的方法的话:
首先需要热身,让身体出汗,这样才不能让身体太紧张;一般来说跑步十分钟到十五分钟比较有效但如果你在家里的话可以做些准备活动认真做或者高抬腿一类运动
重点是要出汗!
然后双腿分开慢慢的劈下来(最好是在光滑的地板上那样一个人的效果比较好),当自己觉得已经到极限的时候,(最好有个人帮你不过自己也可以做到但是效果会打折扣)将你的一只脚向外挪,同时另一只脚不要动!等你实在受不了将另一只脚挪动时就停下来,这样子坚持10秒;
最后,按照这个方法做五组;
如果真的对自己狠得话,一个月不到就能完全叉开来了!问题是能不能坚持下来。

一般我们训练的时候是早上晚上各一个小时的。

8、传统武术的开肩开胯 跟舞蹈的开肩开胯一样的要求吗吗

开肩武术和舞蹈是不一样,可以说的是二者开肩的目的就不相同。传武的开肩就是要把身体的筋络骨骼和肌肉有一个拉伸放松也增加筋络的韧性和骨骼的密度,从而增大骨骼的间距,在训练时候通过外在臂膀微小的动作带动内在关节有一个大的拉伸达到发力的效果。传武里的开肩有外开肩和内开肩两种,外开肩就是跟舞蹈差不多,主要是把骨骼活动开动作打的舒展,主要是练套路的人(当然现在练套路和跳舞也没有什么区别了)。内开肩就很重要了,在很多内家拳练习者主要是通过站桩,试力等一系列方法达到我前面说的传武练习者所追求的骨骼和身体内在的东西。当然这两种开肩方式在传武练习者中都是要有训练的,只不过前者多是让一下初学者和小盆友的练习。舞蹈嘛,就是追求动作的舒展别的也没有了吧。

转知乎

9、练拳到底怎么开胯,到底怎么才算开胯?

使胯能够借助胯根的大筋(肌腱、韧带)能够快速崩弹,并且能够产生回弹效果,就算是开胯

拨胯的几点要求:

1、膝固定

2、拧肩胯,肩至下颌

3、胯跟肩的反拧形成对挣

4、抖胯弹肩,贴肘发劲 (原理:拔伸胯部大筋,用大筋弹射胯,形成被动发力。

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动作熟练、到位,做到肩胯拧转带动手臂;

第二阶段:从起点抖发到终点单一发劲,要求瞬间弹抖能打出筋骨崩弹声;

第三阶段:在第二阶段的基础上实现被动回环发劲,要求肩胯内脏整合生生不息。

(9)武术开胯跟拉韧带扩展资料:

很多人的胯部缺乏灵活性,这主要是因为其不经常开胯,而且经常久坐。这些人的髋部总是处在一个很紧张的状态,这对于健康其实是很糟糕的,甚至连基础的深蹲做起来都很难。

另外,髋部缺乏灵活性也不利于人们进行健身活动和跑步活动,在健身中,很多练习下肢的动作需要髋部充分的展开,从而获取良好的锻炼效果。

但有些时候,肌肉到达了自己的能力边界,也就无法带动骨骼到达你想要到的位置,髋部活动性不足,也就是围绕在髋关节周围的肌肉和筋膜僵紧,从而限制了髋关节的活动。所以开胯就是拉伸肌肉。

10、传统武术是怎么开胯拉韧带的

传统武术是开胯拉韧带的方法就是各种柔韧压法。

正压腿:
要点:上身正朝前方不要歪斜,两条腿都伸直,支撑腿脚尖向正前方,练习腿勾脚尖,脚尖向上。压腿时挺胸塌腰,要领与前俯腰一样是向前够而不是弓背用头去 够腿。刚开始可以把腿放在与腰同高的架子或者平台上压,随柔韧性增强可以逐渐加高放腿的高度,提高大腿后部肌肉韧带的柔韧性。
侧压腿:
要点:上身朝向侧面,两腿伸直,支撑腿脚尖朝向侧面,练习腿勾脚尖,脚尖向上。压腿时上身体挺直,整个上身向练习腿方向侧倒,不要弯腰弓背。提高胯部的横向延展性。
后压腿:
要点:身体和支撑腿脚尖都正朝向前方,后腿放在架子或者平台上,尽量伸直,尤其后压时不要弯曲,提高胯部向后的延展性。
竖叉:
要点:上身正朝向前腿方向,两腿前后成一条直线,前脚脚尖向上,后脚脚背绷直挨地。可以在竖叉的基础上进行后压和后压,左右腿交换练习,如果下不到底可以双手撑地进行小幅度上下振压。提高腿胯部前后方向的延展性。

与武术开胯跟拉韧带相关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