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名词解释
人体解剖生理学主要包括两方面的内容:人体解剖学和生理学。人体解剖学主要是介绍人体从细胞,组织,到系统的具体组成和功能。人体组织包括:上皮组织,结缔组织,肌组织,神经组织。系统包括:运动系统,消化系统,呼吸系统,泌尿系统,循环系统,神经系统,内分泌系统。 生理学主要介绍各个系统的生理特性和调节过程,主要是体液调节和神经调节。
神经纤维由神经元的轴突构成。按传导兴奋的方向不同,又可把神经纤维分为两类:一类是把兴奋从外周传向脑、脊髓的传入神经纤维,也叫感觉神经纤维;另一类是把兴奋从脑、脊髓传向外周的传出神经纤维,又叫运动神经纤维。
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
2、求解剖学的所有名词解释
?
3、名词解释,解剖
1、翼点:是额骨、顶骨、颞骨和蝶骨大翼4骨相交处所形成的“H”形骨缝,位于颞窝内,颧弓中点上方两横指(或3.5~4cm)处,此处骨质菲薄,内有脑膜中动脉前支通过,此处受暴力打击易骨折,骨折易损伤血管形成硬膜外血肿。2、骨单位(osteon):为在内、外环骨板之间的大量长柱状结构,又称
(Haversian system),是长骨中起支持作用的主要结构。位于内、外环骨板之间,数量多,长筒状,其方向与骨干长轴一致。由同心圆排列的哈弗斯骨板围绕中央管构成。骨板中的胶原纤维绕中央管呈螺旋状走行,相邻骨板的纤维方向互成直角。骨单位的长度为3~5mm,哈弗斯骨板4~20层,故骨单位粗细不一。中央管和穿通管相通,穿通管内的血管、神经以及结缔组织进入中央管。
3、 突触:一个神经元与另一个神经元相接触的部位叫做突触。突触是神经元之间在功能上发生联系的部位,也是信息传递的关键部位。在光学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一个神经元的轴突末梢经过多次分支,最后每一小支的末端膨大呈杯状或球状,叫做突触小体。这些突触小体可以与多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相接触,形成突触。从电子显微镜下观察,可以看到,这种突触是由突触前膜、突触间隙和突触后膜三部分构成。
4、 齿状线:距
缘约3cm,是胚胎时期内外胚层的连接处,位于肛管皮肤与直肠粘膜相接合处,呈锯齿状,它既是重要的解剖学标志,同时还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5、
是近肾小体血管极处的入球微动脉管壁平滑肌细胞转变而成的上皮样细胞。体积较大,呈立方形,核大而圆,细胞质呈弱嗜碱性,含丰富的分泌颗粒。其功能是分泌
。肾素能使血管紧张素原转化为血管紧张素。血管紧张素可使血管平滑肌收缩,还可刺激肾上腺皮质分泌醛固酮,促进远端小管和集合管吸收Na+和水,导致血容量增大,血压升高。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是机体维持血压的重要机制之一。
4、解剖名词解释
解剖名词解释
医学术语,剖开生物的躯体,以研究各器官的组织构造。
定义
解剖jiěpōu
(1)[dissect]
(2)剖开生物的躯体,以研究各器官的组织构造解剖青蛙
(3)比喻对事物作深入的分析研究
他常常解剖自己的思想状况
人体解剖学(Human Anatomy)是研究人体正常形态结构的科学。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是医学科学中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
变异:超出正常变动范围;
异常:超出变异范围(胚胎发生时的改变,机能的改变。),有的称畸形。
5、名词解释人体解剖学
是一门研究正常人体形态和构造的科学,隶属于生物科学的形态学范畴。在医学领域,它是一门重要的基础课程,其任务是揭示人体各系统器官的形态和结构特征,各器官、结构间的毗邻和联属,为进一步学习后续的医学基础课程和临床医学课程奠定基础。人体解剖学也是美术、音乐、体育等学科的必修科目。
6、人体解剖学名词解释
1 胃粘液屏障
胃粘液屏障系一层连续分布于胃粘膜表面不溶于水的凝胶样粘液。正常人胃窦部该层的厚度为50μm~450μm,中位数值180μm,由蛋白质(占70%)、碳水化合物(占14%)、脂质(占16%)等组成。其中粘蛋白占粘液层干重的30%-40%。粘蛋白含70%~80%的碳水化合物(糖链)、20%~30%的核心蛋白和0.3%~0.4%的共价结合的脂肪酸。核心蛋白的肽链有糖基化及非糖基化部位,非糖基化部位易受蛋白酶作用而使粘蛋白裂解。
2.被动转运 指药物自生物膜浓度高的一侧向浓度低的另一侧进行的跨膜转运。包括简单扩散(simple diffusion)和滤过(filtration)。被动转运的作用力来源于膜两侧的药物的浓度差势能,势能越大转运动力越大,也称为顺浓度梯度转运或下山转运 (down-hill transport) ,大多数脂溶性药物属于此种转运方式。
被动转运的特点为:①不需要载体;②不消耗能量;③无饱和现象;④不同药物同时转运时无竞争性抑制现象;⑤当可跨膜转运的药物分子在膜两侧的浓度相等时达到动态平衡。
7、常考的解剖学名词解释
1
8、骨盆的名词解释
骨盆又称腰带、髋,是一个骨骼构造,位于脊椎末端,连接脊柱和股骨,与四足动物的后肢、双足动物的下肢相连。股骨与腰带在臀部连接处形成髋关节,它是球窝关节。
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
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
骨盆pelvis由骶骨、尾骨和左右两块髋骨及其韧带连结而成。
9、名词解释:骨盆界线
骨盆由左、右髋骨和骶、尾骨以及其间的骨连接构成。界线:由骶骨岬、弓状线、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联合上缘构成的环形线。骨盆pelvis由骶骨、尾骨和左右两块髋骨及其韧带连结而成。
骨盆被斜行的界线(后方起于骶骨岬,经髂骨弓状线,髂耻隆起,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到耻骨联合上缘连线)分为两部:界线以上叫大骨盆,又称假骨盆,其骨腔是腹腔的髂窝部;大骨盆参与腹腔的组成。界线以下叫小骨盆,又称真骨盆,其内腔即盆腔,前界为耻骨和耻骨联合,后界为骶、尾骨的前面,两侧为髋骨的内面、闭孔膜及韧带,侧壁上有坐骨大、小孔。盆部系指界线以下的小骨盆部分,它包括盆壁、盆膈和盆腔器官等,盆腔上口由界线围成,下口封以盆膈。盆膈以下的软组织称为会阴。
小骨盆有上、下两口,上口又称为入口,由界线围线;下口又称为出口,高低不平,呈菱形,其周界由后向前为尾骨尖、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坐骨下支、耻骨下支、耻骨联合下缘。两侧耻骨下支在耻骨联合下缘所形成的夹角叫耻骨角,男性约为70~75°,女性角度较大,约为90~100°。假骨盆与产道、性功能无直接关系。真骨盆容纳子宫、卵巢、输卵管、阴道及邻近的输尿管、膀胱、尿道、直肠等器官。人体直立时,骨盆上口平面向前下倾斜,女性的倾斜度比男性稍大。女性骨盆是胎儿分娩出的产道,所以男女骨盆有着显著的差异。
10、解剖名词解释蜗管?
蜗管是套在耳蜗内的膜性管,也随耳蜗作两周半旋转,两端皆为盲端,一端伸入前庭内,并与前庭内膜性囊相通,另一端终于蜗顶,蜗管内充满内淋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