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骶结节韧带如果拉伤会怎样??
各种软组织损伤(扭伤、拉伤、挫伤):直接使用接骨散外敷,它局部给药,使药能快速渗透到损伤的部位,快速止痛消肿,活血化瘀,接骨续筋,达到治疗目的,而且安全可靠,有条件的理应首选.新伤2-3天止痛消肿,3-6天治愈.3个月以内的伤一般2-3副药就治愈了.严重的需要3-4副药.陈伤需要3-6副药。软组织损伤应急时治疗,以免发生神经粘连,肌肉萎缩等其它后遗症和并发症的出现.注意事项:有外伤、皮肤严重过敏者禁用
2、盆腔间有个叫底什么的关节吗
概述
骨盆连结脊柱和下肢之间的盆状骨架。由后方的骶、尾骨(脊柱最低的两块骨)和左右两髋骨连接而成的完整骨环。
骨盆既将体重传递到两下肢,并作为游离下肢的活动基础,又支持保护腹盆内器官。
解剖结构
骶骨、髂骨和骶骨与尾骨间,均有坚强韧带支持连结,形成关节,一般不能活动,妊娠后在激素的影响下,韧带稍许松弛,各关节因而略有松动,对分娩有利。
整个骨盆借界线分为上部的大骨盆(假骨盆)和下部的小骨盆(真骨盆)。界线是由骶岬、两侧骶翼前缘、两侧弓状线和两侧的耻骨梳、耻骨结节、耻骨嵴以及耻骨联合上缘围成的环形线,即小骨盆上口,大、小骨盆借此口相通。小骨盆下口高低不齐,由尾骨尖和两侧的骶结节韧带、坐骨结节、耻骨弓,以及耻骨联合下缘构成,呈菱形。上口与下口之间的部分是骨盆腔。
骨盆因性别、年龄差异而不同
男性直立时,骨盆两髂前上棘和耻骨联合位于同一冠状面内;在女性,其髂前上棘更前倾约1cm。骨盆有明显的性别差异,因女性骨盆与孕育胎儿及分娩密切相关。男女性骨盆的差异主要存在于小骨盆,大骨盆也有相应的表现:①女性骨盆较男性者小而较轻;肌、腱和韧带附着处的标志不及男性者明显;骶骨底,耳状面和髋臼都较小,耻骨联合也较宽而短。②女性骨盆上口、下口的横径与矢径的绝对值比男性者为大;因女性的耻骨体与耻骨嵴较长,故髋臼至耻骨联合的距离比髋臼本身的直径为大;耻骨弓的夹角约为90°或更大些,而男性者约为70°~75°;女性的坐骨结节稍翻向外侧,坐骨大切迹的夹角较大,因而尾骨更偏向后方,骶骨的嵴也不及男性者显著。③女性骨盆的假骨盆较宽,髋窝较浅,两侧髋臼间的距离较大,闭孔略呈三角形;整个骨盆较短而宽。
儿童少年的骨盆尚未定型、髋骨还不是一块整体,是由髂骨、趾骨、坐骨依靠软骨相连而成。一般19~24岁才愈合为一块整体。女孩在运动时,避免从高处向硬的地面跳,防止该三块骨错位,出现不正常的愈合,影响骨盆正常发育和成年后的分娩。另外,女孩过早穿高跟鞋会使身体重力转移,使骨盆口变得狭窄。男女骨盆在形态上,10岁前后开始出现差别,女性宽而短,男性狭而长,至成年期差别更显著。
连接骨盆的韧带
骨盆的连结主要是耻骨联合和骶髂关节(见“耻骨联合与骶髂关节”条),此外,尚有一些重要韧带,即:①髂腰韧带,强韧肥厚,张于第5腰椎横突与髂嵴后分之间,其一部分延至髂窝和骶骨盆面,叫做骶腰韧带。②骶结节韧带,强韧宽阔,由髂后上棘、髂后下棘及骶骨和尾骨后面开始,斜向下外,集中地附着于坐骨结节内侧缘。③骶棘韧带,纤维起自骶骨和尾骨的外侧缘,向下集中地附着于坐骨棘。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将坐骨大切迹和坐骨小切迹围成坐骨大孔和坐骨小孔。闭孔膜是封闭闭孔的纤维性膜(可视为连接耻骨上、下支和坐骨支的宽薄韧带),其上分与闭孔沟共同围成闭膜管。
3、骶髂关节在哪里?
骶髂关节在臀部双侧最突出处,稍微向外上方一点。
骶髂关节由髂骨的耳状面与骶骨的耳状面构成。关节面扁平,彼此对合非常紧密,属平面关节。关节囊紧张,紧贴于关节面周缘。
骶髂关节周围有许多强韧的韧带加强,关节腔狭小,呈裂隙状,因而骶髂关节活动性很小,有利于支持体重和传递重力。于老年部分关节面融合,关节活动基本上消失。
(3)骶结节韧带扩展资料
骶髂关节的辅助结构:
骶髂骨间韧带:骶髂骨间韧带为众多短而坚强的纤维束,位于关节软骨之后,为骶髂后韧带所覆盖,纤维的方向杂乱,是两骨之间充填于关节后方与上方不规则间隙的主要连结结构。
骶髂后韧带:骶髂后韧带为坚强的纤维束,从骶外侧嵴向外斜至髂骨,加强关节后部。分为长、短两部,短韧带的纤维近乎水平,长韧带斜行,在短韧带的浅面向下与骶结节韧带融合。
4、腰部肌肉示意图!
腰部肌肉示意图如下:(4)骶结节韧带扩展资料:
背阔肌是背部最重要的肌肉,锻炼背部的重点。其他背部小肌包括:菱形肌(Rhomboids)、大圆肌(Teres Major)、小圆肌(Teres Minor)、冈下肌(Infraspinatus)等。
肌肉群是指相同或邻近部位肌肉组成的功能统一的群体。了解人体各部位肌肉群的目的,是为了弄明白每肌肉在类型、作用及功能等方面的不同区别,从而做到正确完成各种健美动作,促进各部位肌肉的发展,增大肌肉块的体积,使肌肉隆起,线条清晰。
肌肉在人的身体中分布很广泛,全身约有520块肌肉,几乎占体重的40—50%,可见人体肌肉是身体的主体。其名称一般来说都是按肌肉的类型、形状、位、功能等分类起名。
参考资料:网络-肌肉群
5、骶尾骨在人体什么部位
骶尾骨在人体脊柱末端的两块臀大肌的中间,用手可以摸到。
骶骨(sacrum)由5块骶椎融合而成,分骶骨底、侧部、骶骨尖、盆面和背侧面,呈倒三角形,构成盆腔的后上壁,其下端为骶骨尖,与尾骨相关节,上端宽阔的底与第5腰椎联合形成腰骶角。骶骨盆面凹陷,背侧面后凸,以增加骨盆容量。骶骨具有明显的性别差异,男性长而窄,女性短而宽,以适应女性分娩的需要。
骶骨底前缘突出,称骶骨岬骶骨底上面的卵圆形骨面即第1骶椎体的上面,与第5腰椎椎体的下面形成腰骶关节。底的两侧平滑,名骶翼。骶骨的两侧上部粗糙,为上3个骶椎横突相愈合所致,该部呈耳郭状,又称耳状面,与髂骨相应的关节面形成骶髂关节。
耳状面下缘的位置多位于第3骶椎中部及下部,但可高至第2骶椎或低至第4骶椎上部。骶髂关节的高度并不直接与骶骨高度相关,高而长的骶骨,骶髂关节可以短,而低而短的骶骨,骶髂关节可以长。骶骨的侧缘在骶髂关节以下窄薄部分为骶结节韧带和骶棘韧带附着处。
骶骨的高度与骶椎数目有关,由于腰椎或尾椎的移行,骶椎的数目可能增加。如骶骨含有第5腰椎时称腰椎骶化,腰椎骶化可能完全,也可能不完全,通常一侧发育不全,或仅横突融合而腰椎体与棘突仍分离。第1骶椎一般与第5腰椎形成单岬,但可同时与第2骶椎又形成一岬,构成重岬。
骶骨后面上下部,各有一缺损,名腰骶间隙和骶尾间隙,蛛网膜下腔麻醉和骶管阻滞可分别由此两间隙进入。骶尾间隙成“八”形,也称骶管裂孔或骶管裂隙,系由于第5骶椎两侧椎弓未愈合、椎板和棘突未发育所致;
其位置可存在变异,有的在裂孔的尖端有向下伸延的骨片,将裂孔分为左、右两半,或有些小骨片凸向腹侧,裂孔被分隔,或骶管裂孔两侧缘向腹侧生出一些小骨片,互相相连成两个小孔,或骶角不显而几乎无裂孔。
6、骶髂关节的结构部位
在关节面周围特别是后部,骨骼极为粗糙,以作为韧带的附着点。这些韧带对该关节起着重要的加固作用。
骶髂前韧带:宽而薄,位于关节的前面,连接骶骨骨盆面的侧缘与髂骨耳状面的前缘。
骶髂后短韧带:起自髂粗隆和髂骨耳状面后部及髂后下棘,斜向内下方,止于骶骨外侧嵴和骶关节嵴。
骶髂后长韧带:骶髂后短韧带的浅层,自髂后上棘达第2至第4骶椎的关节突,向内与腰背筋膜相连,向外与骶结节韧带相链接。
骶髂骨间韧带:为坚强的纤维束,被骶髂骨后韧带覆盖,连接髂骨粗隆与骶粗隆间,由纵横交错的短纤维构成,填充于关节囊的上方和后方。
骶结节韧带:位于骨盆后方,强韧而宽阔,呈扇形,起自髂后上、下棘和骶、尾骨的后外侧。纤维斜向外下,集中止于坐骨结节的内侧缘。
骶棘韧带:呈三角形,位于骶结节韧带的前方,起于骶、尾骨的外侧,集中止于坐骨棘,其起始部位为骶结节韧带所覆盖。
7、提问:“宫骶韧带略有少量紫蓝色结节”是什么意思?
想跟您咨询个问题。我最近刚刚在我们这里的地方医院做了子宫肌瘤腹腔镜手术。我看到我的手术记录里在镜下所见一栏下面的‘子宫直肠窝以及宫骶韧带’这里写着‘宫骶韧带有少量紫蓝色结节’。这是什么意思呢?是不是说我可能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呢?但是我看到我的出院诊断里只写了‘子宫肌瘤’和‘马氏囊肿’,没有提到子宫异位症。复查的时候时间很短,当时没有来得及问这个问题就结束了。想问问您一般如何能确定是不是有子宫内膜异位症呢?我应该做什么检查才能确定呢?我今年34岁了,想尽快怀孕(结婚多年从未怀孕),所以想排除掉这些可能导致不孕的因素。谢谢您了!
8、我不明白两个医学表述:一,左侧主韧带骶韧带缩短,二,双侧主韧带骶韧带可见内膜移位结节.请给予解答,谢谢!
主韧带 骶韧带 都是子宫外固定子宫位置的韧带 。
双侧主韧带骶韧带可见内膜移位结节 说明是子宫内膜异位症,内膜异位到子宫韧带上,左侧韧带的缩短可能就是内膜异位引起的。内膜正常应该在子宫内的,在子宫以外出现内膜都算是内膜异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