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这是什么样结构
(一)成年妇女乳房是两个半球形的性征器官,位于胸大肌浅面,约在第2、3至第6肋骨水平的浅筋膜浅层和深层之间。内侧缘达胸骨旁,外侧缘至腋前线;在乳腺外上方形成乳腺腋尾部伸向腋窝。(二)乳房的主要结构是腺体、导管、结缔组织和脂肪。每一乳房有l5~20个腺叶,呈轮辐状排列。每一腺叶分成很多腺小叶,腺小叶由小乳管和腺泡组成。腺叶和乳管均以乳头为中心呈放射状排列。乳管开口于乳头,在靠近开口的1/3段略膨大,是乳管内乳头状瘤的好发部位。若病变侵犯导管,可导致乳头凹陷、位置不对称或溢液。腺叶间有许多与皮肤垂直的纤维束,上连接浅筋膜浅层,下连接浅筋膜深层,称为Cooper韧带,又称乳房悬韧带,起支持与固定乳房的作用。一旦受侵犯,皮肤凹陷呈“酒窝征”。正常乳房腺体在外上象限最多,因此,此处患病机会也最多。(三)乳房的淋巴网甚为丰富,淋巴液输出有四条途径:1.外侧乳房大部分淋巴液经胸大肌外侧缘淋巴管流至腋窝淋巴结,再流向锁骨下淋巴结;部分乳房上部淋巴液直接穿过胸大、小肌淋巴管流向锁骨下淋巴结。通过锁骨下淋巴结后,再继续流向锁骨上淋巴结。占75%。2.内侧部分乳房内侧淋巴液通过肋间淋巴管流向胸骨旁淋巴结(主要在第l、2、3肋间,沿胸廓内动、静脉分布),再流向锁骨上淋巴结,占20%~25%。3.对侧两侧乳房间皮下有交通淋巴管,一侧乳房淋巴液可流向另一侧。4.下侧乳房深部淋巴网与腹直肌鞘和肝镰状韧带的淋巴管相通,流向肝脏。
2、肝脏上的韧带是干什么的?
肝脏被腹膜皱折形成的肝周韧带固定在上腹部,包括肝圆韧带、镰状韧带、冠状韧带和左右三角韧带等。肝圆韧带是脐静脉闭锁后形成的纤维索,自脐移行至脐切迹,经镰状韧带游离缘的两层腹膜之间到达门静脉左干的囊部与静脉韧带相连。
3、求解剖 题答案!
1E
2C
3E
4C
5B
6A
7D
8E
9B
10C
4、肝左叶 右叶的分界标志是什么韧带
肝的左右叶分界标志是镰状韧带,镰状韧带呈矢状位,因此肝借此分为左、右两叶。
5、人解剖的各处分界? 例如:环状软骨分界:上下呼吸道
膈是胸腔与腹腔的分界
十二指肠悬肌是上下消化道的分界
齿状线是直肠粘膜与皮肤的分界
白线抄是内个痔的分界
咽峡是口腔与咽的分界
环状软骨是上下呼吸道的分界
角切迹是胃体与胃窦的分界
骨盆界线是真假骨盆的分界
腹股沟是腹与大腿的分界
镰状韧带是肝左右叶袭的分界
子宫峡是体与颈的分界
胸骨角水平是气zd管分杈的分界,也是主动脉分三段的分界
前后正中线是人体外表左右对半的分界
等等
6、腹膜的解剖步骤与方法
1.打开腹膜腔
自剑突向两侧沿肋弓切开至腋中线,再向下切至髂前上棘,将腹前外侧壁向下方翻起。翻起时可见肝镰状韧带,自脐和腹前壁连于肝的膈面和肝门,可在靠近腹前壁处切断之,并剪断韧带游离下缘内的肝圆韧带。
2.原始腹膜腔和脏器的观察
打开腹膜腔后,可见贴附于腹内筋膜内面光滑的膜,即腹膜壁层;覆盖于脏器表面的光滑的浆膜为腹膜脏层。另外在器官与器官之间或器官与腹壁之间有腹膜形成物(韧带、网膜、系膜)相连。腹膜壁层与脏层、脏层与脏层之间的潜在腔隙即腹膜腔,正常情况下,仅有少量浆液存在,腹膜腔的形态随器官盈虚、运动等因素而变化。
在两侧肋弓围成的胸骨下角内,可见到肝膈面的一部分露出。肋下缘与右销赃骨中线相交处可见胆囊底。肝下缘与左肋弓之间可见到胃体及胃大弯的一部。自胃大弯向下垂有帘子状的大网膜,成人几乎覆盖了胃下方全部的腹部脏器。小儿大网膜较短,仅能覆盖一部分脏器。
将大网翻起,可见蟠曲的小肠袢,小肠袢周围有大肠围绕,即居于右髂窝的盲肠和阑尾、右侧的升结肠、上方的横结肠、左侧的降结肠和左髂窝的乙状结肠等。
3.检查腹膜腔上部的腹膜形成物
肝镰状韧带一端已从腹前壁切下,将右侧肋弓上提,将肝推向下方,可见镰状韧带呈上宽下窄的镰刀状。用手指搓捻其游离下缘,内含结缔组织索即肝圆韧带。将手指插入肝膈面与膈之间,指尖可触及肝镰状韧带两层分别向左、右侧分开,系于膈与肝上面之间,构成冠状韧带的前层,沿此层向左、右可探查到位于其两端的左、右三角韧带。绕过左三角韧带的游离缘可摸到冠状韧带的后层。
将肝推向右上方,可见肝门与胃小弯和十二指肠上部间有薄而疏松的小网膜(左侧的肝胃韧带和右侧的肝十二指肠韧带)。
沿胃大弯下方约2厘米处,剪开大网膜前2层,将右手食指由切口伸入胃后面的网膜囊,在胃底部和脾门之间,用拇指和食指夹撮胃脾韧带,再用左手沿脾与膈之间向绕过脾后缘,与右手食指间探查脾肾韧带。在脾的下方可见从结肠左曲连于膈的膈结肠韧带。
4.探查网膜囊和网膜孔
将右手食指自胃大弯下缘的切口伸入网膜囊,依次探查囊的上壁为肝左叶和膈下面的腹膜,下壁即大弯切口处、大网膜前两层和后两层的愈着部,左界为胃脾韧带和脾肾韧带,右界为小网膜游离右缘后方的网膜孔。再将左手食指伸入网膜孔,使左、右食指在网膜囊内会合,证实网膜孔为网膜囊右侧的开口。摸触网膜孔的四界,前界为小网膜(肝十二指肠韧带)的游离右缘;后界为覆盖下腔静脉的腹后壁腹膜;上界为肝尾叶;下界为十二指肠上部。
5.观察扇形的小肠系膜后将小肠袢推向左侧,检查小肠系膜根自第二腰椎左侧,斜向右下至右骶髂关节前方。
6.循大肠走向依次观察阑尾系膜、横结肠系膜及乙状结肠系膜的附着部位以及升、降结肠三面被覆腹膜的情况,升、降结肠外侧的结肠旁沟。
7.观察腹膜的陷窝和陷凹,将手伸至右肾的上方,探查右肾与肝之间的肝肾隐窝,该处常有液体蓄积,是平卧位时腹膜腔的最低点。将小肠袢推向右侧,并将横结肠向上翻起,在横结肠系膜根部可见一腹膜皱襞,延伸到十二指肠空肠曲上部,即Treitz韧带(十二指肠悬韧带)。在盆腔,腹前壁腹膜向腹后壁腹膜移行,男性在膀胱和直肠间形成直肠膀胱陷凹;女性则形成膀胱子宫陷凹和直肠子宫陷凹,后者较深,当半坐位时是腹膜腔的最低点。
8.依次从正中线向两侧观察腹前壁下部的腹膜皱襞和窝。它们是脐正中襞、成对的脐内侧襞和脐外侧襞(腹壁下动脉壁)以及位于它们中间的成对的膀胱上窝、腹股沟内侧窝以及位于脐外侧襞外侧的腹股沟外侧窝。
9.按讲义观察腹膜腔分区,注意它们的位置和通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