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航:首页 > 髋关节 > 人工髋关节置换评估

人工髋关节置换评估

发布时间:2021-05-05 04:57:50

1、道路交通事故髋关节置换手术后伤残评定应该是什么标准可否评残?

道路交通事故伤残评定标准是:《道路交通事故受伤人员伤残评定》(GB18667-2002)可否评残要由司法鉴定说了算。

2、交通事故造成左股骨颈骨折,施行了全髋骨人工关节置换术。请问属于几级伤残?赔偿项目需要考虑哪些?

依据《交通事故伤残等级评定标准》的规定,这种替换手术评估规定的比较模糊,依据标准规定的划分范围,大概在10级—9级之间,也可能更高,最终如何定级,还要看鉴定机构的鉴定。
赔偿项目包括: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护理费(护理人员务工损失),误工费,交通费,伤残赔偿金,精神抚慰金,被扶养人生活费,营养费等。
要想得到上述赔偿,要有相应的证据支持。要保留好医疗费票据,用人单位出务工证明,伤残等级评定书,护理证明,营养证明,复查诊断证明,交通费票据等。
对方负全责,你可以向对方要求赔偿全部损失。起诉车辆所有单位和肇事司机以及交强险保险公司。

3、人工髋关节置换后一个月腹股沟处有时刺痛,为什么

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原因分析

全髋关节术后出现的疼痛是一个非常复杂的问题。它可由多种原因引起,如与植入物有关的、关节内的,关节周围的、以及远处神经所致的。做全髋关节翻修术的骨科医师面临着许多技术上的挑战,这些病人常常年龄较大而且身体虚弱,同时合并有组织的不完整和代谢储备不全。可能有许多问题必须要解决,如术后疼痛、假体松动、不稳、下肢的长度不等、假体周围骨折、感染、骨量减少或有明显的骨质缺损。疼痛是全髋关节翻修的主要适应症,但并不是所有疼痛都需要翻修手术。一部分病人尽管没有严重的疼痛,但有时临床检查及X线片发现有短期内需要翻修的病变,而延迟手术将使以后治疗更加困难,也要进行翻修手术,但这种情况只占少数。要分析疼痛出现的原因,确定疼痛是由于全髋关节置换失败引起的,针对原因再考虑是否需要进行翻修手术。如是由于其他因素引起的,如椎间盘病变、脊柱关节炎、椎管狭窄、转移性或原发性肿瘤、血管阻塞、应力性骨折或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等,则不是全髋翻修的手术适应症。

一.痛性人工全髋的评价

全髋置换术后的疼痛按持续的时间可分为急性疼痛和慢性疼痛。急性疼痛往往有明显的诱因,有一定的时间限制。慢性疼痛定义为一个月以上,通常超过了一般疼痛的自行愈合时间。有一个慢性的进程,呈持续性或间隙性发作。疼痛原因通常可分为骨骼肌肉性疼痛和神经性疼痛。全髋关节置换术后的疼痛大多数属于前者。疼痛是翻修病人的主要症状。然而,几乎所有关节置换的病人在长时间坐位后开始行走活动,都会出现一些疼痛和僵直。在美国Mayo医院所进行的333例骨水泥Charnley全髋置换关节的随访发现,有25%的病人在术后一年有髋部疼痛不适,有20%的病人在术后5年、10年及15年时有髋部疼痛不适。有些病人的疼痛可以很轻微,对日常活动没有任何影响,也有些病人的疼痛可以严重到致残的地步。如人工关节松动的病人会有持续较长时间的疼痛,不能长距离的行走。髋臼杯松动的疼痛以局限在腹股沟居多,股骨柄松动的疼痛以大腿部为多,也可以放射到膝关节。疼痛通常在负重时明显,休息后可减轻或缓解,髋部旋转动作疼痛加重,也可出现Trendelenburg证或痛性步态,有时会自愿使肢体缩短并转向外侧。人工关节置换术后不久即出现疼痛是非常令人担心的,表明可能出现了感染或假体没有获得初始的稳定性(Initial Stability),或为髋外因素引起的髋部牵涉痛。如果出现假体的分离,可出现异常响声。疼痛也可以由于粘液滑囊炎,肌腱炎,腰椎疾病,脓肿和疝气等疾病引起。对疼痛性人工全髋的评价包括:
1.病史 病史对确定全髋术后疼痛来源非常重要,应对患者的病史详细地追问、分析,包括疼痛部位,疼痛出现的时间,严重程度,发作特点可能会提示诊断,尤其对鉴别诊断很有帮助。例如,有肿瘤或夜间疼痛病史提示是否存在肿瘤性疾病,能导致菌血症的操作病史提示细菌性感染的可能,有腰背部疼痛史可能提示脊柱疾病可能是髋关节疼痛的病因。代谢性骨病问题或严重的骨质疏松症,能使医生警惕患者发生应力性骨折的危险。外周循环疾病有时也会表现在髋部或大腿区的不适。另外,通过患者的主诉,可提示髋关节置换术后疼痛的程度、部位、发作时间等各种特点,使下一步的检查具有了针对性。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1)疼痛的时间特点。需要确定疼痛是否与手术有关,术后不久出现超过预料的疼痛应考虑的可能为急性感染、血肿、异位骨化、组织卡压、假体撞击、初始固定失败或不稳。当髋关节置换术后有一段时间无痛后出现髋关节疼痛,需要考虑的原因有:假体松动,慢性感染,生物学应力反应,软组织问题(如肌腱炎或滑囊炎)以及假体不稳定。假体长期使用后导致的超高分子聚乙烯磨损颗粒反应,能导致假体周围骨溶解,引起假体松动。磨损颗粒导致的滑膜炎也能引起髋关节的疼痛。
(2)疼痛的部位特点。髋臼杯松动常导致臀部或腹股沟区域的疼痛,单极或双极人工股骨头假体使用后可出现肢体过长、头臼压力过大出现髋臼软骨磨损,股骨头内陷,所出现的疼痛也常在腹股沟部位。如果股骨柄假体松动,则通常表现为大腿痛。一旦股骨柄假体失败,特别是长柄假体,某些患者疼痛可表现在膝关节部位。对一个稳定的非骨水泥股骨柄假体,如出现疼痛,则常在大腿部位(大腿痛)。髋关节外侧或大腿外侧疼痛,应考虑有股骨大转子滑囊炎的可能。位于腹股沟的疼痛也可以继发于髂腰肌腱炎或髂耻滑囊炎。
(3)疼痛发作的特点。突然改变体位而引起的疼痛,如坐一段时间后站起,或行走时开始的几步(“起始痛”),通常和假体松动有关。疼痛可以位于腹股沟部位、臀部或大腿,与假体松动的组件有关。松动的疼痛常常和活动有关,并在行走一定距离后加重。然而,同样的疼痛也可以发生于假体固定良好的病人,如大腿痛,尤其多见于活动量大,劳动强度大的病人中。人工股骨头置换后肢体过长、髋臼所受压力过大,并有髋臼软骨的磨损也可引起活动性疼痛。由于髋关节不稳或者半脱位引起的髋关节疼痛,常在髋关节处于一定的位置时出现。病人可以主述或没有主述半脱位的经历,而主述在腹股沟处或臀部疼痛,如果这种情况经常发生,可以导致关节囊的炎症或软组织炎症。在休息或夜间出现的持续疼痛,应多考虑与感染或肿瘤有关。虽然原发性肿瘤或骨盆、股骨及脊柱的转移性肿瘤不是常见原因。术后存在与术前一样的疼痛也应考虑有否关节外的原因。如果有放射性的膝关节以下疼痛,麻木,麻刺或烧炙感,应考虑腰椎疾病为可能的原因。神经根性疾病,椎管狭窄,神经源性疾病,机械性下腰痛需要作鉴别诊断。
(4)假体固定良好病人的大腿痛。大腿痛常见的原因是股骨柄假体的松动。但是大腿痛不仅发生在假体松动的病人,也发生在假体固定牢固及一些固定很好的骨长入型假体的病人。通常假体固定良好病人的大腿痛被解释为与股骨假体柄的硬度(Stiffness)有关。在过去发表的文献中,大腿痛在非骨水泥股骨柄假体中的发生率多于骨水泥股骨柄。对其术后持续大腿痛的发生比率,各家报道不一,但是有高达30%的术后2~4年大腿痛的发生。Heekin报道,对于微孔解剖型全髋关节置换(porous-coated anatomic, PCA)的病人,术后疼痛的发生率在5-7年的随访中为15%~26%。大多数这样的病人术后疼痛表现为大腿痛。Xenos等在同系列病人的至少10年的随访中,大腿痛的发生率为12%。Vresilovic等发现在柄稳定的患者,大腿痛与柄直径较大有关。他们认为在有些患者,假体与周围骨的弹性模量不一致是大腿痛的根源。在最近的文献报道中,Barrack 等对照研究了非骨水泥全干微孔(Porous Coated,AML)、非骨水泥近端微孔与骨水泥股骨柄固定的大腿痛发生率,发现近端固定的非骨水泥股骨柄假体病人大腿痛的发生率是全干固定非骨水泥股骨柄假体病人或骨水泥股骨柄假体固定病人的2倍,P值小于0.01,显示有显著性差异。而全干固定非骨水泥股骨柄与骨水泥固定股骨柄两者的大腿痛发生率没有明显区别。大多数大腿痛发生于术后一年内的,随着时间的推移,部分病人大腿痛会自行消失。大腿痛的疼痛程度并不严重。按目测0-10计算严重程度,三组中大腿痛平均在3-3.5之间。
2.体格检查 通过体检在大部分情况下可以重复病人的疼痛。理学检查应包括步态的观察,步态观察有助于识别髋部疾病的特殊表现。确定是否有跛行及跛行的类型,如有否Trendelenburg征、麻痹步态、下肢的短缩等,以及有否神经症状,如足下垂、帕金森氏病震颤等。有些非骨水泥全髋置换的病人在步态观察中可能会发现髋关节完全伸直受限,这种情况可见于非骨水泥股骨柄假体的微动或不稳定的纤维固定,也可见于残留的髋屈曲挛缩。在检查髋关节活动时,如在屈曲或伸直的极点上出现疼痛可能是由于全髋关节松动引起的,而在髋的全程活动中均有疼痛可能提示有急性感染的存在。在髋关节屈曲90度时采用推拉的手法可能有助于半脱位的发现,也可以证实有不稳定的存在于否。检查还应包括手的触摸检查,包括髋关节、附近的滑囊及肌腱的止点。如大转子的滑囊炎患者不愿向患侧卧,大转子有压痛,髋关节内旋时使臀大肌紧张压迫滑囊使疼痛加重。耻骨支的压痛提示有应力骨折的存在可能。大腿的局限性压痛在股骨柄假体松动时很常见,也可能是应力集中的表现。
由于臀部及大腿的疼痛有可能继发于腰椎的疾病,检查腰背部及下肢神经的症状有助于发现疼痛的来源。沿脊柱或骶髂关节的触痛,可提示这些部位有病理变化,在大转子、坐骨的腘绳肌起点、臀大肌止点以及梨状肌区域的触痛,可提示这些部位的软组织炎而引起局部的疼痛。神经的检查应包括股神经、坐骨神经及闭孔神经。椎管狭窄可存在全髋置换术前,但由于髋部病变限制了病人的活动,神经症状可能不明显。全髋术后,长距离的步行成为可能,椎管狭窄的症状会变得明显而引起病人的重视。
全髋术后的急性疼痛可能由术后血肿引起。严重的血肿有可能导致坐骨神经的麻痹。术后过分地使用抗凝剂增加了血肿的危险性。与脱位、骨折或其他创伤性损伤有关的急性疼痛一般均有明显的相关病史,体格检查的发现以及X线片的表现。关节感染通常有局部的红肿,皮肤温度的升高,保护性痉挛。

二.疼痛性人工全髋的影像学评价

标准的X线片包括受累髋关节的骨盆正位片和不同类型的上段股骨X线片。系列的正位片、侧位片及斜位片X线片对评价疼痛性全髋非常有帮助。X线片必须有良好的质量以便进行骨量的评估和检查出现的任何细小的放射学改变,例如骨膜反应和在骨水泥和骨质,骨水泥和假体以及假体和骨之间出现的透亮带。根据股骨头相对于髋臼边缘的位置,可以定量的观察聚乙烯磨损的程度。如有可能,当前的X线片应该与以前的X线片相比较,因为这可以证明髋臼或股骨假体有无移位,移位是假体的松动的证据。进展性的骨与骨水泥间的透亮带、假体与骨水泥间的透亮带或骨水泥骨折是令人不安的发现,通常和启动痛及负重痛联系在一起,可以诊断为症状性的假体松动。减数髋关节X线片对确诊有帮助,报道显示X线平片对股骨柄假体松动较髋臼杯假体松动敏感和易于发现,而减数髋关节摄片对股骨柄及髋臼杯的松动更准确。Lyons等报道X线平片对诊断髋臼杯假体松动的准确率约69%,股骨柄假体松动的准确率约84%,减数髋关节X线摄片对两侧假体松动的准确率约96%。
最为常用的还是X线平片,假体松动产生的透亮带常在边缘有反应性的硬化线,这可以和邻近松质骨的正常的透亮带相区别。其他一些征象也明显提示骨水泥假体的松动,包括骨水泥断裂,假体和骨水泥壁之间出现X线透亮带,股骨干和/或髋臼聚乙烯的断裂等。应该仔细观察X线片上有关骨长入表面的分离,骨溶解或假体断裂的现象。骨溶解多年以后会出现明显的进展而没有明显的体征和症状。建议对于功能良好的假体,尽管缺乏临床症状,应每隔一年进行一次X线片检查以评价是否出现了进展性的骨溶解、髋臼内衬的磨损及其他问题。
其他有帮助的X线片是骨盆的Judet X线片检查,用来评估骨盆前后柱的骨量。侧位片对于后柱残留骨量的评估以及髋臼相对于骨盆的定位是有用的。尽管金属假体对成像有分散干扰,骨盆和股骨的计算机断层扫描(CT)仍有助于显示残留的骨量。CT扫描结合血管内造影可显示松动假体周围主要血管的情况。磁共振成像(MRI)的作用有限,但是有助于对关节周围软组织的评估,特别是在查找与假体无关的疼痛原因时。采用锝-99核素骨骼扫描假体松动的敏感性较高,但准确率有待提高,Lyons等报道髋臼侧约为77%,股骨侧约为89%。有标记的白细胞骨骼核素扫描有助于区别无菌性松动和感染。
1.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
(1)普通X线平片
研究表明,100%移动的髋臼假体有松动,94%有连续透亮带(不管带的宽度)的髋臼假体有松动。而无髋臼迁移、无放射X线透亮带或者仅在髋臼Ⅰ区有透亮带的髋臼,只有5%在术中发现假体有松动。当髋臼Ⅰ区和Ⅱ区均有透亮带时,则79%髋臼假体有松动。但是,有许多患者仅依靠普通X线平片仍不能作出诊断。
对股骨柄假体与骨水泥之间的透亮带,其意义尚有争议。Berry等认为这一透亮带与股骨柄松动出现髋关节疼痛没有必然的联系,他们对297例非选择性的Charnley全髋关节置换至少20年或至翻修时的随访研究表明,<2mm宽度的股骨假体外侧的假体-骨-骨水泥的薄透亮带,并不与股骨柄假体的远期松动明显相关,统计分析表明也不与髋关节疼痛相关。可能是置入骨水泥后形成的纤维层。这种透亮带在光滑、无领、楔形的骨水泥股骨柄假体中较多见,但没有临床症状和股骨柄假体的失败。但如透亮带宽度超过2mm则与股骨柄假体的松动有明显的关联性。Lyons等的研究认为这是股骨柄假体松动的可靠证据,有这一透亮带的患者96%在翻修手术时有股骨柄假体的松动。骨与骨水泥界面出现的透亮带进行性加宽的病人为骨水泥固定假体松动的表现。但非进行性的股骨柄假体轻度下沉并不代表假体松动。
最佳评估全髋术后效果的方法是拍摄系列X线片。骨与骨水泥交界处透亮带进行性加宽常常提示肉芽肿样的膜状物,它与假体松动以及磨损的碎屑反应相关。如果透亮带变化迅速,边缘毛糙,有骨膜反应出现,应高度怀疑有关节感染的出现。
(2)造影术
与普通X线平片比较,关节造影术提高了骨水泥髋臼松动的检出率,但有一部分的结果为假阳性。诊断髋臼假体松动的最敏感指标是在整个髋臼假体周围连续出现造影剂,而且宽度均超过2mm。Maus等报告对97例手术证实的关节造影中,诊断髋臼松动的敏感性为97%、特异性只有68%。然而,也有作者认为关节造影术在诊断假体松动上没有太大的价值。如Miniaci等发现关节造影术对髋臼假体松动的检出率为68%,不如普通X线平片及核素扫描。
Lyons等研究显示,关节造影术能提高骨水泥股骨柄松动的检出率。如果骨-骨水泥界面的造影剂延伸至股骨柄假体的转子间部分,即提示假体松动,其准确性非常高。其敏感性从普通X线平片的84%提高到96%。Maus等报告经手术证实的关节造影中,诊断股骨柄假体松动的敏感性为96%,特异性为92%。因而,虽然大多数股骨柄松动均能通过普通的X线平片发现,而关节造影术也不提高其诊断的总的敏感性,但是关节造影术能偶尔检出X线平片漏诊的病例。而且,关节穿刺造影可以得到关节液进行涂片与培养,穿刺物涂片与培养是判断关节感染的重要手段。
(3)骨扫描
对手术后无疼痛症状的患者行99m锝骨扫描,结果可表现为正常摄取或呈灶性摄取增加。一般术后6个月,小传子和假体的体部核素摄取可恢复正常水平,髋臼、大转子和假体末端的核素摄取要到2年左右才大致稳定。但Utz等发现,有近10%的全髋置换术患者股骨柄假体末端的核素浓聚可持续更长一段时间。在术后1年行锝99骨扫描,在髋臼、大转子、股骨柄远端均有异常的核素摄入。传统的锝99扫描对全髋术后假体松动检出具有较好的敏感性,但没有特异性。没有并发症的全髋置换术后2年仍可见股骨柄周围放射性核素浓聚,通常位于股骨柄尖端。如系列骨扫描出现进行性的核素浓聚增强则表示病理反应,为松动或感染的表现。Jensen和Madsen发现,锝99骨扫描在评估全髋置换术疼痛时无明显价值。他们发现骨扫描在松动检出率的敏感性仅77% (X线平片为97%),特异性仅4 6%(X线平片为70%)。锝99骨扫描的假阳性为23%(基于99mTc骨扫描的结果作手术探查,发现并无松动)。Leiberman等通过对54例患者的研究发现,相对于X线平片,锝99骨扫描不增加松动的依据。在10例最后被确诊为假体感染的患者中,有3例骨显像正常;44个股骨假体松动的患者中,也有3例骨显像未发现异常;而43例髋臼松动中,4例未发现异常。因此提出,锝99骨扫描仅用于临床高度考虑关节松动,但是X线平片没有表现的患者。
白细胞可用铟111进行标记。标记白细胞显像在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并发感染时有高度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发生感染后,局部摄取白细胞量可明显增加,其部位可在假体周围、关节腔或邻近组织中。不过,标记白细胞也可以在无菌性炎症病灶、骨坏死组织、类风湿性关节炎及部分松动的假体中浓集。
2.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
稳定的股骨假体的多孔长入型表面应该有骨组织的长入,它们之间没有透亮带。皮质骨的近端变薄(应力遮挡)是不常见的。骨内膜点的焊接区是连接骨内膜表面和骨长入区的骨集中区,这种现象在骨长入的远端最常见,有时它类似小的漂浮的支持璧。透亮带常见于光面柄的远端周围,它带来的后果较小。松动的股骨和髋臼假体可能造成假体的移位,但是常常在邻近骨长入的表面有透亮带的出现。出现松动后,股骨假体出现下沉,常常可以见到在假体的尖端出现连接骨内膜表面的厚的骨底座。这些包围在松动移位假体周围的骨组织形成多年后可以出现明显的骨再塑形。
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的广泛应用使得对术后髋关节的疼痛处理更为复杂。对骨水泥假体松动的标准并不适用于非骨水泥型假体。而且,对于非骨水泥假体,尽管没有松动的影像学上的依据,但术后髋关节的疼痛发生率较骨水泥型假体高。
(1)普通X线平片
进行性的髋臼迁移和髋臼位置改变表明髋臼有松动。髋臼固定螺钉的折断也表明髋臼松动。进行性的珍珠面从微孔表面的脱落,与髋臼迁移有一致性,可以预期髋臼将会发生松动。
柄松动和大腿痛有很好的相关性,而发生率也较髋臼松动高,判断柄松动的标准是由Engh等基于对髓腔解剖自锁型假体(anatomic mellary locking, AML)的广泛研究而制定的。显示骨长入和假体稳定性的依据有:(1)无下沉;(2)在骨与假体微孔表面没有放射线密度增加。稳定的纤维固定提示:(1)无进行性的下沉;(2)在柄微孔表面骨与假体之间,广泛的不透X线的带形成。不稳定假体的特点有:(1)假体的进行性下沉;(2)在柄周围散开偏斜的X线密度增强带。
对假体柄尖端的硬化骨基座形成的意义,目前判断不一。一些认为其说明假体有松动,而有些研究则说明假体没有松动。Engh等经过研究认为,这种硬化骨与假体的紧密接触,表明假体稳定,而如果局部有X线透亮带,则往往表明假体不稳。
(2)关节造影术
Barrack等报道了对一些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后关节造影术的结果,在16例非骨水泥髋臼中,他们发现关节造影术的敏感度为29%,特异性为89% ,准确率达63%。在股骨柄假体,他们发现假阳性和假阴性的例数均比例较高,准确率为67%
(3)骨扫描
对非骨水泥全髋术后骨扫描显示,从术后至2年,大部分患者的股骨干在延迟相上可见核素摄取增加现象,Maniar等发现2年后仍有20%的病人有核素摄取增加,少部分病人这种现象可延续到术后4年。Oswald等在三相骨显像发现,76%的非骨水泥髋臼假体在术后2年或更长时间有延迟相呈现核素摄取增加。在非骨水泥股骨假体中,有72%的股骨柄尖端在术后2年有异常的锝同位素摄入。因而,骨扫描对非骨水泥全髋术后患者并发症方面的应用价值可能有限。非骨水泥假体的骨扫描对评估假体稳定性的意义尚令人质疑。
在非骨水泥全髋关节置换术后,即使没有并发症的出现,患者的髋关节仍可出现铟111标记的白细胞摄取增加的情况。研究表明,在术后两年时行白细胞标记的铟111显像,有50~80%的病人出现股骨干远端或髋部摄取增加的现象。因此,用标记白细胞显像检查术后并发症的产生是不很可靠的。

三.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及其治疗

全髋术后病人出现异常或不可解释的下肢疼痛,应考虑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eflex Sympathetic Dystrophy, RSD)。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可以由任何一种创伤引起,它的发生率,严重程度以及病程的进程和损伤的严重程度,手术的大小没有必然的关联性。早先该综合症有许多称呼,现在准确的专业名字为Ⅰ型复杂局限性疼痛综合症(Complex Regional Pain Syndrome, CRPS)。但目前被广泛接受的术语仍为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RSD)。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指以肢体疼痛、肿胀、僵硬、皮肤变色、多汗和骨质疏松为特点的一组临床表现,由交感神经系统异常和延长反应所引起。
对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病因还不是非常清楚。有多种理论,包括损伤区的短路效应,即传出的交感兴奋刺激感觉性传入纤维,神经损伤节段的动脉周围炎,以及异常反馈进人脊髓联络中心。
临床表现 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是一种剧烈的烧灼样疼痛,常常被描述为伴有难以忍受的抽痛、刀刺样破裂感、扭痛或压榨痛.病人可于手术后立即发生疼痛,也可以发生在术后几周内。疼痛一般不局限于某一神经的皮支分布区,可因情绪刺激(如惊吓、发怒)或周围环境的变化而加重,多见于严重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病人。也会出现一些古怪的行为来减轻疼痛,如某些病人喜欢用湿毛巾将患肢包裹起来以缓解疼痛。不喜欢医生检查局部疼痛区域。某些病人睡觉时不愿盖被,因为被单也会引起疼痛加剧。许多病例轻微触摸、热或躯干和肢体轻微活动都会加重原有的疼痛。通常疼痛较严重,有烧灼感,撕裂样疼痛,疼痛可没有诱因而加重,休息后不会缓解。疼痛常开始出现在肢体的远端,随时间的延长而向近端发展。以痛觉异常、痛觉过敏、感觉过敏及有血管舒缩和出汗异常为特征。
在早期阶段,往往因交感神经过敏而出现明显的血管运动不稳定和疼痛。水肿、充血、温度升高、多汗以及僵硬是本期的特征。肢体有经常性的潮红,发烫或变冷,苍白及疼痛。典型的早期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病人为肢体疼痛但临床检查没有发现其他异常情况。两侧肢体经常有颜色不对称,或温度不对称,或两者均有。痛觉过敏使病人即使是非常轻微的触摸也可引起疼痛。经常病人在睡觉的时候都不愿盖被,因为被子在患侧的皮肤上都会引起不适。疼痛症状与体征与周围神经分布区不相吻合。以后肢体会变得苍白和干燥,伴有僵硬加重以及皮肤营养改变。休息时病人可能会较舒适,但要运动时疼痛仍然存在。
在后期阶段,可导致严重的肢体病残,如乏力、僵硬、发凉、肌肉萎缩,皮肤营养不良会变得明显,可持续几个月或许多年。疼痛程度不恒定的。出现骨质疏松的表现。
Mittal 等已证实,锝-99三期放射性核素骨扫描有助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早期诊断。但其他文献报道的敏感性和特异性仍有很大的差异。所以,目前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诊断仍以详细的病史及临床检查为主。可以通过局部阻滞进行诊断性的治疗,明确诊断。一般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诊断不易与其他神经疾患相混淆。
目前对于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还没有很满意的治疗方法。早期交感阻滞配合体疗或口服药物是广泛推荐的治疗方法。如果交感神经阻滞效果良好,可按病人症状缓解的时间进行持续的阻滞治疗,通常一次持续的时间不超过2周。对于一些症状较轻的病人,如果能耐受轻微的主动活动及积极的辅助活动而且反应良好,可以先用理疗部分病人也可得到缓解疼痛。早期的发现和治疗可能对预后有一定的影响。
对于保守治疗无效的病人,可进行交感神经切除手术。交感神经切除的手术适应证是:使用局部交感阻滞可得到暂时症状缓解,但没有持久疗效者。采用节前交感神经切除手术,做交感神经节和交感链的切除,一般可以缓解反射性交感神经营养不良的疼痛。

四.实验室检查

五.疼痛性人工全髋关节的治疗

4、人工关节的功能评定有哪些?

(一)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评定

除了一般内容的评定外,由于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本身直接影响术后康复计划,康复治疗师还应了解手术的详细情况:①假体的位置:假体应按正常解剖位置放入标准的髋臼假体位置是前倾15°±10°,外翻40°±10°,股骨假体旋前5°~10°②手术入路对关节

稳定性的影响:全髋关节置换术(totalhipreplacement,THR)切口后入路很少出现髋关节伸展内收外旋位的不稳前入路较少引起髋关节屈曲不稳,正侧入路特别是关节囊完整者,在髋关节屈伸活动时最为稳定③临床评定: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效果受手术病种关节假体种类固定方式手术技术及术后康复等方面的因素影响术后评定系统是衡量手术成功与否的重要依据,通过对上述因素和术后恢复情况的评定,形成一个手术效果的结论

目前,Harris标准和Charnley标准已被大多数国家的医生所接受,成为国际会议上普遍应用的评定标准在此,我们介绍由美国Harris在1969年提出的评分法(表11-5-1)内容主要包括疼痛功能关节活动度及畸形4方面,得分90~100分为优,80~89分为良,70~79分为中,70分以下为差

表11-5-1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Harris评分法(满分100分)

(二)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评定

详细了解患者原发疾病有关因素(包括病程及经过,既往治疗手段及效果诊断等),局部膝关节情况,全身状态及并发症,精神心理智力状态,年龄性别经济能力及社会背景资料等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效果评定有多种方案,其中HSS膝关节评分系统最为常用(表11-5-2)

根据这一评分系统,将临床疗效分成优(>85)良(70~84)中(60~69)和差(

5、现在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的成功率多少

成功率在84.2%
人工全髋关节翻修术是指经过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因不同的原因,人工关节不能满足人体生理需要,需进一步取出或更换假体才能达到治疗目的的手术。有的病例甚至需再次或几次翻修手术治疗。
随着初次人工髋关节置换手术数量的不断增加和假体在体内生存时间的延长,由各种并发症,特别是假体远期松动而施行翻修手术的数量也呈现不断增加的趋势,有的报道甚至达20%。全球每年各种关节置换人数达200万,翻修的数量也是非常惊人的。
由于手术造成软组织瘢痕及骨质的缺损,翻修手术会困难的多,术后假体的稳定性和耐久性也相对较差,其结果也不如初次置换术那样令人满意,但也是没有办法的办法。翻修手术需时间长且失血量多,术后感染、脱位、血栓形成、神经损伤、股骨骨折等并发症明显增加,假体的耐久性也有一定程度的降低。所以翻修术的手术应由有丰富经验的医生来完成。
常见翻修的原因有:假体的松动;假体断裂;反复脱位或不能复位的关节脱位;关节置换术后感染;假体周围骨折等。
翻修手术时需尽最大程度保留骨组织,评估髋臼和股骨骨缺损程度,制定合理的重建方法,准备各种翻修手术器械便于取出假体和残留骨水泥,并备足各种型号的翻修假体:水泥型、生物型、组配假体、加强杯、各种新鲜植骨材料等。

6、人工髋关节置换的判定标准和评估方法 急求!!!

?

7、人工关节的作业治疗方法有哪些?

人工关节置换术可以缓解关节疼痛,矫正关节畸形,改善关节功能,从而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术前术后进行康复训练,可以最大限度地改善假体关节功能围手术期的处理和术后康复是否正确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的好坏精湛的手术仅给人工关节置换术的病人创造功能恢复的条件,欲达到预期目的,则必须强调康复治疗康复计划的制定必须遵循个体化渐进性和全面性三大原则

(一)治疗目的

作业治疗是整个康复治疗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①训练患者体位安全转移的方法②在保护人工关节的前提下,提高患者ADL的安全性和独立性③为患者设计制作必需的辅助器④人工关节的护理及安全教育⑤改善功能性作业活动的能力,使患者的肌力关节活动度协调性等各方面得到提高

(二)治疗方法

1.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的作业治疗

(1)ADL练习:ADL练习与骨折部位及其严重程度手术方式内固定物或人工关节承受应力状况骨的完整性患者的体重以及认知等因素有关

1)治疗师应根据手术侧下肢允许负重的体重百分比,为患者选择并教会患者使用步行器或拐杖(表11-5-3)

表11-5-3髋部手术负重的进程

2)治疗师应教会患者安全地进行ADL活动,该ADL应与医嘱以及术后允许负重体重相一致当患者处在非负重或接触式负重阶段,为了保存能量和保证活动的安全性,患者应在坐位下完成一些ADL当患者处在部分负重阶段,可安全的在站立位完成个人卫生动作对于存在人工关节脱位的危险因素的患者,ADL活动需要在其他人的帮助下进行,如下肢穿裤沐浴动作

3)康复治疗组成员之间的密切交流,可以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对于出院前患者的作业疗法重点是:评估患者BADL和IADL的安全性和独立性的能力,以及所需要的辅助具或需要他人的帮助

4)对于那些不能负重或接触式负重的患者,最好在采用坐位的姿势下进行ADL从能量守恒以及安全性角度考虑,一旦患者能部分负重,患者即可安全地站立进行洗漱对于有些患者,在术后第一周即可开始上述活动;对于另外一些患者可能推迟到第三周或第四周进行;有些患者需要推迟到第六周由于这些限制,使患者身体不能过度屈曲或将足靠近手,所以需要使用辅助具来解决沐浴穿衣功能性活动以及家务劳动等问题(表11-5-4)

表11-5-4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需采用的辅助具

患者必须记住:髋关节术后屈曲不能超过90°;不能旋转髋关节;手术侧下肢不能交叉于健侧下肢或内收手术侧髋关节不能主动或被动屈曲,或者下肢内收超越中线(表11-5-5)

给患者提供长柄穿衣器及修饰用自助具,治疗师教会患者使用自助具,进行身体手术侧的洗澡穿衣动作,避免过度屈髋或下肢过度内收假如允许患者洗澡,有些患者可进行站立位淋浴,为了安全考虑,应在浴室处安装扶手及防滑垫为安全起见,一些患者必须采取坐位洗澡,洗澡椅子高度应适宜,髋关节屈曲不能超过80°~90°,也需要安装扶手及防滑垫

表11-5-5髋关节术后的运动限制

5)安全用厕方法:为了减少患者坐下和起立时的髋关节屈曲,应教育患者使用加高的厕所坐垫床垫和椅垫,并应教会他们起立时不能过度屈曲手术侧髋关节如果患者坐在有扶手的椅子上,患者将身体移动至椅子前缘,保持手术侧髋关节伸直位,双手支撑扶手,不要向前屈曲躯体如果坐在无扶手椅子上,患者将身体移至椅子一侧边缘,使手术侧大腿超过椅子边缘,足放置于椅子的中线,保持手术侧髋关节伸直位,使足靠近身体重心,使患者瞬间起立,而不需要过度屈曲髋关节健侧髋膝和踝关节应置于适当位置负重

在术后6周,几乎所有患者能使用手杖步行,大多数患者能恢复驾驶汽车游泳及工作在穿鞋袜时应限制患者身体屈曲及手术侧侧卧位睡眠继续使用加高的坐垫至术后8~12周

(2)预防教育1)手杖的使用:手杖所提供的支持,特别是对侧手杖,可以减少手术侧髋关节外展肌力,据估计下降幅度在40%左右,因而关节负荷也大为减少手杖使用时限应至无疼痛及跛行时,方可弃杖最好终生使用单手杖,减少手术侧髋关节的磨损,尤其是外出旅行或长距离行走时

2)控制体重:减轻体重是最有效的减少关节负荷的方法体重减少1kg,则髋关节的受力可减少约3kg

3)预防及控制感染:对拔牙扁桃体摘除插导尿管等有可能造成感染的任何手术或治疗措施都应及时预防,防止血运传播造成关节内感染

4)术后6~8周内避免性生活,性生活时要防止手术侧下肢极度外展,并避免受压

5)避免重体力活动及需要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的运动项目,以减少术后关节脱位骨折假体松动等问题

6)避免将髋关节放置在易脱位的姿势: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内旋位,手术侧髋关节伸直内收外旋位

7)避免在不平整或光滑路面行走,以防跌倒

8)保持患肢经常处于外展位或中立位术后6~8周内屈髋不要超过90°

9)出现手术侧髋关节任何异常情况,均应及时与手术医生联系

(3)其他康复治疗方法:

1)术后第1~7天A.手术当天:仰卧位,在手术侧肢体外下方垫入适当厚度的软垫,使髋膝关节稍屈曲,患者穿防旋转鞋(丁字鞋),避免下肢外旋,并减轻疼痛

B.手术后第一天:撤除软垫,尽量伸直手术侧下肢,以防屈髋畸形根据引流量,术后24~48小时内拔除引流管,引流物作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术后使用足底静脉泵,促进下肢血液循环可适当服用镇静止痛药,减少疼痛刺激,保证好病人休息

C.手术后前3天:深呼吸练习;踝关节主动屈伸练习;股四头肌腘绳肌和臀大肌臀中肌的等长收缩练习术后1~2天,拔除引流管,拍摄X光片,判断假体的位置,如无特殊问题,可开始下列练习

D.手术后4~7天:髋膝关节屈伸练习练习时臀部不能离开床面,可以在床上坐起至髋关节屈曲小于45°逐渐由起初的被动运动向助动,再到完全主动练习过渡髋关节伸直练习,可在仰卧位屈曲健侧髋膝关节,手术侧髋关节主动伸直,充分伸展屈髋肌及关节囊前部,股四头肌等张练习,上肢肌力练习

E.注意点:①避免手术侧髋关节置于外旋伸直位为防止患者向对侧翻身而髋外旋,床头柜应放在手术侧②保持手术侧肢体的外展或在双腿间置入三角垫,但须防止下肢外旋③如有手术侧髋关节中度屈曲不稳定,在坐位进行髋关节练习时,应避免上身向手术侧倾斜④手术后入路,应避免患侧下肢过度屈曲内收内旋,特别是屈曲内收内旋的联合动作手术侧方入路和前侧入路,应避免患侧下肢的过度伸展内收外旋,特别是伸展内收外旋的联合动作

2)手术后第2~6周:使用骨水泥固定假体的患者可以进行下列练习,但必须在医生PT师的直接指导下进行

A.床上练习:屈髋肌力量练习:髋关节半屈位的主动或主动抗阻屈髋练习须注意:

术后不宜主动早期进行直腿抬高练习,因为不仅对屈髋肌锻炼的意义不大,相反却经常引起髋臼承受过高压力,不利于非骨水泥固定的髋臼假体的骨组织长入同时伤口区疼痛,影响患者锻炼,故术后早期不提倡这项练习如无特殊情况,可允许患者翻身正确的翻身姿势是:伸直手术侧髋关节,保持旋转中立位,伸直同侧上肢,手掌垫在大粗隆后面,向手术侧翻身,防止患肢外旋俯卧位,有利于被动伸展髋关节

B.坐位练习:术后6~8周内,患者以躺站行走为主,坐的时间尽量缩短,每天4~6次,每次30分钟因为坐位下髋关节最易出现脱位半脱位,如果患者术中关节稳定性欠佳,不宜坐位练习坐位练习的内容:伸髋,屈髋,屈髋位旋转

C.立位练习:髋关节伸展,骨盆左右摇摆,髋内外翻畸形矫正,屈髋练习,髋旋转

D.步行练习:若使用骨水泥固定型假体又是初次髋关节置换术,术中也没有植骨骨折等情况,患者术后第3天即可步行练习若用非骨水泥固定型假体者,则至少在术后6周才能开始步行练习有大粗隆截骨术中股骨骨折的患者,行走练习更应根据X线片情况,推迟到术后至少2个月先用步行器辅助行走,待重心稳定,改用双侧腋杖步行练习时,手术侧下肢至少负重20~30kg

E.踏车练习:开始时间多在患者步行练习之后,一般在术后2~3周开始也可以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适当调整开始时,稍用力,保持车速25m/h左右,术后6~8周逐渐加快,以踏车10~15分钟后出现疲劳感为宜双足踩板后,尽可能升高车坐垫以减少屈髋程度能踏满圈后,逐渐调低坐垫以增加髋关节屈曲度先练后跟蹬,熟练后改前掌蹬身体前倾,可增加髋关节屈曲,双膝并拢或分开,可使髋关节内外旋

3)手术后第7周:患侧下肢可以全负重,可以坐普通的椅子,但不可蹲下

手术后6~8周进行第一次随访,根据复查髋关节的正侧位X线片结果及体检情况,提出下一步的康复计划此阶段康复重点是提高肌肉的整体力量,指导患者恢复日常活动能力对髋关节某些活动仍受限者,应加强针对性的功能锻炼

手术后第二次随访时间为术后4个月评定内容:①肌力恢复是否正常②能否独立行走(无需支具辅助),无跛行,能行走较长距离③关节活动度能否满足日常生活需要,如无疼痛跛行,可弃拐此阶段康复重点是提高肌肉的耐力,方法包括抗阻力的直腿抬高练习侧卧位髋关节外展和俯卧伸髋练习等

(4)人工髋关节置换术术后患者注意事项1)手杖使用时限应至无疼痛及跛行时,方可弃杖最好终生使用单手杖,减少手术侧髋关节的磨损,尤其是外出旅行或长距离行走时

2)预防及控制感染:对拔牙扁桃体摘除插导尿管等有可能造成感染的任何手术或治疗措施都应及时预防,防止血运传播造成关节内感染

3)手术后6~8周内避免性生活,性生活时要防止手术侧下肢极度外展,并避免受压

4)避免重体力活动及需要髋关节大范围剧烈活动的运动项目,以减少手术后关节脱位骨折假体松动等问题

5)避免将髋关节放置在易脱位的姿势:髋关节过度屈曲内收内旋位,手术侧髋关节伸直内收外旋位

6)避免在不平整或光滑路面行走,以防跌倒

7)保持患肢经常处于外展位或中立位术后6~8周内屈髋不要超过90°

8)出现手术侧髋关节任何异常情况,均应及时与手术医生联系

9)第三次复查在术后1年,以后每年复查一次复查内容包括髋关节正侧位X线片人工髋关节功能评分等

2.人工膝关节置换术后的作业治疗及其他方法(1)手术前:此期康复重点,是让患者了解术后康复的一般程序,恢复体力,尽可能增强股四头肌及腘绳肌肌力,增强关节活动范围

(2)手术当日至手术后第3天:

1)注意患者有无心肺功能异常休克伤口出血过多等症状,必须待患者全身和局部状况平稳后方可开始功能训练

2)深呼吸锻炼

3)手术侧下肢肌肉等长收缩训练;伸直膝关节,主动或被动踝关节屈伸

4)双上肢主动性活动训练

5)手术后第2~3天拔引流管,引流管尖部及其管内凝血块做细菌培养及药敏试验,拍膝正侧位及屈膝45°髌骨轴位X线片

(3)手术后第4天~2周:康复训练的主要目标是逐步恢复膝关节ROM,至少0°~90°恢复股四头肌绳肌肌力每次训练强度应在病人耐受程度内进行,并且训练完毕后,不应加重肢体原有的疼痛肿胀

1)CPM练习,开始运动范围20°~70°

2)主动膝关节运动(去掉CPM器械后训练)

3)股四头肌绳肌训练

4)使用骨水泥者,一般情况下,术后第4天在医护人员的帮助下练习站立行走

如关节不稳,可带膝支架对术前有严重屈膝畸形者,在此期间夜间仍需用石膏托固定于伸膝位,一般应连续4~6周

5)CPM活动范围0°~110°

(4)手术后第2~6周:

1)继续关节活动度和肌力训练

2)ADL训练作业治疗理疗

3)膝关节正侧位X线片

(5)手术后第6~12周:膝关节ROM0°~125°,自行车踏车蹦床缓步游泳手术侧下肢负重斜板平衡训练

(6)手术后第12~20周:散步灵敏技巧训练跨越障碍训练侧向运动

与人工髋关节置换评估相关的内容